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3 20:14:27piggy

小朱日記 20210613_看品牌力來自Push or Pull

在談過幾次品牌力的文章之後,最近有一個新的啟發讓我覺得蠻值得提出來。我們委託外部機構來評估企業的品牌力,外部機構提到一種辨識的方法:push or pull。如果一個品牌力是Push,代表它是依賴廣告來塑造企業知名度,所以是知名度大於好感度;但如果品牌是Pull,代表從客戶端的喜好是高的,也就是好感度大於知名度。

 

在居家、遠距成為日常之後。我們也可以觀察不同品牌究竟是Push or Pull?一個同事談到最近的購物經驗,他發現PC Home的訂單滿載,物流效率奇差,收貨時間要拉長到5天以上,所以他索性把PC Home的訂單都取消,改成物流效率高很多的momo。我自己的經驗,因為居家每天都在想吃飯的問題,自己煮會吃膩,所以偶爾會叫外賣外送,離我家近的台茂是我們其中一個選擇,台茂有許多餐廳,那天我們訂了瓦城然後去台茂取餐,看到在停車場門口有海底撈的員工把訂餐集結在出入口長桌上,我好奇問了一下,原來是海底撈避免客戶要進賣場的風險,所以把所有訂餐用推車運到停車場出入口方便客戶取餐,在台茂這麼多餐廳裡面,只有唯一海底撈是這麼貼心!

 

所以當我們在看企業品牌力的時候,先看企業的品牌力是怎麼形塑的?產品的品質當然是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服務的滿意度、客戶的購買體驗,前述提到的人員素質、物流速度,後續的售後服務,這些都會影響客戶對一個品牌度的觀感。所以儘管大家都宣稱品牌很重要,但是企業到底在品牌力的形塑上投入了多少努力?如果只是想打廣告、找網紅、打價格戰,這些都是增加push的力道,但是對pull的提昇沒有多大幫助。

 

當企業對品牌力來自Push or Pull的感觸越深,越能明瞭其中的差異。台灣的業主很多都是苦幹實幹,有精實的產品品質以及高性價比,只是,追求卓越的態度不應只有產品面,在整個從製造到銷售流程上,還有許多可以要求改善的地方,而我的觀點是,這一切都取決於管理階層的體認,要有甚麼樣的服務,前提是要有甚麼樣的員工與訓練,企業的投資要更全面,也唯有這樣的體認,才能打造出pull>push的品牌力,前面提到的momo or海底撈都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