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00:32:31piggy

小朱日記 202104011_職業運動 小市場與大格局

這禮拜和EMBA的同學相約去天母棒球場看職棒,這是10幾年來再度踏入球場,還記得以前高中的時候很迷棒球,平日晚上還會去台北棒球場拿外野的免費學生票,乃至大學的時候,和女朋友(現在的老婆)也會去球場看支持的球隊,但後來因為假球案導致職棒沒落,我就再也沒有去球場看台灣的職棒。反而是前幾年去美國時還特地去芬威球場看紅襪隊的比賽,那一年紅襪拿到總冠軍,我記得上網去買紅襪季賽的內野門票,才4張票就要上萬!

 

台灣現在的職棒擴展到5隊,去年味全龍復出,看起來職棒的氛圍有逐漸往上,雖然遇到COVID 19的影響,但是現在球隊背後的母企業都比過往的規模要大,也就是本錢比較粗,球場的硬體與相關的行銷配套都比過去進步,以我這次到天母球場是味全龍隊的主場,看到天母球場的翻修與整個美食街的規劃,都讓人覺得跟早年中華職棒有很大的進步,更不用說各隊的啦啦隊已經成為進場的焦點,在主場進攻的時候熱烈的載歌載舞,一點都不像過去汽笛聲啦啦棒充斥的吵雜與無序,現在是很有組織地營造主場氣氛。

 

雖然中華職棒有長足的進步,但是比較其他各國職棒,台灣的職棒還是有不小的落差,以球員薪水來看,台灣球員的薪資偏低,也就難以爭取大咖的球星,許多返國加盟的球星大多是經歷美日韓職棒後,最後才選擇台灣職棒,也就是中華職棒的吸引力還是偏低。而這樣的陣容要吸引球迷進場或推廣周邊商品,其實還是力有未逮,因為球賽要精采還是要靠頂尖球員的實力,不僅我們在國際賽要爭取好成績來帶動國內看球的意願,也要爭取更多優秀球員,不管是本土或外籍球員,職棒老闆們要勇於砸錢。

 

談到球團支出,就不得不檢視球團的收入,門票收入、職棒轉播權、廣告收入與周邊商品是職棒球團四大收入,這些都跟經營球迷有很大的關係,或許我們會說美日職棒的市場比較大,但是這永遠都是雞跟蛋孰先的問題?台灣確實是較小的市場,但是如果能夠擴大商業模式,例如在廣告收入部分,增加國際品牌的投入,或者是周邊商品擴大跨界的合作,也就是職業運動與行銷加乘的效果,而非只是侷限在母企業的曝光而已。同時,在擴大市場的部分,之前在談的跨國競賽,例如拉攏澳洲球隊或是其他鄰近亞洲球隊,走跨城市的交流,打破單一市場的侷限,這些努力都值得台灣職棒大膽嘗試。

 

現在看到各球團都還是每年虧損經營,這也是投入不足的主因,雖然現在球隊的母企業資源比以前深厚,但是要一直燒錢也會有股東的壓力,而且這已不是靠單一球團的努力,而是整個台灣職棒與政府的課題,也需要更多民間企業的支持,才能讓棒球這屬於台灣的國球不斷成長與擴展影響力,使我們一起走出小市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