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6 06:00:00阿楨

密爾頓:世界百大作家8

約翰•密爾頓  維基百科



約翰•密爾頓(英語: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國詩人,思想家。英格蘭共和國時期曾出任公務員。因其史詩《失樂園》和反對書報審查制的《論出版自由》而聞名於後世。
生平
密爾頓的一生幾乎與斯圖亞特王朝相伴而行,他的詩歌創作和政治觀點伴隨英國革命而發展,當1674年已經失明的密爾頓去世時,密爾頓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政治選擇,並且他的觀點在此後廣泛影響了整個歐洲的政治和宗教信仰。
早年生涯
1608年12月9日,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
劍橋歲月
1625年進入劍橋大學,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學者,密爾頓在劍橋大學的克萊斯特學院完成他的學士學位和1632年碩士學位後,便開始專心於詩歌寫作。
創作、學習和旅行歲月
1632年至1638年五年間,密爾頓辭去了政府部門的工作,住到他父親郊外的別墅中,整日整夜的閱讀,他幾乎看全了當時所有英語、希臘語、拉丁語和義大利語作品。在這段時期密爾頓寫作了《酒神之假面舞會》等一些作品。1638年,密爾頓去歐洲旅行,他在義大利停留了大部分時間。訪問過當時已被囚禁的伽利略,並同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有所交往。由於英國動蕩的宗教局面密爾頓提前回國,他所寫的一些小冊子被歪曲,他本人也被烙上了激進分子的烙印。
內戰、婚姻和仕途
1642年,密爾頓與瑪利•普威爾結婚,新娘只有17歲。六個星期後,無法處理好新婚生活的瑪利回到了她父母家,密爾頓寫信要求離婚。但最終他們和解了,瑪利為密爾頓生下了四個孩子,其中的一個孩子生下沒多久就夭折了。
中年以後,密爾頓從政,他寫了許多觀點鮮明的政治文章;其時恰逢英國內戰,共和、復辟大動亂;克倫威爾派的密爾頓曾在其國務會議中任拉丁文秘書。
密爾頓一生三次結婚,第一位太太小他17歲,第二位小他20歲,第三位小他30歲。婚姻中有多次磕絆,他曾多次寫一些論述離婚的小冊子。1644年,因為這類小冊子,再次被國會招去質詢,惱怒之際,慷慨陳辭,誕生言論出版史上里程碑式的文獻——《論出版自由》。但這次充滿激情和思辨的演講在當時並未引起太大反響,出版許可制度在半個世紀後才在英國叫停。不過,由於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密爾頓的思想逐漸被世人認識並受到推崇。《論出版自由》被譯為多種文字,流傳開來。
1652年,瑪利病逝。1654年,密爾頓原本就衰弱的視力變得更壞,他徹底失明了。
1656年,密爾頓再婚,兩年後,這位新妻子因為難產而死。
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密爾頓被捕入獄,退出政治活動,致力詩歌創作。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口述完成使他名揚後世的三部偉大著作:《失樂園》和《復樂園》,詩劇《力士參孫》。
1663年,密爾頓最後一次結婚,妻子是伊莉莎白•明薩爾,這段婚姻比較幸福。
密爾頓死於1674年11月8日,死後他與喬叟、莎士比亞齊名。
影響及評價
1644年《論出版自由》的封面
密爾頓首先是一位文學家,在詩歌創作上有傑出貢獻。同時,作為一位思想家,他的《論出版自由》成為言論出版史上自由主義的里程碑,和後來密爾的《論自由》一道,被視為報刊出版自由理論的經典文獻。但需要說明的是,《論出版自由》1644年獲許出版,流傳不廣,影響不大,直到1778年才第一次再版。不過,由於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密爾頓的思想逐漸被世人認識並受到推崇。《論出版自由》被譯為多種文字,流傳開來。由此確立的言論自由基石:「觀點的自由市場」和「真理的自我修正」影響一直持續至今。維基百科的編輯和書寫理念也源於此。
「密爾頓本人也是一名書報檢查官,他主張儘可能多的自由,主張使用限制的最低原則,即此自由不能侵犯彼自由。」[1]
代表作品一覽
《失樂園》
《復樂園》
《酒神之假面舞會》(the masque Comus,1634年)
《論出版自由》(Areopagitica:A Speech for the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1644年)
《失樂園》(Paradise Lost,1667年)
《復樂園》(Paradise Regained,1671年)
《力士參孫》(Samson Agonistes,1671年)
參考注釋
1 阿特休爾:《權力的媒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A5%E5%B0%94%E9%A1%BF

失樂園  維基百科

Milton paradise.jpg
第一版的標題頁(1668年)
《失樂園》(Paradise Lost)是17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以舊約聖經創世紀為基礎創作的史詩,出版於1667年。
概述
內容主要是描述墮落天使路西法(撒但)從對神的反叛失敗後再重新振作,他對人間的嫉妒,以及他運用他的謀略化身為蛇,引誘亞當和夏娃違反神的禁令偷嘗智慧樹的果實,導致人類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在此書中,彌爾頓說明本書是為了:「辯證神對人類的態度」及闡明神的預見與人類的自由意志之間的衝突。
彌爾頓融合了異教信仰、古典希臘文獻以及基督教信仰,在此詩中探討了多樣的主題。從婚姻、政治(彌爾頓本人在英國內戰其間是活躍的政治份子)、到君主政體,同時也辯證許多困難的神學議題,包括了:命運、宿命、三位一體、以及原罪和死亡在世界中的出現。另外還包含了天使、墮落天使、撒但、以及天堂中的戰爭。
在線閱讀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shileyuan/9.html

失樂園 (消歧義) 維基百科 《失樂園》,指的是下列的作品:

失樂園(Paradise Lost),17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以舊約聖經創世紀為題目創作的史詩。
失樂園 (小說),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情色文學小說,講述一名有婦之夫與同事的不倫之戀,並且由富士電視台改編成電視劇及電影。
失樂園 (繪畫),義大利畫家托馬索•迪•喬凡尼•迪•西莫尼•圭迪的一幅繪畫作品。
失樂園,香港樂隊草蜢的歌曲。
失樂園 (專輯),臺灣歌手陳淑樺的專輯,內有同名歌曲。
失樂園,台灣繪畫家幾米的一系列作品.其作品目前有5本,分別是《寂寞上場了》、《童年下雪了》、《秘密花開了》、《魔法失靈了》和《奇蹟迷路了》。
失樂園,于庚庚導演,濮存昕、劉佩奇、張培、嚴曉頻、劉軍、王麗雲等人主演的關於愛滋病患故事的三十集電視劇。
失樂園 (漫畫),日本漫畫家尚村透的作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B1%E4%B9%90%E5%9B%AD_(%E6%B6%88%E6%AD%A7%E4%B9%89)

約翰•彌爾頓_百度百科

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1674)英國詩人、政論家,民主鬥士。彌爾頓是清教徒文學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為資產階級民主運動而奮鬥,代表作《失樂園》是和《荷馬史詩》、《神曲》並稱為西方三大詩歌。
大事記
約翰•彌爾頓1608年12月9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親愛好文學,受其影響,彌爾頓從小喜愛讀書,尤其喜愛文學。1625年16歲時入劍橋大學,並開始寫詩,1632年取得碩士學位。因目睹當時國教日趨反動,他放棄了當教會牧師的念頭,閉門攻讀文學6年,一心想寫出能傳世的偉大詩篇。1632年至1638年五年間,彌爾頓辭去了政府部門的工作,住到他父親郊外的別墅中,整日整夜的閱讀,他幾乎看全了當時所有英語、希臘語、拉丁語和義大利語作品。在這段時期彌爾頓寫作了《A mask》(後又名為Comus,1634年)等一些作品。
1638年彌爾頓為增長見聞到當時歐洲文化中心義大利旅行,拜會了當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會囚禁的伽利略。彌爾頓深為伽利略在逆境中堅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動。翌年聽說英國革命即將爆發,便中止旅行,倉促回國,投身革命運動。
1641年,彌爾頓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邊,開始參加宗教論戰,反對封建王朝的支柱國教。他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發表了5本有關宗教自由的小冊子,1644年又為爭取言論自由而寫了《論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陣營中的獨立派將國王推上斷頭臺,成立共和國。彌爾頓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鞏固革命政權,發表《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等文,並參加了革命政府工作,擔任拉丁文秘書職務。1652年因勞累過度,雙目失明。
1660年,王朝復辟,彌爾頓被捕入獄,不久又被釋放。從此他專心寫詩,為實現偉大的文學抱負而艱苦努力,在親友的協助下,共寫出3首長詩:《失樂園》(1667),《複樂園》(1671)和《力士參孫》(1671)。1674年11月8日卒於倫敦。
生平
1608年12月的一天,莎士比亞還在創作他偉大的戲劇作品,英國另外一位元偉大的詩人在倫敦呱呱墜地了。他就是約翰•彌爾頓。
彌爾頓的父親是一位法律文書,家境較為殷實。他父親雖然是清教徒,但並不像當時其他的清教徒那樣呆板,他喜歡音樂,也引導彌爾頓喜愛上音樂。他還愛書如命,而年輕的彌爾頓打小就同父親一樣愛好書籍。彌爾頓的父親還專門為他聘請了私人教師,彌爾頓剛滿十歲時,就能寫出一些不錯的詩歌。那時彌爾頓就經常學至深夜,這對他以後的身體影響極壞。
12歲時,父親便把彌爾頓送到當時倫敦一所名叫聖保羅的著名男子學校念書,15歲時進入劍橋大學深造。年輕的彌爾頓面相英俊,但為人驕傲,思想獨立,據稱當時已被認為是劍橋大學最出色的學者。
彌爾頓原本打算入英國教會做牧師。但當時國教徒和清教徒之間的衝突激化,而彌爾頓是一個清教徒。正是在這個時候,一些清教徒開始到普利茅次去傳教,若干年後,清教徒中的一部分人在新英格蘭的賽勒姆和波士頓開始殖民定居。
完成大學學業以後,彌爾頓放棄了入英國教會做牧師的想法,曾有一段時間,他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反復思考之下,他堅信自己天生就應該做詩人。他在父親離倫敦約20英里的霍爾頓鄉村莊園生活了將近5年,為了日後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開始努力地寫詩和讀書。
在這五年的時間裡,他寫下了大量的短詩,其中《快樂的人》抒發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沉思的人》對深思冥想進行了描寫,《列西達斯》歌頌一位被淹死的朋友,《科馬斯》則展現了一次化妝舞會。
但不久,他對這種安靜的田園生活開始感到厭倦。他渴望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於是,他帶著父親給他的錢,踏上了去法國、瑞士、義大利的旅行之路。在義大利,他聽說英國國王同人民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馬上可能就要爆發戰爭。於是他立刻放棄了旅行和寫詩的計畫,匆忙回到了英國。
回到倫敦以後,他極力反對保王黨,並傾注全部精力寫下了大量的擁護人民自由的政治性小冊子。1641年出版《論出版自由》,大膽攻擊當時英國新聞審查制度;1649年出版的《偶像的破壞者》,主張處死查理一世;1650年出版《為英國人民辯護》,為此迎接共和與革命的到來。
1649年,根據議會判決,國王查理一世被斬首,同時奧利弗•克倫威爾上臺,成為政府首腦,並受封為“護國公”。一行的清教政府的領袖們對在革命中彌爾頓為共和國的勝利寫下的大量隨筆和小冊子記憶深刻,於是任命他為外交事務拉丁文秘書。他除了負責翻譯外國政府的拉丁文書信以外,還必須用拉丁文進行回答,他還負責對反對克倫威爾政府的攻擊和言論進行批判。由於任務繁重,他不得不日夜工作,不久,視力開始下降,醫生警告他必須停止用眼,否則他將會失明。但他拒絕了醫生要他放棄繁重的閱讀和寫作工作的勸告,繼續勤奮工作。最終,到了1652年,他雙目完全失明。即使如此,他也沒有停止工作,他採用他念別人寫的方式夜以繼日地繼續工作。不久,妻子病故,給他留下了三個嗷嗷待哺的小女孩,最大的也不過6歲。這對於一個公務繁忙的盲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久,保王党重新奪回了政權。查理二世(前國王的兒子)登上了王位。新教徒到處逃命。有的去了美國,有的被抓住判了死刑。彌爾頓則躲進朋友家住了幾個月,他的財產被沒收,他的書被劊子手焚毀。最後彌爾頓還是被抓進了監獄,好在國王後來放過了他。彌爾頓結束了社會生活,又重新開始了詩歌創作,他花了七年的時間寫下了偉大的詩歌《失樂園》。在這篇詩歌裡,他講撒旦怎樣背叛了上帝,夏娃和亞當怎樣被逐出了伊甸園等等。他因雙目失明,只好由他念,有時候讓他女兒代寫,有時候由來訪的朋友代寫。《失樂園》為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許多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因此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拜訪他。完成這篇大作之後,他又寫下了《複樂園》,和一部關於力士參孫的戲劇(參孫是以色列大力士,晚年像彌爾頓一樣雙目失明)。
1674年11月8日,這位偉大的英國詩人終於與世長辭,在身邊陪伴他的只有幾位最知心的朋友。他最偉大的作品《失樂園》採用宗教諷喻的形式,展示了作者的思想觀點;其基本思想讓人一目了然:即揭露當時的反革命力量,表達對自由的強烈呼籲。
詩集《失樂園》共分12卷,結構複雜,前後似乎自相矛盾。該作品根據《聖經》中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的傳說創作加工而成,還講述了上帝及其永恆的對手撒旦的故事。該詩開篇描述了天使們的一次集會。在崇尚自由的撒旦領導下,反叛的天使們群起反對上帝,但他們與上帝及其支持者的對抗中落敗,撒旦和他的信徒因此被逐出天國,被關進了地獄,從此受盡折磨。但是,就在火焰與毒氣彌漫的地獄裡,撒旦和他的信徒們毫不氣餒。撒旦鬥志高昂,絕不屈服,他以超人的毅力忍受著所有的苦痛,並且滿懷激情的爭取鬥爭的最後勝利。撒旦把戰場定在了上帝所創造的世間最美妙的地方——伊甸園,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在美麗無比的伊甸園天真無邪地幸福生活,他們自在快樂,只是禁止吃長在善惡樹上的水果。撒旦渴望著讓他們擺脫上帝的影響,成為他反抗上帝權威的鬥爭工具。但是,上帝覺察了他的企圖,派拉斐爾天使長提醒亞當和夏娃謹防撒旦的邪惡企圖。天使長告誡他們要謹記自己遵奉上帝的誓言,並且詳細告訴他們撒旦往日的錯誤行徑。拉斐爾天使長接著還給他們講述了上帝開天闢地、創造所有生命的光輝業績,惟一就是沒有解釋天體轉運的奧秘(受伽利略學說的時代影響),當亞當和夏娃問到這一點時,拉斐爾天使長建議他們不要去詢問與他們無關的一些事情,隨後就走了。拉斐爾剛走,撒旦便化作一條毒蛇,出現在夏娃面前,他狡詐地勸說夏娃不要相信上帝的鬼話,夏娃輕信了他,偷吃了禁果,並且還幫亞當也摘了一個。上帝目睹了他們的過錯,祭出了他公正裁決,剝奪了亞當和夏娃永生的權利,將他們逐出伊甸園,罰入人間,經歷生老病死,經受無盡的苦難的懲罰。蜜雪兒天使長向兩位罪人宣佈上帝的旨意,還為他們勾勒出了人類的未來圖畫以及他們獲得“拯救”的途徑。於是亞當和夏娃看到了未來人類世界的畫面,目睹了人類的起源、戰爭、勞作及人們的歡樂和悲哀。天使長對亞當預言們人類通過艱苦的勞作可以達到道德的完美,並且可以通過皈依基督信仰重新獲得永恆的福祉。
整篇詩歌以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而告結束。他們手挽手離開了伊甸園,他們面對的並不是冰冷而又無意義的存在,而是充滿活力和挑戰的現實生活。
《失樂園》(1667)長約一萬行,分十二卷,故事取自《舊約》。夏娃和亞當因受撒旦引誘,偷吃善惡樹上的禁果,違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樂園。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驕矜自滿,糾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戰(卷5、6),於是被打到地獄裡遭受苦難(卷1、2)。他這時已無力反攻天堂,才想出間接報復的辦法,企圖毀滅上帝創造的人類。上帝知道撒旦的陰謀,但為考驗人類對他的信仰,便不阻撓撒旦。撒旦沖過混沌,潛入人世,來到亞當居住的樂園(卷3、4)。上帝派遣拉法爾天使告訴亞當面臨的危險,同時把上帝創造世界和人類的經過告訴他(卷7、8)。但是亞當和夏娃意志不堅,受了撒旦的引誘,吃了禁果(卷9)。上帝決定懲罰他們(卷10),命邁克爾天使把他們逐出樂園,在放逐前,邁克爾把人類將要遭遇的災難告訴了他們(卷11、12)。
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在於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他認為人類由於理性不強,意志薄弱,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引誘,因而感情衝動,走錯道路,喪失了樂園。夏娃的墮落是由於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亞當的墮落是由於溺愛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墮落是由於野心勃勃,驕傲自滿。詩人通過他們的遭遇,暗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由於道德墮落、驕奢淫逸而慘遭失敗。
彌爾頓繼承了十六世紀的人文主義思想,接受了十七世紀新科學的成就,同時對它們採取批判的態度。他肯定人生,但否定無限制的享樂。他肯定人的進取心、自豪感,但否定由此演變出來的野心和驕傲。他肯定科學,但認為科學並不是一切,有科學而沒有正義和理想,人類不會得到和平與幸福。彌爾頓的這種思想也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
彌爾頓在思想上要批判驕矜的撒旦,感情上卻同情他所處的地位,因為撒旦受上帝懲罰,很像資產階級受封建貴族的壓迫。在描繪地獄一場時,彌爾頓雖然口口聲聲說撒旦驕傲、野心勃勃,但在對話裡,在形象上,撒旦又完全是一個受迫害的革命者。這個形象十分雄偉,在兇險的地獄背景襯托下,他的戰鬥決心表現得更鮮明。撒旦說:
約翰•彌爾頓畫像
約翰•彌爾頓畫像
戰場上雖然失利,怕什麼?
這不可征服的意志,報復的決心,
切齒的仇恨,和一種永不屈膝,
永不投降的意志——卻都未喪失。
同時通過和撒旦一起被貶入地獄的天使們的形象,詩人描繪了當年憤怒的革命戰士:
對最高的掌權者,
他們發出了怒吼,並用手中的槍,
在他們盾牌上,敲出猛烈的聲響,
憤憤然向頭上的天穹挑戰。
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可磨滅的記錄,是卓越的藝術成就。而詩中的上帝卻顯得冷酷無情,缺乏生氣。
彌爾頓在這首詩裡對於封建貴族的放蕩生活也給予尖銳的批評。
在《失樂園》裡,彌爾頓顯示了高超的藝術。詩人的革命熱情和高遠的想像使他雕塑出十分雄偉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惡、死亡等,描繪了壯闊的背景,如地獄、混沌、人間等。他的詩歌風格是高昂的。詩中運用了璀璨瑰麗、富有抒情氣氛的比喻,獨特的拉丁語的句法,和雄渾洪亮的音調等。在結構上,《失樂園》承繼著古希臘、羅馬史詩的傳統,成為英國文學中一部傑出的史詩。
《複樂園》(1671)四卷,根據《新約•路加福音》描述耶穌被誘惑的故事。耶穌在約旦河畔由聖徒約翰施洗後,準備公開佈道,這時聖靈引他到荒郊,先要給他一次考驗。這考驗就是撒旦對他的引誘。撒旦第一天以筵席,第二天以城市的繁華和古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引誘耶穌,都遭到拒絕。第三天撒旦使用暴力,把耶穌放在耶路撒冷的廟宇的頂上,他也毫不畏懼。後來天使們把他接下來,認為他勝利地經受了考驗,於是他開始面道,替人類恢復樂園。
《複樂園》和《失樂園》都說明了生活的引誘問題,但《失樂園》所強調的是理性控制情欲,是人文主義對生活的肯定和清教的道德觀之間的相互協調;而《複樂園》則強調信仰消除情欲,體現宗教思想的勝利,這首詩反映了革命挫敗後,詩人厭棄和抗拒復辟王朝的道德墮落和反動王朝對古代文化的歪,以鍛煉自己的性格,繼續和封建勢力作鬥爭。詩裡的耶穌念念不忘羅馬奴役下的以色列,他認為以色列的解放一時還不能實現,但是它說:“一旦那一天來臨,你不要想像我會坐失良機。”這說明了詩人對英國革命的始終不渝的態度。
《力士參孫》(1671)是一齣悲劇,取材於《舊約•士師記》。參孫是以色列民族英雄,被妻子大利拉出賣給非利士敵人,眼珠被挖掉,每日給敵人推磨。一個節日,非利士人慶祝對參孫的勝利;參孫痛苦萬分,這時他父親勸他和解,大利拉的懺悔更給他以刺激,敵人赫拉發對他威脅和侮辱,這些都激發了他的戰鬥精神。在敵人威逼他表演武藝之後,他撼倒了演武大廈的支柱,整個大廈壩塌,他和敵人同歸於盡。
這齣悲劇表現了堅強的革命精神。它反映了王朝辟後資產階級革命者內心的痛苦和身受的迫害。歌隊這樣責難神:
你甚至叫他們
死在邪門異教的刀劍之下,
把他們屍體丟給野狗、猛禽;
或使他們作俘虜,
或朝代改了,在暗無天日的法庭裡
受負義群氓的審判處刑。
從這裡可以看出復辟王朝如何殘酷地對待革命者,如何殺的殺,放逐的放逐,就連克倫威爾的屍體也被梟首示眾。他們痛苦異常,憤怒無比,一定要繼續革命:
有一天神會把不可戰勝的力量
放在人民救星的手裡,
來鎮壓世間的暴力、人民的迫害者
和野獸一般狂暴的惡人。
詩人也指出深自懺悔,克制驕矜,控制情欲,恢復信心,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力士參孫》採用了崇高嚴肅的題材,具有洶湧澎湃的感情,質樸有力的語言,活潑有節的音律。這一悲劇是彌爾頓藝術的新發展。它運用希臘悲劇形式,實際上是一部宏偉的劇詩。
彌爾頓也是英國又一位現實主義教育的重要人物。他生活於17世紀,是當時資產階級革命的出色辯護人和在文學界具有重要地位的傑出詩人。其教育觀點主要體現在1644年《論教育》這篇著名的論文之中。
彌爾頓在《論教育》一文中嚴厲批評了當時英國學校的教育。指出學校“違反常規地強迫頭腦中空無所有的孩子去寫作文、寫詩、寫演說詞”,還用很長的時間學習日常少用的希臘語和拉丁語等,浪費了青少年的寶貴青春。到了大學,經院主義的邏輯學和形而上學又成為學生的主課,無法獲得有用的知識,學生極易成為愚昧無知、唯利是圖或野心勃勃的小人。因此,這樣的教育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這是關係到民族存亡的大事。
評析
彌爾頓賦予自己的構思以聖經傳奇的特點,由於這個緣故,反動的資產階級文學研究中就把這首長詩看作一首“聖教史詩”。撒旦對上帝的反抗,展示了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而撒旦失去天國的樂園和亞當、夏娃失去人間的樂園則寓意著資產階級的失敗和封建勢力的復辟,這些可以通過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理解。1639年,英國革命形勢緊張,他回國參加反對國王和國教鬥爭。在1641—1645年間發表過許多政論小冊子,1649年共和國成立,新政府任命他為拉丁文秘書。他寫了不少文章捍衛共和國,因積勞過度,雙目失明,但仍堅持鬥爭。王朝復辟後,他受到迫害,著作被焚毀,生活貧困。他用史詩的形式,通過他個人的體會,把他所處的英國革命時代反映進人類的悲劇:圍繞對人的意志的考驗說明人的自由、幸福。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在於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他認為人類由於理性不強,意志薄弱,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引誘,因而感情衝動,走錯道路,喪失了樂園。夏娃的墮落是由於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亞當的墮落是由於溺愛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墮落是由於野心勃勃,驕傲自滿。詩人通過他們的遭遇,暗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是由於道德墮落、驕奢淫逸而慘遭失敗。彌而頓是清教徒,生長在宗教社會,他一生都英勇頑強地捲入宗教與政治鬥爭的旋渦裡去,他是革命的巨人。他通過長詩宣洩了王朝復辟後的內心苦楚與無奈以及對資產階級革命始終不渝的態度。 彌爾頓的技巧特別明顯地表現在長詩中的人物描繪上。彌而頓逐漸揭示那些主人公的多面形象。比如,彌爾頓先把亞當和夏娃在一起表述一番,然後用特殊的縮小畫面的手法把他們個別地加以描繪;起先是寫整個伊甸園後來寫一起的小草地,然後寫到人,最後分別寫到亞當和夏娃。亞當總是英勇、智慧和剛毅的化身。這些品質和生氣勃勃的人的魄力結合在一起,這種魄力使他的談吐舉止充滿了崇高精神。作者把威嚴、剛毅而有魄力的亞當表現為人的和諧的形象。和亞當並列在一起的,還有夏娃優美卓絕的形象。彌爾頓對夏娃的抽象品質(貞潔、美麗、善良、溫柔)備加讚揚之後,同時也勾勒出她的活潑富有特性的外貌。詩人歌頌亞當和夏娃對這對夫婦的家庭幸福作了詩意的描寫:他倆互相關懷,體貼溫存;真摯而又純潔;感情融洽,親密無間;分擔勞動、同甘共苦。彌爾頓固執地把他倆的關係稱為“由上天主持的”婚姻,從這種意義上講長詩有著一定的清教傾向。撒旦屈從於權勢欲和妒忌心,“犯了法規”,亞當為了自己對另一個人的愛情而“犯了罪”,如果對清教徒說來這兩種情欲是同樣“不道德的”,那末彌爾頓卻是以不同態度來對待的。詩人在譴責撒旦時頌揚了亞當。他所描寫的人亞當是他在跟自己的女伴一起反抗天堂和地獄的一切力量,而這些力量也正立刻起來反對他時,這確是顯得非常美好。宗教的因素促使彌爾頓長詩中的人的形象那樣地變了相,使他不可能成為真正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物,而這一宗教因素在上帝、他的兒子和天使們的形象中表現得倒更有力。彌而頓的那種理論認為:天使都是沒有情欲的,在他們身上,同樣的理智發射出同樣的光芒。所以詩人筆下的眾天使便缺乏個性,千篇一律。不錯,不錯,天使們也表現喜怒哀樂,但這只是“美麗的”假面具上的假定性的醜相而已,這些醜相並不是由於情欲的觸動而產生,因而是沒有生氣的。彌爾頓的天使在表面上象人,但實際上是沒有人性的,因為他們彼此相似,是同一個觀念的表達。在外表生動的眾天使的無意識性和冷漠態度中,強烈地表現出清教派的反人道主義本質。這一本質促使彌爾頓頌揚那殘酷地懲罰人的勇敢行為的上帝暴君。撒旦的好戰的、無止境地力求肯定自己的那種個人主義性格,成為長詩主人公精神淪亡的原因。 隨著自己的暴虐而放蕩的性子的陣陣發作,撒旦在四周散佈死亡,違抗“自然法則”,導人於滅亡,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屈從於那種折磨著他的為非作歹的欲望。他邦處在自私自利的情欲影響之下的心靈,就不可避免地喪失了自由。
在撒旦這形象中,應當看到一個個人主義者的面貌,他認為自己個人是“衡量萬物的標準”,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從而得出結論,認為對於他“一切都可容許”。代替著封建制度的暴政,建立起全能的、孤單的自私者的暴政,這一暴政把世外桃源變為小商販的國家,而把烏托邦變為奴隸主的殖民地。彌爾頓反對當時已經產生的資產階級個性崇拜,這是深具人民性的。然而,在他的對十七世紀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攻擊中,也表現了清教徒神學者的觀點,這就減弱和限制了批判的力量。的確,如果說彌爾頓為共和國政體而鬥爭,揭露了撒旦,那麼在他對撒旦的蠻勇和無信仰的譴責中,不止一次地正好表現了以資本生義制度為基礎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活動家所特有的那種虛假和偽善的態度。 《失樂園》是這樣的一首英雄史詩,作者沒有親身參加過當代的鬥爭,但是他善於在長篇史詩的範圍內儘量寫出了戰爭的威力,它的可怕的 作者不僅僅是描述英雄們的宏偉的戰鬥場面而已,他同時還歌頌了他的同時代人的英勇無畏的精神。
文學貢獻
彌爾頓的一生跨過了整個十七世紀的四分之三。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彌爾頓是他那個時代的文壇巨匠,以及繼莎士比亞之後主要的英國詩人。他的傳記比其他詩人的更為重要也更為有趣,因為它與主人公生活時代的歷史緊密相連。可以斷言,任何一位詩人都受到他生活於其中的環境的影響,以及受到童年時代的影響,並且有一些詩人直接投身于實際事務之中。但是彌爾頓的一生或許恰恰是他所生活的十七世紀思想史的基礎。彌爾頓在他的青年時代就是一個出色的學者和早熟的詩人,其思想境界屬於伊莉莎白時代。他出版的第一部詩集是1632年附於莎士比亞第二折本裡的頌詩。他創作了《快樂的人》、《幽思的人》和《利西達斯》等精緻美妙的短詩。這些詩作足以促使他在英國抒情詩壇上佔據一個顯要的位置。1642年國內戰爭爆發,他站在叛軍一方,隨後的二十年他背叛了繆斯精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小冊子的創作中,為自由黨服務。後來他開始變得盲目起來,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擔任克倫威爾的外國語秘書。大英聯邦失敗王朝復辟之後,由於朋友的幫助和敵人的手下留情,彌爾頓倖免於走上絞刑架。退隱後,他把餘生投入到他的傑作《失樂園》《複樂園》和《力士參孫》的創作中。因此他的職業生涯可以根據十七世紀的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伊莉莎白王朝的尾聲、共和國時期以及王朝復辟時代。
彌爾頓的早期詩歌並沒有顯出他稚嫩的痕跡,他初出文壇就立刻顯示了他在抒情詩方面的天賦才能。二十一歲的時候創作的《基督教降生的早晨禮贊》氣勢宏偉,宣告了一個在其後時代創作基督主題敘事詩的偉大詩人的誕生。《快樂的人》洋溢著生活的歡欣:
晴朗的假日,
老老少少相攜而行,
待到日落西山,
便品嘗麥酒的香甜。
這些詩句使我們想到清教徒並不必然反對世俗的歡樂。彌爾頓就是一個明證,早年他就主張思想和藝術的自由。最初清教徒是為了廓清教會,矯正時弊,但是因為太過狂熱,所以有些過火。馬可利這段著名的話可以解釋很多問題:清教徒之所以反對“弄熊”這項活動,倒不是因為它傷害了熊,而是因為它給民眾帶來了娛樂。清教徒反對劇院,導致劇院被關閉,並且把任何形式的演出都當作犯罪活動。這種敵對不是反對戲劇藝術本身,而是對已經腐敗的制度的道德反抗。正如詩句中所寫的那樣,彌爾頓是喜歡劇場的:
趕赴激情的舞臺,
穿上強生博學的鞋。
用“空想之子”莎士比亞的快板,
歌唱故鄉園林的美好。
清教徒同時也可以是熱愛生活的藝術家。在斯賓塞和錫德尼身上具有強烈的宗教氣息,但是他們對清教發展帶來的偏狹和無知並不持同情的態度,比較起來,彌爾頓則寬容多了。對於彌爾頓和十七世紀的其他詩人來說,宗教不是嚴厲的苦難,而是莊嚴的歡樂。《幽思的人》讓人想起彌爾頓在音樂方面受到父親的訓導,原本就是一個鋼琴家:
雙目失明後的彌爾頓在口述作品
在苦修庵的庭院,
我徘徊、繾卷。
沐浴在那幽暗的微光裡,
品味著那些裝飾著故事畫的門窗,
還有那高聳的圓柱
和堅實的屋樑。
那裡有高聲誦讀的功課,
明淨的聖歌。
響亮的樂器,
伴著悠揚的合唱,
嫋嫋飄入我的耳膜,
將我包裹在無邊的快樂裡。
彌爾頓早期詩歌中最感人的詩篇是《利達斯》,這是哀念逝去的朋友的挽歌。與雪萊的《阿多尼斯》和丁尼生的《懷念》並稱為英國文學中的三大哀歌。彌爾頓的假面劇《科馬西》是為個人歡娛所作,它顯示出彌爾頓和莎士比亞時代戲劇的緊密關係。如果彌爾頓早出生一個世紀,他無疑是一位戲劇家。他晚年創作的《力士參孫》就充分顯示了他卓越的戲劇才能。
《失樂園》是英語文學中最具古典趣味的敘事詩。儘管它的主題帶有聖經的意味,但是與其說它像但丁的《神曲》,還不如說它更像古典作品本身。《失樂園》是彌爾頓根據《創世紀》中寥寥數言的故事,創作出來的具有十二個篇章的宏大的無韻詩。《失樂園》的語言非常優美以至於它被奉為詩歌藝術的範本。它的結構、表達方式、繁多的隱喻和象徵又使它帶有了異教的色彩。夏娃比潘朵拉更可愛,在《約夫真正的火焰》中,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出現在同一篇章中。既然這個故事人盡皆知,關於故事情節毫無疑問,那麼我們的任務便是欣賞彌爾頓語言的壯麗。我以為認真閱讀前四本就足夠了,至於《複樂園》則缺少《失樂園》的明麗色彩。查理斯.艾略特諾頓認為《失樂園》的兩卷書已經很清楚地把其中所有的思想傳達給了我們,在我看來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我們無法忽視第三卷,在其中,我們已經失明的詩人祈求宗教能夠給他帶來光明。在每一本書中都包含著壯麗的章節。除了由於詩人的才情缺乏自省精神,而使得有些語句單調枯燥以外,就整篇詩作而言,《失樂園》仍不失為“雄壯的文體”。也許,今天《失樂園》中的故事不再像昔日那樣吸引我們,因為昔日人們相信它是“福音”,但是我們卻不得不為其文體風格所深深折服。對我們而言,彌爾頓的獨創性貢獻除了使其語言辭章優美之外,還在於他對惡魔撒旦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亞當和夏娃充其量只是祭品,上帝和天使也只不過是影子而已。撒旦被描寫得分外生動,他成為一切行動的支配者,成為詩中真正的主人公。
彌爾頓最後的傑作是《力士參孫》。還有哪一位詩人以更壯麗的演說向世人告別呢?他將自己失明的磨難都寄寓在了盲人參孫的身上。這是英文文學最接近希臘悲劇的作品,全劇以悲歡而沉靜的調子結束:
平靜吧,所有的熱情都已燃燒殆盡。
彌爾頓仍然是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散文家、雄辯家和小冊子作者之一。那是個辯論的年代,其中的一些爭論我們已經不再感興趣,而一些優秀的爭論則被一些劣等的作品所玷污。但是彌爾頓的一些散文和演講至今仍舊閃耀著光芒,例如《阿洛佩格提卡》這部關於出版自由的作品就是那些信仰言論自由的永恆的宣言:“如果說,殺人者殺戮的是有理性的動物,是神的形象;那麼,毀壞有價值的書籍就直接扼殺了理性本身,即神本身了。”三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在質問彌爾頓的疑問:“有哪個官員不會聽從虛偽的報告?假如出版自由落到少數權力者之手,那豈不是助長了那種惡習嗎?”華茲華斯在他那可愛的詩句中表達了真理:
他的靈魂像恒星一樣永不隕落!
在激烈的社會衝突中,彌爾頓耗費了人生中最為寶貴的二十年時光,但他以自己無法超越的智識力量卓然不群於英國詩壇上。
演說詞
論出版自由(1644)
如果我們想依靠對出版的管制,以達到淳正風尚的目的,那我們便必須管制一切消遣娛樂,管制一切人們賞心悅目的事物。除端肅質樸者外,一切音樂都不必聽,一切歌曲都不編不唱。同樣舞蹈也必設官檢查,除經獲准,確屬純正者外,其餘一切姿勢動作俱不得用以授徒;此節柏拉圖書中本早有規定。①但要想對家家戶戶的古琴、提琴、吉它逐一進行檢查,此事確乎非動用20 個以上檢查宮莫辦;這些樂器當然都不能任其隨便絮叨,而只准道其所應道。但是那些寢室之內低吟著的綿綿軟語般的小調戀歌又應由誰去制止?還有窗前窗下、陽臺露臺也都不應漏掉;還有坊間出售的種種裝有危險封皮的壞書;這些又由誰去禁絕?20 個檢查官敷用嗎?村裡面自也不應乏人光顧,好去查詢一下那裡的風笛與三弦都宣講了些什麼,再則都市中每個樂師所彈奏的歌謠、音階等等,也都屬在查之例,因為這些便是一般人的《理想鄉》②與蒙特梅耶③……脫離現實世界而遁入到那些礙難施行的“大西島”④或“烏托邦”式的政體中去,決不會對我們的現狀有所補益;想要有所補益,就應當在這個充滿邪惡的濁世中,在這個上帝為我們所安排的無可逃避的環境中,更聰明地去進行立法。
言論自由之利 正像在軀體方面,當一個人的血液活鮮,各個基本器官與心智官能中的元氣精液純潔健旺,而這些官能又複于其機敏活潑的運用中恣騁其心智的巧慧的時候,往往可以說明這個軀體的狀況與組織異常良好那樣,同理,當一外民族心情歡快,意氣欣欣,非但能綽有餘裕地去保障其自身的自由與安全,且能以餘力兼及種種堅實而崇高的爭論與發明的時候,這也向我們表明了它沒有倒退,沒有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而是脫掉了衰朽腐敗的陳皺表皮,經歷了陣痛而重獲青春,從此步入足以垂懿范於今茲的真理與盛德的光輝坦途。我覺得,我在自己的心中仿佛瞥見了一個崇高而勇武的國家,好像一個強有力者①那樣,正從其沉酣之中振身而起,風鬢凜然。我覺得,我仿佛瞥見它是一頭蒼鷹,正在振脫著它幼時的健翮,它那目不稍瞬的雙睛因睜對中午的炎陽而被燃得火紅,繼而將它的久被欺誆的目光疾掃而下,俯瞰蕩漾著天上光輝的清泉本身,而這時無數怯懦群居的小鳥,還有那些性喜昏暗時分的鳥類,卻正在一片鼓噪,上下翻飛,對蒼鷹的行徑詫怪不已;而眾鳥的這種惡毒的嘰嘰喳喳將預示著未來一年的派派系系。
人物簡評
英國文學中的古典主義因素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已經存在,從彌爾頓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古代文學的影響。但古典主義作為一個流派則是隨復辟王朝從法國回來之後才形成的。英國古典主義流派依附反動封建王朝,從一開始就具有保守傾向。他的創始者是約翰•德萊頓(1631-1700)。他是復辟王朝的桂冠詩人,信仰天主教,他站在保守立場寫了一些政治諷刺詩、宗教論爭詩和劇本。他的文學評論如《論劇詩》(1668)和許多作品的序言,強調理性和規律,指出悲劇中三一律的重要性,主張形式完美。他推崇古希臘、羅馬作家,但也肯定喬叟、斯賓塞、莎士比亞的成就。他觀察敏銳,對作家的評論時有灼見,超出前人和同時代的評論家。他的大量古典主義創作,系統的古典主義理論,他的諷刺詩的技巧,他的翻譯,他的準確平易的散文,都對18世紀英國古典主義文學有很大影響。
http://baike.baidu.com/view/50365.htm?fromId=97641&redirected=seach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