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8 07:54:26ssdle

法理探究法(2005/12/17)



I. 上課內容摘述(What have I learned?)

可以協助學生系統化的思考當代議題或公共政策,也能協助我們反省對法津倫理與社會問題上的立場重新介定社會價值觀。

蘇格拉底式的範例中老師應注意的事項:
有否好好地攔阻反映出學生另類價值觀的立場?
在很多情境之下都會保持一致性嗎?
維護立場的理由與情境有相關嗎?
所採取的立場之事實性假設是有效的嗎?
這個立場的結果是什麼?
不管結果如何,學生都會堅持他們的論點嗎?

大部分的爭議其實都圍繞在「定義上的問題」、「價值上的問題」、「事實上的問題」三方面。而參與討論的人須要探索彼此的立場在這三大類的假設,以評估他人另類論點的長處,而澄清並解決這些議題過程則稱為理性的同意。而平衡的價值則往註是最佳政策的論點。

II. 對我的衝擊 (So, what impact do I have?)

其實不只是公民科,歷史研究有許多地方也涉及到類似法理探究法這樣的研究法。
透過不斷的思考論辨,而作出一項歷史解釋。目前台灣社會輿論往往爭議就這樣產生。比如說日前台聯的政治人物劉一德在政論性節目上說:320那些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抗爭的那些人就是暴動暴亂。如果這種觀點成立的話,那可能二二八事件也應視為暴亂,那由此解釋的話,國民黨對群眾開槍就變成政府合理的鎮暴行為了。但是如果僅以此進行歷史解釋,則又顯得不足。像類似的爭議觀點,是老師應該注意到的。


III. 未來使用上的規劃 (Now, what should I do in my career?)

教學原理中目前教過的各種教學法中,這個教學法是我覺得最棘手的教學法。這個牽涉到主觀的價值判斷問題。目前這個資訊流動快速的世界,想法多元化同樣的價值也變得多元化,教師本身的方法論也同樣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加強。我本身算是主觀性相當強的人,面對這樣的教學法,目前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在教學現場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