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8 15:26:22ssdle

角色扮演法(2005/12/24)


I. 上課內容摘述(What have I learned?)

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
A、角色扮演實施架構:
1.小組暖身 2.選擇參與者 3.設定舞台 4.預備觀察者 5.實際演出 6.討論與評鑑 7.再次扮演修正過的角色 8.討論和評鑑(如6) 9.分享經驗並結論之類化,應用真的經驗與當今問題,並探索一般行為的原則。
B、社會結構系統是輕微組織過,老師有責任引發各階段並引導學生進行每一階段的活動,採反映式、支持性之態度,並藉著提問問題協助釐清方向。另外學生能相當自主來決定討論與演出的內容。
C、老師反應原則
D、支援角色扮演實施的系統。
E、適用領域

每一次角色扮演的可能焦點(每次集中一、兩個)
A、感受
B、態度、價值觀、觀感
C、解決問題的態度與技巧
D、學科上→參與者的感受、探討歷史上的危機、矛盾與決策。

問題情境的八個來源:
1.從發展階段引發的議題 2.從性別、倫理、社經階級引發的議題 3.價值觀(倫理)的主題 4.為難的情緒 5.腳本或遊戲 6.麻煩的情境 7.社會上爭議的議題 8.社區上爭議的議題

角色扮演的效應
A.教學效應:1.分析個人的價值與行為 2.發展出解決人際問題的策略 3.發展出融入他人的經驗,即同理心 B.養成效應:1.獲得社交問題與價值觀的事實 2.表達意見的自在安妥感

II. 對我的衝擊 (So, what impact do I have?)

角色扮演這種教學模式,就讓我回到到國中國文課時,老師要我們安排一次「張釋之執法」課文內容演出。那位老師是一位剛到私立學校任教的「菜鳥」,雖然本校是以打人出名,嚴格能力分班的私立學校,老師還是冒著可能會趕不上進度的壓力,花了二節課讓我們玩了一次角色扮演。一直到現在也快二十年了過,對那次的演出還是印象深刻。角色扮演相較於傳統的講授,的確生動許多。


III. 未來使用上的規劃 (Now, what should I do in my career?)

紀傳體是傳統中國史學的特色,二十五史均是以紀傳體編寫,人物史研究及其相關的歷史決策也是研究的重點項目。由此觀之,角色扮演可應用於歷史教學。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們在進行歷史角色扮演時,應該不能以現代人的「同理心」去詮釋數千年前的歷史人物。比如說,西歐黑暗時代的封建系統中,就不能用現代資本主義的想法逕行套用解釋。應一併參考時空背景、文化背景....等其他因素提出歷史解釋。而這類的歷史人物角色扮演也應該要有腳本(即正確史實)供同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