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8 23:29:47ssdle

前導組織架構法(2005/12/24)


I. 上課內容摘述(What have I learned?)

◎前導架構:在教學前提出一個「比學習材料本身具有較高抽象性、一般性、及涵蓋性的材料引介」,意即:在教學前對學習的內容作抽象而概括性的介紹。

◎前導架構分為說明式與比較式兩種。而在撰寫時為了能顧及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必須以學習者已知的辭彙與概念來敘述。

◎奧蘇貝爾的學說重視接受式的學習,由教師進行「解釋性教學」,其教學流程如下:
1.考慮學生的學習準備度
2.呈現前導架構
3.以漸近分化的原則組織與呈現教材。
4.辨別異同,促進統整融合。
5.教學活動要能符合有意義學習的原則。


II. 對我的衝擊 (So, what impact do I have?)

高中在重考班時,常常拿到許多講義上面是一小格一小格的空格,就像英文的克漏字測驗一樣,一直到上完教學原理最後一堂課,才知道原來這種填充式講義也有學理上的依據,不是單純僅止於提醒學生上講要聽講然後把重點填入空格而已。

這種前導組織,有一點點像電腦的windows系統。,在腦子中割出起數個硬碟,建立出一個一個的檔案夾,然後把資料一個一個塞進去;要利用這些資料時,使用者便一層一層的點進去,迅速的讀取需要的資料。


III. 未來使用上的規劃 (Now, what should I do in my career?)

回想在重考班上課時,文科方面所有的老師幾乎都在使用這種教學法,特別是考前衝刺階段,包括數學老師在說明題型時,也運用這種方式講課。學生有一些基礎的先備知識時引入這一套教學法,似乎效果特別好(至少我個人的學習經歷是如此)。之前在幫學生進行複習時,雖然沒有學過教學原理這門科目,但可能之前補習次數太多了,無形中也採取了此種教學模式。活在台灣這個補習風氣盛行的時代,可能我的一些思維已經內化為反射動作了吧。

未來使用上,想我會在複習的時候採用這種教學法。至少以歷史本位主義來說,廣範的搜集資料才是第一步(史料類似於先備知識),運用史料進行剪裁組織,進而一窺全豹。若是先有一套系統概念,可能會形成較偏頗的歷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