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7 13:52:54小曦

晨曦隨感︰跑的傳承



不得不承認,過了而立之年,體能就如坐跳樓機一樣,急速下降,下降到一個無法接受的程度,在年輕的歲月裏,即使多久沒有練習,要全速跑二三千米,全無難度,現在一跑便是五千以至一萬米,為的不純是鍛鍊耐力,更多是無論爆炸力、體重以至心率都不能支撐太高強度的奔跑了。
 
星期天在沒練習的情況下參加一場公開賽,不過是一圈松山(1700),剛開始還可以跟著前列份子狂奔,走不到800米便落後,然後幾乎已用盡所有氣力,只能半走半跑地以最後一名完成比賽,短短千七米居然要八分半鐘以上,足見自己依靠爆發力為主的運動生涯已是黃昏。最可怕的,就是跑完以後,身體無法在短時間內復原,沒有吃早餐,連嘔吐亦吐不出。身體疼痛了兩天,終於明白,有些東西只能慢慢地看著他的失去,追不回來。
 
運動如是,人生亦如是,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年歲,會有不同的安排,運動員的生涯很短暫,退役的運動員,幸運的,大抵可以當個教練,而餘下的大部分,大概只可以另覓去路,雖非定律,亦屬難以改變的慣例矣。如果想將職業生涯延續,應該在運動員時期已好好規劃,將成功而有效的方法組織,好為日後成為教練而作鋪墊。
 
面對人生、面對工作,也完全同樣,以往是一個拼命前衝的人,慢慢地轉移到教練,再由攻守兼之變為以教導為主,不想認老,但腦海只餘下一組詞語,傳承。所謂傳承,已經不限於將所懂所識教導傳授,他們的奔跑速度已經比自己最高峰的時候更快,所以如何為他們舖設路途、移除路障,才更能令團隊走得更遠,而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把我帶到一個自己都未能到達的終點。
 
1700米的松山雖然難到今天的我,不打緊,人生像一場馬拉松,只要有耐力,總會到達終點。但人生又不是一場馬拉松,因為你總會找到其他方法去完成這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