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0 02:27:31古 秀 美

骨鬆引起病理性骨折 身心障礙者夢靨

 

台灣是亞洲地區骨質疏鬆症盛行率最高國家,65歲以上女性盛行率高達20%,65歲以上男性盛行率亦高達15%,所以基因體質就是骨質很「脆弱」。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陽明教養院門診部主任陳銘華指出,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健康品質,原本就較正常人差許多,一旦再發生病理性骨折,對於家庭與整體社會都將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陳銘華舉例說明,七年前,一位18歲的重度身心障礙者,在沒有明顯外力撞擊下,居然發生左側大腿股頸部骨折。開完刀後,該患者從此「完全臥床」,沒有再下床過。

 

他解釋,大腿股頸部骨折,通常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此一特殊事件,後來成為大規模骨密度篩檢的原動力。

 

一、方法:

陳銘華針對180名外表健康的腦性痲痺患者,以最精準的「雙能量質譜儀」做為檢測工具,檢查位置為腰椎或髖關節,這些病患平均年齡30.5歲。其中高達36.4%患者,正在服用抗癲癇藥物,平均服藥期間長達15年。行動不良、需坐輪椅者,高達37例(20.5%)。

 

二、結果與分析:

陳銘華說,高達53.2%患者,已罹患骨密度偏低症。其中39.4%(71例)為骨質缺乏症(osteopenia)與13.8%(25例)為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高達12%,曾發生病理性骨折。這顯示,平均年齡只有30.5歲的青年人,骨質流失程度竟與台灣65歲以上男性差不多,所以應把身心障礙者的骨質病變視同老年人。

 

他還以多重性邏輯線性迴歸方法,分析了五大危險因子(女性、活動力、抗癲癇藥物、體重與骨折病史)與骨質流失和病理性骨折間的相關性。結果發現,造成骨密度流失的兩大危險因子為:活動力不佳與曾經發生骨折者。

 

體重較重者(BMI大於24),反而骨密度較佳。而病理性骨折的兩大危險因子則為低骨密度與服用抗癲癇藥物者。體重較輕,反而不是一個獨立危險因子。這與國外報告極為類似。

 

三、臨床治療:

針對骨質缺乏者,除了均衡營養、充足日曬、補充鈣質外,還給予負重運動。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25名患者,除了上述治療外,再加上每週一次的雙磷酸鹽藥物,以抑制裂骨細胞活性。陳銘華觀察,在全面性治療後的最近一年內,病理性骨折案例從未發生。可說成績裴然,已收到預防效果。

 

四、強烈建議:

(一)目前「雙能量質譜儀」這個項目,健保不給付,需自費600元,有些家長聞而色變。這項檢查輻射量極低,對身心障礙者的重要性,宛如照一張簡單的胸部X光。如能列入常規給付,也許就能避免悲劇發生。

 

(二)就預防醫學角度而言,高貴藥物如:雙磷酸鹽給付標準,在身心障礙者身上,似乎也有調降空間。因為只有早期治療,方可快速抑制骨質密度惡化。

五、結論:

 

陳銘華最後強調,身心障礙者若長期營養失調,鈣質攝取不足,長期活動力不足,再加上長期服用抗抽搐藥物,其骨質結構將宛如『地震帶上之海砂屋』!一旦發生病理性骨折,其社會成本是相當龐大的。以預防醫學的角度,他希望建立一個身心障礙者特有強化骨質特殊照護模式,以達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