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4 01:19:14piggy

小朱日記 20210214_慈善機構是否應該除了存款還有更具效益的配置?

美國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創辦人Dalio在去年世界經濟論壇喊出「現金是垃圾」,這個說法讓許多人震驚!因為在世界財富重分配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利率已經降到零甚至是負利率,政府透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把資金大量供給到市場,這時候依然緊抱現金的人其實連抗通膨的能力都沒有了。我想要再延伸這個概念到慈善機構的投資管理,因為慈善機構過去也只能把資金放到銀行存款,但是當利率變成零,慈善機構是否應該要更積極思考資產配置的意義?

 

但就算慈善機構心有餘,但衡亙在有效積極的資產配置之前,我們會先遇到幾個問題:1)慈善機構的閒置資金可以做風險性投資嗎? 2)慈善機構有能力做風險性投資嗎? 這兩個問題問的是能不能?與有沒有能力管理?

 

一般慈善機構的收入來源,不外乎政府機關挹注,或是民間善心人士捐贈,所以通常對於非營利組織的資金運用有嚴格的規定,就算是閒置資金也只能放在銀行存款,不能承擔投資風險。但是當利率掉到零,現金要承擔實質負利率的風險,以及不具分配效益的風險。簡言之,就是前面曾經提過,我們過去都是趨避風險原則,但是遇到零利率時,要調整為管理風險的態度。另一方面,就算慈善機構想要讓閒置資金有效地收益分配時,是否有專職人力且有能力負責此一任務?以我們看到國外大學的校務基金委由校務投資長或專門機構負責,就可以知道這份任務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所以我有另一個想法,是政府同不同意擔任管理人或是監督人的角色?可以由政府設立專門機構統一管理,或是作為監督角色,鼓勵民間投資機構接受委任為法人機構代操。

 

目前投信投顧可以申請全權委託業務,其實就是代操業務,但是客戶通常都是政府基金或是公司法人,還沒有慈善機構能積極運作其閒置資金,所以回到上述的問題,到底慈善組織可不可以讓資金被更有效益的管理?以及建立一套完整的機制監督與回應市場的變化。或許大家會認為,是不是因為現在的行情比較夯才值得做?持另一派反對意見的則會擔心虧損的風險,但是無論是現在或未來,我們都很清楚不做配置仍然有風險,就像我們自己的錢還會繼續鎖在保險箱或是銀行裡嗎?當民智已開,死抱傳統的窠臼已經被置換,我們用現代科學的思維來面對、處理問題,Dalio的說法是不是太誇張?其實從疫情爆發到現在,我們已經發現進入新的時代,現金為王不再是金科玉律,更進一步地,我們開始檢視那些被舊框架限制的規定合不合宜?我期待會有更多開放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