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8 22:56:49piggy

小朱日記 202104018_精實製造與企業韌性

一場COVID 19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企業的work from home變成常態,線上會議取代了出差,數位轉型加速進行;不只工作,生活的樣態也正在改變,外送的普及率拉高,投資不分老少成為顯學,環境與氣候愈來愈受到重視。在後疫情時代,舊的規則被打破,新的觀念重新豎立,其中我覺得一件打破常年企業管理的定律:追求極致的經營效率。

 

過去生產與製造,追求的是極致的管理科學,最好的生產是零庫存與費用最小化,最足以代表的是豐田汽車的精實製造。但是在COVID 19之後,生產斷鍊與庫存不足都造成了供應問題!問題出在當企業把庫存與成本壓低到極致,最大的風險是不容許環節出一絲差錯,這樣的供應鏈卻有致命的弱點。我們看到只要任一生產線停擺,所有的生產就跟著停擺,因為當企業為了效率化,把生產集中在某一處,就會暴露精實製造的脆弱,這讓我想到日本二次大戰的零式戰鬥機,無論從速度與性能都是當時最領先,但是當美軍發現零式戰機為了讓機身變輕、速度加快,機身的裝甲防護不夠,美軍的戰術就從高處俯衝直接正面對決,零式戰機的弱點暴露後就一路潰敗到大戰結束。同樣的道理,我們看到近期的缺料,不管是晶片或是任一零組件,都是因為廠商過度依賴集中,以前我們說這是最有效率的配置,但是,疫情後我們看到over headcount and over supply取代精實製造,供應鏈的安全勝過利潤的最大化,這是生產管理的新篇章。

 

是否只有製造業才有這個問題?其實,服務業或金融業也會面臨類似的情況。因為為了讓組織精簡,追求利潤最大化,我們看到有些企業緊縮人力成本,盡量把作業分拆外包出去,人事負擔少了,利潤就會變大,但是換來的是彈性變小了。因為外包或是精簡的做法就是強調標準化,在面對變化的環境時,企業可容忍或可接受的變動就小了,遇到大的變動就無法轉身。因此所謂的利潤最大化是奠基在一帆風順與沒有大變動的條件之下,但是我們明明就說現在變動是常態,而且變化的速度是越來越快,可是企業的經營管理看起來卻朝向反向--缺乏韌性的經營模式。

 

如果不是COVID 19,我們也不會看到精實製造的脆弱性。或許COVID 19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疫病風險,也提醒我們供應鏈的危機處理,以及經營管理缺乏韌性。我們應該要記取這次的經驗,任何決定都有正反兩面刃,端點的兩端代表的是如何平衡承擔的風險與利潤,就算數字管理可以呈現出多麼漂亮的財務報表,但是數字背後還有算不出的企業韌性與回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