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5 19:14:25splashing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頤和園>>是大陸第六代導演婁燁(與他同期的有姜文...)的電影。此片因觸犯了政治(六四天安門事件)和性(裸露、做愛場景太多),而遭到中國禁演。不僅如此,婁燁因未通過電檢、私自參加坎城影展競賽,而遭到中國廣電總局的處罰-五年之內不得拍片。他2000年所拍的<<蘇州河>>(周迅主演,德國資金)雖獲得巴黎影展最佳女主角、評審團大獎,也因觸犯禁忌,遭禁演,並處罰兩年內不得拍片。故人稱婁燁「地下導演」,才氣縱橫。
看了<<頤和園>>後,我很慶幸台灣的藝文工作者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下發揮創意和才氣,也對於中國「意識型態」導向的電檢制度的種種限制感到不可思議。原來中國在思想控制上這麼滴水不漏,嚴格把關有廣泛影響力的影像和文字。對於創作人而言,彷若一隻手掐在脖子上,無法呼吸。台灣,還是好。
性愛場景在<<頤和園>>出現許多次,但,性在<<頤和園>>裡是必要的;「性」和故事角色及時空背景有極大的關連,省略不得。「性」隨著中國鄧小平改革開放,在學校裡也跟著開放了。年輕的余虹(郝蕾飾)從吉林省的圖門市(北朝鮮和中國邊界)到北京唸書,行前在野地裡和青梅竹馬打炮,獻出生平第一次。這是「性」在<<頤和園>>首度出現的畫面:在黑暗中試探。急躁。來得快,去得快。我們第一次對余虹這個女孩有了「敢愛」的想法。在北京唸大學,她遇見了周偉(陳曉冬飾),如電光交火般,她知道他們站在世界的同一端-周偉是她等待的人,是能觸探她靈魂缺口的人。第二次的性愛畫面,發生在黑暗、擁擠的學校宿舍;第三次、第四次也是...兩具青春的肉體需索無度地啃食彼此,怎麼都嫌不夠。於是我們看見深不見底的慾望,看見「性」的依賴。要的是激情、是安全感、也是承諾。余虹剛強,周偉難嚥,戀人的佔有慾快要逼瘋對方,往往在激烈的爭吵後,以「性」撫慰彼此。此時「性」成了吸住兩個游離靈魂的磁鐵,也是安慰劑。在余虹和周偉求學的同時,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熱血學生都到街上示威抗議了,校園空無一人。無論是革命或性,都需要盲目的熱情,「性」成了宣洩的管道(周偉和余虹的好友-李緹做愛)-如同革命,是有為青年對國家殷切期待的宣洩。亢奮慌張的學生奔走街頭,山雨欲來風滿樓。六四最後以中國政府鎮壓學生收場,參與的學生被送至軍事訓練營思想改造(周偉),而余虹輟學,和青梅竹馬回到了家鄉圖門,周、余兩人自此分道揚鑣。那是1989年的北京。誰知在頤和園日落餘暉划船的安祥,是周偉、余虹關係裡最寧靜的身影。
寰宇開放的腳步超乎想像,柏林圍牆倒塌,代表自由主義的哥巴契夫執政,香港回歸中國...時光飛梭。周偉隨李緹到德國投靠李緹的男友,而余虹則落腳深圳,成了平凡的小公務員。余虹從沒忘記深愛的周偉,雖然,她搞上了有婦之夫(妻子在外地讀書)。他們之間的性,不是愛。「性」等同於寂寞的代名詞,近乎於動詞「遺忘」;在床第如此親密的兩個軀體,靈魂隔著最遙遠的距離。「性」只是性。對於余虹而言,周偉走後,愛的空缺始終在,即使她曾經給一個對她死心塌地、不在乎她過去的男人機會。「性」在廁所發生了。余虹再次感覺,「性」是讓男人瞭解「她是善良的」的方式。她想結婚,不管她愛或不愛對方。她失敗了,為慾望和浪漫付出了代價-她墮了胎,離開了她不愛的人,到了重慶。
在德國生活了幾年後的周偉想要回到中國,過不再當浮萍的生活,實際的理由是周偉難忘余虹。離別前李緹央求他留下,並和他發生了性關係。對於李緹而言,他們之間的性是愛;對於周偉而言,只是性。然而周偉怎麼也沒想到,李緹面對他的離開,竟然自殺了。回到中國後的周偉落腳重慶,成了印刷廠的工人。一次和大學同學的不期而遇,輾轉得知余虹結婚了。得到余虹電子郵件的周偉,寫了封信給她。兩人相約北戴河。當余虹上了周偉的車,周偉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沈默是彼此唯一的默契,余虹忍不住掉下眼淚。車開了多久,兩人就沈默了多久。當周偉再度鼓起勇氣探索曾是那麼熟悉-余虹的身體時,余虹猶豫了。猶豫像是軟木塞封住了整瓶積壓的熱情。周偉見余虹的猶豫,想藉酒壯膽,余虹說她去買。而這一買,就再也沒回來。等到天亮還不見余虹身影的周偉,決定驅車離去。手上拎著酒的余虹看著周偉離去的車子,電影結束。期待中積壓已久、如火山爆發的「性」再也沒有出現。人事全非,周偉和余虹的青春和熱情-小鳥一樣不回來。頤和園日落餘暉划船的安祥,竟是周偉、余虹關係裡最寧靜的身影。
婁燁<<頤和園>>片中的「性」和<<色,戒>>裡的「性」,同樣不色情,卻同樣經典。「性」是望遠鏡,慾望和愛情才是風景。只見望遠鏡而不見風景的人,實在~太~可惜。
看了<<頤和園>>後,我很慶幸台灣的藝文工作者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下發揮創意和才氣,也對於中國「意識型態」導向的電檢制度的種種限制感到不可思議。原來中國在思想控制上這麼滴水不漏,嚴格把關有廣泛影響力的影像和文字。對於創作人而言,彷若一隻手掐在脖子上,無法呼吸。台灣,還是好。
性愛場景在<<頤和園>>出現許多次,但,性在<<頤和園>>裡是必要的;「性」和故事角色及時空背景有極大的關連,省略不得。「性」隨著中國鄧小平改革開放,在學校裡也跟著開放了。年輕的余虹(郝蕾飾)從吉林省的圖門市(北朝鮮和中國邊界)到北京唸書,行前在野地裡和青梅竹馬打炮,獻出生平第一次。這是「性」在<<頤和園>>首度出現的畫面:在黑暗中試探。急躁。來得快,去得快。我們第一次對余虹這個女孩有了「敢愛」的想法。在北京唸大學,她遇見了周偉(陳曉冬飾),如電光交火般,她知道他們站在世界的同一端-周偉是她等待的人,是能觸探她靈魂缺口的人。第二次的性愛畫面,發生在黑暗、擁擠的學校宿舍;第三次、第四次也是...兩具青春的肉體需索無度地啃食彼此,怎麼都嫌不夠。於是我們看見深不見底的慾望,看見「性」的依賴。要的是激情、是安全感、也是承諾。余虹剛強,周偉難嚥,戀人的佔有慾快要逼瘋對方,往往在激烈的爭吵後,以「性」撫慰彼此。此時「性」成了吸住兩個游離靈魂的磁鐵,也是安慰劑。在余虹和周偉求學的同時,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熱血學生都到街上示威抗議了,校園空無一人。無論是革命或性,都需要盲目的熱情,「性」成了宣洩的管道(周偉和余虹的好友-李緹做愛)-如同革命,是有為青年對國家殷切期待的宣洩。亢奮慌張的學生奔走街頭,山雨欲來風滿樓。六四最後以中國政府鎮壓學生收場,參與的學生被送至軍事訓練營思想改造(周偉),而余虹輟學,和青梅竹馬回到了家鄉圖門,周、余兩人自此分道揚鑣。那是1989年的北京。誰知在頤和園日落餘暉划船的安祥,是周偉、余虹關係裡最寧靜的身影。
寰宇開放的腳步超乎想像,柏林圍牆倒塌,代表自由主義的哥巴契夫執政,香港回歸中國...時光飛梭。周偉隨李緹到德國投靠李緹的男友,而余虹則落腳深圳,成了平凡的小公務員。余虹從沒忘記深愛的周偉,雖然,她搞上了有婦之夫(妻子在外地讀書)。他們之間的性,不是愛。「性」等同於寂寞的代名詞,近乎於動詞「遺忘」;在床第如此親密的兩個軀體,靈魂隔著最遙遠的距離。「性」只是性。對於余虹而言,周偉走後,愛的空缺始終在,即使她曾經給一個對她死心塌地、不在乎她過去的男人機會。「性」在廁所發生了。余虹再次感覺,「性」是讓男人瞭解「她是善良的」的方式。她想結婚,不管她愛或不愛對方。她失敗了,為慾望和浪漫付出了代價-她墮了胎,離開了她不愛的人,到了重慶。
在德國生活了幾年後的周偉想要回到中國,過不再當浮萍的生活,實際的理由是周偉難忘余虹。離別前李緹央求他留下,並和他發生了性關係。對於李緹而言,他們之間的性是愛;對於周偉而言,只是性。然而周偉怎麼也沒想到,李緹面對他的離開,竟然自殺了。回到中國後的周偉落腳重慶,成了印刷廠的工人。一次和大學同學的不期而遇,輾轉得知余虹結婚了。得到余虹電子郵件的周偉,寫了封信給她。兩人相約北戴河。當余虹上了周偉的車,周偉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沈默是彼此唯一的默契,余虹忍不住掉下眼淚。車開了多久,兩人就沈默了多久。當周偉再度鼓起勇氣探索曾是那麼熟悉-余虹的身體時,余虹猶豫了。猶豫像是軟木塞封住了整瓶積壓的熱情。周偉見余虹的猶豫,想藉酒壯膽,余虹說她去買。而這一買,就再也沒回來。等到天亮還不見余虹身影的周偉,決定驅車離去。手上拎著酒的余虹看著周偉離去的車子,電影結束。期待中積壓已久、如火山爆發的「性」再也沒有出現。人事全非,周偉和余虹的青春和熱情-小鳥一樣不回來。頤和園日落餘暉划船的安祥,竟是周偉、余虹關係裡最寧靜的身影。
婁燁<<頤和園>>片中的「性」和<<色,戒>>裡的「性」,同樣不色情,卻同樣經典。「性」是望遠鏡,慾望和愛情才是風景。只見望遠鏡而不見風景的人,實在~太~可惜。
下一篇:囚禁在內心現實和扭曲現實中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