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9 21:38:41piggy

小朱日記 20191109_論投資行為



台灣人投資在共同基金存量有3.5兆台幣,這是一筆很大的金額,也因為台灣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是共同基金很特殊的市場地位零售市場,不像國外大多是以法人市場為主,所以也吸引許多境外基金登台來開發這塊市場。

因為零售市場的蓬勃發展,相關的財經資訊也大量地傳播,讓台灣人對國際財經訊息異常的敏感。獲取資訊是一回事,投資理財是另一個我想提出討論的話題。

 

許多人對投資理財的觀點,會認為有了理財行為,可以讓自己更早退休,或是更有錢。這樣的想法並沒有不對,但是否有了投資行為,就可以讓自己像財經雜誌所言笑著入夢?月入斗金?通常財經雜誌會舉出的例子都必須很震撼,也就是如果金額不大就沒甚麼吸引力,所以都會儘量找極端值的樣本,當讀者在看這樣的案例時,如果朝著「有為者亦若是的心態,就可能掉入情緒陷阱!要先確定自己是否適合這樣的做法?另外,雜誌常提到的極端案例並非常態分布,也就是那些大賺大賠的案例鮮少發生在一般人身上,舉例來說有多少人買過TRF?有多少人因為投資獲利而提前50歲退休?

 

並不是投資行為不對,而是對投資的看法不應過度膨脹或期待,我認為投資理財應該先視為紀律儲蓄的一種方式,如果你能每個月強迫投資5000元,也就代表你強迫儲蓄一筆錢下來,先不管投資報酬率如何,你已經為儲蓄帳戶有紀律地充實資本。此外,投資有賺有賠,雖然大多數人都趨避風險,但是沒有零風險這種事,而是如何管理風險?所以首先認清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而非看到網路或親朋好友的推薦就見獵心喜,這是管理人性最重要的功課,如果你管不住貪婪的心,最終受傷的會是自己。

 

最後,投資理財應該只是我們生活的附屬,真正能讓我們安心退休或是提早退休、財務自由,都是來自我們的本業,也就是我們如何讓職涯精進,從工作收入得到可觀的報酬,而非仰賴外部收入,例如投資理財行為。就像當你要投資一家公司,你看中的應該是它的本業表現如何,而非它的業外投資如何,因此真正能確保你的財富增長升冪的核心一定是你最擅長的本業,這是我給投資人最重要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