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9 22:41:00stevenqiu6690

』,」原本掛著燦爛笑容的蘇建鈞,神情忽然嚴肅起來。 蘇建鈞回想

歲的蘇建鈞,穿著「吉時從農、青春築夢」的鮮黃色polo衫。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畢業的他,工作現場本來應該在科技公司或實驗室裡,但他退伍後決定「回家」,成為如今每年可協助合作社創造4,000~5,000萬元營收的「返鄉青農」。台南市善化雜糧生產合作社內、2層樓高的穀物乾燥機正忙著運轉、轟轟作響。這幾個黃色龐然大物,得確保140公頃農地上栽種的大豆、稻米、玉米,在收成後能維持良好品質。 6月中的這幾天,由於氣候因素及稻穀收穫期集中,不時傳出產銷失衡的消息。擔心賣價受影響的農民,急著把作物載來烘乾。在自家作物乾燥機台下,生產合作社業務部經理蘇建鈞,則熟練地穿梭在機器間,調控按鈕。 蘇建鈞聽著機器運作的聲響穩定,才停下腳步、喘口氣解釋:「我們負責收後處理。穀物收成後得烘乾,讓它們『吹冷氣』,冷藏確保品質後,再賣給加工廠。」他講話的速度極快,和廠房外微風徐徐、一片寧靜安詳的農田景致,形成強烈對比。 33歲的蘇建鈞,穿著「吉時從農、青春築夢」的鮮黃色polo衫。中山大學材料台北翻譯社與光電科學學系畢業的他,工作現場本來應該在科技公司或實驗室裡,但他退伍後決定「回家」,成為如今每年可協助合作社創造4,000~5,000萬元營收的「返鄉青農」。從想逃離「鬼地方」 到立志回鄉救衰敗產業看似身手俐落、樂在其中,但蘇建鈞談起當初心情,毫不避諱地說:「我其實很排斥農業!以前只想趕快脫離這個『鬼地方』。」 「嗯,就是這個『鬼地方』,」蘇建鈞又強調了一次。他說,農村長輩多希望下一代好好念書,長大後到都市打拚。這種期許一直深植在他心中。 尤其自小看著長輩在烈日下揮汗務農,台北翻譯社除了得「看老天爺臉色台北翻譯社吃飯」,更得巡田、顧作物,「以免有別人『協助收成』,」原本掛著燦爛笑容的蘇建鈞,神情忽然嚴肅起來。 蘇建鈞回想,他讀國中時,有天晚上,母親興奮地預告隔日將採收高單價的酪梨;不料他隔天與母親到酪梨田時,卻只見到空空如也的酪梨樹。蘇建鈞忍不住問:「媽,妳有請人家幫忙收成嗎?」 他記得當時母親強忍著台北翻譯社淚水說:「對……有人收走了……。」天真的提問頓時轉為憤慨。所有辛苦一夜化為烏有,除了對務農的命運感到悲哀,台北翻譯社更對惡劣的環境覺得無奈。 到都市求學,幾乎是所有農家第二代唯一的方向。念大學時,蘇建鈞離開善化,往南到高雄市讀書。本來計畫畢業後先到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工作3年,再創業開補習班,「回鄉務農」不曾被他列入人生選項。 然而,即使帶著對「鬼地方」的抱怨,對故鄉的感情卻從未消失。2006年,蘇建鈞赴美研修時,看見一望無際的農田因熱浪侵襲,台北翻譯社滿目瘡痍,不禁自問:「美國面對熱浪這些不利因素,卻仍是農業強國;台灣明明四面環海、氣候適宜,且多為良田,為什麼我們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