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9-04 21:54:01TDa

1982波爾多五大酒莊品嚐記(一)

1982波爾多五大酒莊品嚐記(一)

上個月的七月十四日,是我們幾個葡萄酒同好每月例行性聚會的日子,為了與當天的法國國慶相呼應,我們選定的主題是1982年份的波爾多五大酒莊加上Chateau Ausone,共六瓶超級波爾多共同比較品嚐;但由於林醫師臨時有公務在身,不克前來,而原本要由他提供的1982 Chateua Latour也就臨時缺席;不過雖少了一瓶,但剩下的五瓶也都是超級明星,不但評分超高,而且價格超貴,我想曾經喝過1982年份五大酒莊的人可能不在少數,但能把這些酒聚於一堂比較品嚐的機會,應該是相當難得的。

波爾多可說是近百年來葡萄酒屆竄昇最快的巨星,目前不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可說是紅酒的代名詞;其實波爾多的興起只是最近一百年的事,以前所有的波爾多紅酒大多是酒質清淡,除了極少數的頂級酒莊外,一般定位只是廉價的佐餐酒;事實上,在以前以性別來形容法國紅酒時,勃根地被稱為”男人之酒”,以強勁渾厚著稱,而波爾多則是”仕女之酒”,以清淡柔順聞名,這和我們現在喝勃根地與波爾多的感覺剛好背道而馳;喝過勃根地紅酒的朋友們應都有志一同: 勃根地紅酒大多優雅細緻,除了少數一些一瓶動輒NT$3000以上的頂級酒外,相較於波爾多紅酒,其實勃根地的千變萬化、高雅纖細,才應該是偏向陰柔的”仕女之酒”,而越做越濃,渾厚紮實的波爾多,才比較像是陽剛的”男人之酒”。

波爾多開始轉變成較濃郁的酒質後,由於酒名易懂,推廣得宜,再加上Parker的推波助瀾,目前已儼然執主流之牛耳,包括加州、澳洲、智利等新興葡萄酒產區,做的紅酒都越來越”波爾多”,甚至義大利、西班牙新起一輩的酒廠,也越做越像波爾多;而波爾多紅酒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尤其是其中在分級制度中名列頂級的的酒莊,更是確定了它們的地位;喝葡萄酒的人口很多,精專者各擁其主,例如有人迷戀勃根地Grand Cru,有人擁護義大利Barolo,有人沉醉德國TBA,有人搜集加州經典酒;但在一般的普羅大眾消費者眼中,波爾多就是紅酒的代名詞,大多數人剛啟蒙時可望而不可及的夢中情人,就是波爾多的五大酒莊: Lafite, Latour, Margaux, Mouton, Haut-Brion。

我個人從喝公賣局的金香葡萄酒到Boujolais入門,起初也是看著波爾多的五大酒莊流口水,那曾經是只在書本上出現的夢想,隨著品酒經驗的累積,如今不但五大酒莊皆已喝過,而且五個酒莊也都已靜躺在我的EuroCave酒櫃之中;翻翻過去的筆記,波爾多的著名酒莊我個人大約都已曾品嚐過,即使是五大酒莊,也曾喝過多個年份,包括1961/1988/1989/1997 Margaux, 1945/1983/1985/1988/1989/1994/1997 Lafite, 1975/1983/1985/1988/1989/1993/1997 Latour, 1985/1987/1988/1989/1990/1993/1997 Mouton, 以及1982/1983/1985/1987/1988/1997 Haut-Brion;老實說這些名酒都很好喝,但並沒有令人魂縈夢遷的激情;以1961 Margaux為例,酒質是真的很好,但無法讓人感動,而1945 Lafite是我喝過最成熟的好年份五大,香氣雖然精彩,但感覺也是喝過就算了;至於什麼是我期盼的感動呢? 例如1978 La Tache就是! 我還記得當初嚥下那杯酒時那種捨不得的感覺,而喝完後的數週內它的香氣始終在腦海中迴盪,每次想起都令人迷醉! 此外像是澳洲Penfold的Grand Father Port、德國Egon Muller的1997 Auslese Gold Cap、勃根地Leroy 1964 Echezaux等等,約有二十幾支酒都曾讓我留下感動的回憶,而唯一曾讓我懷念的波爾多,只有1985 Cheval-Blanc與1982 Pichon-Lalande勉強入圍,但號稱世界酒壇霸主的波爾多五大酒莊,即使已喝過多個年份,對我而言仍無法進入葡萄酒名人堂,頂多只是好喝而已;因此如今可以同時一次喝到1982超級年份的五大其中的四大,也算是再有一次機會去體驗波爾多五大的魅力。

大夥吃完晚餐後,品酒會於焉展開,由於酒實在太有名,因此不採blind的方式,各人面對面前的五杯名酒慢慢的品嚐;由於1982是波爾多的傳奇年份,近二十年來諸如Parker與Wine Spectator等知名酒評都已品嚐過多次,也評過多次分數,由於Parker是每次喝都看著瓶子打分數,因此幾次評分變化不大,倒也不奇怪,但Wine Spectator在1997、1998與2001年分別做過三次1982 Bordeaux Horizental Tasting,而且是Blind Tasting,分數雖有差別,但Ch. Mouton始終都是五大中的冠軍,那就真的是十分難得了;它分別得到WS一次100分與二次98分,而Parker也是給它100分,且在其酒評中註明: 此酒多年來共品嚐21次,酒評始終一致。而在我們眾人的意見中,Ch. Mouton也確實是大多數人最喜歡的冠軍酒! 此酒果味高雅,酒體紮實,餘味悠長且層次複雜,已經非常好喝了,但厚實的單寧讓人覺得它還有極長的陳年實力;這支酒真的是極好,我上次喝Parker給100分的酒是1982的Cheval-Blanc,沉悶無比,完全不知100分所謂何來? 但這支1982 Ch. Mouton真的是既好喝又複雜,集典雅、豪放、厚實、甜美於一身,在歷經了多年的波爾多失望後,此酒是唯一令我對波爾多五大稍稍感動的一次。

而其中最不一樣的就是Ch. Ausone,此酒Parker與Wine Spectator可算是有志一同,WS的二次評分僅隔一年,但一次為88分,一次為93分,相差頗大;Parker雖在書上給它95分,但也特別註明一句: “此酒共喝過11次,酒評並不一致”。至於我們在座的14位酒友們,雖然大多數都最不喜歡這支酒,但所謂鐘鼎山林,人各有志,海畔亦有芳香超級之夫,還是有一二人對此酒讚不絕口,評價相當二極;不過說實在的,我個人之前只喝過1987、1988二個年份的Ch. Ausone,再加上這瓶1982的,感覺都是不怎麼樣,香氣口感都非常平庸,完全談不上是什麼超級名酒! 其實我個人很喜歡Cheval-Blanc,但同為St.-Emilion之王的Ch. Ausone,我每次喝的評語都相同: “實在不喜歡”!

至於Ch. Haut-Brion的評分也十分有趣,Parker喝了12次,酒評都一致,給94分;WS這幾年前後Horizental Blind Tasting三次,分別給94、94、95分,可見還真是眾人所見略同;而此酒偏青椒與土壤的香氣口感,確實與另三支Medoc的五大完全不同,不過喝起來果味肥美、酒體平衡,已臻成熟境界,做得也還算不錯,在五支酒中居於中等。此酒我約二年前即喝過一次,當時只覺得還算好喝,但並不覺得有這次這麼好,我想可能是和當時一起喝的酒有關,因為二年前的餐會中,它之前喝的酒是Comte Georges de Vogue 1991 Musigny,之後的酒是Kesselstatt 1989 TBA,二支超級好酒夾攻之下,才顯得1982 Haut Brion比較平庸,而這次喝起來,就感覺頗有五大酒莊的架勢了。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