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5 16:03:37小狐

楊老師的思考實驗2~拿到一本圖畫書

       有沒有想過,

當手邊有一本圖畫書(無論有沒有讀過),

從外觀、排版、故事內容、語言等各角度來思考,

你會怎麼對待他呢?

 

 


 

 

 

 拿到一本圖畫書

 

       拿起一本圖畫書之前,我會先快速掃瞄一遍眼前所有的圖畫書。然後挑出一本「顏色」最吸引我的;這個「顏色」,通常是封面所選用的色調,也或許只是書背的顏色;書背排排站的時候會不會把書從架上抽出來,取決於書的書背顏色選的好不好。像《一直一直向前走》、《藍房子》等書背是鮮黃色的書、《噠酷嘰嚧噠酷嘰嚧最早的歌》書背是深綠色的底配鮮黃色的字,《被遺忘的公主》、《魔樹》等書背是紅色的;越鮮豔的色彩越能吸引我的注意。

 

        如果圖畫書們是以封面示人,那我一定優先欣賞封面圖畫,像在逛畫展一樣,忽略封面上的文字訊息,試著走進畫中的世界,依照圖畫風格是否吸引我,來決定該先拿起哪一本。接下來,我會摸摸刷紙張,感受一下不同紙張的材質;同時看看不同的紙材呈現出的印刷效果。

 

        終於到了該看看圖畫書的內容了。

 

        讀一本書的方式有非常多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語調、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語言等等,都會得到不同的樂趣。當我拿到一本圖畫書,準備開始讀它之前,其實會在心中暗暗盤算:「現在我有多少時間讀它?」時間多,就一頁一頁慢慢花時間細讀,讀文也讀圖,書名和作者是誰,在放書回去的時候會順便看一下,對於圖畫書的記憶,我是建立在圖像上的;時間少的時候則相反,先記住書名和作者,然後快速瀏覽內容,通常是只看圖不看文。至於導讀和評介、簡介之類的訊息,不論第一次拿到圖畫書有沒有時間細讀它,都是留待日後有緣的時候再看(無緣再看也沒關係)。

 

拿到一本圖畫書,我喜歡用不同的語言讀它。大學的時候,為了講更流利的台語,我和同學會拿圖畫書來做練習,將中文翻成台語念,輪流念給對方聽,即使已經非常熟悉的故事,在語言不「輪轉」的狀況下,也能製造出許多有趣的新笑料。後來有一陣子,我們所幸每天晚上輪流唸一本給對方聽,英文書翻成中文念、中文書翻成台語念,或者直接把英文句子改用台語來表達(也許應該試試把中文書唸成英文!?);這些都是即時即興的,不需要事前準備的「讀書遊戲」。

 

拿到一本圖畫書,我會希望有人來念書給我聽;用他獨特的詮釋方式說故事,從不同的聲音、不同的韻律中認識同一本書不同面貌。

 

拿到一本圖畫書,我也會希望有機會念給別人聽;觀察不同的聽眾對故事不同的反應。

 

拿到一本喜歡的圖畫書,我會捨不得一次把它讀完;在看了圖畫和文字之後,闔上書回味一下,我會常常想到它,吃飯想、走路想、睡覺的時候可能也會想,看其他書的時候更要想,我知道每回想一次,它在我記憶中的面貌就會有一點點不一樣,然後,過一陣子(或許很久,或許就是下一刻),再翻開重讀,如此反覆,把新故事讀成舊故事,又從舊故事中讀出新發現。

 

        讀一本喜歡的圖畫書、想一本喜歡的圖畫書,讓我不管在哪裡都會露出笑容,像擁有相同秘密的朋友,彼此交換眼神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