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0 08:27:30splashing

《明天的黎明》角色扮演找回自己和兄弟

 
             《瑪歌皇后》文森培瑞茲和導演丹尼斯德古因09年金馬影展邀約來台訪問宣傳,《明天的黎明》也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
 
             《明天的黎明》題材有趣之處在於「遊戲」,角色扮演將一對兄弟置身300年前拿破崙時代的戰役,並因故捲入生死交關的危險。虛實難辨,卻因此凝聚了兄弟情誼,鋼琴家哥哥(文森培瑞茲飾)也因此找回了自我的價值。
 
               哥哥馬修的角色設定是忙於工作、無暇經營婚姻關係的封閉鋼琴家,因母親生病,順理成章回到老家,就近照顧母親放心不下的弟弟。
 
               弟弟保羅(《孩子》傑若米雷尼耶飾)是曾經精神崩潰的弟弟,非常執著於服膺皇上、拿破崙麾下軍人的「角色扮演」遊戲。這種遊戲,不免讓人想到史坦利庫柏的《大開眼戒》,和裡頭會員制的「性遊戲」同樣有著神祕的色彩和不得對外透露的諸多遊戲規矩。有別於紙醉金迷的沈淪,《明天的黎明》的角色扮演是以拿破崙時代麾下軍人為重,衍生的軍人榮耀、個人單挑、刀光劍影...充滿濃濃的陽剛息氣。「角色扮演」對於弟弟而言,是平凡工作之外寄情的所在,他對於遊戲的執著和投入,從哥哥答應他的邀約溢於言表的興奮之情即看出。傑若米雷尼耶把需要哥哥全然關注的弟弟一角色,拿捏得讓人為之驚艷。當他陷入「虛幻」-軍服上身後重回戰場的篤定自信、器宇軒昂,在餐桌上說話頭頭是道的模樣,對照「現實」的靦腆內向,有著天壤之別,遊戲成了他忘卻現實最好的方式。不,應該說,遊戲就是他的「現實」。
 
              哥哥馬修,為了履行對母親照顧弟弟的承諾,撩落去參與弟弟執著的遊戲,席間不僅被要求彈奏古琴,還胡謅彪炳戰功,因而得罪第二軍團,被下戰書。眼看現實與虛幻的界線愈來愈模糊,虛幻的角色躍然現實,進而威脅到兄弟兩人的生活及母親的安危,兄弟兩人必須跳出來有所行動。《明天的黎明》讓人動容的還有兄弟情的著墨;自小視哥哥為英雄崇拜的弟弟,將哥哥拉入他的「現實」,引發危機,也必須出面代他「解決」。而哥哥對弟弟無私的關注,即使到最後一秒,也「並肩作戰」。戰爭、榮耀、兄弟情,《明天的黎明》充滿濃厚陽剛味,和「尤里西斯生命之旅」的自我探索。
 
              除了「親情」透過遊戲而被找回(遊戲過程中彌堅),哥哥馬修似乎也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而試圖和經紀人老婆重新開始。這個原本逢演唱會必取消,面對觀眾有障礙的鋼琴家,歷經角色扮演的種種,有某種「潛質」被催了出來,猶豫退縮的性格,被果敢勇氣轉換,找回自我價值,迎接人生的黎明。
 
              導演丹尼斯德古表示此角色扮演遊戲真確存在,只是自己缺乏勇氣去玩(係金啊係假?!),《明天的黎明》透過角色扮演遊戲串起親情和自我探索,現代題材內陷以軍戎歷史麵衣包覆,炸到酥脆滿溢香氣,頗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