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從此起 將專心用心於 靜思妙蓮華 故不再鋪出個人的心得筆記 只待來日 能有所得再行為之了
學佛要道理能通,道理若通,什麼事情無不都是圓滿,遍虛空、盡法界的道路,條條皆通。 所要通達的是,「世...
菩薩是「菩提薩埵」,簡稱「菩薩」。「菩提」翻譯過來叫做「道」,「薩埵」翻譯作「心」。「摩訶」者,將它...
佛要講說諸佛菩薩來的因緣,要用什麼樣的事相,來解說這些道理呢?理是無形、無體相,要如何將這個法顯示出...
心,是方向的代名詞,是人生從凡夫到成佛的代名詞。 佛心就是眾生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污染了...
天地,所有的生物,不就是同在一個天蓋之下,地載之上,同一片天地嗎?天地之間,就是所有生命,共生、共息...
「四安樂行」,要以身、口、意,還要立弘誓願。 身、口、意,既然身體在力行,既然也知道要說好話,不要語...
忍,有生忍、法忍這二忍。生忍就是「忍諸有情」,就是要忍,忍耐一切眾生,堪得忍這些剛強難調伏的眾生。 ...
人間,要如何將煩惱掃除?這是學佛者的目標、趣向。 「令其安住善法,無諸過惡意念」,很重要。 佛陀很慎...
喝酒和品酒應該不同吧?喝茶與品茗也大大不同,不是嗎? 一本書出現,或許會有許多讀者閱讀,當同好的讀者...
在〈法師品〉,佛陀開示,末世發心,要弘揚《法華經》,要知道會碰到、遇到,什麼樣的很多堪忍的事情。又再...
《法華經》,是佛陀為教菩薩法而說,希望人人對菩薩道有所深入,不只是心會意解,也要再身體力行。 教怎麼...
菩薩,就是長久時間,不斷學習,學習諸法,時間是無窮盡、無盡頭、無始終,這是很長久的時間。 發一念心開...
若是發心,發大心,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心胸寬闊,利己利人;利人就是利己,覺人就是覺己。 若有這個觀念...
用心,不要親近著,不要貪著著幾種人群,不要去沈溺,貪著在那個地方,也就是要顧好心,不要有煩惱、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