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納粹扮裝爭議,看教改新方向】
對於納粹屠殺猶太人,某些學生之所以無感,不同情猶太人,主因是這些學生欠缺人道精神。因為不能從人道關懷的角度,無法設身處地站在猶太人的立場來看待這場重大悲劇,以至於談論時顯得冷血無情。
理性、客觀、中立、全面,這些都是做學問的「正面態度」。但這樣的正面態度,無法保證能帶來「同理心」與「同情心」,因此也不保證帶來「人道精神」。然而,如果拋開這些正面態度,能帶來更多同理心、同情心、與人道精神嗎?答案是不能。
學生擅長於記憶與背誦,卻欠缺思辨與理解,這問題並非源於理性、客觀、中立、全面這些正面態度。其因果關係應是相反。欠缺思辨與理解,才導致不理性、不客觀、不中立、非全面(僅片段)的歷史認知。
由於這樣殘缺的歷史認知,學生更容易執迷於納粹帝國「強大」的表象,卻忽略受迫害者立場,無視其「邪惡」。
問題的重點是:要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同情心、與人道精神,如果不是以拋棄理性、客觀、中立、全面這些正面態度來達成,那到底該怎麼做才對?
答案是「愛」。
人性有愛,出於本能,而對同屬人類之各種苦樂悲歡,產生共感;由此共感,才有所謂同理心、同情心、與人道精神;當此精神達到純粹、無私、與無我時,則稱為「慈悲心」。
考試引導教學,本質上是鼓勵競爭。這無法讓學生產生「愛」。
愛超越競爭;愛克服優勝劣敗;所以,愛能戰勝成王敗寇的邏輯,讓人類不必互相殘殺毀滅。也因此,唯有愛,才能戰勝抱持「人種進化論」的納粹思想。
在校園內,如何建構出有愛的環境,而非無時無刻都在追求分數的功利競爭,這才是未來教育改革應走的大方向。
註:本文乃閱讀這篇投書後的感想-
高中生觀點──從納粹事件思考台灣歷史教育
(作者/台南女中學生組織南蠻.記憶歷史成員,高二學生黃品華、高三學生鄭韶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28/1022849
【補充】()
問:為何以嬉笑態度扮演納粹是西方各國禁忌?
答:這問題不難理解。不需要講得太複雜。
你就想像:如果你以嬉笑態度扮演228時屠殺臺灣人的國軍,開著裝甲車,接受大家敬禮,在臺灣會不會引起公幹?
又或者,如果你以嬉笑態度扮演攻入南京的日軍,在中國會不會引起公憤?
此事不需要多少國際觀就能理解體會。關鍵在於你有無站在猶太人立場著想的「同理心」。
臺灣的歷史教育,最泛濫的是背誦,最缺乏的是同理。這才是問題本質!
上一篇:【從慈濟風暴看人生境界】
下一篇:【藝術:不只創造力!】
這只是部分媒體報導對民進黨有利的部分!高中學生很有創意他們模仿德國納碎黨部分對蔡政府有利的部分,現在為了討好日本福島核災食品進口,學生們模仿原住民抵抗日本的戲劇怎麼大部分媒體沒有揭發呢?所以我對你教改意見很感佩!每件事情都有一體兩面的思考 謝謝你讓我有對教育改革淺見~
媒體有其報導角度。而這些角度來自記者與編輯各自的觀點,和想讓讀者產生怎樣觀點的判斷。
但願世界和平,地球美好。 2017-01-08 02: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