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07:36:15藥王﹐小沈 & 非頑童

卷9-8借假修真

白話醫道還元

 

卷九真體圓成詳解-8借假修真

 

真借假成,拘精制液。假憑真立,積德累功。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真借假成?真者,即指性命合一后所結之真靈。假者,即指人之幻體而言。

 

蓋人之性命,捨此幻體則無所寄,即性命合一後,結成真靈,亦尚賴此形體以為寄託,方得優游養育,以待其凝固。

 

若無此形體,則絕無所寄託,究何從養育而俟其凝結牢固耶?故謂之“真借假成”。好比人身無宅,不能安處,何以遂其生?

 

然真靈雖借形體而后能成,非徒有此形,而真靈遂可凝成也。

 

當真靈未結之先,惟在把后天陰濁之精與液拘制之,使常聚而不散,久之盡化去陰濁,歸于輕清陽明,以補先天既失之元陽,從此積累,則先天之元陽,既散者可回,自然真靈可結。

 

精與液皆天一之清所化,從既化而又復能使化還本然,此命與性合,為結真靈之本也。《洞經》所云:“拘制精血液”,即以后天陰濁,欲使化還先天之義。

 

何謂假憑真立?此句“假、真”二字,即與上句同此義。

 

蓋人之形質,必得真靈內充,然后形體不至流于枯槁,若無真靈充周于內,不能拘制此精液,則一渴涸而形易枯朽,豈能久存耶?

 

所以修真証道之士,功力不懈,一得真元內充,結成元靈,自覺粹面盎背,體常安適。《洞經》云:“天根常茂豐”,又曰:“體矯萬精波”,即此義也。

 

觀此不可見假幻之體,又憑內之真靈而立乎?真靈結于內,形體借以安適,餘無別事,只惟多積善功,廣行陰德,以待天書之詔而已。

 

若徒恃此真靈之結,而功德未彰,究怨羈留於風塵中,未遽能了然脫手也。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真借假成?真者,即指性命合一后所結之真靈。假者,即指人之幻體而言。

 

呂真人曰:什麼是真借假成?真,就是指性命合一之後所凝結成的真靈。假,就是指人短暫而不真實的身體而言。

 

蓋人之性命,捨此幻體則無所寄,即性命合一後,結成真靈,亦尚賴此形體以為寄託,方得優游養育,以待其凝固。

 

人的性命,捨棄這個虛幻的身體就等失去了這個暫住的地方,縱然性命合一後,凝結成真靈,也還是要依賴這個形體做為寄託,才能優游自在地養育真靈,來等待真靈凝固。

 

若無此形體,則絕無所寄託,究何從養育而俟其凝結牢固耶?故謂之“真借假成”。好比人身無宅,不能安處,何以遂其生?

 

若是沒有這個形體,就絕對沒有可以寄託真靈的地方,究竟要從哪裡養育而等待真靈凝結牢固呢?所以稱為「真借假成」。就好像人沒有家不能安居(安定的生活),如何能使他的生活稱心如意呢?

 

然真靈雖借形體而后能成,非徒有此形,而真靈遂可凝成也。

 

然而真靈雖然要假借形體而後才能凝結真靈,並非只有憑靠這個身體,而真靈才可以凝成。

 

當真靈未結之先,惟在把后天陰濁之精與液拘制之,使常聚而不散,久之盡化去陰濁,歸于輕清陽明,以補先天既失之元陽,從此積累,則先天之元陽,既散者可回,自然真靈可結。

 

當真靈尚未凝結之前,只有在於把後天陰濁的精與液(腎水)拘禁(禁慾),使常聚而不散,時間長了把陰濁完全煉化,回歸成為輕清的陽氣,來補足先天已經損失的元陽,從此積累,則先天的元陽,已經耗散的可以恢復,自然真靈可結。

 

精與液皆天一之清所化,從既化而又復能使化還本然,此命與性合,為結真靈之本也。《洞經》所云:“拘制精血液”,即以后天陰濁,欲使化還先天之義。

 

精與液都是天一的清氣所轉化,從已經轉化的精液而又再一次能使它轉化還原恢復本來的「天一之清」,這個命與性交合,就是凝結真靈的根本。《洞經》所說「拘制精血液」就是想要以後天的陰濁,轉化還原回到先天的意思。

 

何謂假憑真立?此句“假、真”二字,即與上句同此義。

 

什麼是假憑真立?這一句的「假、真」二字,就是與上一句(真借假成)同樣的意思。

 

蓋人之形質,必得真靈內充,然后形體不至流于枯槁,若無真靈充周于內,不能拘制此精液,則一渴涸而形易枯朽,豈能久存耶?

 

人的形體軀殼,必需得到真靈內充,然後外在的形體才不會變的乾枯。若是沒有真靈充滿周流於體內,不能拘禁這個精液,那麼一旦精液枯竭乾涸而形體就容易枯槁腐朽,怎麼能長久存在呢?

 

所以修真証道之士,功力不懈,一得真元內充,結成元靈,自覺粹面盎背,體常安適。《洞經》云:“天根常茂豐”,又曰:“體矯萬精波”,即此義也。

 

所以修真証道的人,不懈怠地努力用功,一旦修到真元內充,結成元靈,自覺粹面盎背,身體常保持健康安適。《洞經》說:「天根常茂豐」,又說:「體矯萬精波」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觀此不可見假幻之體,又憑內之真靈而立乎?真靈結于內,形體借以安適,餘無別事,只惟多積善功,廣行陰德,以待天書之詔而已。

 

從這裡看來,不就可以看見這個短暫、不真實的軀體,也是要憑藉體內的真靈而存在嗎?真靈凝結於體內,假借形體而得到安適,剩下的沒有別的事,只有多累積善行,廣做不為人知的德行,以等待天書的命令發布而己。

 

若徒恃此真靈之結,而功德未彰,究怨羈留於風塵中,未遽能了然脫手也。

 

若只憑靠這個凝結的真靈,而績功行德尚未顯現成效,終究徒留遺憾地被繫留於塵世中,不能馬上瀟灑地解脫。

 

註1粹面盎背:即睟面盎背,語出《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意謂仁義禮智根植於心,君子內在的道德自然流露,而使他的面色潤澤(溫潤之貎),背部充盈(敦厚之態),散布到四肢手足。

後引用來形容有道德修養者的儀態。

 

2「體矯萬精波」:矯勁强健的樣子,有如波濤洶湧不停,說明其精力豐沛而充足。

 

上一篇:卷9-7壽算億年

下一篇:卷9-9證道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