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8 00:47:51ssdle

教學原理,第三週(10/22)

省思雜記(2005/10/22)
I. 上課內容摘述(What have I learned?)

學習金字塔:不同的學習方法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
學習之後的保留比率:聆聽式 5% → 閱讀式 10% → 聽與看 20% → 示範式 30%
小組討論 50% → 實作演練 75% → 教給別人或立即應用 90%

基於上述原因,以學生思考學習為主體的歸納思考教學法,
相較於傳統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方式,更加可加深學習效果。
一、資料蒐集呈現
二、檢驗並列舉資料
三、初步歸類
四、進一步歸類
五、建立假設並培養技巧

II. 對我的衝擊 (So, what impact do I have?)

對歷史學科來說,歸納建構教學法本身就有一些衝擊。「歷史是不是『建構』出來的?」這句話可以衝擊史學的本質。當然,教學上可以不用討論這種接近歷史哲學上的問題。

史料是歷史的基礎。歸納法其實是歷史學最基本的方法,甚至也可以說是最原始的方法。因為若是用演繹法進行歷史研究,可能會走向創造歷史(可能是虛構的歷史)。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詮釋歸納建構教學法。兩者間似乎有著共通點呢!

III. 未來使用上的規劃 (Now, what should I do in my career?)

在國中一週一堂45分鐘的歷史課(社會科)中,要如何引導孩子從零碎的資料,建立起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說老實話,對於幾乎沒有實務教學經驗的我來說,一直到現在還想不太出來。看到課本編的教材,五花八門。如果沒有長期的教學經驗,對於時間的掌握很難盡如人意。如果要請小朋友們回去自己先找資料,又不想加重學生的負擔。還挺掙扎的。以現今的課程內容,我想我會考慮撥出一段時間,用幾個比較重要的議題或是歷史現象進行這種教學法。培養學生歸納思考的能力。畢竟要面面俱到,實務上真的有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