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1 14:00:00天光

【「週休三日」適合台灣嗎?】

【「週休三日」適合台灣嗎?】
    
[週休三日]是所有忙碌勞工的渴望,也是台灣長遠未來必然的下一步。
 
在人類的科技文明已將「自動化」的概念用於眾多白領工作、服務業、高科技產業時,未來的AI取代今日人類大部分無聊而枯燥乏味的工作,是遲早的事。
  
但也由於「AI取代人工」這個大趨勢不會改變,所以「人類每週工作日越來越少,休閒日越來越多」也成為必然的大趨勢。只要科技不停止進步,這一趨勢在今日人們有生之年,並不會停止。
 
但也因為這個趨勢不會停止,因此真正有遠見的政府,不會貿然「加速推動」這樣的工作日數減少趨勢。
 
[週休三日]這類提案,支持度必然很高,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太忙太累了。
 
然而,說實在話,這類提案如果晚個5-8年提出,是可行的。但若是要求目前一定要火速推動,則是典型的民粹,無任何可行性。
 
要全面週休三日,前提是各種AI已經大量取代人工,這最快也要5~10年。若審慎估計,則15-30年才可能全面實現。
   
以台灣的情況,「經濟」就是國安與國防,甚至是主權與外交地位。因此,任何可能影響經濟成長率的提案,都必須謹慎,不可草率思考。
 
筆者本人估計,未來某年,台灣的AI要達到足以取代相當於今年的50%人工作業以上時,台灣才有全面實施週休三日的條件。
 
若是台灣要在一二年內倉促全面實施週休三日,對經濟傷害的後果將會十分嚴重,經濟甚至有可能負成長。
 
若如此,勞工未享其利,先受其害。
 
短短5年的時間差,就可能對長遠經濟結構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
 
慢幾年實施,換取台灣在全球的經濟競爭力增強,這才是正確而有遠見的做法!
 
這個提案來得太早,應該晚幾年再提出。而且應該要和AI科技政策、產業升級政策、UBI全民基本收入政策、人口結構優化及老人福利政策、全民健保政策..一併全面思考,綜合配套,全面優化改革,才是周延而務實的做法。
 
(以上貼於2023-05-16 FB)
  
以下為補充與增寫:
 
1.這份報導中這項實驗是周休三日獲得網友提案支持的最關鍵理由。然而,仔細觀察「改善」的前提是「薪水不變」而且參與實驗的勞工與企業「全屬自願」。
 
 
用基本常識就可判斷,會進行如此自願實驗的參與企業,恐怕大部分都是目前業績良好、社會形象正面的企業;至於正處在財務壓力緊繃或面臨業績下滑危機的企業,恐怕多數沒工夫也沒心情參與這樣的實驗,更會擔心實驗結果最終成為企業的不利形象因素或勞工要求更多休假的理由。
 
同理,意願參加實驗的勞工,恐怕大部分也都屬於正在享受工作樂趣、有積極向上動力的員工,至於那些正在苦惱於自己與上司的關係、與同事的關係、或擔心被裁員減薪的員工,恐怕也沒心情沒工夫參與這樣的實驗;更會擔心參加了實驗後遭到主管或同事的異樣眼光看待,反而成為自己日後被公司裁員減薪的原因或藉口。
 
 
2.若台灣的長期經濟成長率能一直維持不錯的速度,且長期戰爭風險沒有增加,長期的外交與主權地位也沒有減低,則依照「長期國家整體最大利益」去考慮,最快5-8年就有機會「初步」實現,且採用漸進式逐漸達成方式,通常比一步到位更無波折。整體而言,若要達到「全面」實現而不會明顯傷害經濟的條件,沒有個10年以上是不可能的。
 
 
3.個人認為,所謂台灣人工作時數世界第四或亞洲第一,有很大成分是統計方法造成的迷思。
 
以往時常有報導稱日本韓國或中國的勞工平均工作時數遠高於台灣的情況。實情是,台灣有許多自雇工作者、獨資合夥小型創業者、跑單幫的生意人,這類工作沒有明顯的上下班時段分野;這和大型機構員工嚴格依照打卡來計算的工作時數統計結果,可能落差很大。
 
此外,因生活與居住環境的差異,使台灣人的平均工作時數看起來可能比歐美更高,但實際上歐美人沒有想像中那麼悠閒。
 
例如,台灣的勞工外食比例極高,外食餐飲業極為發達,普遍價格便宜且便利(相較於歐美日韓等國);因此台灣人自己花時間採買料理食物的時間就被節省下來。
 
又例如,台灣人平均居住空間遠小於歐美人,花在居家整理維修等工作的時間,相對也少很多。
 
再者,歐美非洲等許多國家地廣人稀,各種活動的交通往返時數需要很久;台灣人口密度極高,都市化程度極高,因此平均花在交通的時間也遠少於歐美非等國。
 
以上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當中,有很高比例被台灣人轉為用於工作時間。這在統計上就可能造成台灣人平均工作時數的增加。
 
 
 
4.每周休假日數並非是台灣最嚴重迫切的勞權問題,反而是以下這些-
 
a.高風險或高壓力天氣下被迫戶外工作或通勤。例如,暴雨、寒流、烈日時刻...。
 
b.不合理或無必要的工作要求,例如,要求商場專櫃人員或保全人員必須一直站立,不能坐著。
 
c.欠缺彈性的僵化法規與慣例,例如,「彈性工時」的工作文化普及度不足;非交通類的公共場所普遍欠缺下班時間服務;勞工過勞致病需要嚴格醫療證明;餐飲業或服務業套用以大型製造業為思考的勞動法規,導致人事成本與流動率居高不下。
 
d.休假過於集中,一窩蜂,造成旅遊景點與休閒處人流與車流暴增,交通與環境負荷過於嚴重。
 
e.職場人事糾紛造成的工作滿意度降低問題,欠缺合理有效的解決機制;心理諮商與輔導在台灣並不普及,且專制威權心理普遍存在於主管階層的內心下意識中,成為威權卻僵化的領導風格。
 
 
相關新聞:
 
 
 
 
 
 
 
 
 
 
圖片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