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02:00:00天光

【馬王鬥】拔王計畫思考過程



    【拔王計畫】

一連串的考量之下,馬發動台灣史上最慘烈的國民黨內鬥!馬的拔王動機如下,有一連串複雜的長期思考過程:

為了「終極統一」,創造馬在「中國歷史」的定位,而想要促成馬習會;會面後要洽簽兩岸和平協議(就是和平統一協議)。

為了「馬習會」,必須對中共讓利;能讓的利益包括主權利益、經濟利益、國安利益、三方面;於是用偷偷摸摸的黑箱作業方式簽服貿,替中共資金掌握全台灣重要產業開大門。

為了簽服貿,而想要拔除不肯對民進黨動用警察權的王金平院長職位;因為民進黨用盡杯葛手段要阻擋服貿沒有充分討論就被粗暴表決。

為了拔除王金平的立院院長職位,所以想到要撤銷王金平國民黨黨籍;只要黨籍不見,王的立委資格就不見,院長職務也不見;但這手法必須乾淨俐落,且不可反燒自身;

為了讓拔王過程乾淨俐落且不反燒自身,就必須完全掌控黨權,必須身兼黨主席,才能操控黨內考紀會委員的組成、黨章規定修改、和考紀會的決議;

為了身兼黨主席,已經連任二屆黨主席的馬,必須連任第三屆黨主席,因此要拉攏王系的支持;於是替王金平修改內規,讓王可以繼續連任立院院長;王連任院長、馬連任主席,兩人政治利益交換,非常清楚,但沒有引起政治敏感度欠缺的媒體輿論重視;

為了有一天能撤銷王金平的黨籍,因此平日就運用特務系統,透過調查局、刑事警察局、國安局,全面監控王金平(和柯建銘、文武百官、所有藍綠政治人物、社運人士、藝文界);用意是蒐集這些人的把柄,隨時派上用場;蒐集到某些把柄後,反覆思量,要找一個最適合拿來鬥王的證據;最適合鬥王的證據卻未必是殺傷力最強的證據,而是最難反燒自身的證據;這些證據怎樣用,只有自己的心腹能知道,主要就是江宜樺、羅智強、金溥聰三人;然而,心腹除金外,其餘也不知道這些證據是來自特務系統而非司法系統;

為了將特務系統找到的「關說」證據,能有個「合法」的理由來拿出來公開爆料,又要小心不能被發現是特務系統拿到的證據,,於是想到了特偵組;找來黃世銘,執行「秘密任務」,補足所有監聽程序;向來有申請就准的法官,也不疑有他,輕易核發監聽票;

為了讓拔王這回事,顯得「合情」,必須讓藍營基層感受到王的「叛變」,以及馬自己「揮淚斬馬謖」迫不得已的心境,以免馬自己被說成心狠手辣的人;因此,不能拿王替藍營政治人物關說的監聽內容當證據,而必須拿王替綠營政治人物關說的監聽內容當證據;

為了讓拔王這回事,顯得「合理」,因此除了拖一個綠營政治人物下水外,還要再拖一個馬政府高官下水,才能顯得自己是為了大是大非、大公無私;既然柯建銘、曾勇夫和王有電話通話監聽紀錄,把柄最明顯,自然最適合拿來當鍘王的陪葬品;然而,拔王目標不在於讓王吃牢飯,而在於促進統一,若是讓王吃牢飯,恐會引爆人民革命;經過反覆思量;決定先爆料給媒體後,讓媒體去決定王有罪無罪;但礙於特偵組不可將監聽內容洩密給任何人(包含總統)的規定,因此必須演一齣戲給全國人民看;特偵組必須假藉「行政不法非刑事不法」的理由,才能進行公開爆料鬥王;而總統府與行政院必須等到特偵組公開爆料之後,才可跟進批王;

為了讓黃世銘順利執行任務,必須和黃有密切商議;因黃是檢察總長,必須行政中立,本不可面見總統密報;所以黃與馬的會面,就必須掩人耳目,不能由隨扈或一般司機接送,必須由信得過的檢察官接送,因此特偵組的楊榮宗檢察官就是接送黃的最佳人選;他是黃馬同時都信得過的人;當計畫已定後,剩下的就是何時讓黃公開爆料的問題了;

為了這次特偵組爆料能對王一擊必殺,讓王來不及反抗,就必須趁著王金平出國嫁女兒這五天,人在國外,無法及時應變的時間進行,這應是最佳下手時機;估算特偵組爆料後,輿論要發酵,要1-2天時間,這時緊急電召王歸國,若王不歸,就表示王做賊心虛;同時考紀會也必須在這五天內召開,讓王來不及準備;

為了讓拔王過程順利,不可反燒自身,輿論的發展必須操控;假設輿論一面倒批王,則此時馬就可以透過媒體,呼籲特偵組對王發佈通緝令,此時人們自然會忘記特偵組洩密的問題;也不會為了王而走上街頭;然而,萬一輿論是站在王這邊,則也必須要有個防火牆擋住輿論批馬的砲火;忠心耿耿的黃世銘,必須自己承擔所有責任;這一點必須先告訴黃:我可以保你沒罪,但萬一計畫失敗,你要有和曾勇夫一樣下台的心理準備,但假如計畫成功,我會把你升為法務部長!....忠心護主且急切升官的黃,就此答應了;

為了在鬥王過程中更順利,必須讓黨內某些要角先知情,包括考紀委員、吳敦義。

這一切,計畫如此完美,不料,完美計畫,卻百密一疏,因事先透露給副總統吳敦義;吳敦義得知馬即將拔王,以為馬震怒於王關說,準備將王抓去關,於是好心要將此消息洩漏給王,要王留在國外別回來,以便躲過牢獄之災。馬原本只是希望吳站在自己這一邊;不料王卻事先有所準備,從容應變,反而被王系和綠營合謀,展開逆襲!馬並不知道是吳敦義放消息給王的。吳事後也很害怕,擔心被馬追究是否洩露計畫機密的事情,因此一直躲著不肯露面講話。

王事後非常感謝吳,一直有意拉攏吳加入倒馬陣營,但吳衡量情勢,任認為馬仍大權在握,不會輕易下台;加上吳感念馬是自己老友,有提拔之恩,始終做不出叛馬之事。於是吳反而想說服王馬和解。當然,王表面上都說願意和解,但內心知道不可能和解。


(以上是本人觀察猜測,並無證據,但此猜測是否合理,請諸君自行揣摩!)

---------

後記:

其實有太多跡象顯示此文章推測的合理性;有沒有證據,就要看有沒有深喉嚨願意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