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9 10:11:36splashing

《外慾殺機》女人的需求,男人的嫉妒

 
  我曾經問一個同事,是什麼原因使她繼續和外遇的對象交往?她的回答是:「他每次看到我時,都熱情的擁抱我,讓我感覺自己是被需要的。」她的回答,也同樣觸及電影《外慾殺機》的主題-一個女人能否同時深愛兩個男人?當女主角面對摯愛的丈夫,平靜的問他,是否可能會愛上別人,而做了不同的選擇,丈夫的回答是:「我已經選擇了你。」
 
  《外慾殺機》影片中的女主角(蘿拉琳妮飾)何以外遇?觀眾並不清楚,只知道她最後選擇了離開他的丈夫(連恩尼遜飾)。憤怒的先生在女兒面前抱怨妻子留下的衣物,並且從妻子的筆記型電腦搜尋妻子離棄的蛛絲馬跡。丈夫瀏覽他與妻子的人生片段,老婆的時尚工作,再點選一個名叫「愛」卻加密的檔案;同時,在妻子留下的手機內,聽到神秘男子(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的留言:「我極度渴望聽見妳的聲音。」引爆大男人的醋勁和毀滅慾,決心天涯海角揪出這個讓他戴綠帽的人。
 
   於是連恩尼遜動用公司的安全部門,循私找到住在米蘭的班德拉斯,並跟蹤尾隨他,逐漸介入他的生活,發現他的正面目。
 
   看過《長路將盡》、《醜聞筆記》的觀眾,很難接受《外慾殺機》對於嫉妒心的處理。在《醜聞筆記》裡,飾演長輩同儕的茱蒂丹契對於凱特布蘭琪從喜歡到報復的層次情緒詮釋,用「淋漓盡致」來描述一點都不為過(「連呼嘖嘖」更貼切)。在《外慾殺機》裡,觀眾只看到一個發現真相後,逐漸「憤怒」、一心一意想要面對面「報復」(殺死他)的心碎丈夫,一個原本和女兒關係即疏離、給老婆穩定生活的成功生意人,急切想要挖掘真相、消除心中疑慮的「大男人」。此外,對於很多事情的動機缺乏合理的交代,無論男女主角的心理轉折,乃至於能做到的情緒演繹都流於矮板,可謂「浪費」三個會演、能演的好演員。改編徐林克(《為愛朗讀》)的短篇小說,故事中原本藉由兩個男人的下棋欲展現其不同性格、鬥智對峙,流瀉細膩情緒的橋段(情敵張力),電影裡是缺席了。
 
  相較於男性角色的平板刻劃,女性的外遇的心理層次,其實能夠多有著墨,畢竟靈魂的空缺-不是安穩的生活能涵蓋的部分-可有導演/編劇自己的巧思和呈現,但,此女性觀點的部分是被捨棄的(比較明顯的是女兒對於父親追根究底的不滿和無法承受),也因此,《外慾殺機》就留給觀眾更多自己解讀的空間了!結局與女兒/女婿和解的橋段,更是雪上加霜,完全偏離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