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 17:53:54sunneydog

老伴

生長在都市的我與生長在鄉下的他,憑媒妁之言,認識短短兩三個月就建立小家庭,因成長背景迥異、性格兩極,婚後摩擦不斷,非常辛苦。

  三年前女兒赴美留學,寒暑假才回台灣,兒子去年上了屏東科技大學,一兩個月才回家一次,平時家裡就剩下年逾半百說老不是很老,說不老又有點老的我們「老倆口」。

  雖然家裡只有我們倆,但先生不喜歡外食,都在家裡用餐。關於用餐,我們有許多不愉快的經驗,譬如我大早起來做好飯菜,「吃飯囉!」我喊他,他眼睛盯著電視新聞,悶聲不響,以為他沒聽到,再喊一次,他是這麼回答的:「免一直叫啦。」後來我不管他,煮好了自己先吃。

  若做三明治的話,原本我會幫他泡好牛奶一起端到客廳給愛看電視新聞的他,他連一聲謝謝也捨不得說不打緊,還不高興的叫我:「拿去後面啦,要吃我會自己拿。」讓人為之氣結,後來我把三明治做好擺在餐桌上,就出去散步了,叫他自己泡牛奶。

  早餐是這樣子,午晚餐也好不到哪裡去。不過孩子們離家後情況改變了,記不得何時我又恢復早餐把三明治和牛奶端到客廳給他吃,他會笑咪咪的跟我說謝謝,和以前判若兩人。吃蘋果、梨子這類體積較大的水果時,他會邊削水果邊喚我:「來喔!一人吃一半,感情才不會散。」晚上一起出去散步,我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一言不合掉頭就走。

  喜歡散步不喜歡運動的我,春節前不知怎麼全身痠痛,右肩胛骨和整隻手臂尤其痛得厲害,在先生的鼓勵下,春節後我開始早晨跟他到住家附近的小公園運動,他慢跑、練氣功;我跳繩、搖呼拉圈,一種生命共同體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想我們都不年輕了。

  孩子離家後我們真的是互動比較好,各種意識形態的爭執也隨之煙消雲散,倒是空巢的家讓人對「孩子是家庭的過客」體會更深了,以前聽長輩說「老來伴、老來伴」沒什麼感覺,現在總算明白老來伴不只是現實需要,也是對婚姻的某種覺悟。

2002、4、22、自由時報

上一篇:

下一篇: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