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0 18:05:56思惟學苑

慈悲喜捨的意義

  慈悲喜捨的意義
一、慈的意義:慈為「給樂」,也就是「給眾生快樂」或「滿足眾生的願望」。在一般的解釋是表示慈 祥、慈愛或仁慈等意義。慈是第六識名色內的東西,它是由第八識中喜與愛兩類種子所合成。因此,慈應該具有喜與愛 兩種性質,若一個人神色上看起來使人產生歡喜又很有愛心的樣子,我們會覺得他是個很慈祥或慈愛的人。慈的內函包括愛意、訶護、寬容、原諒和仁慈等,是內心 有這些「善」的名色,我們可以說此人具有「慈心」。有慈心的人大都心胸寬大,在生活態度上也較樂觀。一個行菩薩道的人由於有 「願力」的關係,願意以這種慈心的態度對待他人,就像一個慈祥的老母親對待他的兒子一樣,她永遠訶護關切照顧她兒子到無微不至,兒子的一切錯誤 她都能無條件的原諒,兒子想要什麼她就儘量滿足他而無怨言,老母親看她兒子時,永遠都是一張充滿慈祥的臉,這就是佛書上所說「慈是給樂」的意義。佛教中彌 勒菩薩就是「無量大慈」的代表,彌勒菩薩的畫像是挺著大肚子,方面大耳,看起來極為慈祥愉快,有的畫像背上還爬滿小孩子,個個皆歡歡喜喜,一幅充滿 和樂與自在的畫面,這就是「慈」的真義,。
二、悲的意義: 悲解釋為「拔苦」,也就是消除眾生的痛苦。悲也是一個複雜的概念,悲的性質包括痛苦、難過與不喜歡的複雜感覺,一般我們比較能體會的是悲痛,例如當失去所 愛的人時悲 痛。一個行菩薩道的修行者因為有「願」要替眾生解除這種心中痛苦、難過的感覺,所以佛書上稱為拔苦,如何拔苦就是我們要做的事眾生的苦。與悲心有關的涵意 包括「不忍」、「不捨」、「疼惜」等各種意識心。能體會到別人的痛苦而自心感到難過,這是悲心最 簡單的表現。在佛教諸佛菩薩當中,觀世音菩薩是無量大悲的代表,菩薩的甘露遍灑宇 宙各角落,不論眾生是什麼種類或在什麼地方,只要那裡有苦難,菩薩的甘露就隨著受難者求救的聲音而到那裡。
三、喜的意義: 喜解釋是「隨喜」,就是看他人有成就或有功德時自己也心生歡喜,隨喜的反面就是嫉妒他人的成就。但在字面上,喜的解釋並不是如 此。對某些事物若和順自己的心意就心生歡喜,這是「自心喜」,這種感覺我們經常會碰 到。若見到他人快樂歡喜而自己也隨著快樂歡喜,這是「隨心喜」,假如自己兒子聯考放榜時金榜題名,兒子滿心歡喜,做父母的 也隨著高興,這就是一種隨心喜。菩薩道的修行者因有願要利樂眾生,要成就眾生,因此對眾生之成就皆心生歡喜與讚嘆,甚而參與其事,這有鼓勵眾生成就善業功 德的作用,一個菩薩之所以產生這種「隨心喜」,主要是源於「眾生同體」的智慧,眾生的歡喜,也就是菩薩的歡喜,維摩詰經上說「眾生病菩薩也病」這也是「眾 生同體」的結果。
四、捨的意義: 捨在強調「怨親等捨」,也就是在布施行捨的時候要不分敵我,這是菩薩的捨。捨是捨棄、丟棄或割捨的意思。因此捨心含有不喜歡而丟棄的心,也就是「厭捨」的 意思。佛書上所說的捨是施捨,也就是把自己的東西送給他人。施 捨由「心量」的大小來看有不同的層次:有把自己不喜歡或不用的東西施捨他人,這種捨是「厭捨」的捨。有把自己最喜愛的東西施與他人。有施捨給自己的親人, 也有施捨給與自己不相識的人,最高境界的施捨是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包括人、寵物或東西)送給自己討厭的人。施捨給自己喜歡的人比較容易做到,但要真做到 「怨親等捨」那大概只有菩薩才可以。
慈悲喜捨四種心量 的大小若大到「無限」,那就是稱為四無量心∣無量慈、無量悲、無量喜與無量捨。這種無量心必須由「自性」(可以說最深的內心深 處)起心直接而出,要能「入空」且知道如何「由空起用」才會有真正的「無量心」,一般人的心念都受累生而來的業障干擾,因此只能生「有量 心」。「無量心」具有「無我」、「無限制性」、「無分別」與「平等」等性質,以無量心對眾生才能做到不分怨親、不分高下而皆能一視同仁。無量心的心力因為 是源於本心未受到阻礙, 菩薩的慈悲無限就是這個意思,無量心是很自然的,它不是勉強的也不是經過「思考」而來。無量心皆是當下所生,凡經 過思量而生的絕不會是無量心。慈悲喜捨心的功用 
第一、慈悲心是諸佛菩薩出世間渡生的動力,修行人在明心見性後,了悟諸法皆空,自己諸事已辦且生死已了,若他沒有慈悲心則將常住寂光土中,不再 返世間做事,但若他有慈悲心,願使尚在六道受苦的眾生皆能離苦得樂,就會由「空」返世間行菩薩道,因此才有菩薩,也才有諸佛的誕生。沒有諸佛菩薩出世 間就沒有佛法,我們將永遠不能脫離苦海。
第二、修行人若能常存慈悲心,則可克制瞋恨心的發生,克服對鬼界、魔界的害怕,在做佈施時是很有用的。
第三、人做事若能存慈悲心,則紛爭就會減少,社會較易達到和諧,和平相處,互相殺害、怨恨的因果也會減少。能以慈悲心待 人接物,則能有較大的包容心,較能原諒別人,由此免除瞋恨的惡緣。慈悲心可化解怨恨與不滿,可達成一般人做不到 的事情,慈悲心也可消除大部份人世問題的煩惱,能使自己生活自在而愉快。菩薩道的「隨心喜」則對別人的成就與善行都能給予讚嘆與鼓勵,如此可鼓勵眾生成就 善業功德,這對世道人心的改善也大有幫助。「隨心喜」的成 就可消除嫉妒心。捨的功用 捨心的功用在克服慳貪。在人生中,若能常存捨心,就能不 貪著,人生的煩惱就會大為減少,貪一樣事情就像綁自己的繩子又多一條,能捨才能鬆綁,生活才能自在。捨心若能到達一切皆捨,不只能捨有形的東西,亦能 盡捨心中的妄想執著,不論好的、壞的一切心中認定皆捨棄,到此境界,則了脫生死明心見性已近在眼前。 菩薩道的施捨心可使修行者克服慳貪與執著的障礙,亦可使貧困的眾生得以解除生活上或精神上的煩惱,施捨的善業功德可使修行者種下善的種子及累積 福報資糧,作為未來漫長菩薩道上的助力。

上一篇:阿彌陀佛

下一篇:地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