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3 07:52:45阿楨

動物思惟:邏輯邪3/66

    動物思惟:邏輯邪3/66

動物只有獸性
動物會有思惟
詩哲太歪論了

那你得了解濕哲的思惟含有感性與理性
感性是指感官的感覺
論證理性包含記憶、判斷、推論和各種論證
直覺理性包含領悟、評價、體證和創造力
而想像力則是論證理性不受束縛的表現

是嗎 那豬會歪詩嗎
像中國豬這廝屍哲
將複雜的邏輯邪詩題
先以論證理性釐清
再以直覺理性悟出
終以想像力聯想寫出

歪詩算啥 寵物含豬
在寵物族眼中簡直是超能者
有天耳通他心通等人沒有的超能力

何必要將人濕的禽獸不如
或歪論人不如禽獸有神通
還是回到人與禽獸共通的
動物的本能和情緒吧:
逃避本能--恐怖感
鬥爭本能--憤怒感
拒絕本能--嫌惡感
哺育本能--慈愛心
求助本能--絕望感
求偶本能--快樂感
好奇本能--好奇心
服從本能--自卑感
自我本能--優越感
群居本能--孤獨感
求食本能--飲食欲
所有本能--占有欲

阿楨 2020-05-21 08:33:48

電子有自己的意識嗎?離奇但又有道理的“泛心論” 2020-05-20 新浪科技

  《新科學家》期刊這個月的封面標題為“宇宙有自己的意識嗎?”數學上對“意識”的確切定義可能意味著宇宙中充滿了主觀體驗,“這可能是一場科學革命的開始。”
  泛心論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一種叫做“構成性泛心論”(constitutive panpsychism)。簡單來說,它認為所有物質都擁有某種與其相關聯的“思想”或“意識”,反過來亦是如此。哪裡有思想,哪裡就有物質;哪裡有物質,哪裡就有思想。兩者之間密不可分。所有類型的物質都有某種與之關聯的思想,甚至包括電子在內,人類的意識過程與電子選擇量子態的過程之間的區別僅在於程度、而非類型。
  許多生物學家和哲學家都認同,生物與非生物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界線。
  量子理論奠基人、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指出,“生命和機械的定義……其實只是出於方便起見……假如我們將生命的概念擴展到全部自然現象上,而不對生物與非生物做嚴格區分,物理學在生物學中所受的限制也就失去了意義。”
  電子並不是只會在時空中一成不變地運動的東西,電子每次重複時,與前一個電子的差異大小便由粒子的選擇和思維來決定。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這種選擇不斷向上累積,最終構成了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所擁有的的複雜思維和選擇能力。

jsoujsou 2018-06-23 09:10:41

採用延時序列產生任務,王立平課題組首次證明獼猴可以產生超常規語法(重複或鏡像規則)構成的序列。並且,獼猴可以將習得的語法泛化到不同的形狀(如金字塔型或直線型等)以及不同長度的序列中(從長度為2或3泛化到長度為4或5)(圖6)。此外,獼猴還可以將兩種不同的規則組合在一起,處理具有兩層等級結構的複雜序列。
  儘管大鼠,鳥類和少數非人靈長類動物可以識別模式聲音串中的統計關係和代數規則,但它們的自發產生能力(例如發聲或身體運動)並沒有表現出這樣的抽象規律。該研究採用的新穎的空間序列產生範式,第一次證明獼猴擁有產生複雜語法結構的能力。
  此項研究結果質疑了喬姆斯基層級結構中人類和非人類動物對於regular和supra-regular(上下文無關或少關聯)語法之間理解能力不同的觀點(圖7)。人類與非人類動物之間在規則學習能力上的界限需要重新考慮,並不像目前假設的那樣清晰。
  作為參照,研究人員還測試了學齡前兒童的複雜規則學習能力。與獼猴相比,學齡前兒童習得相同語法的速度要快得多。這一發現與最近的神經網路類比實驗相似:傳統神經網路雖然在序列學習中最終可以習得遞迴語法,但這個過程需要大而複雜的訓練集;而採用嵌套樹狀結構的神經網路卻能很快的習得複雜的語法。即使在經過大量的強化訓練後,獼猴在操作長度為4的序列時仍然依賴於簡單的有序記憶進行編碼,而學齡前兒童則會自發的使用組塊和幾何結構來壓縮資訊。這樣的結果提示我們,人類大腦中可能擁有動物不具有的計算系統,該系統能讓研究人員在歸納學習中通過資訊壓縮高效的進行序列表徵。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表明,獼猴對超常規結構的學習沒有根本的障礙。人類的獨特性可能並不是獨自擁有習得超常規結構的能力,而是在於學習這種結構的快速性,以及在結構操作過程中使用到的某些人類特有的結構敏感演算法。前人大量的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左側的Broca區和pSTS腦區與人工語法中等級結構的編碼相關,這些大腦啟動網路是否可以推廣到獼猴上還沒有定論。通過建立研究嵌套結構的行為學範式和動物模型,王立平課題組正在結合前沿的神經科學方式(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單細胞記錄等)探究其神經層面上的機制。
  參考文獻
...
https://tech.sina.com.cn/d/f/2018-06-21/doc-ihefphqk7389810.shtml

jsoujsou 2018-06-23 09:09:54

2018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科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立平研究員課題組在Current Biology雜誌線上發表了題為Production of Supra-regular Spatial Sequences by Macaque Monkeys 的研究論文,首次證明獼猴具有處理中央對稱嵌套結構的能力。這項研究填補了之前研究的空白,並對“嵌套結構是人類獨有”的假說提出了挑戰。雜誌還同期配發了來自維也納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 W。 Tecumseh Fitch 的評論文章Bio-Linguistics: Monkeys Break Through the Syntax Barrier。
  王立平博士近些年一直從事序列學習的相關研究,2015年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論文通過fMRI手段探究了獼猴在聽覺模態下對於代數規則的理解。結果表明,非人靈長類動物即使未經訓練,也能編碼抽象的數位概念以及代數規則。但是,人和動物的大腦對於這種抽象規則的編碼是不同的:獼猴對於序列長度的啟動腦區與呈現模式的啟動腦區是分開的;而在人的大腦啟動腦區來看,對於序列兩種變化的編碼存在很大的重疊,主要集中在IFG (inferior frontal gyrus) 和pSTS (posterior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而這些腦區在人類語言的句子處理中同樣會被啟動。基於這些結果,研究人員推測,人類大腦的語言相關腦區擁有一種更高級的能力,能夠將抽象的序列資訊組合成統一格式的語言表達方式,而獼猴可能分別理解序列中的數位與屬性。
  雖然,非人靈長類動物能夠學會在聽覺序列中檢測結構[6],並能夠編碼序列中的數位(或長度)資訊和代數規則。但是,這些實驗範式都沒有涉及到更高等級的序列編碼,無法檢測動物對嵌套結構的理解能力。為此,王立平課題組設計了一個新的實驗範式——延時序列產生任務(delayed sequence production task)。在這種任務條件下,被試需要根據指定的規則完成序列操作(圖3,圖4)。研究者比較了兩種規則:鏡像(mirror)規則,序列具有中央對稱嵌套結構,如ABC|CBA(圖5);重複(repeat)規則,序列刺激間具有交叉依賴(cross-dependency)特徵,如ABC|ABC。形式語言理論認為,完成這兩種規則的操作,需要使用到超常規語法(supra-regular grammar)。迄今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非人類動物能夠理解超常規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