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9 09:13:26terese

用“心”回應別人



女人四十一枝花

 



用“心”回應別人


將近午夜了,好朋友打電話來分享說,“今天碰到以前的同學。看到別人工作、家庭都有成就,相比之下,覺得自己真糟,什麼都沒有,心情難過。”

我聽著她,沒有答話。她問我,“怎麼不說話?”我說,“因為我不知道要用安慰還是建議,還是同理心。”

她說,“就用你平常的習慣吧。”

我說,“那好。”我就哇啦啦不加思考地說,“我看你的生活不錯啊,又沒餓到,也不用打卡上班,滿好嘛!”

我現在要說的是:用同理心說話,實在很難。

非暴力溝通的課本“愛的語言”裡提到,Carl Rogers(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說,“當有人對你傾聽,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試圖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

然而,書裡也提到,法國女作家Simone Weil說,“傾聽一個處於痛苦中的人,不僅非常困難,那簡直就是奇蹟。實際上,絕大部分的人還不具備這種能力。”看見他人的痛苦時,我們常常急於提出建議、安慰,或表達自己的感受。可是,傾聽意味全心全意體會他人的信息,為他人的充分表達痛苦創造條件。因為,在談話剛開始時,人們所表達的感受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有許多相關的感受,通常是更強烈的情感,並沒有得到表達。我們若能保持關注地傾聽,就能創造條件(氛圍)讓他們探究、表達內心深處。

以下行為都會妨礙我們體會他人的處境:

詢問:這情況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安慰:這不是你的錯.....

否定:不要難過.....

建議:我想你應該......

比較:這不算什麼.......

同情:你真可憐........

 

那我到底要如何回應我的那個朋友呢?

按照盧森堡博士的教導,最好是設法說出對方的感受,例如:你覺得對自己失望嗎,因為你需要更多的肯定?這一類的話。

只要不斷回應對她的理解和關心(與她同在),而不急於幫她解決問題或否定她的想法,對方自己就會找到解決之道了。

哎,真難啊!

雷爸 2013-01-31 21:57:21

對耶
傾耳而聽和接納同在真要有能耐
像我急性子的人更難做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