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7 10:45:01fish er

Sounds and Fury

關於搖滾樂,我懂得不多,幾乎可以說是稀少的近似皮毛;關於反叛,我了解的很少,幾乎可以說只擁有精神層面慾念。

我買下《聲音與憤怒》,因為「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這個巨大疑問而選擇開始閱讀它。
罕見的東方人剖析屬於英美的搖滾史,俐落結合搖滾樂與其時代背景,反抗是搖滾樂的初衷,從60年代民歌、花之子文化到70年代punk、post-punk,甚至叨絮到2003屬於新世紀的電音搖滾,作者由各種角度切入搖滾音樂與其時代性歷史緊緊相繫的關連,呼吸的頻率以及節奏。

一直以來搖滾樂扮演替青年發聲的主要角色,用熱切的嘶吼聲吶喊屬於自我的內心屬於無法容忍所有不合邏輯的憤怒,由60年代越戰起始的反戰運動、提倡愛與和平的嬉皮文化,至70年代初捷克由宇宙塑膠人(punk)引發的政府革命,然至2000年U2與Radiohead的反全球化、公平貿易議題。或許,搖滾樂無法真正的改變這個世界,畢竟流行音樂文化無法擺脫原根性以及暢銷之後所帶來的商業抗衡矛盾,更甚者流行文化如何能與國家殘酷的經濟政策、利我因素、黨政奪權等極度跋扈議題抗衡?
但我們由這些努力的樂手身上嗅得了一絲絲美麗的反叛性。

讀完《聲音與憤怒》,其實我們不該太過浪漫化搖滾樂,搖滾是美麗但也醜陋的,搖滾是鮮豔但也悔暗的,可能搖滾樂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但只要有一句憤怒尖銳歌句曾經由美麗樂手穿透入一個乾渴靈魂中,或許改變是可能的,畢竟世界是由個人聚積進而換化為眼前這顆茂盛濃密大樹。

一如在1971年美國的一場演唱會上,藍儂大聲說:「(六零年代的)花之力量(flower power)沒有成功,又如何?我們重來一遍就是了!」





ps1:《聲音與憤怒》/張鐵志著,商周出版。
ps2:張鐵志的BLOG:http://blog.roodo.com/SoundsandFury
ps3:70年代punk樂團--The Clash,參與多項社運活動,其經典名盤London Calling封面。

上一篇:沒有國家的人

下一篇:危險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