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9 21:33:43Tellme

【靜思妙蓮華】《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醫子喻讀書心得筆記(二十一)

證嚴上人開示,五根塵識轉成所作智,利益眾生慧;四智運識無礙法,如來藏中淨法身。妙觀察平等性智,真如即是一實理,諸佛道同宏誓願,度眾同圓證菩提。

「五根塵識轉成所作智」。佛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切動作和佛法甚深微妙要會合在一起。

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塵──色、聲、香、味、觸,這就是根和塵。根、塵之間,那就是「識」。

凡夫的,根、塵、識會合了,總是有一個念──貪,貪念;貪、想要,要不到就生是瞋恚。我聽到,我不喜歡,我就起了煩惱心,我就有瞋,我就發脾氣。動作之後,就回歸在第八識了,這就變作業識。所以我們就要「轉識成智」。

轉五識為「成所作智」。天冷了,知道要拿厚的衣服來穿;別人在肚子餓了,就給他吃得飽的糧食。這就是五根緣外面的塵與「識」,懂得去意識到別人在餓,這個東西應該如何去付出。這就是在五識會合起來,轉為「成所作智」。

「妙觀察智」隨後,這就是轉第六識。

那第七識呢?就知道我們冷,別人也冷,我們餓,別人也餓,這些事情,我們應該要為眾生如何去付出,不是貪為己有。

眾生跟我們一樣,大生命體,大家平安就是我們的平安,了解我們的平安就是眾人的平安。這能夠如此這般理解,就稱作「平等性智」。

如此這般完成人間最好的事情歸納回來,那叫做「大圓鏡智」。

「五根塵識轉成所作智」,這個轉過來「成所作智」就是利益眾生的智慧。

若能夠將五根塵,將它轉為「成所作智」,用來救人來幫助人、來利益眾生,這叫做智慧。

「四智運識無礙法」,不論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眾生的真如本性,沒有污染、沒有煩惱,不會被心外的境界,干擾起煩惱生起無明,造成彼此間的衝突。

「先三後一」,佛陀應機逗教,聲聞、緣覺、菩薩,三種的根機,佛陀要用心,隨他們的根機而說法,很多法,「先三後一」。到了後來,法華靈山會上佛陀向大家宣告說:「過去的三乘法是我的方便權法,現在要權歸實歸納回來真實的道理,就是只有一乘,也就是大白牛車。」就「火宅喻」中的「三車」的會權歸實。

雖然羊車、鹿車一樣是車,但這小乘,羊車沒力,鹿車也太微弱了,所以牛車很健步,自度又能夠度人,能夠走遠路,這才是真實大家的方向。

這是佛陀很用心來循循善誘。

所以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長時間度眾生。所以「法皆如是」,法就是這樣,很多、很多微妙的法,涵蓋在其中,回歸到一乘法;一乘法,這就是在人人本具真如本性之中。

修行人不時得捫心自問,些法是否入心歸入真實本性中?不好的習氣有改嗎?煩惱有減輕嗎?無明有較淡化嗎? 

「一切法皆如是」一切法就是這樣。其實是這麼真實,這麼的簡單,在大家本具,但是人人就是這麼的迷、這麼的剛強難調伏。

佛陀來人間,就是隨眾生的根機,眾生的歡喜、不歡喜,就是煩惱偏多,佛陀就是這樣來入人群,要如何來輔導眾生。在眾生群中,佛就要與人一樣,「示有生死」,有生、老、病、死。

因為這樣,要來度化眾生,「皆能獲益」,若沒有這個應身在人間,要如何度眾生?此為十方三世諸佛,佛佛道同都是一樣。

「是如來以大悲方便,唱言入滅」。

佛陀用大悲心告訴大家:「我將要入滅了。」其實是盼望能夠警惕眾生,在懈怠中,在造作煩惱無明中的眾生:「佛將要入滅了,有機會見佛、有機會聽法,大家要再精進。」

「小種善根者。佛本無生滅。」這些小根機的人,以為我做這樣就好了,佛陀他來人間示滅,告訴大家:「要趕緊精進,不要又在那裡懈怠,不要只有說,這樣就好了,趕緊還是要再精進。」

證嚴上人開示:「學佛要用心去體會,佛陀對眾生這一念心,所以要好好時時多用心。記得,五根塵識要轉為『四智』來,這個「識」要轉為「智」,要好好多用功!」(2021.10.19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悄悄話) 2021-10-19 2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