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6 17:48:49文化護照小天使

古琴之美──世界的文化遺產

第四屆春天潤餅文化節:古琴之美──世界的文化遺產

時間:2010/3/27(六)  15:00-17:00

主講人:袁中平

主持人:韓良露

活動地點:林語堂故居(台北市仰德大道二段141)

參加方式:報名費400元,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3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20

參加人數:16

活動紀錄:

  「第四屆春天潤餅文化節」系列活動的首站,由中華古琴學會理事長、研習古琴多年的袁中平老師帶領著學員認識古琴、欣賞樂音之美。下午時間一到,袁中平老師與琴童身穿古服,手拿著古琴、琴架上山開始今天的古琴之美講座。

 

  主持人韓良露首先分享了她與袁中平老師的認識和對古琴感情。讀過《林西莉古琴的故事》這一本書,還提到了社會大眾普遍知道古琴這個樂器,但對它的認識卻不多。老師還憶起她第一次喜歡上古琴的音樂,是聽過管平湖先生的古琴演奏CD,喜歡上古琴絲弦所發出的悠揚聲音。接著,袁中平老師介紹琴的文化和由來。從古琴的歷史談起,琴棋書畫以琴為首,根據《史記》記載,琴是伏羲氏所創,但眾說紛紜。據說,琴本來是攻擊、守獵工具,經過古人用手一撥,無意間發現音樂的產生。甲骨文裡有個字,下有木頭、上面有絲,而琴也是下有木頭、上面有絲,而這個字中間加了白,便成了音樂的「樂」,所以也可以說明琴就是種音樂。後來,琴被巫師用來當作占卜的工具,用琴的聲音好壞占卜世事。到封建時代,琴更是開始當做文人的娛樂之一。

 

  老師說了許多中國古琴的故事與傳說,其中也談到了孔子習琴的故事:孔子跟師襄子學琴,學會了節奏,要學意境,會了意境還要心領神受,從學習中見到樂曲的精神。由其可見孔子把琴當作修身養性的工具。當時的琴其實並非像現在的所見,古琴是到東漢晚期才定形如現在的樣子。緊接著,袁中平老師帶來了《悠然》一曲,演奏期間,整個空間充滿了樂音和指尖撥弦的聲音,讓在場的學員也端坐起屏息細聽。席間,學員們不時提出疑問老師相互討教,講座結束仍有學員不停跟老師詢問古琴學習跟欣賞的問題,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古樂音的美妙。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