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6 22:57:07台中復興長老教會

假如我感覺是對的,怎麼會錯?

即使你只讀過我這幾年來所寫過「週一嗎哪」專欄中的少數幾篇文章,你也會發現我最欣賞箴言中所展現的智慧。箴言的奇妙之處在於,不論你是那種信仰--或根本沒有任何信仰,都能從中得益!這不受時間限制的31章書卷所呈現的原則,可應用到任何文化、種族、或信仰系統--而且它已這樣被應用了幾千年。這是因為,如我在我所著「最佳事業」一書中寫到:「永恆的真理沒有保存期限。」

不論議題是工作倫理、正直、金錢管理、憤怒、沮喪、引導、人際關係、決策、溝通、計劃或激勵誘導,箴言都提供值得我們深思的豐富智慧。例如,最近我從這古老的書卷讀到一節特別有挑戰性的經文:「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箴言14章12節)。

想像自己在一個外國的城市開車。天色非常暗,街道路標都是不熟悉的文字,無法提供你清楚的方向。你為了找到自己的位置,又累又困惑。最後你決定:「這條路看起來是對的。」就左轉,希望這條路能到達你的旅館。突然,你看到一輛車以極快的速度衝向你。這時你才發現自己在單行道上開錯方向,但已太遲了!
箴言所教導的就是這種情形。只因我們覺得自己是做對的事,並不表示那件事一定正確。雖然將錯誤看成正確不見得都會導致身體的死亡。然而在我們的工作、人際關係,甚至在我們很享受的活動中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只要感覺對,就去做!」這並不是作重要決定的推理基礎。所以箴言14章12節的警告值得我們深思。

在我作輔導的20多年經驗裡,靈性是最容易把「似乎正確」與「確實正確」混淆的領域。第一個錯誤發生在我們疏忽或忽略生活中的靈性層面。我們有身體、理智和情緒,這是無庸置疑的。但若不承認靈性與這三層面同樣重要,對自己是一種損害。靈性是我們世界觀、價值系統、優先順序,甚至我們每天行為的基礎。

第二個錯誤是對靈性採取被動。這就像一個人想要有健康標準的身材,卻不願作任何運動。健康的靈性就像健康的身體,不會憑空而來。這需要意識上的注意與思想。以下是箴言對靈性的部份原則:

要了解受造物,先要認識造物者。若我們想要知道某樣東西應如何操作--例如汽車、數位手錶、電腦或其他發明裝置--我們應先看使用說明書或操作手冊。對人類的存在而言,道理也相同。我們要如何活,才能充分發揮人的功能?「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章10節)。
為避免生命道路上的陷阱,應依據可靠的地圖。每天的生活充滿各種破壞我們最佳計劃與目標的危險。為避免這些路上的危險,最好要倚靠一份屬靈的地圖,引導我們避開危險。「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箴言14章27節)。


思想 / 討論題目

1. 請回想你是否曾經以為某件事是對的,但後來發現竟然是錯的。那是什麼樣的情況?


2. 你對於將靈性應用在生活中有何看法? 在你個人的信仰裡,你如何分辨對錯?


3. 你是否相信有屬靈的絕對正確? 或者你認為任何你相信的都是可接受的--只要心誠就好? 請解釋。


4. 你是否相信靈性(請勿與「宗教」混淆)在工商專業界也有一席之地? 若是,是以怎樣的方式? 若否,為什麼?


註:若你有聖經且想要看有關此主題的其他經文,請看:
約書亞記1章8節;詩篇1篇1-3節,112篇1節;箴言1章7節,15章33節;以賽亞書33章6節,50章10節;提摩太後書3章1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