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1山梔子
<目錄>卷之四(徵集)
<篇名>山梔子(肝、肺,亦能入心,有佐使之藥,諸經皆可入之)-1
山梔子,味苦,氣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無毒。入于肝、肺,亦能入心。有佐使之藥,諸經皆可入之。專瀉肝中之火,其餘瀉火,必借他藥引經而後瀉之也。止心脅疼痛,瀉上焦火邪,祛濕中之熱,消五痺黃病,止霍亂轉筋赤痢。用之吐則吐,用之利則利。可為臣佐之藥,而不可以為君。
【白話解】
山梔(音同枝)子,味苦,氣寒,可升可降,陰中陽,無毒。入足厥陰肝、手太陰肺,亦能入手少陰心。如有佐使之藥配合,諸經皆可入。專瀉肝中之火,其餘瀉火,必須藉由他藥引經而後瀉火。止心脅疼痛,瀉上焦火邪,祛濕中之熱,消五痺(皮,脈,肌,筋,骨之痹)黃病(黄疸),止霍亂抽筋赤痢。用之於吐藥則吐,用之於利藥則利。可為臣佐之藥,而不可以為君藥。
雖然山梔未嘗不可為君也。當兩脅大痛之時,心君拂亂之後,苟不用山梔為君,則拂逆急迫,其變有不可言者矣,用山梔三五錢,附之以甘草、白芥子、白芍、蒼朮、貫眾之類,下喉而痛立止,亂即定,其神速之效,有不可思議者。然則山梔又似君臣佐使而無不宜者,要在人善用之,而非可拘泥也。
【白話解】
雖然山梔也不是不可作為君藥。當兩脅大痛之時,心君受到拂亂之後,如果不用山梔為君藥,則拂逆急迫,會有難以說明清楚(難以預料)的病變發生,這時用山梔三五錢,搭配甘草、白芥子、白芍、蒼朮、貫眾等藥,下喉就能立即止痛,心亂就能受到平定,這種神速的效果,有不可思議的感受。既然如此山梔又好像作為君臣佐使藥而無不適宜,總在人能善用,而不可拘泥。
或問山梔子能解六經之鬱火,子何以未言,豈謂其性寒不宜解鬱乎?曰︰山梔子非解鬱之藥,非因其性寒而略之也。夫鬱病非火也,鬱之久,斯生火矣。不用香附、柴胡、白芍、川芎之解鬱,而遽投山梔子以瀉火,則火不能散,而鬱氣更結矣。然則謂山梔子之解鬱尚不可,況謂解六經之鬱火乎。獨是山梔實瀉火之藥,安在鬱中之火獨不降之。然而止可謂是瀉火,而終不可謂是解鬱也。
【白話解】
問:山梔子能解六經之鬱火,為何您沒有說明,難道是因為它藥性寒涼不宜解鬱嗎?
答︰山梔子並非解鬱之藥,不是因其性寒而忽略不提。鬱病原本就不是因為火氣所引發的,是因為久鬱,才生火氣。不用香附、柴胡、白芍、川芎來解鬱,而急忙投以山梔子來瀉火,不但火不能散,還會使鬱氣更結。因此都不能說山梔子能夠解鬱,更何況說它能解六經之鬱火,都是錯誤的。只是山梔確實是瀉火之藥,鬱中之火怎會不降呢。然而只可說是瀉火,而終究不可說是解鬱。
或問山梔子消火,消肝中之火也,何以各經之火俱能消之?曰︰山梔子,非盡能消各經之火也。人身之火,止肝中之火有長生之氣,肝火不清,則諸火不息;肝火一平,則諸火無不平矣。故瀉肝火,即所以瀉各經之火也。況又有引經之藥,引入于各經之中,火安得而不平哉?
【白話解】
問:山梔子消火,消的是肝中之火,為何又說各經之火都能消呢?
答︰山梔子,並非能消盡各經之火。人身之火,只有肝中之火有長生之氣,肝火不清,則諸火不息;肝火一平,則諸火無不平。故瀉肝火,就是能夠瀉各經之火的原因。況且又有引經之藥,引入于各經之中,火怎麼會不平呢?
或問山梔子瀉火,能瀉膻中之火,膻中,相火也。既瀉膻中之火,則腎中之相火無難瀉矣。乃用山梔子瀉膻中之火而不傷,瀉腎中之火而不入,何也?曰︰山梔子入肝,瀉肝火即瀉腎火也。夫肝為腎之子,子虛則母亦虛,子衰則母亦衰,瀉肝火即瀉腎火,則山梔子乃腎之仇。見仇而肯納仇乎,此腎之所以不受也。若膻中,乃肝之子也,山梔子瀉肝,則肝母之火必遁入于膻中之子矣。膻中驚肝母之受傷,火自不散升泄,母衰而子亦衰,此膻中之所以無傷也。
【白話解】
問:山梔子瀉火,能瀉膻中之火,膻中之火就是相火。既然能瀉膻中之火,則腎中之相火就不難瀉了。但是用山梔子來瀉膻中之火卻不傷膻中,瀉腎中之火卻不入於腎,又是為甚麼呢?
答︰山梔子入肝,瀉肝火即瀉腎火。肝為腎之子,子虛則母亦虛,子衰則母亦衰,瀉肝火即瀉腎火,則山梔子乃腎之仇家。腎見到仇家來臨會願意接納他嗎,這是腎所以不受的原因。膻中穴(心胞),乃是肝之子,山梔子瀉肝,則肝母之火必躲進其子膻中。膻中驚訝於肝母受傷,自然不向外散泄,母衰而子亦衰,所以膻中無傷。(肝母瀉火,子不被火炎燒而受益)。
或問山梔子每用于傷寒湯中,以之為吐藥,仲景張公亦有秘義乎?曰︰梔子味苦而瀉火,傷寒火旺上焦,用苦寒以瀉火,則火性炎上,反擊動其火勢之騰天,不若因勢而上越,隨火之氣,一涌而出之為得。梔子性本可升,同瓜蒂散用之,則尤善于升,故下喉即吐,火出而邪亦出。因其可吐而吐之也,仲景夫子豈好為吐哉。
【白話解】
問:山梔子往往用在傷寒湯劑中,做為吐藥,這樣的作法是仲景張公有所秘義嗎?
答︰梔子味苦而能瀉火,傷寒火旺於上焦,用苦寒以瀉火,則火性會更加炎上,反而擊動其火勢騰天,不如隨火勢而上越,隨火之氣,一涌而出而得治。梔子性性本可升,與瓜蒂散同用,則尤善于升,所以下喉即吐,火出而邪亦出。因其可吐而吐,並不是仲景夫子特別喜好使用吐法。
或問梔子亦寒涼之藥,子何以不辟之而稱道之耶?嗟乎。余非盡惡寒涼也,惡錯用寒涼者耳。醫道寒熱並用,攻補兼施,倘單喜用熱而不喜用寒,只取用補而不用攻,亦一偏之醫,何足重哉。吾所尚者,宜用熱,則附子、肉桂而亟投;宜用寒,則黃柏、知母而急救;宜用補,則人參、熟地而多加。宜用攻,則大黃、石膏而無忌。庶幾危者可以復安,死者可以重生,必如此,而醫道始為中和之無弊也。
【白話解】
問:梔子也是寒涼之藥,您為何不避用反而稱讚它呢?
答:哎呀。我不是完全厭惡寒涼藥,只是厭惡錯用寒涼藥而已。醫道寒熱並用,攻補兼施,若只喜歡用熱而不喜歡用寒,只取用補而不用攻,也是偏頗之醫道,不值得重視。我所推崇的是,宜用熱藥,則投用附子、肉桂;宜用寒藥,則趕快用黃柏、知母急救;宜用補藥,則多加人參、熟地。宜用攻藥,則不忌用大黃、石膏。如此一來幾乎危者可以復安,死者可以重生,必當如此,而醫道才能夠中和無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