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基恐慌症
如何讓大家真正相信中醫?說明化學成份、分子結構和治病機理 2022-12-16
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的中醫專家始終停留在幾千年草本研究上面,為什麼不把化學成分研究明白,提取這些草本中有用的化學成份,治病效果豈不是更好,不需要我們動不動就把幾千年的傳統和神醫搬出來就能讓那些黑中醫的人閉嘴嗎?
回應
中醫有宏觀和微觀上的理論,其體系不是西醫所能比的,各有其道。你學了點化學知識,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微觀的世界,有比分子、原子更小的單位,甚至目前的科學都無法觸及的東西,連最尖端的化學家都表示自己在化學領域的空白,偉大的科學家活到最後不得不相信神學來描繪人類對無知的敬畏。
獲諾獎的氫化植物油為什麼會吃了一百多年,直到2015年FDA才將其從一般可食用食品添加劑清單中刪除?主因是人體太複雜,而現有的科技水準還很落後,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一款新藥的研發才十餘年的時間,怎麼保證藥品的安全和有效?臨床一二三期和雙盲試驗的科學性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事實上也是這樣,50%的西藥問題是在上市之後才被發現,90%的西藥已經被淘汰,很多藥廠也提前準備出大筆資金用於繳納罰款。
實然觀:避免科學主義和玄學鬼之道,在於理性客觀務實,比如中醫藥是經幾千年臨床實踐且有療效的經驗科學,除去熟爛的陰陽五行,素樸的陰陽辯證觀,還是很符合以恢復人自己均衡健康的現代療效觀,即使被現代醫學接受的針炙、某些經絡不為西醫的神經內分泌系統所證明、但憑確有療效、也應理解成現代醫學儀器及方法之不足而非偽科學,同理,中藥的許多複方、不能因很難通過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在動物尤其人體實驗的定性定量要求、而棄之如偽藥[不管中醫還是西醫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醫]、相反、只要通過毒物實驗、便可運用現代生技量產(古代中藥的炮製尤其煎煮是複方有療效之主因,經複雜的生化作用產生的許多奧秘[反中醫藥者常有雙標:只准西醫藥有專利機密、不許中醫藥有獨家秘方],即使現代生技也萃取不出,更何況只將藥材磨成粉,難怪台灣健保號稱科學漢方的藥粉沒啥療效,又難怪以水煮驢皮唾棄阿膠只是膠原蛋白是種偏見、即使膠原蛋白也因材料和分子大小尤其複方之異而有不同療效。)
https://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11544
相關新聞資料
中醫藥方證學的現代化研究
https://www.cas.cn/ky/kyjz/200111/t20011108_1025508.shtml
川菜用料太重,油可以論斤,花椒辣椒可以論兩,食材的原味都消失了 2022-12-03
回應
要吃原味,去吃清燉白煮呀。本來吃的就是麻辣的口味。莫明其妙。
原 味黨咋就愛惹是生非呢。沒人禁止你們熱愛原味。但也請你們不要對其他口味說三道四!糖醋排骨也不是原味。松鼠桂魚也不是原味。剁椒魚頭也不是原味。愛吃不吃。這和跑肯德基店裡要吃麥當勞,有啥區別?
過去出版的川菜菜譜裡真的沒那麼多辣椒菜。現在人們印象中的這些辣椒菜,其實都是最近20年流行起來的川渝等地的路邊小吃,街頭菜,江湖菜。之所以是爆炸式流傳。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辣椒麻椒有一定的口感成癮性。另外,對傳統菜系衝擊最大的,其實不是其他的菜系對手,而是燒烤。燒烤這種料理業態,現在不僅是中國大江南北各地青年人的最愛,也是全球衝擊傳統餐飲。日本那種烤串賣酒的店也越來越多。操作簡單,利潤大。不管什麼牛羊豬雞魚蝦,還是各種蔬菜水果,串起來一烤,撒上佐料,刷上燒烤醬,配著冰鎮啤酒,大家在戶外一坐就開吃。輕鬆,愜意,舒服,沒那麼多講究。以後的青年人,無論哪裡的,都只會越來越適應這種業態。什麼川菜,魯菜,淮揚菜,粵菜,什麼老字型大小,大酒樓,最後都會成為一種高雅消費。
原味這詞,早先源於烹飪技藝落後,大多受環境或生產水準的影響而產生的飲食習慣。實質就是不會烹飪多樣化,只會用最簡單的手法。後來,經濟實力加持下的自信,通過一些文化包裝而向外輸出,將其詮釋為”健康美味、品質生活“的唯一標準。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而現代,工業化食品加工的蓬勃發展,飲食過於富足,也使得一些人的思維產生了變化,抗拒食物的多樣化,並將其定性為不健康,也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自己的理念。區域文化多樣性、飲食多樣性,才是正常社會。畢竟美食從來都是多元化的定義,從來沒有”唯一“的標準。消除多元化而趨唯一,是種典型的西方殖民思維。
上海消保委打假:墨魚丸裡沒有墨魚,魚丸摻雜豬雞鴨肉皮 2022-11-07
蟹肉棒沒蟹肉、蝦滑沒蝦肉、龍蝦丸沒龍蝦,潮汕牛肉丸不是牛肉也不是潮汕產。
回應
火腿腸主要成分是澱粉
什麼時候打假老婆餅還有夫妻肺片
巧克力沒有可哥脂,都是科技與狠活
橄欖油調和油,葵花籽油調和油,茶籽油調和油,不符的多了。
因為有歧義,約定俗成的含義不是你鑽牛角尖的意思。
極端反對添加劑的人口號都如此相似 2022-10-12
【本文來自《何必對食品添加劑妖魔化?只要合規合法地添加食品添加劑,根本一點問題沒有》評論區】
注意到沒,極端反對添加劑的都是口號式的反對,他們既沒有基礎知識、也不經過社會調查、同時拒絕任何專業科普,在他們的邏輯裡,添加劑=非法添加劑,如此簡單明瞭。
極端的聲音未必更有市場,它只是更有戰鬥力。因為聲音越極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觀念的同伴群體,而一旦形成群體,哪怕是非正式組織的群體,只要他們形成一擁而上的集體行動態勢,其力量就是幾何基數增長的。
相比之下,模糊的聲音、遲疑的聲音、中間的聲音比較難以形成觀念共同體,因為你缺乏激情,缺乏“佈道”精神,懶得行動,也不抱團,那就等於拱手把世界交給了極端的人。”
回應
反對添加“科技與狠活”人,所謂的土雞土豬,中國人的肉食供應跟得上嗎?對美味的追求也是同樣的道理,到餐館用餐,人家還給你慢慢熬?就是人家願意,你自己也等不了啊!
跟早幾年吹有機蔬菜一樣。
相關新聞
“雙標”海天市值仍碾壓小米,賣醬油為何比賣手機更值錢?整個醬油企業,除了零添加概念,近幾年還興起了減鹽、提鮮、有機、兒童醬油等新概念以及對應產品,在行銷上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在產品上適應消費升級的趨勢。而海天市值碾壓小米的個案,不具備其他消費品企業在資本市場“圈錢”的參考通用性,畢竟海天所處的調味品賽道,不具備茅臺所在的白酒行業“成癮性”。
董佳寧:自助餐廳為什麼慢慢消失了?2022-10-06
自助餐這種形式,消費者的心態會發生非常明顯的異化。不是沖著吃飯去的,也不是沖著享受服務去的,而是去比賽的。
回應
自助餐並未減少,減少的是高端自助餐。而盒飯、司機速食類型的自助餐依然紅火。十多塊錢的價格,少則七八個菜多則十幾個菜,就是日常飲食,實惠好吃,也不會有什麼想要吃回本的想法。
自助餐最大的優點,不是量大管飽,而是能做到食物多樣性。還省得點菜等菜了,多人口味又有可能不同,互相遷就也挺累的。比較輕鬆自在
河南一景區回應“無人值守1元午餐”是炒作:堅持6年,收入比賣的多 2022-10-04
周先生說:“最初的想法純粹是想讓遊客吃上一口熱飯,2017年10月第一次搞這個活動的時候,是免費贈送的,結果發現很多遊客浪費食物。所以從2018年開始,我們象徵性收費1元,讓遊客珍惜食物,拒絕浪費。”“1元午餐包括一個雞蛋、玉米段、黃瓜段、土豆段、紅薯段、小番茄以及一個饅頭,這些東西只付1元肯定是超值的。至於運營成本其實增加不了多少,因為這些食材都是從山下的村民採購的。”
回應
相比老君山景區的1元國慶餐,河南洛陽偃師馬蹄泉景區的“10元管飽店” 全年如一日, 從一家店變一條街。
男子吃飯消費930.9元被收931元:收銀員覺得很正常,溝通後店家已道歉 2022-10-04
回應
這小便宜貪的莫名其妙
只能說這商家不懂人性。
這10種被吹上天的“偽健康”食品,坑你的錢還讓你胖! 2022-10-06
01 蔬果乾
油炸蔬果乾不僅營養成分流失較多,還存在高油高鹽等問題。真空冷凍乾燥後蘆筍的維生素C、蛋白質、糖含量相對於新鮮蘆筍的保存率分別為63.86%、80.49%和81.68%,但都不如直接吃新鮮蔬果。
02果汁
水果榨汁後營養也會流失,獼猴桃汁維生素C保留率為88%;草莓汁71.11%;柳丁汁67.24%。另外很多都不是100%純果汁,很可能含有添加糖。
03 果脯蜜餞
果脯蜜餞大多高糖、高鹽、高熱量。
04粗糧餅乾
粗糧餅乾中的粗糧並不多,最多的是小麥粉,其次是植物油和白砂糖。
05 花式麥片
最多的是白砂糖和植脂末,小麥粉的添加量比燕麥片還多、另外還添加了玉米粉、糯米等原料。
06 素雞素鴨
一般都是用豆製品或小麥麵筋為原料製作而成,為了讓它們的口感更好吃,還會加入植物油、白砂糖、鹽以及調味料等成分,反而可能含有更高的脂肪。
07 果粒優酪乳
這種優酪乳普遍糖含量較高、熱量不低,裡面的果粒也沒多少,不僅不利於控制體重,還容易誘發齲齒。
08 乳飲料
牛奶含量很少、更多的成分是水,蛋白質含量低、糖含量較高。
09 功能飲料
功能飲料中並不只是水和營養成分,大多都含有糖和咖啡因,容易讓人出現失眠、心慌、焦慮等症狀,還具有成癮性。
10 核桃牛奶
核桃牛奶屬於調製乳≠純牛奶,不是補鈣和蛋白質的好選擇。比如下圖這款核桃奶,蛋白質僅為2.4克/100克,鈣僅為80毫克/100克,而牛奶的鈣為107毫克/100克。
為什麼現在不允許用泔水喂豬了,不衛生嗎?可幾千年不都這樣過來了嗎 2022-10-04
回應
小時候吃過一次父親單位食堂拿殘羹剩菜喂出來的豬,味道好吃過之後至今難忘。我這小縣城以前還經常有養殖戶專門收購街上飯店裡的剩菜剩飯潲水拿去喂豬,肥肉油光水滑,味道很好。
以前農村用剩菜剩飯養幾隻雞鴨都勉為其難,豬是很能吃的,是以豬草番薯、飼料(麥麩,米糠)甚至糧食為主,潲水只是稍帶,廢物利用而已。同時,以前的家庭潲水,不宜喂豬的東西不會進入。現代餐廳生什麼都有,不說紙巾筷子和塑膠等,單是魚刺和骨頭就能要了豬命。
我小時候也喂過豬,潲水放幾天,又餿又酸,也照喂不誤,城裡潲水也差不多,我見過天天有人來收,推個板車,一路推過去,車上有幾大桶。
泔水喂豬是各種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尤其是非洲豬瘟,專業化的養豬場對消殺、防疫的要求非常高,即便個體戶,都不用潲水,因為出欄時質檢很麻煩。
移植了豬腦細胞,人會變蠢嗎? 2022-03-25 新浪科技
移植豬器官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畢竟豬的器官大小、運作方式和人的相近,加上豬比較容易得到。
生物技術公司LCT,正致力於開發用豬腦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2013年,科學家把小豬的腦細胞(脈絡叢)移植到了恒河猴的腦子裡,這些猴子都有帕金森病。
2017年,科學家用同樣的方式將120個帶有豬腦細胞的膠囊植入了病人腦部。一共有18個病程至少5年的老年人參與了實驗。植入手術18個月後,根據受試者的主觀感受,帕金森的各項症狀得到改善。最重要的是,沒有發現患者變蠢。
LCT目前共進行了兩輪臨床試驗,第三輪正在準備中,所以想要知道豬腦細胞移植到人腦的療效究竟如何,能不能上市,還得過一陣才能知道。
2020年,科學家給美國加州一隻患有癲癇症的海獅做了手術,在它受損的海馬體處植入了豬腦細胞。經過一年多的觀察,這只海獅的癲癇症不再發作了,食欲和體重也恢復了正常。
至於這項移植豬腦細胞的技術什麼時候用到人身上,科學家說至少還需要幾年時間。
看來啊,未來說某個人是“豬腦子”還真不是罵人了。
相關新聞
中國農大田間試驗,敲除KRN2基因後,玉米和水稻產量增加10%和8%。2022-03-25 新浪科技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副教授殷之光:一場21世紀的“叫魂”危機 2020-07-10
【導讀】從5G謠言到詆毀中國,從疫情失控到美版“文革”,2020年的西方世界正發生劇烈變化,以至於諸如弗蘭西斯•福山這樣的著名新自由主義學者,紛紛發出了“新自由主義已死”的慨歎。那麼,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副教授殷之光審視了歐美國家因5G謠言而引發的類似“叫魂”危機,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對“資訊大流行”(infodemic)問題的示警,由此剖析了新自由主義歷史生成和根本邏輯:二戰後美蘇對抗中,美國提出意識形態戰爭和“心理戰”,動用國家力量形成了一套國家生產、管理資訊的體系,由此設置議題,經私人機構、宣傳喉舌等層層推進,最終以國家安全和利益為“安全閥”,在全社會“製造共識”。他指出,這套共識就是一個“二元論世界”,即把所有事物區分為真相/謊言、善良/邪惡、我們/敵人,將真理視作武器,從而實現對抗外敵、對外宣傳和對內控制選舉等意圖。於是,對這套邏輯執行最徹底的美國政治成了金錢和資訊的結合體,總統最重要的權力就是控制資訊流動。
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打亂了以往的共識製造過程,其背後的製造者只能將社會問題全部壓在“安全閥”(反對共產主義、排外、反對“深層政府”)上。作者指出,這種“甩鍋”方式反過來又破壞了社會的科學觀念和常識認知,造成陰謀論大行其道,而社會的混亂和無序也由此而生,最終導向了新自由主義的“自我終結”之問。
2020年6月10日,《文化縱橫》主創深度思想直播節目“縱橫說”第3場邀請了殷之光先生作為主講嘉賓。本文為直播內容整理稿,經作者修改和審定,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君思考。
……..
回應
自由世界的民眾,只擁有愚昧的自由。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5112&s=fwzxhfbt
這些結論,就是味之素公司砸下1000萬美元(約台幣3億元),準備展開三年公關運動所要傳遞的訊息。帶領味之素公司這項運動的雷恩斯說:「毫無疑問,味精是一項安全的食物成分。」
這項訊息主要針對美國,味之素公司在美國舉辦了「世界鮮味論壇」,並邀請食品專家來想要導正公眾輿論。
味精曾受美國廚師的歡迎,以Accent品牌銷售,但味之素現在多半直接將味精賣給企業,這些企業將味精添加在洋芋片、沙拉醬等產品中。
從食品科學家麥吉到米其林星級廚師張錫鎬等權威人士,都反對味精不安全的說法。
在東京經營料理學校Tokyo Cook的增田和美(音譯)說,在日本,關於味精的爭論並不多。
她的學生被教導從昆布等傳統食材中提取鮮味,但她認為,使用含有味精成分的高湯塊沒什麼不對,尤其是對沒什麼時間熬高湯的一般家庭來說。
她笑道:「味精並不是太大的爭議,只是用味精做菜有點像作弊。我在料理學校並不常用,但我想很多日本家庭經常使用。」
雷恩斯甚至認為,味精對健康有好處,因為食物加了味精就可以少加點鹽分,但研究味精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何卡(音譯〉則呼籲謹慎看待此事。何卡說:「安全與健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糖是安全的,但可能不健康。反式脂肪不是毒藥,但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雷恩斯表示,味之素公司並不指望改變所有人想法,但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我們只是想讓人們知道,鮮味的成分就是味精,是一樣的東西」。
日本食品大廠砸重金 要改變味精的壞名聲 2020-01-25 聯合報
一般人印象中,味精是不健康的化學物質,吃多可能傷身。事實上,很少有調味品像味精的爭議性這麼大,但多數科學家認為味精是安全的,日本食品公司味之素正嘗試徹底修復它的名聲,打破外界刻板印象。
法新社報導,簡稱為MSG、又稱麩胺酸鈉的味精,其實廣泛用於高湯塊、洋芋片、沙拉醬中。商業販售的味精是由日本人池田菊苗發明,他還創建味之素公司,並在國內外銷售該產品。該公司在東京郊外工廠的參觀人潮經常絡繹不絕,遊客在那品嚐有添加味精跟沒添加味精的味噌湯,並跟該公司吉祥物味之素熊貓自拍。
但在某些地方,味精被認為有礙健康,造成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出汗和臉潮紅。
這種壞名聲可追溯到1968年,當時美國華裔醫生何文國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投稿了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在美國的中國菜餐廳吃飯後出現的症狀,包括「脖子後方有些發麻、全身虛弱跟心悸」,並稱自己的中國朋友也有類似症狀。
何文國提出一些可能原因,包括醬油、料理專用的酒、味精或是菜色含鈉量太高,並建議「醫學界朋友」研究這種「特殊症狀」。
這篇文章被媒體挑出來廣泛報導,味精自此便跟有害健康產生連結。
然而,多數科學研究顯示,「中餐廳症候群」是個迷思。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味精標記為「安全」(GRAS)食品成分,跟鹽、玉米糖漿或咖啡因一樣。歐洲、澳洲與其他地方的食品衛生當局也都認為味精是安全的。
研究味精的德州農工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伍國耀說:「聲稱在食品中加入味精會讓人罹患『中餐廳症候群』的說法,其實毫無根據。」
一些指稱味精有害的實驗,使用了極高劑量或直接將它注射至動物肌肉或大腦組織中。伍國耀說:「管控良好的科學實驗並未顯示健康的人或動物食用味精後出現任何不良影響。」
菲律賓通過基改黃金米安全許可 2020/01/01 中時
經過嚴格的生物安全評估,菲律賓農業部通過了「黃金米」的安全許可,意味著菲律賓同意黃金米與傳統白米一樣安全,可以做為動物飼料,當然也可以由人類烹食。雖然綠色和平組織還在阻止,但菲律賓國會成員大多數都樂見其成。
新科學家報導,黃金米是由德國植物學家英格.普崔格斯(Ingo Potrykus)與彼得.貝耶爾(Peter Beyer)共同發明的,他們利用基因改造技術,修改「臺北309梗稻」的基因型,使稻米在結穗的過程,會生成胡蘿蔔素,顏色也成為金黃色,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稻米變得更營養,以補充維他命A。
基改糧食:黃金米的榮耀與無奈
經濟發展弱的國家糧食較為缺乏,底層民眾容易出現維他命A缺乏症,這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兒童容易患疾病,甚至導致失明。菲律賓的偏遠地區就有這個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菲律賓許多五歲以下的兒童嚴重缺乏維生素A,目前政府的補救方法是提供維生素A補充劑。
20年來,菲律賓許多有志之士都希望引進黃金米,但是受到的阻力也不少,其中最大的阻力來自綠色和平組織,該組織反對任何的基改作物,2013年,菲律賓的黃金米試驗田被綠色和平組織入侵,他們踐踏並焚燒田地,主要的理由就是不合法,因此剛通過的安全許可,就是黃金米最好的護身符。
黃金米之所以能夠通過審核,與先進大國帶頭示範很有關係,黃金米在2018年終於通過了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和美國的安全審核,因此其他發展中國家有了通過的依據。
綠色和平組織仍然在反對黃金米,據菲律賓星報報導,該組織表示,由於數據不完整和缺乏透明度,批准是錯誤的決定,杜博克反駁該組織都在危言聳聽。
孟加拉也有維他命A缺乏症的問題,該國也在評估黃金米的安全,預計很快就有結果。
全國首個!山東這個市居民今年用上核能供暖了
2019-11-28“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山東省核能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城市”揭牌儀式在山東省海陽市舉行。這是繼11月15日海陽核能供熱工程一期專案第一階段投運後又一里程碑事件,標誌著國內首個大型壓水堆核電機組商業化清潔供熱示範項目正式落地。目前實施的70萬平方米核能供熱,年可節約2.32萬噸標煤。這不僅為山東能源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思路,更為北方地區清潔供暖貢獻了“山東方案”。
海陽市豐源熱力董事長趙新向記者介紹了核能供熱的原理,主要是從核電機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為熱源,通過廠內換熱首站、廠外供熱企業換熱站進行多級換熱,最後經市政供熱管網將熱量傳遞至最終用戶。“整個過程,就是蒸汽加熱水和水加熱水兩個大步驟,核電站與供熱使用者之間設置了多道回路進行隔離。每個回路之間只有熱量傳遞,沒有水的交換,沒有任何放射,用戶供暖管道中的熱水也只在社區內封閉迴圈,與核電廠層層隔離、十分安全。”
回應
燒的開水會有核輻射?
非要杠的話,自然環境本身就有背景輻射,也沒見人天天說輻射。
首先從核電機主出來的冷缺水(熱水)是有核輻射的,目前熱回復都讓蒸汽或熱水通過回熱裝置回收熱量,用熱水或熱氣加熱另一個水管的的冷水,要設備完全隔絕輻射材質成本也不會小,那就多次回收,只要最終入戶成本比用煤燒水便宜就好,不然熱水還是要浪費的,目前聽說回收效率還是很不錯的。
確實太不專業了,不但有錯別字,還有概念錯誤。海陽核電站是AP1000三代壓水堆,本身就有兩個水回路,一回路在反應堆內迴圈,有放射性,二回路是推動汽輪機的,已經沒有放射性了,因為兩個回路是經蒸汽發生器隔離換熱的。而給居民供熱的水又是跟二回路換熱的另一個回路,就更沒有輻射了。
合成化學物比天然的更毒嗎?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2019-09-09 觀察者網
愛荷華州立大學毒理學博士生尼蘭賈納•克裡希南
許多人都認為化學物質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人造化學物質。在美國,為商業用途而合成的化學物質就多達8萬多種,而且其中許多未曾經過適當的安全測試就被釋放到了環境之中。
地球上毒性最強的五種化學物都是在自然界發現的。說起農藥,其實一些較新的人造農藥對人類來說是非常安全的,即便在高劑量時,它們的毒性也只同食鹽和阿司匹林一般。持續暴露在低劑量農藥(即在環境中發現的劑量)中的老鼠也沒有因此發生癌變或出現生長繁殖問題。事實上,植物產生的毒素與合成化學物質的致癌率是一樣的,而我們攝入的植物毒素要多得多。
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物質,只要劑量足夠高那麼便都是有害的。即便是水,在很短的時間內攝入過多的話也會稀釋血液中的鹽分,導致腦細胞膨脹。許多馬拉松運動員就是因為攝入過量的無鹽水而暈倒死亡的。
毒理學家認為在一定的劑量下,幾乎每種物質都是安全的。以肉毒菌為例,這是地球上毒性最強的物質,只需將50克這種毒素均勻的分配在全世界範圍內,就足以殺死所有人。但是,在非常微量的劑量下,它是可以被安全用於美容目的的肉毒桿菌。因此俗話說:“劑量決定毒性”。
然而有人可能會說,就算目前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某些化學物質會導致健康問題,但安全總比後悔好,因此要在健康問題出現之前限制化學物質的使用。這個說法看似合理,但它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幾乎所有事物都存在風險。走在外面要面臨被搶劫的風險;坐汽車和飛機旅行要面臨交通事故的風險;吃東西可能會攝入植物雌激素或有機殺蟲劑硫酸銅;哪怕是喝水都有可能攝入高水準的天然氟化物和砷。因此,我們需要瞭解概率:化學物質的暴露程度是否高到足以產生高概率的副作用?我們還需要知道使用替代化學藥品、或者根本不使用化學藥品的風險。…..
回應
真的沒必要“我們恨化學”,沒有化學合成,人類生活品質要下降太多了
方舟子就是一個噴子,看過他一篇論證涼茶有毒的文章,按照這篇文章的劑量,得每天吃上好幾公斤夏枯草。還得連續長期吃。在被夏枯草中毒之前,早就被夏枯草撐死。中醫的反對者總是抓住藥方裡某一味藥材有毒大做文章,每天劑量比我們的主食還要大得多,時間是要多長有多長。然後看中不中毒。
https://www.guancha.cn/NiranjanaKrishn/2019_09_09_517046.shtml
一劑210萬美元 諾華堅稱天價基因藥不算貴 2019-05-31 澎湃新聞
瑞士創新藥公司諾華製藥的基因藥物——Zolgensma,近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它一劑210萬美元(民幣1448萬元)的“天價”,也創下紀錄。
Zolgensma是一種用於治療2歲以下患兒罕見遺傳性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由單基因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缺陷引起,諾華使用工程病毒將健康的遺傳物質攜帶到人體細胞中,以替代導致疾病或病症的有缺陷或突變的基因。)可導致癱瘓、呼吸困難和死亡。每10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此影響,其中90%的患病嬰兒活不過2歲
Zolgensma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批評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定價失控的行為;而另一邊,也有支持者說,可以拯救絕望的家庭。
諾華認為,這種基因療法的成本約為長期治療費用的一半,患兒若存活5年,年均花費42.5萬美元,而現有的該疾病療法,第一年需75萬美元。還可以選擇分期付款“就像貸款一樣,保險公司會在5年內分期付款。”
彭博社指出,基因療法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阻礙人們獲得治療,未來其他幾十種正在研發中的基因療法也將以這個價格為參照,甚至更高。
除了保險公司的支付意願是一個現實問題之外,這一類基因療法還沒有完全證明自己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手段。
回應
這種定價方式將會使人類文明倒退,有錢——活,沒錢——死。醫藥的目的僅在於賺錢,希望中國不要出現這一幕,寧寧願沒有,大家一起死,也不能讓人們在生命面前分個三五九等拉仇恨!
研發一個新藥需要砸很多錢,藥品商不賺錢,大家都不研發,是什麼後果呢?你想下?
1樓說得對。生死面前,不該有貴賤之分。醫學界還有無數種疾病需要治療和研究,把大量資源投入到這種疾病上,這不符合社會正義。
中國永遠不要這種老百姓消費不起的藥!也沒必要
美國有醫保。
這樣貴的藥,你說有醫保全面覆蓋,商業保險即使有,保費恐怕一般人承受不了。
這該由國家主導開發生產藥物,與藥企互相競爭
還不如在出生前就把缺陷基因修改好。中國的科學家不正在做這事嘛,怎麼還那麼多反對基因修改。
全世界食品添加物有上千種,其中台灣正式審核許可通過約800種。許庭禎說,食品添加物須經過許過審核,做急毒性、慢毒性、生殖毒性、畸胎性、代謝等9種毒性試驗,才可能通過許可、成為正面表列的食品添加物。「很多天然物不須經過這些毒性試驗就可供人類食用,結果大家反而覺得食品添加物比較危險,這邏輯實在沒道理。」
他舉例,香腸製造過程須在室溫下風乾才會熟成產生風味,過程容易孳生肉毒桿菌,若未完全加熱足夠時間,不慎食用會有致命可能,所以業者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來抑制它,目前台灣法規規定殘留量須在70ppm以下。
「天然真的比較好嗎?」許庭禎再舉例,乾貨、過節的醃漬蔬菜常添加苯甲酸來防腐,許多人擔心食用過多恐傷身,但其實天然的莓果如蔓越莓也有苯甲酸,泌尿系統發炎可以多喝蔓越莓汁就是因為它含有苯甲酸,所以只要正常攝取,民眾不須對防腐劑過度恐慌。
臺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指出,比起食品添加物的風險,民眾更該擔心的是高糖、高鹽、高油飲食,這才是飲食中的健康殺手。
薑至剛說,大眾需注意的是違法使用未核准的食品添加物,例如潤餅皮加工業用吊白塊來增白防腐、鹼粽或摃丸用硼砂來增加口感彈性,這類添加物本不該用在食品上,這才是該擔心的。
若真的擔心吃進食品添加物,薑至剛說,就謹守「吃原形」原則,吃牛肉就選牛排而非漢堡、吃水果而非喝果汁、吃素就吃青菜,如此一來接觸的食品添加物會少很多。
相較食品添加物,「大家要多注意自由糖(free sugar,或稱遊離糖)」,是食品和飲料業者在加工時加入的醣類。人體吸收自由糖很快,直接進入細胞,快速產生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反過來攻擊細胞的組織、使細胞受損。長期攝取過多對胰島素分泌、腎臟等器官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每天攝取的糖不可超過25克。超市常見一罐小小優酪乳含糖量就可能多達10幾克,更遑論手搖杯的全糖飲料。
從事有機驗證的慈心基金會也跨足Clean Label認證,成立慈悅國際,總經理鍾淳淵說,有機價格貴、原料成本高,每年成長幅度僅5%到6%,反之Clean Label市場每年成長率都高達30%。
目前國際間對Clean Label並無明確規範。食品所所長廖啟成指出,Clean Label運動從業者做法來看可分成五大原則:盡量減少化學添加物、成分來源單純天然、最少的加工製程、食品資訊公開透明,及包裝標示簡單。
只不過回顧過去,號稱不用人工香精的胖達人、手炒黑糖的老虎堂,一一被揭穿謊言後,未來如何避免有心商人打著「Clean Label」之名、行欺騙之實?他坦言,這須從建構食安文化著手,因為食安無法全部仰賴檢驗,檢驗只是最後的手段。
台大食科所兼任副教授許庭禎說,消費者追求「天然的尚好」也要理解:食品添加物並不全然都是化學品,像調味用的味精、調整食品酸度的乳酸,都是食品添加物,分別是用澱粉、糖蜜、牛乳等原料發酵而成,「怎麼會不天然」?
為了減少食品添加物,加工科技導入是關鍵。例如果汁原料商佳美食品使用冷高壓滅菌技術(HPP)製作果汁,有別傳統高溫殺菌模式,HPP是用宛如深入海底1萬公尺般、相當6000個大氣壓力,殺死茶、蔬果裡的病原菌,不需添加抗氧化劑、香料來防腐或調味,消費者能品嘗食材原味。
另一個方法是從天然食材尋找替代品。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與新竹華品摃丸花了近2年時間,從數百種動植物蛋白找出合適配方,以取代摃丸中原本添加的磷酸鹽,讓摃丸仍保有Q彈口感。
磷酸鹽的黏著和乳化特性可增加食物口感,近年來營養專家頻呼籲,國人飲食中磷吃過多,長期攝取過量恐導致骨質疏鬆或引發心血管、腎臟疾病。
林翠娟說,業者用添加物除了抑菌,有些是「慣性」,像為了讓義大利麵打開有撲鼻而來的迷迭香風味,或是讓消費者品嘗麵包時能保有濕潤口感,很多慣性需要一一拿掉,同時也得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挑戰很大。
舌尖上的化學/席捲全球的飲食新革命Clean Label
食安風暴橫行下,追求「真食物(real food)」蔚為風潮,各式手作、天然、無添加食物讓消費者趨之若鶩。近年國際出現「Clean Label(潔淨標示)」運動,從跨國食品廠到國內食品龍頭,紛紛導入科技、少添加,想讓食品愈「天然」愈好,這股飲食革命的新趨勢已席捲全球。
超商飯團和涼麵是上班族好朋友,但你吃下肚的不只是米飯,翻開背面密密麻麻的成分表,胺基乙酸、無水醋酸鈉等,一長串的化學名詞,陌生卻都吃下肚。
打開手機或電視,加工肉品含亞硝酸吃多恐致癌、零卡可樂的甜味劑阿斯巴甜恐危害大腦、飲料含塑化劑、肉圓摻有順丁烯二酸等各種負面新聞讓人恐懼,不禁困惑,究竟該相信什麼?
根據法規,台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800多種。據統計,每人每年平均吃掉的食品添加物重達3.6公斤,在現代生活中想要完全避開,幾乎不可能。
曾任衛福部食藥署技正25年的文長安指出,食品添加物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減緩食品腐壞的速度;但也是雙面刃,例如吃太多消泡劑脂肪酸甘油酯,會抑制腸胃道的益生菌生長,長年累月可能誘發慢性疾病及癌症。
近10年來,從三聚氰胺奶粉、飲料含有塑化劑、肉圓摻有順丁烯二酸等,台灣幾乎每年都爆出食安事件,一再衝擊消費者對食品的信任,標榜「手做」、「真食」等食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當食物品牌標示「天然」、「無人工添加劑」時,有高達7成民眾會選擇購買,打動人心的可能性比「低糖」、「有機」等字眼還高。
呼應消費趨勢,食品業者紛紛朝少添加研發。國際市調公司Euromonitor分析,2020年全球Clean Label市場規模可達1800億美元(約新台幣5兆6000億元),其中以北美為主,占比近4成。
跨國食品廠早已對這股趨勢出招。麥當勞去年宣佈,明星產品大麥克、雞塊、四盎司牛肉堡和快樂兒童餐等,將不再使用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劑;食品龍頭雀巢宣佈調整霜淇淋配方,要去除人工色素、香精、高果糖玉米糖漿等成分。
台灣食品業也沒落後這股浪潮,包含醬油大廠金蘭推出無添加原味醬油、乳品業者福樂祭出自然零優酪乳;屢受頂新油品事件衝擊的味全,為翻轉形象也推出不含人工添加物的豆漿、優酪乳等產品;去年,全家超商串聯上百家供應商,引進驗證制度,籌組「Clean Label產業聯盟」,推出無添加果乾、冰品等,今年則打算挑戰涼麵、飯糰等鮮食商品。
外國反轉分子瘋狂攻擊中國水稻專家袁隆平 2019-05-14
近期,新浪微博用戶@陳一文顧問,實名為英籍華裔、反疫苗運動者、前崔永元赴美紀錄片“科學”顧問陳一文在網路大量發帖攻擊中國著名水稻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袁隆平院士,稱其在農業部配合下大量推廣種植轉基因水稻,並再度造謠稱全世界99%的轉基因作物都有毒。
根據央視《經濟半小時》 20180525期節目:《神奇的“海水稻”》,片中袁隆平院士確認,海水稻等新一代國產水稻利用了包括轉基因技術在內的基因編輯技術,對水稻的重金屬進行敲除,從而得到更安全,更具有營養價值的新一代水稻。
回應
袁隆平的是雜交稻不是轉基因稻啊!難道相信這個的沒有腦子?
袁隆平的第四代雜交水稻已經確認是利用轉基因技術轉玉米的C4基因以提高水稻產量。雜交與轉基因本來就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可以相互補充,只是一些人刻意污蔑渲染對轉基因技術恐慌,所以現在公開報導都刻意回避這些技術上的事實。事實上農業想要升級,技術必不可缺,這是科學界公認的事實,阻擋不了的。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Matthew Fisher領導的一項基因研究表明,這種真菌起源于亞洲。20世紀初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時候,一種特別具有毒性和傳染性的毒株從那裡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受感染的動物可能被藏在船上,或被故意當作食物、寵物或懷孕測試品運送。最終這種致命的病毒最終蔓延到了其他五大洲。
令人擔憂的一點是,蛙壺菌一旦進入新的活動區域就很難被移除,限制其活動當前最好的策略,但這也意味著要限制野生動物貿易,在全球範圍內轉移野生動物可能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
正因為像病毒、真菌之類的微生物具備變異頻繁、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一旦它對人體有害,也許就會帶來巨大的災難。相比于那些離我們尚遠的末日審判或是隕石撞地球,微生物的威脅就在我們身邊,它所帶來的恐怖也仍歷歷在目,如何有效預防它們仍是人類面臨的當務之急。
回應
生化武器原來還是很有實用價值的,怪不得美軍這麼熱衷全球佈局實驗室。
全球200多所生化研究實驗室,這就是美國人一直在搞的東西。不然每年那麼多軍費去哪裡了?這麼多年來,經常有新的病毒爆發,尤其是近些年,非常恐怖,這背後基本上都是美國的身影!
“青蛙殺手”,這種真菌滅絕了90種兩棲動物 2019-04-01 觀察者網
不知你是否曾為電影《生化危機》系列中那個控制生物、影響生物變異甚至進化的“T病毒”感到細思極恐,儘管由病毒控制人類的情節只是發生在虛擬故事中,但人類真的瞭解我們身邊那些無孔不入的細小微生物嗎?
3月29日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雜誌上刊登的一篇名為《兩栖真菌引起災難性和大規模的生物多樣性喪失科學論文表明,通過對兩栖類壺菌病進行全球定量評估,證明了壺菌病在過去半個世紀至少501種兩棲動物物種的滅絕中所起的作用,其中包括90種可能的滅絕。
在20世紀80年代,物種數量的下降達到了頂峰,只有12%的物種數量出現了恢復的跡象,而39%的物種數量正在持續下降。目前它存在於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是澳大利亞、中美洲和南美洲。壺菌病造成兩棲動物數量“史無前例”地下降,使其進入“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入侵物種之列”。
蛙壺菌通過吃掉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皮膚,引發致命的心臟病發作,從而殺死它們。人們常說真菌導致了200種兩棲動物的減少或滅絕,但這個數字已經過時近20年了。該研究最新估計,這種真菌導致501種兩棲動物的數量減少,約占已知總數的6.5%。其中90種已經完全被消滅。另有124種數量減少了90%以上,復蘇率極小。
在有記載的歷史上中,從來沒有一種疾病可以吞噬這麼多生命。它改寫了過去對疾病帶給野生動物影響的理解。
蜂群崩壞症候群-維基百科
蜂群崩壞症候群,大批蜂巢內的工蜂突然消失,歐洲蜜蜂蜂群大量死亡,造成蜜蜂生態崩解。於2006年末在美國首次將這個現象命名為CCD。類似的現象於曾於歐洲不同國家發現,包括全世界。
成因
CCD的成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指出可能與以色列急性麻痺病毒有關。其他包括:營養不良、蟲害、農藥病原體、免疫力不足、蜂蟹蟎、真菌感染、基因改造農作物、飼養蜜蜂的方法(如使用抗生素,或把養蜂蜂巢遠距離遷移)、氣候變遷、電磁波輻射等。至今仍未清楚CCD是否單一成因引起或是由多個成因組合引起,亦未能確定CCD是否一個新的自然現象,還是一個過去曾出現但影響不顯著的現象。
病毒感染
美國陸軍和蒙大拿大學合作的研究指出,出現CCD症狀的蜂巢都感染昆蟲虹彩病毒和蜜蜂微孢子蟲,沒有CCD症狀的蜂巢則沒有這兩種病原體蹤跡;而且,這兩種病菌無法單獨造成巨大殺傷力,但當兩者聯手攻擊蜂巢時,致命性可達百分之百。
國內在做什麼
1.我國兒童的麻疹接種率毫無壓力
目前我國含麻疹成分的疫苗(麻疹類疫苗)為免費接種的疫苗,分別在兒童8月齡(麻風疫苗或麻腮風疫苗)和18月齡(麻腮風疫苗)接種,官方要求接種率達到90%以上。從2002年起基本就保持在95%以上,最近幾年都保持在99%及以上。
2.消除麻疹,關鍵在補齊2劑麻疹類疫苗
由於疫苗接種率高,我國的麻疹疫情總體上控制在較低水準(2/10萬左右),但還遠遠沒有達到消除麻疹的程度(1/100萬)。
我國2015-2016年的麻疹病例中,不到8月齡發病的占20%(這些人還沒到接種疫苗的年齡),≥20歲病例占40%左右(這些人已經基本踏上社會,即便漏種疫苗也很難補種)。
這兩部分人群占總體病例的60%左右,一般認為是疫苗不可及人群,也是我國麻疹控制的難點。8月齡~19歲病例被認為是可以通過接種/補種疫苗預防的人群,這些病例中90%沒有接種滿2劑麻疹類疫苗。
通過國外的麻疹爆發疫情介紹以及我國麻疹病例疫苗接種史分析,不難發現感染麻疹的關鍵原因就是沒有接種夠2劑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在麻疹疫苗立場檔中強調,只要保持2劑麻疹類疫苗的接種率在95%以上,就可以消除麻疹。
回應
呵呵,這一群在科學的庇護下過了一段安穩的生活就忘記以前教訓的反智生物。
西方反智的拒絕疫苗其實也是返祖現象。歷史上西方就靠不洗澡,燒女巫來防治流行病。後來神職人員也擋不住疾病了才明白上當了。
4.菲律賓:登革熱疫苗遺留之痛
如果說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是受到各種主觀因素影響,那菲律賓一定是個特例。如果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家長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了。
在2015年12月,菲律賓率先在國內批准使用了法國企業賽諾菲巴斯德生產的全球首個登革熱疫苗,用於給9-45歲人群預防登革熱。
在這個疫苗被使用的2年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根據臨床統計結果,這種疫苗有一種致命缺陷:接種疫苗的人,如果既往已經罹患過登革熱,那麼會有很好的保護效果;如果既往從未罹患過登革熱,接種疫苗反而會更容易出現重症的情況,也就是打完了疫苗,罹患登革熱重症的風險增加。
在這個資訊披露的時候,當時菲律賓國內已經接種了近100萬劑疫苗,主要都用於登革熱高發病率地區的學生們,而這些學生從未檢測過既往是否罹患過登革熱。也就是說,很多沒有得過登革熱的學生都面臨著比沒打疫苗人群更嚴重的登革熱風險!
在這之後,隨著菲律賓的疫苗接種率下降,麻疹很快就將它的超強傳播能力展示無疑。在2019年初的2個月內,菲律賓就發生了超過10000例麻疹新發病例,並且出現了超過100人死亡,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家長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促成這一切的居然是一個和麻疹毫無關係的登革熱疫苗。
儘管菲律賓衛生部長已經表態說會努力將菲律賓的麻疹疫苗接種率提高到95%以上,但是需要多少時間、是否能夠達到,都是一個未知數,並且即便接種率上來了,也不可能很快控制住疫情,未來會發生什麼,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在1963年美國引入麻疹疫苗之後,經過20多年的使用後,當地麻疹新發病例出現大規模下降。之後因為發現單針接種並不能完全消除麻疹疫情,因此美又加入了第2劑麻疹成分疫苗,終於在2000年宣佈消滅了本土的麻疹病毒。
是的,徹底消滅了!但很不幸的是,雖然美國本土麻疹被消滅了,但是並沒有限制住外來病例。
在美國,有兩種情況可以不去接種疫苗:第一種是醫學原因無法接種疫苗的情況,比如一些免疫系統疾病人群不能接種減毒疫苗,只能依靠周圍大多數人接種疫苗建立群體免疫才能保護自己不被別人傳染相關疾病;另外一種,則是部分禁止接種疫苗的宗教人員,也可以天生得到疫苗接種的豁免權。
也就是說,外來移民尤其是宗教人員成為了美國麻疹爆發最大的載體,而美國常以崇尚人權自由自居,其結果是,保護了外來移民以及一些反對疫苗接種人士不接種疫苗的權力,卻剝奪了更多人享受健康的權利。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有個別州取消了除了醫院原因以外的免疫豁免權,並且各地州政府都在努力宣導疫苗接種。
3. 英國:反疫苗組織的鼻祖
這件事情要追溯到20年前,一個叫做Andrew Wakefield的人在著名醫學學術刊物《柳葉刀》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結論是“接種麻腮風疫苗和兒童自閉症相關”。
這篇研究的出現,以及作者充分運用了媒體的力量,導致不僅是英國甚至歐洲多個國家都對麻腮風疫苗產生了恐慌。
後續的研究和調查種發現論文涉嫌造假,而且由於他持有麻疹單組份疫苗的專利,並且收取了自閉症兒童家長的好處費,才努力造謠接種麻腮風疫苗會導致自閉症和腸病,很多人由於並不知道這一切,因此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據統計,當時英國的麻腮風疫苗接種率從92%降低到73%,甚至倫敦部分地區的接種率都不到50%。
在這之後,英國一直不斷出現麻疹疫情。即便這樣,英國國內還是成立了諸多反疫苗組織,宣導拒絕給孩子接種疫苗,或者支持孩子在疫苗接種後出現一些症狀的家長控告和起訴疫苗廠家,並且大肆宣傳疫苗有害的言論。這些組織的影響範圍已經不僅限於英國,包括歐洲甚至全球其他國家都受到了嚴重影響,比如日本的反疫苗組織“救世神教(Kyusei Shinkyo)”宣傳疫苗有害論,導致疫苗接種工作受到很大阻礙,最終出現疫情暴發。
總而言之,英國這麼多年來已經飽受各種疫情之苦,但是卻沒有任何可操作的解決方案,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極宣導”。
全球麻疹大爆發 幸虧我國糾正了這個重大錯誤 2019-04-20 觀察者網
隨著1980年天花被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消滅之後,全球又大規模開展了消除脊髓灰質炎和麻疹的宏偉計畫。
隨著時間的推移,脊髓灰質炎野毒株還在流行的國家僅剩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三個國家。而相比較之下另外一種疾病——麻疹,本該和脊髓灰質炎一樣在全球瀕臨消失,卻在2018年死灰復燃,並且在全球多個國家爆發甚至造成多人死亡。在菲律賓的一家醫院,僅短短一個月內就有60名兒童因感染麻疹而死亡。
為什麼本應在美英等國家和地區都被宣佈消滅的麻疹,又再一次死灰復燃?中國的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呢?麻疹為何在全球多地屢“滅”不止?面對麻疹,各個國家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國外發生了什麼
1.義大利:艱難問世的《疫苗法》
麻疹在義大利常年流行強度都比較高。在一項研究當中發現,低疫苗接種覆蓋率的地區麻疹流行強度要更大,疫苗覆蓋率要達到95%以上才行。
於是,義大利在2017年7月亮出大招,推出了《疫苗法》,要求強制接種包含麻疹在內的10種疫苗。這項法律規定,除了醫院開出不能接種疫苗的證明,家長都必須讓孩子去接種這些疫苗;否則將要受到相應處罰,除了不允許孩子上學之外,還要處以100-1000歐元的罰款。
在《疫苗法》推出之後,雖然疫苗接種率有所保障,但是在義大利國內反疫苗人士和政黨的共同努力下,義大利政府終於無法扛住壓力,甚至副總理薩爾韋尼(Matteo Salvini)都聲稱疫苗法規定的10種疫苗毫無用處,於是在2018年8月,義大利政府不得不暫停了這項法律的實施。
這期間發生了幾件事情,讓《疫苗法》的推進發生了反轉的效果。薩爾韋尼的堅定支持者、義大利東北部地區總統,同時也是曾經的極端反疫苗政客馬西米利亞諾•費德里加(Massimiliano Fedriga)因為感染水痘住院,不得不放棄了反對疫苗的立場;而現任義大利衛生部長格利羅(Giula Grillo)頂住了壓力推動新的疫苗法實施。最終在2018年底,義大利全國開展了大規模麻腮風疫苗接種。
2019年3月,修訂版疫苗接種法“洛倫齊法(Lorenzin law)”正式實施,雖然包括麻疹疫苗在內強制接種的疫苗僅剩5種,但保持了拒絕接種疫苗的孩子不准上學的強硬規定。
2. 美國:“無處安放”的外來病源
和義大利不同,美國這個移民國家遇到的麻煩相對來說可能更加複雜。
好印象完全崩壞! 10大世界第一 日本人看了都慚愧 2019-04-08 聯合
國人對日本普遍皆有不錯的好印象,每年赴日旅遊人次也不斷增長當中,然而,日本平臺The Mystery公佈了一項日本10大世界第一,內容連日本人自己看了都覺得慚愧。
第一,農藥使用量世界第一。其實台灣更可怕,每公頃農藥用量17公斤,比第二名的日本還多出6公斤。
第二,食品添加世界第一。日本很多食品味道豐富,相較英國21種、德國64種、美國130種,日本卻有1500種以上的添加物。
第三,食用基因改造食品世界第一。最快今年夏天,就能在市面上買到經過基因編輯的農漁水產品,但厚生勞動省認為基因編輯並非基改。
第四,廢棄物處理量世界第一。日本雖然垃圾分類做得不錯,但僅有20%的廢棄物被回收。
第五,自來水氯含量世界第一。日本自來水是可以喝的,但就連台灣醫師都建議,還是經煮沸後較為安全。
第六,臥床老人世界第一。65歲以上占總人口28.1%,70歲以上占20%,超越義大利的23.3%、葡萄牙的21.9%及德國的21.7%。
第七,精神病院世界第一,遠大於韓國及歐洲其他國家。
第八,年輕人自殺率世界第一。包括霸淩、壓力及家庭因素等,,2016-2017年250人,創下30年來新高。
第九,撲殺流浪動物世界第一。動物安樂死在歐美僅有不到一成,但在日本竟高達七成。
第十,不做家事的老公世界第一。
回應
台灣的世界第一列出來,日本人會嚇尿吧.
是嗎?十倍人口的中國第幾?鬼扯
綠蛆依然熱愛日本,寧可巴肚扁扁,也要捐錢給日本,寧可打手槍,也要把老婆送過到慰安日本老爹。
這篇新聞又讓島內許多日本鬼子的走狗心碎幻滅,不過這群漢奸台奸人渣還是會繼續搶食日本鬼子爸爸拉的狗屎過活,賤…
日本水果輸台也有多次沒通過我們台灣的檢驗,就是農藥殘留太多,可是鬼島依然相信日本欸尚好,日本人不會騙人...
日女為減肥「剝掉天婦羅麵衣」 遭店家轟出:這是對我們的侮辱 2019-04-08 聯合
回應
留言充分表現出臺灣奧客文化
哪裡奧客?人家不付錢嗎? 炸皮也是客人自己動手剝的, 有要廚師去皮嗎?
百頁豆腐是不是豆腐 化工博士分析成份後嚇壞這群人 2019-04-08 聯合
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拍下在超市看到的百頁豆腐成份表,內容有:大豆蛋白(大豆脫脂豆漿乾燥製成)、油脂、澱粉、蛋白粉、調味料。以此說明百頁豆腐不是用原生豆漿製造的豆腐,而是以大豆蛋白加水所生的「還原豆漿」製成。有些網友表示「好吃就好」不在乎它到底是不是豆腐,不過吃素的網友倒是吃了一驚「原來百頁是葷的」,只適合蛋奶素食者食用。
回應
腦子不太好的博士......其實百頁豆腐是用磨完豆漿後的黃豆渣加入澱粉做成的--許多素食產品(如素雞)也都是這麼做的。 "吃素的網友"請不要跟聯合報的低素質記者傻到一塊去,大豆蛋白是植物性蛋白......
天價嘉寶果營養價值幾何 專家:和葡萄差不多 2019-04-08 科技日報
嘉寶果(樹葡萄) 是原產美洲的桃金娘科樹番櫻屬植物,淡季時價格可以賣到每公斤100元,最高時甚至每公斤500元,連樹苗價格也是30元到800元不等。
嫁接的嘉寶果5年內即可結出果實,而種子樹可能需要10到20年。過去使用扡插法種植的嘉寶果則較難發根,但目前通過半硬枝插(2節4片葉)的方式,速浸生長素NAA(萘乙酸),其發根率可達90%以上。
回應
你怎麼不說燕窩和雞蛋的營養價值差不多?鑽石和煤的主要構成還都是碳元素呢!精品水果的價錢是普通水果的十幾倍,是因為精品水果的營養價值高出十幾倍嗎?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懂嗎?物品價值的決定因素從來都不是他的營養價值或實用價值,每隔一段時間總能看到這麼沒腦子的文章,不食人間煙火的科技日報
義大利極右翼政黨聯盟政客Fedriga曾反對疫苗接種法 現在他得水痘了住院
自2019年3月12日起,義大利修訂版疫苗接種法“洛倫齊法”終於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實施。根據新法案,該國6歲以下未接種預防水痘、脊髓灰質炎、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疫苗的兒童,將無法在幼稚園入學。
回應
反智反科學,最終必將自食其果.這也是近代史以來國人精英體會最深的道理.
不要高估政客的智商!有很多腦殘的政客每天都在表演。不信你就近看看臺灣。
水痘屬於自限性疾病,有自愈性,且終生免疫能力,所以水痘疫苗意義有限。
水痘傳染性很強,免疫力低下的,比如你爺爺可能會帶來併發症,比如你懷孕的妻子,可能胎兒畸形,你的小孩可能死亡。
聯合國環境大會塑膠垃圾決議案因美國反對“觸礁”
日本共同社2019-03-13消息,關於為了加強針對日趨嚴重的海洋塑膠污染的國際性舉措,由日本和挪威向在奈洛比舉行的聯合國環境大會提交的決議案,美國對該案的主要內容(對直徑5毫米以下的微塑膠加強對策/2025年廢除一次性塑膠)表示反對,談判已經觸礁。
相關新聞
中國2017年7月拒收外國「垃圾」 英國廢塑膠「轉賣台灣」暴增10倍: 歐美塑膠垃圾的新出口地轉向東南亞,包括台灣,還有泰國、馬來西亞及越南。
全美首例!美國華盛頓州“人屍堆肥”有望合法
美國FDA解除進口警報,可食用轉基因三文魚將首次登上美國餐桌
回應
如此先進,如此環保,如此高尚,中國的公共知識份子應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那幫人終於有用處了
那些反對喪葬”移風易俗“的,應該沒什麼可說的了吧?
美國3億多人卻消耗了地球1/4的資源和能源,美國現在就是在拖全世界後腿!
美國啥時候“帶領”人類了?只有奴役,訛詐和利用。
日本和挪威,兩個非法捕鯨大國,既非法又怕死。
咪蒙道歉:微信公眾號停更2個月、微博永久關停
2019-02-01,知名互聯網大V咪蒙在微博、微信公眾號同時發佈道歉信,稱:針對團隊在網上引發的負面影響,進行了認真深刻的反省,真誠地向大家道歉。咪蒙微信公眾號停更2個月、咪蒙微博永久關停。
1月29日,自媒體“才華有限青年”一篇《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在社交媒體刷屏後被質疑造假虛構,隨後受到多方批評。用“同學的死”來做文章,有網友指責其吃“人血饅頭”;新京報發文質問,為了10萬+,還要“殺死”多少高中學生?中國之聲則直指自媒體亂象,稱“寒門狀元”沒有死,某些自媒體是該管管了。
咪蒙作為知名互聯網大V,文章閱讀量一直保持在10萬+,其寫作風格卻一直備受爭議,被網友普遍認為販賣社會焦慮,增加社會戾氣,還有一些文章被指責毫無底線。
例如,1月21日,咪蒙發了一篇文章,文章講述了社會上某些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不注意教育方式,經常說出一些傷孩子自尊心的話,最終便導致許多孩子心靈受到創傷的現象。然而,咪蒙的標題是《我曾經想過,讓父母去死》,並且這篇文章其實只是某教育機構的廣告軟文。
為了廣告,能夠一邊對父母滿滿的愛和在乎,一邊卻又恨不得他們死?這篇文章遭到全網討伐後也被刪除。
“才華有限青年”團隊很快對網路爭議做出回應稱,文章故事背景、核心事件絕對真實,“文章重要,但保護當事人更重要”,並專門聲明和咪蒙公眾號相互獨立,“分兩個團隊運營”。
當日下午,騰訊接相關投訴,《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資訊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才華有限青年”已被禁言60天。
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天咪蒙又上熱搜了,但卻不是因為“狀元之死”:
而是因為@江蘇網警 1月31日的直接點名,後者批評其將愛國當做“生意”;
回應
出身自傳統媒體的咪蒙,十分熟悉體制內宣傳主管部門的動作,以及對風險的嗅覺很強,更瞭解如何應對輿論危機和公關套路。不要以為她出來道歉是真心的,這都是她判斷形勢之後下的棋。道歉,也是為了避風頭,蟄伏兩個月繼續出來賣毒雞湯毒害青年,以此賺錢。
南都出來的人,不是說都歪,但是看看他們的圈子和掙錢的方式,基本就能判斷。
咪蒙和它的團隊幹著並正在幹著代表美國和西方代理人的角色,只因管理機構的不作為而膽子越來越大,不想這次人們頂真翻船。
相關新聞
崔永元為什麼離開央視?方舟子起訴崔!
崔已經瘋了?為什麼沒人敢動崔!
崔都是為了錢
回應
1:作者是極端工業黨,挺轉基因人士,對有機農業有天然利益或立場衝突。此文章想引導的風向一脈相承。2:某某部卻給自己人採購眾多反工業化食品。3:有機食品化學農藥殘留少,健康風險總體相對更低是肯定的。一點拙見:從個人健康利益層面講,作者文章屬於科唬,真信了就交智商稅了。現階段整體人類利益應該從減少食物浪費著手來維護,而不是推銷不夠健康的替代物。
1:這位回復者是典型文科生 2:這位回復者沒有基本的科學常識,卻不願意承認 3: 有機食品化學農藥殘留少,但是產量低,然做這位回復者家裡條件尚可,所以並不知道饑餓為何物 一點拙見: 從個人健康利益角度講,這位回復者說的是對的,但是屬於典型的“何不食肉糜”。現階段全球還有數以十億計的人收到饑餓的威脅,只不過新中國因為重視農業,加上各位大德魯伊的努力,讓這位回復者吃飽了飯,所以敢在這裡大放厥詞
某種意義上,所謂有機農業,其實是富人(國)對窮人(國)的新的剝削,資本真是套路多。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65748s=syfwqtzr
除了這個結論,這群科學家還評估了其他的氣候政策相關的土地“碳收益”。結論有:
1)增加巴西牛肉產量,產量越高越環保,到一定程度,可以等同於把牧場還原成雨林。
2)美國愛荷華州“玉米-大豆”輪作農田產生的“碳收益”,要遠高於大多數種植生物乙醇的土地。
3)在眾多生物燃料中,大豆柴油最環保。
4)有錢人如果能改變以牛肉和乳製品為主的飲食習慣,多吃點素,甚至改牛肉為豬肉,這部分碳排放最多可以降低70%。
看完論文結論,我們把視線收回國內。中國近年農業生產模式可以說非常貼近《自然》論文對環保的設想。
一方面,近40年來,我國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而在生產方式上,農業生產是日益“非有機化”的,比如化肥使用量不斷攀高。
我國1980 年農作物化肥使用量為1269.4 萬噸,2014 年是5995.9 萬噸,增長了3.7 倍,年均增長率為4.67%。
直到2016年,我國農用化肥用量5984萬噸(折純),比2015年減少38萬噸,這才實現我國農用化肥用量自上世紀70年代(1974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與其同時,中國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很多坡地從農田重新變成了森林。
解放初期,由於低效率的“有機農業”需要開墾更多的山地,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一度低至8%。經過幾十年恢復,到2016年,這個數字上升到21.66%。和其他國家相比,這並不算高。不過能扭轉森林減少的勢頭,也算很了不起的事情。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國還將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相當於一個寧夏的面積。我國甚至是全球為數不多森林覆蓋率仍在增加的國家。
不可否認,中國農業生產中還有許多缺陷,比如化肥利用率低等等。但是把中國的實踐和《自然》的研究放在一起,相比於理想而“無用”的有機農業,現代農業生產更具有“環保”潛力。下一步發展的趨勢,只能是繼續消滅(楨:?) 小農和“有機”農業,繼續推廣工業化的農業。
在科學家給出的公式中,“碳收益”等於這樣4部分之和:
1)生產一定數量農產品,“鎖住”的二氧化碳。(COCs乘以產量)
2)改變生產過程後(比如使用化肥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改變(PEMs的改變量)
3)土壤和植被每年碳儲存量的改變。
4)使用生物能取代化石能源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改變。
上面簡寫COCs被科學家們稱為“碳機會成本”,表達為CO2(kg)/1kg農產品,也就是生產1公斤某種農產品增加的二氧化碳當量。它表徵的是一塊土地用途變更後,CO2排放的增量。退耕還林的情況很容易理解,林地比農田儲存的碳更多,排放自然就少了。
問題是,為什麼原始土地轉變為農業用地,COCs也是正值,原始土地的中的碳不是被消耗了嗎?
這裡需要重溫一下本節開頭的研究前提:不犧牲全球食品產量,那麼一塊土地減產,另一塊土地就要增產。反過來,在此處生產某個農產品,意味著別的地方的土地被節省下來,那裡的碳就不會被消耗,有可能的話還可以被用作“環保”的用途。所以從全球範圍來看,在這裡生產某種作物的COCs,仍然是正的。
同理,第二點PEMs的改變量。PEMs被譯作“經常性生產排放”。在此處的農田中使用化肥,可能造成當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按照COCs的思路,放眼全球,這裡的損失是別處土地的“福音”。
這樣一來,科學家計算出了64種農產品的全球平均COCs和PEMs。下表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幾種。
這裡可以關注一下COCs特別高的牛肉(紅框),儘管生產一公斤牛肉消耗的二氧化碳很多,但把這塊土地用於(集約化)牛肉生產,在別的地方釋放了更多的土地。總體上,生產牛肉更加環保。
2科學家們還有“驚人之語”
講清楚了“碳收益”的四個組成部分,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公式套用到不同土地用途上去了。
針對不同國家,科學家們調整了公式中的參數,計算出森林和農田、有機農業和傳統農業各自的“碳收益”。
於是他們得到了下面這張圖。
可以看到,在西非的玉米地裡,使用農藥的土地“碳收益”更高,也就是更環保。瑞典的小麥和豌豆也證明,傳統農業儘管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產生更多的生產性排放,但由於更高產,同等產量用地更少。而節約下來的土地有機會產生正面的環保效果。即傳統農業比有機農業更環保。
《Nature》說有機農業威脅世界,怎麼算的? 2018-12-23
上一期《自然》雜誌登載了一篇結論極其炸裂的文章,聲稱現代工業化農業比有機農業更環保。如此反“常識”的論文,當然會被各大媒體轉載。然而,在中文互聯網上看了一圈,馬前卒工作室發現大多數媒體只是引用了文章的結論,並未涉及研究過程。
有機食物到底環保嗎?這個問題全球爭論了幾十年。
這裡說的“有機農業”是指生產過程中,基本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等添加劑,代之以有機肥料和飼料來滿足作物和禽類的養分需求的生產方式。用這種方法生產的農作物,既避免了化肥生產給帶來溫室氣體排放,也能讓土壤充分休養生息。
直覺上,這可能是最環保的農作方式了。但有機農業也意味著不同程度的減產。雖然佔用了更多的勞動力,但有機水果和油料作物的產量比傳統農業低3%-11%,而有機蔬菜和穀物的產量跌幅達到了26%-33%。四十年前美國農業部部長就曾經怒斥:“誰提議發展有機農業,就叫他先決定一下要餓死美國公民中哪5000萬人”。從更大範圍看,如果全球都推行有機農業,誰來喂飽人類?
《Nature》刊載的這項研究,考察了有機農業和傳統農業的土地效率。瑞典查莫斯理工學院副教授Stefan Wirsenius的研究團隊發現:有機農業產量低的弊端,完全抵消了它貌似“環保”的優點。有機農業不使用肥料,這意味著在全球食物需求日益增加的情況下,要開墾更多土地用於種植農作物,碳排放量由此要增加70%之多。
1有機農業更不環保
在說論文之前,我們首先要默認一個研究前提:有鑒於全球食品需求量不斷增加,環保不能以犧牲食品產量為代價。如果你不希望看到饑荒和戰爭,那麼一塊土地減產,意味著另一塊土地就要增產。
於是,科學家給出了一個土地“效率”概念。凡是單位面積生產農產品更多的土地,就是“高效”的土地。因為全球食品需求恒定,土地面積不變,這塊地產得多了,就節約出了別的土地,就有可能用來植樹造林、休養生息。
那麼怎樣量化一塊土地的效率?科學家又提出了一個概念,叫“碳收益”。這個數字統計的是一公頃土地,用於某種農產品生產或者退耕還林之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之差。計算“碳收益”要求把一塊土地變化前後,碳儲存量的變化都囊括進來。
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將在美國啟動 2018-12-04 新華視點
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近日宣佈,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
據悉,在這一臨床試驗中,基因編輯的物件是先天性黑朦病患者眼睛裡的感光細胞,這是一種體細胞,而非生殖細胞。體細胞的遺傳信息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楨:?)。
這一名為EDIT-101的療法由美國埃迪塔斯醫藥公司與艾爾建公司共同研發。埃迪塔斯醫藥公司在聲明中表示,該療法“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在人體內使用CRISPR技術的療法”。
利伯先天性黑朦是一種由多個基因突變造成的遺傳性視網膜退行性病變,是兒童先天性失明的最常見原因,全球每10萬名兒童中有2至3人罹患該病。其中,10型是最常見的類型,占該遺傳病患者總數的20%至30%。目前,利伯先天性黑朦尚無有效療法。
按計劃,此項臨床試驗將招募10至20名患者,檢驗EDIT-101療法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回應
反對基因編輯的人應該去美國抗議。
中國的120個科學家何在?
美國做這事就是拯救人類的正義行動嘛
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基因工程知名專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 說:“考慮到HIV 對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脅有擴大的趨勢,我認為賀建奎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目標基因。”
不久前,中山大學一研究團隊發佈了國內首份針對普通公眾和HIV 帶者關於基因編輯認知的比較報告,超六成受訪者對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持積極態度。575份HIV 攜帶者問卷顯示,有94.78% 的HIV 攜帶者支援基因編輯技術用於預防HIV 。另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針對2537名美國成年人的一項調查顯示,60% 的美國人支持對未出生嬰兒進行基因編輯,認為為了降低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基因編輯是一種有效的醫療手段。
相關新聞
國家衛健委: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調查核實
基因編輯嬰兒已獲臨床試驗註冊,廣東衛健委介入
南科大回應HIV免疫嬰兒:深感震驚,違背學術倫理點
122位科學家聯合譴責:對中國生物醫學聲譽的巨大打擊
回應
這是好事兒,一堆人在莫名害怕什麼。人總是要進化的
有錢人先進化
允許一部分人先進化,然後先進化帶動後進化。
任何一個有良心的科研工作者都要反對這種行為!那兩個小女孩將來的人生存在了各種不確定性,人體免疫哪是你想編輯就編輯的?
這一出“鬧劇”裡,可憐了苦苦科研的真正的科學家,勤奮工作的醫護人員,最後可憐了這個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一輩子都要承受別人的目光。
不允許對人體胚胎編輯以及隨便對人體基因改造,好多年前就在各國有相關討論,基本都是禁止,因為目前人類掌控不了這個後果.
我怎麼覺得只要是在中國在重大科學專案上有可能領先其它主流國家的時候,總有一批“很專業”的人第一時間就反對呢?而媒體更是推波助瀾的幫這批人搖旗呐喊!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11_26_481065.shtml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2018-11-26,來自中國深圳南科大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這次編輯峰會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學會和香港科學院在香港聯合舉辦。據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也被稱為“基因手術刀”。
這次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此前資料顯示,在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HIV 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賀建奎還將在峰會現場展示他領導的專案組在小鼠、猴和人類胚胎的實驗資料。在50枚人類胚胎基因測序結果顯示,未發現脫靶現象;而所有人類正常胚胎裡面,有超過44% 的胚胎編輯有效。賀建奎還展示此次基因手術嬰兒臍帶血的檢測結果,證明基因手術成功,並未發現脫靶現象。他表示,結果仍然需要時間觀察與檢驗,因此準備了長達18年的隨訪計畫。
CRISPR/Cas9 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因簡單、高效備受矚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學家在醫學、動植物育種、藥物篩選等不同領域進行研究。賀建奎強調:“對於少數家庭來說,基因手術是治癒遺傳性疾病和預防嚴重疾病的新希望。” 他還率先提出基因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需遵循的“核心價值”,包括對真正需要的群體保持“悲憫之心”、僅僅用於嚴重疾病的“有所為更有所不為”、尊重孩子自主性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運不能由基因來決定的“生活需要奮鬥”、“促進普惠的健康權”等5項倫理原則。
四川一社區部分業主質疑基站有輻射 三大運營商攜手斷社區信號
據成都商報2018-10-12報導,從6日開始,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的華邑陽光裡社區內外,手機信號突然減弱甚至消失,以中國移動最為明顯。原來,因該社區手機信號較弱,運營商于國慶期間在社區設置信號設備時,遭到部分業主反對,事情驚動了當地資訊資料中心和警方。
3天后,一份由電信、聯通、移動以及鐵塔公司聯合落款的公示出現在社區門口,“因接到物業通知,社區有居民投訴在社區內的移動手機信號設備干擾了這部分業主的正常生活,經溝通、解釋無果,三大運營商將中斷停止社區內所有移動手機信號設備的運行。”
原因何在?
部分業主反對新增移動信號設備
信號放大設備的導線被人為破壞。
科普小課堂
不用驚慌!信號設備需具有國家環評報告才可入網
2014年,成都商報記者在採訪類似事件時,曾對中國移動公司張貼的科普材料進行了關注,其中提到,手機信號弱時,會自動增大發射信號的強度,反而會使手機成為輻射的重要來源。在信號弱時,手機發出的輻射甚至可能是平時的50倍。 我們的生活中,電磁輻射(電視、電腦、手機、移動通信基站)無所不在,它與科學確切證明有害人體的“電離輻射”(X光、伽馬射線、中子射線等)區別很大。 手機和基站的信號頻率一般在800MHz至2.4GHz。目前,沒有證據證明,符合國家強制標準的手機和基站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最新進展
物業組織投票 運營商將對基站進行輻射檢測
同時,社區物業已經開始進行“支持”和“反對”的登記投票,記者看到,截至10月11日,在登記冊子上面,持支持態度的業主有50多名,反對的為3名。
回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24條規定: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是指故意破壞正在使用中的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是一種以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為特定破壞物件的危害公共安全罪。
現在腦殘真多:一方面家裡是樣樣電器都要齊全,自己兜裡幾隻手機揣著不怕輻射。另一方面,怕極了信號輻射。
家裡還是裝座機好,一沒輻射,二不怕信號不好。
太陽就有輻射,日光燈也有,電視,電腦,手機,電磁爐等等都有
美國已種植百萬棵轉基因蘋果樹
據科技日報2018-9-21報導,“轉基因北極蘋果(Arctic apples)所打的果汁,就如同水一樣,不會褐變,也不會變黑。我們已在美國種植了上百萬棵這種蘋果樹。”19日,在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基因農業網主辦的轉基因科學沙龍上,Intrexon諮詢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通訊官、美國農業部前食品政策與生物技術高級顧問傑克•波波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據瞭解,2017年2月,北極蘋果開始在美國中西部少數幾個州銷售,此後,在美國全面上市。
“蘋果細胞的液泡中含有一些不尋常的有機物——多酚類,細胞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則含有多酚氧化酶。正常情況下兩者分處不同場所,不會相遇。”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高級工程師姜韜說,當蘋果被切開或細胞受損,多酚氧化酶與多酚類就會相遇,這時前者就利用空氣中的氧氣,把多酚類氧化生成醌類物質,然後經過一系列反應,顏色變得越來越重,由淺褐變為棕色。
研究人員通過一種叫“基因沉默”的技術,在多酚氧化酶基因表達活性不變的情況下,使控制多酚氧化酶的合成範本mRNA的量降低,從而減少了多酚氧化酶的量。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藥理系博士後任金琪介紹,“基因沉默”技術是科學家探索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並成功在調整基因表達的相關基礎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應用到社會消費的食品方面則為首次。
“這種蘋果給生產商、運輸商、銷售商和消費者都會帶來益處,因為沒有褐變反應,蘋果汁會一直保持透明的狀態;如果早晨把蘋果切片給孩子們作為學校的便當,他們在下午打開吃的時候,仍然是早上的顏色。”傑克說。
傑克透露,他們還在研究轉基因防褐變的牛油果、生菜等。“我們相信這些產品會給消費者帶去切切實實的益處,也會改變他們對轉基因的看法。”他說。
回應
美官方資料:玉米、大豆、油菜轉基因普及率超90%
我支持研究,反對推廣:事實是沒有推廣產業化,研發無以為繼。我相信國產,不信外國:事實是國產的無法種,國外卻大量進口。我擔心主糧:事實是他們連非主糧一併反對,根本不在乎是否主糧。
其實很簡單,轉基因的和非轉基因的食品分別加標識,愛吃哪個買哪個
富人是喜歡吃轉基因的,還是天然的?轉基因有可能是給窮人吃的。
以前,肉都是富貴階層才能吃到,窮人都吃粗糧。現在,窮人都大魚大肉吃成豬,富人提倡吃五穀雜糧...
罌粟經歷了什麼,才演化出這麼複雜的基因組? 2018-9-3 新浪科技
鴉片罌粟是一種令人愛恨交織的生物。它有著豔麗明媚的花朵,能產生具有鎮痛、止咳甚至抗癌作用的化學物質。但眾所周知,它也是毒品嗎啡的來源。
罌粟的複雜性還體現在分子層面上,它的基因組中存在大量(約70%)重複序列,還經歷過多次大規模的結構變異,這讓破譯罌粟基因組成為困擾科學家的世界性難題。
8月31日,由西安交通大學葉凱教授領銜的中英科學家團隊在《科學》上發表論文,首次公佈了鴉片罌粟的高品質全基因組序列,還揭開了嗎啡合成背後的奧秘。
罌粟究竟經歷了什麼,才演化出這麼複雜的基因組呢?
他們發現,罌粟基因組在距今780萬年發生了一次全基因組加倍事件,在距今至少1.1億年發生過基因組片段的加倍事件。
在植物中,基因組的加倍事件較為普遍,也是植物適應環境脅迫的重要方式之一。科學家早就發現在恐龍大滅絕的時代,很多植物經歷了基因組加倍。“不過780萬年前,是什麼讓罌粟的全基因組發生了加倍,我們還不清楚。”葉凱說。
由於各種基因組結構變異的疊加積累,罌粟用來合成止咳那可丁和鎮痛嗎啡類生物鹼的15個基因在11號染色體上形成了超級基因簇。
這個超級基因簇在罌粟的根、莖部特異表達並且共表達,最終賦予罌粟神奇的能力:高效合成那可丁和嗎啡等次生代謝產物。
“惡之花”有望洗成“白蓮花”?
罌粟的次生代謝產物成分複雜多樣,要把可以鎮痛的嗎啡類生物鹼和可以止咳的那可丁分離出來,需要一系列提純操作。科學家們正在思考,能否通過分子育種技術,得到只產生單一產物的新型植株,這樣既提高了產量,又降低了成本。
“如果我們能培育出只產生止咳物質、而不能使人成癮的株系,那麼這些植物就可以種到更廣闊的地方去。”
相關新聞
罌粟花戰爭:緬甸為何難以戒斷毒癮?鴉片產量佔全世界總量14%,僅於阿富汗.
阿富汗罌粟種植面積創歷史新高
洗刷鴉片大國惡名阿富汗農民棄罌粟種玫瑰
在英國,麻疹發病率近期飆升了5倍,這使得英國醫生和醫療機構紛紛向本國居民發出旅遊警告,建議國民在出遊低免疫率國家時要加強防護,採取預防措施,比如義大利。
“非常不幸,這就是事實,義大利的麻疹免疫覆蓋率和納米比亞差不多”,位於義大利米蘭的聖拉菲爾生命健康大學微生物病毒學教授羅伯特•布裡奧尼(Roberto Burioni)說,“所以,客觀來說,來到我們國家的人,的確有著很高的麻疹感染風險。”
格裡洛是“五星運動”(M5S)的成員(觀察者網注:“五星運動”是義大利的一個民粹主義政黨,現與聯盟黨組成聯合政府執政)。該組織創始人畢普•格裡洛(兩個格裡洛無親屬關係)曾說過,“疫苗是危險的,同它們所抵抗的疾病一樣”。
2015年,該政黨提出了一項法律來反對疫苗,理由是“疫苗接種與特定疾病之間有密切關聯,比如白血病、中毒、炎症、免疫力低下、可繼承性遺傳突變、癌症、自閉症,以及過敏。”
回應
微信圈裡不少這樣的...除了反疫苗,還反轉基因研究,反核電,反px,反社區基站,反WiFi,反...反一切他們不懂或者不想懂的東西。
民主理論和經典的西方經濟學,很多理論基礎都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這個假設之下,但事實上,這個前提假設相當的不靠譜,很多人天生就不夠理性,而即便是理性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這個社會上符合“理性人假設”的,還真的是少數人。民主玩多了,滑向民粹真的是大概率事件.前提假設很荒謬,從中推導出的結論十之八九也準確不到哪兒去,可為什麼這樣,還能被很多人奉為圭臬?
當年拉開文藝復興序幕的國度,如今變成這個樣子,我心中卻有一點點幸災樂禍的感覺……
布魯諾被燒死,伽利略被迫害,也都是發生在那兒
麻疹免疫率跟非洲一樣!義大利民粹政府助長瘋狂反疫苗運動
據英國《衛報》2018-7-11報導,歐洲部分國家的抵制疫苗運動已經到了“喪心病狂”地步。
當義大利國家隊排球運動員、奧運會金牌得主伊萬•紮伊采夫(Ivan Zaytsev),于上周在社交帳戶上貼出他和自己孩子的照片時,並沒有想到,這會引發一場政治討論。當時,7個月大的女兒剛剛接種疫苗,紮伊采夫在發佈的照片裡表揚她勇敢。
但是,照片剛發佈幾秒鐘,紮伊采夫就遭到了來自反對疫苗激進分子們的大量惡意辱駡。這些攻擊從“你一定是拿了藥廠的髒錢”到令人不寒而慄的詛咒——“希望你女兒快得病死掉”。
“作為家長,我在那一刻隻想發張照片來祝賀我女兒,她在整個過程中都保持笑容,這令我欣慰;也想讓其他的父母對此放心”,除了出生沒多久的女兒,紮伊采夫還有一個兒子,“那些人對我發起攻擊,我可以全部咽進肚子裡;但他們詛咒我女兒生病,我對此非常生氣,難以忍受。”
紮伊采夫沒有將此事報告給負責調查網路犯罪的警方,也沒想著去追蹤實施惡行的人。
而警方此前已對這類事件採取了行動。
去年,警方關停了一個名為“麻疹派對”的組織所管理的Facebook頁面,在這個頁面上,父母可以發佈自家孩子通過人體自然免疫力抵抗住疾病的故事和照片。
《衛報》稱,雖然規模不大但十分惡毒的反疫苗運動,如今已經上升到了整個民粹主義陣營對於醫療注射的懷疑。
在紮伊采夫發佈照片的幾天後,義大利衛生部長,朱利亞•格裡洛(Giulia Grillo)發佈公告稱,孩子在入學時,家長無需再向學校提交孩子已接種過疫苗的證明。
在此之前,格裡洛的前任,比阿特麗斯•洛倫齊(Beatrice Lorenzin)主政義大利衛生部時,於去年7月頒佈法令強制要求公辦學校在招收學齡兒童時,查驗兒童是否對10種疫苗進行過接種。
當義大利新一屆政府對是否要修改這一法律進行辯論時,格裡洛表示,廢除對疫苗接種的強制要求,目的在於敦促學校對形形色色的兒童予以包容,並説明父母簡化兒童入學規則。
洛倫齊當時頒佈該法令的目的是提升義大利國民的免疫覆蓋水準,在此之前,義大利麻疹病例激增。
資料顯示,2017年,義大利範圍內,這項高傳染性疾病發病的數量,被記錄在冊的有4885例,位列歐洲第二,僅此於羅馬尼亞。
而今年,截至目前,義大利國內已報告麻疹病例1700多例,其中有4例造成了死亡。
花一億元駁斥一篇轉基因相關論文,到底值不值?2018-06-25科技日報
日前,法國卡昂大學教授塞拉利尼關於轉基因作物誘發腫瘤的論文被蓋棺定論——歐洲三項曠日持久的研究結論駁斥了他的錯誤結論。
但付出的代價巨大,歐洲這三項研究共計耗費1500萬歐元,約合1.13億元人民幣。
2012年9月,塞拉利尼在《食品和化學毒物學》上發表了聳人聽聞的研究,稱用抗除草劑的NK603轉基因玉米餵養的大鼠,致癌率大幅度上升。他呼籲科學家對大鼠進行長期的轉基因餵養研究。
雖然該期刊最終撤回了其研究,但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反轉組織仍在繼續傳播塞拉利尼的結論,引發了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恐慌。
此後,歐洲啟動了三項研究,分別是歐盟資助的“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證據交流”專案(GRACE,為3個月與1年餵養試驗)和“轉基因作物2年安全測試”項目(G-TwYST,為3個月與兩年餵養試驗),以及法國的“90天以上的轉基因餵養”項目(GMO90+)。
這三項研究結論均表明,試驗的轉基因玉米品種在實驗動物中沒有引發任何負面效應,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存在潛在風險,更沒有發現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關的毒理學效應。
在資助這三項研究的人看來,這項研究耗費大量資源和人力,並不適合常規研究。但如果是爭議大的科學技術問題,或者是存在兩極分化的觀點,該方法不失為一個保持社會穩定的選擇。
歐洲過去太顧及民間反轉勢力的反對意見,影響了轉基因育種和產業的發展。這三項研究的目的就是教育公眾、風險交流,希望扭轉被動的局面。
專家點評
這件事情總體來看弊大於利。
我們在佩服歐洲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同時,也為不得不耗費巨大的社會資源去重複證偽感到悲哀,因為消耗的金錢和人力資源歸根結底要由納稅人來買單。希望這樣的事件越少越好,那些靠謠言反轉的人應該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和相關法律的制裁。
回應
轉基因是否有害、是否會引發其他遺傳問題,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大資料分析才能得出結論。僅憑2年的研究就得出轉基因完全無害的結論,是極為草率和不負責任的。
用普通外行人容易理解的觀點去扭曲事實,是造謠者一貫的作風。細的不說,這種證偽實驗至少經過了嚴密的論證和設計。請問你說的十幾年,幾十年,幾代人,這些觀點,有哪些證據支撐?是否為極為草率和不負責任的?
就算10代沒問題,反轉人士也可以說十一代有問題.
美政府研究:手機輻射下 公鼠長瘤 母鼠沒事2018-02-04世界日報
手機對人體的潛在健康風險至今無定論,美國國家毒理學初步報告顯示,暴露在超強手機輻射下的公老鼠,心臟周圍組織長出了腫瘤,但暴露在相同環境下的母老鼠卻沒有受到影響,很可能是因為牠們體型較大,較母老鼠吸收更多輻射。雖然這項結論引起很大的興趣,它不能用於推斷人類也會出現相同症狀。他們強調,動物試驗是為了檢驗暴露於極大量手機輻射下的反應。當前訂定的手機輻射安全限制足以保護消費者。
這項研究僅觀察2G和3G手機電磁頻率,並不適用於4G和5G手機,它們運用不同的頻率和相關技術。美國行動通訊服務供應商表示,先前研究已顯示,手機電磁能量輻射並無已知的健康風險。
上季全球手機銷量 華為小米OPPO包辦第三至第五2018-02-04 聯合報
市場研究公司IDC報告稱,2017年第四季度,蘋果超越三星成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之王,三星之後緊接著的、是華為、小米和OPPO三家中國公司。
在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銷售了總計4.307億部,較2016年第四季度的4.035億部下跌了6.3%,因為消費者似乎不急於升級最新一代的高價位旗艦手機。全年14.72億台,較2016年的14.73億台下降不到1%。
在前五名中,只有小米的銷量增加了,可見「元氣大傷」兩年的小米正在逐漸從霧霾中走出。小米一直重視在中國市場以外的發展,在印度,售價78美元的紅米5A更是在一個月內賣出一百多萬部。2017年在印度市場佔有率達到23.5%,成為印度第一大手機品牌。小米在俄市場份額達到11.1%,同時已經在海外14個國家進入前五。
我國轉基因大米首次獲得進入美國的“通行證”
2018.1.20,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網頁上公佈了該局對華中農業大學提交的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安全性和營養評價報告諮詢的捲宗及相關信函,通知華中農業大學該局已完成對“華恢1號”安全性評價的諮詢,意味著“華恢1號”大米及其製品已可以出口美國並進入其市場面向普通消費者直接銷售。
FDA認為來源於“華恢1號”稻米無論是作為人類食品還是動物飼料在安全性、營養成分、抗營養因子等各種相關參數與原品種無實質差異。
“華恢1號”於1998年由華中農業大學培育成功,對二化螟和稻縱捲葉螟等鱗翅目害蟲表現出很強的田間抗性,可大幅度降低水稻生產中農藥施用量,顯著提高產量,於1999年通過農業部組織的成果鑑定。經過近10年的安全性評價,國農業部於2009年為“華恢1號”頒發了農業生物安全證書。從2009年起,華中農業大學就一直積極尋求在國外進行生物安全性評價,為我國轉基因抗蟲水稻開拓國際市場做準備。
據了解,美國轉基因產品的入市主要受三個部門監管,即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環保署(EPA)以及農業部(USDA)。
回應
美國人吃大米?都給華人了吧
美國人不呼吸了?
美國玉米都大量過剩出口到中國,你還指望美國大量進口中國玉米麼?有什麼意義?
華恢1號是大米!
人類首例體內基因編輯治療在美國實施,有望治愈亨特氏綜合徵
44歲的美國男子佈萊恩·馬德承載著改變人類歷史的節點。美聯社報導,2017.11.13,患有亨特氏綜合徵的馬德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貝尼奧夫兒童醫院接受了一次大膽的治療:體內基因編輯。這是世界上首次通過體內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疾病。
和CAR-T等將患者細胞取出改造後回輸、或是用AAV導入cDNA進行體內功能性蛋白表達的基因治療不同,馬德這一次的治療更為徹底,他的基因組信息將永久性改變。
馬德使用的基因編輯工具是鋅手指核酸酶(ZFN),而非基因魔剪CRISPR,ZFN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被認為是第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儘管鋅手指核酸酶的操作更為複雜,但由於進行定位的序列更長,進行基因編輯的精準度也更高。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管局(FDA)已批准鋅手指核酸酶用於人體臨床試驗,而CRISPR尚且未被允許。
亨特氏綜合徵是一種罕見遺傳病。發病者主要是男性,每10萬個至17萬個新生男孩中會有一位不幸罹患亨特氏綜合徵。
亨特氏綜合徵患者都缺少IDS基因,而這個基因並非有可有無,它的職責是生成一種可分解有毒碳水化合物的酶。由於IDS基因缺失,這種扮演“清潔工”角色的酶缺位,導致細胞累積有毒的代謝物。這些“垃圾”堆得越來越多,給患者的各器官帶來毀滅性打擊。
大部分的患者在20歲之前就過世,相比之下,馬德的病情較為緩和。儘管如此,馬德至今已經歷大大小小20多次手術。去年的一次支氣管發炎和肺部炎症差點奪去了他的生命,他的氣管已經扭曲,分泌物無法通過咳嗽來疏通。
更為不幸的是,由於亨特氏綜合徵患者是在基因圖譜上出現殘缺,醫生對此束手無策。唯一緩解病情的手段是每週往患者體內輸入所缺失的酶。作為緩兵之計,酶替代療法的開銷在每人每年10萬至40萬美元。
缺啥補啥
“我們切斷DNA,打開一個口子,插入一個(正常的)基因,然後縫補好。你看不見修補的痕跡,它會成為你DNA的一部分,和你共度餘生。”聖加蒙公司CEO桑迪·麥克雷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如此描述他們的療法。
回應
如果輸液可以改變基因,那麼食用轉基因食品無疑是有風險的。
輸液過程中沒有經過消化道的胃酸分解過程,輸入還是有活性的病毒,有可能能插入外來基因;食品一般是要加工過才能吃,加熱,冷凍都有可能破壞病毒活性,然後再經過胃酸分解,要插入特定基因比較困難。
另一方面,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年輕人的知識量暴增,將抱著優越感不能自拔的“老派知識分子”遠遠拋在後面。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如果不能有效獲取新知識,“知識分子”也會缺少知識。
而且這些“老派知識分子”還有一種幻覺:以為只要擁有所謂“常識”、再加上懂得一點哲學,不用結合具體的科學知識就能解釋和解決一切問題。實際上,他們在許多現實問題面前,連起碼的判斷力都不具備。看到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有些人不但不感激科學工作者為自己創造了更好的物質生活,反而萌生“受迫害妄想”,認為科學工作者開發的可能是可怕的、不人道的技術。這種反智主義其實反映了我國文科人才培養體制的嚴重問題——相當一部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缺乏對現代科學體系的了解,進而產生誤解、曲解和無端恐慌。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老派知識分子”都在著名高校和黨校中擔任教授,負責管理學、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他們連自己的知識體係都不健全、對不了解的事物妄加評議,能把什麼樣的知識和信息傳遞給學生便可想而知。這樣的師傅只怕很難把學生領進門,學生的修行也就完全靠個人了。
回應
科學素養,和是不是教授沒有關係。不是每一個教授都懂自然辯證法,也不是每一個教授都具有科學史觀。文中所列,都是非自然科學的教授,其實他們置喙自然科學的問題本身就是笑談。況且如今自然科學的分化已經越來越細,研究範圍越來越窄,每一個人,甚至每一個教授的知識結構都是漏洞百出的,所以打臉的事情還是少干點吧。
他們唯一所長只有用文字擺弄情懷,他們以為彰顯情緒就是他們的全部價值,然而恰恰相反這卻是毫無價值的,社會科學的全部價值完全建立在對社會歷史全面調查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在當今這個已經被現代科技全方面徹底重塑的時代,沒有起碼的科學知識基礎是不可能對當今社會有真正的認識的,所以他們其實是一群已經被時代拋棄的人,只是歷史的垃圾桶還沒來得及收走他們,因為我們前進的速度太快了,這樣的歷史遺留暫時太多了些。不過這個問題應該正視了,轉化一批,淘汰一批,補充新能量,正當其時。
以前,是“隔行如隔山”,不是自己的研究、工作領域,不容易對事情做出準確的判斷;現在,是“五年不學習,同行也隔山”,在自己的行業裡,不了解、不關注最新的技術動態,幾年就能落後。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製造對瘟疫的恐慌強制推銷疫苗”。主動接受疫苗接種,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而且按照國家規定,乙肝疫苗、卡介苗等一類疫苗由國家免費提供、並且強制接種,與製藥企業的推銷毫無關係。如果缺失國家一類疫苗的接種記錄,相關教育機構可以拒絕該兒童的入託或者入學。
“疫苗引發本已絕蹟的小兒麻痺症”則是完全錯誤的說法。預防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的疫苗主要有兩種:需要皮下注射的索爾克(Salk)疫苗是滅活疫苗,而口服的薩賓(Sabin)疫苗則是減毒疫苗。由於薩賓疫苗製造成本很低,而且口服接種極為方便,因此我國長期強制性接種薩賓疫苗。薩賓疫苗十分安全,但每300萬接種口服脊灰疫苗的人中約有1人會出現脊灰疫苗相關病例(VAPP),這種極低的不良反應率是臨床上可以接受的,不存在什麼“疫苗引發本已絕蹟的小兒麻痺症”。
“在發展中國家人群中肆意進行疫苗試驗”就更說不過去了。世界範圍內的臨床實驗基本依照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的規程進行,ICH的成員國包括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加拿大、巴西、韓國等,印度、古巴、南非等國是ICH的觀察員。ICH對臨床實驗的指導原則是《赫爾辛基宣言》,由此產生ICH和各成員國、觀察員國藥監機構的操作細則。
這意味著,所有製藥企業的臨床實驗都必須符合人道主義和自願被試的原則,不符合上述原則的臨床實驗數據根本不會被藥監機構接受。也就是說,如果“在發展中國家人群中肆意進行疫苗試驗”,產生的數據會被藥監機構自動視為無效,根本不能用於申報新藥,所以發達國家的製藥企業不存在這麼做的動機。
而且,中國以外的發展中國家的醫療市場普遍規模有限,歐盟和美國則是最成熟、容量最大的醫療市場。站在製藥企業的立場上,優先針對歐美人群開發疫苗才符合商業邏輯。
我極為反感對公共衛生話題胡言亂語的做法——這會對別人造成誤導,導致別人不能及時接受正常的治療,甚至接受錯誤的治療。這麼做的人缺乏起碼的社會責任感。而且,不存在佔據某種政治立場就“天然正確”的道理——無論佔據什麼立場,以造謠來宣傳自己的觀點都是可恥的。
群裡的爭論讓我感到憂慮,因為熱衷於傳播乃至製造謠言的人遠不止以上幾位。這些人還都是知識分子,更確切地說,是一些“老派知識分子”——這些人多在改革開放初期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並非所有群友都對闢謠感到滿意。接下來,一位211高校的哲學教授向我提出質疑:“科學家們如果以拯救天下黎民蒼生為己任,何不開發出一套低廉的、少打或不打疫苗的醫藥醫療體系?擺脫了資本利潤邏輯,安全又營養,老百姓肯定不會有想法。”
這個問題能讓所有醫藥界人士哭笑不得。很遺憾的是,這位教授永遠不可能看到自己的想法得以實現,因為他的想法內部存在不可調和的邏輯矛盾:低廉的醫藥醫療體系必然依靠建立在疫苗基礎上的預防醫學,少打或不打疫苗的醫藥醫療體係就不可能便宜——少打或不打疫苗必然增加患病概率,而治療疾病的費用比起預防疾病的費用,高出兩個數量級都不止。
例如,按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現在的價格表,默沙東的9價宮頸癌疫苗(加德西9)的終端售價為$204.87美元。可是治療宮頸癌得花多少錢?就算病人運氣很好,經過一期化療加上腫瘤免疫療法能把命撿回來,在美國的治療費用也不會低於20萬美元;放在中國,即使治療成本只打3折,也有40萬人民幣了。
我國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預防醫學的重要性。例如,上海市從2013年開始,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接種23價肺炎疫苗。這個項目的初衷就是控制醫保支出總額——老年人的肺炎發病率是年輕人的10倍,老人一旦因為肺炎入院治療,醫保就會增加至少10萬元的支出。用150元的疫苗可以保證老人10年之內不得肺炎,實在划算。由於很快看到了成效,上海市一直在大力推廣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種項目。
誰知我剛介紹完疫苗接種的意義,群裡又冒出一位“獨立學者”,殺氣騰騰地說什麼“疫苗都是帝國主義的陰謀”、“接種疫苗會導致疾病爆發和絕育”。我很好奇這些聳人聽聞的想法都是從哪裡來的。“學者”介紹說,這都來自他自己的著作《生化超限戰:轉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陰謀》。我在網上搜出來看了一下,為其腦洞大開的內容深深震撼。在此摘取一部分章節,與各位讀者賞析一下:
不過短短3段話,竟然滿滿都是糟點和知識性錯誤。
製藥企業的商業模式竟然是“製造對瘟疫的恐慌強制推銷疫苗”?看來這位作者對流行病學和醫藥營銷都一無所知。從流行病學上說,一般70%以上的接種率才能有效防止惡性傳染病的大爆發;也就是說,少數人接種疫苗對公共衛生的意義不大,疫苗接種率超過一個很高的臨界點才有意義。
徐實:我加入了一個知識分子聊天群,卻被他們的無知嚇到了
資深生物製藥專家2017-10-30觀察者網
受好友邀請,我加入了一個以人文社會學科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微信群。作為一個理工科專家,我對人文社會學科一直抱有濃厚興趣,也從一些群友的討論中受益頗多。不過群裡最近卻出現了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話題:某些知識分子擺出一副“心憂天下”的姿態,認為自己處於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之中。所謂“危機”到底是個啥,且聽我下面分解。
先是有位211高校的管理學教授,轉發一個由來已久的謠言,說轉基因作物讓山西境內的老鼠都滅絕了。這個謠言的最初版本出自《國際先驅導報》,說“先玉335”這個品種的轉基因玉米導致山西的老鼠瀕臨滅絕。
山西省農業廳早就公開闢謠,聲明“先玉335”玉米品種是通過國家品種鑑定的雜交品種,不是轉基因品種。而且,鄉、村幹部和農民普遍認為老鼠變少是由於貓的飼養量增加,產生生物抑製作用,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和村民住房由磚瓦結構改善為水泥結構,老鼠不易打洞做窩而造成的。
我剛在群裡闢過謠,馬上冒出一位某市委黨校的教授,痛陳中國食品安全已經黑暗到了極點、已經沒有什麼食物可以放心吃了。此公的論據是一篇號稱“袁隆平院士寫的泣血文章”,我打開網頁鏈接一看,立刻判斷為偽作——袁隆平院士很忙,沒功夫去寫這種無聊文章;而且文中的知識性錯誤比比皆是,袁院士絕不可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例如,這篇假託袁隆平院士所作的文章聲稱,國內現在養雞都是靠激素,所以養出的雞隻要30天就可以宰殺。其實,肉雞生長周期縮短是品種選育和工業流程優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和激素無關。農業科學界對此早有大量論述,以下這張圖片倒是可以比較直觀地說明問題。如今的肉雞,生長1個月頂以前2個月。
通過縮短肉雞生長周期來降低雞肉價格,對老百姓來說當然是好事,這樣才能吃得起更多雞肉嘛。可是把肉雞長得快歸咎於生長激素的作用,未免太荒誕了。
生長激素是作用於細胞表面受體的分泌性蛋白質,也是臨床上非常昂貴的藥物,專門用於治療由垂體疾病導致生長停滯的病人。哪怕是價格相對較低的國產劑型,一針生長激素的價格也在1000元左右。要是把這東西用在雞身上,一隻雞的成本少說得上萬元,未免太得不償失了吧?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把基因組編輯技術列入“黑名單”
據日本共同社2017.10.5報導,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匯總的關於2018年禁止藥物名單中,新加入了使用可自由改變遺傳基因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基因興奮劑。該名單將從明年1月1日起生效。
基因組編輯可有效改良目標基因,是在治療疾病和改良食物品種應用上備受期待的新技術。該技術被評價為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諾貝爾獎級別”,正迅速推廣。雖然尚無報告例子,但由於該技術被視為也可用於增強肌肉力量等提昇運動能力,存在以興奮劑為目的使用的擔憂。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開發檢查方法等或成為課題。
WADA把來自外部的DNA和改變基因的細胞注入人體旨在提昇運動能力的行為視為“基因興奮劑”,一直以來予以禁止。若使用基因組編輯,或能夠更簡單巧妙地起到興奮劑的作用,因此決定在名單中明文禁止。
通過使用可導致基因組編輯的藥物等有可能能夠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如果在受精卵階段進行基因組編輯,生出天生就具備較高運動能力的“人造寶寶”也並非不可能。
由於與自然產生的突變難以分辨,也有意見指出檢查中難以辨別,導致“總有被用作興奮劑的可能性”。
2012年名為“CRISPR/Cas9”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公開並迅速普及。醫療和農業相關研究也在推進。
在醫療領域,海外已開始了以治療艾滋病等為目的臨床研究。在家畜和水產領域,通過基因組編輯破壞名為“Myostatin”的基因,已培育出肌肉過度發育的肥碩的牛、豬和真鯛等。
回應
這說明這項技術中國體育界已經掌握了。
熊的力量,豹的速度,鷹的眼睛,狼的耳朵
難道治療哮喘也不能用嗎。
沒事,西方運動員有病,可以應用該技術
這涉嫌歧視了
袁隆平宣布重大成果: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
《湖南日報》2017.9.25消息,近日,在2017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雙新會)上,袁隆平宣布了一項重大成果:近期我們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
近年來,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綠色種業提出的新要求,農作物的純淨度越發受到關注,特別是在許多土壤污染較重的地區,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際傳播,是育種家必須考慮的問題。此項鎘元素剔除技術將扭轉我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趨勢。
雙新會展示基地位於瀏陽市北盛鎮環園村,佔地面積300畝,整個示範現場共分為6個展示區,展示了來自全國10個省市89家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的588個優良水稻品種,集中體現了這些品種的生長情況,重點突出了氮高效栽培技術、印刷播種技術、超級稻“三定”栽培技術和均衡施肥技術4項水稻輕簡高效栽培新技術帶來的種植效果提升,吸引了各地水稻專家、經銷商、種糧大戶等500餘人到場觀摩。
回應
小崔快出來反轉啊,嘴巴是第一生產力啊
又不是轉基因,反對什麼?!
轉基因的另一個名字是基因編輯技術,這個當然是轉基因了。說別人不懂前,你是不是問問自己真的懂嗎。
不反對基因技術的應用,但一定要中國人自己掌握。
美媒:中國推進解碼國民基因或比美國早兩年完成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017.9.20報導,科學家們希望找到引發疾病的基因突變或故障,然後最終根據每個人的基因藍圖提供個性化醫療,這個新興領域被稱為精準醫療。
報導稱,中國已經將這類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目標的核心。一項全國性計劃試圖解碼至少100萬國民的基因,四川大學的科學家就是這項計劃的組成部分。這項數十億美元的計劃旨在讓中國迅速到達這個目前由西方主導的領域的前沿。
報導稱,中國希望到2020年能完成它的數據收集目標,比美國預計本國能實現相同目標的時間早了兩年。北京於2016年3月公佈了本國的精準醫療計劃,比美國晚一年多。英國、法國和卡塔爾等國也在推動規模更小的計劃。
報導稱,這項計劃的成功可能帶來巨大的公共衛生紅利,它能為患者提供最適合其需要的藥物,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政府開支。
中國14億人口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巨大的資源,他們主要在研究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研究人員由健康志願者身上分別提取樣本,以便科學家們能夠為不同族群繪製基因藍圖,並了解某個群體是否更易患某種疾病。
報導稱,華西醫院是收集基因數據的幾十家機構之一。根據媒體報導,中國計劃投入超過90億美元,用於在2030年前開展相關項目。
負責從至少100萬名美國人身上收集樣本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到目前為止進行了一次小試點,將於今年正式開始招募參與者。美國研究人員還將研究其他可能引發突變並導致疾病的因素,例如吸煙所帶來的傷害。
回應
基因編輯CAR-T療法是目前比較好的治療白血病的手段,但是,一次治療費用奇高。中國的病患這麼多,要走美國的老路,花費是天價的。所以,中國應早做安排,應鼓勵普通人在沒有病時,就應去醫院提前做好相關工作,比如基因檢測,編輯培養,這樣一來有事可以有效減少醫療花費,同時因為大規模推廣,有工業化探索的可能,防患於未然
雲南省衛計委:雲南普洱茶未檢出黃曲霉毒素
中國新聞網2017.9.14消息,雲南省衛生計生委通報,雲南省連續5年將普洱茶列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範圍,2013年至2017年,衛生計生部門在全省各地採集119個普洱茶樣品,均未檢出黃曲霉毒素B1,其他指標符合國家相關要求。
近日,由中科院主管與國際權威科普刊物Newton合作的知名雜誌《科學世界》,發表了由方舟子撰寫的《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一文,批評茶界多位知名專家學者顛倒是非,引發了茶界軒然大波。文中提到,普洱茶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一種黃曲霉的毒素,人們喝了會致癌,方舟子還稱:“我從小養成了喝茶的習慣……但是有一種茶我是從來不喝的,那就是普洱茶。”此文發出後,令不少“茶迷”一時之間陷入“惶恐”。但也遭到茶葉領域多位專家的強烈反對。
一方觀點認為,普洱茶中含黃曲霉毒素,長期飲用將致癌;以雲南農業大學教授周紅傑為代表的部分專家則認為,早在2012年,雲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就通過模擬發酵實驗表明,在普洱茶的發酵過程中,雖然初期黃曲霉能在茶樣中生長繁殖,但在後期黃曲霉的生長明顯受到抑制,發酵終止時,不產生黃曲霉毒素。
回應
方舟子打假能不能再靠譜些?!不能想打就打啊!
前些天茶葉這邊已經告這個方了,還有要他賠償六百多萬,這次方真的要栽了,又造謠又忽悠的,好像全世界就他一明白人似的!
避嫌兩個字怎麼寫的啊?這麼不講究的嗎?
讓涉嫌酒駕的司機自己吹氣檢測,自己出具檢測結果?這種操作也行?
扯淡,偷換概念,哦,當地質監部門=當地銷售商家?A市的司機就不能A市的交警查酒駕呢?地方政府有監管之重責,豈能不管?首先就要公佈自己檢測的歷史記錄,毫無問題。如果有更多疑問,則需請更高級別的和第三方的檢測機構。這個事情涉及利益太廣,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沒有完整的、權威的說明,如果絕無可能,就要澄清,如果有可能,就要引導產業升級,默然處之敷衍塞責,要付歷史責任。
發酵茶種類很多,如:各种红茶,普洱茶,藏族同胞喜歡的茶磚,烏龍茶系列屬於半發酵茶。簡單的說喝發酵茶會致癌,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必須有嚴謹的科學檢驗數據。其實,在我國發酵食品有很多,比如:各種腐乳,各種泡菜,酸奶,奶酪,各種醬類,醬油,甚至我們的日常食品麵包,饅頭等等,等等。這些食品在保質期內食用,是安全的。
和任何食物一樣,普洱茶在儲存的過程中也會霉變,黃曲霉就是因儲存不當而侵染普洱茶的。林智表示,高油脂的食物更容易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下長黴,而茶葉中的油脂含量並不高,只要在低溫、乾燥、通風的環境下,就不易霉變。
所以,對於本身質量過關但年代久遠的茶,只要儲存良好,沒有受到黃曲霉的感染,就可以放心品用。
品質優良的普洱茶放心喝
普洱茶是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這一範圍包括:雲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紅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臨滄市等11個州市所屬的639個鄉鎮。
以上地區是普洱茶發酵的優勢菌——黑曲霉適宜生長的地區。而其他地區由於優勢微生物區係不同,不適合普洱茶發酵,即使能部分發酵,品質也不太好。
所以專家建議,在購買普洱茶時要認准大品牌、大廠家,不要選擇過於便宜的普洱茶,以便保證茶葉質量。
同時,在購茶時可以看一看、聞一聞,如果紙包上有水漬,茶餅明顯發霉(比如起白霜、有霉點)或味道不悅就不要購買。
最後,在沖泡普洱茶時,應將第一泡茶湯倒掉,從第二泡開始喝,起到沖洗過濾茶葉雜質的作用。如果茶湯不太清亮,甚至能喝出霉味,最好就別喝了。
回應
小崔在哪裡?你翻身的機會來了
抑鬱了。在治療
方說的沒錯,黃曲霉素毒性極大,霉變的花生瓜子絕不能吃,霉變的甘蔗絕不能吃,霉變的普洱茶當然也不能喝。
不談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一個例子,食用壓榨油脂中均有黃曲霉素檢出,關鍵是含量和安全標準。水也是有毒的,要不要談劑量
所以你會用產生了黃曲霉菌的花生油做菜吃?腦子真好使!
如果某類產品當中有一些帶有黃曲霉毒素,那該類產品就算致癌食品的話,那套用這邏輯,花生油就是致癌食品了哦。你的腦子真不好使。
科學歡迎質疑,但這不是科學,是混淆概念,某些產品因為不規範工藝所造成的產品質量問題混淆成產品類型的原罪。
我喜歡喝茶綠茶紅茶普洱茶都喝, 我發現綠茶放一夜就會霉變壞掉了,紅茶兩天三天也會霉變,普洱茶時間最久可以放三四天,方的話我從來不信他說中醫是偽科學,像條瘋狗到處亂咬,如果一個人說自來水檢測出含鉛而鉛對人體很有害,你會怎麼看?是不是很多人會不敢喝自來水了?如果有人告訴你自來水含鉛是事實,但是即使你喝掉一個游泳池的水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你又會怎麼看?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9_10_426494.shtml
“引文斷章取義,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沒有樣本的代表性,就沒有結果的正確性。”邵宛芳透露,雲南農業大學將組織國內多個科研單位專家,在全國各個普洱茶重點存茶地區倉庫抽樣老茶1萬份,檢驗茶葉中到底有沒有黃曲霉素。兩個月後,以科學數據說話。
業界:“風波屢起將以法律方式維權”
“事實上,有關普洱茶致癌的傳聞已不是首次。每過幾年就有類似的聲音出來。”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副會長許琨清晰地記得,2007年養豬場發酵事件和2012年“普洱茶致癌論”都曾將普洱茶推上風口浪尖。
“我不否認,一個行業中難免有些商家為了自身利益而出現產品不合格的情況。但如今,普洱茶產業有著嚴格的國家標準。正規企業生產的產品都要送往國家普洱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檢測,不會存在對人體有害的黃曲霉等黴菌。”許琨說。
雲南茶界泰斗張順高坦言,“每當有質疑普洱茶的聲音出現,普洱茶界也在認真思考。近年來,普洱茶行業出台眾多標準,就是為了給消費者更優質的產品。”
在資深普洱茶專家、原勐海茶廠副廠長盧國齡看來,“普洱茶的風波一波接一波。與其打口水戰,不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雲南省茶葉產業辦公室主任王興原認為,此次風波,或將成為普洱茶升級換代的機會。“雲南茶界將在科技的支撐下,不斷強化工藝。同時,對於惡意重傷普洱茶的人,也將採取法律手段維權”。
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將對方舟子正式起訴
黃曲霉滋生的原因:儲存不當
普洱茶在渥堆後要繼續儲存在倉庫進行“陳化”,而倉庫又依據濕度、通風等條件分為乾倉和濕倉。在幹倉中,普洱茶的自然發酵進程緩慢,即使歷經10—20年依然口味醇厚,這也是普洱老茶的價值所在。
而濕倉實際上就是提高溫濕度,促進黴菌生長,加快後熟發酵進程,但如果控制得不好會使茶葉劣變。檢出黃曲霉毒素的普洱茶均為濕倉儲存的廉價普洱茶,普遍在每斤15元以下,最便宜的居然只有4元。
方舟子稱普洱茶致癌雲南專家怒懟維權,索要600萬賠償
雲南信息報2017.9.10消息,近日,由中科院主管與國際權威科普刊物Newton合作的知名雜誌《科學世界》,發表了由方舟子撰寫的《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一文,批評茶界多位知名專家學者顛倒是非,引發了茶界軒然大波。
文中提到,普洱茶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一種黃曲霉的毒素,人們喝了會致癌,方舟子還稱:“我從小養成了喝茶的習慣……但是有一種茶我是從來不喝的,那就是普洱茶。”
文章一發出,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我們看看最近新聞媒體對此事的反應.....
喝普洱茶致癌,難道我們真的都在飲鴆止渴嗎?首先來看看普洱茶的製作工藝。
茶農們製茶時,會在成堆的茶葉上面灑水並覆蓋上麻布,利用濕熱作用使茶葉發酵,這種名為渥堆工藝,是製作普洱茶的關鍵一步。在發酵過程中,茶葉中以黑曲霉為主的無毒無害黴菌發揮著各自的作用,賦予普洱茶獨特的香氣和口感。
而方舟子認為,普洱茶中所含的黃曲霉,恰恰也是在渥堆發酵和儲存的過程中滋長的。設想一下,如果他的說法是真的,那我們喝過的所有普洱茶中不就都有黃曲霉嘛?
專家:“這是不負責任的斷章取義”
此文發出後,令不少“茶迷”一時之間陷入“惶恐”。但也遭到茶葉領域多位專家的強烈反對。9日,雲南眾多知名茶人、專家及茶企代表齊聚昆明,為普洱茶正名。
“普洱茶因為檢出有黃曲霉素能致癌?這不是2012年我就已經解釋過的問題嗎?”在9日的座談會上,雲南農業大學教授周紅傑稱,早在2012年,該校的研究團隊就通過模擬發酵實驗表明,在普洱茶的發酵過程中,雖然初期黃曲霉能在茶樣中生長繁殖,但在後期黃曲霉的生長明顯受到抑制,發酵終止時,不產黃曲霉毒素。
雲南大學教授高照也表示,黃曲霉素的生長條件是黃曲霉作用的基礎物必須是含有蛋白類、糖、脂肪為主的物質,雖然普洱茶也有及少量的蛋白、澱粉和脂類物質,但含量很少。並且,在發酵過程中也被轉化。由於缺少轉化黃曲霉毒素的物質條件,普洱茶几乎不可能出現黃曲霉毒素。只是一些劣質的茶葉因存儲不當被環境污染。
雲南農業大學教授邵宛芳指出,《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一文中援引的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抽查和南昌大學研究生的研究,是為了了解濕倉存儲普洱茶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況。樣品皆為濕倉普洱茶,而非正常的普洱茶。
要注意的是,這種“廣州管圓線蟲”在生吃時才會被感染,皮膚接觸沒有影響,大家在吃包括所有螺螄的時候一定要煮熟。不僅僅是螺螄,所有生吃的東西都要注意些。比如小龍蝦(肺吸蟲)、淡(?)水生魚片(肝吸蟲)、牛排(絛蟲)、羊肉(弓形蟲)、豬肉(豬肉絛蟲)……
回應
關鍵不是吃什麼而是要煮熟、煮熟、煮熟,很關鍵要寫三次,肉類都會有各種寄生蟲所以一定要煮熟。
我們祖先告訴我們水要燒開了喝,食物要煮熟了吃是有道理的,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越性
煮熟就可以了嗎?那轉基因大豆油可以放心吃了?油炸的比煮熟了溫度高多了吧?
借一步說話,你發這一貼他們給你多少錢,我最近手頭緊,麻煩你問問你們領導,還招發帖的人嗎,要是還招,乾脆也帶著我掙這份錢吧.你不想吃轉基因可以買非轉的,誰逼你吃轉基因了?對了崔永元之前那個公司不是賣各種非轉食品,歡喜去買。
我們很愛吃螺,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也很多福壽螺,但當時就宣傳了不能吃,而且這螺對水稻傷害重,之後大家就集體滅殺了,見一個砸一個,現在幾乎沒了。
記得小時候,在老家農村,大家飼養很多鴨子,都是檢福壽螺剁碎了餵養小鴨子,而且鴨子也特別喜歡吃這種福壽螺,不過後面家家戶戶養鴨子多了,福壽螺就差不多看不到了。什麼東西到了天朝,都有辦法變廢為寶.
網友講述誤食福壽螺致病經歷,治療半年被迫流產2017-08-03 觀察者網
近日,豆瓣網友@緩緩歸發帖爆料了自己在雲南誤食帶有寄生蟲福壽螺的經歷,觸目驚心!
據@緩緩歸描述,當時她發現螺螄和平時吃的略有不同,大又脆,詢問店家說是洱海田螺,於是吃了4、5個,沒想到回去就發燒、腿疼、細菌感染,以為是自己過度勞累加之發現懷孕就沒有特別在意。
兩週之後,她的病情加重,家人送到醫院時高燒38度,不能站立、不能睡覺、睜不開眼,後來做腰椎穿刺抽腦脊液,發現顱內感染(其實是福壽螺寄生蟲入侵腦部),開始吃打蟲藥、打激素,之後為了治療,忍痛做了人流。
檢驗報告顯示,@緩緩歸感染的是廣州管圓線蟲
在查閱大量資料後,@緩緩歸在北京接受了後續治療。在治病的這半年時間中,一共做了6次腰部穿刺、吃了十幾盒打蟲藥、扎了近300瓶水,而且因為用激素和藥物,臉和身材都已變形,頭偶爾也會疼。
@緩緩歸希望藉自己的痛苦經歷,告誡大家吃東西千萬要小心。(完整帖子在最後一頁)
據了解,福壽螺是外來品種,學名大瓶螺。最早是南美洲亞馬遜河裡的生物,上世紀80年代被廣州等南方城市引進。但是福壽螺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如果沒有烹飪熟透,線蟲容易侵入到人體,嚴重的可能破壞神經組織,導致癡呆甚至死亡!
據中國江蘇網報導,2006年,一名男子在北京蜀國演義酒樓食用涼拌螺肉,後被診斷出患上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即廣州管圓線蟲病),當年一百多位曾在該酒樓食用涼拌螺肉的食客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廣州管圓線蟲病,而這家店的螺肉,原材料正是福壽螺。為此,酒店不僅付出了高達兩千三百多萬的天價賠償,一時之間,很多地方談“螺”色變,福壽螺也被多地禁售。3年後,北京市食品辦明確表示福壽螺正在逐步解禁,但是要求“加熱熟透,符合衛生條件和食品安全要求,生吃或者半生吃的福壽螺菜品不能銷售”。
因為福壽螺成本不到田螺一半,所以一些商家會以福壽螺替代。那麼,在外吃飯,該怎麼辨別田螺和福壽螺呢?下面是一組對比圖。
另外從個頭上看,福壽螺更大,下面這種黃金螺就是福壽螺的一個變種。
從卵上看,福壽螺的卵為粉紅色,田螺是透明的。
今年2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國家醫學院發布了一份建議性報告。該報告首次允許“設計嬰兒”,可利用CRISPR技術對胚胎、精子或卵子等生殖細胞進行基因修飾,但要以預防先天性遺傳病為目的。報告也嚴禁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基因增強目的,即越過治病的界限改善外貌或智力,這些行為會帶來社會不公。
斯坦福大學法律學教授、生物倫理學家漢克·格里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關鍵點”在於沒有人試圖把編輯過的胚胎植入子宮,沒有植入的研究型胚胎就“沒什麼大不了”。
但也有不少專家呼籲謹慎行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基因導入技術專家西蒙·沃丁頓在一份聲明中說:“總體而言,我們對許多疾病基因的功能了解還不夠。如果沒有更多研究就對大量基因進行編輯,我們不知道這樣做的益處是否會大於潛在傷害。”
現階段而言,基因編輯技術還處於研究初期,安全風險確實存在,倫理問題也必須認真嚴肅對待。“對那些要避免嚴重遺傳病遺傳後代的夫婦而言,可考慮採用已成熟的替代方案,包括產前診斷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英國蓋伊和聖托馬斯國民保健基金會臨床遺傳學教授弗朗西絲·弗林特在一份聲明中說。
回應
731部隊不受倫理的“束縛”,拿幾十萬活人做實驗,弄出了不少“真材實料”,日本的生物學也因此進步大大滴,美國占領日本後也順勢搞到了這些材料,請問這算是“為科學進步而做出的犧牲”麼?
不要危言聳聽,這明顯已經不是倫理問題了,是反人類,是對其他人類民族的屠殺.
難道你否認存在這樣的“科學家”?
科學家和普通人,不管怎麼搞,按法律來,該槍斃槍斃,該蹲大獄蹲大獄.
基因編輯技術才剛起步,任何反人類的實驗都沒有苗頭,樓上的某些生物就開始擔憂人類滅絕了,雖然沒有直說,現在就已經堅定的現在技術進步相反的立場了。有這種想像力不去寫小說卻來水觀網真是枉費人才了
那個韓春華,拖了有一年了,沒了下文。這事看來造假無疑。
前段時間還專門看了央視的報導,感覺目前韓的科研成果有點尷尬,《自然》和國內科研機構都沒有給這件事定性,因為雖然很多科研機構說韓的論文有問題涉嫌,但我在以前看新聞看到過兩篇報導。一個是美國的說這技術雖然能切但只能切特定的物種(我記得是某種魚類),另一家韓國的說自己重複了實驗。而且這項實驗還獲得了一家比較知名的基因公司的讚助,這就很令人莫名其妙了。
繼中國之後,美國首次完成人類胚胎基因編輯
據澎湃新聞2017.7.27援引《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導,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研究人員利用CRISPR技術,對大批單細胞胚胎的DNA進行了基因編輯。這是繼中國3個研究團隊之後,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開展的基因編輯研究。
基因編輯是指在特定基因中插入、刪除或更換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CRISPR技術則可以理解為“基因剪刀”。在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的主要目的是想證明,他們能消除或更正導致地中海貧血等遺傳性疾病的基因。這類“生殖基因工程”技術,一旦對患病兒童的基因進行修飾,這些變為正常的基因能通過生殖細胞遺傳給後代,不只是從“標”上治愈病症,更能從“根”上消滅病因。
美國首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
.....
中國先行仍存倫理爭議
據新華網報導,科學家利用“基因剪刀”,對人類胚胎“動手術”始於2015年。中國中山大學黃軍就團隊當時報告說,他們在世界上首次對人類胚胎中有可能導致地中海貧血症的一個基因進行了修改。
但理論上,基因編輯可改變特定的遺傳性狀,因而不僅能修改胚胎、消除遺傳病,也能用來改掉各種生理小毛病,甚至能夠改變外在容貌,讓父母按“訂單”生育孩子,但是這種“設計嬰兒”是許多人認為不應跨越的界限。
由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存在的倫理爭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當時發表專門聲明,重申美國聯邦政府的資金將不會支持在人類胚胎中利用任何基因編輯技術。
在這種情況下,對基因編輯研究定“規矩”被迅速提上日程。2015年12月,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在華盛頓召開了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各方在會上達成共識,允許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但強調指出,現在就把該技術投入臨床使用的做法“不負責任”。這是國際上首次為基因編輯研究劃定了不可逾越的“紅線”。
在這之後,中國科學家又報告了兩次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而英國也首次批准一個研究團隊利用CRISPR技術編輯人類胚胎。
這些進展說明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的研究“不可阻擋、不可避免”,“即便美國沒有做,其他地方也會做”,美國斯克里普斯轉化科學研究所主任埃里克·托波爾對美國媒體評論道。他認為,雖然目前美國正在開展多項利用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多種疾病的試驗,但要獲得治愈效果,還得從胚胎階段開始研究。
山東截獲放射性超標“磁療墊”:戴1年相當胸透上千次2017-07-19央廣網
近日,山東煙台檢驗檢疫局從來自韓國航班的旅客行李中截獲放射性嚴重超標的保健墊,經檢測該保健墊γ計量當量率達到27.25μSv/h,超過本底值255倍。這是山東口岸首次截獲放射性嚴重超標的保健類生活用品。如使用者全身長期與該保健墊保持密切接觸,年有效劑量可達200mSv/a以上,超過確定性效應的閾值,相當於接受了上千次胸透檢查。目前,該局已依法對該保健毯進行了退運處理。
回應
有的人,一方面對移動基站、wifi信號如臨大敵,另一方面又對號稱“磁療”的“保健品”趨之若鶩
小編。這種東西應該就韓國賣吧。指名道姓的說韓國就好。
出國並不是就去了韓國。世界大著呢。
去福島做保健吧
這要是中國的,馬上被人家宣傳得全世界都知道,可我們的媒體連產地都要隱瞞,我們的宣傳敗得太徹底了。
我們的媒體收了別人的錢了!!
智商稅交的夠高 差點死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可悲啊!
智商稅就是消滅弱智用的,因為被輻射死了,還是一家人。
以我每次入關的經驗,很好奇邊檢是怎麼查出來的。裝備了放射物質探測儀還是純屬偶然抽查?
安檢都有核輻射檢測儀,北京奧運也安了的,只是我們不知道,奧運期間就檢出來了三例帶放射物質的遊客。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7_19_419059.shtml
日本養生品輻射超標33倍 遭大陸查獲2017.6.22
6年前日本發生福島核災,當地各種食物恐遭輻射外洩嚴重污染,引發各國下達進口福島與周遭4縣市(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的食品禁令。迄今禁令已獲多國解除,但陰影仍在。大陸福建檢驗檢疫局指出,今年以來,多起遊日旅客攜帶放射性劑量嚴重超標的「養生物件」入境事件,輻射值超標竟高達33倍。
據《中新網》報導,福建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在福州機場查獲一件放射性劑量嚴重超標的可疑金屬器皿。經檢測,發現該金屬器皿內裝有大量含天然核素Th-232的放射性顆粒,容器外表的輻射劑量率達到本底值的33倍,大大超出中國相關安全標準規定的豁免限值。攜帶器皿的旅客稱,該物品購自日本,用於貼身及沐浴保健,但查驗人員未見說明書等相關資料。
今年以來,福建檢驗檢疫局已經處理多起此類事件。這些放射性超標的「養生物件」雖然形制不一,或掛飾或手鍊或沐浴用品,但有一些共同特點:一是主要購自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二是商家宣稱含有鈦、鍺等貴重或稀有金屬,能夠釋放負離子或發射遠紅外線,有加速血液循環,補充人體能量等功效;三是均含有放射性核素。
福建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指出,放射性核素衰變產生的射線可以使空氣發生電離,從而達到商家宣稱的「負離子功能」。但是,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此類物質,容易產生造血功能缺失等不良影響,並有誘發癌症的可能。
Nature Method論文中的部分關鍵實驗結果統計,圖中表示的是兩隻小鼠中的突變情況統計
Stephen Tsang博士進一步表示道,“研究人員一般並不會使用全基因組測序手段去檢測脫靶效應導致的基因突變位點,並且可能忽視了潛在的重要突變位點,因為即便是單鹼基突變也有可能造成較大的影響。並且希望他們的研究能夠鼓勵其它相關研究人員也使用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去檢測使用CRISPR技術所致的突變位點,帶動研究人員開發出更加安全和精準的基因編輯技術”。
據悉,這篇論文將會以“Unexpected mutations after CRISPR-Cas9 editing in vivo”為題發表在Nature Methods上,其它作者還包括Kellie A. Schafer (Stanford University), Wen-Hsuan Wu (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 and Diana G. Colgan (Iowa)。
回應
有些疾病,不去做就等死,哪怕基因突變,總比等死好!
對絕症患者而言,“絕對的死亡”和“可能基因突變”比起來,大多人情願冒一下險。而且癌症患者大多數都是老年人,不會繼續生育了,基因怎麼變又有什麼影響?最多影響他們自身。
太可怕了。基因突變。會變成什麼樣呢?會不會變成一些怪物呢?
你身體裡面的細胞中,每時每刻都可能會有基因突變。之所以你現在沒事或者沒感覺,僅僅因為這些突變基本上被細胞中的偵察鑑別大隊給收拾掉了。當然,如果收拾不掉讓突變坐大,那就是細胞特異功能失卻導致細胞死亡。如果突變再坐大,那就是腫瘤了。腫瘤有惡性和良性之分。所以,在變成怪物前,咱們首先得跟自身的免疫系統談談,讓它放放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先。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6_01_411186.shtml
CRISPR可致數百個位點突變引入基因治療需謹慎2017-06-01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以其簡易、高效和多樣化的特點,目前正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模式生物中的基因功能研究,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將該技術應用於人類疾病的相關基因治療之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學家盧鈾教授及其研究小組,率先在全球範圍內開展首個CRISPR-Cas9基因編輯臨床試驗治療肺癌,一時引起業界轟動,得到了國內外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去年11月15日,美國《Nature》雜誌還以“CRISPR gene-editing tested in a person for the first time”為題作了相關報導。
然而,近日幾篇外媒的報導使得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類基因治療蒙上了一層陰影。據報導,Nature Methods雜誌即將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關於《CRISPR-Cas9技術可引發基因組上發生數百個意想不到的的基因突變》的研究論文。
該論文的重要作者之一,Stephen Tsang(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人類營養研究所眼科學、病理和細胞生物學副教授)對美國媒體公開表示,“ 我們認為科學共同體所考慮到的CRISPR脫靶效應導致的基因突變所產生的潛在危害是至關重要的,這些突變包括單核苷酸突變以及基因組非編碼區產生的突變 ”。
哥倫比亞大學官網對Stephen Tsang教授的介紹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從誕生之日起,關於該技術潛在的脫靶效應一直是個受人關注的話題,儘管此前也有不少課題組努力改進該項技術盡可能地減少其脫靶效率,但是似乎脫靶是難免的。針對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目前科學家也開發了許多算法用於尋找可能的脫靶位點。
CRISPR-Cas9基因結構示意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課題組此前獲得的進行過CRISPR基因編輯的小鼠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旨在尋找所有的CRISPR 引發的基因突變,包括那些單鹼基突變。
研究人員在確認了兩隻小鼠體內已經用CRISPR技術成功修復了導緻小鼠失明的基因之後,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後發現小鼠體內有超過1500個單核苷酸發生突變,並且有100個以上的位點發生髮生了大片段的缺失和插入。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這些突變無一通過計算機設置的算法預測到。
“太空精子”產下的健康小鼠堪稱地表最強生物2017-05-24 環球網
眾所周知老鼠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即使環境很惡劣也可以存活,幾乎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大量的繁殖,然而對這種生物的生命力的更強感受還在於,在太空遊歷了9個月之久的凍乾老鼠精子,在返回地球之後,依然能夠孕育出一窩健康的小鼠。
早在2013年,科學家就把老鼠精子冷凍並乾燥後送至國際空間站存放。九個月後再把它們帶回地球進行人工授精。這些精子的出生率與地球上保存的精子十分相似,出生後的小鼠還能正常長大,具備生育能力。這為人類向火星或更遙遠的星球進軍,開闢了一種新的可能性。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人類長期生活在空間站或其他行星,外太空的殖民地可能會儲存精子和卵子的樣本,進行繁殖。
研究發現,太空的輻射比地球上強100倍,為了測試這種輻射是否會給精子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這個團隊讓老鼠凍乾精子的樣品在國際空間站待了288天。
在實驗過程中,精子是被保存在零下95℃(-139°F)的條件下,這些凍乾精子樣品返回地球後,與地球上同期的精子保存在相似的環境下,進行對比實驗。結果證明確實對老鼠精子造成了一些DNA損傷,但這些精子及其後代與對照組的生存狀態十分相近。
研究人員讓兩種精子分別與卵細胞結合成胚胎,然後放入雌性老鼠體內進行“代孕”。
論文第一作者、來自日本山梨大學的生物學家Teruhiko Wakayama 稱:“我們通過小鼠的太空精子獲得了很多的健康後代,這些幼崽沒有任何遺傳損傷。”
這對有朝一日人類和動物在地球之外的繁衍來說,是個絕對的利好消息。不過專家也表示,在人類製造“太空寶寶”之前,還需要就太空環境對繁殖的影響作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報告的作者寫道:“當地球上發生災難時,精子存儲是維持哺乳動物遺傳多樣性的重要手段,就像斯瓦爾巴德全球種子庫中保存的種子那樣。”
http://tech.huanqiu.com/discovery/2017-05/10727408.html
崔永元果然賣食品了開網店還一度想賣“非轉基因”小米2017-05-18澎湃新聞
前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圍繞轉基因食品打了多年口水戰後,終於開網店售賣非轉基因食品了。但是這個號稱賣非轉基因產品的網店上卻另有蹊蹺。
近日,一個名叫“璞谷塘商城”的網站上線,該網站的運營商是“璞谷塘崔永元食品文化交流俱樂部有限公司”(下稱璞谷塘俱樂部),崔永元為該公司的監事長。
據澎湃新聞5月18日報導,瀏覽網站後發現,在試運營階段璞谷塘商城暫不支持購買,已上線的商品種類並不多,主要涉及進口的牛排、橄欖油等,以及自營的大米、黃豆等。其中,崔永元此前提到的要為會員提供的非轉基因商品赫然在列,比如非轉基因大豆、非轉基因大豆油。值得注意的是,5月17日上午記者在該網站瀏覽時看到所謂的“非轉基因小米”也在列,但截至澎湃新聞發稿時,產品名已為“小米”,“非轉基因”四個字已被去掉。同時,對該款小米的描述,也從“甄選非轉基因優質種子”改為“甄選優質種子”。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對澎湃新聞稱,據其了解,目前在研究層面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中只涉及棉花、玉米、大豆、小麥、水稻這五大作物,並不涉及小米。因需求並不迫切,國外的研究也極少涉及小米。
黃大昉稱,有些商家為了擴大自己產品的銷售,利用老百姓的心理,過度宣傳本就無轉基因產品是非轉基因的,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記者此前也注意到,目前並無轉基因葵花籽,但某品牌也在大力宣傳其非轉基因葵花籽油。
除了在沒有轉基因小米的前提下,曾標榜賣“非轉基因的”小米,這個“璞谷塘商城”還有另一些問題。
據“專注於食品業獨家信息”的微信公眾號“公共食談”(微信號:ggst01)16日消息,這個商城目前在賣的東西很少,截止到5月16號才有15種商品,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進口的牛排、橄欖油、蜂蜜、礦泉水,剩下的就是自營的大米、黃豆、黑豆、豬肉、雞肉、醬油。報導稱,“即使很少的自營商品,也夠有心人看出端倪了。”
回應
嘴上都是主義,心裡都是生意
這貨當時吵吵鬧鬧的反對轉基因,現在看來只是為了自己的生意鋪路嘛~在央視積攢的人氣和影響力也是為人民幣開路的吧?
我還以為他瘋了呢,人家比誰都精明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2017_05_18_408904.shtml
廣州智慧路燈 還可廣播、充電2017-05-16 聯合報
廣州南沙區的智慧一體化路燈,可提供影像監控、戶外廣播、PM2.5監測、新能源汽車充電、戶外WiFi等許多智慧功能。 新快報
廣州新設一種連接雲端平台與物聯網設備的電燈桿,除了可進行智慧遠端調控照明,還可以影像監控、戶外廣播、PM2.5監測、戶外WiFi等許多智慧功能,甚至能為新能源汽車充電。
新快報報導,這是廣州南沙區率先展開「智慧一體化路燈」建設項目,位於南沙區海濱路、金嶺一橫路一帶的300多根智慧一體化燈桿,已於今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第二批燈桿正在南沙水鳥世界和百萬葵園景區展開部署,調試完畢將可投入使用。
這些智慧路燈全部配置後台管理軟體,讓路燈管理人員透過PC和行動端對路燈進行遠端調控。此外還可以根據路段的車流量、人流量以及光照強度等資訊實現照明強度的智慧調控。
在晚上車流、人流高峰時段,路燈保持100%的照明強度,而在晚上12時之後,車流、人流明顯下降時,路燈會根據路段的實際情況自動降低照明強度。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464999
對這些造謠的,警察局大門隨時為你打開。
再回過來看台灣,類似這種“慢半拍”的事情還不少...
上月底,有傳言稱民眾在星巴克地球日那天拿著水桶、洗臉盆去打咖啡,因為星巴克搞活動自帶容器可以免費。
回應
這實際上是大陸的傳謠媒體出口到台灣而已。台灣人後知後覺,大腦空虛,本不是新聞。此事的始作俑者還是那些製造謠言的大陸網媒。這些人坑了菜農、製造恐慌,卻不受任何制裁。長此以往,謠言只會越來越多。讓造謠者受到懲罰,才是根本之道。
沒那麼簡單的,之前我看觀網的一篇文章裡面就提到哇哈哈的老大宗慶後說當年營養快線乾了變塑料的謠言讓哇哈哈每年損失幾個億,後來雖然闢謠了但是損失沒法追回來,宗慶後說他們專門調查過造謠的事,發現是境外團體。感覺現在國家對這種事不是很重視,這種情況應該立即立法,加大懲處力度,不是簡簡單單的拘留而是要巨額罰款+有期徒刑,對於境外勢力造謠也要及時在新聞聯播等官方媒體上大力曝光等等
管什麼?多少造謠的只是刪帖了事,受害者的損失誰來包賠,拘留幾天管個屁用,現在的中國就是對惡人太好,對好人太惡。
拿這真紫菜說事是為了轉移目標掩護真福島核食入台。
台灣就是要播你的負面新聞,沒有他們就親自製造,還給你闢謠?
詐騙、造謠傳謠,台灣人就好這口。
還指望彎彎幫你闢謠?!很多彎彎媒體公然抹黑大陸,愚弄觀眾,他們才不知道什麼叫求真務實呢。
有次在親戚家談到了塑料大米,我就說了你吃生大米麼!親戚不懂說塑料大米跟生大米有什麼關係。我非常直言的說了。你是智障麼,塑料不吸水做不熟的。結果全都沒話了。有些人真是傳謠的時候都不動腦子。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5_11_407716.shtml
據台媒報導,台南市“議員”郭秀珠當天在“市政總”質詢時,指出有民眾在某大賣場購買到疑似出產自大陸的“塑料紫菜”,還當場放在水中測試。
郭秀珠當場要求,除了衛生局徹查外,大賣場也要在檢驗結果未出爐之前把這些產品先行下架,以免危害消費者的健康。
為消費者安全完全是沒問題,可“塑料紫菜”真的很扯淡...
就算大陸和台灣信息不同步,但2個多月之後再開始傳謠...
那麼,“塑料紫菜”到底是怎麼回事?
簡單來說,紫菜自身富含膠類等多醣物質,浸泡水溫不夠或者時間較短、偏後收割等原因,都可能導致紫菜“撕不爛”或者“嚼不碎”。這部分紫菜也有品質差的原因。
為什麼說不可能是塑料做的?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馬冠生教授曾作出解釋,紫菜具有吸水性,當吸水到一定程度後會漸漸軟化沉入水中,而塑料不具有吸水性,放到水里肯定是飄著的。
其次,紫菜曬乾後撕扯的裂口較為平滑,而塑料多是由聚氯乙烯這類有機物製作而成,撕扯時韌性較強而且缺口較為粗糙。另外,紫菜的美味得益於其本身營養物質的浸出,塑料做成菜能有什麼味道...
再者,如果假冒紫菜真的是黑色塑料袋做的,那需要選擇非常薄的再生塑料。然而近兩年,受原油價格反彈的影響,再生塑料的價格一直在上漲。再考慮到回收袋子、人為破碎、壓縮加工等流程,時間和原料成本比較貴,商家這樣做不太划算。
關鍵是紫菜本身的售價也不貴,也不知道所謂無良商家費時費力來造假到底要幹嘛……
倒霉的是誰?菜農。
《人民日報》3月份報導,受這些傳謠視頻影響,福建泉州的一位紫菜養殖戶家中15噸紫菜滯銷,直接經濟損失至少20萬元。
作為紫菜加工生產大市的晉江遭受的損失更大。就在造謠視頻曝光後,晉江差不多有65家紫菜公司的產品賣不動,批發價格則從每噸約8萬元直接降到3.5萬元,即便如此,菜農還不一定找得到收購企業。直接損失則達到了上億元。
謠言動動嘴,闢謠跑斷腿,然而最倒霉的,還是在地里辛苦了一輩子的人,躲得過天災,卻躲不了人禍...
轉基因農作物好像就沒檢出過其獨有的有害的東西,澱粉就是澱粉,氨基酸就是氨基酸,植物基因跟人體基因過了消化系統也混不到一起。吃了也都是消化成屎尿屁,轉基因農作物到底有啥毒?
那阮病毒呢?你解釋一下唄,吃下去行嗎?你敢不敢試吃?
朊病毒蛋白是人和動物正常細胞基因的編碼產物!你要求一植物細胞產生阮病毒?
個人曾經對轉基因是持支持觀點,畢竟科技往往帶來進步。但在了解了一些微生物學(皮毛)後,對轉基因食物有不少負面看法。姑且就說說個人的一些不成熟觀點。以前認為病毒是最簡單的生物體,儘管沒有細胞結構,但有DNA和蛋白質外殼。但後來發現病毒也不算最簡單的生物體,還有類病毒,這種類生物僅僅具有一條RNA,沒有蛋白質。還好目前,多數類病毒都是感染植物。在植物體內潛伏期長點的話會好幾年。這樣就有個疑問,轉基因也就是DNA片段,萬一經過變異,湊巧成為成為某種類病毒的RNA呢?另外牛主要是吃草,但國外養殖戶為提高牛肉快速增加的目的,給牛餵了不少動物性飼料,這樣一來導致瘋牛病的發生。專家對瘋牛病的深入研究後,才發現還有一種叫朊病毒的類生物。朊病毒沒有DNA或者RNA,就是蛋白質,但具有傳染性,致病性。這基本都顛覆了對生物的認知。類病毒和朊病毒的發現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這和生命的起源應該都有很強的關係。而生命之謎現在也是一個極大難題,所以轉基因食物就難保有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存在。曾經美國為證明一種新型農藥的安全性,向廣場中的人群噴灑農藥,人們都沒有任何不適。後來這些人紛紛患上癌症等。
你說的太對了,阮病毒是轉基因推廣人士視而不見,永遠也解釋不了的,他們人為阮病毒做熟了就安全了,瘋牛病就不會發生了,多奇葩的轉基因玩應?
瘋牛病跟轉基因有毛關係~~~ 轉基因的DNA變異成類病毒,正常的DNA也有這個機會,倆者概率上並沒有差別 你那個新農藥致癌跟轉基因也木有半毛錢關係 所以你拿一堆跟轉基因沒有半毛錢關係的悲劇來指責轉基因的不是~~有點說不過去
“塑料紫菜”大陸闢謠都闢爛了台灣卻開始造謠了……2017-05-11
2個多月前,國內“塑料紫菜”謠言滿天飛,結果發現是部分別有用心之人在製造恐慌,為此央媒還連連闢謠了好幾天。結果大陸朋友都弄清楚了怎麼回事,台灣昨日(5月10日)還在傳謠……
曾經的反轉基因活動家馬克·林納斯2017-5-8訪華:中國反轉人士觀點都來自海外
“ 在今天的中國,還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們相信一些關於轉基因的陰謀論,比如轉基因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會傷害他們的孩子,甚至會損傷他們的生殖能力。這真是非常荒謬。每當我聽到這些陰謀論,我就會想到,正是我15年前作為反轉激進分子的行為,推動導致了今天的災難性局面。”
“今天中國的反轉人士聲稱他們反對轉基因是出於對中國民族利益的關心,但實際上他們的觀點都是從海外進口來的,他們實際上是在代表外國人的情緒立場,實際上是在回收利用已經過時的理論廢品——就是像我這樣的人在20年前說過的話。”
來自英國的馬克·林納斯(Mark Lynas)原本只是一名環保活動家、科普作家,如今卻名滿天下。這是因為,他從十幾年前的一個轉基因技術的堅決反對者,轉變成了這項技術的堅定支持者,並且以非凡的勇氣,為自己過去的錯誤行為向全世界做出了道歉。
作為著名的科普作家,馬克·林納斯曾經是一名激進的環保主義者,激烈地反對轉基因。他曾因創作了有關氣候變化與環境挑戰的幾本暢銷書而引起反響,而從事應對氣候變化的宣傳工作讓他意識到自己對轉基因的態度,是一種反科學的環保主義態度。
於是,他奮然轉身,於2013年1月在牛津農業會議上公開演講致歉,表示對自己一直以來詆毀、妖魔化轉基因的做法深感歉意。在意識到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的同時,他也認為該技術可以幫助解決全球日益增長的人口糧食需求。他認為是自己回歸了科學的證據與理性,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反對轉基因就是反對科學。
轉身之後,馬克·林納斯的道歉演講曾經被翻譯成67種文字。儘管曾經親密的好友棄他而去,他卻贏得了科學界的一片喝彩。他堅定地認為真正的環保主義應該尊重科學、尊重科學證據,氣候變化如此,轉基因更應如此。
.........
回應
對轉基因只能說我們要大膽研究,謹慎推廣 轉基因經濟作物可以推廣,比如棉麻,花卉等等,但轉基因糧食,需要慎之又慎,在沒有口糧隱患下,建議先研究為主,不要盲目推廣。
別急,我們國情不同,陣營不同。如果是我們自主研發出來的轉基因,我也贊同
中國的反轉人士永遠不會改變立場,即使錯也要錯到死,因為改變立場會丟面子。
不想讓別人質疑的事就扣上“陰謀論”,你可以舉證證明他的清白啊?別動不動就扣帽子,大家懷疑他很正常!
你哪來的質疑,你有根據嗎?!我們需要舉證清白,你們就不需要有根據嗎?!諷刺
中國首次成功破譯茶樹基因組
茶作為最早飲料,其相關的可信記錄可以推至公元前三世紀——商代時期。茶葉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巨大的經濟和文化價值。
據央視新聞2017.4.30報導,日前,我國科學家經過七年研究,終於率先在國際上破解了茶樹的基因組。
相對於“世界三大飲料植物”中的咖啡和可可而言,茶樹基因組具有高雜合、高重複和基因組龐大等特點。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牽頭的聯合科研團隊通過基因組建庫與測序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攻克了茶樹基因組測序的難題,在國際上率先獲得了高質量的茶樹基因組序列。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高立志:茶樹基因組中,重複序列含量極高,占到了整個基因組的將近90%。在過去的5000萬年間,茶樹基因組變得十分龐大。測序結果發現,這個茶樹基因組序列達到了3.02億個鹼基對,總共從裡面註釋出36591個編碼基因。
研究表明,茶葉中含有茶氨酸、咖啡因、維生素、芳香油和礦物質等很多特徵性成分,茶樹基因組圖譜的成功繪製。對揭示決定茶葉適制性、風味和品質,以及茶樹全球生態適應性的遺傳基礎都有重要促進作用。
中科院研究人員發現“會吃塑料的真菌”
新華社昆明2017.3.31電(記者許萬虎、岳冉冉)中科院科學家近日在塑料生物降解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能夠高效降解聚氨酯塑料的新菌種——塔賓曲霉菌,該真菌有望成為未來治理白色污染的“利器”。這項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環境污染》上。
聚氨酯材料是現代塑料工業中發展最快的品種之一,廣泛用於工業、醫療、建築和汽車等領域。
“聚氨酯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其廢棄物污染環境等問題。”據論文通訊作者、項目負責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許建初介紹,目前聚氨酯材料的化學降解主要包括水解、熱降解、光降解等,但這類降解成本高且易產生二次污染,而更為環保的生物降解一直是全球塑料污染研究的難點。
“真菌的生物降解是治理合成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徑,”許建初指出,全球科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塑料生物降解,先後發現了幾十種降解塑料的真菌,但由於其降解效率低、降解不徹底而作罷。
此次中科院研究組從城市垃圾中分離出的用於降解塑料的新型真菌,被鑑定命名為“塔賓曲霉菌”。實驗室研究發現,它可以在聚氨酯表面生長,並通過生長過程中產生的酶和塑料發生生物反應,破壞塑料分子間或聚合物間的化學鍵;同時,這一真菌還利用了其菌絲的物理強度,幫助“掰開”塑料聚合物。
研究指出,在“塔賓曲霉菌”作用下,原本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降解的塑料,兩週就可以明顯看到生物降解過程,兩個月後其培養基上的塑料聚合物基本消失。“當然其降解效率還受到多種環境因素影響,包括酸鹼度、溫度以及所使用的培養基類型,”許建初說。
許建初指出:“未來,科研人員將逐步確定這一真菌大規模快速繁殖和塑料生物降解的理想條件,為產業化利用真菌降解塑料垃圾、治理塑料垃圾污染奠定基礎。”
回應
真菌分解塑料後的產物有什麼,會有二次污染嗎能吃嗎
就是長在塑料上的蘑菇,當然能吃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7_03_31_401550.shtml
美媒:為彌補器官捐贈空缺中國醫生求助於豬眼角膜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2017.2.20文章,原題:為彌補器官捐贈的空缺,中國醫生求助於令人意外的來源 目前美國大約有12萬人在排隊等待器官移植。而在14億人口的中國,由於器官捐獻者嚴重缺少,等待的恐怕更多。如今,科學正彌補這個缺口。
中國的科學家們目前在研究一種有可能恢復視力的突破性方法。但他們用來做器官移植的眼睛不是人類的——而是來自豬身上。
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邵政康表示,該公司是使用豬的眼角膜研製可供人類移植的產品的先驅。邵說:“我們試過很多動物。最後認定,豬的眼角膜與人類的很相似。”
目前,在中國有超過400萬人患有角膜病,對眼角膜移植的需求遠超自願捐贈的數量。迄今,醫生們已用豬眼角膜做了400例角膜移植,成功率為95%。由於擔心部分患者知道是豬的眼角膜後會拒絕治療,醫生們在推薦時通常只告訴病人這是生物工程的產品。當然有的人對此完全不在乎。建築工人李平(音)在了解情況後表示,這總比看不見好多了,有了清晰的眼睛,他又能看到自己的未來了。(向陽譯)
相關新聞
中國向世界介紹器官管理方案消除西方對華的偏見2017-02-08
黃潔夫受邀赴梵蒂岡參加反器官販賣峰會,分享中國經驗2017-02-07
美媒:在中國器官捐獻仍遠遠少於需求仍任重道遠!2016-04-08
新媒:推動中國器官捐獻事業發展需更多榜樣站出來2015-12-28
美裁決華裔科學家團隊持"基因剪刀"關鍵技術專利
摘要:美國專利商標局2017.2.15宣布,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共同創建的布羅德研究所可繼續保有此前獲批的“基因剪刀”CRISPR技術專利。這意味著這項舉世矚目的專利爭奪戰基本塵埃落定,出生在中國石家莊的美籍華裔科學家張鋒的研究團隊保有了CRISPR的關鍵技術專利權。
基因編輯技術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出現了,但相比此前的技術,2012年誕生的CRISPR技術具有成本低、易上手、效率高等優勢,使得對基因的修剪改造“平民化”,因此風靡整個生物學界,它又被形像地稱為“基因剪刀”。科學界普遍認為,這是21世紀以來生物技術方面最重要的突破。這一技術曾三度入圍美國《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突破,在2015年更被評為年度頭號突破。
太好了,我們的企業有救了,我們的環保局也可以鬆口氣了
需要警惕,關鍵的問題是:1.這種納米材料能否在較短時間內降解成完全無害的自然成分?還是會長期留存在土壤中? 2.如果這種材料隨農作物到餐桌再以附著食物形式(或以任意食物鏈形式)進入人體以及在人體中累積會有什麼後果?另外,這種材料對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會有什麼影響和危害?以及對水源和自然生態系統?這些問題是否應當作出全面的安全評估?
謹慎樂觀,我在本領域也算浸淫20年的專家了,各種奇幻的納米材料最終只出現在論文中,更不要提用在成分十分複雜的土壤了。看上去非常理想的實驗室成果真用起來未必那麼好。世上沒有無副作用的科技手段,沒有數字計量的技術成果不具有說服力。還是說說有效率吧,百分之幾的重金屬離子可以被抓取出來?用多大的劑量可以使土壤的Ph值達到什麼樣的數字?此方法的副作用是什麼?現在頂著納米名的高科技產品多如牛毛,多數不實。小編在採用此類消息時應徵求第三方專家的意見,避免文科病。
這只是新聞通稿,又不是科普文,讓大家知道有這個事就是了,真要往細裡說,那得出論文啊!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7_02_17_394801.shtml
中科院成功研製土壤修復新材料每畝成本不超30元
據新華社2017.2.16消息,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專家研製成功一種新型納米複合材料,能夠高效抓取和轉化酸性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離子,且畝均成本不超過30元。
世界上約30%的不凍土都是酸性土壤,不僅造成農業減產,還會激活重金屬離子,加劇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是我國乃至世界農業和環境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土壤酸化就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據2014年4月17日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公佈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我國嚴重土壤污染區就達320個,約548萬公頃。此外,我國至少還有近3000萬公頃的污染土地,包括接近2000萬公頃耕地受重金屬污染,500萬公頃土地受石油污染,200萬公頃土地受礦區污染,5萬公頃土地受固體廢棄堆放污染。除卻被污染土壤,我國自然酸性土壤分佈遍及14個省區,總面積達2.03×108hm2,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21%。
目前,土壤修復常規處理方法有植物修復和化學修復兩種,但存在成本高、週期長、效率低等缺陷,且治標不治本,這也是製約酸性土壤和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關鍵技術瓶頸。
但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岩研究員課題組研製出一種複合納米材料,將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復配,使其由聚集態變為鬆散態的網狀結構,既能將土壤ph值提升至接近中性,又能夠高效地富集和抓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元素,同時還能將“六價鉻”等有害元素轉化為安全元素“三價鉻”。
這種新型的土壤修復材料畝均成本只有10元至30元,修復過程直接融入耕種流程之中,不僅使用便捷,相比傳統修復方法效率也大幅提高,並且可以製作成粉劑、液體、顆粒等各種形式。專家表示,該材料應用前景廣闊,明年有望實現量產。簡言之,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環境友好、使用方便、材料易加工等優勢,對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並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這項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綠色化學領域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會可持續化學與工程》(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回應
科技興邦,向科學家致敬!
重金屬不還在土壤裡嗎?
重金屬不在土壤裡難道還飄在空中?或者你認為這技術可以消滅重金屬以打破質量守恆定律?農作物吸收的是重金屬離子,不是單質和化合物,酸可以使金屬單質和化合物形成離子,如果控制了土壤的酸性,就能減少重金屬離子
回應
日本一向很要求品質,連日本而且還是大廠都出現這種現象,這實在是....。
東北大米本來就比日本米香Q.
日本人一樣是詐騙集團成員嘛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台灣, 有些標榜台灣米的包裝米其實都有摻上泰國米或越南米的情形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進口非基改黃豆比例很少, 但滿街都標榜非基改黃豆製品,
誰知道, 進口那麼多基改黃豆去那啦!?
這樣我們還能相信日本人提出的核食安全證明嗎? 這樣子我們還能相信日本人的任何證明嗎?
謝長廷出來說明一下,因為老謝堅持日本隊核食的把關比我們嚴,現在看來連75%越光米都淪陷!
昨天的電視新聞,日本人把釣魚台明訂成領土的一部份,謝長廷或蔡英文沒有表態嗎?
日媒實驗親證 日本越光米摻中國米出售2017-02-15聯合新聞網
日本高級越光米以黏性強,口感好而深受高級餐廳喜愛,在價格上也比一般米種來的高出許多。然而根據日本媒體《Dimond》報導,傳出日本產的越光米混入中國米,涉嫌產地偽造,不僅如此,帶頭造假的還是日本農協旗下的京山批發商。日本政府14日表示,產地偽造對食品安全是非常嚴重的傷害,農水省將介入調查,釐清事實真相,是否有大規模的組織所為。
目前生產越光米的日本縣市包括新潟縣、福井縣、滋賀縣及山形縣等。由於環境氣候差異,不同產地的越光米也有不同口感,售價高低也有所差別。其中,新潟縣魚沼市所出產的越光米被視為最高級的品種,價格也最為高昂,在網路上購買2公斤的份量價格高達800元。
然而現在卻傳出日本越光米混入中國米造假風波,根據日本媒體《Dimond》報導,該媒體從京山購入四大包越光米,產地分別為滋賀、新潟、魚沼及京都丹後,並透過同位體研究所檢驗米種產地。結果發現,四個產地標示中,只有標示為新潟產的越光米完全為日本本土種植,其他三個產地的越光米都分別混入了不同比例的中國米。
在混入了中國米的越光米產地標示中,以滋賀產的越光米混入中國米的比例最高,每十粒米中就有六粒來自中國。而標示為魚沼及丹後產的越光米,則分別混入了百分之四十及三十的中國米。另外魚沼產的越光米不僅混入了中國米,其他部分的日本米也非完全是魚沼生產的「魚沼越光米」,而是日本其他縣市生產的米種。
根據該媒體報導,這次涉嫌造假的京山批發商隸屬於農協旗下,農協掌握了八成的股份。而在媒體爆料後,京山批發商則否定造假一事,並計劃對該雜誌提出告訴。然而此事已引起日本政府高度重視,下令嚴厲追查,力圖挽救日本越光米美名。
延伸閱讀
核食管理/通路和網購 產地不能只標日本
太冠進口日本核災食品 申報不實罰120萬敗訴
河南是一年兩季啊,秋季還有一季玉米,秋季玉米投入不算租金投入,收入和小麥差不多。人家不說就想哭窮,記者就沒點辨別的能力?還是記者收錢寫文章?太不合常理了。
糧價不讓漲啊。一漲豬肉價格都飛上天了。
等農業生產能像工業一樣糧食能由農業工廠流水線生產出來糧食安全的問題才能解決吧,農業解決的是生存問題,中國歷史五千年每逢大亂大多都是糧食歉收引起的,不能因為我們開始過了幾年不錯的日子,就忘記了糧食安全,畢竟民以食為天啊
美國糧食質優價廉是因為轉基因技術和機械化。所以這不是農民之間的鬥爭而是科技的鬥爭。巴西一家三口可以經營1000公頃土地。而中國一家三口幾畝地和人家競爭,明顯不在一個級別上。
但是這樣又會設計土地兼併之類的問題吧?在中國很多地方,土地可是命根子,這塊蛋糕動了,那就不得了了。
農業機械化還得靠集體化及大田化。大田化才能發揮機械化的作用。農業機械一年集中使用兩三個月,閒時還要保養,使用率很低。農業勞動力高齡化也應是值得注意的大問題。
別傻了,巴西這一家三口是地主,手下還有幾十個長短工呢
看到你說轉基因就知道你要夾帶私貨了,俄羅斯是不是也離了轉基因就沒糧食出口了?
你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美國早就完成了城鎮化,農業人口很少,同時美國人口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這樣一來,每個農民可以經營大片的土地,中國想上機械化,每家只有很少的土地,大型機械根本不行,還有,很多山區半山區,根本就上不了機械. 美國耕地遠遠多於中國,土地平整度好於中國,人口少於中國.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2_06_392731.shtml
2001年,柳學友看到村里幾十畝的自留地“撂荒”,萌生了承包田地的想法。“當時承包費(每畝)只有幾十塊錢,”柳學友的承包規模越來越大,2004年承包規模達到400多畝地,“一年能有20多萬元的收入。”
從2004年開始,伴隨著國家開始出台一系列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柳學友的承包規模逐漸發展壯大。
從外部環境來看,2012年開始,我國出現大量農產品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的現象。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直接衝擊了柳學友這樣的種糧大戶。一方面糧食價格下降,另一方面成本費用不斷升高。“土地承包費、僱傭村民的工資和農資等費用近年來都在增加,比如今年農資漲了30%左右。
糧食中介:收購標準提高,糧商利潤減半
周口市淮陽縣人梁先生從事了十多年糧食中介,每年從農民手中收購逾1000萬斤小麥。
梁先生表示,2016年的日子不太好過。“往年能夠掙到二三十萬元,今年1000多萬斤小麥也就賺了10多萬,一噸賺錢20元左右,利潤和手續費差不多,”梁先生說,利潤減少的原因在於糧食收購標準的趨嚴:“往年入庫篩糧篩得不是特別淨,今年過得有精選篩、比重篩等,篩得特別細,不完整顆粒都篩出來了,但是咱收購糧食的時候沒有過篩子,收的都是毛量。”
實際上,糧食收購標準近兩年一直在趨嚴。
梁先生介紹,“2015年糧庫不再向經紀人貼補或者加價,2016年則在此基礎上提高了糧食收購的標準。”“2015年小麥起步的收購價格是1.14元一斤,2016年起步收購價是1.1元,有時收到1.06元、1.08元,甚至汝南、平輿地區有糧食收到了八九毛錢一斤,”梁先生說。
天氣原因使得糧食收購“雪上加霜”。“小麥快成熟時,下了一場大雨,導致麥子顆粒有些萌動,按照有關標準,萌動就是不完善顆粒,”梁先生說,據其了解,2016年十家糧食經紀人有六家賠錢。
“比較好的一點是,在糧食入庫後,國家提高了糧食收購價格,現在是1.2元一斤。收入有所回本,”梁先生說,隨著政策變化,大部分糧食經紀人已購買了篩子,自己明年也打算花一二十萬元添加點篩子等收糧工具,以適應越來越嚴的糧食收購政策。
回應
200畝,一年收入2 3萬,我咋就不信那? 吉林長春,身邊同學有種地的,也就3 4晌,今年玉米價格4毛多5毛,去掉本錢,估計也能賺到2 3萬.當然,地少僱人少,賺的相對於能多一點,但是200畝賺兩萬,家裡20 30畝的人是不是要餓死了?
河南糧王:現在是種糧人最困難的時候糧價低、賣糧難
據新京報2017.2.6報導,“2016年有驚無險,比往年差些,也算賺錢了。”除夕前夜,河南信陽固始縣北郊的一個小村莊,種糧大戶劉家父子在家中告訴記者。與此相距百里的信陽息縣,被譽為“河南糧王”的柳學友認為,現在是種糧人最困難的時候。2016年他認識的種糧大戶有70%效益不好,不少種糧大戶選擇另謀生路。有種糧戶一畝地賠一二百元,因成本抬升、糧價下滑、天災減收,認識的種糧大戶有七成效益不好
記者深入全國各地,採訪了農民、工人、小老闆、網紅、創業者等多個群體,聽他們講述自己過去一年中平常或不平常的故事,讓他們算一算自己打拼一年的“賬單”。小賬單,大經濟。我們期望,從這些小小的賬單中,可以管窺不同行業甚至是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
種糧大戶:養豬比種地賺錢
自從承包村里的二百多畝耕地種水稻,劉玉中(化名)和兒子劉陽(化名)就成了附近村莊少有的“種糧大戶”。三十剛出頭的劉陽是為數不多願意把汗水灑向農田的青壯勞動力,父親劉玉中說平日里自己指揮、兒子做,家裡購置了基本的農資機械,一畝地可以賺200元到300元。最後劉陽盤算下來,2016年一年下來,二百多畝地落了4萬到5萬元的收益,利潤較2015年減少了一兩萬塊錢。
和劉家的另一塊生意養豬相比,種稻只是“帶著做”。劉陽說,自家一年生豬出欄量在200頭左右,2016年趕上歷史好價錢,賺了水稻兩三倍的錢。糧信網2016年10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以來,國內糧食市場價格整體呈弱勢運行。據監測,2016年9月下旬中儲糧全國原糧收購價格指數為135.88,比去年初下跌6.49%,其中小麥跌1.33%、玉米跌15.28%、稻穀跌0.77%、大豆跌3.12%。對於今年,劉陽表示,希望一切風調雨順,但他也認為,“傳統農業沒有出路”,“未來要發展多元化,比如觀光農業”。
河南糧王:現在是種糧人最困難的時候
和劉家父子“兼種”農田不同,信陽老鄉柳學友主業就是種地,他是最早承包土地的農民之一。“包地”16年,這位“河南糧王”目前流轉有16000畝地,約佔全縣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一。
回應
人類已經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是天之寵兒,但是人類卻一次次試圖衝破架在身上的禁忌,想長生,想不死,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天道崩,倫理壞,人類已不再。
科學的事情請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再說天道怎麼會崩。世界已經發展成了這個樣子,人自然只能順天應命,該發展的就發展,該研究的就研究
慎重,慎重,再慎重……不要放出來個魔鬼!
然後你就很淡然的放棄了很多苦苦等待器官的病患?想長生,不假,想不死,不假,但是和目前培育器官的這項技術相比,哪個更容實現?是,倫理的問題很重要,但一項新生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我們不能因為它可能帶來的風險就因噎廢食啊?還是那句話,凡事掌握度,把握好了,就是福音。
科學不錯,但凡事都是有原則的,應堅守住那一底線,跨過了它後果不敢想像。科學也有錯,而有的時候錯的離譜而不可逆轉。
現在已經有將豬的心臟瓣膜移植給人類的治療方法,而且相當成熟了。你不如找一個這樣的患者問問?
這項研究的結果證實生殖隔離已經消失了,將來會不會出現豬人、狼人、牛人、羊人、魚人、蛇人等等各種變態的東西?幾乎是肯定的!別說什麼倫理道德,什麼法律約束,個人絕對不相信有能力創造這一切的個人或組織對最終結果——創造新物種,會恪守底線不好奇,外界也絕對不能幻想“專業人士”具備天然的自我約束,要知道支撐這一切誕生在這個星球上的恰恰是勃勃野心
這些東西即使存在也沒有生殖能力,即使生育也只能生出某種純種動物,因為這個方法製造的是嵌合體,每個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和正常生物一樣,產生的生殖細胞也只能和正常的生物一樣
這類研究我沒意見。倫理能協助法律維持人類社會就夠了,用來束縛科學與以前的神棍有什麼區別?
一切科學研究都是正義的好的,質疑科研都是落後反動的異端。神棍從來都沒有死,他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附身到“”科學“”。“科學”成為了新神,擁護者成為了新神棍。科學態度是什麼呢?科學態度就是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提出問題,反對質疑。那些放棄了科學地思維方式,實踐方式,僅僅因為與科學相關就一定正確的人,不過是新的神棍。
和神棍有何關係?確實有倫理問題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7_01_27_391643.shtml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研究面臨巨大爭議
一個國際科研小組2017.1.26在美國《細胞》雜誌上宣布,他們把人類幹細胞注入豬胚胎中,首次成功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並在豬體內發育了3到4週時間。
點擊查看大圖
人豬嵌合體研究面臨巨大的倫理爭議,但科學家認為,這項工作最終有助在動物體內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類器官,從而解決移植器官來源嚴重不足的難題。
“我們認為這項工作意義重大,是乾細胞研究領域的一個里程碑,”論文第一作者、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軍對新華社記者說,“這是第一次證明我們能培育人豬嵌合體胚胎。”
同一實驗室的教授貝爾蒙特(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表示:“這是重大的第一步。最終目標是培育出功能正常、可移植的組織或器官,但我們離那還很遠。”
培育嵌合體胚胎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利用有“基因剪刀”之稱的CRISPR技術,刪除豬胚胎內形成器官的關鍵基因,創造遺傳“空位”;其次,把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注入豬胚胎內。誘導多能幹細胞從人類體細胞中直接獲得,具有與胚胎幹細胞一樣分化為各類細胞的能力。
囊胚是動物胚胎髮育的一個早期階段,是一個中空的細胞球。吳軍介紹說,他們使用3種不同狀態的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別植入1500多個豬囊胚。在植入豬體內後,這些囊胚經過21天到28天發育,有186個依然存活,其中不同狀態的誘導多能幹細胞在豬胚胎中形成“不等程度的嵌合”,但其總體比例較低,“我猜測每10萬個豬細胞中可能只有不到1個人類細胞”。
人類細胞比例低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人們對人豬嵌合體的一大擔憂是它可能會太像人,包括人類細胞對豬的大腦發育產生影響。在新研究中,人類細胞發育成了肌肉細胞和其他組織器官的前體細胞,而不是腦細胞的前體細胞。
吳軍說,倫理擔憂是一個重要問題,他們盡最大努力去恰當地解決這個問題,所以研究人員在人豬嵌合體胚胎髮育21天至28天時,中止了豬的懷孕,這相當於人類懷孕8周到10週,此時組織器官處於形成的極早期。
研究人員認為,人豬嵌合體胚胎將能幫助模擬認識許多人類遺傳疾病的早期起病過程,並實施藥物測試,最終將帶來可供移植的人類器官。由於誘導多能幹細胞直接取自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所長出的器官移植後產生的免疫排斥風險將大幅降低。
英媒:中國印尼“混血稻”創奇蹟拯救數以百萬計人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6.12.8報導,不久前,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收到一份奇特的請柬,去參加在德里一家豪華酒店舉行的50歲生日派對,不過,慶生的是一種大米,名字只有首字母縮寫:IR8。
據信,IR8挽救了數以百萬計人的生命,改變了數以百萬計人的生計。回想上世紀50年代,很明顯,佔世界人口一半的亞洲面臨一場即將到來的糧食危機。
報導稱,大米佔亞洲人攝入熱量的80%。1960年,兩家美國慈善機構(Ford和Rockefeller基金會)聯手在菲律賓創建“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他們認為,雜交技術的進展也許能夠提供避免災難的答案。
新的科研小組兢兢業業地雜交收集來的一萬個水稻品種。庫甚博士告訴我,這個過程一般是費時費力的。他是農學家、遺傳學家,1967年加入IR8開發小組。
庫什說,“通常,每年的產量只能增加1%到2%。”但是IR8不同。它的“雙親”分別是:高大、高產的印尼種(PETA)和矮小、堅強的中國種(DGWG),結果生出的“孩子”非常優秀。庫什說,“全世界自古以來就沒有出過這類事,一步就讓大米產量翻了一番。”
IR8迅速在亞洲各地推廣,產量急劇上升,亞洲避免了飢荒。大多數農民都從產量上升中受益,產量增加意味著價格降低,消費者也受益。
但是,莫雷爾承認IR8並非完美。改種的農民太多,以至於在亞洲某些地區,IR8成了唯一的水稻品種,減少了生物多樣性,引發其他風險:如果出現蟲災、疾病,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另外,使用的化肥大量增加也導致污染。當然,還有大米的口感和口味問題。IR8像“粉筆”,而且煮熟後發硬。多是多了,但不好吃。
報導稱,現在,也許沒有了飢荒的風險,但是水稻研究所仍在研發新品種,選擇的項目反映著世界面臨的新威脅。他們主要的工作包括研發可以承受氣候變化的水稻品種。同時繼續開發幫助應對營養不良的品種。
IRRI也在研究有利於對付食品過剩引發後果的新品種。在亞洲,糖尿病是個大問題,IRRI幫助開發出導致血糖指數更低的水稻品種。也就是說,米飯人吃下去後緩慢釋放能量,將血糖維持在更穩定水平,這對管理糖尿病相當重要。
庫什說:“亞洲人口45億,全吃大米。大米的價格僅是'綠色革命'前的一半兒。上世紀80年代,亞洲50%的人挨餓,現在只有12%。”IR8大米創出奇蹟、改變世界。這樣的業績難道不值得慶生?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6_12_11_383751.shtml
又爆食安危機!有機雜糧竟用毒劑除蠹蟲 賣了8年 2016-12-02聯合報
曾獲MOA有機產品認證的台中市政豐農產企業公司,被檢舉涉嫌以有毒「磷化鋁」熏死長滿蠹蟲的過期五穀雜糧、豆類產品,改貼虛偽效期標籤在大潤發、大買家、愛買等通路銷售,自二○○八年至今銷售數億元。台中地檢署昨天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等罪,聲押業者廖英舒、陳幸蕙夫妻獲准。
MOA是源於日本的自然有機農法驗證標準,政豐農產企業公司取得認證,也是國內主要的五穀雜糧、南北貨批發商,檢方估計每年銷售金額約四千餘萬元。
回應
台灣人民真的是有夠可憐,過勞工作,還要被餵黑心毒食品,日本核污染食品,然後得癌症,所有辛苦錢都去做化療,打更毒的化療藥水,打到掛,還要感謝菜陰魂與民進黨外來政權的德政!!!哈哈!!慘!!
其實台灣市面上一堆賣號稱無毒的連鎖店我都不敢去,早就知道裡面的來源都是這樣,而且各位要知道.1. 有些人說他不噴農藥,但是隔壁噴,有意義嗎?2. 有些人說我這個是生機,所以用的是糞肥。糞肥在德國死過不少人,而且青菜掉在大便上,請問你來洗來吃吃嗎
真正的有機食物,要到雅馬遜森林裡原始部落才找得到,蟲子也是美食,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專家稱去年中國食品安全致死上萬人損失50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李春華2016.9.30在2016年中國城市發展高峰論壇暨《城市藍皮書No.9》發布會上表示,2015年中國因食品安全導致死亡人數達到上萬人,經濟損失高達50億。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眾多,既包括土壤污染、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化肥使用、抗生素濫用等因素,也包括人文精神、契約精神的缺失、發展理念的偏失或者錯位、監管手段不到位等原因,這些原因都是導致以上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李春華表示,中國化肥的使用量佔世界的35%,相當於美國和印度的總和,中國農作物每畝平均使用化肥量21.9公斤,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每畝8公斤,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 倍。
他還指出,地溝油使人致癌。對於地溝油的監管乏力,在高額利潤的促使下把人格底線都拋棄了。中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為200萬到300萬噸。
回應
食安致死上萬人?我國應該向幾十年前那樣,用人糞尿、動物糞便等農家肥。
說夢話呢?糞肥,危害人民健康,導致直接/間接致病/死亡人員更多。
為啥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沒這樣污染呢?是不是特色造成的?
麥當勞肯德基的油炸食品都是高致癌物。
這和走什麼路沒有關係,主要是監管機構不健全和不負責任!
怎麼沒有關係,你個Sb
資本主義國家污染的時候比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也是花了上百年的時間,最後把污染轉嫁給發展中國家才算是基本解決。
四部門:耕地污染不可逆是極少數現象
2016.11.4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專題詢問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明雯說,2011年以來,“砷毒”“血鉛”“鎘米”等事件頻發,讓重金屬污染成為最受關注的公眾事件之一,土壤污染及其造成的糧食安全、國民健康等問題引發了公眾的擔憂甚至恐慌。
參加應詢的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介紹,2005年~2013年,國務院作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初步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全國土壤污染狀況點位超標率是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是11.2%、2.3%、1.5%和1.1%。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是19.4%,更高一點,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是13.7%、2.8%、1.8%和1.1%。
“點位超標率不是實際的面積超標率。”陳吉寧解釋說,點位超標率是指大概在什麼地區會有土壤污染問題,是什麼類型的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並不是代表19.4%的土壤全污染了。
陳吉寧表示,當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有:一是底數不清,我國還沒有建立起按照污染程度進行分類的農用地清單和污染地塊清單。二是法律法規缺失。目前我國還沒有土壤污染防治的專項法律,污染地塊和農用地環境監管的部門規章也沒有出台,監管無法可依。三是相應的技術標準規範不夠健全。在土壤污染的調查、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方面缺乏可操作的標準和規範,技術體系亟待完善。四是監管能力亟須加強。各地環保部門在土壤污染監管方面力量不足,尤其是專業人員缺乏,迫切需要提高。
陳吉寧表示,今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下一步,將推動落實“土十條”工作,做好5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動立法。
二是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詳查
三是建立健全相關的標準規範。
四是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五是督促地方完善土壤環境管理制度。
“5級抗病蟲害是中間水平”
1996年農業部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目前超級稻品種已經進化到第四期。截至今年4月,全國累計通過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共118個品種。
2014年10月,冠以“超級稻”名義的“兩優0293”品種在安徽蚌埠地區出現萬畝減產絕收的情況,引發輿論的持續關注。隨後,農業部表示“兩優0293”並非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減產事件也不會影響後續對超級稻的研究,並在今年9月2日發佈公告,要求包括“兩優0293”在內的41個農作物品種即日停產,並在一年後停止推廣。
然而,對超級稻家族中雜交稻的質疑之聲,並未隨著“兩優0293”絕收事件的遠去而停息。這些質疑包括:高產低質口感差、高肥高水不環保、種子無法留種等。值得注意的是,“兩優0293”在安徽遭遇減產絕收,就是因稻瘟病而起。
面對質疑,袁隆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超級稻在技術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其對病蟲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還不甚理想,“稻瘟病是水稻的癌症,它是一直在變化的,難度很大;超級稻的抗性只能說不那麼理想,其實還是可以的,(屬於)中等抗性,不是那麼高抗。”
中國每年1200萬噸糧食受重金屬污染損失200億
法製網北京11月20日訊日前,“第十一屆中國經濟——法律論壇暨市場流通法制論壇(2016)”在京召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高桂林在會上披露,環境污染也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我國的實際國情是要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超過22%的世界人口,同時由於環境問題不斷凸顯,土地面積不斷縮減。在大多數的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其食物主要依靠當地供給。但是據統計,中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受土壤重金屬污染,造成損失每年可達200億元人民幣。
高桂林以2014年發生的湖南“鎘米”事件為例說,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土壤污染問題不僅僅牽涉傳統環境法領域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問題,更直接、更現實的反映出土壤污染導致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公眾健康危害。土壤污染是指重金屬、農藥、抗生素和持久性有毒有機物等污染物質進入土壤中並且超出土壤的自淨能力,導致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發生改變,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
袁隆平說,『有人對雜交水稻有片面看法,認為高產就不優質,以前確實有些雜交水稻品質一般。但要看到,上個世紀,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必須把產量放在優先地位。』袁隆平說,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人民不滿足於吃飽,還要吃好,我們也改變了戰略,既要高產,又要優質,但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求優質。
『我們已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大米「超優千號」,品質可以與市場上一種80元人民幣半斤的日本米媲美。日本商人專門來找我們,並取樣檢測了,評價說有彈性有嚼頭,口感很好。』袁隆平自豪地說。他認為,一些優質米價格非常高,有市場炒作的原因,通常老百姓吃不起。他還強調,大陸人多,人均耕地少,我們要高產優質,不能低產優質,保障糧食安全就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海水稻_百度百科
海水稻是耐鹽鹼高產水稻,能夠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於1%鹽度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2016年10月14日,膠州灣北部設立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項目啟動資金1億元。按照每畝產值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發現過程
1986年陳日勝在羅文烈教授帶領下,普查湛江紅樹林資源時,在遂溪縣城月鎮燕巢村海邊發現一株比人還高、看似蘆葦但結著穗的水稻。穗子頂上有一小撮寸把長的芒刺,把穗子裡的果實剝開是紅顏色的像米又像麥的顆粒。當時羅教授叮囑他收下522粒種子進行繁育,將海水稻種子延續至今。
.......
http://baike.baidu.com/item/%E6%B5%B7%E6%B0%B4%E7%A8%BB?fr=haishuidao
袁隆平回應“絕收”風波:超級稻抗性達中間水平
2015年底,“兩優0293”水稻在安徽遭遇減產、絕收。此後,外界對“超級稻”的質疑不斷。對此,袁隆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雖然已經85歲,但身體好,“有人來質疑超級稻,我說他們的目的何在?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糧食的珍貴,我85歲但我不服老,你們批評我,我毫不會動搖。”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黨委書記馬國輝說,全程機械化操作是該項目技術特點之一,這也符合我國農業發展趨勢,有利於今後大規模推廣。
我國現有水稻種植面積4億多畝,其中華南雙季稻分佈於湖南、江西、廣東等地,播種面積約2億畝,年畝產量約900公斤。如果這一技術能夠大面積推廣,即使按照每畝年產量提高100公斤算,也將明顯增加我國糧食產量,提高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袁隆平種出了「海水稻」 計劃3年內畝產突破2百公斤2016.11.03
在近日舉行的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袁隆平介紹了正在探索種植的『海水稻』。據瞭解,青島市日前成立了『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這是大陸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袁隆平擔任該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該中心計劃在3年時間內,實現海水稻種植畝產突破200公斤的目標。
根據人民日報報導,而袁隆平希望未來能夠培育出畝產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之所以定下這個目標,袁隆平說,種水稻需要施肥、灌水、治理病蟲害,這些都需要成本。目前海水稻產量不高,畝產只有100公斤左右,是半野生狀態。農民種了連成本都收不回,積極性就不高。但如果能提高到畝產300公斤,種海水稻就劃得來了。
袁隆平說,目前在青島的『海水稻』實驗仍在推進,未來期望能夠用更鹹更鹼的水灌溉。『全國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沒種莊稼,還有幾千萬畝的灘塗,如果利用起來大陸全國推廣一億畝海水稻,每畝300公斤,將增收300億公斤,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的水稻產量。』 袁隆平認為,海水稻很有發展前途。
袁隆平介紹,海水稻推廣的關鍵是要提高其抗鹽濃度,在育種方面分兩個路線:一個是常規育種,把抗鹽的特性轉移到高產品種上面來;另一個是分子技術,把抗鹽的基因克隆出來轉移到高產品種上去。他還認為,分子技術效果更好,但難度較大。
接受採訪時,袁隆平還回應了對雜交水稻『高產低質』的質疑。有人認為雜交水稻雖然產量高但往往質量不高,甚至有些消費者偏愛外國優質米。袁隆平表示,雜交水稻同時實現高產和優質,難度很大,但產量和質量不是對抗性的矛盾。
人民日報:農村土地流轉面積超承包耕地總面積1/3
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湧現,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新趨勢。記者日前從農業部獲悉:截至2016年6月底,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6億畝,超過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3,在一些東部沿海地區,流轉比例已經超過1/2。
目前,全國經營耕地面積在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農戶超過350萬戶,經營耕地面積超過3.5億多畝。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數量已經超過270萬家。這些新型主體在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相關新聞
農業部解讀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堅持集體所有不動搖2016-11-05
十三五農業現代化規劃:2018年底前完成土地確權2016-10-21
年畝產3075斤袁隆平華南雙季稻破世界紀錄
2016-11-19日中午,在廣東省梅州興寧市龍田鎮環陂村,“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測產驗收組測產後宣布:該項目年畝產量達到1537.78公斤,項目實驗獲得成功,並創造了水稻畝產量新的世界紀錄。11月的廣東正值秋收季節,測產驗收在秋陰裡展開。經過現場收割、稱重和測算,袁隆平主持的“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晚造實割畝產705.68公斤(乾穀),加上早造的畝產832.1公斤,最終年畝產量達到1537.78公斤(折合3075.56斤)。
袁隆平在現場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這是超級稻的第五代技術,此次項目成功,代表著中國水稻產量創下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而且本次不僅產量有突破,這個品種的大米質量可以與日本的越光米媲美。
這次驗收的項目是袁隆平科研團隊培育的超級稻在全國38個百畝示範片中唯一一個雙季稻科研攻關項目。
華南雙季稻3000斤技術攻關項目自2015年啟動,由廣東省農業廳組織,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華南農業大學為技術支撐單位。廣東省農業廳總農藝師陸國煌說,該項目採取“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技術+缽苗機插秧+機械化病蟲綠色防控”技術,好氣灌溉,全程機械化,綠色統防統治病蟲害。
崔永元開公司賣非轉基因商品限3萬會員
據澎湃新聞網2016.11.4報導,知名主持人崔永元辦起了食品公司,賣的是非轉基因食品。11月4日,在蘇州舉辦的2016中國全零售大會上,崔永元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著名主持人的身份,做了題為“打造消費者與商家的根本連接點”的分享。崔永元稱,他已進入零售業,將在3個城市為3萬會員提供非轉基因商品。
轉基因
農業部:開展首批農業轉基因試驗基地認定
農業部回應“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已暫停工作
陝西四千畝轉基因玉米被強鏟:賣種人已被拘
回應
妹想到,我們中國人終於到了要交智商稅的一天了。
嘴裡都是正義 心裡全是生意
哈哈,一切只是門生意。
會員制啊……邪教害人,殷鑑不遠。
農業部:近期開展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
農業部網站2016.11.4.日發布了《關於開展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的可追溯管理,提高試驗基地的標準化、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提升農業轉基因試驗的源頭監管能力。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範圍界定為在海南省南部的三亞市、陵水縣、樂東縣開展農業轉基因作物試驗的現有育制種基地。《通知》提出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申報的三方麵條件,包括設施條件、組織管理、制度建設。
回應
搞的好,堅決反對境外轉基因食品,堅決支持中國開展轉基因食品研究。我們研究是為了防止境外轉基因食品佔領中國市場
支持積極科學研究開發,反對盲目開放引進,農業科學家不應做外國種子推銷員!
雖然現在我不支持轉基因食品,但還是支持開展研究的
6.X射線安檢儀對人體有很大傷害?
流言:成都雙流機場使用的“弱光子人體安檢儀”其實就是利用X射線進行透視掃面,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真相:X射線安檢儀到底有沒有危害,還是要看安檢儀輻射的X射線劑量。按照我國製定的《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單次使用中,X射線機的入射劑量不應超過10mGy;而據媒體報導,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弱光子人體安檢儀”一次的輻射量控制在0.2μSv以內(1Gy=1Sv=1000mSv=1000000μSv)。因此,完全不需要擔心這點輻射量。
不過,由於X射線的累積效應,安檢儀運用需要十分謹慎。如果到處都能碰到微小劑量的X射線,存在不知不覺就積累過量的風險。所以國家環保部已向四川省環保廳發函,要求其對未經許可違法生產、銷售、使用X射線人體安檢設備的單位,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確保公眾安全。
回應
其它的不敢說,鉛筆裡含鉛成分我是實實在在測過的,有Pb元素。
空氣和水里都能測出痕量的鉛,講毒性要講劑量的。
就和之前那些無知的公眾號一樣,西瓜不能和梨子一起吃辣,櫻桃還是什麼有核水果核子有毒,吃五顆就狗帶啦等等。吃了那麼多年,我怎麼沒死啊,盡是一些低智商的信息
微信是檢驗智商的唯一真理!
服用對乙酰氨基酚造成肝損傷的危險,多發生在同一時間服用多種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製劑,或加大劑量(超過對乙酰氨基酚24小時最大安全劑量4克),或長期服用的情況。有研究表明,長期酗酒者服用大劑量對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增加,即使正常劑量下也可導致部分人特異性肝損傷。兒童和具有基礎肝臟疾病的病人,使用此類感冒藥的肝臟損傷可能性更大。
雖然感冒藥中的對乙酰氨基酚成分存在潛在危害,但並不需要因此視其為洪水猛獸。藥物都具有不同的不良反應,正確使用藥物才能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4.日本“睡眠水”喝完可狂睡15小時?
流言:上班族頻繁加班,壓力大、睡不著。沒關係,一款來自日本的“睡眠水”讓你一覺睡15小時,睡到不省人事。
真相:“睡眠水”主要成分與普通飲料並無二致,無外乎水、甜味劑、礦物質、維生素、香精等,唯一標稱“可改善睡眠”的成分是一種稱為“左旋茶氨酸”的物質。
左旋茶氨酸是何方神聖?有了它就能獲得金質睡眠?對此,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申遠表示,茶氨酸是一種存在於茶葉中的氨基酸,目前尚無可靠證據表明它有鎮靜助眠作用。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睡眠水”之所以能夠“有效”,更多是心理暗示使然。
5.低焦油捲菸降焦減害?
流言:低焦油捲菸能夠“降焦減害”,降低煙草中焦油的含量,解決了煙草給煙民帶來的危害,同時還能為控煙做貢獻。
真相:為什麼吸煙者實際攝入的焦油量要高於菸盒上標註的焦油量?專家分析,在用機器測量時,過濾嘴周圍的透氣孔可以稀釋被吸入的煙草煙霧,降低所測得的焦油濃度,但在實際吸煙過程中,由於透氣孔部分或者完全被手指或嘴唇堵住時,透氣孔不能真正起到稀釋煙草煙霧的作用。
所謂的低焦油捲菸並不能減少吸煙危害,吸煙沒有安全水平可言。吸煙時人體對有害物質的實際吸入量比吸煙機測得的量更大,其成分也複雜得多,不能僅根據釋放量來評估吸煙者的吸入量和健康風險。
吃感冒藥可能導致肝衰竭?X射線安檢儀危害大?真相是…
血栓抽吸裝置問世,心臟支架將淘汰?吃感冒藥可能導致肝衰竭?X射線安檢儀危害大?這些10月的“科學”流言究竟靠不靠譜?2016.10.31,微博“央視新聞”為您揭開了真相。
1.血栓抽吸裝置問世,心臟支架被淘汰?
流言:2016年7月1日起,台灣某醫院發明一項新技術,可將血管內沉澱物吸出來,再也不用放支架了。
真相:血栓,可以是從心臟某處脫落的,也可能是因為堵塞而凝固的。對於血栓,抽吸裝置分兩種:一種是手動的,一種是機械的。對沒有急性心梗的冠心病患者來說,儘管血管狹窄到80%以上,但並無新鮮血栓存在,多是依附在血管壁上鈣化的斑塊所致,很硬而且不規則,這種裝置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實際上,國內血栓抽吸導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等情況下已應用了很多年,技術確實在不斷改進,但並不存在這樣一種代替支架的“新技術”。
2.長期使用鉛筆會導致鉛中毒?
流言:近來多地曝出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很大程度上和“咬鉛筆”有關。
真相:長期使用鉛筆會不會導致鉛中毒?產生這種疑問的人往往認為鉛筆芯中含有鉛,使用含鉛的鉛筆,自然就有可能導致鉛中毒。鉛筆芯中到底含不含鉛?據說公元16世紀,在英格蘭一個叫博羅代爾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種黑色礦物——石墨。很快,當地的一些牧羊人發現,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畫上記號。後來,拿破崙軍隊中有一名叫康特的軍官,他在反複試驗後,在石墨中摻入粘土,放入窯裡燒烤,製成了當時世界上非常耐用的鉛筆芯。
鉛筆的生產過程,根本沒用到鉛這種金屬。當然,咬鉛筆的習慣還是要改掉。鉛筆的木桿外面一般塗有彩色的顏料,如果顏料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屬或是其他有害物質,那麼有害物質往往會在咬的過程中進入人的口腔。
3.吃感冒藥暗藏巨大安全風險?
流言:過量服用含對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藥,可能導致肝衰竭,而經常服用這類藥的人對於自己已經處於死亡邊緣卻渾然不知。
真相:感康、泰諾、999感冒靈顆粒等常用非處方感冒藥,都含有一種叫作對乙酰氨基酚的成分,用於輔助治療感冒中常見的疼痛和發熱症狀。對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公認安全有效、消化道不良反應較少的解熱鎮痛藥。
袁隆平青島研發海水稻:鹽鹼地變良田可養活2億人
2016.10.12,隨著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李滄區的簽約落戶,標誌著青島的“鹽鹼地”也可變身“良田”。袁表示,將在3年之內,研發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明年4月播種,明年秋天收穫。
袁表示,之所以要研發“海水稻”,主要考慮到我國耕地資源不多,卻有不少鹽鹼地。目前,我國內陸海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有兩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我國鹹水湖泊儲水總量超過淡水湖,如果可以推廣兩億畝,畝產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兩億人。
所謂海水稻是指抗鹽抗鹼性水稻(簡稱“海水稻”),就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於1%鹽度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
海水稻發明者為陳日勝青島非首例產區
事實上,海水稻的發明者是湛江人陳日勝,陳的海水稻引起了“雜交水稻之父”袁的關注,隨後在2014年的10月18日,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馬國輝受袁委派,專程到湛江海水稻發源地考察並為之申請海水稻項目國家立項。
據了解,1986年11月,陳發現了可能是生長在鹽鹼地裡的野生水稻,隨即取下那株野生海水稻的522粒種子開始育種工作。到現在30年的培育、試種過程中,陳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精力。2015年,已經培育海水稻29年的陳將命名為“海稻86”的種子,送到東北三省、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等全國16個省區進行試驗種植,希望培育可在全國各種鹽鹼地種植的“海稻”。而今年剛剛成立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並非首例產區。目前海水稻主要在南方種植,想要全面推廣,還需突破75—150公斤/畝的低產量現狀,以及克服南北方土地酸鹼度的差異問題。
回應
袁老可比菩薩功德更高啊,每次提到他的新聞也都心中感嘆人的壽命太短了,袁老這樣的應該偉人真的是全人類的英雄。
別忘了,陳日勝可是最早開發的,而且還開發了30年,袁只是在他的研究成果上錦上添花,再上一層,30年的付出,陳也很偉大!
西交大研究團隊取得新突破首次觀測到基因組中“暗物質”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團隊觀測到基因組中的“暗物質”,其中包括以前從未觀測到的大量複雜型變異,這項研究使人們對人類基因組變異的認識向前推進一大步,從而有助了解個體存在的潛在健康風險。
2016.10.6,葉凱青年科學家工作室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該期刊為此發表了相應的“press release”以示其重要性,同時美國著名網站GenomeWeb、荷蘭著名媒體Medical Facts也對該文章報導並做出肯定性評價。
人類基因組在發展分化過程中會出現遺傳物質上的後天差異,沒有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組序列。某些差異賦予個體在相貌身高上的差異,而其他變異卻可能決定人們是否容易患某些疾病。
因此,關於個體基因組變異的研究可以了解人類很多潛在健康風險,是精準醫療和個性化醫療的第一步。近幾年以來,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研究人員對人類基因組的知識,較以前迅速提高,但仍然不夠全面。
葉凱教授及其團隊與來自荷蘭、美國、德國的20個科研機構,麻省綜合醫院等科研團隊通過開發新的計算機算法和分析處理流程,分析了250個健康家庭的基因組中的所有類型變異,包括以前從未觀測到的大量複雜型變異,即基因組中的“暗物質”。
據了解,鑑定出的190萬個大型的基因組變異中,包括了大片段DNA缺失,跳轉DNA 或者憑空出現的DNA大片段。這些變異也出現在基因組的重要功能區域。
該研究提供一套較為完整的基因組變異集合,提供了研究大型基因組結構變異的影響的可能性,還揭示了大量從來沒有觀測到的大片段DNA,而且這一些“額外”的DNA確實可以編碼蛋白質。該基因和其它發現的“暗物質”,都已經保存到國際數據庫中供科學家們研究,從而更好地了解人類疾病。
據介紹,西安交通大學葉凱青年科學家工作室於2016年4月成立,為組學數據開發模式識別和計算處理系統,並將其開發的方案運用到國際國內的基因組項目中,研究人類遷移、進化和包括腫瘤在內的個體化疾病基因組特徵。
回應
對相信無籽葡萄是塗避孕藥的群眾,政府真是辛苦
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一般老百姓很多都是愚昧的,比如311日本地震後搶鹽事件,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所有(沒裝腦子的)中國人
首先聲明我是不相信手機基站輻射、也不相信變電站輻射的。本人居住的小區在江邊,現在橋那邊的地也要建小區了,結果電力公司在沒有批文、沒有環評、沒有調研的情況下,把我們的濱江公園拆了,長了十年的樹木也砍了,準備建變電站,遭到了我們小區居民的強烈反對,甚至成為了大事件。
對,公園是國家的,那為什麼不建到隔壁空地,非要拆了公園建?再說你沒看到就說變電站沒多大,麻煩你找個變電站看看好吧。你看到那個是變壓器。反正都不願意建在自己身邊,那就輪流停電,你停一三五我停二四六,週日大家都停,看,公平吧。只是修個變壓器,真沒聽說過要環評的。變電設施的確有電磁洩露,但是那都是工頻信號的幾次分量,等到了能影響人的頻率功率微乎其微了。
看到評論裡某些“精英”分子的評論真是夠了,絕大多數的民眾不是為了科學而活的,因此他們在科學知識上缺乏是可以諒解的,如果自詡為人民公僕的政府官員和精英都尚且打心眼裡瞧不起民眾,那麼所謂的“為人民服務”的根據又是什麼呢?從轉基因問題上也是如此,一邊說為了國家、民族,一邊又毫不留情地把反轉基因糧食的民眾罵為“科盲”、“義和團”、“低智商”,在信息完全不對等的情況下這些人無論是立場還是身份都極其可疑,基本上沒有從事過這方面的研究卻敢來“科普”,真不能理解他們的優越感何來?
為了驗證你的話,我特意翻了70年代初中物理課本的電子版,特別是電磁波和熱學部分,內容並不長,我怎麼沒看到半個關於基站輻射之類的內容啊?連電磁波部分都沒有用到輻射兩個字,你的60後人生真是來得巧啊,為了抬槓你哪年生的都能隨意變換,真厲害!且退一萬步說,即使真有這些內容,學習不認真乃至沒機會學習就是人渣?你還有最起碼的為人處世的底線?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09_13_374256.shtml
為破基站輻射謠言三亞市委市政府帶頭在大院建站
據微信公眾號“鐵塔微報”2016.9.11消息,繼三亞市委大院向移動通信基站開房建設之後,近日,位於三亞市政府辦公大院內的基站也順利建成。報導稱,三亞市委市政府帶頭在辦公區內建設基站,用實際行動消除了公眾疑慮。據悉,“鐵塔微報”公眾號由《人民郵電報》運營,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三亞市政府大院內的通信基站(“鐵塔微報” 圖)
“鐵塔微報”稱,三亞市政府大院內的基站建設已在今年7月10日順利完成。三亞市委市政府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批示三亞鐵塔在其辦公大院內建設基站,並在建設過程中多方協調支持。此舉將粉碎先前的基站輻射謠言,消除公眾的疑慮和戒備,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贏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近年來,受通訊基站輻射有害健康的傳言影響,居民集體抗議、阻攔建設甚至私拆基站的時間在全國各地都屢有發生。對於運營商而言,一些小區居民一邊抱怨投訴手機信號差,一邊又拒絕在所住小區內建設基站發射塔。這種情況在海南省內也不鮮見。
《三亞日報》在2015年3月13日就曾報導過三亞市商品街黨校宿舍附近發生的一起居民阻攔基站維修的事件。
“我們也想盡快把問題處理好。但是每次有技術人員上門維修基站的時候都會遭到居民的阻攔,現在甚至把通往樓頂的門鎖住了,不讓我們上樓,所以這個問題一直沒解決。”海南移動三亞分公司的一名負責人當時說,“這些居民認為基站建在他們樓頂,輻射太強了,所以不願意讓我們維修。”
三亞市政府大院內的通信基站(“鐵塔微報” 圖)
不只是阻止維修,《人民郵電報》在今年3月的報導中還提到,海口還發生過一起私拆基站的惡性事件。地點就在海南省政府附近的小區邊上。
............
科學家首次評估克隆羊健康狀況,“克隆動物早衰”論被否
英國《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2016.7.26推出了一篇研究論文,否定了“克隆動物早衰”的觀點,指出克隆動物的衰老過程正常。
克隆人一直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雖然技術上已經掃清障礙,但倫理爭議仍無解。
對於科學家和市場來說,不可以克隆人,但可以克隆動物。除了對成功率的擔憂,克隆動物往往被認為會早衰。
綿羊通常能活12年左右,但世界第一隻克隆羊“多莉”只活了6年,因為患骨關節炎死亡。因此,人們擔心,克隆動物可能比正常動物衰老更快,健康狀況更差。
“製造”克隆羊多莉的過程示意圖
多莉死後被製作標本,存放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
該論文的標題為《健康衰老的克隆羊》(Healthy ageing of cloned sheep),通訊作者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發育生物學系教授凱文·辛克萊(Kevin Sinclair)。
辛克萊教授的研究團隊研究了13只克隆綿羊,其中四隻是“多莉”的複製品。它們目前都在7-9歲,研究者檢測了這些克隆羊的肌肉骨骼、新陳代謝和血壓情況,對其所有主關節進行了射線檢查,並與對照組羊(5-6歲)進行了對比。
克隆羊多莉的複製品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克隆羊僅患輕度骨關節炎,其中一隻為中度。但它們沒有新陳代謝疾病的症狀,血壓也正常,相對健康。
研究者沒有檢測與衰老相關的分子標記。
端粒是跟衰老相關的分子結構之一,常常被提起。它是染色體末端的特殊區域,端粒的長度被認為跟衰老、壽命有關。越年長的人,端粒往往越短。染色體上儲存著人類的遺傳物質。
但拿一個中年的細胞核,克隆出的動物居然沒有更老?
26 日上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周金秋通過郵件告知媒體,克隆過程中,體細胞中的端粒,由於酶的激活,其長度被延長。被延長後的端粒長度與正常受精產生的羊的端粒長度相當。因而,從端粒的角度,克隆羊衰老過程可以無異於普通動物。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6_07_27_369087.shtml
歐盟批准進口食用孟山都轉基因大豆全球大豆市場或改寫
2016-07-22,歐盟委員會宣布批准進口美國孟山都公司研發的Roundup Ready 2 Xtend轉基因大豆,同時還宣布批准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Bayer CropScience)的一款轉基因大豆產品。
在獲得歐盟批准後,這兩款轉基因大豆將被允許在食物或動物飼料中使用,但不得用於種植。在此之前,歐盟每年進口數千萬噸類似產品,但只限於在動物飼料中使用。
Roundup Ready 2 Xtend轉基因大豆可以同時耐草甘膦和麥草畏等除草劑的使用,孟山都表示,該公司計劃“於2017年在美國全面推出”這種大豆。其預計,明年該品種大豆的種植面積將達到1500萬畝,到2019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500萬畝,占到美國大豆播種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目前該公司還在等待美國環境保護署批准在農作物上使用麥草畏。
另據新浪財經報導,今年較早時曾有報導稱,中國農業部已批准進口孟山都該款轉基因大豆。但中國農業部在5月份公函答复“北京食品安全志願者”的信息公開申請書時明確表示,從未受理過孟山都這款產品的安全評價申請資料。
歐盟作出該項決定後,週五孟山都公司股價幾無變動,報收於106.07美元。
回應
這是給了國內反轉者重重一擊啊,畢竟歐洲拒絕轉基因一向是反轉的重要支持理由之一。
哈哈,你是ZZ嗎?美國轉基因大豆早就霸占中國市場很多年了。也沒見所謂反轉的人反對呀。你們就是偷歡概念。反轉的人反的不是技術,而且基本也就反對轉基因主糧商業化一種而已。
反轉的什麼貨色都有,不只是反主糧商業化的。再說,裝基因主糧商業化又如何?本來安全的東西,神經兮兮搞這麼緊張乾嘛?
我們自己的轉基因種子公司呢?難道我們偌大中國的農業命脈要捏在外國公司手裡嗎?
第一,我國的耕地面積無法支持國民對大豆的需求,進口大豆是沒辦法的選擇。其次,其他方面,我國的轉基因技術也不落後,但受制於政策和崔化鈉之流不懂科學卻胡攪蠻纏的反科學分子乾擾,轉基因技術遲遲難以全面推廣。
諾獎得主蘭迪·謝克曼:美國75%加工食品含轉基因
10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公開“叫板”,令轉基因食品和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2016.7.3,美國諾獎得主蘭迪·謝克曼(Randy W.Schekman)通過電子郵件回复澎湃新聞稱,對轉基因食品的負面態度,“是一種對技術的無端恐懼,是毫無根據的恐懼”,在美國,大約75%的加工食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
澎湃新聞:你怎麼看轉基因,它會給人類或自然環境帶來任何危害嗎?
謝克曼:當然,任何新進展中都可能蘊含著危險。但是,轉基因農作物或食品帶來的危險,到現在為止,美國沒有一個證據。包括美國植物生物學家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倫敦皇家學會、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在內的全球所有最頂尖的科學研究團體,都對轉基因農作物或食品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了研究,它們都沒有發現風險的痕跡。但“綠色和平”無視科學研究得出的一致結論,而在政治的驅動下,站在了反對轉基因技術的一邊。
回應
75%加工食品含轉,所以米國人的人均壽命在發達國家中最低、體重癡肥到無法直視?!
那中國人的壽命短些是因為什麼?
我國人均壽命和米國祇差十幾個月,但平均收入僅僅是米國人的三成,你覺得呢?
轉兩年前一個留學老師的帖子: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這不是和”大麻無害論“一樣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嘛,在這裡,根本不是吃或者不吃,是根本沒有選擇,政府根本不願標明那些事轉基因:1.我的幾個法國學生都跟本兔說過,他們是不能吃這裡的麵包的,因為吃了會過敏他們覺得是因為轉基因(歐洲嚴禁)2.這裡有各種奇葩過敏症:花生,堅果,雞蛋,蝦,草莓(嚴重時有生命危險)。3.我的婆羅門學生說:他只要回北美,就會不可控制地發胖,可是去中國,和印度,很快就會瘦下來,他覺得跟轉基因食品有關,還有那些打了激素的肉。
1.美國有些州不允許食品標註“ 非轉基因”,算歧視性標註。2.過敏並不是轉基因食品的專利,相反轉基因食品檢驗更加嚴格,包括了過敏性檢驗,可以說過敏可能性要遠遠低於傳統食品。3.地域因素,生活習慣,飲食結構,在中國、北美和印度都相差巨大,而且這三地均不可避免食入轉基因食品,由此無法判斷轉基因食品導致發胖。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7_05_366394.shtml
轉基因的商業利益是公眾對轉基因抱有疑慮的根源,利益驅動可是啥罪惡都可能的.
黃金大米項目確實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得到了科學界、企業界、公益機構和各國政府空前一致合作與推動的農業生物技術。在蓋茨基金會崛起成為替企業出錢調動公私合營機制來促進科學目標(如開發艾滋病疫苗、瘧疾疫苗)之前,金稻項目幾乎是唯一的公司放棄專利、科學家無償研發、政府大力支持的技術造福發展中國家的典範。
看評論的雙方支持數對比相差不大啊,再看超市轉基因食品根本沒人買啊。就明白了挺轉陣營的人員組成:嘴上挺轉堅決不吃的人+別有用心花錢傭僱的水軍。說明了有一部分知識分子良心都黑了啊!
不管有多少人覺得轉基因不安全,中國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量基本上從來沒有下降。這實際上說明,人們的行為並不一定由顯性的態度支配。轉基因大豆油的競爭優勢擺在那裡,最終中國大多數人仍然會考慮經濟問題。
http://news.sina.com.cn/zl/2016-07-03/doc-ifxtsatm1247138.shtml
第二,轉基因為什麼成為中國社會最顯性的爭議呢?我覺得這與社會性因素和公眾的心理性因素都分不開。從社會性因素上講,國際轉基因爭端提供了機遇,但主導轉基因的農業部作為弱勢部委無法主導輿論,在中國,反轉人士反复把轉基因與政府是否值得信任聯繫到一起,導致其受到普遍質疑。從心理因素上講,決定公眾科技態度的最核心幾個因素(變量)——信任、風險感、價值認同等——都在成為積極影響公眾態度的肇因。注意力因素和篩選判斷信息的框架,都在影響著公眾對已經成為熱點爭議的轉基因議題的接納或拒斥。而且,轉基因爭端越是發展,越是和其他的社會議題糾纏到一起。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重建對話與溝通的社會信任是否還有可能?我覺得有可能,但很難。我剛才已經講過轉基因議題極端敏感化後導致極端態度的心理機制。如果我們把這些心理機制與當代中國社會的現狀相結合,就會發現它們對社會裂痕起到了擴大器的作用。大多數人本來對科技議題並不感興趣,也不關注其中的是是非非。但因為轉基因議題的高度敏感性,加上人們關注負面、關注值得注意對象的自我保護本能,就使得在公共語境中,人們容易對其關注並發表意見。而動機性推理的心理趨勢,則容易讓人們堅持自己先入為主認定的思路。所以對話並不容易。
但我仍然覺得有可能,對此謹慎樂觀。因為不管有多少人覺得轉基因不安全,中國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量基本上從來沒有下降。這實際上說明,人們的行為並不一定由顯性的態度支配。轉基因大豆油的競爭優勢擺在那裡,最終中國大多數人仍然會考慮經濟問題。
第二點在於如果中國政府真的採取強力措施推動轉基因,這未嘗不是消除社會紛爭的手段。我在其他地方說過,最終轉基因是否產業化,是一個政治決定。但一旦形成了國家的政治決定,往什麼方向影響普通人對轉基因的看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回應
愚昧的人+別有用心的人+希望別人愚昧的人組成了反轉陣營。希望社會進步,科技學技術發展的人站到了另一面。
肘子偏執,崔矯情。倆人的爭吵實質是對對方人去的,內心才不關心誰轉不轉基因呢。尤其是崔,只是因為恨肘子,拿反轉基因拉民心而已,他只關心那些“惹”著自己的人,什麼事都反。
第二個進化出來的心理機制是負面傾向性,即人們更容易關注壞事、關注負面。因為這才能讓人們盡可能避免危險。很多研究表明,同樣內容,如果用負面語法結構表述,其得到的注意力就更多,但得到的認可或支持就越少。 所以,為什麼危言聳聽的謠言會吸引人?因為對於危言聳聽的事情,人們會分配注意力,而且覺得自己受威脅了,所以願意投入認知資源。當然,這裡面也與長期培養的理性思維有關係。一個高度理性的人看一眼“危言聳聽的謠言”的標題就知道是假的,所以就不會去關注。但不能指望大多數普通人具有這方面的素質。
大量的研究表明,相比於知識,情感、價值等因素更能起到這種激發作用。越是敏感性的話題,越是人們本來就容易站隊的話題,在現實中就更容易激發人們走向極端化。在諾獎獲得者公開信發表後,我所在的多個微信群已經對此爭得不可開交。這也是因為轉基因在中國實在成為一個太敏感、太標誌性的詞彙,讓人迅速調動起注意力資源。
至於說有什麼說服辦法,我覺得短期很難。就像我上面說的,一方面,科學傳播的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轉基因這個話題太容易起到激發作用,已經不是一個很容易讓人坐下來理性討論的議題了。
4轉基因問題如何撕裂社會?
中國社會當前在轉基因話題上基本無法有效溝通,轉基因爭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撕裂社會的現象,走到今天這一步不是偶然的,經歷了很長過渡,最終使得轉基因議題成為了多方訴求集中爆發的點。
首先,轉基因爭議的出現當然與其是一種對自然的顯著改造有關。但轉基因絕不是唯一對自然進行改造的技術。飛機、移動通訊等等技術都不是自然發展出來的。但偏巧,轉基因又涉及到食物和農業。前者足以牽動所有人的神經,後者則極為容易被理想化,中外歷史上都不乏大量理想化農業生活的案例。但還有一點,就是轉基因技術又不是一個人們作為用戶不得不用的技術。我擔心坐飛機掉下來,但不得不坐。可作為消費者,人們可能並不關心農民應對雜草有多難(我自己種菜,知道這一點的困難)。另外,轉基因技術出現的時機正好趕上人們開始普遍反思現代科技的時候,正好趕上反戰一代成長為社會中堅,正趕上西方進入後工業時代後,環保被作為一種基本價值得到普及,被作為一種幾乎等同於吃飽穿暖的基本需求。而轉基因技術並不是直接解決吃飽穿暖需求的,而是“吃得更好,穿得更暖,還要成本更低”,而這些,在將環保作為基本價值的人眼裡,完全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
2“科學家需要及時發出聲音”
綠和與其他機構最大的不同是綠和的草根性。綠和不接受任何機構、基金會捐款,都是一家一戶的募捐。因而其行動注定需要製造影響。另一方面,綠和又與很多草根組織不同,它非常有組織能力,世界各地綠和並沒有形式上的隸屬關係,但彼此卻可以很好的合作。應該說,正如這次發言的諾獎科學家所指出的,綠和在很多事業上與科學家有合作和共識,比如反對捕鯨、應對氣候變化等,而且這些合作對於這些事業有很大的幫助。
但同時也要看到,綠和並不是因為要與科學家合作而支持氣候變化科學結論的。綠和在氣候變化上的立場其實與轉基因上是一致的,就是反對人類對自然的干涉。那些認為綠和邏輯不一致的說法,包括這次發言的諾獎科學家,是沒有充分理解綠和。也就是說,綠和的邏輯一致性不在於科學證據,而在於維護自然不被人干涉或最小化人類干涉。而科學家的一致性是科學證據的一致性。同時相信氣候變化與相信轉基因有益的科學家是因為同時相信科學界的主流科學結論。
如何評價諾獎得主公開信中對反對轉基因的強烈指責:反轉即是反人類?
如果仔細看看公開信,諾獎得主們字裡行間的措辭是很謹慎的。他們的重點放在綠和對黃金大米的阻礙,而明確的譴責,尤其是上升到犯罪或反人類這樣嚴重的指控時,都是在黃金大米這一語境中的。這固然是由於黃金大米具有的特殊地位,也是因為諾獎獲獎科學家們不願意讓自己看起來像“轉基因衛道士”。
此次事件的雙方都想通過媒體影響公眾。如何看待媒體在爭議類科學事件中的角色?通過媒體可以達到與公眾溝通的初始願景嗎?
研究表明,在轉基因爭議中,科學家一方和反轉一方在媒體信息發布上是不對等的。經常是各種轉基因“安全事件”初起,媒體充斥了反轉一方的聲音,等到科學家一方找到恰當的證據可以回應了,媒體已經沒有興趣了。這也表明,科學家一方需要及時發出自己的聲音。
3 相信謠言的心理學機制
為什麼普通公眾傾向於相信危言聳聽的謠言而非科學嚴謹的專業表述?我覺得首先,公眾沒有義務去聽取嚴謹的科學表述,即便是100%正確的內容,公眾都可以選擇不聽。其次,影響受眾接受一個信息的一大因素是,會否對其給予注意力。我們人類在長期進化中,發展出健忘的“好習慣”——就是迅速忘卻或不去關注那些與自己生活沒有直接關係、對自己沒有直接威脅的信息。這是人類為了合理利用注意力資源求得生存的天性。
轉基因問題是如何撕裂中國社會的?2016.7.3
對話: 李曉明(《知識分子》編輯部主任)賈鶴鵬(康奈爾大學傳播學系博士研究生、原《科學新聞》雜誌總編輯)
近日,百餘名諾貝爾獎得主向知名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文要求他們立即停止反對生物工程改良作物、尤其是黃金大米的行動,並且呼籲各國政府反對綠色和平組織與此相關的一切舉動。昨日,《知識分子》採集多方觀點對此事進行了詳細而全面的剖析,引發讀者激烈討論。其實,每次有關“轉基因”的報導都會引發觀點兩級分化非常明顯的“論戰”,雙方似乎難以心平氣和地溝通。《知識分子》特獨家對話賈鶴鵬,探討“轉基因”問題是如何撕裂中國社會的。
1“為了維護科學的尊嚴”
黃金大米為何在這次公開檄文中被突出強調?
黃金大米或金稻項目確實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得到了科學界、企業界、公益機構和各國政府空前一致合作與推動的農業生物技術。在蓋茨基金會崛起成為替企業出錢調動公私合營機制來促進科學目標(如開發艾滋病疫苗、瘧疾疫苗)之前,金稻項目幾乎是唯一的公司放棄專利、科學家無償研發、政府大力支持的技術造福發展中國家的典範。
黃金大米從有了相關技術到現在,已經拖了太長太長時間。其公益性由於無法兌現承諾而在減弱,反過來其作為轉基因技術而具有的爭議屬性在增加。2012年中國衡陽因不符合審批流程、有科研倫理瑕疵的“黃金大米營養實驗”被綠和曝光和揭批事件,標誌著黃金大米越來越被聯繫到爭議性的轉基因身上。黃金大米是轉基因不錯,但過去由於其公益性,人們往往並不把它作為一個靶子。
金稻項目如果半途而廢,絕不僅僅是影響人們對轉基因的接受,更主要的是影響到“科學可以通過現代化手段和廣泛的協作來造福人類”這一莊嚴的承諾。
頂尖科學家通過集體行動來推動政策議程,應該說並不罕見。但是,像這次如此多的頂尖科學家聯名抨擊一個非政府組織或者以綠和為代表的一批環保組織,就很少見了。科學界做出如此高調的舉動,一方面說明綠和作為草根環保機構,其在轉基因議題上影響實在很大。另一方面,轉基因、進化論和氣候變化等爭議議題上所體現出的公眾對主流科學結論的質疑或忽略,已經越來越嚴重。如此多諾獎獲得者,包括與農業生物技術甚至一般意義上的生物技術完全不相干的那麼多諾獎獲獎科學家站出來,最大的動力是維護科學的尊嚴。
手機輻射究竟是否致癌?老鼠實驗引發爭議
中新網2016.6.1電据外媒報導,美國一項在老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手機輻射似乎增加了雄鼠患上腦部和心臟腫瘤的風險。一些觀點對此結果表示質疑,但也有專家認為手機輻射還是會對公共健康造成影響。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毒物管理局進行。實驗過程為,大鼠住在特殊的房間裡,每天接受九小時不同強度的輻射,輻射類型與手機輻射相同。從出生前一直持續到約2歲大。
約2%至3%受到輻射的雄鼠患上了惡性膠質瘤,這是一種腦部癌症,而沒有受到輻射的對照組沒有此類病例。
受到最高強度輻射的雄鼠有大約5%至7%患上了心臟神經鞘瘤,而對照組中沒有此類病例。神經鞘瘤是由周圍神經的神經鞘所形成的腫瘤。研究認為,腦部和心臟腫瘤“可能”是輻射“造成的”。
奇怪的是,雌鼠的腫瘤發病率極低,與對照組幾乎沒有差別。不同性別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不明,這一點也令有些專家對研究結果產生質疑。
報導指出,即便就雄鼠而言,某些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差別從統計學角度講也不是很明顯。還有一個反常現象,受到輻射的大鼠的壽命,總體而言長於對照組。而且,神經鞘瘤可能在全身各處發作,不只是心臟,但是這項研究沒有發現其他器官的神經鞘瘤發生比例升高。
之前有過很多研究,包括一些很大規模的研究,比如英國的百萬女性研究以及丹麥對逾35萬手機用戶進行的研究。還有些研究是檢驗這些無線電波對動物以及在皮氏培養皿中生長的細胞的影響。這些研究的結果令人寬慰。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使用手機與癌症或其他疾病之間存在聯繫。
另外,從1992年至今,美國的腦部癌症發病率始終很穩定,儘管這期間手機使用量急劇上升。
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基於人和動物身上的有限證據,將手機輻射列為“可能”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物質,與咖啡和鹹菜屬於同一級別。
報導指出,核武器、核電站和X光機產生的強烈的電離輻射足以把電子從原子中釋放出來,損害DNA;這樣會致癌。但手機輻射是射頻輻射,不是電離輻射,不會損害DNA。
此次公佈的發現是初步試驗,是一項更大規模研究的一部分,所以會出現更多數據,很可能明年公佈。現有的報告也將由更多專家進一步評審。
低頭族注意!美證實手機電磁波會致癌2016-05-29
手機電磁波是否會致癌?這個話題一直備受討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監督的國家毒理學計劃(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透過動物實驗證實,手機電磁波與癌症有關聯,放射的電磁波確實會造成癌症。
這份研究一共斥資2500萬美元(大約8.1億台幣),以2500隻老鼠為實驗對象,分組進行實驗長達2年,每天固定暴露在電磁波照射9小時的老鼠,有部分長出腦瘤和心臟腫瘤;完全未接受電磁波照射的老鼠,則沒有出現任何腫瘤。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暴露在電磁波致癌機率只是微幅增長,不是相當高,但近年來全球手機普及率逐漸擴及到各年齡層,對於公共健康的影響仍不容小覷。
前美國國家毒理部科學家梅爾尼克(Ron Melnick)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示:「人們總愛說使用手機沒有致癌風險,現在證據擺在眼前了」。
不過仍有學者認為,在這研究中還存有疑慮,是否真的會對人體帶來影響仍有疑義,不需過度擔心。
相關新聞
2016年中國手機市場: 華為24.4%取代蘋果22.2% Apple痛失陸手機市場龍頭
華為4-5年超越Apple Samsung
華為2015年全球手機供貨量突破1億部
華為2015年全球銷售近4000億 消費者業務增73%
國際專利申請數量華為連續兩年居全球首位
聯想2015年營收額逾3,000億元人民幣,淨利46.6億,年增12%,優於市場預期。
聯想財務投資淨利潤升1.2倍至41.3億人民幣 戰略投資布局思路生變
中國手機品牌湧現補貨需求2016年出貨看增逾15%
聯發科2016年3 月營收增逾60%,中國手機補貼重啟Q2 有望回血
中國手機遲早占領世界手機市場
中國手機佔俄羅斯市場三成三份額
中國為何能主宰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美媒: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先世界應用範圍遠超美國
華媒:為什麼說中國互聯網能超越美國?
阿里超沃爾瑪成全球最大零售體: 截至2016.3.31,阿里2016交易總額3萬億元人民幣(約合4758.9億美元)。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誠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雙基恐慌症 )
Outernet僅僅是一個計劃,相比於谷歌的衛星WIFI,進度更為緩慢——目前還沒有一顆用於這個計劃的衛星被送上天,甚至連測試都沒開始。該項目的官網資料顯示:Outernet初衷是用來為那些偏遠、落後、無法上網的地區,提供一種“廣播式”網絡覆蓋,而且功能僅僅限於收聽,信息傳遞是單向的——有點類似於把廣播電台放到衛星上,而手機相當於一個收音機。筆者猜測,Outernet之所以只能收聽,而不能上傳,很有可能就是之前提到的普通手機的功率和天線無法接入衛星。
雖然歐盟為部分地區提供了衛星上網服務,但依然無法提供普適性服務,一旦面向全民開放,十有八九會導致衛星通信網絡癱瘓。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講,谷歌的全球免費無線網絡(Wifi)覆蓋要實現報導中所宣稱的“向全球提供無盲區、無死角的免費無線網絡服務,任何人不管身處高山、大漠、極地還是海洋,只要手持一部價值不過數十美元的中繼轉發器,即可上網”,以現階段的技術水平而言,其可行性非常低,是忽悠的成分也非常大。
不過谷歌也並非完全是忽悠,至少在地廣人稀的場景能得到應用,特別是在南極、北極、撒哈拉沙漠等地區會取得比較好的用戶體驗。
回應
話說我當時就在想,一般的家用WIFI距離5米以上基本就沒信號了,要靠衛星提供WIFI信號那功率得多大啊……最重要的是,那些一直擔心“WIFI有輻射”的公知大V噴子們還不得強烈要求TG把這衛星打下來?
無法做到普適性服務
根據香農定理,若要提高傳輸速度,要么提升頻譜帶寬(公式中的W),要么提升信噪比(公式中的S/N)。但是頻譜資源是非常寶貴,且非常有限的,加上功率不可能無限制增強,必然導致信噪比也是受限制的。
因此,根據香農定理,無線傳輸速度也會有一個上限,而有限的資源面臨龐大的用戶,自然會導致WIFI信號用的人一多就卡,甚至會出現無法接入的情況——在機場、賓館、大禮堂等公共場所,經常遭遇公共WIFI始終難以接入,或雖然接入,但堪稱龜速的情況。同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蜂窩通信中,而這也是無線通信不適合大數據量傳輸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全球免費無線網絡(Wifi)覆蓋計劃僅僅是聽起來很美,受制於帶寬、功率、噪音和客觀技術水平,加上香農定理這一客觀自然規律,衛星WIFI的通信能力非常有限,根本無法滿足全球60億人的通信需求。目前,衛星WIFI根本不可能滿足普適性的要求——不要說北京、上海這樣3000萬人口的城市,就是一座幾十萬人口的小城市也足以讓衛星WIFI癱瘓。
雖然WIFI、LTE等被媒體炒得火熱,但有線通信才是數據傳輸的大動脈,所謂5G通信也是“有線+無線”的形式實現數據的高速傳輸。
只適用於地廣人稀的場景
從實踐上看,現有的衛星通信根本不可能像LTE那樣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通信需求。
以摩托羅拉當年悲劇的銥星計劃、Outernet和歐洲商用衛星通信為例。
銥星移動通信系統採用66顆功率為1200瓦衛星,等於是將地面蜂窩移動電話系統搬到衛星上。受之前提到過的客觀條件的限制,當初的銥星移動通信系統最多只能滿足50萬用戶的語音通信(僅僅是語音通話)。但在實際操作中,實際用戶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用戶少就意味著收益低,加上巨大的研發費用和系統建設費用(銥星系統耗資達50多億美元,每年光系統的維護費就要幾億美元),使銥星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最終不得不申請破產,由美國軍方當了接盤俠。
1924年,奈奎斯特針對無噪聲的理想信道,提出了奈奎斯特定理,並指出當所有其他條件相同時,信道帶寬加倍則數據傳輸速率也加倍。但實際上無噪聲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因此奈奎斯特定理只能用來計算理論值。
1948年,香農針對存在噪聲的情況,基於奈奎斯特的技術成果,明確了在有隨機噪聲干擾的情況計算信道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香農定理用數學公式來表示則是:C=W*log2*(1+S/N)
其中C是可得到的傳輸速度(空口速率),W是帶寬(一般信道都有一個最高的信號頻率和最低的信號頻率,只有在這兩個頻率之間的信號才能通過這個信道,這兩個頻率的差值就叫做這個信道的帶寬。比如最高頻率是900Mhz,最低頻率是880Mhz,那麼帶寬就是20Mhz),S是平均信號功率,N是平均噪聲功率,S/N也就是信噪比。
也就是說信息傳輸速度與帶寬和信噪比成正比,但是由於帶寬非常寶貴,資源有限,且功率不可能無限大,因此信息傳輸速度會有一個上限。
恰恰是香農定理的客觀存在,導致谷歌的衛星WIFI不可能具有普適性,只能小範圍使用;現有的手機也無法接入衛星WIFI。
普通手機無法接入衛星WIFI
谷歌全球免費無線網絡本質上是把WIFI熱點裝到近軌衛星和無人機上,並用180顆衛星完成全球覆蓋。
但是WIFI技術源於計算機網絡技術,本來就是基於近距離通信場景設計的,在實際使用中,如果距離足夠近,在有限功率的情況下能夠取得比較好的信噪比(發射功率不變前提下,距離近可以降低信號衰減)。但是如果在功率有限的情況下,且距離較遠,比如海平面和近軌人造衛星的距離,那麼,信噪比就會很糟糕,而根據香農定理,就不可能實現可靠的傳輸,而這也是為什麼WIFI覆蓋範圍非常有限的根源。
因此,若要實現全球免費無線網絡,就必須提升下行功率(衛星信號到手機)和上行功率(手機信號到衛星),雖然下行功率相對好解決,但上行功率——要讓手機發射的上行功率能被人造衛星接受,這又是一項新的挑戰——普通手機的功率和天線根本無法法滿足必須的上行功率門檻,像北斗通信終端這種能夠實現向人造衛星發短信的通信終端,其天線根本塞不進以輕薄為主打要求的手機中。
鐵流:谷歌全球免費wifi能帶來“自由”嗎? 2016-04-09
近日,有媒體報導谷歌推進全球免費無線網絡(Wifi)覆蓋計劃,“已將6顆衛星送上太空,今年也會陸續有60枚類似的衛星升空……向全球提供無死角的網路覆蓋向全球提供無盲區、無死角的免費無線網絡服務,任何人不管身處高山、大漠、極地還是海洋,只要手持一部價值不過數十美元的中繼轉發器,即可上網。”
該消息發布後,有人評論,“牆要倒了”、“三大運營商要完”,更有人聲稱,“這是件大好事,虛擬世界就是要絕對自由”。然而實際上,該新聞很有可能是假新聞,而且谷歌所謂的全球免費無線網絡(Wifi)覆蓋計劃的實際效果恐怕很難達到其在2014年宣稱的水平。
很可能是假新聞
“搭載6顆Google衛星的火箭於美國西部時間3月27日4點30分升空,谷歌計劃將在今年發射60顆衛星”,這個消息也僅僅出現在中文媒體,歐美媒體鮮有此事的相關報導。因此,筆者推測,所謂“谷歌發射6衛星,推進全球免費無線網絡(Wifi)覆蓋計劃”很有可能是假新聞,但是全球免費無線網絡(Wifi)覆蓋計劃確有其事。
2014年,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谷歌計劃花費超過10億美元來部署數百個近地軌道衛星,為全球偏遠地區的居民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該衛星WIFI項目負責人是格雷格·維勒——雷格·維勒是O3b Networks公司創始人,O3b Networks公司是一家全球衛星服務提供商,以租用衛星的方式,為新興市場的電信運營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企業及政府客戶運營新一代衛星網絡。在2014年O3b Networks公司曾就計劃以12顆在中地球軌道的衛星提供網絡服務,併計劃於2018年向太空發射648顆衛星,以提供更快速、範圍更廣的互聯網接入服務。可以說,谷歌衛星通信方面是缺乏技術積累的,要推進全球免費無線網絡(Wifi)覆蓋計劃,恐怕很大程度上要仰仗雷格·維勒等專業人才。不過,谷歌和雷格·維勒相處的並不好,雷格·維勒在上任數月後就離職,而全球免費無線網絡(Wifi)覆蓋計劃進度也異常緩慢,不排除該計劃已經處於殭屍狀態。
什麼是香農定理
筆者認為,即便谷歌將全球免費無線網絡(Wifi)覆蓋計劃做成,也很難達到當年宣稱的水平,原因在於香農定理。
美國科學家造出最簡單人造合成細胞:只含473個基因
美國科學家2016.3.24宣佈設計並製造出最簡單的人造合成細胞,其基因組是迄今已知最小的基因組,僅包含維持生命必需的基因。這被認為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將有助推進對生命奧秘的認知。
這項由美國基因組研究先驅克雷格·文特爾領導的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 上,他們的人工合成細胞中僅僅包含473個基因,是生命世界中基因數量最少的有機體,但依然具有自我複制能力。相比之下,人類的基因數量超過2萬個。
雖然這個合成細胞的基因組很簡單,但研究人員強調,他們只弄清楚了其中約三分之二的基因的功能,還有149個基因的作用尚不清楚。
文特爾表示,要回答生命的基礎問題,唯一方法是獲得最簡單的基因組;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唯一方法可能是人工合成基因組。因此他們從1995年開始努力,其間僅因為參與首個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而短暫中斷。
2010年,文特爾領導的團隊合成絲狀支原體基因組,然後將其移植入另一種關係密切的細菌裡,製造出他們稱為Syn1.0的合成細胞。這是在世界上首次製造合成生命,當時曾引起科學界轟動。
現在,研究人員在首個合成細胞的基礎上,不斷嘗試刪除其基因組中不必要的基因,最終把Syn1.0中901個基因刪除約一半,只剩下473個基因,取名為Syn3.0合成細胞。
文特爾表示,Syn3.0的基因組還可進一步簡化,刪掉一些與維持生命無關的基因,但這些基因影響生長速度,刪除後細胞數量增長極其緩慢,無法用於實驗目的。
至於這項工作帶來的啟發,生命要從整個基因組角度綜合來看,而不是獨立的基因,因為他們發現人類多數疾病症狀受整個基因組上突變的影響,而不是單個基因。
這項研究成果將有望應用在多個領域,包括生物化學、營養學、農業以及生產新藥物與生物能源等。“我認為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文特爾說。
回應
美國佬總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可控的——再它失控之前。
這個研究別的不說,單是對新型抗生素的研究就有很大意義。最小基因組的確定意味著這套基因編碼的任何一個蛋白質在藥物作用下失去功能,都可以乾掉這種細菌。現在抗生素的靶點也就十幾二十幾種,距離最小基因組幾百個基因的水平還差得遠。也就是說至少還有幾百種抗生素可能存在,人類離對耐藥細菌無藥可用還遙遠得很。
good,人工智能,人造人,離消滅自然人越來越近了
這不叫消滅,這是為人類進化開啟新的方向。
同時,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簡單多樣,只要把經過基因編輯過的細菌、 病菌昆蟲和帶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通過飛機、導彈或人工投入敵對國家的河流、城市或交通要道,讓病毒自然擴散即可。一旦基因編輯技術用於戰爭,那人類真的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了,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基因編輯技術的潛在威脅,應儘早在全球範圍內達成禁止基因編輯技術濫用、禁止基因武器研製的公約,以保護人類的共同利益,維護世界和平。對於這一問題,我國應儘早採取措施,做好中華民族的基因保密工作,防範被敵人利用。同時,我們要認真研究本民族的基因密碼,及早查明其中的特異性和易感性基因,有針對性地採用相應技術,提高和增強本民族基因的抵抗力,以確保在未來可能面臨的基因威懾與反威懾的鬥爭中不受制於人。(石純民)
回應
美國真是瘋了!太邪惡了!美國人真是披著人皮的魔鬼!上帝啊!懲罰這個罪孽的人群吧!!!
有些漢奸還在賣力推廣轉基因食品,進口疫苗和生物製品,可惡!
美國佬已經對中國動手-轉基因生物戰爭,可看看在中華大地氾濫的轉基因,在不制定對策,等大面積爆發就晚了,........《俄羅斯國會議員:應讓轉基因生物廠商和恐怖分子一樣受到懲罰》(全譯)
美帝引領邪惡武器發展方向。美可能用此武器完成境內種族清理。比起沒策劃世界亂局,比如中東亂、歐洲難民亂、正在謀劃的東亞亂,更具有徹底清理的效果。先進技術的集中掌握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危險性!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新的希特勒!
抗美援朝的時候,美軍就在黑龍江省投下過生化炸彈,之後美軍一直有在研究人類基因弱點研製病毒和細菌培植。
客觀上,種群的基因保密是不可行,因為通過體檢(包括移民體檢,旅居海外的華裔,出入與米國及相關盟國的旅客)就有可能採集到血樣(恐怕早已經完成了相關的收集與完善了數據庫)。要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除了切實嚴格監控轉基因作物、食物、飼料外,對所有進口的生物製劑、藥品、食品等等也不可掉以輕心。
美軍研發基因武器蒐集華人基因中國需做好兩件事2016.2.29中國新聞網
基因編輯,世界末日武器?
2月中旬,有媒體報導,美國情報部門的新年度《全球威脅評估報告》將“基因編輯”列入了“大規模殺傷性與擴散性武器”清單,這一消息在全球輿論界引起軒然大波。1月5日,全球首家基因編輯製藥公司EditasMedicine宣布上市,募集資金曾引發資本市場高度關注。
所謂基因編輯,就是將苷酸序列進行刪除和插入等操作,使人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改寫遺傳密碼,它能夠通過改變人類胚胎的基因,修復其中的致病部分,並使“優質基因”得到遺傳,這是人類正在研究和應用的治療遺傳性疾病的方法之一。中華醫學會智庫專家、免疫學博士錢勇說,從理論上講,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創造新的病毒、新的細菌、新的植物、新的動物。
然而,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一正一反的雙向用途技術,既能作為正常的科學技術造福人類,也可以製造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從而威脅人類生存。據估算,用5000萬美元建造一個基因武器庫,其殺傷效能超過50億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庫。如果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製作成基因武器,其破壞性難以估量。因此,有的人把基因編輯技術稱為“世界末日武器”。並且,基因編輯技術相對於其它高新科技來說,操作簡單,成本便宜,材料在網上就能買到;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具有相關專業技術的人員也變得容易了。因而,基因編輯技術極易被某些國家和恐怖組織當作武器來使用。
據悉,某些國家已經開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研製基因武器了。《華爾街日報》透露,美國五角大樓制定了以基因武器打擊對手的研發計劃。參與者稱,亞洲華人、歐洲亞利安人、中東阿拉伯人的基因均被列入美軍蒐集範圍。五角大樓基因戰項目包括:通過研究競爭對手的基因組成,發現其基因特徵,進而研究誘變基因的藥物、食物,通過改基因食物、藥物,使某一特定人種群體的基因發生突變,從而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特別是,基因武器不僅很難被發現,而且還不好防禦。因為經過改造的病毒和細菌基因,只有製造者才知道它的遺傳密碼,其他人很難破譯和控制,況且基因武器的破壞作用是隱秘的,一旦感受到傷害,為時已晚,因而具有較強的心理威懾作用。
現在廣告是為宣傳產品,還是為反科學?2016-01-02
“父王,只因咱家附近有個發電塔,輻射太大,所以我才晚報到了兩年多。”這是某地產公司最新廣告中的台詞。這段30秒的視頻告訴我們,托塔李天王李靖的兒子哪吒是因為遭受了“發電塔”的輻射,才懷了三年……最後的廣告語是:“買放心房,上XX網啊。”
如果說某化妝品的“我們恨化學”廣告挑戰了我們的初中化學常識,那麼,這則廣告又刷新了我們對無知的認識。
2015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28條規定:“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廣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虛假廣告:
(一)商品或者服務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產地、用途、質量、規格、成分、價格、生產者、有效期限、銷售狀況、曾獲榮譽等信息,或者服務的內容、提供者、形式、質量、價格、銷售狀況、曾獲榮譽等信息,以及與商品或者服務有關的允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對購買行為有實質性影響的;
(三)使用虛構、偽造或者無法驗證的科研成果、統計資料、調查結果、文摘、引用語等信息作證明材料的;
(四)虛構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效果的;
(五)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其他情形。
而且,很多網友已經看不下去了:
.....
回應
資本家嘛,最想要的就是全世界都是傻子。大概10年前看一個國外的論壇,一個美國人講美國的消費者權益和營銷講了類似的話。就是反智,誇大個人所謂的權益,引導消費者向著自己的營銷圈子裡跑,很多消費者還覺得感恩一般自覺自願的成為擁護者,讓人耳目一新。類似與賣拐中被忽悠的范偉的那種表現。
立反智法吧
不應該封殺這種廣告,各大電信公司、國電、地方電力等應聯合發文,為保護該地產商及住戶蠢真,一致決定在該小區不通網,不通電!
媒體的水平已經和時代發展接不上了。為什麼美日歐的媒體從不阻礙自身發展?
你確定?現時社會裡,喧囂的輿論界、蹦跳的公知圈、雲侃的經濟家及跨界的科學者在肆無忌憚地摧毀著自然科學的基礎。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毒物魅影》 《塑膠》 天下橄欖油一般綠 雙基恐慌症 全球黑心產品 美國黑心食品 台灣黑心食品 日本黑心食品 中國黑心奶粉)
小伙力挺轉基因連吃百日 崔永元:沒意義
《南方都市報》報導,2015-12-02,是項棟樑連續吃轉基因食品的第79天。他用轉基因玉米粉加蛋黃,釀在蘑菇裡蒸熟,這是他自創的“玉米蘑菇蛋撻”。
他為了支持轉基因食品,從原來的單位辭職,每天更新吃轉基因食品的視頻。他準備連續吃100天,把崔永元引導的輿論風向扭過來。
有人說他是瘋子,有人質疑他作秀,也有人表示理解和支持。他說,這100天不是實驗,也不需要結果,只是一個示範,讓大家知道,有人一直在吃轉基因食品。
項大學就讀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2011年成為廣州一家報社的記者,主要從事農業方面的新聞。在4年的記者生涯中,他頻繁接觸中國農村與農民,通過與專家的對話,又對轉基因食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如果讓農民種植抗蟲的轉基因水稻,就可以避免那一場蟲害。
在閱讀大量關於轉基因的文獻資料,採訪了武漢、北京等地的專家之後,項決定做一件考慮了很久的事情:連續吃100天轉基因食品,連續在網上更新,讓大家相信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面對質疑:採取開放態度
崔永元:試吃沒有科學層面意義
項棟樑:本來就不是試驗,是表態
轉基因
崔永元又失眠了,微博刷屏罵農大學生是“垃圾”
轉基因什麼味?這是個文化問題
轉基因三文魚,你敢吃嗎?
回應
小崔: 我說有意義才有意義,你們這些異端。
我支持,中國就是無知的人太多,無知者造謠綁架整個社會,現在反轉基因的人就跟當年義和團差不多
看評論我有點放心了,事情在向好的方向轉變。
這件事不是實驗,轉基因食品已經經過最嚴格的檢驗,不需要再由消費者實驗。這是一種有益的作秀,它可以引起公眾的注意,間接起到了傳播知識的作用。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12_03_343412.shtml
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雙基恐慌症
人類第一種可食用的轉基因動物:美國FDA批准轉基因鮭魚上市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2015-11-19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經過嚴格和詳細的科學審查後,決定批准一種名為AquAdvantage的轉基因鮭魚上市。FDA稱,這種轉基因鮭魚跟傳統的大西洋鮭魚一樣,食用安全且營養也相同。這是人類第一種獲准食用的轉基因動物。
轉基因鮭魚和普通鮭魚對比,前者生長更快
這種轉基因鮭魚由生物科技公司AquaBounty研發。該公司自1995年期就一直在尋求FDA的批准。
與傳統鮭魚相比,轉基因鮭魚生長更快,將飼料轉化為蛋白質的效率更高。這種鮭魚長成只需要16到18個月的時間,而普通的大西洋鮭魚則需要30個月。
這種基因技術對鮭魚也沒有危害。另外,FDA還認為轉基因鮭魚不會對美國的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因為已經採取了多重措施,確保只會在封閉的陸上養殖場裡生長,不會進入自然水域。
不過依然有消費者團體表示反對。他們認為這種鮭魚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而且還有可能進入大自然同野生鮭魚交配,從而對野生鮭魚的種群造成威脅。
對此FDA表示,AquaBounty公司的鮭魚已經作了絕育處理,因此即使流入自然,它們依然無法繁衍。
在標識方面,FDA稱銷售轉基因鮭魚及其製品的公司不必在包裝上額外標註轉基因。當然,該公司可以自願進行標註。根據美國法律,只有當轉基因食品的營養成分與普通食品不同時,才要求強制標註。
FDA也表示,如果有消費者不願意吃轉基因鮭魚,那麼他們可以購買標有“野生捕獲”標誌的鮭魚。
美國消費者聯盟表示,對FDA的決定深感失望,絕大多數人希望轉基因食物能夠明確標識。
不過美國科學家們對這一消息感到歡欣鼓舞。
AquAdvantage鮭魚同傳統鮭魚一樣安全,而且還對其進行了生物和基因隔離,因此對環境的威脅微乎其微。
沒有任何可靠證據表明,這種魚會對人體或環境產生威脅,相反,當前捕獲野生鮭魚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的海洋已經被過度捕撈。
轉基因
專家:轉基因水稻拿到安全證書卻未產業化監管過度
歐洲議會否決限制轉基因草案議員:轉基因不可或缺
廣州科學家培育出世界首例基因敲除狗
回應
好事。狠狠教育了國內某些噴子公知反基改幼稚者。
流量不清零,別以為國外運營商比國內強2015-11-6錢立富 IT時報
10月份,三家運營商“流量當月不清零”政策開始實施,當月用不完的流量可以轉存至下個月繼續使用。
不了解會產生誤解,由誤解而產生偏見,這便是運營商身處的境況。仍以流量不清零為例,很多人都覺得國外運營商做得好,可實際情況呢?國內運營商在這點上絕對是國際領先的。
如今,全球大概只有三四個國家的少數幾家運營商推出了流量不清零服務,其他運營商都是按照“流量當月清零”的方式在操作。即使選擇了流量不清零的國外運營商,對用戶也設置了比較高的門檻。
美國第一大運營商AT&T推出了Rollover Data業務,用戶未使用的流量將會自動滾入下個月進行使用,但是第三個月就不可以了,這與國內運營商的做法一致。而且,AT&T的服務只限於其數據流量共享套餐的用戶使用,這些用戶數量僅佔AT&T用戶總量的一半左右。
日本的運營商NTT DOCOMO當月流量用不完可以順延兩個月,但這項服務僅針對5GB以上大流量包的客戶,且剩餘流量不足1GB時不可滾存,並優先扣減套餐內流量。
再來看看實施力度最大的美國運營商T-Mbolie,當月沒有用完的流量可以在下個月使用,有效期是12個月,這點比國內運營商做得要好。但想要享受T-Mbolie的流量不清零服務,門檻也頗高。參加T-Mbolie的Simple Choice plan基本套餐的用戶(月基本費50美元,通話、短信和2G網絡流量沒有限制,含1GB 4G流量)不能再享受流量不清零服務;參加了 Simple Starter plans套餐(月租40美元,通話、短信不受限,含500MB 4G流量)的用戶也不能參加。這些套餐用戶在T-Mbolie的用戶中佔據不小份額。
相比之下,國內運營商不僅在國際上較早推出了流量當月不清零服務,而且門檻較低,只要是按流量計費的月套餐用戶都能享受,不像AT&T、T-Mbolie那樣設定某些用戶不能參加,也不像NTT DOCOMO那樣只針對大流量包的用戶。
回應
我真的笑死了,不要這麼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了好嗎?我在美國這麼久了,用的是T-mobile家庭套餐,每人每個月50美金左右。這種水文也就只能欺騙無知的那一部分人,醒醒吧,媒體。
50美金折合人民幣300多。國內普通民眾達到這個數量級不佔多數。。要是不是個事就噴
到國外走一遭,我國三大運營商的技術與服務還是可以的。這與它們之間的競爭態勢直接相關。
http://tech.sina.com.cn/t/2015-11-06/doc-ifxkniur2936833.shtml
廣州科學家建立世界首個基因敲除狗模型2015-10-20 南方日報
在廣州的一間狗場裡,15個月大的兩隻比格犬“大力神”和“天狗”遠比同齡小狗顯得強壯矯健,它們是世界上首例基因敲除狗。被敲除了肌肉生長抑制素基因後,它們的肌肉生長發育能力增強,4個月時就比普通狗更為肌肉發達,成年後具有更強的運動能力。
基因敲除狗“大力神(左)”與“天狗”
這兩隻基因敲除狗,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南京大學南京生物醫藥研究院、廣州醫藥研究總院等科研單位共同培育。
研究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狗的基因打靶技術體系,相關成果12日在線發表在《分子細胞生物學雜誌》上。廣州生物院研究員賴良學、南京生物醫藥研究院研究員高翔和廣州醫藥研究總院主任藥師應軍是該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近年來,牛、羊、豬、猴等大型哺乳動物實現了基因敲除。但由於狗的生殖生理較為特殊,基因敲除狗的培育難度大為增加,狗基因組的定點修飾一直未獲成功。針對這一問題,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自體移植的策略,克服了供體胚胎與受體雌犬的生殖週期不同步的難題,大幅提高妊娠率,基因打靶狗得以誕生。
“狗在營養代謝、生理解剖等方面與人類極其相似,是研究人體生理和疾病發生機理的理想實驗動物。”專家介紹,基因敲除狗的培育將為人類疾病治療和藥物研發提供新的實驗動物模型,也將加速培育更多含優良遺傳性狀的新品系狗。
相關閱讀
基因敲除(knockout)是指一種遺傳工程技術,針對某個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變生物的遺傳基因。它克服了隨機整合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是一種理想的修飾、改造生物遺傳物質的方法。基因敲除技術主要應用於動物模型的建立,而最成熟的實驗動物是小鼠,對於大型哺乳動物的基因敲除模型還處於探索階段。
相關新聞
黑龍江回應偷種轉基因大豆:沒發現沒條件
美國農民談轉基因作物:更環保為何不讓用?
《紐約客》雜誌Christina Larson中國人為什麼不接受轉基因
住輻射屋 罹癌反而減少?2015年10月11日
民國85年中和市日新國宅輻射屋事件。(資料照片 柯承惠攝)
日本福島核災後大家一談到輻射就恐慌,但是四年多後經過嚴謹的科學評估與調查,福島事故卻呈現另一番不一樣的結論。而台灣30年前的輻射屋汙染問題經過研究後,更顯示我們對於輻射如何影響健康還是知道的太少。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福島核災四年後,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證實,此次事件中無人因輻射患病或死亡。預計未來幾年增加的癌症病例數也極少,難以與統計學背景噪音相區分。」相反的,因為大規模撤離來的壓力可能導致1600人死亡,這些人的死亡原因可以歸咎於醫院重症患者的倉促遷離,養老院老人因撤離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以及自殺等等原因。
有學者就針對這個現象表示,當初福島周遭受到中度的輻射汙染可能對於健康並沒有妨害。學者估計即使是在輻射最強的地區,四年累積輻射暴露劑量大約也只有70毫西弗,大致相當於每年接受一次高分辨率全身掃描診斷。如果不撤離,大部分居民受到的輻射約為每年4毫西弗。而地球的年平均天然本底輻射就有2.4毫西弗。
該報導還以台灣30年前輻射屋為例,約有兩百棟房屋共一萬人左右,受到年平均輻射暴露劑量約為10.5毫西弗,是福島居民平均估計值的兩倍以上。但200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普通民眾相比,這些居民中的癌症病例反而減少了(預期為115例,實際為95例)。
不過紐約時報報導中也提到「白血病和乳腺癌病例略有增加,而在30歲前受到輻射的居民中癌症風險有所增加。」
但這不能推論適當的輻射量對於健康有益,因為研究中的統計數字並沒有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所以引用這些學術論文時,往往會淪為各說各話,正反兩方都只拿出對於自己有例的數據辯護。
總而言之,人們對於輻射的無知與過於恐慌所造成的傷害,可能遠超過現實環境中,輻射對於人的類建康的負面影響。
楊樹膠被發現後,有的人開始將楊樹膠採用蜂膠的提純方法,製成純的樹膠,打碎後加入蜂膠原料中,或將提純後的楊樹膠供應給其他不懂行的生產商。這種提純後的楊樹膠與提純後的蜂膠在感官上沒有多大的區別,很難鑑別,而其各項質量指標完全能夠符合現行的蜂膠國家標準。很多人加入了製假大軍,破壞楊樹的樹皮、葉,使得大批的楊樹枯死,影響了生態平衡,在當地政府的干預下,制假者轉為採摘其芽孢來製備楊樹膠。猖獗的製假摻假行為擾亂了蜂膠的市場價格,蜂膠產品數量不斷上升,而終端產品的價格卻在不斷下降,有的產品甚至開出了100粒60元的超低價格。另一方面產品的質量卻無法得到有效保證,也嚴重影響了蜂農生產蜂膠的積極性。
2010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關於加強含蜂膠原料保健食品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從監管的角度,政府加大了蜂膠收購、生產和經營的管理。但是,在科學認定假蜂膠的手段和依據上,仍然缺乏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業界已經研究出三種主要的鑑別蜂膠的方法。這三種方法是:浙江大學研發的楊樹苷檢測法,杭州蜂之語公司研發的指紋圖譜法;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研發的質譜法。
目前雖然每一種方法都不完美,但是不同的方法相結合,假蜂膠基本上難逃照妖鏡。但是別急著樂觀,技術上可行不代表實際中市場能夠自動淨化。實際上,市場想要健康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嚴食品安全法也無奈
2011年,中央電視台曾經再一次電視節目當中,曝光了蜂膠行業造假情況,引發全行業反響。然而幾年之後的今天,情況並沒有多大改善。蜂膠造假的監管,是一場高難度的遊戲。之前,蜂膠行業將繼續面臨一種尷尬:有些產品即便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檢測出摻假,執法部門也無法處罰,因為它們符合國家標準。這種案例已經發生了好幾起。汪志祥呼籲,應該加快國家標準的更新頻率,例如考慮每年更新一次。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1448.html
蜂膠造假調查:假蜂膠氾濫成災 造假手段比法律跑得還快 by王培霖
在蜂膠這個行業,對產品質量進行強制規範的國家標準每個好幾年才能更新一次,這個更新速度由於遠遠慢於造假技術的更新速度,導致假貨氾濫而無法處罰。
在中國蜂膠每年的產量僅為350噸左右,提純後的精製蜂膠約150噸。但是,中國市場每年銷售的蜂膠數量,卻高達1000噸左右。
所謂進口產品也不完全可信。中國蜂產品協會此前調研發現,來自澳洲新西蘭的蜂膠產品,有七成以上都是摻假。美國本土市場所銷售的蜂膠,也有許多摻假。
在這些假冒產品的衝擊下,堅持做真品的良心商家生活得很不容易。他們不斷地在研究新的檢測方法、推動國家標準的升級,力圖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遊戲當中占得先機。這注定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真蜂膠原料目前市場價格最低為800元每公斤,而楊樹膠(用楊樹芽、楊樹皮人工熬製的假蜂膠)只有200元,巨大的利潤空間刺激了不法商家造假。楊樹膠吃了雖然沒有任何營養,但也沒有明顯的危害,所以消費者即便服用了假冒產品,也是渾然不覺、難以體驗到。
澳、新兩國基本上不生產蜂膠,也不允許包括蜂膠在內的任何蜂產品原料和產品進口。因此,在兩國境內和在中國銷售的所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蜂膠產品的原料來源並非產自澳、新兩國。經對收集到的流入澳、新的蜂膠原料樣品進行分析,其感官和理化指標均不符合我國蜂膠國家標準(GB/T 24283—2009)的規定,質量遠低於中國蜂膠。
在澳、新兩國生產、銷售約七成的蜂膠產品的大都是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華人,進口來自中國的楊樹膠,在悉尼和墨爾本華人辦的工廠加工成軟膠囊等,冠以澳大利亞或新西蘭蜂膠。主要賣給到澳、新旅遊的中國遊客,初步估算,每年至少有二百多萬人次的中國遊客購買所謂的澳、新蜂膠;另外,通過中國某些企業,以網購、郵購的方式在中國境內外大肆銷售。在網絡搜索澳、新蜂膠,琳瑯滿目,五花八門。
而中國方面,他們估算每年至少有10噸左右楊樹膠出口到澳、新,估算可年產假蜂膠軟膠囊一億粒(0.5g/粒)左右。
歐美科研機構對蜂膠的研究很淺,也缺乏精細的行業標準,美國保健品專家甚至不知道楊樹膠為何物,在美國很難找到對蜂膠進行精細化鑑定的實驗室,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沒有細緻的行業標準。美國人也吃蜂膠。但美國人在國內市場所購買的蜂膠,許多都是假的。
揭開轉基因的面紗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1
轉基因產品溯源
劉信 , 中國物資出版社 ,2011
轉基因食品標識的比較法研究
付文佚 ,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1
轉基因抗蟲玉米在我國商業化種植的經濟影響研究
孫煒琳 ,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1
干細胞、克隆與轉基因
鄭月茂(主編) ,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
轉基因植物與食品安全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編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
轉基因賭局
(美)史密斯 ,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1
轉基因戰爭︰21世紀中國糧食安全保衛戰
顧秀林 ,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1
生化超限戰︰轉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陰謀
柴衛東 , 中國發展出版社 ,2011
消費者行為實驗經濟學研究︰以轉基因食品為例
秦向東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1
轉基因生物越境轉移事先知情同意制度研究以《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為視角
轉基因生物越境轉移事先知情同意制度研究以《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為視角 高曉露 , 法律出版社 ,2010
吃的困惑︰由轉基因引發的食品安全話題
尹傳紅 ,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10
國際轉基因生物使用安全監測及其標準化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物資出版社 ,2010
人造恐慌:轉基因全球實地考察
土摩托 2014 新世界出版社
糧食戰爭:我們拿什麼來養活世界
(英)康韋 ,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4
圖說理性看待轉基因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 ,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4
轉基因食品安全面面觀
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編 ,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4
轉基因30年實踐
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 ,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
百名專家談轉基因
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 ,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1
農業轉基因生物知識100問
農業部農業轉基因作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編 ,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1
病毒轉基因技術原理
范雄林(主編) , 科學出版社 ,2015
抗蟲轉基因植物環境風險評價和監測
劉標 ,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4
轉基因生物標准物質研制與應用
周雲龍(主編) , 中國計量出版社 ,2014
轉基因食品法律規制研究
張忠民 ,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4-
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生物安全國際論壇第五次會議論文集
薛達元 ,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4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轉基因神話及其破產
(法)羅賓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3
轉基因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
吳易雄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中國轉基因作物抗性的動態優化政策和管理研究
喬方彬 , 科學出版社 ,2012
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與安管理︰生物安全國際論壇第四次研討會論文集
薛達元 ,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2
基因改造大糧倉!阿根廷成未來「解救飢荒」救星2015/6/9
很多國家都在投資糧食生產,因為根據聯合國統計,到了2050年,地球人口即將突破96億人,全球糧食至少要再增加70%才能養活這麼多人,因此,能夠抗蟲、抗旱的基改作物成了許多人眼中「解救飢荒」的救星。三立採訪團隊獨家前進阿根廷,揭開基改農場的神祕面紗,不只有機器人耕作、大豆海生長快速,完全超乎想像。
台僑林庸奕:「他說專門要做啤酒用的,紅玉米比較硬,做啤酒用紅玉米,胚芽拿去做飼料。」原本彭巴草原可以生產黃豆、小麥、玉米、和油菜、葵花,但是從1996年開始,黃豆一枝獨秀。阿根廷政府為了償國債,讓基因改造黃豆種子合法進口,其中,美國孟山都農業生技公司推出的「Roundup Ready」基因改造黃豆被籲為「魔法種籽」,它之所以能全面攻佔阿根廷,是因為豆株被植入保護基因,可以抵抗農藥草甘磷roundup的殺傷力,但雜草卻可以被全部殲滅,農夫不必忙著除草,只要不停耕種,擴張更大的面積。
孟山都基改黃豆在阿根廷成了搖錢樹之後,農場興起一波波「造田運動」,像是Lelfun,在二十五年原本只是阿根廷一座中型農場,僅有一萬公頃土地,這幾年不斷圈地租地,甚至把荒地變良田,現在管理六萬公頃!相當於台北市面積的2.2倍,他們拿一半土地來種植大豆。
農場第二代21歲Kinmin負責飛行,從空中監看大豆植株顏色。農場花約合台幣1600萬購買直升機每周巡視,一旦看到黃豆株顏色不對,立刻壓低飛行高度觀察,接著用GPS定位鎖定病變區域,通知工程師查明病蟲害原因,並控制感染範圍。顏色偏深綠、一望無際大豆海十分壯觀,若非親自造訪,無法想像這是真實世界,我們所在的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省,但其實包圍首都的四個省份,都是種植黃豆以及加工產品的重鎮,全國可耕地3400萬公頃,基改黃豆就佔2000萬公頃!
相關新聞
全球逾400城市2015-5-23遊行反基因改造農產品
反基因改造产品 多伦多千人上街 孟山都否认危险
衛生福利部 散裝基改食品7月起須標示
安徽萬畝超級稻絕收農民抗議
滥用化肥加重中国雾霾转基因水稻可提高产量降低污染
拒絕基地台阿公阿嬤抱孫抗議
廣告布遮掩蚊子館偷蓋基地台
水塔裝避雷針原來是基地台
另詳參【圖博館】: 基因能分好壞?
反轉控們只會兩招:一是造謠傳謠,二是謾罵和人身攻擊 2014-8-13
一招是不停的造謠傳謠:一個謠言被戳穿,馬上再創造一個新的謠言;二招是謾罵和人身攻擊:方舟子被打成漢奸,農大校長被打成美國線人,這幾天開始猛攻饒毅,估計這位從美國回來的國際頂尖生物學家,最後要反轉控們被打成美國間諜。不過仔細一想,連氯化鈉都能被反轉控們打成劇毒,就不用奇怪這些人的人品和智商了。 真正要奇怪的,是這些反轉控們的真實目的,和當年借溫州動車事故猛攻中國高鐵有異曲同工之處。
回應
很多當年的JY被美分輪子們罵成了自乾五,相信很多現在對轉基因技術持懷疑態度的人,最終會被崔粉和反轉控們罵成崇尚科學的挺轉派。
這一點我以前就發貼說了,理智的回歸等於自乾五的到來,反轉的拿不出任何決定性的證據來攻擊轉基因,反倒一直被挺轉派闢謠打臉,轉基因吧精品區就有成噸的科普貼,去哪裡發帖的反轉者愣是沒有一個知道先去精品區看看的,就把被打臉無數遍的造謠貼發上去反轉了,簡直是讓人無話可說
為什么生物工程界本身就對轉基因就存在爭議?
10000個生物學家認為轉基因技術是安全可控的,剩下一個自封的生物學家不認同,這就叫"存在爭議'? 全世界大部分人都認同人類是進化而來的,但是也有少數神棍堅持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是不是說“人類的來源”也有爭議?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227659-1.shtml
另詳參【圖博館】: 天災?人禍? 海龜與烏龜 中日高鐵之爭 雙基恐慌症
車展設偽基地台發廣告簡訊 2人被逮2014-4-30
據《京華時報》報導,4月20日北京國際車展開幕以來,中國警方多次接獲群眾報案,有人使用偽基地台廣發商業廣告簡訊。4月26日,經走訪調查,大陸警方在車展附近,逮獲正在利用偽基地台向車展周邊發送各類廣告資訊的的集團,起出偽基地台1座。據不法的張某、韓某交代,二人是北京某展覽公司員工,受老闆指使利用偽基地台廣發商業廣告簡訊。
上海嚴打偽基站犯罪 今年抓獲268名犯罪嫌疑人
中新網上海2014-7-8電 (記者 陳靜)畢業於上海知名高校電腦專業的研究生孫某利用電腦知識,根據基站原理,製作了8套設備,以每天800元一套的價格租給他人。他們還用程式發送廣告語和條文,並反饋客戶,收取酬勞。
這是上海警方破獲的一起利用新型“偽基站”牟利案件。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警方透露,自2月20日起至今,警方已抓獲268名利用新型“偽基站”牟利犯罪嫌疑人,其中涉及24個犯罪團夥,警方還繳獲了165套相關設備。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708/12848928.html
偽基站
“偽基站”即假基站。設備是一種高科技儀器,一般由主機和筆記型電腦組成,通過短信群發器、短信發信機等相關設備能夠搜取以其為中心、一定半徑範圍內的手機卡資訊,通過偽裝成運營商的基站,任意冒用他人手機號碼強行向用戶手機發送詐騙、廣告推銷等短資訊。
2014年以來,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工信部、安全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9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嚴打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偽基站”設備的違法犯罪活動。
…………………
http://baike.baidu.com/view/8940201.htm
家庭基站
家庭基站(英語:Femtocell,又譯為毫微微蜂巢式基地台),最初叫接入點基站(英語:Access Point Base Station),是一個小型的蜂窩基站,一般被設計為在家庭室內或小的商業機構中使用。通過寬頻接入(如DSL,有線電纜,光纖)連接到運營商的網路,可以整合2G、3G、WiFi於一機。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B6%E5%BA%AD%E5%9F%BA%E7%AB%99
中國人吃的食品添加物,真比歐美日本更多、更狠?2024-11-08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全中國所有添加劑加起來只有幾十種。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已有2400多。2019-2023年,從1269萬噸增長到1611萬噸,年均成長率6.15%。市場規模,在2021年就已1,399億元。
但實際上,無論是美國、歐洲或日本,使用的添加劑都比中國多。食品安全問題也一點都不少。例如近20年來,日本食品安全事件最少的2021年,全國仍有717起食物中毒,學校和養老院也不例外。
而中國已經禁止使用的瘦肉精,至今仍在美國養殖業中合法添加。所以我們沒必要向別國討教。反倒是更該從自己的產業源頭想辦法。例如,鼓勵更多企業,生產天然、健康的食品添加物。另一個辦法,就是在業界捲出有引領作用的頭大哥。
回應
日本是各種添加物的始祖,美國是濫用添加物的國家。但即使是這樣,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也不應該比爛。
日媒曝「亞洲十大美味泡麵」!台灣上榜3款 它勇奪亞軍2024/11/09 中時
《日本經濟新聞》發起亞洲泡麵評選,評審包括文化推廣大使、泡麵專家、烹飪研究員,記者、飲食文化研究員、泡麵愛好者等7人。他們選出的第一名是新加坡叻沙泡麵Prima Taste,湯頭呈橘紅色,由椰子粉熬成的,再搭配蝦肉。第二名是台灣熱「滿漢大餐:蔥燒牛肉麵」。第四名是泰國的Yum Yum奶油冬蔭功麵。6到10名分別為韓國八道的炸醬麵、農心的浣熊麵、台灣的曾拌麵「香蔥椒麻口味」、泰國iMee綠咖哩雞肉麵以及台灣KiKi推出的蔥油拌麵。
回應
要以銷售量排名
不能以銷售量排名,不然中國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