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4 23:55:24piggy

小朱日記 20200104_風險趨避 vs. 風險管理

今天兒子告訴我,同班好朋友不會騎腳踏車,同學媽媽管很嚴,很多活動都被禁止這讓我想到投資市場也是一樣,許多人對風險的態度都是厭惡風險、趨避風險,但嚴格來說,不承擔風險也就同時失去發現機會。

風險是無時無刻發生,在投資學裡又分為「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是不可分散風險,諸如天災、突發事件,因為無法提前預知,所以系統性風險是無法分散的;而非系統性風險則是單一個案受影響,例如某企業的財報利空、某國家的政治動亂非系統性風險透過分散投資可以降低損害,或是提早發現異狀,及早避開風險。

在投資的基本概念,風險與報酬應該是對等的關係,也就是承擔一單位風險可以獲得一定金額的報酬,這裡的一單位我先不特別定義大小,而是要先帶出兩個觀念:

 

  1. 風險與報酬的不對稱關係

    在市場恐慌時,金融商品的市價常常遠低於合理價格,因為人性的恐懼讓金融市場失去理性,就像2003年的SARS或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在當時金融商品被大量拋售,導致風險與報酬出現極端比值;同樣,當市場過度樂觀時,金融商品被過度追捧,也會發生風險與報酬的不對稱,產生過低的風險貼水。因此,藉由觀察風險與報酬的不對稱關係,來決定好的出手時機,近期股神 巴菲特被披露波克夏持有大量的現金,就是因為巴菲特認為在目前的環境裡許多定價都太高了,所以這也是給投資人參考的資訊。

     

  2. 風險的管理良莠更甚與趨避風險

    前面提到風險無法完全規避,加上低利率時代,持有現金不只效率很差,在負利率來臨時甚至變成懲罰,於是,規避風險的觀念就進化成管理風險。也就是不懼怕承擔風險,雖然風險無法被完全切除,但是如果透過資產配置,了解投資標的的連動性,加上有紀律地操作,會比不承擔風險更適合在現今的環境。

     

    承接以上的觀點,所以採取行動前,先判定目前金融商品價格與風險的關係,金融商品很多,先從大項的區分,例如區別股票與債券,接著再從區域、產業、券種去細分,這麼做的目的是要釐清不同金融商品現實承擔每單位風險與得到報酬的關係,如果不對稱的狀況不利於持有,就應該像股神 巴菲特一樣冷靜等待機會;其次,就算是開始投資,該如何管理承擔風險,就要再做功課,從不同國家景氣面、利率、匯率、政經情勢來研判如何配置,舉例來說,美國的基本面佳,聯準會鴿派的貨幣政策,資金流動的方向,看起來投資在美國是有些機會,但同時中東再起爭端,美國可能會被牽連,這時候反向的能源、黃金,或是低相關性的投資等級債券就適合當作資產配置的工具。

     

總結,承擔風險比不承擔風險更適合在當前的利率環境,當然,我們還要考量不同年齡、不同金額的差異性,但是總的來說,我建議心態上朝向更開放與有紀律的投資行為來應對當前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