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 09:00:00天光

【從「疫調框列階段」進入「廣篩階段」】

【從「疫調框列階段」進入「廣篩階段」】
  
五月中疫情突然升高以前,台灣的防疫策略風格,一直都是「仰賴疫調,拒絕廣篩」。
   
這個階段的疫調,會積極框列確診者的接觸者。一次框列幾十人很常見,有時框列數百人、甚至有數千人的紀錄。
  
這套「疫調+框列」的篩檢模式,只適合「中國原生病毒」。在英國與印度等國的變種病毒入境後,已顯得強度不足,充滿漏洞,不敷使用。如同孔隙過大的濾水器,無法過濾得到足夠乾淨的飲用水。
  
因此依照社區感染規模回推,這波大爆發的英國變種病毒,極可能於3-4月以前,就已經在疫調忽略的角落,悄悄蔓延。
  
直到五月中,正好與獅子王傳播鏈及萬華茶藝館群聚事件產生交會的「節點」因而瞬間發現本土病例一下子從十位數時期最高的29,跳升至百位數,至今已連續數日,落在180-333之間。
  
(要追查這波病毒擴散的起始點與擴散速度,必須大量進行血清抗體檢測,這需要較久時間,無法在短期內迅速證實是否早在3月就已有社區感染蔓延趨勢。)
     
數字跳升,除了代表疫情擴大之外,還隱含幾個訊息:
  
1.因篩檢數量較以往增加三倍,故理論上確診人數也會大量增加,這很正常。
   
2.成立快篩站後,潛藏於疫調忽略的死角,有機會因「民眾懷疑自己有染疫風險」的積極防疫心理,主動接受快篩,揪出許多潛藏的「染疫黑數」。這些黑數絕大多數屬於無症狀或輕症狀者,因此以往的疫調模式未必能完全發現。
  
3.旱災期間,許多地方停水或供水吃緊,有可能造成洗手不方便,提高病毒傳播機率。(尤其當許多人本能想要轉開同一個水龍頭,卻發現沒水時,大家的髒手成為病毒傳播的高速公路!)
  
4.所有「人與人連結」的特種行業,一向是各類傳染病的高風險場所。在去年各縣市一度關閉後,又重新開放,當時筆者已經隱隱感到不安,覺得這非常可能成為嚴重的破口。直到今年五月中,萬華茶藝館事件後大量產生的感染擴散病例數字,證實特種行業再度成為防疫最脆弱的破口。
  
因此,筆者呼籲:各縣市政府,應該特別加派人力,針對所有特種行業停業以前的顧客往來情況,詳細調查。這樣有更高機會能揪出更多潛藏於社區的黑數。(針對擔心隱私或職業歧視的特種行業者,可以先柔性勸說她們/他們前往快篩站採檢。之後再針對可能的高風險者進行框列的強制性隔離檢疫)
  
5.在中南部廣設快篩站後,各縣市本土確診數理論上會升高,但只要二週內各縣市都未發現確診數字有如同雙北那樣一下狂升跳躍至超過30人以上的情況,就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因為這表示全國的社區感染源確實是從雙北開始,向外擴散速度還來不及蔓延到全國所有區域,因此其他縣市災情相對較輕。
  
2021-05-20 20:13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