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7 23:30:36高處不勝寒

化---2006.7.9台時副刊「山高水長」專欄

化---2006.7.9台時副刊「山高水長」專欄
(本文收錄94年高雄縣作家作品集 ※近期出版※)

「大家攏老啦,驚啥?」

「是啦!老師嘛比咱卡老啊,免驚!」

一群兩鬢皆霜間雜幾位滿頭華髮的「長青族」竊竊私語,談論小學時日本老師嚴厲情狀,忖度著要如何面對遠從異國來台尋根的老師,闊別50多年,餘悸猶存。

旗山國小絃歌不輟百餘年,其中47年彈奏的是「東洋調」,日治時期皇民化下的台灣學生由日本老師授課,異族統治的殖民地百姓都要仰人鼻息,小學生更懾服於老師威嚴,到老都對老師敬畏有加,由他們對談中可見一斑。

山崎篤老師50多年前在蕃薯寮公學校(現今旗山國小)教書,1945年日本戰敗被遣返,相隔43年後,1988年到旗山尋找他父親、妹妹和伯父母墳墓,發現早已時過境遷、物換星移,滿眼繁華景象,使他怵目驚心。

山崎篤夫婦拿著昏黃的圖像再三認證,發現以前日本人墳墓所在地早已蓋滿民房,根本無墳可認,夫婦倆不勝唏噓,失望之餘,打聽到附近有一處專門祭拜日本人遺骸的「日民堂」──

1911年間,台灣盛行瘧疾,日人在旗山白鶴寺下方興建火葬場,將感染各種疫病死亡者火化,這是全台最早期火葬場。

日人戰敗被遣返祖國,原被他們佔用的土地被開墾使用,日本先民骨骸無人管理,熱心人士將骨灰安置於該處火葬場,整建後取名「日民堂」,用以祭祀日本亡靈,管理人每日晨昏上香,普渡異國亡魂。

山崎篤夫婦前往查看,驚喜發現旗山人把日本人遺骸全部奉厝該處祭拜,兩夫婦感激涕零,在朝日新聞發表感言:

「『日民堂』正是祭拜日本先民的佛堂,這些人的心懷,這樣注重人情義理,遠遠超過民族寬大的心胸,在物質文明社會,人情味正逐漸淡薄消失之時,他們卻保有並表現出人的純真和樸實本性。

這個非觀光勝地的鄉下角落,也不可能會有日本人來訪,這麼不為人知的地方,卻有懷著純真、虔誠心胸的人們,在為那異國的亡魂禱告,想到他們的善行,我們此時真是百感交集,滿懷感謝而不能言語。」

早期住旗山的日人爭相傳誦,在東京成立「旗山會」定期聚會,組團來旗山祭祖順便探訪學生,師生初聚時,彼此都有時空交錯的疏離感,後來才逐漸拉近距離,這種異國師生情結,深深牽繫著兩國人民感情,這些「日裔旗山人」已和旗山血脈相連,感情日久彌堅。

旗山,的確是值得日本人回顧和反省的地方!

日治時期,日人以統治者的優越感,在旗山國小一街之隔設立專供日本小孩唸書的日本皇家小學鼓山公學校,台灣小學生則在旗山公學校就學,經常被驅使採收甘蔗、耕耘和播種等工作。

中日戰爭,日人利用台灣人力物力與大陸同胞浴血作戰,或送往南洋當砲灰,在那場殺戮戰場中僥倖生還的台籍義勇兵,都有一段慘痛的軍旅生涯,民間物資被搜括殆盡,民不聊生,蕃薯成為度過那段飢荒時期的寶貴食物。

日本投降,敗戰俘虜在惶恐將遭報復的心情下,對於能被遣返日本感到不可思議,這是被遣返日本後,經40多年回到旗山的日本人感恩心聲!

中國人被蹂躪、屠殺,如用同樣手段報復敵人,就沒有日本人到旗山「回娘家」的千里迢迢歸鄉路,這些日人對奴役台灣人民和侵略中國的軍閥暴行,在對旗山人感恩之餘,都有著深深歉疚與悔恨,再三呼籲他們國家不可竄改侵略史實。

1949年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老芋仔」和「蕃薯仔」成為生命共同體,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名作家林清玄、林崇漢、劉菊英、江明樹等許多全國知名藝文人士,都是「蕃薯寮」土生土長的「蕃薯仔」。

在旗山中學唸書的歲月裡,許多人都碰到過數學老師龐宏遠、美術老師葉少軒、國文老師謝有嘉和劉英等這些「老芋仔」,他們為這塊土地默默付出,貢獻智慧與學問,使台灣這個因異族長期統治而與中國文化斷層的子民,能獲自己祖國文化洗禮而再生,在「老芋仔」啟蒙後,造就許多英才。

劉英被學生翻成河洛語「流乳」,龐宏遠被戲稱為「膀胱炎」,教學嚴厲,不茍言笑,許多學生長大後,卻對他們懷念特別多。

葉少軒更是罕見笑容,但在還沒終生學習的早期社會中,他就已每晚從旗山步行到旗尾來回5公里免費教民眾寫書法,因材施教,有些油漆工人被他以生活化教學方式,教他們用禿毛筆或乾脆用油漆刷寫篆字,有稜有角有骨氣,習得一手好字而轉向製作廣告招牌更賺錢的行業,他卻在一次走到旗尾教書法途中,被撞死在旗尾國小路邊,肇事者逃逸,葉老師孑然一身,死後圓睜著雙眼望斷歸鄉路,魂歸離恨天,身後淒涼蕭條,令人不忍卒睹!

「沒有黃老師,我的兒子早就變流氓啦!我…今天特地當著大家的面,表示我萬分感激之情……感謝她對我兒子再造之恩!」一位「老芋仔」在鼓山國小畢業典禮時,當眾跪下來表達他最誠摯的謝忱,他的兒子跟著老爸下跪,感動全場鴨雀無聲。

那孩子的母親智障,「老芋仔」每天須出外打工養家活口,孩子像沒人教養的一樣,這是許多「老芋仔」家庭共同的宿命,黃寶陽老師幫他洗衣服、縫紐釦、給他飯吃,使他不再因肚子餓到處搶食、欺凌同學,愛心感化成為最會幫忙的學生,功課也逐漸好轉。

「黃老師」也是旗山中學那些「老芋仔」教出的高徒,薪傳師命有教無類,「日民堂」不但是值得日本人回顧和反省的地方,國人更應深思,殘殺同胞的異國仇恨尚能寬恕,族群融合豈有障礙?(2005感動旗山徵文社會組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