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7 04:00:00天光

【2024大選】用 Me Too 紀念六四?

【64 Me Too】
 
Me too 運動竟然成了六四天安門大屠殺紀念日的熱門話題,怎麼回事?
  
最先,是藍營結合統媒,為了打擊賴清德與民進黨選情,同時又要配合中共轉移六四紀念日焦點,選在六四前夕針對民進黨內「性騷申訴吃案」的議題展開攻勢。
 
賴清德在此議題上,雖然火速且果斷處理,仍然有幾個案例的性騷擾被害人(或申訴人)在短短幾日內連環跳出來指控,造成黨主席必須一再道歉,一再重申支持被害人,絕不姑息加害人的立場。
 
接著,綠營支持者很快注意到藍營與白營的性騷擾甚至性侵害黑歷史之多,絕不亞於綠營,於是持續在網路上整理過往新聞,進行攻防。
 
同時,某幾位男同志性騷擾被害人(或申訴人)故意選在六四前一日針對六四學運領袖之一王丹爆料指控性騷擾。
 
之後,藍營的縣長級政治人物、綠營的市議員、演藝圈、文化圈、醫界...等等一些名人,分別遭到性騷指控。
  
一時之間,台版me too野火燎原,居然是台灣史上不曾有過的盛況。
 
數年前歐美各國me too風潮最盛時期,台灣也有些女性主義者親自公開經歷,表達支持。但當年只在社會上引起一波不算太大的漣漪,遠不如近幾日的話題熱度。
 
仔細觀察最近這波me too忽然燒起來,可以發現主因顯然與幾大結構因素與特徵有關。
 
第一、是此波me too最初的背後推動力,有明顯的政治動機。
 
藍營與統媒是為了打擊綠營;中共則是要轉移六四紀念的焦點;而綠營則是為了選情,反擊回去打藍營。
 
(但後來延燒到各專業領域圈子後,政治動機的成份就越來越少了。)
 
第二、是「性騷擾=罪惡」這一觀念,比起數年前,已經更被社會大眾納為普遍共識。
 
所以,指控的被害人(或申訴者)遇到的聲援與同情遠多於數年前,遭遇的嘲諷或打壓則遠小於數年前。
 
第三、是社會上的「性開放」程度遠高於數年前。這顯然又與通姦除罪及同婚合法化密切相關。
 
一方面,這導致「性接觸」變得更頻繁,性騷擾、不當暗示、誤解、會錯意...的發生機率,也會變得更高;
 
另一方面,當事人與社會大眾比數年前更勇於公開談論這些事情,而不覺得羞恥或害臊,如此也增加當事人踴躍爆料而不再隱忍的比例。
 
第四、這幾日台灣的天氣若非極炎熱,就是猛下豪雨;這也會導致人們的心情起伏變化劇烈,因此無論是被害者(或申訴者)以及加害者(或辯護者),都更容易在這時候進行激烈的「人設形象攻防戰」(me too本質上就是一種人設攻防!)
 
第五、是政治圈與媒體圈,許多事情讓人感覺疲乏、無聊,社會大眾越來越「見怪不怪」了,所以除非是能找到新穎的炒作空間,否則越來越沒人關心你在喊什麼。
 
此時,習於炒作的媒體,十分需要新鮮的議題來吸引大眾目光,於是本能會放大對這些議題的聚焦;透過媒體擴大器效應後,會更快傳播到社會各角落。
 
第六、是全民的法律素養比起數年前有所提升,對司法改革也有更多期待,而對於性騷擾這類「難有證據,不易釐清真相」的事件,到底該如何公正裁決才能維護正義,反而有更想要深入思考的求知慾。這也刺激了喜歡思辨的網友熱烈討論。
 
以上就是此波「六四me  too」運動的初步結構因素。
 
這波「六四Me too」風潮,對台灣社會的衝擊,會持續多久?延伸多廣?多少人跳出來指控?多少陣營中招?多少名人人設崩潰?...仍有待觀察。
 
2023-06-05 FB
 
補充:
 
1.必須梳理這波me too運動的結構性成因,才能看懂這一波台版me too浪潮。只要具備足夠政治敏感度,就可以發現,藍營及統媒選在六四前夕發動對綠營的性騷擾議題戰,是在配合中共轉移全球各地六四紀念日焦點。而藍營為何有此動機,可參考筆者一年前的另二篇文章-
 
【為何統派已經拋棄六四?】
 
【臺灣的中共代理人,已不只在搞統戰!】
 
2.筆者沒說近日的爆料者有誰是中共指使,但王丹性騷案的爆料者自己承認故意選在六四前夕爆料。
 
3.性騷擾被害人往往必須面對警察吃案、各種質疑與刁難,甚至嘲諷,所以若要討回公道,高調揭露往往對當事人來說並非最有利的策略,而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4.如果有生命危險,原因來自專制極權政府,則輿論越關注,通常越安全。但民主社會的性騷擾與此不同,高調不一定較安全。
 
 
 圖片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