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能量、中國、印度、諾貝爾獎】
【從心靈能量看中國、印度、諾貝爾文學獎】
同屬於「人」這一物種者,必然有某些共通的性質、特徵(物性);真正深入明白中國、明白台灣,大抵上也等於是在明白世界、明白人類、明白眾生界。
所謂「高靈」(陽神),或許是一種「主體能量頻段」不同於「肉身人類」(器世間人類)或「陰靈」(陰界)的一種狀態;在人類有限感官能力的量子空間裡不能很輕易感知其存在;但若人類的心靈頻譜趨近於高靈時,則或可感知其狀態。有些人可以看見祂、聽見祂、聞到、甚至觸摸到祂;而有人則可以理解、感受、體會祂。
在無盡時空長河裡,人的「主體」(我)能量會在能量頻段中上上下下,和不同頻段的能量感應或互斥;此即稱為「輪迴」。
此處所言的「能量」,既是物質能量,也是心靈能量;目前科學家所能掌控的是物質能量,但無法掌控心靈能量;宗教人士則正好相反,許多宗教人士能夠掌控心靈能量卻不知如何掌控物質能量。
詩人、文學家、哲學家、藝術家、知識分子、政治人物、企業家、位高權重者...這些人大致上介於前述宗教家與科學家兩種極端之間;有能力掌控些許心靈能量以及些許物質能量;因此也都算是「有力人士」(有福報者)。
「物質vs.心靈」的二分法嚴格來講並不究竟,因為萬是萬物其實都具有心靈與物質兩面;但為了方便討論,暫時這樣區分。
台灣人口雖然遠少於中國大陸,土地、資源、GDP、軍隊數量、核武器...也都遠少於中國,但這些都是「物質能量」的部分。(與物質相關的能量)
然而,台灣這塊地的「心靈能量」卻不是中國大陸能比;譬如說,台商在大陸雇用了龐大的廉價勞工人口;台灣的民主自由、公益精神、文化創意、流行產業、生活風格...被中國十幾億人所嚮往。
目前許多政治人物、文化界人士喜歡講「軟實力」,其實軟實力和心靈能量完全是正比關係。
中國不斷發展經濟,卻始終不肯正面改革其政治體制、社會弊端...這就表示中國的心靈能量還沒開始成長。中國目前是用物質能量的擴張,暫時填補心靈空洞的飢渴。
然而,中國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只吸收到了西方的物質能量,卻很少吸收到西方的心靈能量;這一點使中國和印度相比,有很大的落差。
印度在經濟能量的發展上面落後於中國,但在心靈能量的發展上面,卻遠超越中國。其實歷史上西方很多心靈能量的發展,都是從印度過去的。從中國過去也有,但比較少。
在歷史上,有長達一千多年以上的時間,印度和中國不論是在物質能量或心靈能量,都遠比西方更強大;但當歷史來到某個轉折點時,西方的心靈能量迅速發展,由此而增強對物質能量的掌控力;因此整個西方世界脫胎換骨,成為擴張迅速的強權。
西方世界在近現代一千年內,留給地球許多寶貴的心靈資產,譬如憲政體制、科學精神、法治民主、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全球視野、...等等;這些中國幾乎完全沒學到,或者只學到皮毛。
就以「科學精神」這一項來說,中國今天仍然錯誤地理解科學精神為「只承認感官覺知到的表象」,這是一種嚴重的迷信。這種迷信使中國至今不能有效吸收來自西方的心靈能量,而對於西方的物質能量也只吸收了一小部分;沒有吸收到西方能量的精髓;因此距離真正的所謂「崛起」,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也必是跌跌撞撞前進而非一帆風順。
印度的崛起之路,相較於中國就平順許多;主因在於印度始終把心靈能量的發展視為最優先;這是印度幾千年來的傳統;因為有堅強而穩定的心靈能量做後盾,印度的物質能量波動起伏不會像中國那樣劇烈,也不需要那樣劇烈,就可以用更少的物質代價換來更多的心靈滿足。
印度在19-20世紀,和中國相較,少了兩場翻天覆地的暴力革命,但卻多了兩位國寶級的世界偉人。這兩位偉人可不是如同中國政治造神運動的偉人那樣;而是獲得普世認可的,其中一位還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殊榮的亞洲人,是影響中國的新詩運動的指標人物之一!這樣的印度,你能說他的性格不是心靈與屬天的嗎?
印度至今已有10位諾貝爾獎得主,而中國卻僅有2位,其中一位還被中國自己關在牢裡。這是兩國間何等諷刺的對比啊?
我們很快就會進入一個量子電腦的時代;那時的科技將會大大跨越心靈與物質間的鴻溝,所謂「心智科學」和「生物科技+人工智慧」相結合,產生所謂「念力科技」;人能夠憑空運用念力改變物質狀態!
在這樣的世界,心靈能量將能有效和物質能量進行相互轉換(雖然不是完全百分之百的效率,但會不斷進步)。
莫言、大江、村上、高行健...等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乃至眾多其他傑出文人的創造力結晶,在未來的科學時代亦將被視為「以符號形式儲存的心靈能量資產」而獲得有效的開發運用,增益人類的智慧。
今天有沒有讀高行健和莫言,可能對台灣人影響不大;但未來世界的台灣人,或許就必須像讀白居易、徐志摩那樣,從國民教育的教材中讀到這兩人的部分作品。
這就是一種文化傳遞的形式;而心靈能量也會透過「文化」這一普世性的媒介,傳播到全世界、後代時空。
講這些有何意義?
重點在於,「見微知著」觀秋毫而知大象;明白台灣、中國,最後也就等於明白了全世界、全人類;當然轉個方向,用看世界的角度看自己,也就明白了自己。
2012-10-21 撰 2013-1-1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