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8 21:32:42Tellme

靜思妙蓮華 安樂行品 讀書心得筆記(六)

在〈法師品〉,佛陀開示,末世發心,要弘揚《法華經》,要知道會碰到、遇到,什麼樣的很多堪忍的事情。又再知道,要如何堪得忍耐,而且要很歡喜,很快樂,有三種方法,心一轉,三種方法,要好好用心。

三軌弘經

一、慈悲室:言弘經之人宜先住大慈悲心

二、忍辱衣:言弘經之人宜被忍辱之衣堪任一切眾生之惡障

三、法空座:言弘經之人宜住於

第一義空之理「大慈悲為室」,應該大家記得,這「慈悲室」,就是要弘通大乘法的行者,應該要進入這大慈悲室。

第二,那就是「忍辱衣」,忍辱衣就是「柔和忍辱衣」,在生活中要很用心待人接物。

「諸法空為座」,也就是「無為法」。做,應該做的,做就對了。這就是「三軌法」。

日常生活,語默動靜、開口動舌,若不謹慎就容易造業,容易觀念偏差。

凡夫心就是不耐他人的幸福,只怨自己無法和人比,就是自己悔恨,嫉妒別人,這種心態實在很辛苦。若是行為一點點偏失,有了身、口、意三業,一旦發生了無明,一旦去造作煩惱惡業,自然就會有這三種的惡業重障,障礙我們自己。

惡業重障有三:

一、一切無明煩惱謂之惑障

二、五逆十惡行等謂之業障

三、三途八難等謂之報障

常常警惕自己要「戒」,要謹慎,防非止惡,要自己持戒,戒我們的心,不要看到人榮華富貴,不要看到人榮華富貴,看到人聰明利根,看到人精進等等,對人就起了嫉妒,或者是瞋恚。

修質直行,就是要很正,很樸素,很老實,我們很敦厚,不要想要去依靠,去諂曲人,去諂媚人,那都不必。

不過對人人尊重,修行「四修法」,就是要時時用在,日常生活中,要「無間」,要「長時」,要「無餘」,要「恭敬」。

四修法:

無間修

長時修

無餘修

恭敬修

人間真發心修菩薩行,就要堪得忍耐,不只是堪得忍耐,還要心放開,時時用寬恕、善解,來對任何人,任何一件事情。

《法華經》,就是自利,還要再利他,把封閉自己的心門打開了,將法走進入人群,去和大家分享。

安樂行,驕慢一定要破除。「行質直柔和忍辱之道」,要用這樣的法來生活,樸素,很厚德,很樸素,沒有花樣。

智慧者,就是菩薩。說話,要說對的話,不說戲論,無義理的話。口業守得好,所以叫做「守口如瓶」。

要很用心,去體會佛陀的用意,更要感恩文殊菩薩,他了解眾生心,能夠配合佛陀,將這場法華會,能夠很完整,從開頭和佛陀這麼長久的時間,說大乘法,文殊菩薩一直都是在陪伴,一直都是代替聞法者發言。

現在,人間菩薩,多少國家,多少地方都有人間菩薩,聞聲救苦,這是「十方大菩薩」。這些菩薩,「愍眾故行道」,就是愍念眾生的苦難,天下災難偏多,哪一個地方有災難,哪一個地方,不論遠近菩薩,都能夠即時出現。

「四安樂行」,既能夠保護自己,又能夠走得自在,法喜充滿,眾生得救,菩薩精進,時時要多用心!

「菩薩安樂行」,在眾生中如何來施展教法?這是佛陀用心來教育。

不只是體會人間疾苦,苦來自於起心動念,來自於人、事、物,這都是在不經意中,造就了很多的煩惱,就是受了無量數的苦難。

佛陀的慈悲,就是用方法來教育,希望接受到佛法的人,也能將接受的法再教育給別人,人人互相聽法,傳承教法,這就是教菩薩法。

修行,修好自己的習氣聽法入心,要及時體解、及時改過,時時警惕自己;警惕,就要趕緊改。

佛陀的慈悲,希望人人啟發了「同體大悲」,大家知道苦了。看到別人的苦,就像自己的苦,所以不忍心,同體大悲,去救度眾生。

佛法體會之後,「靜寂清澄,志玄虛漠」。

神通很奇妙,其實「神」是一個意義。就像我們人,人,人人也同樣有神,精神。

精,就是很精妙微細,人人也是一樣,小乾坤有這樣精妙、微細,不可測,這個力量,何況大乾坤。

大乾坤也有這樣精妙、微細,真的是妙不可測的力量。

說人,人的精神,精妙,妙不可測。

凡夫,無法「神」、「通」,欠缺了精微、細緻心,欠缺這一項,欠缺勇敢放下。

法有四種:

一、教法:三世諸佛所說破無明煩惱;

二、理法:於教法所詮之義理;

三、行法:依理而行之戒定慧;

四、果法:有為無為之行證果。

菩薩所說願,要面對眾生,施教度化不能缺少,那就是「教法」。

第二是理,就是說「教法所詮之義理」。教法所詮,裡面所有的義理我們一定要學。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很多很多,要立誓願要學。

行法,就是「依理而行之戒定慧」。

教、理、行,要很圓,這樣我們才能夠到「果法」。

菩薩是「六度萬行」,六度萬行,六度圓了,非常的圓具,果才會成就,這成佛的品格才會圓滿,所以這叫做「果法」。

佛陀時時都是想要教菩薩法,希望菩薩精神理念,能夠很正確、堅定,所以期待人人能夠了解,菩薩法的真意義。

菩薩,既是發心要學菩薩法,就要「以平等智」,要好好用心學習。

「菩薩弘誓度生,常修六度之行,利益一切眾生,而於自他,皆生無上正等歡喜,名菩薩歡喜意」。

「四法」,對天地、人間,都要很認識,身、口、意三業要調好,要再加重了發弘誓願在人群中。(2022.04.08 夜)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