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8-19初定通息
白話醫道還元
卷八修性復命詳解-19【初定通息】
七氣羅全,逆轉順行活潑。
【原解】
呂真人曰:此亦承上文而推原乎真機流動之由,俾修持者知所專務也。
何謂七氣羅全?七氣者,陽數也。即指人之陽氣真息而言。
人自落于後天而後,感于邪欲之紛乘,及供養百種陰濁等物,不免日生陰濁之氣,而先天元陽之真息為之頓減。
*善修持者,既把邪妄之緣杜絕,復加以慎起居,節飲食,則陰濁之氣漸消,輕清之陽氣漸復,不為百端陰邪所耗,則先天陽氣,自能翕而聚于內景,是謂七氣羅全。
且陰邪不擾,則怡神息欲,后天之精,化輕清而為氣,亦是七氣羅全之義。
既能翕聚于真陽之氣,則內景如天地包含內之真氣鼓盪,周流無滯機,或從至陰之地,逆而轉入上宮,或從上宮而順行到下關,流動充滿,活活潑潑。
即《大洞經》中所謂:“七氣永無滯之義”,又云:“氣通生清明”,亦此妙諦。此境界,亦即《洞經》末云:“初定通息”時節也。
丹書無不共煉真息,而不推言真息從何而生,如此開示后學,雖章句寓有妙義,人究何從體認?何自印證?只令後人杜撰幾句口頭禪而已。
又如“真息”運轉,轉轉則寧等說,何嘗非玄妙真諦?但不經指出,無從識其來因耳。
今特推言詳明,以期后學步津梁焉。此一節言氣所自發,為初進步之徵驗也。
【白話解】
呂真人曰:此亦承上文而推原乎真機流動之由,俾修持者知所專務也。
呂真人曰:這裡也是承接上文而推究原本「真機流動」的緣由,使修持者知道應該專心致力修煉「真息」的下手處在哪裡。
何謂七氣羅全?七氣者,陽數也。即指人之陽氣真息而言。
什麼是七氣羅全?七氣,就是陽數(單數),指人的陽氣真息而言。
人自落于後天而後,感于邪欲之紛乘,及供養百種陰濁等物,不免日生陰濁之氣,而先天元陽之真息為之頓減。
人自從出生而落於後天的身體、氣質之後,受到各種邪慾紛擾,及供養身體所需各種陰濁物品的影響,不免每天都會產生陰濁的氣息,相對地先天元陽的真息因此大減。
*善修持者,既把邪妄之緣杜絕,復加以慎起居,節飲食,則陰濁之氣漸消,輕清之陽氣漸復,不為百端陰邪所耗,則先天陽氣,自能翕而聚于內景,是謂七氣羅全。
擅長修持的人,不但把引起邪慾妄念的機會杜絕於外,再加上謹慎的起居,節制飲食,則身中濁陰的氣息漸漸消去,輕清的陽氣漸漸回復,不會受到各種陰邪妄想所消耗,則先天的陽氣,自能翕1而聚於內景,就是所謂「七氣羅全」的意思。
且陰邪不擾,則怡神息欲,后天之精,化輕清而為氣,亦是七氣羅全之義。
況且陰濁的邪氣不再干擾,則心情愉悅,慾望停止產生,後天濁重的陰精,於是轉化而成為輕清的陽氣,也是「七氣羅全」的意思。
既能翕聚于真陽之氣,則內景如天地包含內之真氣鼓盪,周流無滯機,或從至陰之地,逆而轉入上宮,或從上宮而順行到下關,流動充滿,活活潑潑。
既然能聚集真陽的氣息,則內景就好像真氣鼓蕩於天地之內,周流不停,或是從至陰的地區,逆行而轉化進入上宮,或是從上宮順行到下關,上下流動充滿全身,活活潑潑。
即《大洞經》中所謂:“七氣永無滯之義”,又云:“氣通生清明”,亦此妙諦。此境界,亦即《洞經》末云:“初定通息”時節也。
這個狀態就是《大洞經》中所謂「七氣永無滯」2的意思,又說「氣通生清明」,也是這個妙諦。這個境界,也就是《洞經》篇尾說「初定通息」的時候。
丹書無不共煉真息,而不推言真息從何而生,如此開示后學,雖章句寓有妙義,人究何從體認?何自印證?只令後人杜撰幾句口頭禪而已。
*丹書沒有不共同(全都)說要修煉真息,但卻不說明真息從何而生,像這樣開示後學,雖然章句隱寓有玄妙的道理,人終究要從哪裡去體認?從哪裡去印證?只能讓後人沒有根據地編造幾句口頭禪而己。
又如“真息”運轉,轉轉則寧等說,何嘗非玄妙真諦?但不經指出,無從識其來因耳。
又如「真息」運轉,轉轉則寧(定、靜)等說法,何嘗不是玄妙的真諦,但不經指明、提示,就沒有門徑認識它的來因罷了。
今特推言詳明,以期后學步津梁焉。此一節言氣所自發,為初進步之徵驗也。
現在特別推論詳明,以期望能指引後學。這一節論述陽氣真息是從哪裡產生,以做為修煉初進步時的驗證。
註1翕:聚集。
註2七氣永無滯:七氣即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感情。中醫上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精神狀態,為內傷的病因。喜屬心、怒屬肝、憂悲屬肺、思屬脾、恐驚屬腎,五臟發出七種臟氣,可以臟氣所發的精神狀態來辨別內臟那裡生病。這裡指五臟的真氣飽滿,臟氣周流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