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香居【墨韻百年.臺灣抒寫】文學信札:公開的與私密講座
舊香居【墨韻百年.臺灣抒寫】文學信札:公開的與私密講座
時間:
地點:舊香居(台北市大安區龍泉街81號B1)
主講人:楊照(知名作家)
主持人:楊澤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35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128人
參加人數:47人
活動紀錄:
舊香居今年的主題展覽,適逢民國百年,延續2011臺北國際書展臺灣主題館「精采一百.文化記事」一展,再挑選不同時期對臺灣文化、藝術、思想、教育等各領域有影響的人物,從八月初開始的舊香居【墨韻百年.臺灣抒寫】文學信札特展,吸引了許多愛好華文文學的民眾與作家來參觀,這些公開的信件、手札和草稿,規模盛大,對於華文文學的保存也相當重要。但在觀看這些信件時,因為並不知其前因後果,或是對於信件的內容頗感興趣,希望能得知其後續發展等,又或著展品觸發了好奇心,想要得知作家們私下間往來佚事…,懷抱著不同期望的讀者今天齊聚舊香居,聽聽楊照老師和楊澤老師如何說古道今,談談作家們公開與私密的點滴。
楊照老師首先感慨現在的文字常不用實體方式出現,而是多是在電腦上、網路間存在。舉Facebook來說,以往會傳的信件、訊息,都靠臉書的塗鴉牆呈現,而且以往說話、發送訊息總會有特定的對象傳送,但現在卻都常以不特定對象作為接收訊息者,這些溝通方式的轉變讓老師大嘆時代的轉變讓人摸不著頭緒。
接著,老師回憶起他就讀於台大歷史系時令人印象深刻的教授們。求學的過程中我們遇到過無數老師,但其實真正讓人記得與懷念的不是老師教的那些知識,而是老師本身是怎麼樣的人。他憶起一位每學期都為無法完成課程進度而深感遺憾的老師,讓人不斷想要回憶他上課的情景;還有一位平常上課嚴肅、古板的教授,竟然會因為歷史所放榜結果而落淚。他從這些老教授身上學到很多,也開始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
老師回到這次展覽的主題,和大家聊聊民國文人和台灣學者。中國被迫開放後,有許多文人出國留學,地點以英、美、日為主,依地點的不同,這些文人的回應也不同。留法的學者,在那裡因為寡不敵眾,所以懂得組織、整合,後來很多變成共產黨的菁英階層;留美的學者則是吸收了美國自由民主思想,堅信不已並且回國後努力推廣思想;留日的學者比較複雜,因為當時的日本大量吸收西方思想,範圍廣泛,並無一定法則,所以很難將其定位甚至聯想在一塊。這些學者的回流,也造成民國文化的多樣性與衝突性。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礙於政治管束,文人的筆鋒漸收,但文學的火並沒有因此熄滅。
這次在舊香居展出的信件中,有私人往來信件,但占大多數的是作家與編輯間的信札。老師說,編輯其實在文壇裡佔有重要角色,編輯在以文字為核心的社會,從中間不斷把人才與資源做整合,決定了你該知道什麼,而非你想知道什麼。但在網路風行的現在,編輯反而變的不重要了,大家不用經過編輯就可以發言,不用經過編輯篩選就可以接收到想要與不想要的資訊。
網路小說的興起也造成文學的某部份變質了,講求出書的速度而非深度,講求作者的名氣與能見度而非作品本身的優劣。這和編輯地位的下滑也有相當大的關係,因為每個作品都有太多管道可以被發表,卻缺少了中間審核、篩選的人,使得呈現出來的作品參差不齊;但這樣的好處是讓每個人都可以被看見,不會因為編輯本身之偏見而使得好作品被埋沒。所有事情都有正反兩面,端看你怎麼去衡量了。但較可惜的是,往後要看到新一代作家的來往書信或是手稿的機會更難了,因為都被電子郵件取而代之了。
上一篇:舊香居【墨韻百年.臺灣抒寫】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