2021-12-12 19:40:07piggy

小朱日記 20211212_人均產能提升是個假議題

前幾天跟同事閒聊,我說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現在的人均產能跟5年前想比、10年前相比,很難想像現在的產能!主要原因是我們現在都是多工處理,同時間要處理很多任務,以前我常舉個例子,如果到星巴克或小歇,就算要忙裡偷閒也變得遙不可及,因為現在透過email or Line就可以把人給逼瘋了,無論你有沒有休假,都會被專案追著跑,尤其在Work From Home期間,工作與生活的界線更模糊,導致大家苦不堪言。

 

我認為很大原因是拜現在科技所賜,我們有更多自動化設備,把許多routine事務透過自動化處理,讓人工處理變少,資料量大增,在人工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可以完成的事物變多了。除此之外,台灣人的工時在全球名列前茅,在責任制下,常常就算休假也要處理公事,或是加班已經是稀鬆平常,雖然人力吃緊可以增加雇員,但是有越來越多企業會利用外包人力來分攤,但是外包人力也是責任制,而且因為非編制內的人力,所以其實最累的還是正式職員,就導致人力的工作負擔相對惡化。

 

我認為還有一項可能影響勞工與專案的問題是多工。因為要同時處理多個事務,email的量變多,或是在你專心處理某項事務時,又有電話或Line進來催促代辦事項,這就導致雖然我們被訓練成多工處理,但是多工的後果就是專注力降低,對每項專案的投入程度被不斷地干擾,同時類似CPU多核的負載下,過度負荷有可能影響到員工的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這些都是在看似人均產能爆發下隱藏的交換風險。

 

所以當我們在提productivity人均產能提升時,其實我覺得這其實是個謬誤。我們以為每個人負載的工作量透過訓練可以提升,但其實我們早就已經爆表在工作,就像前面提到,因為自動化的設備、因為科技的進步,但是最終處理事務的還是人,所以當電腦運算速度變快、處理的資料量變大,但最終仍是要倚賴人去判讀資訊、去處理數據、去做整合,所以我們確實可以做的事情變多,但是那是因為通訊軟體的進步,讓我們越來越被這些工具制約,每天有百封的email要看,有無數的群組發布資訊,有更多及時的資訊進來等著回覆,於是我們的時間被切割得更零碎,這其實是用超時、超限去交換的!

 

當我們年底回頭觀看今年的成就,我們再回想一下,如果時間可以回到5年前、10年前,我們是否能預測到現在科技進步竟然驅動了我們工作的極限,就像CPU從單核、雙核、四核到無數核,雖然電子設備可以超頻、超限,但是人沒有辦法,當我們無法專注在幾件事上,其實就是快速的移動,雖然事情有進展,完成的專案變多,但是完成的內容是否深入?還是淺薄?以及到底我們要超限到甚麼情況?這都是我們要回頭思考人的極限與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