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7 04:00:00天光

【酷碰券最大問題:很難發揮預期效果!】

【酷碰券最大問題:很難發揮預期效果!】
  
酷碰券是企圖用折扣概念吸引消費,認為能創造比現金或消費券更大的乘數效果;但實際上恐怕未必。
  
  
第一,綁定行動支付,且只有七五折,必然導致乘數效果大減。
  
很多人即使明知道可以使用行動支付,但並無意願使用,或者根本不急於當無現金交易的白老鼠。(包括筆者自己),對筆者來說,發折扣券給我,跟收到賣場降價促銷的傳單沒兩樣。基本上是麻痺無感的!
   
大賣場動不動就買一送一,比酷碰券的七五折更優惠,但所能刺激的消費力也只是短暫的;它還沒綁定行動支付呢!
  
  
第二,疫情期間,政府的錢必須用得精準,而不是亂發!
  
必須搞懂「疫情期間發錢」的最大用意並非要「刺激買氣」,而是要讓民眾「度過難關」!
    
發折扣券,只能刺激買氣,卻無助於幫助陷入困境者度過難關。錢沒花在刀口上!
  
折扣券的唯一效果,就是鼓勵中產階級以及高所得階級,花大錢去一些奢侈品或無必要的消費上。這固然可能維持住部分產業的收入與就業率,但也會導致原本這些產業承受的損失,轉嫁到政府來承受,因而排擠了政府真正可以用來照顧廣大中下所得階層的資源。大違協助民眾「度過難關」的本意。
  
若將「協助民眾度過難關」列為首要任務時,食物券、民生物資券、數位教育券、一般消費券、職訓補貼、提供普遍性免費網路流量、(對最低所得的三成人口)直接將現金存入個人帳戶、....這些工具,全都會優於目前以行動支付為前提的酷碰券。尤其是如果在排富前提下發放,效果會更直接。
  
  
第三,必須理解:行動支付無助於防疫!
 
筆者推測政府在防疫期間可能存在鼓勵行動支付的想法。然而,認定行動支付有助防疫的想法,顯然過於一廂情願,從理論上或實證研究上,都找不到任何確切依據。

中國是近年來世界上推廣行動支付最積極的國家,武漢是中國數位產業基地,行動支付比率也很高;結果武漢爆發的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從武漢的案例就,看不出任何行動支付有可能阻止病毒傳播的跡象。
  
為何會如此?

因為,行動支付雖能減少觸摸現金,但卻會導致手機本身遭病毒附著的機率提高。由於民眾開始養成觸摸現金後立刻洗手或消毒的習慣,但卻並無習慣一拿出手機就要洗手或消毒。而手機本身也不適合過於頻繁的消毒。當行動支付的使用頻率極高時,觸摸手機的頻率也大幅提高。當顧客買東西時,一邊觸摸物品,一邊觸摸手機,之後又久久才消毒一次手機;如此,這段期間,摸過物品又摸手機,就可能成為病毒從物品上往手機上附著的管道,之後要入侵手機主人的身體,就變得更加容易。
   
  
第四,行動支付的資安、隱私侵犯的問題,以及鼓勵過度消費導致信用膨脹的風險,至今仍然未能令人安心!
  
中國之所以成為全球擁抱行動支付最積極的國家;顯然與它的「數位極權國家發展路線」密切相關。人民是在政府刻意趕鴨子上架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無現金社會。
 
但許多使用行動支付的人都發現,無現金後,支付變得很快速而無感,好像要買什麼都可以似的,大額消費變得超級快速,連回家考慮的時間都沒有,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不小心買了一大堆自己根本用不到的東西,或是自己根本消費不起的東西!
  
這就是「消費金融泡沫」的嚴重症狀!當市場上有眾多人口因為手機支付而缺乏「所得消耗感」時,可怕的消費金融泡沫以及個人破產潮,將導致總體經濟付出比便利型提高的好處還更高的代價,才能收拾殘局。
    
經歷過當年臺灣卡債風暴的蘇院長、蔡總統,希望不要因對行動支付的迷信,而害台灣社會重蹈覆轍!

    
然而,台灣並不需要走中國的發展路線。行動支付衍生的個資、隱私、大數據監控、圖利財團、二次卡債風暴....等問題,除非在法制面能有充分良好的配套,否則對人民不會有真正的吸引力。
   
  
第五,即使有乘數效果,酷碰券的發放時機,也會嚴重影響此乘數。   
  
類似這種「高槓桿」的折扣券,只有在人民對自己「未來所得」感到樂觀時,才可能發揮效果。只要疫情還沒明顯受控,國際上仍然有眾多國家在爆發大量確診與死亡人數,臺灣隨時有失守的危機,則人民就不可能對未來景氣感到樂觀,也就不會因為降價折扣之類的小小優惠就輕易動心消費,而是會優先選擇把應急用的資源(最主要是現金)保留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也因此,發放酷碰券刺激消費,必須在「國際景氣明顯回升」的初期階段,才有意義。目前政府規畫四月底就要發,顯然是太急躁了!
  
國際上的疫情幾乎不可能在月底前全面受控,景氣的變數則更多,還很難說得準。急著上路是無意義的,只會石沉大海,挨批浪費錢而已!
  
    
  2020/4/14 貼於FB   




圖片:行動支付結合雲端發票一覽表 
(資料為2018年底左右,來源:南區國稅局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