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大商機》
原來生物物質科技是21世紀最強大的經濟引擎與最熱門商機,難怪台灣的產學界常掛生技頭賣草包肉:生技系/所/中心/產品。
要比掛生技嗎?大陸有: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是一所公辦、普通高等院校, 2004年由黑龍江水産學校和黑龍江北安農業學校合並建立.教育教學、科研成果顯著,是黑龍江省級文明單位標兵。http://www.swkj.net/
另參本館:《發明疾病的人》
理查奧利佛著《生物科技大商機》(美商麥格羅希爾,2000)
如今,生物學與高等材料科學正在啟動一個新經濟引擎,那就是「生物物質」(bioterials)科技,它必將取代資訊科技成為推動二十一世紀經濟的新生力軍,「到了二十一世紀中葉,所有企業都將變成生物物質公司,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生物資本家」。
《生物科技大商機》The Coming Biotech Age:The Business of Bio-Materials乃是全美頂尖的趨勢未來學專家理查奧利佛Richard W. Oliver繼《預約二○五○年》後的最新力作,全書以生物物質科技在經濟和商業上的前景為主軸,針對未來的經濟發展與商業模式進行深入淺出的討論與反思,旁論決策者關心的話題,以及生物科技在倫理和社會方面的影響。奧利佛並描述發生在頂尖學府、企業與政府單位內的生物科技革命與熱門商機,包括:
■生物科技實驗室成為「基因工廠」,大量製造醫療保健、農業與工商業產品。
■生物物質時代徹底改變我們所熟知的經濟法則。
■利用生物物質科技來消滅老化與疾病,威而鋼的問世即為佳例。
■數百種生物科技產品與疫苗目前已進入人體臨床實驗階段,還有其他為數更多的產品正在開發中。目前全球超過一億人受益於全新的生物科技產品與疫苗。
■根據個人的基因組成所量身定做的藥物;透過基因改良,產生更健康的下一代。
二十一世紀才開始半年多,科學家便已揭開人類基因圖譜,一時之間,號稱「21世紀最強大經濟引擎」的「生物物質科技」儼然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這條幾近垂直的成長曲線,以無法想像的高速瞬間創造出大量經濟商機與利益。本書堪稱「生物物質時代的經濟大預言」,為讀者具體描繪全球生物物質科技產業的現況,並精準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是新世紀人人必讀的趨勢預言書。
辛西亞羅賓斯洛絲《生物科技大商機》From Alchemy to Ipo(聯經,2001)
無庸置疑的,生物科技對人類日常生活帶來了重大的影響。Genetech、Immunex、Amgen和Biogen等公司掌握了科技和智慧的關鍵,他們將藉此控制人類基因的命運,帶領科學邁向新療法的另一個高峰。
本書作者Cynthia Robbins-Roth熟悉生技產業,並記述了已臻成熟的生物科技。從1970年代,生物科技歷史的萌芽期,直到目前各種創新療法與日俱增的蓬勃期,書中生動描述了生技產業的發展,包括產品開發、新穎的業務模式、關鍵性的實驗,以及這些要素要如何一步一步引領生物科技邁進市場。未來生物科技將會因此延伸到更廣闊的範疇。
現在我們看到了生技產業即將實踐最初的承諾,為世界帶來改變。本書經由詳實的記載和第一手的訪問,描繪出生技產業背後的動力;同時,本書揭露了科學和利潤之間微妙的關係,透過故事和內行人的洞察力,在科學、管理及金融等各個層面,為投資人、企業家及對生物科技有興趣的讀者探討能夠孳生高額利潤的管理技巧,說明成功的生技公司所應具備的條件。在生技產業大有可為,卻又風險處處之際,幫助讀者們了解這門產業,並從中獲利。
生技研討會
「第一屆臺灣生技月」活動繼七月下旬的生技大展之後,將在九月底推出國際研討會系列──「亞太經合會─生技政策研討會」(APEC Biotechnology Conference 2003)、「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ioBusiness Asia 2003)及「臺灣國際幹細胞論壇」(Taiwan International Stem Cell Forum)等三場大型國際研討會,生技月籌備單位「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博士9日在記者會中宣布,暢銷書《生物科技大商機》美籍作家羅絲(Cynthia Robbins-Roth)等近廿位國際級專家已應允來臺演講,另有國內外20家新創生技公司參與商機媒合會議,相信必為亞洲地區之跨國生技產業合作再一次挹注新的動力。
該系列國際研討會由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舉行時程分別是:9月29日「亞太經合會─生技政策研討會」、9月30日~10月1日「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以及10月2日「臺灣國際幹細胞論壇」,地點均在臺北凱悅飯店。
向來對臺灣生技產業之提升及國際化不遺餘力的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工研院院長的李鍾熙博士表示,去年該三場國際研討會分於二月及八月首次舉辦,皆獲各界高度之重視,因此今年初在規劃「第一屆臺灣生技月」活動時,不僅將三場會議同時納入,以連續舉行的方式進行,更全力投入議程的設計與講員的邀請,以期在生技大展之外,充分展現生技月的多重效益,期能早日實現「建立亞太地區生技產業發展與投資平臺,促使臺灣成為生技創業投資的重鎮」目標。
他還指出,該三場國際研討會的主題各具特色,從生技政策如何符合產業需求到生技產業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再從全球生技商機到近幾年來倍受各方矚目的幹細胞相關研發進展,周全的議題涵蓋面加以堅強的講員陣容,不僅盛況可期,且如此規模的國際研討會系列活動,在國內還真稱得上「首見」!
協會秘書長簡義忠(亦為工研院生醫中心企畫推廣組組長)及工研院生醫中心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技術組組長郭兆塋二人,亦分別介紹了三場研討會的議程及講員。
APEC-Bio以著重於法規與政策之探討
2003年「亞太經合會──生技政策研討會」,為期一天的會議中以生技政策為會議重點,囊括臺、澳、中、日、韓、美、加等代表分就各國生技產業與政策進行專題報告,在臺灣方面,將由經濟部工業局局長陳昭義主講「中華臺北的生技產業發展」;最後,則以「生技法規一致化與區域合作」綜合座談作為此次大會的結論。
BBA期建立亞洲生技商機交流網絡
挾著去年帶動臺灣生技投資界之熱烈風潮餘威,今年的「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在充分的準備下,推出更堅強的議程與講員陣容,除著名作家羅絲將在首日會議中以「生技商機的演化」為題揭開大會序幕之外,其它主講人與講題包括:加拿大首屈一指的生技創投公司MDS Capital之母公司MDS Inc.日裔副總裁Ron Yamada主講「全球生技商機面面觀」、美國蛋白體設計公司總裁Laurence Korn「人化抗體之醫療蛋白應用」;第二天會議則由美國Burrill & Company的網路事業(BioStreet)主管Richard Haiduck以「自決策人的角度分析生技產業之現況」為題開講,接著有美國Frost & Sullivan公司生技暨生命科學部門主任Aditya Sapru主講「生物科技──重新塑造醫療的未來定義、方法、給付及服務」、以色列創投專家Dalia Megiddo探討「生技產業的營運模式與創投角色」。
以提供國內外新創生技公司與國際創投界進一步互動管道,以及建立商機互惠網絡的商機媒合會議,是「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的主要特色之一,今年雖因SARS疫情略為影響了參與公司簡介的報名率,但主辦單位依舊堅持嚴格的審核把關標準,選出20家生技公司參與,包括澳洲Biotron、Progen Industries、以色列AcoustiTech、OVCure、新加坡Attogenix BioSystems Pte、日本TransGenic、韓國BioHoldings、印度Molecular Connections Pvt.、德國IIC、及臺灣的華聯生物科技、賽德製藥等。
幹細胞論壇強調最新研發進展與應用
至於「臺灣國際幹細胞論壇」,則由工研院國際合作室與生物醫學工程中心負責籌劃,今年大會除針對幹細胞最新研究發展及醫療臨床應用等主題進行專題演講與討論之外,並特別增加了一項「國內幹細胞相關研發成果之海報展示」項目,而會議主講人包括了美國希望城國家醫學中心史竹枝教授主講「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的現況與未來方向」、中研院動物所所長遊正博博士探究「幹細胞在治療與公共政策上的相關議題」等,因此對產官學研各界人士而言,不啻為研發經驗交流與加強合作的最佳機會。
該三場國際研討會系列歡迎各界踴躍報名,最新動態及報名請上網查詢:http://www.taiwanbio.org、www.biobusiness-asia.com、www.arteck.com.tw
2008臺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BioTaiwan
臺灣生技產業年度大事-2008臺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BioTaiwan,將於本(97)年7月24日至27日假臺北世貿一館隆重展出。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邀請國內產官學研共同參展,內容包括醫藥、醫療、儀器設備、農漁水產、食品生技及生技材料、生醫美容等,會中亦將邀請歐洲、美洲、澳洲、亞洲及中國大陸等生技業者或創投基金參展。經濟部工業局為配合第6屆臺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擴大辦理臺灣生技產業主題館。
為了讓民眾透過展覽能更瞭解我國生技產業之能量以及生物科技為生活帶來的影響,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之「臺灣生技產業主題館」,今年主要以「幹細胞醫療」作為主題館之主軸,展區包含(1)政府政策與產業發展區(2)幹細胞醫學發展教育區(3)國內生技企業展示區(4)國外生技企業展示區(5)減壓生活休閒區。
「政府政策區」之展示內容除了我國生技產業之經營成果、投資現況、重要生技聚落外,亦呈現政府歷年來針對生技產業之重大推動政策,其中又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更是政府目前推動的重點項目,包括條例及其子項辦法之內容、優惠措施、與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之比較及申請程序等。預計吸引人潮達8萬人次,可提高國人對政府推動生物科技發展政策之認知及了解。
今(97)年主題館特別以「幹細胞醫學發展」做為生技醫藥發展與科普教育的主題,來探索幹細胞的過去及未來展望,美國哈佛大學Evan Snyder教授曾形容幹細胞為「神奇的種子」(Magic seeds),讚嘆幹細胞具自我更新修復及分化為特定組織及器官的能力,不但改變人類對疾病的應對方法,也為衰敗的器官和目前無藥可醫的遺傳性疾病找到曙光。展場並配合分送5000冊的「幹細胞醫學發展史」給現場參觀民眾。
「國內生技企業展示區」部分,今年共有臺灣微脂體(股)公司、懷特新藥(股)公司、泰宗生物科技(股)公司、順天生物科技(股)公司、中天生物科技(股)公司、鴻亞生物科技(股)公司、華肝基因(股)公司、活源生物科技(股)公司、進階生物科技(股)公司、麥德凱生科(股)公司、艾默生物醫學(股)公司、美吾華企業團、邰港科技(股)公司、星輝生技(股)公司、旺北科技有限公司及蘑法生技(股)公司等,涵蓋生技醫藥、生技服務、生技生活等三大類別16家國內生技廠商熱烈參與,其中並包括通過經濟部工業局審核之生技新藥公司。
為促進產業國際交流,主題館特別設立「國外生技企業展示區」,邀請來自美國、紐西蘭、澳洲、日本、泰國、加拿大等約40家生技企業及駐臺辦事處,參與國際生技產業發展概況展示,並且於展期前後,舉辦多場商務論壇及廠商成果發表會,包含7月22-23日於君悅飯店舉辦的「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ioBusiness Asia 2008」。7月24日下午於主題館舉辦之「生技產品國際化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生技業者針對生技產品國際化進行經驗分享。7月25日上午於主題館舉辦之「廠商成果發表會」,藉此展現參展企業致力於生技產業之具體成果,包含生技新科技與新技術將在成果發表會中首度與全國民眾見面。藉由此次邀請國外生技廠商的共同展示及專業研討會等安排,期望能促進國內外生技企業多方交流,誘發合作商機,以協助國內生技業者拓展國際市場,預計將促成30件合作案,創造3億元的商機。
本次「臺灣生技產業主題館」展期活動安排除介紹政府與民間生技成果外,現場也舉辦多項精采活動,其中主舞臺互動活動更免費送出多家生技廠商準備之精美贈品。另外在主題館的「減壓生活休閒區」,現場將擺放多張水生態之生態桌,邀您一邊品嚐咖啡一邊輕鬆觀賞美麗螢光魚。
為兼具科技與人文,藉由實地參與展區的形式,讓科技與藝術結合,特邀請藝術界人士,以生技概念之素材進行作品創作,完成的成品於「生技作品區」展示,現場並提供多項獎品,民眾只要參與《生技作品創意賞》投票的摸彩活動,就有機會得到豐富好禮。同時為讓生技教育能更往下紮根,加深學生對生物科技發展之認知及了解未來生技與生活密不可分之關係,今年特別邀請小學生至現場,以「臺灣生技產業主題館」為主題內容,由學童自行發揮想像空間與創意,進行繪畫比賽,藉以鼓勵學生正確認識生物科技及培養研究生物技術之興趣。另外最特別的是,今年主題館於閉幕典禮時,將以感恩及分享的心情,邀請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至展場,以親身之經驗做心靈分享,為連續4天的生技展畫下完美句點。
2008臺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BioTaiwan之「臺灣生技產業主題館」期望能透過臺灣生技產業整體政策與發展現況的呈現,結合國內外生技廠商共同向社會大眾與國內外業界展現經濟部推動生技產業的政策與成果,並增進國人之醫藥新知及對生技產業之瞭解。
「2008亞洲生物科技大展暨第二屆國際生技會議」將於2008年11月25日~27日假泰國 曼谷皇後會議中心舉辦。活動預計將有來自於全球20個國家20,000人次之相關業界人士參與此盛會。目前規劃現場將有製藥、食品、環境、農業、生技能源等相關生技產業展示 。 2007 Bio Asia亞洲生技展臺灣廠商成果豐碩,其中來自行政院農委會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多家進駐廠商,展出各項先進生物技術與產品,掌握現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趨勢。展覽現場熱鬧非凡,參觀者及來自東南亞各國買家進場踴躍,絡繹不絕,更與臺灣廠商代表洽商合作,商機無限,並獲得當地媒體採訪宣傳臺灣生物科技。參展的臺灣生技企業,在醫藥生技與農業生技各方面產業都擁有良好基礎,包括長於檢定試劑套組的廠商具備基因重組、高密度微生物發酵及蛋白質純化製程技術;並有多家結合營養學、微生物學及漢方醫學等開發機能性保健食品,在商務洽談專區獲得許多東南亞買主簽訂合作契機。
亞洲生技產業多元,各類相關產業相互配合,串起龐大的國際商機。亞太地區目前已有5億人口投入生技相關產業或運用生技產品,其產值高達美金39億元。本屆大會藉由展覽、會議、產品發表會、商業對談會等活動,促進亞洲生技產業之研發交流,達到產品技術之提昇。本屆大會協助臺灣生物科技菁英開拓國際市場,於國際生技會展進行生物科技技術發表並結合現場展示,展現臺灣於生物科技傲人之成果。達成與國際交流之目的,建立貿易與合作實質成效。
此為亞洲地區難得之盛會,歡迎國內廠商踴躍參加展出。欲瞭解2008亞洲生物科技展覽暨會議之國內企業歡迎致電臺灣代表處威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將有專人為您服務。聯絡人:黃暐婷/吳嫜金小姐TEL:02-27665367。大會網址:
http://www.bioasiabangkok.com/
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不僅只存在於今日的世界,我們的老祖先其實早就知道利用微生物來提升生活品質了。例如在西元前6000年時就有釀製啤酒的記載;西元前4000年,埃及人已經會用發酵的方法來製作烤麵包。然而生物科技的啟蒙,一般認為是始於法國科學家巴斯德,他在1857年發現了發酵現象,之後微生物被大量運用,巴斯德也因此被稱為生物技術之父。
而歐洲在工業革命後,工業界開發出以微生物發酵為主軸的生產技術,當時此技術主要是應用於生產酒精、醋及廢水處理等。
隨著科學的發展,1940起人類便開發出在無菌狀態下進行的生物技術產程。現代社會中有許產品如:抗生素、胺基酸、酵素、膽固醇、多醣類、疫苗、單株抗體等,都是運用此方法製成的。1960年之後,微生物開始被拿來用來當作生產蛋白質的工具,這時科學家們已建立起遺傳工程及重組DNA的技術,因而許多生技產品也因應而生,如:重組蛋白質、荷爾蒙、細胞激素等。目前微生物發酵仍是生物科技中應用最為成熟的技術,廣泛運用於食品及製藥工業上。
臺灣生技發展的未來
1980年,政府將生物科技列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在1995年訂定了「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1996年成立臺南科學園區,內設有農業生技專業區;同一年也設立了國家衛生研究院。自1997年開始,每年均召開一次國家生技策略會議。而經濟部亦成立生技及醫藥推動小組,修訂許多生技相關投資及驗證的法規。2000年,政府將生物技術列為十大新興工業之一,工研院亦設立「生物醫學工程中心」,2001年規劃成立研究型「竹南生物技術專業園區」以及國家級基因體研究中心,顯示出政府對生技產業的重視!
加上近年來,國內學界對於生物科技的發展,投注了很大的心力,一些主要的學術研究機構如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各大學相關科系的研究室等,對於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及技術上的研發等,有著許多令人稱許的成果。此外,還有一些機構負責將其學術的研究成果,導入實際應用及巿場,如工業技術研究院、財團法人生物科技公司、食品科學研究所、農試所等,他們將絢麗的科技成果轉入生活之中。在人類基因圖譜解密後,人類基因體的研究,儼然成為學術界所關注的焦點,學術界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做適當的分配,將各領域的知識力量做整合,並齊力專注於有潛力的目標上,都將深深地考驗著決策者們的智慧,更決定著臺灣生技發展的未來!
生物科技的省思
2001年,科學家完成了第一份人類基因體草圖,這個消息令人十分振奮,表示我們又向揭開生命之謎的道路邁進了一大步。
假若在往後,能夠徹底瞭解所有基因的功能,那麼人類是否有權力去扮演上帝的角色,幹預自然力量來締造或改造生命呢?
生物科技在醫療、農業等方面的成就,諸多的新構想就令人咋舌稱奇了,很難去想像未來還會出現什麼挑戰人類道德思維的東西。
有些人認為,在基因解碼後的時代,基因的優劣將決定一切!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後天環境的力量,環境與教育其實更會帶給人莫大的影響!科技發展的目的,就是在於給予人類更美好、更舒適的生活。
但是當科技在單向的發展後,卻也無意間地造成人類在價值觀和思維方面的偏差,這便是科學發展的歷程中,常未能兼顧發展人文素養所造成的隱憂。
http://biotech.nstm.gov.tw/07/071.asp
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它是由英文biotechnology翻譯而來,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將生物科技定義爲「生物科技包含一系列的技術,它可利用生物體或細胞生産我們所需要的産物,這些新技術包括基因重組,細胞融合和一些生物制造程序等」.
其實人類利用生物體或細胞生産我們所需要産物的曆史已經非常悠久,例如在一萬年前開始耕種和畜牧以提供穩定的糧食來源, 六千年前利用發酵技術釀酒和做面包,兩千年前利用黴菌來治療傷口,一七九七年開始使用天花疫苗,一九二八年發現抗生素盤尼西林等.
●既然人類使用生物科技的曆史這麽久,爲什麽近年來生物科技又突然吸引大家的注意呢 這是因爲從一九五○年代開始,我們對構成生物體最小單位的細胞及控制細胞遺傳特征的基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一九七○年代發展出基因重組和細胞融合技術.由于這兩項技術可以更有效地讓細胞或生物體生産我們所需要的物質,且適合工業或農業量産,因此從一九八○年代開始造就了一個新興的生物科技産業.
●比爾蓋茲在一九九六年說過「生物科技將像電腦軟體一樣改變了這個世界.」近代的生物科技産業從一九八○年發展至今,應用的範圍包括生物醫學制藥,農業,環保,食品和特用化學品等産業.在生物醫學制藥方面,已經有155種生物科技藥品或疫苗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上市,並用來治療糖尿病,心髒病,癌症和艾滋病等疾病.在農業方面,已有基因重組植物例如木瓜,番茄,玉米和大豆等上市,這些基因重組植物的特點是抗病蟲害能力增強,可以使用較少的化學農藥。 .
●此外,在環保方面,已利用基因重組微生物分解一些有毒的工業廢棄物和造成污染的原油.在食品方面,已利用發酵工程技術生産乳酸菌,靈芝,冬蟲夏草等健康食品.在特用化學品方面,則已利用基因重組酵素制造藥物或纖維,或將其用在清潔劑中以分解污垢.到二○○一年,全球已有約一千五百家生物科技公司,年産值達三百億美元.
●基因重組和細胞融合技術是近代生物科技的基石,近年來在這個基礎上又開發出許多新技術及新的應用領域,例如蛋白質工程技術可以用來改進蛋白質的結構和活性,生物奈米技術可以用來制造生物感應器,生物晶片和藥物輸送系統,組織工程技術可以利用幹細胞修補受損的器官,以及動物複制技術可以利用細胞核轉移方法複制動物等.
●生物科技發展的目的在于治療疾病,改善生活品質,提供不虞匱乏的食物及保護我們的居住環境,不過在這項高科技發展過程中如果不加以嚴格監控,也可能對人類或地球上的生態造成傷害.因此在發展生物科技的過程中,也要同時注意它對人文,道德或生態的沖擊.
●由于生物科技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與我們日常生活又息息相關,在一般報章雜志或新聞媒體上經常有相關的報導,因此了解生物科技新知識應該列入我們平常學習的一部分了.
●生物科技的任務,是探索生命的奧秘,掌握生命運動的規律.
奪命糖漿釀甘比亞、印尼和烏茲別克的兒童逾300死 WHO籲下架 2023/01/25 中時
印度瑪麗安藥廠(Marion Biotech)、梅登藥廠(Maiden Pharmaceuticals)受汙染的咳嗽糖漿造成兒童死亡案件攀升,其中含有高濃度的二甘醇(DEG)和乙二醇(EG),這些汙染物是被用於工業溶劑和防凍劑的有毒化學物質,即使少量攝入也可能致命,絕不應存在於藥物當中。
相關新聞
疫情席捲中國印度新冠仿製藥受捧
上海一家檢測送檢印度輝瑞Paxlovid新冠仿製藥9成是假(回應:以後也不要報導什麼輝瑞Paxlovid的所謂神藥了!)
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治療新冠療效相當,單療程化濕敗毒顆粒價格280元為輝瑞1/10
世衛認可中醫藥治療新冠療效 連花清瘟防治獲得可靠依據
治療新冠肺炎有效! 台灣中藥複方清冠一號踏上歐美
回應
本人親歷,CT檢查是新冠病毒肺炎,住院兩周,都是中醫中藥,貼穴位,艾灸,貼耳穴,加上口服中藥湯劑,控制了病情,改善了睡眠與出汗等症狀,咳嗽氣喘的問題得以改善,等病情穩定了,核酸檢查兩次陰性後,可以安排出院了,讓出緊張的床位給需要治療的患者用。
印度仿製藥真的「藥美價廉」(楨:? ) 2022-04-12
說到印度,很多人印象中仍是髒亂的街市及薄弱的基礎設施,很少有人會想到,它現在不僅是「世界藥房」,也是目前全球最受青睞的醫療旅遊目的地之一,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其仿製藥業的飛速發展。
內容目錄
何為仿製藥?
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藥,造就了印度仿製藥神話!
醫療旅遊的世界水準
印度仿製藥歷史悠久,產業鏈完善
產品質量把控過硬
印度仿製藥「拷貝不走樣」
印度的仿製藥真是物美價廉
印度政府:有權動用“緊急權力”封禁BBC涉及批評莫迪的紀錄片 2023-01-24
回應
說好的言論自由呢,這還是西方表彰的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印度嗎?
納豆滋生的益生菌 可對抗超級細菌感染 2023/01/18 中時
在臨床上,會引起發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已經愈來愈棘手,特別是抗生素對它愈來愈無效,終於形成萬藥不侵的「超級細菌」。然而,一項新的臨床試驗發現,一種常出現在發酵食品上的益生菌,可以阻止超級細菌的數量,從而降低感染風險。
新阿特拉斯(New Altas)報導,金黃色葡萄球菌相當常見,存在於鼻腔、皮膚,甚至腸道裡。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免疫系統正常時,它們是無害的。但如果它進入傷口、血液、肺部,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感染。更糟糕的是,它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越來越強,一種特別危險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青黴素已對它無效,甚至在最近20年,有最後防線之稱的萬古黴素(穩可信),也出現抗藥性。一但這種超級細菌感染,會出現可怕的壞死性筋膜炎。
那麼,有沒有以「以菌對菌」的可能?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 (NIAID)就進行這樣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的細菌,竟然會幹擾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傳播與增殖,使得它們被侷限在一種不致於擴大的程度。
枯草桿菌是普遍存在於土壤及植物體表,日本傳統食品的發酵大豆(納豆),就會滋生大量的枯草桿菌,已被認定為對人類有益之益生菌。
在臨床試驗中,115名確定身上生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的受試者,每天服用枯草桿菌,另一組人服用安慰劑,持續30天後,研究人員發現,實驗組身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明顯減少,腸道中的菌落數量減少了96.8%,鼻腔中的菌落減少65.4%,可以說是「成效斐然」。而對照組沒有檢測到改變。
首席研究員麥可奧圖(Michael Otto)博士說:「我們發現,益生菌不會獵殺金黃色葡萄球菌,但會發散一種幹擾素,強烈地削弱金黃菌的增殖能力。」
團隊表示,這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性治療方法,適用於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風險較高的人群。事先使用,防範可能的嚴重感染。
回應
日本人早餐也是吃納豆益生菌,但是新冠疫情,日本人也得很多(帶風向嗎?)
人才回歸!著名科學家顏寧宣佈 自美回陸任職
2022-11-01,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知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佈,即將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全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學院由市政府設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不定編制,不定級別,實行社會化用人制度,面向全球招聘人才。
拜登報應來了?美國驚爆人才危機:大陸科學家掀回流潮 2022-10-21
中美關係漸趨對立,根據美國幾個著名大學調查,2021年至少1400名駐美華人科學家離開所任職的美國大學,轉投中國大學效力。表明美國政府的「中國行動計劃」政策阻礙了華裔科學家的研究和學術活動,引發了「寒蟬效應」。另一方面,中國赴美留學的人數也持續下滑,赴美中國留學生人數,2015年占比超過4成,去年僅剩2成5,美中對抗勢必延續,加速兩國的學術脫鉤。
回應
美國沒讀過李斯的諫逐客書!自己斷送來自華人的人才
相關新聞
寒冬來了...亞馬遜等19家美國科技巨頭裁員4.4萬名「科技人」失業 2022-11-04
印度藥企或致66名岡比亞兒童死亡,如此多黑歷史還能出口?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10-05警告印度梅登製藥的4款止咳糖漿可能與近期岡比亞66名兒童的腎臟衰竭死亡事件有關。印度新德里電視臺9日稱,這家藥企可謂是“劣跡斑斑”,不僅在國內多個邦質檢不合格,還曾在2011年因品質問題被越南“拉黑”。
1998年春,印度德里附近的某村鎮發現有36名6歲以下的兒童腎功能嚴重衰竭,經搶救後仍導致33名兒童死亡。調查與化驗結果表明,這些兒童服用的祛痰劑中含有17.5%的二甘醇,這是一種用於汽車發動機防凍液的劇毒溶劑,藥品生產商為多賺錢,以廉價的二甘醇來代替載色劑丙二醇。
回應
“靈魂砍價”我不是藥神
印度神藥便宜是付了高昂代價的,以為歐美跨國藥企提供臨床試驗基地為代價獲得仿製藥默許,便宜是付了高昂代價的,低種姓生命的代價。
印度仿製藥暢銷全球!為何西方蒙受巨損 也不制裁印度? 2022-07-3日
仿製藥不是假藥,當藥品專利保護期到期後,其他國家和藥廠即可生產仿製藥。(楨:?仿製藥非法!學名藥合法!)
印度每年生產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仿製藥,價值數百億美元,出口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瑞士諾華公司曾因其治療慢粒白血病的首選藥物格列衛,處於專利保護期內被印度藥企大規模仿製而起訴印度政府。除了諾華,還有很多西方藥企因專利藥侵權起訴過印度,但結果不是敗訴就是訴訟被駁回。本視頻將從四大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政府的扶持;災難後的賠償;成為試藥基地;罰不責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fjwNLp2l0
醫保局“靈魂砍價”讓更多好藥以更低價格進醫保!背後究竟如何談判? 2022-05-06 08:51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2018年成立後的4年多時間裡,每年都進行了一次談判。全國有500多個藥品品種,通過談判的方式進入了醫保目錄。醫保部門組織了相關專家,對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產品的價格、臨床應用價值等進行綜合評定,相當於出了一個“底牌”,然後談判的人員就與藥品生產企業,或者供應商進行談判。
“靈魂砍價”之後,醫保又揮起大刀 2022-06-16
在2019年那場著名的“靈魂砍價”中,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淨,降價72%,該藥進醫保第一年就增長了200%以上,到第二年前三個季度的同比增幅接近300%,全年已超20億元,挺進了全國口服糖尿病用藥的前三。
協定到期需要續約的獨家品種,降價幅度將與醫保支付情況掛鉤。而且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以後銷售的金額越高,超出醫保基金預估金額越多,其降價的幅度就越高,即便不需要重新議價,也面臨最高25%的降價。“越是大品種,價格砍得會越狠。”
到2019年,進入醫保目錄的腫瘤靶向藥總數已經增加到了30種。其中,2018年納入醫保的奧希替尼,當年就1468.87%的放量——金額從186.56萬元增至2926.89萬元。
印度仿製藥暢銷全球!為何西方蒙受巨損 也不制裁印度? 2022-07-3日
仿製藥不是假藥,當藥品專利保護期到期後,其他國家和藥廠即可生產仿製藥。(楨:?仿製藥非法!學名藥合法!)
印度每年生產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仿製藥,價值數百億美元,出口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瑞士諾華公司曾因其治療慢粒白血病的首選藥物格列衛,處於專利保護期內被印度藥企大規模仿製而起訴印度政府。除了諾華,還有很多西方藥企因專利藥侵權起訴過印度,但結果不是敗訴就是訴訟被駁回。本視頻將從四大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政府的扶持;災難後的賠償;成為試藥基地;罰不責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fjwNLp2l0
醫保局“靈魂砍價”讓更多好藥以更低價格進醫保!背後究竟如何談判? 2022-05-06 08:51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2018年成立後的4年多時間裡,每年都進行了一次談判。全國有500多個藥品品種,通過談判的方式進入了醫保目錄。醫保部門組織了相關專家,對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產品的價格、臨床應用價值等進行綜合評定,相當於出了一個“底牌”,然後談判的人員就與藥品生產企業,或者供應商進行談判。
“靈魂砍價”之後,醫保又揮起大刀 2022-06-16
在2019年那場著名的“靈魂砍價”中,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藥物達格列淨,降價72%,該藥進醫保第一年就增長了200%以上,到第二年前三個季度的同比增幅接近300%,全年已超20億元,挺進了全國口服糖尿病用藥的前三。
協定到期需要續約的獨家品種,降價幅度將與醫保支付情況掛鉤。而且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以後銷售的金額越高,超出醫保基金預估金額越多,其降價的幅度就越高,即便不需要重新議價,也面臨最高25%的降價。“越是大品種,價格砍得會越狠。”
到2019年,進入醫保目錄的腫瘤靶向藥總數已經增加到了30種。其中,2018年納入醫保的奧希替尼,當年就1468.87%的放量——金額從186.56萬元增至2926.89萬元。
美國通膨太恐怖!老師年薪百萬竟要賣血貼家用 2022/05/25 自由時報
薪水漲幅跟不上物價,些微漲幅又被通貨膨脹吃光,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老師席爾(Christina Seal)年薪5.4萬美元(新台幣160萬元),卻逐漸難以負擔家用,她只能賣血漿貼補,近期又發現身體出問題,卻難負擔手術費用,只能擱置就醫,繼續賣血漿。
回應
美國沒有儲蓄概念會透支,還有美國銀行對貸款門款超低,通常只要寫申請表就核貸。
在美德捐血竟可賺錢?義大利還放有薪假?揭密全球「巨大血漿生意」 2018-11-22
美國允許4星期內最多捐血8次,每個月可賺280美元。美德奧,人們捐血可以得到報酬,而且生意正蓬勃發展。全血需要冷藏,而且要在42天內使用,血液在除去顏色及細胞後,剩下血漿具有非常長的保質期,只要保持冷凍,就可以存儲長達10年,使得血漿相對容易運往世界各地。
2016年全球血漿市場236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翻倍,達到443億。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每月20億,成為該國第12大最有價值的出口產品。
無償捐贈已不足以滿足對血漿的日益需求。隨著發展中國家愈來愈多的人得到醫療保健,血漿的需求也在增長。然而,對於付錢給人們去提供血漿或其他血液製品,當然會出現不少反對聲音。不過,支持者卻指不應該將有償地提供血液視為唯利是圖。
相關新聞
美國靠賣血,一年竟然賺回200多億美元
臺灣血液基金會賺34億多 民眾控無償捐血被賣-民視新聞
豬油為什麼從民眾的生活中消失了?和資本有關係? 2022-07-01
說起豬油,以前的家庭根本就不需要在外面買,趕集的時候,隨手讓賣豬肉的給切上一塊豬板油,拿到家裡自己簡單一煉製,用不了幾分鐘,一瓦罐香氣撲鼻的豬油就煉好了,隨吃隨用,關鍵是真便宜啊。
都吃豬油,資本掙誰的錢去?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於是各種關於“吃豬油不健康”的說法就出來了,並且從各個角度去論證,最後這些說法愈演愈烈,有時候,“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於是乎,很多人就不再敢吃豬油了,於是,豬油就近乎消失了,於是各種叫法的植物油,就“大賣特賣”了。
關於“吃豬油不健康”的說法,會經常拿那些所謂的“飽和、不飽和脂肪酸”、“影響心腦血管”之類的科學術語說事兒,這也是西方所謂“營養學”的說法,明白人對此是嗤之以鼻的。我們先來看看,《本草綱目》中關於豬油的記載吧。
豬油:甘,微寒,無毒,利腸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腫,生毛髮;破冷結,散宿血;利血脈,散風熱,潤肺。有補虛、潤燥、解毒的作用,可治臟腑枯澀、大便不利、燥咳、皮膚皸裂等症。知道什麼叫“破冷結,散宿血”嗎?就是預防結節腫瘤,預防血栓。
很多老人,包括一些百歲老人,都是吃了一輩子的豬油,身體還是硬朗得很,特別是在農村,現在還有很多老人在吃豬油,身體還好得很,這就是最好的例證。
回應
又一個瞎扯的,首先豬油從未消失,我家現在都還經常熬豬油,以前買豬板油熬,現在更多是買肥肉熬,因為這個更香,油渣更好吃。啥時候和資本扯上關係了?他不賣你不能自己熬?況且現在也有商品豬油買。
《本草綱目》是否比現代營養學更科學咱暫且不論,就說《本草綱目》說豬油好,有各種功效,就能證明天天吃頓頓吃豬油好嗎?《本草綱目》講的是中藥不是食材啊,作者說以前的百歲老人都是吃豬油長壽的,那現在的人均壽命遠高於以前,我能不能說是現在植物油的功勞呢?
「暴雪中搶購的美國人,餓死也不吃植物肉」,為何向中國人推銷?
2022年1月9日,《觀察者》轉載外國知名論壇Reddit上一個帖子「你們寧願挨餓也不願吃植物肉,2022年冬季暴風雪」。
在國內市場上早就有「人造肉」出售,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與肉相去甚遠,如像吃素人吃的素肉也僅僅是長相比較相似。
植物肉一般使用的都是豆類中提取的蛋白質,比如大都或者豌豆以及小麥等,在加上增稠劑,澱粉以及糊精,還有酵母萃取物等,總共大約有20多種添加劑,經過加熱、擠壓以及冷卻成型。
植物肉儘管出現很早,比如營養師Sarah Tyson Rorer就曾於1909編寫過食譜,用扁豆、麵包屑和花生製成的模擬小牛肉烤食譜,而到了1943年時,Kellogg製造出了他的第一個基於大豆的「植物肉」,不過真正的植物肉巨頭,還是要到二十一世紀才出現! Beyond Meat公司在2009年才成立。從2017~2018年,北美增長了37%,到2018-19年,美國達8.95億美元,到2025年將突破250億歐元。
宗教界歡迎,環保界歡迎,甚至全球變暖控制也非常歡迎的植物肉,卻在美國超市中無人問津,這到底是什麼問題?在這帖子的8400個回帖中,這位老兄說,價格太貴了,不如直接吃肉類!
這位友說這「植物肉」嘗起來跟炸豆泥差不多,他不太喜歡吃。
這位說植物肉經過過度加工的植物材料,浸泡在人造香料和人造色素中,由人造粘合劑粘合在一起,並在裝配線上生產。這不是肉,任何稱其為肉的人要麼是愚蠢,要麼就是騙子。
基本上展現了美國人對待植物肉的態度,貴、味道不好、添加劑太多。
植物肉的營養並不全面,缺乏維生素B12、n-3多不飽和脂肪酸、鐵、鋅等營養素。
2020年1月8日,Impossible Foods執行長帕特•布朗在上海進口博覽會上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煙,」布朗說。「中國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
全球國家中美國人浪費比例是數一數二的,以中國人吃肉、亞馬遜冒煙這種不恰當的比喻。
相關新聞資料
美媒:美知名企業明年將率先開賣「人造肉」
引比爾蓋茨、李嘉誠跟投,「人造肉」真這麼好吃嗎?可能是今年最大一筆智商稅
抑鬱症會在中國成為“流行病”嗎? 2021-12-17 觀察者網 劉超
日本厚生勞動省2021-12-17資料,日本每100人就有6人曾深受抑鬱症困擾,女比男多1.6倍。1990年,一位年輕男性白領的自殺引起了日本大眾的討論,抑鬱症在日流行的開端。此前,日並沒有“抑鬱症”這個概念。但在美國製藥公司的極力推動下,抑鬱症成為像感冒一樣普通的流行病,均需要看病吃藥。憂鬱:作為一種美的日本傳統
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只有一個關於抑鬱的精神學術語“憂病”,但它形容的是一種和精神分裂症一樣長期且令人絕望的精神病患。在日常生活中的憂鬱並不是一種病,更多的是與人生意義、生命價值等社會存在相聯繫。是一種受人尊敬的心靈境界,普遍接受的做法是當事者去尋找自己痛苦中的社會和道德意義。例如日本美學的三大核心便是物哀、幽玄、寂,帶有濃厚的宗教氣息。《源氏物語》“如露降生,如露消散,此即吾生。難波之事,夢中之夢。”的美學價值和藝術感染力正是凸顯的一種憂鬱氣質。在川端康成和村上春樹的文中,多體現物哀之情,蘊含著人生的徒然、無端的哀愁以及美的終結——那是孤獨沉思、心靈憂鬱的結果。
到了20世紀60年代,“憂鬱型人格”被海德堡的臨床心理學教授介紹進日本,是“有高度的秩序感,對自己的成就有著超乎尋常的高要求”。到80年代,當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的抑鬱診斷標準作為通行的全球標準時,日本精神科醫生認為,美式的診斷標準根本不符合日本現狀,比如情緒狀態低沉兩周就被診斷為抑鬱症。為此,在21世紀初,美國的醫藥公司採取了一系列策略,而日本的精神病專業的學者是接受了美式的診斷標準,由此,普通人就像得了感冒一樣得了抑鬱症。
回應
可怕的是“抑鬱症”的市場化。
患兒4天花55萬藥費,家長:用藥是我同意的,醫院沒多收一分錢2021-09-04健康時報
近日,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一張55萬元的醫院收費票據在網上引來關注,一名1歲幼女從今年8月17日開始,住院4天直到8月21日,花費55萬元。其中床位費620元,化驗費930元,護理費80元,檢查費1555元,診查費120元,西藥費550177.2元。藥費55萬,是因為患兒患了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發病率大約萬分之一,SMA唯一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本身昂貴在美國,諾西那生納的定價為 12.5 萬美元/針(約合人民幣 86 萬),首年費用 7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21 萬),之後每年花費 37.5 萬美元。在國內,這一價格是近人民幣 70 萬元/針,首年的費用約為 400 萬元人民幣,其後每年約 200 萬元。
在美國,諾西那生納的定價為 12.5 萬美元/針(約合人民幣 86 萬),首年費用 7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521 萬),之後每年花費 37.5 萬美元。在國內,這一價格是近人民幣 70 萬元/針,首年的費用約為 400 萬元人民幣,其後每年約 200 萬元。
治療科學且符合指南
患兒家長:知情並同意用藥,感謝醫護人員救治
回應
找到最開始發消息的行銷號就知道是不是藥企在做妖
有本事去叫美國藥企降價啊。去和美國藥企講程式正義、實質正義去啊。
這種病本來就罕見,患者也不多藥分到每個人頭上可不是貴嗎?要是按照普通藥賣,藥廠賠死了。以後這類藥沒人去研發,患者只能等死。
抗癌藥“靈魂砍價”進醫保後,為何難進醫院? 2021-04-19 工人日報
為減輕患者用藥負擔,自2017年起,醫保部門通過談判將臨床急需、價格較高的創新藥降價納入醫保目錄。不過,持續有患者反映,這些談判入醫保的創新藥在醫院開不到。記者採訪多位元專家瞭解到,一方面,醫院配備談判藥品、醫生瞭解創新藥品,需要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另一方面,要對部分談判藥品實行“雙通道”的保障政策,優化醫院對創新藥的准入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解決參保者用藥難問題。
回應
能賣更貴的為嘛要賣便宜要,對剛需來說醫院壟斷了銷售通路,為了掙錢醫院不擇一下啦。
根本不是你說的這個原因。1,醫院每次開進新藥的會,只進幾十種藥,結果幾百種藥在排隊。2,醫院層面。抗癌藥雖然降價了,但還是動輒上千,甚至上萬,而醫院每年可以用的醫保份額總金額是固定的,用抗癌藥,醫保份額就容易超標,超標了院長甚至要受到處罰。2,科室層面。有藥占比的限制,就是這個科室開出的總體藥的金額除以此科室總得收入,不能超過一定比例,所以科室也不願意用貴的藥。3,醫生層面。醫生平均單張處方不能超過一定的金額,有的科室規定是平均每個病人一次開藥不能超過200元。超過了要扣醫生的獎金。所以醫生也不願意開貴的抗癌藥。藥這一塊在醫院就是個累贅,因為國家有規定,醫院不能給藥加價,就是醫院不能賺藥的錢,反而還要花錢養著藥劑科。所以,貴的藥在醫院真的不受歡迎,甚至是各方都煩貴的藥。
工人日報:冠脈支架集采平均降價93%說明了什麼 2020-11-07
支架價格被國家醫保局壓低後,有媒體提問:“這麼便宜的支架(山東吉威原價1.3萬多開出了最低價469元),品質有保證嗎?”類似問題其實在前幾輪藥品國家帶量採購中就出現過。事實上,這些疑問在已經開始執行的帶量採購中都被一一解答。
支架生產成本其實很低不到600元,多數企業報出了700多元的價格,實際上已經充分考慮了企業的成本和利潤水準。很多企業採取的是代理銷售制度,出廠價格遠低於終端售價,這中間的差價就是各路經銷商“從中活動”的空間。如今,這部分空間被完全擠壓,就連企業的出廠價也要大幅壓減,無法保證擁有80%的淨利潤。企業讓利,患者受益,這本身就是國家帶量採購的初衷。
回應
一個出廠價3000元的心臟支架,賣到醫院的價格為1.15萬元,醫院售給患者翻倍至2.7萬元;而同類的進口支架,到岸價6000元,到醫院就成了2.3萬元,醫院售出則在3.8萬元上下。毒品都沒這利潤大啊!
就一點金屬,技術已經成熟,成本本來就低得很。倒是醫生的合理技術費該體現出來
丁是丁,卯是卯,不能用藥物、器械的超高價來彌補乃至掩蓋醫生的技術價值!
中國市場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就是東西值錢,人工不值錢,只認產品不認服務。
家屬對北京地鐵男乘客死因無異議,急診大V:我有
【文/觀察者網 童黎】“北京地鐵站45歲男銷售猝死,家屬對死因無異議,但醫生有異議!”2020-09-25晚,微博大V@急診夜鷹 的發帖獲得大量轉發及關注。
@急診夜鷹 在帖子中重提了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等人在北京地鐵發生的猝死案例,質疑地鐵方“拒絕”企業和個人捐贈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這一“急救神器”,在明知心臟驟停有效急救措施的情況下“裝傻”。
很快,北京地鐵內未配備AED的現象引發網路熱議,“少做少錯”、“施救責任”等問題更是網友們討論的重點。而這已經不是北京地鐵第一次身陷類似風波。
北京地鐵目前所有站內均未配備AED。至於是否有配備計畫,地鐵方僅表示“目前正在協調中”。
我國每年大約有54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由於心臟性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室顫動,在地鐵車站等公共場所配置除顫儀,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相比之下,北京的機場和不少商場配備有AED。
回應
除非免除緊急搶救的責任,現在動不動就鬧,萬一有賠償呢?大家只好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否則就是攬責任上身。
我有異議。急救措施是否有效誰界定?醫療事故誰界定?急救醫師是地鐵公司員工還是正規醫院醫生?這個提議基本沒有可操作性。
看看,當今世界AED生產廠家:美國偉倫,美國卓爾,美國邁心諾,德國萬曼等基本去全是歐美產品,而中國號稱國產的只有一家叫邁瑞醫療。這些冒出來的大V那種口氣,就是一個銷售;當今世界這些AED臨床試驗都是基於描述性誇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推售AED自動除顫設備,幾萬一台。設備賣出去了,這些廠家和銷售負責嗎?顯然這是一個很慎重的問題。
《細胞》靈魂拷問:不睡覺就會死,這是為啥?
2020-06-05,頂尖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回答了這個未解之謎。
他們發現,嚴重睡眠不足,也會導致果蠅的猝死。正常環境下,果蠅能活約40天。而一旦剝奪睡眠,它們就只能活20天左右。
有意思的是,這些果蠅在“困死”的前幾天,腸道內會積累大量ROS(活性氧類)分子。相比之下,大腦裡反倒沒有這種異常。後續研究發現,腸子正是產生這些ROS的主要場所。
這不僅僅是果蠅裡才有的現象,在小鼠身體裡,一旦缺乏睡眠,腸道也同樣會積累ROS。這表明哺乳動物擁有同樣的機制。
研究人員們找到了一系列能夠中和ROS活性的抗氧化劑。他們發現,將這些抗氧化劑放進食物裡,竟然可以讓睡眠不足的果蠅,活到接近正常的水準!
哈佛醫學院指出褪黑素、硫辛酸、以及NAD在清除腸道ROS上,特別有效。
為了驗證這個結果,研究人員們又通過基因改造的技術,讓果蠅的腸道裡大量表達抗氧化酶。同樣,即便缺少睡眠,這些果蠅也不會過早地“困死”。
沒錢看醫生!部分美國人吃魚類抗生素治病 2019-12-12 聯合報
在美國,看醫生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項龐大開銷,美國衛生系統藥師協會(ASHP)本月會議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部分美國人可能擅自服用魚類抗生素以取代看醫生,細菌抗藥性問題可能惡化。
英國衛報報導,不像其他抗生素,魚類用抗生素不需要處方簽就可以在線上購買,而且寵物魚類抗菌藥物也相對便宜。
研究學家分析線上可購得的魚類抗生素評論發現,有小部分但明顯比例的消費者針對魚類抗生素做出人類服用後的評論。
研究學家發現,至少五種魚類用抗生素和人類抗生素有相同的標記、顏色和形狀,可能助長民眾使用。
南卡羅萊納大學藥學院藥劑師、研究報告共同作者布克斯塔佛(Brandon Bookstaver)表示,「民眾使用魚類抗生素可能性雖低,但人類服用任何動物用抗生素都令人擔憂」。
布克斯塔佛說,「在沒有健保人員監督下自行用藥、取得抗生素,可能提高抗藥性且延誤適當治療。我們尤其擔心,人類使用魚隻抗生素評論的正面回應,可能會鼓勵其他民眾使用」。
研究學家發現,24個不同網站上販售九種不同抗生素,包括最常以處方籤開給民眾的青黴素(penicillin)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雖然研究人員檢視的2228個評論中只有55個評論與人類服用相關,但有將近五百人按讚及不喜歡。
至少一名網路賣家回應網友提問,表示魚類用抗生素適合人類服用。
衛報報導指出,至少2700萬個美國人因沒有健保無法使用醫療系統。此外,根據凱澤(Kaiser)家庭基金會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支付藥物開銷有困難。
70個新藥,平均降價6成,2019年新版醫保藥品目錄解讀來了
新華社11月28日報導,備受關注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准入談判2019-11-28宣佈收官。新一代直接抗病毒(DAA)丙肝新藥、國產PD-1免疫抗癌新藥達伯舒、更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的創新藥……70個“入圍”新藥更平均降價達六成。
新版醫保目錄分為常規准入和談判准入兩大部分。相比常規准入部分的調整,談判准入部分備受市場關注。談判准入主要針對獨家或專利期保護的高價藥物。談判成功的藥品將被納入國家醫保乙類目錄。
今年8月啟動的此輪醫保藥品准入談判,共確定了119個新增擬談判藥品。經過醫保談判專家與企業面對面的談判,最終有70個新藥“入圍”,包括52個西藥和18個中成藥。其中,12個國產重大創新藥品談成了8個。
納入醫保乙類目錄的產品應該具備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等條件。鼓勵藥品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讓更多救命藥進醫保,提升我國在重大疾病、重要領域的藥品保障能力。重點領域的5個基本藥物全部談判成功,22個抗癌藥、7個罕見病用藥、14個慢性病用藥、4個兒童用藥最終入圍,進一步優化了醫保藥品目錄結構,實現了預期目標。
此次DAA丙肝新藥首次進入醫保藥品目錄,被業界視為我國丙肝防治“里程碑式”的事件。其原因就是在進入目錄前,這種能治癒丙肝的口服新藥一個療程費用最低也在3萬至7萬元人民幣之間。圍的三種丙肝治療用藥拿到了全球少見的低價格,降幅平均在85%以上。醫保部門以量換價,推動了藥費大幅下降。目前,多個全球知名的“貴族藥”開出了“平民價”,進口藥品基本都給出了全球最低價。
目前,70個新藥價格平均降幅達60.7%。如果按照50%的實際報銷比例計算,患者個人自付比例將降至原來的20%以下,個別藥品的自付比例將降至原來的5%。
新藥價格能大降的“門道”,競爭性談判不設最低價,有利於引導企業大幅降價。
堅持“保基本”定位 用制度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為確保調整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國家醫保局採取了一系列嚴密制度,比如所有評審專家均隨機抽取產生;所有評審、遴選工作全程留痕;談判現場邀請媒體和紀檢監察等方面參加;談判過程全程錄音錄影,做到所有證據可追溯、各方可申訴。
相關新聞
97個藥品談判成功納入醫保,藥企:全球最低價!
75%的新藥都沒有更好治療效果 2019-07-12 新浪科技
在治療疾病和健康保健方面,新藥其實並不見得比老藥效果更好。自2011年起,德國開展了一項針對歐洲上市的216種新藥物的研究。他們研究的資料表明,只有1/4的藥物超越了現有的治療措施,帶來了更顯著的健康效益。而剩下3/4的藥物只有微小效益,甚至沒有效益。一項研究發現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美國上市的72種癌症藥物平均只延長了患者2個月的壽命。
不過,來自英國製藥工業協會的Richard Torbett駁斥了Wieseler的觀點,並表示:“我們總能看到一些研究採用狹隘的角度去譴責新藥物的價值,但卻忽視了患者的需求。”
20世紀80年代,在首次發現HIV與愛滋病的15年後,製藥公司開發了三重聯合藥物療法,讓患者擁有了同正常人一樣的壽命。另一個案例則是丙肝,在過去感染了丙肝的話可能會致死,而如今患者只需經過3個月的藥物治療,就能完全治癒。
這也表明,儘管製藥公司生產了大量的“失敗藥物”,但他們也確實開發了真正改變生命的治療方法。但由於醫療體系主要由稅收和保險支撐,生產這些失敗藥物帶來的經濟損失,仍然會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基於這個原因,英國在1999年成立了國家卓越臨床研究中心(NICE),用於評價新藥的成本。但這個研究中心並不受歡迎,有時還會遭到政府的否定。比如在2011年,政府成立了一個特殊的基金會,來支持被NICE拒絕的新型癌症治療相關的研究。
新藥除了面臨治療效果的困境,同樣還要應對價格更高的現象。為了節約成本,製藥公司將監管機構視為是藥物生產的阻礙,他們會要求為新藥評估開通“加速許可”的通道,這或許能夠節約流程成本,但也意味著上交更少的藥物測試資料。
Wieseler表示,政府需要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等藥物監管者一起合作對製藥公司進行監管,只有在他們提供了更好的醫療措施的情況下,國家的醫療體系才會為它們提供回報。他說:“除非我們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只會愈演愈烈。”
重量不到180克 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為心衰患者帶希望 2019-06-21 央視財經
蘇州某醫療器械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琛: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徑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受關注的人工心臟。陳琛鑽研人工心臟至今已近三十年,2008年成立公司,自主創新研製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類開始人工心臟的研究,從最初模仿人類心臟結構的第一代仿生人工心臟到第二代的功能性人工心臟,再到現在第三代的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
研發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的一大難題,就是在保證血泵高效率運轉的同時,把血泵體積儘量縮小。利用永磁鐵和電磁鐵的不同特性,通過“四兩撥千斤”的特殊調製方法,降低電磁鐵的體積和功耗要求,從而實現減小齒輪直徑,將血泵體積整體縮小。原來六七十毫米直徑的血泵,縮小到50毫米,厚度也減小到26毫米。還解決了第二大難題——血液相容性,從而解決血栓的形成問題。這樣的設想,對血泵的生產工藝提出挑戰,對產品的密封性要求很高,相當於一滴水大小的空氣要想穿透到這個產品裡面,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既能診病又能治病 中國自主創新的“彩超”機驚豔世界
奚水,是這個“彩超”科研項目牽頭人,從事“彩超”研製近20年。奚水公司的科研人員有160人,平均年齡32歲。他們一代資料處理平臺的速度可以理解成 5G 速度的 10 倍,而目前開發出來的二代產品,傳輸頻寬比上一代高了將近150倍;成像顯示的速率,也將近快了一百倍以上。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超聲診斷科瞭解到這個產品後,率先引進了八台,也讓以往那些高不可攀的國外“彩超”價格紛紛降價,原來300萬左右的進口設備降到180萬。
目前,這個能診斷還能治病的“彩超”產品已經銷售到東南亞、中東國家、歐洲、印度、俄羅斯等80多個國家,2018年,他們銷售4千台左右,銷售額近3億元。
2013年-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僅僅在2018 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就達到5250億元,比2017年的4450億元增長750億元,增長率接近18%。
一劑210萬美元 諾華堅稱天價基因藥不算貴 2019-05-31 澎湃新聞
瑞士創新藥公司諾華製藥的基因藥物——Zolgensma,近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它一劑210萬美元(民幣1448萬元)的“天價”,也創下紀錄。
Zolgensma是一種用於治療2歲以下患兒罕見遺傳性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由單基因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缺陷引起,諾華使用工程病毒將健康的遺傳物質攜帶到人體細胞中,以替代導致疾病或病症的有缺陷或突變的基因。)可導致癱瘓、呼吸困難和死亡。每10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人受此影響,其中90%的患病嬰兒活不過2歲
Zolgensma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批評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定價失控的行為;而另一邊,也有支持者說,可以拯救絕望的家庭。
諾華認為,這種基因療法的成本約為長期治療費用的一半,患兒若存活5年,年均花費42.5萬美元,而現有的該疾病療法,第一年需75萬美元。還可以選擇分期付款“就像貸款一樣,保險公司會在5年內分期付款。”
彭博社指出,基因療法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阻礙人們獲得治療,未來其他幾十種正在研發中的基因療法也將以這個價格為參照,甚至更高。
除了保險公司的支付意願是一個現實問題之外,這一類基因療法還沒有完全證明自己是一勞永逸的治療手段。
回應
這種定價方式將會使人類文明倒退,有錢——活,沒錢——死。醫藥的目的僅在於賺錢,希望中國不要出現這一幕,寧寧願沒有,大家一起死,也不能讓人們在生命面前分個三五九等拉仇恨!
研發一個新藥需要砸很多錢,藥品商不賺錢,大家都不研發,是什麼後果呢?你想下?
1樓說得對。生死面前,不該有貴賤之分。醫學界還有無數種疾病需要治療和研究,把大量資源投入到這種疾病上,這不符合社會正義。
中國永遠不要這種老百姓消費不起的藥!也沒必要
美國有醫保。
這樣貴的藥,你說有醫保全面覆蓋,商業保險即使有,保費恐怕一般人承受不了。
這該由國家主導開發生產藥物,與藥企互相競爭
還不如在出生前就把缺陷基因修改好。中國的科學家不正在做這事嘛,怎麼還那麼多反對基因修改。
美報告指責印度賣假藥被反嗆:我們是“世界藥房”
據《印度時報》2019-04-28報導,2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2018年“特別301報告”,將印度和中國列為全球分銷假冒藥品的主要來源之一,印度市場銷售的所有藥品中20%是假藥,印度向非洲、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區、歐盟、南美洲和美國出口假藥。
不僅如此,該報告還將印度列為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優先觀察名單”。
但對於美國這一指控,印度方面完全拒絕,並反嗆這是對低成本“仿製藥”的攻擊。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秘書普麗蒂•蘇丹向《印度時報》說。
她還強調,仿製藥雖然成本低但品質優,並且只有經過認證的藥品才能出口。而當地75%的藥品銷售額都來自仿製藥。
印美“幹架”,也引發網友熱議。
多數網友在這場“口水仗”中選擇站印度。
“美國有著全球最爛的製藥公司,但它們賺數萬億美元。如果他們感受到來自印度公司以更便宜價格提供這些藥物的威脅,是很自然的事。”
“我住在美國。在我看來,美國擁有著良好的醫療服務和製藥公司,但價格卻不合理。如果美國製藥公司想要存活,他們就不得不責備其他國家的藥品便宜。”
也有網友表示,印度也的確存在部分製造假藥的公司,並將其出口到非洲國家。
回應
這件事,支持印度,看完電影《我不是藥神》都懂
支持印度?呵呵,要是你花1萬億研發的新藥,你打算怎麼賣呢?研發成本要不要在裡面?你賣500?我只賣10塊,我反正一分錢研發成本沒有,我賣10塊都比你賺的多。以後你還研發嗎?全世界上百個國家為啥只有垃圾印度賣假藥?中國14億人口比印度阿三笨?拿犯法當本事,挺優秀的。這個事情應該讓國家出面完善醫療制度。讓老百姓吃得起藥,讓企業願意投入更大的資金,資源研發新藥!而不是搞死研發企業!支持假藥公司。沒有研發公司,你的病可不就是絕症嗎?
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2019-04-25 聯合報 陳亮恭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與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
今年四月初台灣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
過度醫療:執行手術淪為醫師的高收入來源? 2019-04-09 今週刊
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
2016-2018,每年有14%電腦斷層造影(CT)健保申請,遭中央健保署駁回。申報健保點數經常遭核減的項目,還包括磁振造影(MRI)、尿路結石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冠狀動脈擴張術(心導管手術)等。
台灣不是唯一關心非必要醫療行為的國家。
隨著醫療科技發展與人口高齡化,世界各國醫療支出逐漸增加,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各國醫療支出占GDP總額已從2010年的7.9%,上升至2016年的9%,歐美已開發國家紛紛致力於降低不必要醫療支出,以維持醫療品質。
研究證明改善醫療品質最有效手段:資訊揭露
充分資訊揭露的下一步,則是藉「醫病共用決策」(SDM),尋找最佳可行的醫療處置。這項由美國引進的機制,但台灣醫師一個門診動輒要看四、五十名病患,恐怕難以提供共用決策需要的溝通時間。
因此,折衷的方式,就是由醫學會將專業臨床指引,轉化為一般民眾可以理解的內容,讓病患在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之前,具備基礎認知。
醫療處置沒有唯一解答,唯有醫師為病患與醫療品質著想,病患也在資訊充分的情況下尊重專業建議,才能盡可能避免對人體有害、又浪費資源的過度醫療行為。
在德國學術成果被掠奪,當事人:回國後進展更順利 2019-04-04 觀察者網
2019-3-29德國《明鏡週刊》報導了中國學者楊蓉西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工作期間,被海德堡大學醫學院高層聯手排擠並掠奪其發明貢獻及創業項目的經歷。4月3號,觀察者網聯繫了楊,對她進行了採訪,瞭解了更多的細節。
楊於2006年起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於2015年憑藉對“新一代乳腺癌早期體外分子篩查技術”的研究成功申請到了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設立的高科技創業扶持基金,成為該校醫學院唯一的華人獨立課題組組長。在楊的帶領下,將乳腺癌一期的篩查準確率提高到95%。
2006年下半年,國內企業博愛新開源公司找到楊,希望能夠投資。
專利是屬於海德堡大學專利管理公司的,這一點和國內的情況是類似的,在國內也有“職務發明”這個概念,研究人員利用高校的資源、資金和人力研發的專利,同樣是屬於高校的。
但海德堡卻從中作梗,要求擁有30%的股份,而業界慣例通常在2-5%,國內大多是把專利直接授權或買斷,如果是占股也很少會達到10%以上。
合作失敗後,楊被撤銷了負責人的職位,學院高層還將楊和同事隔離開,並要求她向院長的秘書當面報告上下班甚至連午飯時間都要報告。
楊被迫交出了所有的實驗資料,也被盤問是否私藏過資料。工會在表示無法提供幫助。楊設法聯繫了律師,在律師的幫助下簽訂了離職的合同後選擇了回國。
相關新聞
海德堡回應中國學者成果遭掠奪:由獨立委員會調查
回應
回國後進展挺好的,而且比在德國時候快了很多。因為中國政府特別有遠見,中國是唯一一個把癌症早篩列入國策的國家。
問題的關鍵是不明不白的被清除出團隊,其發明成果被後繼者霸佔。
才兩年還是很好調查的嘛,又不是上百年證據都湮滅了的懸案,考驗德國人良知的時候到了
德國人的良知可不好找,掘地三尺挖出一個油紙包興許在裡麵包著。
洪晃說過“德國投資理財把她變成無產階級”。我看德國銀行也是有意為之,就是看中國人傻錢多,有德吹忽悠崇拜德國,用技術操作把中國投資者的錢黑掉。和侵吞這個科研項目一樣。
所以別信歐美終身教授這種說法,校方有一百種方法讓你主動辭職。
弱肉強食是西方國家的終極生存準則,真當西方人是文明人不會吃人就是犯了幼稚病了。出國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人財遭侵犯,親人兩行淚。
健保給付砍到見骨 4千種藥品1顆不到2塊錢 2019-03-18 聯合報
國內約有1萬5千名患者使用的知名藥物「百憂解」,但藥商因不堪健保給付價低,幾年一顆被砍到只剩下1.96元,今天宣佈將於四月起退出台灣市場。根據健保署統計,約有4000多種藥物,健保給付價每顆不到2元。健保署聲稱是根據國際趨勢調整藥價,但藥界卻批評「砍得太誇張」,完全沒顧及病人權益,也使得國內製藥產業發展困難。
日本對於製藥產業是採保護政策,例如口服藥物每顆不低於台幣約3元,針劑每劑不低於台幣約30元,這是由於日本政府認為,過低的成本無法維持製藥品質,也直接影響民眾健康權益,更不利於產業發展,因此對於製藥產業是採保護措施。
但反觀台灣,卻是能砍則砍,讓不少藥商叫苦連連甚至不敷成本。百憂解在台灣市占率還有25%,約1萬5千名病人使用,尤其精神科的患者,對於換藥的適應度、敏感度較高,「政府應該思考如何不讓這款藥退出市場」,而不是只祭出砍價策略,卻不顧患者的權益
相關新聞
百憂解退出台灣 醫師憂強迫症患者無藥可用 掀民眾對國產藥不信任危機: 製藥公會全聯會今召開記者會強調,百憂解早有學名藥,且學名藥使用量比原廠藥還大,使用多年也沒有出現過危害,呼籲民眾不要恐慌,相信國貨品質。
「百憂解」原廠藥陸續退出 藥師指健保砍價雖是主因,但民眾領藥浪費也是因素之一。百憂解原廠藥退出市場,的確是暫無立即嚴重性;但若像癲癇、血壓、心臟等特殊藥物若退出,學名藥效果又不那麼好,影響恐不堪設想。
彭博社2018-7-12中國為藥價指明道路:中國醫保的龐大市場。去年,羅氏將一款化療藥物降價近70%,但收入增長約25%。此外,在一些年代久遠的藥品專利過期前,藥企也迫切希望通過降價等措施儘量從中多賺錢,降價可使這些藥品被納入中國醫保報銷名單並隨之銷量大增,甚至供不應求。
浩鼎過了法院 翁啟惠還有公懲會要拚 2019-01-02 新新聞
浩鼎案遭監察院彈劾移送公審會,翁啟惠為了專心面對刑案,主張他已請辭院長,沒有審理急迫性,為避免兩個機關認定有落差,希望在一審判決前停審,公懲會同意停審。如今隨著一審判決出爐,據悉公懲會最快過年後重啟審理。
前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雖在浩鼎貪汙案中獲判無罪,但一審宣判後,他緊接著就得面臨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的究責。法院判決書裡詳細披露,他擔任院長後仍持續透過浩鼎生技公司董事長張念慈投資浩鼎獲利,加上不實申報財產、隱匿浩鼎持股,種種證物彷彿呼應監察院的彈劾內容,他能逃過懲戒命運嗎?
翁啟惠二○○六年接任中研院長,之後中研院開始與浩鼎合作研究抗癌疫苗。檢方認為,張念慈為了取得中研院「酵素合成法」專屬授權及縮短生產醣分子製程,期約賄賂翁啟惠一千五百張股票(未遂);之後張則用三千張股票行賄翁,還繞資海外,將股票登記在翁啟惠女兒翁郁琇名下。檢方將翁、張依兩個貪汙罪起訴。
不過,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士林地院合議庭認定,檢察官無法舉證張念慈曾表達行賄目的,從翁啟惠等人的往來電子郵件裡,也無法確定翁曾利用院長職權護航浩鼎。
此外,合議庭比對資金後也發現,翁啟惠曾透過張念慈持股浩鼎一千四百多張,在浩鼎股價飆漲之際,張念慈替翁出脫老股,認購三千張新股算是符合常理;而根據翁啟惠的金流也可以拼湊出他有補足股款,因此認定翁並未收賄。
合議庭在判決書裡解釋,如果行賄者給公務員好處是為了「建立友好關係」,而公務員沒有因此做出職務上的特定行為,即使違反《公務員服務法》、《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或《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等規定,也只能由行政主管機關依權責處理;換言之,這種(送好處打關係)的行為,在立法者沒有進一步修法的狀況下,不能擴大處罰。
回應
法院是蔡英文民進黨開的?
正如保利教授所說:“高昂的成本必將轉化為更高的保險費用。”
即便是那些有保險的癌症患者,最終也會面臨大筆的、需要自掏腰包的支出,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金融危機,甚至是破產。研究人員將這些問題統稱為“金融毒性”。總統癌症委員會是尼克森政府期間成立的一個聯邦諮詢機構。該委員會最近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有保險的人每年仍然可能需要為一種藥物支付近1.2萬美元的費用。
另一項研究表明,儘管絕大多數人都有醫療保險,但依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癌症倖存者將不得不負債,而3%的人則會申請破產。高昂的共同支付費用也使許多患者更有可能推遲甚至停止治療,這將對他們的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癌症治療費用的增長速度是其他醫療費用增長速度的兩倍甚至三倍,一些專家開始擔心藥物費用在如此迅速的增長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
在2018年初,奧巴馬總統的癌症研究小組提出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包括促進更多的競爭以及更嚴格的成本效益分析,以使製藥行業能夠更好地將藥物的成本與其對患者的實際價值相匹配。
讓我們再回到塔夫茨大學,凱汀教授則指出,一些其他國家,比如英國,他們傾向於對這些分析持更加保守的態度,比如英國國家衛生系統就決定對某些腎癌藥物不再提供支援,因為這些藥物沒有提供足夠的價值。
凱汀教授沒有評論這一決定是否正確,但他表示,美國的納稅人、保險公司以及藥品的開發商之間需要加強協調。
凱丁教授還說:“我們需要進行深思熟慮的討論,以理解如何建立一個更好的系統,確保這些讓人興奮的新藥能夠被那些正真需要它們的人們所獲得和使用。”
回應
什麼權衡就是藉口,美國大手大腳慣了,反正再多也花得起,再貴也有人用,所以美國藥企才不會考慮降低成本和價格。中國的藥企絕不能學習美國瘋狂的模式,從最開始就要嚴格控制成本和價格,還要重視品質,畢竟藥品關乎國民的健康和社會的和諧,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此外,保險公司或醫院可能也很難拒絕這些新藥,或是退回藥物並試圖通過談判來壓低價格。舉例來說,癌症藥物是一種保險範圍內的藥物,屬於醫療保險D部分——政府強制要求醫療保公司涵蓋的藥物。儘管醫療保險支出在2015年就占美國處方藥零售支出的29%,但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卻依然明確禁止就醫療保險D類藥物的價格進行談判。
這些因素導致一些研究人員將抗癌藥物視為一種“壟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這類藥物與正常的市場活動是相互隔絕的。
穩定豐厚的利潤才會不斷吸引投資
目前,基礎科學的研究主要由政府或慈善組織資助,而如何將這些發現轉化為實際產品就往往落在私人公司和投資者的身上。對於罕見疾病的治療,或是像艾利森教授和本庶佑教授這樣的全新發現,開發它們是存在很大的經濟風險。正因如此,為了可以讓自己的發現應用到癌症治療的測試和試驗中,艾利森教授曾不得不奮力拼搏。
如果不是為了博得那眾所周知的頭彩,這種經濟上的風險可能會讓製藥公司對這些新藥物的研究望而卻步。因為製藥公司知道一種新的、有效的抗癌藥物的定價可以高達六位數,正如保利教授所說:“投資者總是傾向于那些可能有機會帶來豐厚回報的投資。”
保利教授還解釋到,價格的確可以被壓低,但如果這樣的話,企業可能會因此失去投資高風險研究的動力。按照他的話說,“這本來就是一種權衡。”如果沒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利潤承諾,這些藥物以及潛在的治療方法可能永遠無法走出實驗室。
新藥的確能帶來難以置信的利潤。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在其2017年的年報中稱,“伊匹單抗”僅在這一年就實現了12億美元的全球銷售額。
而且,這些利潤可能還會繼續攀升。研究公司GlobalData稱,僅僅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的全球市場就有望從2015年的169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750億美元。今年2月,《經濟學人》雜誌稱癌症研究是一個“嚴峻的增長型市場”,是投資者們熱衷的領域。
最終,患者還是得“買單”
一旦一種新藥最終成功上市,這些高價就成了患者、醫生和保險公司的問題了。對許多人而言,醫療保險或私人保險通常可以承擔大部分高昂的醫療費用,但這些費用也會間接轉嫁給其他消費者。
癌症治療藥物為何如此昂貴?專家:這是一種權衡 2018-11-01 新浪科技
今年10月1日,兩名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因揭示“如何控制人體免疫系統的刹車”而獲得了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的發現造就了新的救命藥,可以利用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
像這樣,僅僅使用單一的免疫治療藥物,一個療程可能就要花費超過10萬美元。更甚的是,許多近期開發的其他類疾病治療藥物也都紛紛效仿,價格都被定在6位數,比如單一療程需要17.8萬美元的治療白血病的藥物,以及需要25.9萬美元的治療囊性纖維化的藥物。
那麼,為何這些藥都如此的昂貴呢?
開發新藥是很費錢的(儘管我們不認同它們竟會如此昂貴)
在那些能夠進行人體測試的新藥產品中,只有12%能夠最終投入市場。總體而言,生物製藥公司開發一種新藥的平均成本約為26億美元,其中約14億美元是實際研發支出的費用,而約12億美元則是損失的時間和機會成本。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些數字。《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期刊在2017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顯示,開發一種新藥的成本約為6.48億美元,比上述估計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公眾還通過聯邦研發稅減免政策,幫助補貼了新藥的研發成本。
願意付錢,因為沒有能力說“不”
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沃頓商學院的醫療管理教授馬克.保利(Mark Pauly)表示,在通常情況下,隨著替代品的出現或仿製藥的生產逐步被放開,原藥品的價格是會下跌的。他指出,一些其它類型的藥物,最初的價格也十分高昂,比如治療丙型肝炎的蘇瓦迪,最終其售價確實會有所下降。
然而,據路透社指出,即使抗癌藥的競爭加劇,藥物的售價也依然沒有顯著下跌。
由於癌症威脅生命的本質,患者和他們的醫生通常會將治療效果的微小提高視為存有巨大的價值,而那些更便宜,也仍然相對有效的藥物就可能會被忽視。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的確可以幫助人們存活更長的時間,隨著他們的生命不斷受到威脅,癌症患者會被極大地激勵,他們不會只選擇一種療法,而是不惜任何代價為更有前途的新療法買單,去不斷嘗試一種又一種的治療方法。
首創全球最低載藥量心臟支架 可媲美歐美金標準產品 2018-9-5 新浪科技
一項由10個國家和地區21家機構聯合參與的一項大型臨床試驗成果,刊登在《柳葉刀》上,這項試驗證實:中國自主研發的心臟冠脈藥物洗脫支架“火鷹”(FIREHAWK),使用了最少的藥劑量,因而獲得了最高的安全性,而同時在療效上與國際頂尖的XIENCE支架媲美。
這是《柳葉刀》自1823年創刊以來,首次出現中國醫療器械的身影。中國製造,終於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自從1977年被發明以來,現在,每年美國開展的PCI手術已經超過100萬例,數量排在所有手術的第二位。
與傳統的金屬支架相比,藥物洗脫支架上搭載的藥物,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再生,從而降低血管再次阻塞和併發症的風險。
新支架雖好,卻不是人人用得起的,尤其是中國市場曾經一度被高價的進口品牌壟斷。即使近些年來,國產藥物支架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半壁江山,但不少病人出於對國產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也往往會要求醫生使用價格貴上數倍的進口貨。
與現有的藥物洗脫支架相比,“火鷹”的藥物搭載量還不到其它支架的1/3,降低載藥量,主要是為了減少PCI術後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時間,從而減輕患者的負擔。
為了實現低載藥量,他們首先以鐳射刻槽,將藥物精准點灌到槽中,再將藥物嚴密包裹,從而提高藥物的釋放效果,因此,“火鷹”也被稱為“靶向藥物支架”。
這個流程說來簡單,實際操作卻一點兒都不簡單,因為“火鷹”支架的厚度只有86微米!……
回應
中國藥企——真藥做成假藥,外國藥企——假藥做成真藥。良心——大大地壞了。
根深蒂固的偏見,懷疑您是怎麼活到今天的,
研究:試管嬰兒長大後高血壓風險較高 2018-9-3 新浪科技
瑞士研究團隊評估了97名平均年齡16歲的健康青少年的循環系統狀況,包括動態血壓、血管內斑塊堆積情況等指標。其中,54人是借助試管嬰兒技術出生,43人為自然受孕出生。與對照組相比,試管嬰兒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要高一些。並且,試管嬰兒組有8名青少年的血壓數值已達到高血壓標準,而對照組中只有1人達到高血壓標準。
不過,在這本雜誌同期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中,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奧本山醫院專家拉裡•魏因勞赫認為,這項研究樣本規模太小,因此削弱了研究結論的重要性,此外研究團隊也沒有將孕期子癇、糖尿病等可能導致胎兒日後血壓問題的風險因素考慮在內。
在行政處罰難以根除壟斷痼疾的背景下,從源頭上消除原料藥生產的批文依賴,拆除不必要的行政藩籬,使原料藥市場供應和競爭都更加充分,可能才是根治原料藥企業壟斷的治本之法。
去年10月發佈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明確提出,將實行藥品與藥用原輔料和包裝材料關聯審批,即原料藥在審批藥品註冊申請時一併審評審批,不再發放原料藥批准文號。同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關於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加快新藥醫療器械上市審評審批的相關政策》(徵求意見稿),指出要“制定藥用原輔料和包裝材料備案管理辦法,建立藥用原輔料和包裝材料備案資訊平臺”。這意味著,將放開對原料藥生產的單獨審批,改為備案管理。這或將成為破解原料藥市場亂象的關鍵所在。
今後,製劑企業並購、聯合原料藥,自己生產原料藥或是趨勢。不過,這終究是一個比較長的市場角力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有關部門對原料藥市場依法進行反壟斷執法監督,對價格壟斷等問題進行查處,緩解原料藥不合理的漲價,仍然是必要的。
回應
想不到我們的醫藥產業已經在源頭上被私有化企業給控制了。
當年喊著醫改藥改的人,現在感覺如何了...
年產值47億 60億隻蟑螂烘乾製藥可治潰瘍燒燙傷2018-06-244聯合報
看到蟑螂,許多人第一反應是認為噁心,但其實大有用處,能夠入藥,而且對於胃潰瘍、燙傷等症狀,有非常良好的療效。在四川省西昌市,有一間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飼養60億隻蟑螂,同時此處也是大陸第一間通過國家藥監局GAP認證的藥物昆蟲養殖基地,每年可創造超過人民幣10億(新台幣47億)的產值。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營運的新媒體「封面新聞」報導,實地走訪該間名為「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蟑螂工廠」,廠長文建國介紹,廠房內分為孵化間、幼蟲間、成蟲間,廠內並無燈光,為蟑螂營造黑暗、安靜的環境,而且廠方會為蟑螂定製包含小麥、玉米、果蔬的糧食,60億隻蟑螂每天要吃10噸食物,並排泄3噸糞便。
文建國表示,廠房內的蟑螂都是「家養」,與野生蟑螂不同,全是無菌化養殖,用途在於製藥,不帶任何致病細菌。為了確保蟑螂不會帶有細菌,任何人進入廠房前,都必須換上白袍、戴上鞋套,連相機、手機都需消毒,以避免將細菌帶入廠房。
文建國強調,廠房採用封閉化養殖,從室內到室外,要經過三道門,不給蟑螂任何「越獄」的機會,同時蟑螂「公寓」外圍有一條寬1公尺的「護城河」,河中內養有鯉魚,如有蟑螂逃出,都會被水溝阻擋,掉入水溝被魚吃掉。
至於廠內的蟑螂長大成蟲後,就會被工人經過清洗後烘乾成為乾燥蟲體,待檢測合格後再製成藥品。
文建國指出,由蟑螂製成的「康復新液」,對於胃出血、胃潰瘍,以及口腔潰瘍、燒傷、燙傷等均有很好的療效;而該廠更製造治療咽喉腫痛和潰瘍的「美洲大蠊研末」,以及牙膏、面膜等產品。
回應
土共從今年開始,凡古籍有記載的中醫藥方,不需再經過臨床實驗便可上市。奉勸在Udn的常駐五毛,改吃西藥吧。
樓上長年吃屎的綠五毛已經百毒不侵,擔心啥?西藥抗生素是取自黴菌,要比噁心,黴菌跟蟑螂哪個噁心?
“這些中藥其實明知無法獲得FDA批准,只是將FDA審批作為股市圈錢的套路而已。”作者結尾寫道。
對此,陳躍來表示,有這個可能,一方面國內老百姓不清楚這種行情,容易被忽悠;另外,對一些崇洋媚外的人來說,還是有一定市場。但這種急功近利、虛假宣傳,一旦藥品安全性出現問題,民眾就會對行業失去信心。
然而,張伯禮認為,這種觀點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並不正確。中藥海外註冊需要科技支撐,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對法規的學習。的確,據記者了解,通過FDA的審查,時間消耗是一方面,再就是財力,通常花費高達3-5億美元。
“企業家以吃螃蟹的精神去探索,應當給予鼓勵和支持。”張伯禮說,中醫藥國際化是一個過程,特別是在發達國家進行註冊,尚處於探索階段,這也倒逼我們做好研究工作。
“中醫藥國際化是時代需求,不是我們強行向海外推廣中醫藥。中醫藥走向國際,要依賴國內堅實的科技積累,科技是中醫藥發展的翅膀,翅膀越硬才能飛得越高,越遠。”張伯禮強調。
回應
藥是肯定要全部仔細驗的,你不驗,別人不也逼著你驗麼。有點臉皮,別等別人逼,你才做事不好麼?
說的好像西醫就研究透徹了一樣。很多西藥的致病機理研究透了嗎。不一樣在使用,然後幾十年後發現重大危害。
FDA的某些食品標準還不如歐洲和中國的嚴格,可就是有人寧可信外人的也不願相信自己的。
不要扯什麼文化差異,臨床試驗沒有通過就是沒法註冊,複方丹參滴丸的Ⅲ期臨床試驗沒有達到主要終點,這個難道也怪“文化差異”?
西醫就是先把自己擺在了審判席上,以自己的標準來審核中醫。問題是西醫能治的病,還要中醫幹什麼?你西醫以自己能治病的標準,來審查中醫,而這個中醫是解決西醫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在邏輯上就講不通!
中醫和現代西醫本來就天生水火不容,讓中醫發展起來分現代西醫的飯碗嗎?
沒有美國FDA審查認證?文化極度不自信的表現!
中醫不僅僅是中草藥,中國人從黃帝時期就有了陰陽、八綱辨證五行對五味、還有經絡、針灸、推拿按摩!那時還沒有美利堅呢!說到底還是話語權的問題!
很簡單,因為中醫無法通過雙盲測試。中醫連基本的現代驗證手段都沒有,效果純粹靠吹噓,無法驗證。
為什麼中藥通不過美國FDA審查?張伯禮院士:不是通不過,而是在路上2018-01-18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2018.1.18報導,在2018中醫藥工作會議間隙,記者找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當聽到記者的提問時,老先生直搖頭。“這樣說是不正確的,這個問題很複雜,不是通不過,而是在路上。”張伯禮強調。
中藥成分複雜文化差異等致使難通過審查
“當前,我國有一批中藥正在申請美國FDA註冊的過程中。”張伯禮說,一個藥物在美國註冊,要經過FDA一系列技術審批流程。迄今,除複方丹參滴丸完成了Ⅲ期臨床試驗外,我國還有一批中藥獲得藥物臨床試驗許可,有5個中成藥完成了Ⅱ期臨床試驗。
一般來講,FDA的藥物審批要求提供Ⅲ期臨床試驗數據,Ⅲ期臨床試驗首先檢驗藥物的安全性,然後是有效性。藥物有效性的驗證方法採取隨機雙盲試驗,即設立對照組、參試者隨機分組、參試者和試驗人員都不知道參試者服用的是藥物還是安慰劑。採取這樣的方法是為了排除安慰劑效應。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長需耗時8—12年。
中藥之所以難通過審批,究其原因,張伯禮分析,一是兩種知識體系需要溝通、交流、融匯。中藥從藥物來源、處方、製劑及臨床評價等方面來說與現代化學藥有很大差異,雙方都有一個學習理解的過程。
這種局面正在改變,去年年底,張伯禮在與美國FDA工作人員交流時了解到,在美國、歐盟藥典會審批中國藥物時,案頭都會放一部中國藥典(Ⅰ部),作為重要參考書。
二是美國FDA是世界藥物監管最嚴格,水平最高的機構,而中藥研發、生產、質控、評價水平與他們的要求確有很大差距,中藥要達到其審評技術要求,還需要不斷學習、實踐、提高。
“三是複方中藥研發技術難度更大,其他國家的藥品在美國FDA通過審批,註冊成功的也很少,且多是單味藥,複方中藥很少。”張伯禮說,複方中藥是中藥特色,對防治複雜性疾病有顯著優勢,但研究難度較大,技術要求更複雜。
的確,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陳躍來也表示,中藥的成分難以完全闡釋清楚;中藥尤其是複方中藥的作用機理尚不能用現代醫學語言表述;對中醫中藥的文化認同差異等都是其難通過的原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將FDA審批作為圈錢噱頭?
在“為什麼中藥通不過FDA的審查”文中,作者表示,目前中國臨床實踐中的中藥不要說臨床Ⅲ期了,連臨床Ⅰ期和Ⅱ期都難以通過,因為大多數中藥的副作用不清楚,換句話說安全性沒有把握,更不要說有效性了。
中國的醫療指標好於不少人均GDP比中國高的國家,某種程度就是因為社會環境穩定,就醫容易,得病了能迅速得到救治,安慰劑效應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安慰劑更是一個極其巨大的產業。有沒有中國傳統醫藥,這個產業都肯定會存在。
世界各國有相當大的“替代療法”產業,在現代醫藥價格過高或者供給不足的情況下,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英國王室就酷愛“順勢療法”,聲稱靠人體自愈能力根除疾病。通過王室的宣傳,英國的順勢療法取得了很大的經濟和社會作用,節省了大量醫藥費,甚至幫助養老金實現平衡。而號稱醫藥監管最嚴格的美國,在發達國家中人均壽命落後,人均醫藥費卻極高,當然美國醫療問題成因複雜,但美國“替代療法”的相對缺失,確實值得思考。
哪怕中國傳統醫藥就等於安慰劑,也應該去發展,至少有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基礎,不能將這個產業放棄給其他文化。如果通過大力發展中國傳統醫藥文化,使其中安慰劑發揮正面作用的機率提升(如從30%提升至50%),也確實可以提升國民健康水平。
當然,健康事業無疑需要現代醫學起關鍵作用,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兩條腿走路,兩手都抓。現代醫學從比較“硬”的路走,而傳統醫學在目前的條件下,可以從傳統、實踐、心理這個較軟的方向發展。民眾存在巨大的需求,中國傳統醫藥推出新藥,如果是無害的,對於社會福利應該是正面貢獻,最差也有安慰劑效應。而且應該有不少經典古方真的能解決問題,不會都是安慰劑。
當然,中醫藥“理論”中一些有害的成分需要堅決清除,這也需要正確認識,不能一味維護中醫。對於毒理實驗也要重視,實踐中明顯發現有害的中藥藥方要堅決召回、清理。放鬆臨床實驗要求,並不是沒有要求,在現代條件下,實際要求其實已經比古代要嚴格多了,醫藥企業也需要認真去研究。滿足“無害”的底線要求後,就可以適當放鬆要求,加快中國傳統醫藥的發展,可以預期,至少經濟收益很大。
回應
日本厚生省將中國《傷寒雜病論》的210個古方生產漢方藥的生產工藝申請了法律保護,無需臨床試驗就可使用....在許多公知看來;日本這樣做;說明了他們的先進性;獨立性;自主性...中國如果同樣做;那就是體現了愚昧;落後;自大...
有些傳統藥方流傳了很久,但也未必能避免副作用,因為在沒有現代統計學支持下的臨床實驗之前,古人即使觀察到副作用,也不見得能靠推斷,得出相關性。
但從公共政策的角度出發,這樣的概率不會高到社會無法承受的地步,在無法禁絕副作用的當下,少數病患出現副作用的機率可能增加,也不過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未嘗不可接受。某一副作用的發現與深入探究,本身也可推動傳統醫藥發展。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傳統醫藥的應用,還是有積極意義,能夠抵消潛在副作用帶來的危害。
現代醫學臨床實驗的科學性顯然很強,但是對傳統醫藥非常不利的一點是,臨床實驗要求證明新藥的“有效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款中國傳統藥物通過了美國FDA的三期臨床實驗,僅有兩款通過二期。
天士力複方丹參滴丸曾被寄予厚望,早在1997年就努力向美國申請認證,但是耗費巨額資金多次放出利好消息之後,實際上至今仍然沒有通過FDA認證。
從統計意義上來說,傳統醫藥要通過美國式的臨床試驗非常困難。最大的困難不是安全性問題,而是論證“有效性”,要有對照組,嚴格證明吃了和沒吃確實不一樣。
有的朋友會認為,傳統醫藥是辯證施治,不同病人的“證”不一樣,本來就沒有“對照組”概念。不過,這有些強詞奪理,個體固然“不同”,但在實踐中,醫生還是有可能按傳統“理論”將不同病患歸類,以符合對照要求的,無非是規模和成本問題。如前所述,醫學畢竟不是“純科學”,除了國家力量組織,很難要求藥企既按傳統“理論”來,又按現代理論來,同時符合兩者要求。
話說回來,如果傳統醫藥的新藥能夠保證基本的無害,即使無法通過嚴格的有效性證明,或者由於時間、資金等現實困難無力進行有效性證明,也還是有相當的經濟與醫療意義。
筆者認為,肯定有相當多的傳統醫藥產品,按嚴格的科學標準等同於安慰劑。但是安慰劑並不是一個笑話,而是有真實作用的嚴肅的醫療名詞,也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為什麼有些人感到不適,但到了醫院,經醫生檢查告之無礙後,人就舒服了?甚至有些人得了病,但只要在醫院裡,就比在外面要安心得多,有時不用治感覺都好多了?就是因為安慰劑效應。哪怕將醫院建得整潔寬暢環境優美,也有真實的作用。
從經濟意義上來說,一款中藥新藥進行人體臨床實驗,面臨很多困難,經常需要花費上千萬的資金。對中國眾多中藥企業來說負擔沉重。而且由於收集案例困難,週期也很漫長。就算進行了臨床實驗,也有不小風險通不過審批,白白消耗了資金。這使得業界對中醫藥研發顧慮重重。另一方面,由於中醫藥在中國傳統深厚,潛在用戶眾多,中藥新藥上市的銷量可以看好,潛在經濟意義很大。
中國發展中醫藥並不是排斥現代藥物,兩者都需要大發展。但是兩者的歷史發展路徑不同,完全套用同一個研發標準,在社會效益方面是有問題的。大力發展中醫經典古方,放鬆臨床實驗要求是現階段可取的發展方向。
中國傳統醫藥作為一門傳統科學,首先是需要實踐的,歷史上也是通過實踐發展出來的,雖然有一些違背現代科學的傳統“理論”,但並非以空對空編造。
傳統“理論”的產生源自於古人對人體“宏觀”指徵的觀察總結,無疑有其局限性,採用現代科學的方法能夠從“宏觀”“微觀”等多個層面研究傳統醫藥,從長遠看,對我們認識人體本身,對中國傳統醫藥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但事物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中國傳統醫藥的進步,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實踐。目前中國傳統醫藥在臨床上的應用,以及對現有復方製劑的使用,規模確實已經不小,可如能再放鬆新藥審批,無疑能謀得更多資金與實踐機會。在中國傳統醫藥目前的發展階段,這樣做可以起到一些積極作用。
這並不是說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亂拼湊一些中藥方子就上馬,新政策還是需要經典古方作為依據,也需要動物和藥理毒性研究實驗。也就是說,雖然是放鬆政策,但是也希望中藥新藥至少是無害的,並不是沒有監管。
當然,這樣做並不能保證新藥完全無害,單憑動物和藥理毒性實驗,出問題的概率肯定比加上臨床實驗的概率要高。但我們也要看到,目前現代醫學的臨床實驗,也可能會出問題,特別是一些相對較長時間服用才會產生的副作用。比如近期某患者服用阿德福韋酯導致身高縮減的新聞,這一副作用在臨床實驗中沒有明確發現,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014年底公佈了風險通報。
陳經:如何看待中醫經典古方放鬆臨床實驗要求?2017-12-07觀察者網
2018年,新的《中醫藥法》將正式實施,最引人矚目的是,生產符合條件的、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在申請藥品批准文號時,可以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自然》雜誌的2017年11月29日的新聞報導對此表示了憂慮。中藥藥企有官方名錄上的“古代經典名方”作為依據,就不需要進行成本很高、週期漫長的臨床試驗了。基於動物或體細胞的藥理與藥物毒性研究還是需要的。
古代經典名方清單,將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中國食藥監管總局(CFDA)共同擬定公佈。按之前流傳的消息,中國管理機構將推出約360個經典古方。
《自然》還提到了之前中藥馬兜鈴酸與肝癌關聯的研究,以及中國食藥監召回兩批傳統中藥注射液的事情。新加坡與台灣研究人員報告說,台灣98例肝癌病例樣本中78%、大陸89例中的47%有馬兜鈴酸誘變特徵。
美國FDA嚴格監管新藥上市,有一些經典案例,避免了問題藥品倉促上市造成巨大損害。美國的新藥上市管理機制受到了相當多人的推崇。而中國的中醫藥法新規讓一些新藥不再需要人體臨床實驗即可上市,對一些人來說完全無法接受。
醫藥從來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如果改從社會經濟的角度去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大力發展中國傳統醫藥、放鬆臨床試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實際上,受中國傳統醫藥影響很深的日韓已經有類似的法規出台。日本厚生省將中國《傷寒雜病論》的210個古方生產漢方藥的生產工藝申請了法律保護,無需臨床試驗就可使用,因此日本在國際市場佔有率達80%以上。韓國保健衛生部規定,11種古典醫書裡的處方可以免臨床試驗,藥廠直接生產。
近幾十年來,為了獲得西方社會的認可,以及去除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問題,中醫藥在評價驗證體系上花了不小力氣試圖與國際接軌。中藥臨床試驗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傳統醫藥目前的研發普遍接受了現代新藥研發上市的驗證體系。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申報中藥新藥和現代藥物流程一樣,需要提供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引入經典古方幾乎沒有意義,除了介紹研究背景時能寫幾句。
審批繁瑣的直接結果是,中藥新藥上市數量逐年下滑。2014年149個獲批新藥中,中藥僅11個,佔比從上年的12.7%大幅減至7.4%。而2015年僅有7個中藥獲批。放鬆審批,給中藥研發鬆綁,已經是業界多年的呼籲。再這樣下去,中藥研發將很難有發展空間。
規範發展
廣州廣證恆生證券研究所分析顯示,2015年已有中藥企業公司1006個,行業集中度低,銷售額不足億元企業佔70%市場。在國家政策高度重視下,我國中藥飲片行業有望朝著規範化、集中化、一體化、小包裝化等趨勢發展。康美藥業在今年半年報中表示,隨著近年來對中藥飲片行業監管愈趨嚴格,部分規模較小或不符合監管要求的行業內企業將逐步被淘汰,行業集中度有望得以提高。
今年9月,國家藥典委員會召開媒體會議,介紹即將開始編制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的重點內容和方向。會議上,國家藥典委員會秘書長張偉表示,2020版藥典將全面製定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重金屬及有害元素、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重點加強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研究與製定,建立和完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中藥飲片市場空間巨大,未來會有更多企業佈局該領域。另外,隨著國內消費者生活節奏不斷加速,消費者對中藥飲片的快捷性和便攜性需求也逐年上漲,未來中藥飲片種類會越來越繁多,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回應
不合格率在30%?
與中藥材的源頭有關,目前國內的土壤污染也是非常嚴重的。
中醫中藥,就是一坑害老百姓的大騙局,坑錢害命。
美國人濫西藥,很多人濫藥,國人要補這補那,濫中藥!
相關新聞
杭州首批10萬冊中醫課教材《中醫藥與健康》到了小學生學中醫,校醫來上課
回應
中醫裡有大量不科學的內容,希望僅僅科普下中醫歷史和一些小知識就行,如果講什麼陰陽平衡,物極必反,腎水等五行理論這些唯心主義,容易和科學教材的唯物主義衝突,怕是要影響小孩的世界觀。
中醫裡有不科學的內容是由於中醫形成和發展的時代所限,但是你居然認為“陰陽平衡,物極必反,腎水等五行理論”這些是唯心主義思想,那就太可笑了,這些是典型的唯物辯證思想。而中醫的哲學原理就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其中夾雜的一些唯心迷信的東西並不是主要的內容。
一遇到這種新聞很多人就暴露了自己的單線程大腦。贊西醫的狂扁中醫,贊中醫的狂貶西醫。從不考慮兩種有互相學習借鑒,用現代科學深入研究中醫的可能性
中藥飲片缺乏統一標準藥材整體不合格率在30%左右2017.10.24新浪綜合
中藥飲片迎來快速發展期。根據最新數據顯示,預計2017年、2018年我國中藥飲片市場分別增長19%、17%,2018年市場規模超過2700億元。根據工信部官方網站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顯示,在醫藥工業各子行業中,中藥飲片加工行業發展迅速,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以21.33%和22.78%的增速位列第一和第二。
北京商報記者在近日走訪過程中發現,袋裝、散裝、瓶裝等不同包裝的中藥飲片已經成為各零售藥店的必備商品。“現在很多顧客認為經常吃藥對身體不好,中藥飲片屬於中藥類產品,買回去不需要單獨處理,當茶水喝就可以起到一定效果,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購買中藥飲片。”北京市多家零售藥店售貨員說道。
缺乏標準
產地、自然條件等因素導致同一品種中藥飲片的品級多,缺乏統一劃分標準。分析人士表示,受產地、自然條件等因素影響,同一種類中藥材的品質存在很大差異,價格可能有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差異。中藥材品質相差較大導致同一品種的中藥飲片具有多種級別,加上炮製工藝不同,進一步增加了加工後的中藥飲片等級。
河北省農科院藥用植物研究中心主任、中藥材科技產業體系首席專家謝曉亮此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藥材整體不合格率在30%左右,一些傳統產區不合格率更高,主要是含量不符合《藥典》標準,雜質、灰分、外源污染物等超標。“建立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提高和穩定藥材質量,是推進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另外,中藥飲片存在生產專業化、規模化程度低等問題,制約飲片行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表示,在早期,中藥飲片生產並不需要獲得GMP證書,眾多“小作坊”生產不規範。從2008年1月1日起,要求所有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必須在符合GMP條件下生產。GMP改造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整頓了飲片的生產環境,但由於飲片生產設備不配套等問題,多數企業很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規範化生產線。
中醫藥科技創新明確九大任務2017-06-16 健康報
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聯合印發《“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建立更加協同、高效、開放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解決一批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突破一批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加速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構建更加符合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特點的研究模式和技術體系,顯著增強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
《規劃》提出,構建中醫傳承平台,系統整理、挖掘和傳承100位知名中醫專家的學術經驗;建設1500種中醫藥基本古籍文獻數字與資源信息庫,實現開放共享。提升8種~10種重大疾病和3種~5種疑難病中醫藥療效水平,開發一批中醫治未病技術並推廣應用。提高中藥資源保障水平和新藥研發能力。形成不少於50項藥典標準和100項行業標準,完成5個~10個中成藥品種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作為藥品註冊;建立一批中醫藥研究中心與聯合實驗室,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制定一批民族醫特色診療技法技術標準,建立10種~15種民族醫臨床診療方案與指南;建立民族藥資源數據庫、民族藥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等平台。
《規劃》明確了發展前沿關鍵技術與創新方法、深化中醫藥理論傳承與創新、提升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水平、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術、促進中藥資源保障與價值提升、加強中藥研發技術和產品開發、推進中醫藥標準化與國際化、加強民族醫藥傳承與創新、構建中醫藥創新網絡與支撐體系共9項重點任務。《規劃》強調,要加強系統生物學、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前沿技術與中醫藥的深度交叉融合;開展中醫治未病、康復、儀器、中醫藥大數據開發及中醫藥“互聯網+ ”服務技術研究,構建治未病技術體系。(記者譚嘉)
回應
個人認為,中醫理念符合自然規律,尤其是辯證用藥的觀點,實際上就是醫學上的辯證法!因此,中醫在防病、治病都有自己獨特的療效!必將在今後的新興產業中大放異彩!
我上週日剛剛勸母親停止服用強力天麻杜仲丸,看到藥方裡有製草烏(含有劇毒烏頭鹼),附子(有心臟毒性),獨活(有腎毒性),三味藥材就知道有毒副作用,然而某上市公司生產的藥丸包裝上赫然寫著:(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禁忌)尚不明確(注意事項)尚不明確。經過現代藥理學檢測,明確有毒副作用的藥材,堂而皇之寫著尚不明確,這樣的中成藥是不是該停止出售?這樣固步自封,抱殘守缺的中醫是不是該讓它消亡?烏頭鹼這種毒,通過炮製,能減少多少毒性,尚不明確,我甚至可以猜測沒有改變烏頭鹼的含量。
你買的藥有沒有國藥准字?如果沒有,你跑去賣假藥憑什麼怨中醫?如果有,那就是國家藥監局做過化驗的,沒有副作用就是沒有副作用,你比藥監局還懂?你說烏頭鹼有毒,可是西藥鎮痛止咳的藥中哪個沒有鴉片?鴉片沒毒?!相比之下中醫本來就講究是藥三分毒,那是不是說明中醫比西醫在藥物使用上更謹慎?抗生素的濫用要我再說一遍麼?現在醫院裡邊內科大夫基本就是個擺設,肚子疼做腸鏡,胳膊疼做X光,再不行就做CT,這些沒副作用麼?有本事你去折騰一圈啊~風涼話誰都會說啊~
http://www.guancha.cn/yuxinzhong/2017_06_08_412218.shtml
以陸淵雷為首的中醫改革派,主張全面引入西醫理論,以符合現代科學的新理論替代原有中醫理論,也即所謂的“用中國藥物治療疾病,而用科學原理研究其方法學理。”但廢止原有中醫理論,無異於釜底抽薪,讓很多人難以接受,故而遭到頗為強烈的反對,認為陸淵雷的主張與西醫界的“廢醫存藥”無太大區別。但固守傳統顯然沒有出路,故而又有人嘗試用現代科學知識解釋陰陽五行學說,如袁復初用物理知識解釋陰陽:
欲使中醫科學學,第一問題即是陰為何物,陽為何物。惜乎海內外之研究中醫者至今尚未能言之也。凡物皆由分子集合而成,分子成於原子,原子則由電子環繞電核而成。陰之為物即電核也,故電波與吸引力皆謂之陰。陽之為物即電子也,故磁波與輻射線皆謂之陽。
這樣的解釋似乎是科學了,但顯然經不起推敲,難以獲得普遍認同。....
回應
療效才是硬道理,有療效能應驗陰陽五行也是科學,沒有療效說得再有道理也狗屁不通!
批評中醫的大都不是懂中醫的,或者根本不是中醫行業裡的人,這正常嗎?各行各業都一樣,你一個外行人,有什麼資格批評?還大言不慚的指導這行業如何如何?等你什麼時候會開方治病的時候,再來評點中醫那還差不多。另,對自己不懂的東西,不要急著下結論,不要急著做改造,不要以為自己知道的就是全宇宙都通行的真理,這是態度問題。
中醫又稱國醫,其實無論是中醫還是國醫,這些概念都是近代以來才出現的,是作為現代醫學的西方醫學進入中國並日漸強勢的產物。雖然在近代以前,對中醫的批評代不絕書,有的言辭還頗為激烈,晚清大儒俞樾甚至寫下了著名的《廢醫說》。不過這些批評大抵不過是傳統時期士人針對醫學問題與療效不彰而生髮的激憤之辭,並無欲以他者取而代之之意。但時至近代,隨著西方文明強勢地位的不斷確立,西醫影響逐漸擴大,中國自有的醫學在逐漸被冠以“中醫”或“國醫”之名同時,其生存危機也接踵而至。
民國元年,教育部第一屆臨時教育會議訂立了諸種教育法令,但沒有將中醫列入教育內容。1916年,余云岫發表《靈素商兌》,主張中醫應當“廢醫存藥”。1929年,國民政府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通過《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即廢止中醫案。中西醫論爭由學術之爭進入政治鬥爭。顯而易見,民國政府希望通過公共衛生建設成為一個在國際社會眼中合格的現代國家,而這無疑需要藉助西方醫學才能實現。
在這樣的局勢下,中醫的生存危機無疑會變得越來越嚴重。不過與此同時,在新的現代文明體系之下,作為一種專業之學的醫學,其地位相較傳統時期獲得了巨大的提升。伴隨著日漸深重的中國民族危機,現代民族國家觀念開始形成,民族主義情緒也變得更加強烈。當時的諸多士人,特別是醫界人士,不甘心自身被廢黜及中國文化的衰微,他們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各種力量和資源來發展中醫,彰顯自身的獨特性和優越性,以破解中醫的生存危機,在科學化、專業化和國學化脈絡中,努力實現中醫現代化,構建現代中醫知識體系。本文希望對這一歷史性的過程做一梳理,分析現代中醫生成之道,為反省和思考中醫的發展找到可資利用的學術和思想資源。
科學化:中醫的內核革命
......
中國醫學知識體係無疑是在傳統陰陽五行的思想中發展起來的,宋元以來,在日漸儒學化的背景中,發展出了五運六氣學說,成為當時醫學理論的根本。這樣的思想認知,顯然與現代科學扞格不入,因而飽受詬病。為此,中醫界的人士大都希望通過改良洗刷中醫背負的“不科學”的“原罪”,但如何改良,則存在著較大的爭議。
解決基層看病難、看病貴,中藥注射液的優勢不可替代。從歷史數據看,中藥注射劑60%—70%在基層醫院使用,基層是“主戰場”。如果限制中藥注射液在基層使用,有違國家基本藥物製度。實際上,基層使用中藥注射液不是漲費,而是降費。不少中藥注射液品種中標價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屬於國家低價藥標準。從控費的角度講,中藥注射液不應是限制使用品種,而應是鼓勵使用品種。
中醫藥是我國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蘊含著巨大的創新潛能。比起傳統的丸散膏丹,中藥注射液只有70多年曆史,卻成為臨床上用量最多的中藥品種,堪稱源自中國本土的“重磅炸彈”。期待有關部門為中藥注射液正名鬆綁,讓這個具有創新基因的傳統藥物長高長大,為健康中國再立新功。
相關新聞
抗癌中藥注射液在美獲准三期臨床2015-06-28
回應
中藥注射液不是傳統方劑,因此該做的人體試驗必須和西藥一樣,一個都不能少。如果都能通過,那麼就應該和西藥注射液一樣,該怎麼用就怎麼用,不能歧視。
作為臨床一線醫生,我想說的是,中藥注射液產品良莠不齊,不良反應確實比較高。
要廢中醫滅漢字的精英一直在高層發力.
樓主明顯的是槍手!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那麼高,醫生都當它是萬能藥,什麼病都濫用中藥注射劑,這是全國醫藥行業有目共睹的。
中醫,中藥一直被歧視,被背鍋,主要是利益相關的人和單位在推波助瀾,興風作浪。現在我們是精英壟斷話語權和行政權,而精英們大都是西式教育的忠實信徒和推行者。他們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道德,醫藥不屑一顧,歸類於野蠻,落後範疇,恨不滅之而後快。
餘新忠、王沛珊:晚清以來中醫的現代化變革
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導2017-06-08
今天人們談到中醫時,往往會想到傳統,其正式的英文表述“Traditional Medicine of China”(TMC)即中國傳統醫學。然而實際上,若從中國醫學自身的演進脈絡來看,目前的中醫實際上是很“現代”的。晚清以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日漸被質疑乃至否定,以及西方醫學的強勢進入和迅猛發展,一代代中醫學人為了自身的生存,努力用現代的科學和學科思維,通過醫學史鉤沉和傳統醫學知識篩選,逐漸建構起來一套現代知識體系。
中藥注射液為何被“黑”?不應限制基層使用2017-06-09 人民日報
●防範中藥注射液的安全風險,宜疏不宜堵,不應限制基層使用,否則會因噎廢食,培訓基層醫生規範使用才是正路子
●基層使用中藥注射液不是漲費,而是降費。中藥注射液不應是限制使用品種,而是鼓勵使用品種
最近,筆者的一位親戚感冒發燒,高熱持續不退,鎮衛生院醫生連用3天抗生素不見效。於是,他不得不輾轉到市裡的三級醫院,醫生用的是清開靈注射液,當天就退燒了。親戚很納悶:“這麼好的藥,為啥不讓基層醫生用?”
近年來,中藥注射液一直飽受爭議,甚至屢屢被“黑”,其使用範圍也受到限制。根據2017版國家基本醫保藥品目錄,限制基層使用的中藥注射液品種從2009年的6個增加到26個,且只能在二甲以上醫院使用。事實上,能否進入醫保目錄,決定著一個藥品在市場上的生死。如果不進入醫保目錄,必然遭遇毀滅性打擊。
中藥注射液受限,是因為其安全性受到質疑。那麼,中藥注射液果真不安全嗎?2015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顯示,在發生不良反應的藥品中,化學藥佔81.2%、中藥佔17.3%。與西藥相比,中藥注射液的不良反應率並不高。從用藥原則來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因為靜脈注射風險最高,中藥注射液也不例外。但是,中藥注射液在臨床上起效迅速,如果醫生合理使用,病人獲益大於風險。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分析顯示,基層成為中藥注射液安全風險高發區,主要原因在於不合理使用。在中藥注射液發生的不良反應中,合併用藥超四成。這意味著,發生不良反應,並非單純是中藥注射液的問題。再加上基層醫療機構的救治設備、設施較有限,醫護人員救治經驗和能力相對缺乏,影響搶救效果及預後。因此,中藥注射液的安全性問題主要是使用不當,而不完全是藥物本身的毛病。
中藥注射液與抗生素不同,不需要嚴格限制醫生使用。中藥注射液本質上還是中藥,只是給藥途徑不同,旨在提高人體免疫力,讓防禦的盾更堅固,完全不必根據醫院和醫生的級別來限制使用。防範中藥注射液的安全風險,宜疏不宜堵,不應限制基層使用,否則就會因噎廢食。培訓基層醫生規範使用,才是降低安全風險的正確途徑。
在貝達藥業新藥研發中心,譚芬來和他的團隊正在召開工作例會,討論幾個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新藥的進展情況。
譚芬來負責的一個新藥研究,該批次新藥在幾個國家選點同時進行,美國早在去年七月就已經啟動,可是在國內,政府開展新藥臨床試驗的批件遲遲沒有下來,臨床研發只能不斷推後。進展十分緩慢,譚芬來有點著急。
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裁萬江:凱美納自從去年參加國家談判之後,這個肺癌治療費用已經由每個月原來的一萬五到兩萬,現在下降到只有六千塊錢左右,而且我們凱美納,貝達還給封頂、兜頂。所以使得這種肺癌患者他不會飲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然而,萬江也坦言,雖然凱美納上市至今已有累計超過11萬患者使用,但是相較於每年新增的肺癌患者,能夠使用凱美納的肺癌患者只是少數。還有30多萬患者目前沒有用到這個特效藥,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一個新藥從進入一期臨床到最後上市,它成功的機率是在10%左右,而抗腫瘤藥物的機率就更低了,它只有5%左右,所以新藥研發是充滿了很多未知數。
凱美納雖然已經是幸運的百分之五成為上市抗癌藥,然而,進入市場的創新藥物,如何更廣泛地惠及患者,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7年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了2017年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貝達公司的凱美納(埃克替尼)列入了醫保的西藥目錄。而具體效果如何,還有待各省市具體細則的出台。事實上,昂貴的價格和市場准入的限制,是影響凱美納普及的兩大障礙。
萬江:目前現在包括我們三個TKI都基本上只在大城市大醫院,並沒有下沉到社區醫院、縣醫院。所以我們也希望隨著醫保政策的實施,這個藥能夠讓更多的基層醫院,基層醫生能夠了解,這樣的話才能讓更多的患者使用。
半小時觀察:
創新無止境。目前丁列明和他的團隊正在加緊進行新一代抗癌藥物的研製。創新是一個艱辛而有充滿風險的過程。一個抗癌藥品最終能否走入市場,首先,取決於技術研發能否獲得突破,但政府部門能否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也同樣不可或缺。
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用更積極的行動來支持扶持創新。比如,新藥臨床試驗的審批時間能否再短些,這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抗癌新藥納入醫保的腳步能否再快些、適用的範圍能否再廣些。只有這樣,醫療創新成果才能更好地惠及大眾。
丁列明:總共的費用,買進口藥的費用就要2600多萬,所以整個研究下來大概五千多萬的費用。因為08年的時候,我們完成二期臨床,我已經欠了銀行三千萬了,所以08年我是滿世界去找錢,希望籌著錢去做三期臨床,但是很遺憾,08年金融危機,所以我滿世界找錢也沒有找到錢。
2009年,走投無路的丁列明,在當地餘杭區政府的支持下,獲得1500萬元資助,購買了第一批進口藥物,三期臨床試驗及時啟動。
27家醫院,400名患者,200名服用國際品牌藥物,200名服用丁列明他們的國產新藥。在丁列明之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都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對比研究。沒有人預先知道最終的結果,所有人都期待著2010年5月,揭盲那天的到來。
丁列明:研究結果,兩個主要數據,我們這個PFS無進展生存期4.6個月,那麼對照的進口藥是3.4個月,長了34%,所以這個數據非常好。另外一個主要的指標就是安全性,這個說不良反應發生的比例,他們的不良反應發生的比例70%,我們是60%,而且我們程度又輕,明顯就是比進口藥好用的。
2011年8月,我國第一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凱美納上市。如今已有超過11萬名患者使用凱美納,並取得療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這個藥是我最喜歡的,因為它是一個口服藥,那我就覺得這個藥使得我們能夠站在所謂的世界之林上,跟他們同起同坐了。
中國自主創新藥正列入醫保目錄癌症患者盼來希望
丁列明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國產抗癌新藥,讓中國的肺癌靶向治療藥物進入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僅僅依靠一種藥物並不能包打天下,凱美納在推向臨床一段時間,部分患者出現了耐藥性。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加快新一代藥物研製成了擺在他們面前迫在眉睫的工作。
在杭州市餘杭區的貝達原料藥合成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今年4月份第十個批次的原料藥。近幾年,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車間的產能也大幅提升。
浙江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監王群方:最初的時候我們產量每年只有200公斤左右,批量很小的,到目前的話可能量都上去了,目前能達到6噸一年。
浙江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像我們埃克替尼已經用了近十萬多病人了是吧,開始效果都非常好,這個藥就是一個問題,時間長了以後,病人會慢慢會出現耐藥,所以我們針對抗癌藥進一步治療,我們也在做,就是說叫第三代的TKI。
而這一切,都是由一支海歸博士組成的研發團隊完成的。
丁列明,是這個團隊的帶頭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海歸博士。1992年,丁列明到美國做訪問學者,2002年7月,他與已在耶魯大學做博士後的王印祥和醫用化學博士張曉東聚集在一起,決定回國創業。在北京租了一間實驗室,便開始了新藥的研發。
丁列明:實際那個條件還是比較簡陋的,比較差的。那麼空間也非常有限,我們的實驗條件基本上不具備,那麼很多都從零開始,瓶瓶罐罐。
丁列明回國創業初期,資金緊缺,條件艱苦,他們的第一台進口顯微鏡都是美國的同學扛回來的二手貨。雖然條件艱苦,基礎薄弱,2007年,白手起家的丁列明他們還是克服重重困難,一期臨床順利結束。二期臨床要在病人身上做試驗,入組試驗的都是肺癌晚期的患者。
浙江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裁譚芬來:第一個病人上來之後還非常不錯,病人比較穩定,而且腫塊也是也有所縮小,這個是很振奮人心的。
但是沒有想到,第三個病人和第五個病人在用藥之後一周突然死亡,讓丁列明和譚芬來他們十分震驚,也給團隊的心頭蒙上一層陰影,有可能這個項目就此打住,做不下去了。所幸屍體解剖的結果出來之後,發現患者死亡原因與凱美納無關。臨床試驗得以繼續進行。而這兩週的等待,足以讓譚芬來他們終身難忘。
譚芬來:我估計這一輩子最黑暗的那段時間,你想那個焦慮的心情,因為這個結果決定著你這個公司的生死存亡,決定這個藥是不是還能往前走。
幸運的是,之後的試驗十分順利,2008年上半年,凱美納二期臨床試驗結束。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在全國范圍鋪開的三期臨床試驗。三期臨床試驗由我國腫瘤內科泰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院士領銜。他們選擇國際品牌專利藥易瑞沙為陽性對照進行頭對頭的隨機雙盲試驗。
在凱美納問世之前,國際上已經有兩款同類型的靶向藥物上市,分別是英國的易瑞沙和瑞士的特羅凱。在凱美納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時候,易瑞沙是國際市場上最好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物。
孫燕:你既然要創新,既然要走向世界,你就要敢於跟最強的對手去頭對頭地比較。
敢於和國際市場的最好的同類藥物進行雙盲試驗,需要強大的魄力和勇氣,而對於丁列明他們來說,真正實際的考驗卻來自資金上的捉襟見肘。
肺癌患者福音:國產新藥已創造11萬例生命奇蹟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在2017年2月公佈的數字顯示,全國惡性腫瘤發病及死亡第1位的是肺癌,每年約59.1萬人死於肺癌。對於已經出現轉移的中晚期、不能進行手術治療的肺癌患者來說,化療是以往的主要治療方法,但這種治療方法副作用大效果並不理想。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團隊,十幾年來,他們一直在努力攻克肺癌這一世界難題。目前,他們主研發的創新藥物已經在臨床上使用。
抗癌新藥獲中國工業領域奧斯卡“中國工業大獎” 研發過程卻是困難重重
浙江省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張沂平:化療主要細胞毒藥物,那麼他在殺傷腫瘤的同時,他對正常細胞也有損傷,對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一般狀況比較差的病人的話,就沒有機會做全程的化療。
張沂平:以往肺癌晚期的話,中位生存,一半人都超不過一年,現在通過有一些靶向藥物的治療,以及化療,中晚期病人生存超過三年,五年,甚至更長也不稀奇了。
目前,全球每年腫瘤新發病例1400萬人,死亡820萬人。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300多萬人,每年腫瘤造成死亡200多萬人。而不管是國內還是全球數據,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腫瘤中都居首位。
醫學界將肺癌病人根據癌細胞形態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約85%肺癌病人都是“非小細胞肺癌”。而非小細胞肺癌中30%-40%會發生“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而靶向藥物凱美納正是針對這一突變誕生的。
浙江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像我們靶向,它針對的靶分子是叫EGFR,特別是EGFR突變的病人,它療效特別好,只殺腫瘤細胞。
凱美納的研製成功,使得中國成為繼英國、瑞士之後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靶向抗癌藥的第三個國家;一舉打破肺癌靶向治療長期被進口藥壟斷的局面。
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陳竺院士將凱美納譽為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而對於肺癌晚期病人來說,改用凱美納“分子靶向藥物”,不僅意味著可以告別傳統的治療方式——“化療”,還可以將化療後5年存活期從6%-10%提高到20%以上。2016年,“鹽酸埃克替尼”凱美納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我國第一個獲得這一獎項的創新藥。2016年底,貝達藥業又獲得被譽為中國工業領域奧斯卡的“中國工業大獎”。
記者:做的過程中有什麼感覺?
陳女士:沒啥感覺,反正我感覺我一直在睡覺,
這位患者是這家醫院裡第3578位接受海扶手術的人。而早在1988年,當時作為婦產科醫生的王智彪就想用聚焦的超聲波給病人在體內做手術,想把這個聽起來不可能的設想變成現實。通過查詢資料他發現,美國人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就提出了類似的想法,但是當時在世界上還一直無人實現,更不用提用在臨床手術上。
長期以來,在我國,進口的醫療器械數量的市場份額一直都達到70%以上,而高端、大型的醫療設備,更是被進口產品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因此,當1999年中國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醫療器械——“超聲聚焦刀”誕生時,所有看到的醫生都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
王智彪:超聲波診斷的第一例病人不在中國,第一例CT也不是在中國,第一例核磁也不在中國,第一例PET也不在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不在中國,就是手術類,腔鏡都不在中國,但是第一例聚焦超聲手術在中國,而且這個不是一個病人第一例,剛才我說的骨癌、肝癌、乳腺癌、胰腺癌、子宮肌瘤都在中國。
海扶設備賣到22個國家國內市場亟待政策扶持
……….
半小時觀察:
統計顯示,2016年全球醫療器械產業的前十強均為歐美企業所佔據。不過,這樣的情況正在改變。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提出,要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
隨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出台配套措施,對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或重點研發計劃的醫療器械和臨床急需的醫療器械進行優先審批。近年來在多項政策扶持下,在部分領域,國產醫療器械已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在個別領域,國產醫療器械甚至已經國際領先水平。
不過,從海扶刀推廣的經歷,我們也看到,醫保政策成了海扶刀落地最大的障礙。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快審批速度,能夠讓更多的患者更快、更早地享受到新技術給他們帶來的幸福。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4-26/doc-ifyepsec1174089.shtml
中國這一創舉震撼全球:可用超聲波迅速消融腫瘤2017.4.26央視財經頻道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在自然界中,蝙蝠可以利用一種特殊的聲波在黑暗中飛行並捕捉食物。由於這種聲波的頻率超出了人耳聽覺頻率識別的範圍,因而人們把這種聽不見的聲波就叫做超聲波。超聲波可以應用在醫學上,我們經常使用的B超就是利用了超聲波的原理。除了傳統的B超,眼下,隨著科技的進步,超聲波已經可以用於治療腫瘤、癌症等疾病。
中國這一創舉震撼全球!用超聲波消滅腫瘤,已有數千人獲救!
王智彪是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也是重慶海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當著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的面,王智彪演示起超聲波聚焦產生的威力。在黃色的球面部分,每一個點都在發出能量較低的超聲波,這些超聲波在一個精確的點聚焦,就產生了3000倍以上的能量。
王智彪把把一塊有機玻璃放在焦點的水面處,短短兩三秒時間就打碎,溫度高得燙手。而在焦點以外的區域,超聲波的劑量則是在安全範圍,記者把手放在水面以下,幾乎沒有任何感覺。
把這樣的超聲聚焦現象應用到醫學上,應用到為人治病上,會有什麼樣的效果?這個問題,王智彪已經思考了29年,實踐了29年。王智彪和團隊的這項發明,先後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也是國產醫療器械行業迄今為止獲得過的最高的科技獎項。
王智彪:你可以看到,當溫度、當能量足夠高的時候,它轉化成溫度,立馬就把那個高溫區域裡面的腫瘤細胞殺死。
高強度聚焦超聲技術的英文縮寫為HIFU,也常常被稱作海扶。利用聚焦超聲的原理,可以實現穿過人體,不造成損傷,並對體內需要進行手術的部位直接進行消融。
王智彪:那我們可以看到那個白點,它跟周圍的非白點之間邊界很清晰,說明什麼呢?說明它這個熱的釋放、能量的釋放非常的陡峭,就像刀一樣,所以我們俗名也叫海扶刀;傳統的我們看開口子的,一刺就可以見血的,那以後我們過渡到用腔鏡,打三個洞,把那些器械伸到肚子裡面,這也叫做開刀,這叫做腔鏡開刀。那現在到未來,今後體外到體內開刀,就是我們叫聚焦超聲手術。
在“焦點”區形成足夠的強度,達到60℃以上的瞬間高溫,導致目標區域的組織凝固性壞死,壞死組織在體內可逐漸被吸收或變成瘢痕。隔山打牛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已經成為了現實。
…..
此外,中國的百濟神州公司在腫瘤研究方面作出具體成果,並在2016年成功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當時該公司共募集了1.58億美元資金(10.88億元人民幣),目前公司正利用這筆資金投資研發已經通過四期臨床研究的抗癌藥物等各種新藥。2015年與韓美藥品簽訂合作協議的再鼎醫藥也在積極研發新一代抗癌藥物。
此外,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像再鼎醫藥一樣對韓國企業投資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並出現了第一例收購韓國企業的情況。2016年,中國清華控股公司的生物子公司同方康泰產業集團收購了韓國生物企業Binex。Binex是一家專業外包加工生物藥品和製造醫藥用品的公司。
中韓技術合作也日趨頻繁。
中國普洛醫藥科技公司與韓國生物風險企業GNT PHARMA正在合作進行腦卒中治療藥物的臨床研究,並取得了顯著成果,三期臨床研究成果已經在2016年9月獲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CFDA)的認可。韓國正在開發成長荷爾蒙治療藥物的生物風險公司Genexine也與中國製藥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
也就是說,為確保技術力量,中國在投資上完全不考慮國籍問題。為了改變現在由跨國公司主導的市場版圖,中國當局也為相關企業提供了大力支持。
英國《經濟學人》指出,除了技術之外,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對美國和歐洲構成威脅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價格”,並做出了以下判斷。
只要美國抗癌藥物等藥品價格繼續保持昂貴的天價,中國製藥公司就有充分的動力繼續開展新藥和仿製藥物的研發。
回應
一個擁有5000萬以上製造業工人、1.2億產業工人、7.7億適齡勞動人口以及唯一一個覆蓋了所有工業門類的人類史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國家,如果沒有在核心產業獲得主導地位那才叫奇蹟
有一個技能南朝鮮人永遠是世界笫一:吹牛逼。
南朝鮮想找虐想出花樣了。彈丸之地,什麼東西都要跟全球唯二的大國去比,不知道有病還是忘記吃藥了?
中國崛起的節奏是擋不住的,更何況你區區一個南朝鮮
2017年的各種醫療保健大會上,美國企業已經紛紛開始向中國企業伸出研發合作的橄欖枝。而韓國除了賽爾群和韓美藥品公司,幾乎沒有一家企業受到跨國企業的青睞。而且,由於韓國製藥公司的主力商品不是新型藥品,而是仿製藥物,在共同研發新藥方面,跨國企業自然更傾向於選擇中國企業作為合作夥伴。
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支持生物領域的發展。
2016年12月19日中國發表的十三五規劃將生物產業列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意味著,中國將生物產業列為了2020年前投入十萬億元人民幣的重點培育產業。特別是,中國還計劃以擁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生物企業為中心構建“生物經濟圈”。
具體來看,中國重點扶持的生物產業領域共有兩大類。一是新藥開發領域,中國計劃大力支持抗生素、新型疾病疫苗、疑難疾病治療新藥的研究開發,並致力於開發新的醫療設備、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農藥和種子等,逐漸拓寬生物產業的範圍。二是建設生物產業平台,拓寬基因等乾細胞應用領域和通過生物技術進行環境保護與農產品檢查等的應用領域。
中國將生物醫藥列入戰略新興產業目錄
中國生物製藥市場也表現出了快速增長趨勢。全球市場研究機構昆泰公司IMS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生物製藥市場規模為8000億元人民幣,到2021年將會增長到1.2萬億元人民幣,市場擴大近50%。
如今美國、日本和韓國已經難以趕上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儘管美國為醫療保健和精密醫學等新一代醫療服務投入了巨額資金,並設立了政府層面的指揮中心。
中國民間企業也不斷研究出新的成果。中國生物製藥企業“和黃中國醫藥科技”自主開發的兩種藥物很快就會在西方藥物市場出售。據2017年3月16日英國《經濟學人》報導,該公司開發的呋喹替尼與沃利替尼即將獲得美國和歐洲當局的許可。
呋喹替尼是該公司與美國禮來製藥公司共同開發的直腸癌與肺癌治療藥物,沃利替尼是公司與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共同研發的腎癌與胃癌治療藥物。審批程序結束後,這兩種藥物將成為繼上世紀70年代中國研發的抗瘧藥青蒿素之後中國企業首次打入西方製藥市場的處方藥物。據悉,和黃中國醫藥科技還正研發另外七種癌症和炎症性疾病治療藥物。
韓媒驚呼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超過韓國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2017.4.1報導,韓國人一直認為韓國在生物領域領先中國一個檔次,但如今就連韓國最大的製藥公司,都抱有巨大的危機感。
韓國第一大製藥公司賽爾群(Celltrion,旗下有韓斯清等知名藥妝品牌)是全球首家開拓出“抗體生物仿製藥”的公司,獲得了全世界的矚目。曾是韓國的驕傲。
該公司生產的生物仿製藥“Remsima”還成功在2016年4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銷售許可,成為第二個獲得FDA許可的生物仿製藥。“Remsima”早在2013年就已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銷售許可,歐洲接受該藥物處方治療的患者總數多達14萬人,市場份額高達40%。
但如今該公司的高管危機感十足。
“從論文情況來看,中國研究水平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達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大量論文主題都可以應用到實際治療之中,幾乎可以直接考慮申請知識產權。中國生物產業的成長已經發展到令人無法忽視的水平。”
賽爾群生命工學研究所所長張申載(音,54歲)這樣說道。張副社長2017年3月在郵件中談到“很多人擔心中國存在大量知識產權問題,但最近已經大幅改善”,他補充稱“中國上海和北京成立了生物產業園,入駐企業已經達到2000家”。
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保健大會,韓國人不禁感到韓國在生物產業領域已經被中國超越。
韓國祇有賽爾群、韓美藥品、綠十字等7家公司受邀出席大會,而中國有14家公司受邀出席,體現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生物產業的關注程度之高。
曾出席該會的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韓國生物企業高管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補充說,“感覺中國生物產業的增長勢頭非常明顯”。實際上,中國製藥公司李氏大藥廠在會上佔用了19個會議室,創造了與會企業之最。
韓國生物行業曾被視為可以產下金蛋的未來產業,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不可放棄的產業領域。但是,中國的生物產業已經開始逐漸蠶食全球市場。
2016年11月14日,韓國舉行了生物論壇。這是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主辦的活動,旨在共享國內外生物政策,推動生物技術產業化,今年舉辦到了第二屆。來自美國國立保健院、中國科學院、經合組織(OECD)等機構和產業界、學校、研究所、醫院的500多名專家出席了會議。
此外,隨機抽取了2個門診病例進行測算,某糖尿病患者單次開藥的費用案例顯示,改革前掛號診療費5元,藥費477元,共花費482元;改革後醫事服務費50元,藥費因取消15%銷售加成和陽光采購8%降幅,總體降價水平在20%左右,降低為381元,總花費變為431元,減少支出51元,降幅10.5%。
另外一個是某腸胃炎患者在門診接受輸液治療的病例(1次掛號3次輸液),改革前掛號診療費5元,靜脈輸液6元(2元×3次),藥費及衛生材料費707元,共花費718元;改革後醫事服務費50元,靜脈輸液費21元(7元×3次),藥費及衛生材料費降低為570元,總花費變為641元,減少支出77元,降幅10.7%。
改革過程中有哪些監管措施?
建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評價體系。
這次規範調整了哪些項目?
優先安排矛盾突出醫療服務項目。
臨床手術治療類(闌尾切除術等)26項和臨床物理治療類(放療等)3項,佔6.7%。
中醫醫療服務類(針灸、推拿等)96項,佔22.1%
綜合醫療服務類(床位、護理等)125項,佔28.7%
影像學診斷類(CT、核磁等)185項,佔42.5%
如何體現“總量控制,有升有降”?
價格水平“一升兩降”。
解讀:優先安排了矛盾比較突出、各方面改革呼聲較高、有改革共識的5類435個醫療服務項目。
床位
護理
一般治療
手術
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項目價格
如普通床位費從現行28元調整為50元,二級護理從7元調整為26元,闌尾切除術從234元調整為560元,針刺從4元調整為26元等。
CT
核磁等大型設備檢查項目
如頭部CT從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從850元降低到400-600元,PET/CT從10000元降低到7000元),並通過配套取消藥品加成和藥品陽光采購降低了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
解讀:保持全市醫療費用總量基本平衡,價格水平“一升兩降”。根據測算,調整後患者費用總體負擔水平沒有增加。
改革後的價格會比外地價格水平高嗎?
與國內同類型城市價格水平銜接。
解讀:本次改革在價格調整的同時,注重進行了“兩個銜接”,即:與國內同類型城市價格水平相銜接;與本市醫療服務水平和技術水平相銜接。
調整方案中的“項目內涵”有什麼作用?
神秘的醫療服務變通俗透明。
解讀:為促進“服務透明”,本次改革首次對每一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增加了“項目內涵”,即對每一項的操作過程和提供的技術服務進行了清晰、詳細的描述,使專業、神秘的醫療服務變得通俗、透明,方便患者了解自己所接受的醫療服務應該包含的流程和內容,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增加患者對醫療機構規範操作、提升服務的監督能力,同時也有助於醫務人員規範操作、提升服務。
例如特級護理項目,規範後“項目內涵”明確了適用於特級護理的對象,是病情危重、重症監護、複雜或大手術後,嚴重外傷和大面積燒傷,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及其他生命體徵不穩定患者。同時還明確了護理內容,即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徵的改變,監測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用藥,準確測量24 小時出入量,正確實施口腔護理、壓瘡預防和護理、管路護理等措施,實施安全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適和功能體位,實施床旁交接班,完成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書寫特護記錄。此外,還明確了特級護理含術前備皮,這樣術前備皮就不能在項目外另行收費了。
價格改革後,市民費用負擔有什麼變化?
門診費下降,住院費略漲。
解讀:根據靜態測算,通過“一升兩降”的結構調整,全市醫療費用總量保持基本平衡,患者總體費用負擔沒有增加。但就患者個體而言,會有不同影響。
比如,對於一次診療過程以藥物治療為主,或較多涉及CT、核磁檢查的患者,其就醫費用一般會有所下降;若診療過程中以技術勞務治療項目為主,則患者診療費用會有一定增加。根據衛生部門的測算,門診患者醫療費用總體有所下降,住院患者醫療費用略有上漲。通過衛生部門對405個病種的靜態測算顯示,改革後,門診患者次均費用平均降幅為5.11%,住院患者例均費用平均漲幅為2.53%。短期看,不同患者費用有升有降,不太均衡,但從長期看,通過醫療服務的調整和規範,最終是讓百姓受益。
常見病、慢性病患者費用變化方面,門診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肺炎、胃炎等),改革後門診次均醫療費用從602.44元下降到560.30元,降低42.14元,平均降幅7 %,高於門診患者次均費用降幅;住院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如老年性白內障、心絞痛、腦梗死、類風濕等),改革後住院例均醫療費用由24296.24元上漲到24432.98元,例均上漲136.74元,增幅0.56%,低於住院患者例均費用漲幅。
英美:中國的醫藥品已瞄準世界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
英國《經濟學家》日語版2017.3.22文章,原題:中國醫藥品瞄準世界,規模已居世界第二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和收入增加,對醫療的需求也相應增加。這也是中國優先於其他行業推進醫藥品技術革新的主要原因。近年來,中國醫藥品市場急速發展,規模居世界第二。據美國商務部估算,中國醫藥品市場規模2015年為1080億美元,2020年將達1670億美元。
此前,由於中國企業一直在銷售幾乎沒有利潤空間的仿製藥品,因此對於新藥研發的投入有限。世衛組織去年的報告稱,中國一大半藥企用於研發的費用不到銷售額的5%,而且大部分是用於仿製藥品研發。不過,在政府提高新藥品質標準並促進醫藥行業重組後,這種情況出現了根本轉變。在放寬制度限制後,醫藥品開發的效率和速度都得到提高。這使得醫藥品行業的投資項目也在不斷增加。中國的一項調查稱,2016年國內外投資於中國的生命科學領域的總金額超過400億美元,僅3家內地藥企的總投資就超過5億美元。
另一個有利條件是國外人才流入中國。歐美留學歸來任藥企幹部的中國人和在跨國藥企工作過的歐美人正在增加。由於醫藥行業對重組有所抵觸,從現狀來看革新藥企不會一股腦兒湧現出來。不過,中國的醫藥品開發成本比歐美低得多,尤其是美國似乎對藥品價格高昂表現出強烈不滿。對於快速發展的中國藥企來說,這種狀況將是走向世界通用醫藥品開發的一針強心劑。(豐豆譯)
相關新聞
英媒:中國藥品產業迅猛發展,製藥業將主導世界市場2017-03-06
美媒:中國藥品需求增加使醫療領域富豪蒸蒸日上2016-10-28
美媒:為節省藥費中國癌症病人尋求非法進口藥品 2016-09-02 0
港媒:中國藥品監管部門警告稱要當心假肉毒素注射2016-06-04
醫改患者費用負擔未增加住院例均費用平均漲2.53% 2017-03-23 北京晨報
此次醫改將對435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有升有降的調整。調整後北京醫療整體收費水平將與全國基本相當。對於看病拿藥以及檢查類項目較多的患者,費用將會下降,而與醫生勞務相關的項目費用就會增加。短期內,醫療服務價格有升有降,而長期來看,將可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最終讓患者受益。
台灣生技接軌國際 資金、法規、人才缺一不可
面對國際生技發展競爭,環球生技月刊社長林明定認為,台灣擁有質量均優的醫療體系,累積20多年發展全民健保的寶貴經驗,加上強大的ICT及製藥業基礎,目前本國廠商共有167件藥品正在臨床試驗階段,這些都是台灣發展生技製藥業的優勢與機會。不可諱言的是,台灣缺乏新藥開發實務及擁有國際經驗的人才,學術研究界對於專利智財保護不周、轉譯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發不足,儘管台灣資本市場活絡,但是國內市場規模小、生技業者普遍屬於中小型企業,缺乏可與國際大廠抗衡的指標型旗艦公司。雖然台灣醫療技術水準高,但環顧鄰近國家,大陸、南韓、日本等國,均積極爭取亞太地區生技領導權,台灣不但薪資水平相對較低,還受到諸多法規限制,不易招募與留任高階的國際生技人才。
根據經濟部統計,我國生技產業規模小,廠商多屬中小企業,生技產業從業總人數僅7萬餘人,平均每家廠商平均員工不超過50人,每年新增的從業人數只有2,000餘人。葉志鴻指出,台灣生技產業要與國際接軌,資金、法規、人才缺一不可,然而台灣正面臨生技人才不足,國內十分欠缺轉譯醫學的人才,能將基礎的醫學研究直接和臨床治療產生連結,多數生技從業者只有片段的經驗、缺乏整合的團隊。他認為台灣生技業者第一階段應決定主攻的目標市場,須認知到台灣只是戰場之一,並非主要目標,且最好瞄準於利基市場,因為大規模的市場已然掌握在國際大型生技公司手上。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國內市場有限,再加上台灣的資本市場缺乏培養出大型生技公司的條件,投資人不易判斷生技產業的價值,卻還有一堆法規限制、證券所得稅課稅的問題,若政府不積極解決,恐繼續成為吸引國外生技人才來台的阻力。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Industry_Economy/IPNC_170222_0701.htm
西藥製劑進口仰賴德、美 入超情況嚴重
依據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庫, 2015年我國西藥製劑出口值約新台幣123億元,美國是台灣西藥製劑最大的出口市場,其次是澳大利亞、中國、日本。在西藥製劑前10大出口國中,又以中國成長最快,2015年成長率高達26.81 %。在前10大出國國家中,大部分以亞太地區為主,歐洲國家僅有希臘,顯示對於已開發地區的西歐國家,台灣廠商仍有很大的空間拓展外銷版圖。
在西藥製劑進口方面,德國及美國為前二大進口國家,進口金額皆超過新台幣 100億元,與我國西藥製劑出口金額相比,呈現嚴重的入超。台灣西藥製劑進口的品項多屬我國尚未開發或生產的新治療藥物,像是癌症新藥、罕見疾病藥物等,仍須仰賴國外製藥公司的供應,隨著使用量增加及持續引進國外新藥,帶動西藥製劑進口金額增加。
表二、2014~2015我國西藥製劑前十大進出口國
全球生技產業整體趨勢朝向亞洲發展,亞洲成長趨勢明確,從2011到2015年間,亞太國家在製藥產業的市占率,從28.4%提升至34.5%,2015年全球製藥與生技產值超過1.1兆美元,亞太國家以3,894億美元強佔三分之一市場。
圖四、2011~2015年製藥和生技產值
2017是全球主要醫藥市場變化劇烈的一年,雖然生技產業的整體趨勢朝向亞洲發展,但去年美國總統川普在意外中當選、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未來的發展、加上大陸如火如荼進行的醫改計畫,都是牽動全球生技產業的重要變數。
圖五、台灣微脂體總經理葉志鴻
葉志鴻強調,生技業的特色是市場和法規綁在一起,而亞太國家生技發展的重點還是在廣大的大陸市場。大陸在2015年發佈了國發44號文《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除了重新定義新藥,並躍升改良型新藥的審查順序。另外,過去學名藥在大陸非常氾濫,一個藥品可能有超過200種學名藥廠在生產,為了控制製藥品質和改善技能,大陸正在推動廠證分離,學名藥需要重新認證,因為成本大增,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大陸的學名藥廠可能會從現在的6,000家縮減到約500家。葉志鴻認為,大陸醫改的目標不僅限於本土發展,更重要的是意在擴張全球市場,在進行大規模的醫改後,藥物發展的能見度可望大幅提升。因此,台灣生技廠商更要留心於兩岸布局,因為法規改變將會帶來新的契機,或許也會是台灣生技業者進入大陸市場的機會點。
全球醫藥市場變化劇烈 台灣生技產業挑戰大! by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7是全球主要醫藥市場變化劇烈的一年,生技產業朝向亞洲發展的態勢明確,但去年美國總統川普在意外中當選、英國決定脫歐後未來的發展、加上大陸如火如荼進行的醫改計畫,都是牽動全球生技產業的重要變數。行政院宣布今年將投入109億元將台灣打造成亞太生醫研發重鎮,生技產業看似備受重視,但台灣未來生技發展仍將面臨巨大挑戰!
全球生技產業前景可期,未來三年主要生技產業市場成長明確,歐美平均成長率2.6%~6.6%,亞太地區成長預期可達8.4%,預估到2020年,全球生技藥品市場規模可達2780億美元。為因應人口結構變遷、全球化趨勢與健康醫美意識抬頭,「新藥開發」、「健康醫材設備」成長力道強勁。
圖一、全球生技藥品市場規模預估
2015年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總產值2,986億元 醫療器材最大宗
受惠於全球生技市場需求的增加,台灣生技廠商持續布局國內外市場,近年來積極拓展海外國家,帶動出口規模擴張,2015年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營業額為新台幣2,986億元,比2014年的新臺幣2,886億元成長3.5%。其中占比最大的是醫療器材產業,2015年營業額為1,330億元,占生技醫藥產業營業額近半數(44.5%);應用生技產業的營業額為884億元、製藥產業營業額為772億元,兩者各占生技醫藥產業營業額的29.6%和25.8%。生技醫藥產業營業額與進口值的增加,也帶動台灣內需市場成長,2015年生技醫藥產業國內市場需求達到4,050億元。
圖二、2006~2015我國生技產業經營狀況統計
表一、2014∼2015年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現況
雖然醫療器材的營業額占最大宗,但依據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統計,我國生技醫藥產業2015年民間投資金額為484.93億元,比2014年微幅成長6%,投資金額最高的正是製藥領域,達到207.9億元;其次才是醫療器材領域(190.6 億元)、應用生技領域(86.3億元)。截至2016年6月底為止,已通過102 家生技新藥公司及240項新藥的資格審定,行政院在去年11月也宣布,今年將投入109億元將台灣打造成亞太生醫研發重鎮,期望在2025年前創造出1兆元產值。台灣生技產業看似備受重視,但業者認為,未來生技發展仍將面臨巨大挑戰。
圖三、2015年生技醫藥產業民間投資金額
人民日報給你提個醒:在印度旅遊要格外當心
2017-02-17,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關於出境安全行的文章,提醒中國遊客在印旅遊時,需要提防一些可能會遇到的陷阱,並給出幫助的建議。如:女性遊客乘坐地鐵一定要選擇女士專用車廂,避免單獨外出,避免夜間去偏僻的地點等。
去年馬赫什•夏爾曼表示,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外國女遊客不該穿短裙或其他裙裝。
以下為文章全文:……..
印度旅遊部門數據顯示,2016年前5個月,43.4萬外國遊客通過電子簽證赴印,其中中國遊客數量排第三,佔總數的8.17%。劉鑫說,目前來印度的多是商務人士,遊客人數這兩年略有增加,但比例較少。
在印度大城市出行要注意安全。在印度街頭通常是打不到出租車的,街上基本都是三輪車,遊客乘坐出租車一般要提前預約。無論是出租車還是三輪車,絕大多數印度司機並不會說英語,交流困難,並且對較遠的目的地和路況不太熟悉。印度火車晚點也是家常便飯,並且經常晚點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要做好心理準備。
在印度,乞討和扒竊問題較為突出,旅行時需要格外當心。在機場和車站不要隨便與陌生人搭訕和對話,注意看管好所攜帶的行李物件。劉鑫對此有切身經歷。剛來印度時,有一次,他出酒店遇到一名警察,警察說所有來印度的遊客都要跟著他去辦理旅遊證,其實是這名警察企圖訛詐錢財。類似這種情況,遊客應裝作聽不懂他說的話,不搭茬,直接走人。另外,女遊客會經常遇到索要電話號碼的當地人,應不予回復和理睬。
在飲食方面,中國遊客盡量不吃不正規門面和攤位售賣的東西,不要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品、飲料、香煙等。印度飲食以素食為主,肉類主要是雞肉,市面上基本找不到豬肉和牛肉,由於涉及印度的宗教禁忌,因此不要在餐館內點牛肉和豬肉,餐館也不供應牛肉和豬肉菜式。
回應
外交部應該提醒:女人盡量不要去印度。
鐵了心要去印度旅遊的人,那也是攔不住的
不會的。印度髒亂差。我想沒人願意去一個人人都隨地大小便的國家旅遊。
外國月亮圓得程度因智商而定
這不是去旅遊,這是去探險去荒野求生。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7_02_17_394739.shtml
莫迪政府最早推出的計劃之一名為Rashtriya Gokul Mission,撥款50億美元用於改善印度本土奶牛的品種,提高牛奶產出率。
去年12月,印度各地科學家和藥商聚集起來,提議設立牛研究委員會。Dashora說,該委員會還負責其他項目,比如研製一種芯片,這種芯片可以篩選哪種牛奶更有利於人體健康。委員會預計將在今年2月底成立。
回應
中國人也信這個,叫中醫
外國人在政治上也信這個,叫民煮。
哦,你上火的時候不要信中醫喝什麼胖大海夏桑菊,受寒的時候不要和薑水蓋加衣服。這都是中醫.中醫那麼龐大的系統方方面面已經融入中國生活之中,中國不合適,快點移民去美國吧
中醫黑,你有認真的讀過一本古典中醫書籍嗎.就你有智慧?針灸和火罐現在都被美國虛心學習了,你還在這無腦黑中醫.主流中醫讓你喝尿了嗎?
本草綱目裡面就有,其實我覺得最阻礙中醫發展就是你們這些貨色,中醫要好好的革命一下,才能真正得到新生。
本草綱目本身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彙編整理的,裡面方子有一萬多個,李時珍修訂整理了全部方子,但也不可能保證所有的方子都有效。對的就繼承,錯誤的就修正,不確定的暫時保留,這種態度怎麼了?你這種只盯著中醫某一本著作中,某個當前已被淘汰的錯誤方子就指著人罵的貨色更應該被清理掉!
西醫對人類的貢獻比中醫大多了。
請你解釋一下,歐洲中世紀黑死病死掉四分之一的生命,中國何曾有過?中國牛痘防天花這是確定了的事實。
西醫可以治上火,用抗生素。
所以治出了超級病毒
人尿可以鍛煉腎功能,不信你喝,喝夠一個月整療程,沒效果來找我
完全的錯誤,胡言亂語胡說八道!尿是用來改善智商的!不要誤導群眾!
中醫古書裡面,喝尿吃屎的方子也不在少數吧。
古人隨便寫一本就是中醫了?就像盜墓的隨便留下一個喝水碗百年後也成寶貝了,你要不要這麼滑稽?你現在要是隨便寫一本藥方,百年後就能代表中醫了?
那個又不能用來口服,而且尿多酸肽主要是從人類男性尿液中提取的,雖然我不敢說其他動物的尿液中提取不出尿多酸肽,但貌似牛尿怎麼也沒有唯一性,更不要說什麼牛尿治百病了.
尿液中入藥的成分可不止這一樣。同樣作為脊椎動物,牛尿裡面大概也含有一些有效成分吧。至於包治百病,唯一性什麼的不過是宗教包裝,何必提及?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7_02_17_394760.shtml
牛尿到底能否抗癌?印度要成立專門科研項目
在印度,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再窮不能讓牛受窮,再苦不能讓牛吃苦。牛在印度教中是一種神聖的動物,印度人堅信牛尿有助於抗癌。為了證明其科學性,印度最近正籌備一個委員會,專門用來進行牛尿抗癌的研究。
據CNN 2017.2.16報導,該委員會將設在印度最頂尖的工程教育與研究機構,印度理工學院,直接由印度科技部提供資助們,促進牛尿相關研究在全國開展。
委員會成員Kavya Dashora說,他們的首要目標是研究牛尿對癌症和登革熱的影響,“牛尿具有抗病毒性這是全球公認的,我們只需要用科學驗證。”
“這是我們的文化(“牛崇拜”文化的一部分),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盲目地消費。”她補充道。
牛渾身都有各種神駐紮
牛的排泄物為何近年在印度民間如此深受歡迎,說來話長。在印度大部分地區,牛被奉為最神聖的動物,被稱為“文明之母”。
對印度人來說,牛渾身是寶,牛奶還可製成一種澄清的黃油,被廣泛應用於印度宗教儀式。
愛牛及牛尿,牛尿也被看作聖物,具有極高價值,有著讓人保持健康,甚至治癒疾病的強大功能。
報導稱,基於牛尿,印度已經發展起一項欣欣向榮的產業,但牛尿到底有多高的價值還不得而知。
在印度中部城市印多爾,一家診所的創辦人,專門以牛尿給病人保健治病。
“牛尿對所有疾病都非常有效。”他說,診所正在擴張,目前已有19名醫護人員。
除了醫療行業,牛尿也已進入印度個人護理和家庭用品市場。
印度最大的傳統醫藥品牌之一,Patanjali Ayurved,正在銷售一系列牛尿製品,包括飲料和地板清潔劑。藥商常將牛尿製品和印度教、阿育吠陀(印度傳統醫學體系之一——觀察者網注)聯繫在一起。
印度政府還批准生產以牛尿為原料的飲料,市場上倍受推崇的牛糞尿頂級保健品叫“潘查加維亞”,由“牛糞、牛尿、牛奶、酥油、凝乳”混合製成。
2014年,信仰印度教的莫迪當選印度總理以來,政府進一步擴大屠牛禁令,奶牛也因政府資助得到了廣泛支持和關注。
西媒:針灸是種在西方有高滲透度的中國傳統醫療法
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2016.12.28報導,針灸是一種在西方有高滲透度的中國傳統醫療手段,並且是信譽度較高的替代療法。十七世紀,歐洲國家派到中國的傳教士以及法國的外交官陸續將針灸介紹到歐洲,儘管當時引入西方的針灸與今天實際應用的針灸有些不同。
中醫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重要理念存在關聯,例如“氣”(人和動物的生命都離不開這種看不見的能量)、“陰陽”(代表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係,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五行”(指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構成世界萬物,意義包涵事物演變過程的基本動態)等等。
中醫將這些傳統哲學理念運用到對人體病變的診斷和治療當中,認為疾病的根源是出現了某種“失衡”,即中醫所認為的維持生命的幾種能量之間的“和諧”被打破。當然,現代西方醫學是不接受這種理論的。
在中醫的多種治療手段中,針灸一直是人們信任度較高的一種。隨著在常規治療中的不斷應用,針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馬德里針灸醫師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在西班牙約有1200名擁有西班牙正式行醫資質的針灸醫師,另外還有約1500名僅擁有中國高校認可資質的針灸醫師。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曾就針灸治療的風險發表聲明說:“針灸治療的副作用風險極低,明顯低於其他常用治療手段。”儘管如此,針灸還是應該由有資質的專業醫師用經過消毒的針來操作,以避免發生感染。
患者尋求針灸醫師的幫助,很多時候是為了緩解某種疼痛。事實上,針灸被推薦用於治療頭痛、頸痛、背痛、坐骨神經痛、牙痛、關節痛、風濕痛、痛經等。此外,還可以用於催乳和治療閉經、季節性過敏、纖維肌痛,並對焦慮、抑鬱、失眠有明顯效果,還能幫助戒菸。
西班牙職業針灸醫師協會的負責人卡洛斯•拉斯維說:“針灸在很多領域可以替代西醫治療,因為許多患者都是在常規療法無效的情況下才去求助於針灸醫師。”
有專家對針灸的科學性進行了一些研究,認為其對神經系統和大腦活動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
回應
小時候眼睛近視,到醫院扎了針灸立馬恢復到了1.5了,針灸拔出來後又近視了,說明了針灸確實是起作用了
從否定到承認,這是西方人對中醫認識過程的一小步。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他們會領略到這種神仙術更多的奇妙作用!
中醫是世界的精華!
石學敏“國醫大師”
針灸尋求調動身體本有的自愈能力,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促進人體內部的自愈系統處於最佳狀態。啟動變異或缺陷的功能進行自我修復,從而達到人體功能整體自我平衡,從根本上治癒疾病。我和中醫同行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中醫整套體系推廣到西醫世界,而不是改變中醫自身,向西醫妥協。
回應
西醫為了爭奪醫學上的霸權,話語權極力的抹黑中醫
什麼是科學?沾血的饅頭治療肺結核是科學嗎?
你咋這麼能搞笑,把這種神棍庸醫騙人的“偏方”和中醫學相提並論,是哪個中醫學著作說血饅頭可治病了,能不能有點腦子
不能說中醫是偽科學,但現在的中醫還是沿用幾百年前的科學不發達時的中醫理論,動不動就是李時珍怎麼說,還有什麼陰陽經絡之類,不僅外國人搞不懂,中國人自己也搞不懂。
沒辦法誰讓咱們沒有話語權的!而且,他們總是能找出中醫中一些不符合科學邏輯的東西能怎麼辦?科學要的就是嚴謹,你有一點漏洞他們都能抓住把柄
自己無知還不承認,中國人用幾千年證明的它的科學性,你騙睜眼瞎,信你維基百科跟信百度有球差異,能信都日狗了!
中醫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從遠古時代就開始積累的生存之道,它的存在比陰陽五行學說還要古老,炎帝農耕火織親嘗百草明辯植物藥性時起就已確立了基礎。而如今中醫因為現代環境破壞、植物、大氣受到污染而至使找不到古時那種精純與富有年份的植物入藥,再加上商人圖利對藥材加工各種坑蒙拐騙,以至中醫藥沒有古時靈驗,這就要否定中醫了?外國人否認沒什麼,中國人不明事理就先自己否定自己,懷著至寶當糟粕。要是中醫這麼沒用,中國古時憑什麼那麼成功?一個民族要是醫學水平低下,你們覺得它能建立多高層次的文明?漢、唐、宋、元、明、清,沒有中醫在早病都病死不知多少人了,怎麼可能使神州大地經過這麼多戰火人類還繁榮幾千年?中藥說直白點就是我們先人輩輩積累的生存經驗,就像某些動物中毒了會自己去找草藥吃解毒一樣,這是自然累積的知識,要是不靈驗、要是治不好病,人民為什麼要代代相傳下來?要是不靈驗,要是治不好病,中醫又靠什麼存在了這麼久?敵人想滅你傳統就是想滅你的民族感,你自己也來打擊自己的傳統,真是自取滅亡得可悲。世界連戲子、妓女都容得下,卻容不下中醫?你們看西醫看不好為什麼還要找中醫而不去等死?還是說幾千年來人民是瞎子白痴?
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7-01/9932345.html
中醫是“偽科學”?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但是近年來,國內外對於中醫的爭議從未中斷,“偽科學”、“沒有循證醫學證據”等觀點不斷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有一部名叫《刮痧》的電影,講來美探親的爺爺用中醫的刮痧療法給孩子治病,在孩子的背部留下一道道血痕,成為孩子受到家人虐待的證據。這折射出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和衝突。
另外,由於歷史等原因,即便是資深老中醫也未必能夠準確說出那些穴位中的玄機,無法精確量化、解釋中醫的功效。這就使好多人對中醫有些誤解。
近年來針灸發展存在諸多問題也是不爭的事實。人才瓶頸、臨床瓶頸、科研瓶頸、政策瓶頸……不一而足。
但是,中國正在努力為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創新創造良好的條件。
中醫藥走出去戰略:
到2020年,通過中外合作,將建立5到10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併計劃與50所國際著名醫療機構、大學等建立學術交流關係;中國將在心腦血管疾病、肝炎、艾滋病等一批重大疑難疾病方面與國外展開合作研究。同時,中國還將在15年內建立5到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醫示範醫院,並出版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中醫藥學術刊物。
國僑辦“海外惠僑工程—中醫關懷計劃”
組織中醫海外義診活動、開展海外中醫師培訓、推動海外華人醫院與國內中醫院開展合作,同時加強與中醫藥行業協會的聯繫與合作,加大中醫關懷僑胞力度,充分發揮海外僑胞作用,提升海外中醫行業的水平和形象,擴大中醫藥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
聽聽專家怎麼說
李景新中醫針灸協會副會長
說針灸是“偽科學”不合邏輯。美國針灸的發展已經超過40年,在各州和全國都合法化,美國的衛生研究院(NIH)也有對針灸進行鑑證和說明。如果僅僅因為針灸來源於古典理論的指導,就被定義為偽科學。那是不正確的認知。不能因為西醫是科學的,就將中醫說成是不科學的。
李永明美國中醫藥針灸學會
科學研究提出的問題,要用科學研究來回答,用證據說話。單憑臨床經驗、主觀判斷、引用經典理論、甚至夾雜民族情緒的反應是難以回答這些來自科學界的挑戰。
劉保延中國針灸學會會長
我們將按照國際公認的規則,組織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針灸臨床試驗研究,促進針灸更多進入國際主流醫學體系。
維基百科:針灸是“偽科學”全球中醫:奮起反擊!2017-01-11
針灸是中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維基百科認為針灸屬於偽科學,在針灸英文頁面上赫然列明:“acupuncture is a pseudoscience” (針灸是偽科學)。
這個說法令中醫界相當氣憤。
最近,有超過2500個中醫師在請願書網頁簽名抗議,要求維基為此更正。簽名者並非只是華人,而是來自全世界各地不同族裔的醫師和通過針灸治癒疾病的人。
他們曾在2014年向維基創始人吉米•威爾士表達過抗議,但對方堅持維基立場正確,認為沒有科學論文能證明針灸是“科學的”。
然而,事實上維基介紹頁面來自考科藍文獻、哈佛大學、神經科學期刊等的相關證明文章都被刪減。相關欄目的編輯功能亦被禁止。
維基不但說“針灸是一種偽科學”,還甚至把整個中醫都給否決,說“中醫理論和實踐不是基於科學知識基礎。”
針灸到底有多火?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部分國家還將針灸列入醫療保險,每年來中國學習自然科學的外國人相當一部分是來學習針灸。
針灸剛被引進西方時,一度被奉為神話。
引發熱潮的是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1971年7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詹姆斯•賴斯頓在訪華時,患了急性闌尾炎。術後第二天,腹部脹痛難忍,中國醫生為他做了針灸治療,效果顯著。隨後,賴斯頓在《紐約時報》頭版發表了親身經歷針灸的文章,成為針灸傳入美國的歷史性標誌。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其隨從和代表團醫生在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觀摩了針灸麻醉手術,掀起國際上針灸的第一次熱潮。
1972年全美第一家針灸中心在紐約成立,兩週內接待病人達八千多。
有數據顯示,美國2009年針灸師已達4.5萬人(華人只佔幾千人),美國現在每年有2000萬人體驗針灸治療。
根據加拿大駐華大使館的官方資料,每年有數百萬加拿大人體驗針灸,大約為全國人口1/10。
根據日本厚生省統計,早在2004年,登記的針灸施術機構14993家,針灸師75100人。
韓國人口5000餘萬,中醫大約1.4萬-2萬人。每年有1萬名韓國學生到中國學習中醫。
不僅化學,植物學動物學現在都是處於這種狀況,也既屬於能製造出好使的船卻不能完美解釋為何好使.更無法解釋該領域內幾乎所有問題的真假.比如化學元素週期表已經列到100多個了,也知道很多化學反應式了.可誰知道這些元素有多少同位素,什麼條件下可以產生出同位素來.人們對此知之甚少,甚至連相關的經驗和猜想都幾乎沒有.雖然許多學說接受了人類所有的科學的理論,但並不表明該學說就可以被稱為科學了.只能稱之為該學說秉持了科學態度. 由於你以前並沒有對科學概念有明確的定義,才相信某些人的自我標榜,才以為西醫是科學了.
西醫有時是打著科學的幌子,今天人類科學比較完善的僅僅是部分無機化學理論和某些機械理論.關於有機化學和生理學病理學這些學說都原始的很.類似古代煉丹師總是用當時最先進的材料和最旺的火爐,也並不表明煉丹術就一定是科學,即使煉丹師發現了火藥也不表明煉丹術就是科學. 不排除西醫現在有很多的科學態度.有科學態度和成為科學還是二碼事.煉丹師喜歡好的和高效的煉丹爐也屬於科學態度.其實西醫現在也不是科學,而且同樣離科學理論差的遠,往好了說叫試驗性科學,往壞了說就是解剖試驗學。很反感西醫用無機藥片來醫治有機生病體的方法,簡直是把人的生命體當成一個無機化學反應釜了.有時又是把人體當成無機機器胡亂拆卸了.可原諒的就是畢竟西醫也距離科學尚遠.
http://www.guancha.cn/LiBo/2017_01_09_388454_2.shtml
點贊!豈止醫學,很多自然理論學說都處於很初級的階段.有時人們把這些學說稱之為科學,只是因為這些學說是秉持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在繼續探索研究罷了.
西醫今天從術語上確實很像科學,其實西醫只是把現代物理和現代化學的成果拿來給生理做了一大堆統計數據,建立了龐大的數據庫,血液的啊,分泌的啊,血壓的啊,腸胃的啊等等等等,然後給出個健康的標準數據組. 超出這些標準範圍就是得病了,怎麼治病呢,把數據弄回標準範圍中去,弄回去了就算治癒了.維持在標準範圍內也算見效了.這和庸醫拿錘子把羅鍋砸平的方式差不多. 當你說西醫有許多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時,這裡沒人反對這種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但是你是否認為超出標準範圍就是疾病,只要把數據弄回標準範圍內的醫治就是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呢?西醫現在不就是這麼個手法嗎?他們能解釋病理嗎,有相關的理論體係對所有的疾病都給出疾病產生和疾病醫治的系統解說嗎?除了拿健康標准說事外除了在病毒領域,其它都差的遠吧.
一個學科被稱之為科學理論,就是這個學科建立了一個自恰並且相對完備的前提系統.所謂相對完備指的是該領域內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從前提系統的邏輯推導中給出是或否的結論. 這樣的理論體係人們已經建立很多了. 而人們今天更多的學說自身都沒有這樣的前提系統,但是許多學說接受邏輯數學和其他科學理論,在此基礎上去發現自己領域裡的客觀規律,沒發現完全之前以經驗公式與合理猜想代替前提.這樣的學說屬於秉持科學態度的試驗性探索性的學說. 例如在不知道流體力學和一般力學之前,人們也會造船,那時人們也有一套理論.船是好用的,可那時的理論是經不起推敲的.
別說西醫,就是有機化學現在都沒建立起來公理系統,就所知化學就物理化學那個學科建立了公理系統. 數學的所有學科都有公理系統,物理的多數學科也有公理系統包括一般力學和電動量子力學色動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學等等等等. 而生理學病理學等學科距離建立公理系統早著呢,所以這些學科的學說還遠不是科學理論.不過這些領域裡的很多研究人員確實是秉著科學態度去在爭取把這些學科發展成科學. 不僅西醫如此,中醫也如此. 西方否定中醫的目的決不是為了提倡科學,而是為了利潤.
黑中醫的人往往說得中醫一塌糊塗,似乎毫無可取之處。可他們忽略了一個不該忽視的鐵一樣的基本事實,那就是中藥涵蓋了數千種藥用動植礦物,這些中藥裡提煉的成分即使用現代科學檢視也不得不承認,這些成分具有的作用與中醫認識的該中藥的作用相同或相似。比如:中醫認為紅花,丹參,水蛭,桃仁……可以活血化瘀,能夠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這與現代醫學研究並無不同;黃連,蒲公英,板藍根,銀花,魚腥草……可以清熱解毒,能夠治療感染性疾病,也與現代研究別無二致。中醫不用紅花治療感染,不用黃連活血化瘀,難道這些都是巧合?僅此一點,你敢說中醫是不科學的?難道中醫不是為現代醫學提供了可供研究的豐富的藥用物質成分?不然自然界植物動物礦物何其多,你現代醫學去山上走一圈,你能知道哪種植物身上含有可能治療哪種疾病的有效成分?
所有的醫學工作者,都應該是唯物的,是以客觀事實為準繩的,而不是基於誰的著作,誰的文字!現代醫學的所有結論要成立都必須找到到事實的依據,和嚴謹邏輯的推導過程。反觀中醫呢?有多少臨床實驗結果?有多少藥理分析?有多少病理分析?反而有很多自認為了解中醫的是言必稱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巴拉巴拉一大堆,可是那些都只是書!!而且還是有很多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書!難道你們認為的中醫就是建立在幾本書的基礎上的麼?世界上有一種現像也是如此的,那就是宗教!宗教就是建立在幾本書上的,而不顧任何客觀事實的,難道你們這些熱愛中醫的人希望中醫變成一門宗教麼?
我沒學過中醫和西醫,對這些理論不了解。只能針對你的話進行評論。你的是有很大問題的。要評判中醫、西醫哪一個好,應該直接統一標準比較,而不是比較哪一個改變更多(改變是否進步還要另外討論)。A同學從考試20分進步到70分,B同學從60分進步到70。毫無疑問A同學進步是比B同學大的,但是卻不能說明A比B同學考試成績好。進步越大,反而說明原本越差。這裡的例子僅僅是為了說你的評論的問題,並非指代中西醫對比。至於中西醫的對比,我並不了解,不加評論。
參考資料:
[1]觀察者網 徐實:到底誰在敗壞中醫?
[2] 西醫,將亡於抗生素:德國有61%的民眾看中醫,凱迪社區2015-11-12 13:27:20
[3]New York Times:Immune System, Unleashed by Cancer Therapies, Can Attack Organs, By Matt Richtel, DEC. 3, 2016
[4]New York Times: Harnessing the Immune System to Fight Cancer By Denise Grady,JULY 30, 2016
[5]Sackett, DL, (e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o Teach, Churchill Livingstone, London, 2000
[6]錢學森,《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
[7]《大科技雜誌-百科新說》,2010年08期
[8]《中國中醫藥報》,2011.8.25
[9]科技日報北京9月13日電 我國針灸臨床研究首登國際內科學“第一刊”
[10] 砒霜能治療白血病?中國教授已憑此拿下國際大獎
[11] 香港大學成功研發口服砒霜治血癌
[12]王興臣,《中醫是個好東西》,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13]朱清時,姜岩,《東方科學文化的複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14]黃龍祥,《經脈理論還原與重構大綱》,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年4月
回應
中醫的體系下,皇帝的小孩的死亡率都奇高無比;西醫的體系下,普通小孩的死亡率都很低。為了孩子們,選擇是明顯的。
中醫能為皇帝小孩治病時西醫在哪裡?穿越劇裡玩比較嗎呵呵
搞笑,以天花為例,中國清代初期已經能用中藥部分治療天花和接種預防天花的時候,歐洲此時還對此沒有任何辦法,直至100多年後才從中國傳過去改良的。
中醫的體系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0幾歲;西醫的體系下,人的平均壽命差不多80歲。為了多活幾年,選擇是明顯的。
人類壽命延長不僅僅是醫學方面,是對整個自然的認知,衛生,營養,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中國從來就沒在西醫體系下生活過一天.醫生不會用火燒傷口給你消毒,不會灑聖水用聖遺物給你做靈魂治療.中醫和西醫都是傳統醫學或者說經驗醫學,能讓你活到八十歲的是現代醫學或者說科學的力量。
這邊廂全球商業情報機構GBI剛剛發布鼓舞市場和研發人員的最新數據,說到2022年,免疫治療藥物市場規模會擴大至742億美元、進一步替代傳統化療、佔據腫瘤治療的半壁江山。那邊廂,我在美國克利夫蘭學習西醫的女兒轉來紐約時報兩篇最新報導,是關於免疫療法的負面消息:20-30%的治愈患者的一個或多個內臟器官會遭到被激活的T -細胞強烈攻擊,同時也有染上急性糖尿病的危險,已經有患者在治療中因為T-細胞的激烈反應死亡。人們開始思考,來自醫藥公司和來自參加試驗的患者們給研究者的壓力應該是過大了,研究小組急於獲得療效和在競爭中獲得更多關注,因此臨床試驗過程設計得就不夠全面和仔細,許多疑點需要重新審視,許多機制問題需要重新回答。總體看來,針對一部分癌症人群,免疫療法的治愈率奇高、而其副作用比起化療要小得多,這條路對於已經陷入化療和放療絕境的癌症臨床醫學,絕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上帝送來的一份大禮物,非得牢牢抓住不可。
這個聖誕節期間和女兒Skype通話,討論完免疫療法問題之後,話題轉到美國社會因特朗普當選下一屆總統將發生的種種變化。聽著我學醫的女兒十分擔心奧巴馬醫保改革成果的存廢,說到大學醫院的財務壓力和低收入人群病患者的支付能力,我不由自主想起中醫診斷便捷、開銷較低的優勢,如果美國能夠大量進口食品類中草藥和促成中成藥在FDA通過審批,幫助中低收入美國人消費得起中醫、使中醫藥真正進入美國人生活,這倒是一個中醫海外大發展的絕好機會啊,就要看如何說服特朗普內閣中主管雙邊貿易的商務部長羅斯先生啦。
八年前有一本很棒的普及中醫小書可惜沒有大賣,名字就叫《中醫是個好東西》,我想藉該書序言的最後一段話作為文章的結束語:
“我們真不能忘了中醫藥是我們民族的護身符,是我們抵禦疾病的防火牆……中國的平頭百姓,是離不開中醫中藥的。誰忽略了中醫,也就忽略了平頭百姓草根一族的健康。百姓健康了,全面小康的步伐就踏實了。從這個角度看,簡、便、廉、驗的中醫藥能不是個好東西嗎?中醫這東西,外國人說好,我們的爺爺說好,我也說:中醫真是個好東西!”
從維基百科我們可以查到,這神奇的免疫細胞療法,其實最初起源於18世紀醫生們對於感染髮燒引發癌症消退奇異案例的觀察。一位中國人比較熟悉身為醫生的俄羅斯作家契科夫就在1884年留下了這方面最著名的病例記載。後來,稱之為“免疫療法之父”的一位美國醫生考勒在1891年發表了關於病菌感染和癌症治療關係的系列臨床試驗報告,考勒發明治癌方法的決心,據說是來自受到一位洛克菲勒二世童年好友因肉瘤癌不治身亡的刺激,他的治療方法被業界稱之為“考勒毒療法”(Coley's Toxin)。就是用病菌來引發炎症和激活免疫細胞對癌症的攻擊,從而挽救生命。
該方法時靈時不靈的一直使用到上個世紀的40年代,被當時興起的據說“更為科學的”化療和放療取代。但是,FDA還是允許紐約的一家醫院在院內臨床使用和研究“考勒毒療法”,這家醫院是考勒女兒基金會資助運行的,考勒女兒海倫一直沒有放棄信任她父親方法的正確性。也因此,免疫癌症治療法傳統這一脈在美國醫學界總算沒有失傳。免疫療法的這一段來龍去脈,讓我們看到在疑難雜症的處理上,一是西醫和中醫的“以毒攻毒”的思路,其實是蠻相近的;二是在比較誰更“科學”的問題上,各個時代都有話語霸權的犧牲品、都有被誤解、被埋沒的天才思想。
就在筆者為撰寫這篇文章收集資料之時,傳來美國血液學會(ASH)日前頒發2016年歐尼斯特•博特勒獎的消息,獲獎人員為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陳竺教授和巴黎圣路易醫院Hugues de Thé教授,表彰他們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基礎和臨床研究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陳竺團隊獲獎成就也是中醫擅長的“以毒攻毒”:使用三氧化二砷——就是俗稱的砒霜治療血癌。古人記載砒霜入藥主要治療各種化膿性疾病和結核性疾病。45年前,受到民間治療方法的啟發,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中西結合科的張亭棟教授等老一輩學者,開始將三氧化二砷注射液用於白血病治療。最近十多年來,陳竺教授和陳賽娟教授的上海血液所團隊創新了一種“砷劑聯合全反式維甲酸協同”的靶向治療方法,使得凶險的APL治療從高死亡率向高治愈率的轉變,根本上改變了惡性腫瘤是不治之症的觀念,也為其它類型白血病及實體瘤治療學研究提供了好思路。
當前最有趣的發展趨勢,還是關於耐藥性微生物引發感染一系列研究中湧現出的“微生物群假說”,假說認為,人體內不同部位共存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遠多於人體的正常細胞數量,人體內部的生物化學環境改變帶來的微生物組成會破壞體內菌群平衡,從而影響免疫系統或者代謝反應等,增加患病風險。最為突出地影響微生物群組成的干擾因素首先是西藥抗生素,以及其他環境因素(動物、空氣和水體污染、飲食等等),眾多慢性疾病和神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因此需要全新範式。這個假說完全符合中醫對於人體疾病起源一貫的環境論認知。同時,因為把治療的重點擺在如何通過調節環境與乾擾實現最低限度破壞菌群,一系列的中醫調理方法則大有可為。
不過,最神奇和最有商業價值的現代醫學治療領域,則是“以毒攻毒”的免疫療法,這堪稱癌症治療的新一代神器,需要多一些篇幅來介紹。2015年12月初,因為傳來了美國前總統卡特通過服用默沙東公司的PD-1的激活T-細胞藥物,成功清除大腦中的黑素瘤癌變細胞的消息,癌症免疫細胞療法首次轟動媒體。相隔幾日,在第57屆美國血液學年會上,諾華製藥重磅宣布,其CAR-T細胞療法在一個有59例復發或難治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和年輕成年患者參與的2期臨床試驗中取得了難以置信的93%有效響應率。
免疫細胞癌症治療現代方法的劃時代文章,是1995年伯克利大學的研究人員艾力松(James Allison)教授和他學生髮表的。他們發現了癌細胞為躲避攻擊而給免疫系統細胞下套的機制——檢查點抑製劑,Checkpoints inhibitors,以及重新激活免疫系統的白血球戰士T-細胞後的癌症治療效果。在這之後10年間,從老鼠到人體,從東岸到西海岸,美國各個大學的分子生物實驗室和製藥公司相關的臨床實驗如火如荼展開,聯邦的科研經費大量流入相關的實驗,一時間免疫細胞研究被稱為“Cancer Moonshot Program”——征服癌症的登月計劃。一些臨床新藥的實驗結果顯示,如果激活正確的話,在自身的免疫系統幫助下,病人的腫瘤可以在幾天之內被T-細胞消滅。被制服的腫瘤類型並不局限,從器官類晚期癌症到淋巴類癌症,都有很好的藥物響應率。FDA為此特別加快審批程序,一口氣批准了幾十個試驗型新藥,大批原本化療和放療無望的晚期癌症病人也紛紛報名加入新藥測試群組。
10多年前,時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先生對中醫融入現代醫學的大背景做了以下分析:“現在中醫受歡迎,不僅是由於大量實踐的檢驗,更重要的是因為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使我們對於疾病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直接或間接歸於某些細胞複製出現異常。除基因疾病外,細胞複製出現的原因,既與細菌或病毒的入侵有關,也受複製過程中溶劑(細胞質等)的成分、濃度、酸鹼度和溫度等物理化學形態的影響。西醫著重滅菌,中醫著重調理,都能夠使細胞複製回復正常。各自都有優點,應該優勢互補。這正是醫學現在的發展之路。” 今天回顧起來,感覺朱校長融入觀點的精闢和有前瞻性。
現代醫學四大未來領域一是乾細胞技術,二是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三是微生物群假說,四是癌症免疫療法。
其中,幹細胞stem cell是具有自我複制的能力的多潛能細胞。IPS為誘導多能幹細胞,是通過基因轉染技術將某些轉錄因子導入動物或人的體細胞之後,體細胞直接重構為胚胎幹細胞的多潛能細胞。幹細胞的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可以誘導產生不同的組織、器官、以及神經細胞,這就產生了基於乾細胞修復與再生能力的再生醫學。前幾年在深圳參觀一個乾細胞實驗室的時候,聽到一個神奇故事,一位50多歲的參加實驗的病人,通過乾細胞再生技術獲得一個新的肝器官的同時,白髮全部變黑,身體各項功能全面改善,有返老還童之態。前二天的參考消息也報導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用孕婦的干細胞可以製造出一種增強骨頭力量的分子物質,未來有望治療骨質疏鬆症和預防骨折。幹細胞治療顯然是基於一種人體全息學圖譜的整體視角,可以取代傳統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干預。但乾細胞治百病的傳聞聽多了,就感覺它類似傳說中“唐僧肉”一般,是食之可以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
基因治療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進軍臨床試驗、癌症治療、胎兒染色體異常篩查、以及其他目前致病機制不明的疾病,期待新測序方法的成熟,以及在機器學習模型的幫助下,協助完成疾病的大數據診斷與個性化治療方法優化。新啟動的基因測序項目囊括10億人,將於2025年完成全部的測序。從滅菌到分子水平的基因編輯干預治療,雖然還有“還原論”的影子,但構建每個人的個性化醫療與藥物知識庫的長遠目標,頗為符合中醫辨證施治原則的。
反對這個觀點的朋友也可以舉出一個相反例子,哪怕是毒性極大的砒霜,都可以製作為口服藥治療白血病患者。案例是香港大學研究人員從2000年到2010年,在砒霜中加入化學物解除潛在毒性後製成一種口服砒霜藥物,治療超過100名初發和復發患者白血病人,成功率達98%,患者5年後存活率大於70%。
我特別理解那些想盡可能保護中醫原生態的朋友夢,也贊成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仍然應該保留那種言傳身教的傳承學習模式、保護煎煮飲品的配伍傳統。在國際化開發合作中,國寶級中藥品牌的處方工藝也理所當然將受“特殊保護”。中國需要保留自己的話語權。但是,我也堅決認為,符合循證臨床醫學模式的中醫與以現代科技手段大規模研發生產的單體或複方中成藥(無論天然或者化學的),才是正道。讓廣大世界人民習慣煎煮服用中藥飲品的前景畢竟不現實!就比如能經常打陳氏太極108式當然好,但日常操練楊氏24式就管用,哪怕簡化太極8式,練習到位的話,也能夠幫助站樁、調氣和治病。
中藥是個好東西,但是它必須擁抱高科技、遵從循證醫學規範,才能光大。對於國內眾多品種的中成藥而言,目前缺乏大量臨床安全性實驗研究與數據積累。一旦吃錯中藥,安全代價極高。前不久我一位好友的長輩在上海一家大醫院開的治療方子,連續服用一味中成藥三個月之後,出現藥物中毒不治而亡,但是為何中毒、是否身體問題還是藥物出現禁忌,原因說不清。前面提到的我母親長年服用的銀杏葉片藥,藥品說明的附頁宣稱無不良反應,但如果查詢百度百科或者其他健康網站,可以看到不少關於可能副作用的說法,看到一些矛盾的說法。這些,十分不利於臨床治療以及病人的自我治療。未來,主要的中成藥治療效果和相關用藥禁忌的臨床研究必須不斷重複進行,分析報告也必須反復出現在行業權威性動態公告、基礎性教材、以及專業雜誌上,這是我國中醫藥產業鏈與醫科大學藥理研究機構必須共同補的課。
中醫融合現代醫學是正道
診治手段的現代化、以現代科學的的語義詮釋中醫藥理論,按照大數據時代的循證醫學來建立新的學術規範、設計臨床實驗非常重要,當然這門學問和實踐技巧的發展,離不開來自分子生物學、基因生物學、腦神經學、甚至人工智能包括機器學習在內的各個科學分支領域的最新知識和工具的應用,來綜合性地構建關於人體疾病學、免疫學和人體生理學的假設,測試與研發各類藥品,並對人體病因進行有效診斷和治療干預。
這家企業一共只有二個拳頭產品,一個是用銀杏果成分提取的抗憂鬱症藥,一個是用大蒜提取的心血管保健藥,全部原料都是在中國種植採購、運回德國柏林郊區的工廠加工。當年在德國的主要藥房網絡賣得十分紅火,後來聽說股東把企業股份賣給了某家醫藥上市公司。前不久,碰上一位亞洲富達基金的前合夥人,我們聊起中藥的事情,他告訴我也是差不多二十多年前,他在中國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給美國一家最大最著名的保健藥物製造與分銷企業在中國鎖定某幾樣中草藥的種植地和採購權。
今天,中草藥雖然可以以各種食用保健材料的名義進入美國,在全美各地的唐人街也可以看到華人和美國人到當地的中藥館按方抓藥。但是還沒有一個中成藥通過FDA的審核、可以在藥房作為OTC或者處方藥出售。早在2004年6月,FDA發布了《植物藥品產業指南》,承認植物藥的特殊性,認為有必要採取不同於化學藥的政策,客觀上已經放鬆了對中藥的申請要求。也就是說,中藥不必提純活性成分,甚至不用鑑定出活性成分,就可以申請新藥。目前有7個複方中藥在FDA排隊。雖然不要求提純活性物,但因為中醫辨證施治理念一個症可以對應好多個病,而西醫是某一類化學成分對應某幾個病症,選擇什麼適應症類型,怎麼樣來設計臨床測試,就比起西藥的新藥審批流程複雜許多。
天津天士力製藥方丹參滴丸通過FDA的II期臨床成功應該是3年之前的事情。聽到這次III期臨床試驗是在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127個臨床試驗中心實施完成的消息,我的第一個念頭是:雖然這次臨床工作的組織協調與試驗數據的評估過程特別複雜,但其研究成果可達到在《內科學年鑑》上發表水平,也就意味著中藥複合藥效治療在方法上得到世界醫學同行們的認可,這將會是中醫融入現代醫學、改變現代醫學的又一個里程碑。
的確有一種極端觀點認為,中醫全靠成藥那傳統就是廢了。這些中醫傳統的愛好者認為,成藥的研發和生產製作對於如何消除藥性副作用的“配伍”這件事情一定考慮不周全,因此傳統的君臣佐使路子必須依靠飲片開方來維持。尤其是如中藥裡面的一些類激素藥、一些毒性較大藥是可以在配伍飲品狀態下大劑量服用。中藥裡面稱作“回陽救逆第一品”的附子本身是有毒的,配伍、炮製或者煎法不當,容易引發中毒,按照西醫藥典最大劑量為15克,而配炙甘草一起久煎成為飲片的話,可用到十倍以上的量,療效就會不同。
在新藥研發上,來自經典處方的新藥和傳統西藥應該有不同的審評標準。西藥創新想法先來自於實驗室,再回到臨床來看對人是否有效。而中藥是方藥流傳幾千年已經有人體臨床的長期實踐,被證明是有效的。這些中藥要回到實驗室重新做動物模型試驗的話,許多成分中的神經毒性會是無可爭議的no-go,有人說,在現在的研發體制中,即使青蒿素分子結構出現了,也會被研究人員槍斃、不再跟踪。因此專家指出,完全套用西藥臨床試驗流程,好比用芭蕾舞標準來評判京劇一樣,行不通也無必要。
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屠呦呦頒獎的理由是用青蒿素替代奎寧克服瘧原蟲帶來的瘧疾挽救了幾百萬人的生命。我們中醫老祖宗2000年前已經發明若干對付瘧疾的方法,其中的黃花蒿和青蒿二種草藥就明明記在古人的藥方中。1972年屠呦呦參加瘧疾病治療科研小組時,因為東晉道家大師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一句話的啟發,用低溫方法從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結晶。青蒿素再次發現的巨大意義在於,它為以藥物化學為核心的中藥現代化路徑樹立了里程碑。
有許多熱心中醫事業的專家,心裡十分糾結地看待這個藥物化學的里程碑,擔心中藥複方一旦被拆散,其藥性不再或大大減弱,或毒性增大,他們反對中藥的單藥提取及其藥效研究的路徑。反過來也有那些打擊中醫的人宣稱,青蒿素的研究成果歸根結底是證明了西醫方法的力量等等。
在我看來,爭論的二方大可不必糾結。一是治療效果最終要靠臨床人群藥效說話,而且不可能每種中藥活性成分萃取中必須配伍才會有效;二是中藥藥性學和經典處方代表了一個“自然進化”的寶典,為尋找篩選單體藥物有效活性成分,提供一個極其好的入口快速指引,新藥開發的成功率畢竟平均只有5%啊;三是,複方藥效的臨床驗證比較複雜,完全可以是作為平行發展的下一步。
中草藥是好東西的寶庫。李時珍《本草綱目》內容很早就被翻譯為世界各主要文字。歐美和日本的醫藥公司早在覬覦中國巨大的中草藥寶庫,應該已悄悄實施了很長時間了。90年代中期我剛剛回國擔任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時候,曾經幫助一家德國製作天然OTC藥品的公司在中國談判原料生產基地和出口事宜。
我到中醫科的平房那兒開了一個普通不過的方子,才吃下去三劑藥就有明顯好轉,五服藥吃完腿上瘤子脫落皮膚又光滑了,這可不是什麼安慰劑的作用!正是這次偶然的中藥製服病毒的體驗,讓我這個從小用科學思想武裝的理工男開始擁抱中醫這個好東西的。
與中藥比較,西藥不僅是價格更貴的問題,而是細菌耐抗藥性越來越嚴重、藥物感染帶來的死亡將超過癌症造成死亡的問題。由於現行過度開藥的醫院報酬機制,由於主要依賴抗生素治療以及控制感染,中國以五分之一的人口,抗生素用量居然占到世界總量的一半,人均年消費量138 克左右,為美國10倍。結核病在過去常被視為“已不存在的疾病”,然而近年來它因為卻肆虐全球。2014年結核病死亡人數達到150萬人,我國的耐多藥結核感染病人在2014年新增人數高達90多萬人。全球每年有70萬人死於抗藥性強的超級細菌感染,大部分是在醫院發生。
伴隨各類地球上細菌對於抗生素類產生耐藥性的周期已經加速為1-2年,新產品從上市到淘汰的周期也大為縮短。可一個新藥從基礎研究到獲得FDA授予臨床研究批件(IND)往往約5年,從Ⅰ期臨床到Ⅲ期臨床試驗結束也需7年左右,10-12年的研究週期加15億-25億美金的投資,才能形成一個創新藥。看著開發巨額投入不能回收,世界幾大巨頭公司開始放緩抗生素新藥的研發速度。
支持中醫的人士則希望,中藥“百草皆藥”的思路可成為一個重要選項。儘管化學藥物發現中的“人工進化”——即組合化學合成與高通量篩選的過程依然重要,但“自然進化”產生的天然藥物更加可貴,也可以加快新藥進入市場的速度。今後一定會有更多的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單體藥物加入到人們的藥房清單。既包括抗生素、也包括許多目前在西藥領域尚無安全有效的藥物。
許多醫藥企業對中藥典中使用歷史悠久的草藥植物進行分子藥理學級別的分析,發現單體藥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尋找合適的定向提取分離的方法,再設計符合臨床作用特點和機制的研究,完成臨床試驗,從降低藥物研發與生產成本考慮,是企業不錯的選擇。我母親安全服用了20多年防治腦心血管病的中成藥銀杏葉片,主要成分就是銀杏葉提成物——總黃酮醇苷化學合成物。
歐洲有中醫學校300多家,每年畢業5000多名中醫藥人員。目前受過培訓的中醫藥人員約有10萬餘名,這樣看,歐洲針灸粉絲的數量還是大大超過了美國的啊。中醫藥診療機構發展到1萬多所。“我看到一個趨勢,過去在歐洲開中醫會議都是華人多,現在倒過來了,華人少,歐洲人多。歐洲醫學界對中醫的研究和理解正在增強。”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高興地發現。
再來看看大洋洲。2010年前後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在全國進行過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7.9%的澳大利亞人接受過中醫治療。作為一個順應民心潮流的決定,澳洲在全球率先通過和頒布了中醫藥管理的國家法律。
顯然,無論美洲、歐洲、還是在大洋洲,無論在民眾、醫療健康保險專業人士、立法當局心中,過去的三十年中,都認可了中醫和針灸是個好東西這個事實。
菲爾普斯身上留有拔火罐的痕跡。
如何挖掘中藥這個大寶庫,意見不一
關於我們如何吃中藥、以及中藥的現代化遵循什麼路徑的問題,即使是支持中醫的專家,彼此之間爭論的也是不可開交。筆者這里希望貢獻若干意見。
中醫與傳統西醫相比是個好東西,是因為西醫看來,治病吃藥天經地義,但是中醫主張病人少吃藥,從《黃帝內經》把治療方法歸納為砭石、毒藥、艾灸、針灸、導引和按蹺(按摩)開始,中醫對“是藥三分毒”的看法就是很堅決的。中醫認為針灸、艾灸和按摩比服藥對於人體是更好。中醫也要求病人改變生活狀態和調整情緒狀態,因為情緒變化可調動免疫系統殺死侵襲的細菌或病毒。雖然傳統中醫一直主張“治未病”,不得不治療“已病”的話,藥畢竟還是要吃的。本草綱目記載的藥方超過一萬個,1949年建國後一共8次衛生部組織編審的《中華藥典》,最新一版收錄藥品3214種。
一般人的誤解是中藥的效果慢,西藥來得快。卻不知,高水平中醫是最講究個性化施治的,一次最多只開三劑藥來試探你的狀態,三劑見好可能就給你停藥或者換藥了,古書記載了不少“一劑知,二劑已”的醫案。我自己也有切身體會。讀大學期間在準備出國考試的我,突然染上一種皮膚瘤子,奇癢無比,還一直從腳腕向上發展,我趕緊去看同濟大學邊上的新華醫院一皮膚科主任醫生,他還認真啟蒙我,這種瘤子是病毒引起毛病、而對病毒西藥無計可施的。最後這個主任不以為然地建議我去中醫科轉轉,活脫一副死馬當活馬醫的表情。
廣大的歐洲人民在舉雙手歡迎針灸和中醫療法理念方面,絲毫不落後於美國人民。
我本人可以證明,上個世紀80年代的德國人才第一次見識到中國的銀針。在德國讀書時,我與一位研修生物病理的中國教授結為打工組合,私下開展針灸治療業務,分工是他給德國病人問診施針我做翻譯兼司機,冒著違法行醫的風險,著實掙了一些銀兩補貼學習費用。當年這教授害怕出醫療事故,因此用針極其謹慎,他驚奇發現大部分歐洲病人的針感比中國人還好,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綠茶和枸杞的食療作用對於外國人十分神奇、因而在亞馬遜網站上熱賣類似。我一位留德同學的妻子武女士原是江蘇省中醫院畢業的,80年代末開始和柏林大學一位醫學教授合作治療他的疑難雜症病人,二十年下來自己的診所越開越火,十年前她投資搭建了德國的第一個針灸與中藥信息門戶網站,我的那位同學也辭去西門子的工作、全職為妻子打工負責網站的技術開發工作。
都說德國人是個比較認死理的民族。最為著名的德國細菌學研究專家科赫(Dr. Koch)博士無人不曉。今天,埃倫巴赫(Allensbach)民意調查機構卻發現,德國人民認可中醫是個好東西的程度在世界排名第一:只有18%的德國人還一味相信西醫,61%的德國人更願意接受中醫治療。儘管德國保險公司只報銷針灸治療膝蓋痛和腰痛的費用,其他是中醫療法和用藥都要患者自掏腰包,對習慣幾乎所有費用都由保險公司承擔的德國人來說,中醫顯得還是昂貴的,但在接受過中醫治療的德國人中,願意再次接受中醫治療的比率高達89%。
今天,針灸在德國已經是走入千家萬戶。德國現有4萬名中醫師,其中針灸醫師2萬多名,德國醫生針灸協會至少有近9000名具備處方權的西醫醫生在德國使用針灸療法。德國有三分之一的西藥房銷售天然植物藥品。將中醫作為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德國主流醫院已有近30家。德國《明鏡》周刊報導過德國洪堡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柏林夏里特醫院決定在醫院設立中醫教授的新聞,意味著中醫從作為西醫輔助療法的“配角”,地位提升為與西醫同等的“主角”。中國中醫科學院與德國的漢諾威醫科大學也將在腎髒病、高血壓、婦科病、疼痛等領域實施中醫臨床循證醫學的科研合作,對經絡針灸臨床作用得出更加精確有效的統計結果之後,保險公司的支付項目也會增加起來。能夠報銷才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好東西”。
回看70年代,不僅是反對冷戰的運動風起雲湧,傳統西醫也開始走下坡路,替代療法(Alternative Medicine)興起。西方民眾被化學合成抗生素副作用折磨的表現是肝、腎等器官損傷和心髒病、精神病、皮膚病等藥源性疾病的增加。西方人民受誘發藥源性疾病危害太久,終於舉旗造反了。是美國的加州有識之士率先舉起了挺中醫的大旗,伸出雙手歡迎針灸這個好東西,開啟了一股整體治療、自然治療、針灸治療的世界性潮流的。
記得80年代我十分熱衷讀的一本書是費耶阿本特的《論反對方法》,他在書裡舉了一個西醫如何把小病治成大病甚至把病人整死的例子:他住的加利福利亞州一個小城市裡,因為電力設備大修,醫院手術室停止了一段時間運行,在這一期間,醫院的病人死亡數字大大低於正常運作醫院的死亡平均數。這位費耶阿本特原籍奧地利,是當代科學哲學大家波普爾的得意弟子,可他畢生都在抨擊西方現代科學主義迷信的種種表現、批評歐洲中心主義,極其信奉中醫和針灸療法。
美國大眾第一次從媒體了解針灸的奇妙,還是通過1971年尼克松破冰訪華的有關報導。中美正式建交二年後,1978年,加利福利亞州州長佈朗啟動了中醫針灸進入西方主流社會的第一個關鍵性事件:簽署把中醫針灸納入加州醫療保健系統的法案。強硬的參議員哈金推動下,第二個關鍵性事件在1992年完成,雖然導向西醫西藥的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滿心不情願,被迫設立了“替代醫學推廣辦公室”-OAM,而替代醫學的主力軍,恰恰就是來自中國的針灸療法;在OAM推動下,1996年國家衛生院NIH正式確認中醫針灸的安全和有效性;第三個關鍵事件發生在1996年,那一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監督局FDA將針灸用針批准為美國正式醫療器械;隨後的1997年美國國會立法同意將針灸治療列入醫保系統。
今天全美共有7000多個中醫診所,跟隨加州,50個州中已經有49個州立法承認針灸的合法地位。截止2009年,美國教育部批准成立了53所針灸學院,全美針灸師超過三萬人,大多數為非華裔美國人。2004年美國針灸與東方醫學證書委員會(NCCAOM)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10%的美國人已接受過針灸治療,而尚未接受過針灸治療的人群中,三分之二的人稱將來會考慮,因此在許多州,針灸治療已經被納入醫療保險報銷的範圍。
可能是腦接受循經各穴位信號,然後腦中相應的下一個穴位的神經單元受激發,這樣循序作用於經絡的各穴位。聯結經絡的是大腦,不是所謂經絡附近的組織;是整體的效果,不是局部的效果。所以要研究經絡,不能靠解剖人體(屍體),而要靠觀察活人的大腦活動,人的意識活動,人體這個巨系統的整體活動”。
看到國家中醫研究院黃龍祥研究員有關最新針灸原理的研究報告,也支持著錢學森另外一個有爭議的看法:“用西醫來化中醫,我認為那是錯誤的,而是反過來,用中醫來化西醫,把西醫的結果全部拿過來,吸取到人體科學裡來”,用一套新的語義和概念,才能夠重建關於人體各個部位整體關連性的、可檢驗的理論假說模型。
吳階平大夫晚年一次公開發言說:“我20世紀40年代在北平協和醫學院學醫時,對中國傳統醫學一無所知,對針灸能夠治療瘧疾表示疑問,難道針灸可以殺死瘧原蟲?其實我這完全是偏見,後來才逐漸明白,針灸是通過提高人的免疫力達到治療作用。有人認為中醫治好病人只是心理作用,我認為人既有生物學特性,又有社會心理特性,在心理上起到作用就很好,中醫治療強調整體性,是能夠收到很好療效的重要原因。在中藥方中強調'君、臣、佐、使',其中'使'將藥物帶到患病的所在,就是我們今天知道的接受藥物的載體,中醫很早就有類似的概念,與現代醫學十分吻合。”而當前,現代醫學最新發展中的整體觀、免疫療法、個性化醫療走向等,都和中醫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原則是一致的。
西醫毀於抗生素,西方人民挺中醫
記得2015年底李冰冰在澳洲拍戲感染風寒高燒持續不退,當地醫生卻堅持不肯用抗生素,嚇得她匆忙回國,打上抗生素病好之後,留下一篇流傳甚廣的“感謝祖國”正能量文章。
與中國醫生隨意開抗生素藥相比,在美國和歐洲情況恰恰相反。醫學界人士流行一句話:“買槍容易,買抗生素很難。” 這是對於上個世紀抗生素災難的反思與反彈。20世紀80年代萬古黴素在美國用量增加了100倍、病菌的耐藥性也增大了20倍。全球範圍內,抗生素的耐藥週期由1960年的20年,1980年的10年,縮短到2005年的2年。不少醫學界人士預計,10-20年內,對於真正的感染性疾病,人類將無藥可用!
從循證醫學規範的出發來重新定義話語權,那種關於“中醫是偽科學、因此中醫比不上西醫”的說法,可以徹底休矣!
中醫是個好東西,因為它從源頭就強調整體性和系統性。一直鼓勵中醫理論描述現代化的錢學森先生不主張用西醫來解釋中醫,而是堅持認為人體十二經絡和人體354個穴位關係是一個更加有效和正確的醫學理論模型。而“中醫理論發生於近代(機械論)科學還沒有興起的時候。所以反而沒有受(機械)還原論的束縛,因而中醫理論倒是系統論的、從整體出發的。”
再說,這個理論模型的“氣血假說”指導下的中醫和中藥實踐,對人體疾病與診療,幾千年已經有幾億次級別的“大數據”檢驗測試記錄。中醫缺乏的,是一套或者多套基於近代科學的(或者準確說循證醫學的)的試驗記錄與描述的規範,來進一步驗證、修訂和發展經絡針灸模型和假說。關於針灸與經絡作用機理的理論模型的“現代化”重構,各國的生物醫療研究人員提出不同的相互競爭的假說,得到各自試驗的證實。
比如在2000年前後,研究的範式是,試圖從刺激誘發電磁信息的傳導和神經細胞之間關係入手,解釋針灸緩解病人症狀的機制。這一類假說認為,穴位是位於病灶疼痛點連接大腦的物理信號線路上,通過針刺造成信號阻斷。給身體和精神以暫時喘息的機會,也同時激活人體自我修復功能進行治療的。
2010年前後,研究範式轉變為是在直接發現止痛物質的產生機理。先是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宣布,發現針灸可以刺激機體釋放天然止痛物質。相隔不久,香港大學的一科研團隊,在經過8年動物和人體樣本試驗得出的類似結論:伴隨針刺的一種橫切聲波啟動細胞鈣離子群震盪,幫助人體白血球在局部生成止痛的物質安多芬。
其實還有第三類甚至更多假說。我的預測是,隨著腦科學的發展對於人腦神經工作機理的進一步揭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腦機連接通訊領域-Brain-Machine Interface的進一步應用,錢學森先生當年關於經絡模型的看法,可能將會得到證實與應用。
錢先生的觀點是,雖然循經針感是可以測量到的一種存在,但“經絡的實體是不存在的……經絡的實體是人的整個體系”。“從人體的解剖是找不到經絡的,沒有聯結經絡各穴位的特殊生理組織。但人又的確有循經的感受,不但有感受,而且可以有各種科學儀器的測量為據,也可以測出循經的聲發射……我想其中奧妙在於人的神經系統,在神經系統的大腦。
醫學為何不能夠等同為科學?原因可以很多,我認為二個比較重要。一是因為從對人體生命現象奧秘和身-心相互作用的理解看,目前掌握的知識還是很不完整;所謂細胞生理學、解剖學、以及基因圖譜等,還是機械論的、非常零散的、基礎性的描述,而不是那種真正體系化的、預測性的科學理論。二是因為即使傳統西醫的實踐活動,也大都以醫師個人經驗為主,再根據高年資醫師的指導,參考醫學期刊上零散研究報告來處理病人的症狀。其結果是:一些真正有效的療法因不為了解而長期未被臨床採用;一些無效甚至有害的療法,卻因理論上推斷可能有效而被廣泛錯誤推廣。這樣的醫學實踐顯然體現不出“試驗重複性、可證實、可證偽”的科學標準。
理工男們可能有所不知的是,正是首先為了促進西醫的實證性與科學化,過去二十年間才誕生了所謂“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創始人之一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薩科特(David Sackett),在他2000年新版《怎樣實踐和講授循證醫學》一書導言中,把循證醫學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同時結合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和願望,將三者完美地結合製定出病人的治療措施”。而臨床證據主要來自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系統性評價(systematic review)、本元分析(meta-analysis)等,證據可重複,可證偽。
我看薩科特教授這個關於循證醫學的定義有足夠的寬度和包容度,可以將現代西醫和現代中醫都包括其中。在臨床試驗符合循證醫學的嚴格規範要求這一點上,西醫和中醫並沒有區別、也不應該有區別。那些批評中醫是偽科學的理工男,也無法反駁這一點。
最新的一個案例,就是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保延主持的“針刺治療慢性難治性功能性便秘隨機對照試驗”,由國內15家醫院共同完成了1075例樣本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嚴格遵循隨機對照試驗基本原則,該試驗報告發表在《內科學年鑑》期刊上。而《內科學年鑑》正是薩科特當年親自擔任主編、宣傳與奠定循證醫學國際地位的“第一刊物”。牽頭參加上面研究的北京廣安門中醫院也是承擔世界衛生組織《中醫循證醫學臨床管理規範標準》的科研單位之一。
現實很殘酷,中醫仍然在為證明自己價值而努力,在西醫和西藥的衝擊之下,中醫地位大不如二十年前,今天繼續成為一名中醫實踐者體現的是一種對中華文化熱愛與堅守。社會上不少崇尚科學的理工男們,也由於缺乏對於中醫的全面了解而堅持認定中醫的方法是“偽科學”的,對中醫藥臨床抱有偏見。
筆者的目的,是指出這種偏見的不合理與缺乏根據、指出這是一種話語權的誤用。筆者也試圖指出,從西醫西藥的發源地西方對於中醫臨床的接納來看,中醫和西醫不僅是平等與互補的關係、而且在現代醫學-人體整體科學的發展關係上,中醫在思想方法上起到引領作用。借用大科學家錢學森的預言:“恰恰是我們祖國醫學所總結出來的東西跟今天最先進的科學能夠對上號……如果把西方的科學同中醫所總結的理論以及臨床實踐結合起來,那將是不得了的”。
“中醫偽科學”本身是個偽命題
理工男們對於中醫持懷疑論態度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幾項:1.中醫關於人體的生理與病理模型,還停留在《黃帝內經》的“四時五臟陰陽”框架,不兼容西醫關於人體解剖學與細胞生物學的知識,在《黃帝內經》基礎上歷代名醫逐步總結出來的那十二經絡,偏偏在解剖學上找不到對應物理載體;2.“望、聞、問、切”的中醫臨床手法,與西醫臨床的各種基於細胞學、分子學、基因學的儀器診療與化驗手段相比,不在一個層面上;3.最後關於藥物,西藥用的什麼化學分子式來阻止了細菌細胞的分裂那可是在顯微鏡之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而中藥複方不但成分複雜,療效因果分析的鏈條也複雜,在統計學上大可歸類為安慰劑一樣的心理作用。總之,在這些理工男們眼裡,從中世紀的宗教黑暗中走出來不到300年的西醫完敗有3000多年曆史的中醫,似乎是一件毋庸置疑事情。
人體經絡穴位圖
這裡我必須要先打擊一下那些認為傳統西醫自然而然“等於科學”的理工男們。西醫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而仍然是一門仍然在發展的實踐技巧與學問。查詢英文的維基百科,那裡對於醫學Medicine的定義是“the Art of healing—— 即一門治療的藝術”,它是“實踐藝術與科學應用的結合”。再從美國大學的學科設置上看,科學、數學和醫學也是清清楚楚區別為三個平行的大類別,同樣清清楚楚地表明:醫學不等於科學。
李波:中醫是個好東西,不服來辯
留德經濟學博士、企業管理與文化戰略專家2017-01-09
國內許多媒體在2016.12.25這天紛紛以“國法醞釀三十載,業內翹首共期盼“為標題,報導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我國首部為傳統中醫藥振興而製定的國家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誕生。《中醫藥法》將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知識產權保護、品牌保護、工藝秘密保護、中藥材料源頭質量的保障、流通環節控制、簡化新藥研發標準、准入和從業主體資質管理規範、人才培養、中醫藥臨床基礎研究規範和等方面,都做出了莊重的承諾。
中醫藥這個好東西的發展,既要順從市場規律,也要依賴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呵護。實事求是來看,在過去市場經濟環境作用下,醫療機構的趨利導向嚴重,中醫發展並不順利。不論是中醫從業人員的數量質量、就醫患者數量,還是中醫院的重要性以及中醫藥治療的疾病譜系範圍,與20世紀中後期相比,多少都有退步。中醫藥事業的再度興起,需要國法保護。
一方面國家大力提倡發展中醫藥,另一方面在如何看待中醫中藥問題上,近百年來始終未中斷過爭論。
長征路上挨飛機轟炸到處找不到西藥、只能依賴銀針草藥治毛病的毛澤東則對於中醫藥情有獨鍾。成為國家領導人後的毛澤東多次感慨地說到“中醫是人類一個巨大的寶庫”,要我們現代人好好開挖。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第一位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斯德哥爾摩領獎致辭中就回憶到,如若不是毛澤東強烈主張成立國家中醫科學研究院這樣機構,她不可能接觸到古典醫學的精華,也就沒有後來在70年代重新發現青蒿素的機會。
另一方面,當年西醫出身的典型理工男魯迅先生就痛恨中醫的庸醫殺人,他一直依賴上海租界的西醫治療毛病,英年夭折也無怨無悔;前不久,觀察網一位作者也發聲: “迄今為止,中醫尚未建立治療指南和醫療責任認定機制,使得大量不學無術的偽中醫得以濫竽充數。偽中醫四處招搖撞騙,是對勤勤懇懇治病救人的真中醫的最大傷害”。這種批評我也認同,針對各地打著中醫治療和保健的江湖醫生猖獗現象。法律明確將加大對中醫藥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浩鼎案涉不法獲利9300萬 翁啟惠貪汙罪起訴2017-01-10聯合報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中)涉嫌收受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行賄的3000張浩鼎股票,昨被檢察官依貪汙罪起訴。圖為去年四月,翁啟惠為浩鼎案被檢方約談到案,離開士林地檢署時臉色沉重。 本報資料照片
喧騰一時的浩鼎案,士林地檢署昨天偵結,檢方認定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涉嫌用女兒帳戶收受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行賄三千張浩鼎股票、不法獲利九千三百萬元,依貪汙罪嫌起訴翁、張兩人,起訴書中指翁「敗壞官箴」。
翁啟惠批檢方濫訴 將全力捍衛自己清白
翁啟惠是首位因涉貪被起訴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隨即發表聲明批檢方濫行起訴,並表示深感震驚與憤慨,他一心貢獻家鄉,不料受此屈辱,嚴重斲傷他的學術聲譽,將全力捍衛自己清白。
檢方還認定,張念慈和浩鼎副董事長許友恭、研發長游丞德、總經理黃秀美、總管理處協理廖宗智等五人,在知悉新藥解盲失敗、但未公布前就賣股,依違反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罪嫌起訴;翁啟惠幫女兒賣股部分則獲不起訴。
檢方起訴指出,翁啟惠和張念慈一九七九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學時相識,一九九九年兩人在美設立Optimer公司,後來在台成立的浩鼎為Optimer子公司。張擔任浩鼎董事長,從事抗乳癌新藥OBI-822研發工作。二○○三年翁辭去美國Optimer公司董事等相關職務,返國擔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三年後接任院長。
「我沒有買浩鼎股」事後被踢爆女兒持有
翁郁琇三百萬股 實際操作者都是翁啟惠
士檢去年四月搜索浩鼎等相關處所,扣得翁啟惠以女兒名義認購浩鼎股票的資金進出憑證,發現這些購股資金是張念慈代為出資,翁郁琇名下持有浩鼎三百萬股,但她帳戶從開戶到實際操作者都是翁啟惠。
起訴書指責翁身為國家最高學術機關中研院院長,不思國家與人民所託之遵守法度、善盡職責,卻為了一己之私違背公務員廉潔義務,有負國家和人民所託,敗壞官箴,為了維護法治和綱紀,請求士林地方法院量處適當之刑。
浩鼎案行賄流程圖 圖/聯合報提供
http://udn.com/news/story/10732/2220275
相關新聞
翁啟惠貪婪觸法被訴 別拿學術當藉口
浩鼎起訴後遺症 生技斷鏈
浩鼎案涉不法獲利9300萬 翁啟惠貪汙罪起訴
翁啟惠涉貪 院士怒:應辭特聘研究員、停薪
中研院回應:意外 但尊重檢調
回應
蔡家才是主謀,被逮的都是車手! 蔡返國記者會應該坦白接受有關浩鼎案蔡家參股資金的提問!
外媒:世界藥材需求增加中醫藥不再是廉價選擇 2016-12-28 環球時報
摘要:馬來西亞《星報》12月27日文章,原題:傳統中藥不再是廉價選擇全球經濟和世界各地高需求造成藥材價格猛漲,中藥不再像以往那樣便宜。目前,像太子參等中藥價格比年初翻了2倍多,而常見的中藥材如當歸和黨參,也上漲了約10%。
馬來西亞《星報》12月27日文章,原題:傳統中藥不再是廉價選擇全球經濟和世界各地高需求造成藥材價格猛漲,中藥不再像以往那樣便宜。馬來西亞華人醫藥總會會長陳凱希說,由於林吉特(馬來西亞貨幣)走弱,現在從中國進口中藥材的成本變高。去年4月實行消費稅後,有些中藥的價格攀升多達50%,去年以來成本不斷上升。
傳統中藥除藥用外,也是華人的飲食如湯的重要組成部分。“商販感受到了壓力,他們抱怨說生意減少了約40%-60%。”陳表示,由於全球經濟和林吉特走弱,中藥價格毫無趨穩跡象,消費者和業者應做好價格持續攀升的準備。情況在中國新年後可能變得更嚴峻。他還說:“價格攀升的不僅是中草藥,還有用於推拿的藥酒和藥膏,價格上漲高達150%。”他表示,這對中醫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患者因為成本考慮可能不願去中醫診所。
目前,像太子參等中藥價格比年初翻了2倍多,而常見的中藥材如當歸和黨參,也上漲了約10%。南方大學學院中醫藥管委會主席林文賢(音)說,除了對傳統中藥需求高之外,另一個因素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中國藥農不再種植藥材,這對全球中醫藥行業造成了打擊。(作者易項運[音],向陽譯)
是不是用劑量跟時間可以限制住?比如只有治療期間用藥了(或者註入了因子),骨骼才生長修復,一旦停藥一段時間,不給藥了,就停止生長了。還是說一旦使用骨骼生長因子,就產生連鎖反應,無法停止?中國要是這個領域突破了,絕對的諾貝爾醫學獎,解決了幾億骨骼有問題的人的問題。
我並不從事具體研究。但是一定劑量的生長因子一旦注入人體部分,它的濃度控釋的速度和擴散程度都是非常難以把握的,而且人體的個體差異又非常大。而且外源性的生長因子本身就是個危險的外來物,弄不好,就變成腫瘤形成因子了。現在的醫學在這一部分的機理研究還遠遠沒有搞清楚。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劉月蓮教授搞的就是這個領域,你的問題估計得去問她了。
到底是運用這樣的原理,在人體壞掉的骨骼和關節處再長出(發育出)正常的骨骼和關節,還是說在外面先製作出壞掉的骨骼和關節,然後再植入相應位置替代掉壞的,這是兩碼事,後面這種情況其實跟金屬關節,陶瓷關節植入的效果類似,但是因為植入物跟骨骼成分類似,可能排異反應小或者沒有,我希望是第一種情況,這個就厲害了,壞掉的骨骼再生正常。
我說的就是第一種,你所說的第二種美國曾經有個別成功案例。這也屬於組織工程。最早成功的是上海九院的曹誼林教授,就是在老鼠背上長人耳朵的那位。美國有把整個膀胱泌尿系統支架在體外培養,然後再移植進人體體內生長的案例,但是遠期效果還不明確。第一種目前小範圍用於口腔拔牙後的成骨。就是在口腔領域,大範圍成骨(垂直高度成骨)我們叫做on lay成骨,這個成功率就很低。目前只有拔牙窩成骨效果是不錯的。所以我說很多人盲目樂觀,以為HA真的了不起,其實HA和真正人體骨缺損成骨的臨床實踐還差十萬八千里呢!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10_12_376942.shtml
你這個問題倒是很真誠!不像那些只是踩我的。真正搞生物工程的都知道,HA的化學合成來源並不難。上海交大醫學院搞無機物的陳德敏教授很多年前就能夠製備了。然而,這就像蓋房子,現在不缺磚,缺的是怎麼把磚蓋成大樓!所以我們老年人吃再多鈣片沒用,因為人體有一個自我調節機制,多餘的統統被排掉了!現在醫學界的難題是怎麼打開這個機制,讓需要骨生長的人能把進入人體的HA在特定的部位、時間形成骨骼,不需要的時候又能夠停掉它。這個是國際骨結合領域的大難題。而你提到的是類似於組織工程的問題,現在的進展是,要么乾脆搞同種異體骨(就是人的屍體捐獻),這方面提純技術是大難題,只有美國少數大的骨科公司產品質量過硬。國內有幾個公司產品都不行,活性很差。還涉及到倫理問題;另外就是你說的組織工程,具體細節我也不知道,因為都是最前沿的技術秘密。但我所知道的,目前據說實驗室出來東西還不錯,但是保存條件苛刻,價格昂貴。FDA批准了幾個產品了,但是臨床上大家都不太敢用,因為因子的退出機制不明確,很容易過度生長從而形成骨腫瘤。
我國科研人員研製出人工珍珠母可用於骨骼修復
美麗的珍珠,需要耗時數年長成,而科學家們卻成功在兩週內“複製”了這一過程。2016.10.11,記者從中國科大了解到,該校俞書宏教授課題組製成了有高度相似化學成分、微觀結構的人工合成珍珠母,這一突破性進展刊發在了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
“天然珍珠母的形成過程很巧妙,貝殼首先在腔體內有特定有機材料構築層狀框架結構,層間填滿富含蛋白質的膠狀物質,然後在層間不斷富集碳酸鈣並使其礦化。”俞團隊在實驗室模擬了這一過程,並設計了一個“循環系統”,即通過一台作用類似於人體心臟的蠕動泵,不斷向腔體內的框架裡泵入飽和碳酸氫鈣溶液,同時帶出反應後的殘餘廢料,在兩週內就能“複製”珍珠母長達數年的自然形成過程,速度超其百倍。
難成首飾卻能為病患帶來福音
“這種人工骨骼、牙齒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也是我們課題組目前正在致力於研究的課題之一。”俞書宏說。不僅如此,這種溫和而便利的方法還可推廣到其他材料體系,用於製備多種具有仿生結構和特殊功能的複合材料。
創新沃土讓眾木成林
成果屢屢登陸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科學》雜誌,實驗創新頻頻斬獲國家科技獎等高含金量大獎……近年來,科大為創新創業提供沃土,通過資源的無障礙共享、 “科教結合”研究生培養模式一系列新政,讓創新之樹匯聚成林。
據悉,該校集中資源建設的理化科學等六大公共實驗中心面向全校和社會開放共享,為每年500多個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和1000餘篇SCI、EI論文的發表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已經成為該校名副其實的科技創新“總裝備部”。學校“搭台”,學科群“唱戲”,這種模式使各個分中心依託所在學院的學科特點,探索出適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中國基礎研究
我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韓春雨:誰重複了實驗,我暫不便透露
13位科學家呼籲調查韓春雨:為了中國學界聲譽
回應
唉!講真,其他來源的HA(羥基磷灰石)並不少見。目前骨的形成障礙主要是活性因子不足。所以真正熱門的rh-BMP-2或者10這樣的活性因子。國際上像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大學之類的是目前該領域最領先的。單純的HA之類的,即便進入人體,如何誘導成骨仍然是大難題。所以,這個在醫學應用前景,不看好。
擋馬赴港/對馬下重手的前奏 (回應:雙重標準:受刑人陳水扁可以出席餐會,奉公守法的馬英九不得出境. 雞腸鳥肚的菜總統,李登輝,翁啟惠,陳水扁為什麼不視訊?不要臉!綠色詐騙集團。 恐傷台灣自由民主形象? 绿总统总是有自由!蓝总统总是没有自由。 鬼島民進黨詐騙集團人渣,蔡赴巴拿馬也視訊算ㄌ別浪費錢. 蔡卸任也「禁足」批駁出國 蔡陰文的懷疑:既然陳都可以把絕對機密打包帶回家,馬..... 既非不尊重也非不信任。就是一昧打馬,免得搶了小英的巴拿馬風頭。看不得別人好,只有自己可以當老大,就是綠營心態。 接下來馬再申請赴美歐中......,測試一下批中華民國外衣的綠偽政在玩什麼鳥,測驗一下素珠們究竟台灣想搞什麼鬼? 老馬有什麼灰頭土臉的?這件事只是突顯綠營及蔡的妒嫉及雞仔腸烏仔肚罷了! 馬又贏一局, 不管府准或不准, 他都贏, 府不准, 他贏更多.)
國防部長勉「戰爭來時含笑為國犧牲」 網路酸聲四起: 有網友質疑,是要為中華民國或台灣國犧牲?或直言:為了台獨,免談;為了民國,可以。(回應:看看老榮民在台待遇,戰爭來時誰還會含笑為國犧牲?)
「一隻狗打趴國軍」 受不了民粹誤國 少將氣要退伍 陸軍司令部慰留
左營海軍陸戰隊 幫營區百犬結紮 海巡救小黑 萬人按讚 「愛狗軍人更多」
另詳參【圖博館】:台灣人要騎那種馬? 鬥臭馬英九 藍又惡鬥? 民粹亡台 君子的下場 攻占馬桶府 向中國說不 陸客來台 遷府?遷都? 政治瘋狗浪與朱立倫 2012大選 連柯台北之爭 史上最牛釘子戶 各表一中 中華民國很敏感 勇敢ㄟ葉金川 蔣的本來面目 啥米係ㄟ擱發 金酒登陸 陸酒不能 民進黨路線 派系恐怖平衡 退出政壇 自食惡果的新潮流 三立也該倒了吧 N死死能幹啥 小龍女神話 能者多「導」 《生物科技大商機》 《教改錯在哪裡?》 全家遭殃 雞犬升天 洗錢天堂 避稅天堂 行「騙」天下 專家易受騙 《撒謊的信徒》 大小騙子 狂牛病政府 賴皮扁 扁定罪 投票行為如流水 隱性選民 民調魔數 自作孽的親民黨 第三黨的末路? 失意政客大串連 五都大選2 《學運世代》 援交妹的心聲 忘了金援烽火外交之痛? 外交大醜聞 桃園航空城 保釣再起?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天佑阿兵哥 洪仲丘案真相 《十二夜》的故事
台商要求大陸單方實施服貿貨貿 商務部:不可能(回應:居然有臉提這種要求,而且大家注意,他們是“要求”,不是請求。 這些台商,一方面搞台獨,一方面要大陸給政策,想得真是美! 台灣人不但騙子多,流氓也多。 以前就是太慣著他們了,慣出毛病了。好在他們自己否決了服貿,呵呵。 因為他們覺得老子給兒子東西不是天經地義的嘛。 特此復述一遍:(1)取消一切對台灣有利卻損害大陸利益的雙邊協議;(2)爭取更多的國家與台灣斷交而與大陸建交,壓縮台獨份子的國際舞台空間;(3)大陸人民盡量不要再去台灣旅遊和購物;(4)大陸商界盡量不要再去台灣投資;(5)台獨份子來大陸一律禁止給商業合作機會、一律禁止演出等文體產業機會等等,甚至完全可以考慮對台獨份子來大陸拒簽、禁止進入大陸的嚴厲政策;(6 )恢復東海軍演,積極做好武力收復台灣的軍事準備。總而言之,大陸只有打痛台獨份子,台灣同胞才會在下次選舉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
私校憂陸生限縮傳言 綠「傷害陸生 傷害台灣人民感情」(回應:傷害陸生?共產黨會在意台灣人民感情嗎?)
「素珠風暴」蔡:沒有人必須為自己的認同道歉(回應:說什麼鬼話,這句話什麼邏輯? 菜菜子的意思是:台獨不需要為自己荒謬言行道歉。 這是我聽過的最不要臉的話!想想你們怎麼對待統派的!怎麼對待陸生、陸客、陸配的!無恥之尤!
中华统一促进党 要求当局处理亲日组织 否则将组中国台湾特区
洪秀柱批李登輝「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不屬於一個中國原則」:那個日本人要把台灣害到什麼地步 「國統綱領是他訂的、九二共識公文是他批的,不知道為什麼會說這種話。」。 (回應:這個日本人可能患有老人失智症,家屬需要帶他去神經內科就診。 李:沒法度,台灣人吃屎長大的。 日本人奴才,他要把台灣害到減亡為止!請大家一起祈禱他早超生吧! )
要正視大陸民間的反台情緒 我們反中他們反台剛好扯平而已。 3個總統教出洪素珠罵榮民「中國難民來這裡啃台灣人的骨滾回去」:李登輝「國民黨是外來政府」「身為台灣人的悲哀」,陳水扁「一邊一國」,蔡英文說「國民黨是流亡政府」「台獨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天然成分」,還有「去中國化」。三十年以還,遍地開花結果。)
陸緊縮交流 先拿加強檢驗台灣柑橘類水果開刀
北京故宮文物暫停對台交流 國台辦:一中 保23項協議
蔡表態支持陳菊訪大陸 急了!民進黨高官紛紛表態願訪大陸(回應:想來就來?空心菜 變! 變! 變! 騙! 騙! 騙!)
林濁水:陸忌憚新南向政策 郭正亮:蔡突破兩國論框架(回應:陸忌憚新南向政策 ? 恐怕是新政腐的慰安劑,少吹噓,烽火經濟一年後看結果就知道了 突破?空心菜 變!變!變!騙!騙!騙!)
台塑越鋼賠償五億美元 為新南向交出百億學費 (回應:沒馬英九好罵,蔡潑婦沒了招 。 要拆穿這些台獨份子的謊言; 只要分析為何不鼓勵台灣人投資美、日...!? 大陸是個重要的市場,全世界都在搶,除了台湾 ,真是葱明! )
仲裁法庭2016.7.12人工填海 太平島降格為礁
南海仲裁打蔡政府耳光 新南向夭折?
王維正:陸方不滿 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指雙方繼續透過交流談判尋求新的共識。中策是在經濟和外交層面制裁台灣。這樣做可以展示大陸的硬實力,但是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很難贏得台灣的民心。下策是威脅恐嚇台灣,舉行軍事演習。但這樣做風險會很高,也不符合比例原則,可能會引起美國的反制。(回應:學者見解,不過爾爾。啥上、中、下策,這種小學生見解還敢拿出來秀?上策,正合綠意,不合紅意,臺灣正推行柔性臺獨,大陸看不出來嗎?中策,共產黨怎麼做,都不可能得到臺灣民心的,想太多了,共產黨會在意嗎?下策,太LOW了,大陸不會笨到用這種方法。對大陸而言,上策是搞掉臺灣經濟,不用太多動作。經濟不好,就換人,是民主的常態。)
環球時報5.25社評:台獨悠著點,小心報應來得太快 蔡20日上台沒幾天,台獨言行不斷露頭。....民進黨很想藉這次執政徹底把台灣洗綠,但他們懾於大陸的立場,不敢一下子翻臉,因此要一招一招地往外使台獨動作。蔡是與那批激進台獨分子在扮紅臉白臉,還是她管不住那些人呢?這個問題一時看不清,但它總的來說大概不重要。我們相信,大陸一定會對新當局主導台灣後出現的台獨表現作出反應。後者的每一個出格動作都會付出代價。(回應:空心菜 變! 變! 變! 騙! 騙! 騙! 扯、謊、撒、賴、顛、ㄠ、栽、誣、抹、偽、貪….正是典型民進黨的DNA!)
中新社7.27「軟台獨」危害更深更廣
中國時報社論-曲筆潤飾還不夠 仍需行動展誠意: 曲筆潤飾或許可以暫時避免攤牌,但不能獲得信任。陳水扁總統年代,也曾運用技巧的曲筆及華麗的潤飾向對岸說過許多話,但兩岸依然邁向激化對立。大陸縱然不至於立即採取過激的實際作為,但可預見對岸勢必以類似「聽其言、觀其行」方式加以面對!可以預見,如果誠意僅只存在演說中,行政團隊與從政同志卻持續以激化的語言框架兩岸關係,黨籍立委持續在立院推動各種型態的「去中國」或「兩國論」立法,譬如在課綱或公投法修法上,實質推動理念去中國、法理台獨能量的累積等,她必須有能力約束制止,在區域戰略競爭及南海與東海主權問題上,要堅持中華民國的利益,若不願或不能展現實際領導力,那麼我們可以確定,所有和解氛圍將立即消逝,兩岸關係將土崩瓦解。如何在「行動」上展現這篇演說的誠意,恐怕是是蔡總統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銘傳大學兩岸中心主任楊開煌:新當局上台急去中國化 民共關係恐加速惡性循環
文大社科院院長趙建民:北京為何無視蔡總統的努力? 新政府上台恰滿月,但內外交困已紛至沓來;內閣疲於奔命,總統民調創民選總統同一時間最低紀錄。在兩岸關係方面,蔡英文總統力圖振作極盡妥協,.......,陸方高層三月議論兩岸關係時,除強調「九二共識」和反獨外,另外一個核心便是民族大義(習近平稱兩岸命運與共,李克強稱兩岸一家親),對此,國民兩黨立場十分明確,前者不排斥中華文化,後者卻在蔡主政下,加速兩岸文化分殊,立法院四月通過民進黨團提案,要求教育部撤銷課綱微調及暫緩十二年國教課綱程序,一○七年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已暫緩審議。 民進黨的表裡不一,抵銷了蔡總統在兩岸政治領域上節節退讓的可能效益,難怪雙邊關係不進則退,國政也就日益艱難了!(回應:空心菜有努力?她有承认92和一中吗?有废除台独党纲吗? 任用二个激进台独掌文化部和教育部,这是努力? 表裡不一是關鍵。 別傻了, 這世上有人會相信詐騙集團嗎? 共產黨是說話算話,民進黨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陸下通牒:只有確認九二共識 兩岸協商
北京警惕台獨回潮 兩岸進入冷對抗
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兩岸冷關係的5種可能: 海基會與海協會制度化協商中斷;兩岸事務首長互訪暫停;兩岸民間交流規模壓縮層次降低;國際社會上的涉台外交鬥爭增加;實行「文化台獨」,兩岸輿論戰將趨於激烈。
華航空服員罷工6.23 全桃機能起飛的僅蔡出訪專機 綠委讚小英專機很酷 挨批「豬隊友」(另參【圖博館】:高雄空港 桃園航空城 臺北空港)
空服員罷工效應: 政治力插手 傷勞資互信
機師、地勤…華航企業工會請假 癱更大?
墊高加班費 服務業吃不消…商總揚言上街抗議
三大國營事業台電中油台鐵員工罷工蠢動
台電停電一秒,衝擊比華航罷工兩、三天還大
工商團體:中止勞資協商 勞工全面周休二日 小確幸得而復失
勞部製「1例1休」懶人包 網民號召爭「2例」 勞團抗議:別偷走七天假
攏係假?1例1休民調 藍:黑箱民調
林全出爾反爾決砍七天國定假 政院拍板「一例一休」 綠拚9月前三讀
「一例一休」藍綠大戰主席台 綠吳焜裕搬椅砸傷藍李彥秀
藍委7.11突襲過頭關 周休「二例」 初審過了
藍7.21突襲 通過「一周二例」
林淑芬捅1刀 綠完全執政浮裂痕
綠召委林淑芬請假神隱 國民黨、時力立委吵翻天
綠委怒:林淑芬早與時代力量串通
端午連假第1天 台灣頭塞到台灣尾 林全視察認一路順暢 交長取消夜間免費國道車流反增20% 民眾大罵是「混蛋新政」 (回應: 「混蛋新政」?早就跟你們說了蔡英文政府是廢物政府還不信嗎?接下來就準備好限電吧. 你現在天天在找藉口罵蔡?昨晚付費平安無塞的人會感謝部長和政府。 你現在是在打交通部長的臉嗎? 綠衛兵只會護航.不意外. 看看民進黨完全執政20天,從護漁、毒豬、觀光客減少、核災食品、有可能漲電價、掛羊頭賣狗肉的勞工七天假、加上今日取消國道夜間收費以至於白天大塞車,還有未知的髮夾彎,迴紋針彎…等等,未來的四年苦日子正齜牙咧嘴的等著我們,689萬的你們是不是應該要覺醒,好好的監督只顧著政治意識卻不顧民生大事的那些垃圾政府?!)
蔡總統就職兩個月 李艷秋:運氣不佳+執政漏風+意識形態,台灣幾無一件好消息。軍中虐狗、雄三誤射、台東風災、桃機淹水、華航罷工、一銀盜領八千萬、台鐵爆炸案,遊覽車火燒車。對美日馬首是瞻:雄三向海峽中線發射,我們第一時間謙卑的與遠在太平洋的美國溝通,卻不告知可能因誤會而擦槍走火的大陸。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領土從島變成礁,卻謙卑軟弱的不敢吭聲,因為要顧及美國在南海的佈局。對公然把礁變成島的日本,只敢輕輕的說「是島是礁有爭議要協商」。這兩個月也不是一事無成,大概一個「廢」字可以涵蓋:廢了課綱另立新課綱,廢了紅十字會專法、馬上開臨時會,只為了通過黨產及轉型正義條例,一舉廢了國民黨。對內引發的鬥爭氛圍、對外事務的躊躇無力、三不五時的意外、再加上數不清的髮夾彎,這兩個月,台灣社會感受的驚嚇挫折,遠多於快樂幸福。
桃機6.2淹水 誰讓桃機變「孤島」? 新政府危機處理能利是否須加強 (回應:民進黨剛上台說的都很動聽,然一個淹水打回原形,果然是一個擅長選舉但沒實際執行力的嘴砲團隊。 淹水其實是民進黨政客的專長!他們到那裡執政那裡就淹水! 菜蠅蚊:機場是國民黨執政時期建的,有問題找國民黨,謝謝. 林全:我只管有責任的人,我的責任是確定誰有責任。 鄭文燦:淹的是機場,所以這是機場的責任。)
政大教授陳芳明轟國民黨:留下會淹水的桃機還說風涼話(回應:完全執政 完全負責!這種一遇到公共事務 就不冷靜,還起乩的人,不配做老師! 遇到政治變叫獸! 一個堂堂大學教授有如此思維,怎麼教育下一代.連大學教授都出來幫腔諉過,行政治鬥爭 當新政府打手,這國家如何讓人期待. 鐵桿綠的大多沒是非沒良心這種東西。 對啦,是國民黨留下會淹水的機場給下任者,但國民黨有拿槍強迫你民進黨一定要來執政嗎?你民進黨喜歡執政,你民進黨愛執政,卻又喜歡把責任推給國民黨,那有一天台灣缺電、跳電,也是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嗎? 可是人家執政的時候,偏偏就沒淹過水沒缺電跳電啊! 綠蠅:完全執政,完全無能,完全切割,完全推卸。)
爭空運大餅/還記得有兩座機場的屏東嗎? 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政府花超過五十億擴建機場,十六年後,政黨輪替,憑著一句「新南向政策」,地方縣市長爭取機場擴建聲浪再起,是否又會成為另一波蚊子機場?(回應:百分之百會成蚊子機場,不如此那有貪污的機會!)
促轉條例 6.22通過初審 藍批警總再現 原民轉型正義沒排審 吵翻
民進黨急著拚轉型正義…民進黨這麼急,無非是為對綠營選民有交代,若不把握蜜月期「民氣可用」通過政治性法案,接下來台灣可能面臨畢業季失業潮、颱風季導致物價上漲等民生問題,屆時新政府若還只顧「拚政治」,恐怕反彈力劇,更會寸步難行。(回應: 執政黨如只會「拚政治」,不顧民生,最後還是會下台換人執政! 鞏固基本盤,遍地烽火後,也不用面對民生、經濟領域的挑戰,只能束手無策! 挑釁大陸後,只能面對觀光外交經濟陷入泥濘,也不用執政了! )
王:追殺國民黨黨產,民進黨必嘗苦果 (回應:王之所以還披藍皮,就因為他還惦記著黨產。)
國民黨台東黨部介壽堂要拆 文史人士揚言輕生(回應:冥盡黨執政,只會拆拆拆,做法獨裁与柯屁相似,不懂文化的價值性,是摧毀文化的魔手!)
洪秀柱7.14國民黨產抵債後全部捐公益 : 黨產淨值約166億,扣除人事費與回購黨部準備金約145億,約可捐廿一億元給公益團體或政府。
府:國民黨黨產 不是家務事(楨:是清算鬥爭騙取選票的重要工具!)
不當黨產條例7.26通過 洪:違憲惡法 釋憲後仍會捐黨產
黨產條例三讀如釋重負 藍委:條例凌遲我們太久 浴火重生的契機
追黨產 要面對大量行政訴訟 重蹈柯P追究五大弊案覆轍(回應:台灣已經進入納粹化執政。有權力真好,權力就是正義。 先把故宮還有蔣搬來的黃金還給大陸 。 新黨主席郁慕明呼籲大陸向“台獨政府”追討故宮文物與黃金 )
綠智庫7.27民調 蔡就任兩個月支持度降14%
還會投給柯文哲嗎?姚立明7.25爆 柯選票流失逾20%(回應:才流失20%? 那台北市蠢豬還很多嘛! 姚也開始打落水狗了嗎 姚:我推薦的人有沒有能力不重要; 老婆能再當四年官才是最要緊. )
田尾鄉長7.23補選 藍絕地反攻 綠輸掉段考
贏了田尾鄉…花蓮市長補選 藍營士氣大振
現在就為政府倒數 2018卡位 藍擬推新秀預選制海選
澄社不幸言中 6.23總統府內年金改革會議吵成一團
「慰安婦有些可能是自願」 林全道歉(回應:與日本官方說法一致 綠癡談到慰安婦就腦筋短路,中韓...這麼多為慰安婦向日本抗議、訴訟、設紀念館的活動,他們都裝瞎看不見。)
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工商團體不埋單 吳榮義:推動新南向 不必入亞投行 管理學之父:大陸不給去 南向變難向 台商斥根本外行
台灣青斑魚被大陸龍虎斑打趴 虱目魚游不進大陸 520後更慘 (回應:要人家買你的魚又要罵人家。幫你打開市場還要被你嫌。就跟虱目魚一樣,自己養去吃吧。人家不要了。 台人可能不知道台灣水果8成5外銷到大陸 都说了会地动山摇你们偏不信,现在旅游,石斑和诈骗产业受创,后面不知道还有多少产业在列表上 520到了 甲魚蛋、石斑、鳳梨…銷陸掛了2016-05-19 聯合報)
國台辦:蔡520就職演說未明確承認九二共識 人民日報:蔡是否走動盪老路我們拭目以待(聽其言觀其行) 環球時報社評:蔡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台海進入不確定時期) (回應: 蔡躲過地動山搖?猶恐冷和僵持! 九二打模糊戰小英留校察看 蔡未提九二軍工股漲連 空心菜是玩文字遊戲的高手!對其不能抱絲毫幻想。)
聯合報民調/蔡應承認92共識?40%贊成30%反對 蔡就職表現52%肯定 遜扁79%馬66%
沒蜜月期! 蔡滿意度52.4% 蔡果然任命謝長廷為駐日代表 對日轉彎 蔡政府換到什麼敬重?
陷「髮夾彎」魔咒 新政府施政滿月 民調近死亡交叉 滿意度38.3%,不滿意度33.8%,相較5月下旬,負評暴增16.4個百分點。(回應:蔡躲在第二線,讓林全在第一線擋子彈。)
召黨內各派系 蔡喊話:一直罵,恐罵到不敢做事 (回應:以前民進黨就是如此一直罵! 罵到作不了事! 現在執政了卻叫人不要罵,空心菜神經錯亂了! 以前的民進黨何止是罵啊~還養了一群小鬼打手闖進立法院、破壞行政院,還在網路上製造謠言!)
民進黨7.17選中常委…新系大贏 謝系「讓票」掛零 謝系背後的2個盤算
蔡承受施政重擔 失望黨內只圖權力(回應:政客=騙選票=搶權位=搶錢位=貪婪無厭)
三立電視台「海派」擠進綠營權力核心 府:支持新聞自由(回應:冥盡黨說一套做一套,詐騙集團的真面目啦! 人家笑笑的回答:「黨政軍退出媒體」!但沒說不許「媒體進入黨政軍」啊! 綠媒就是不要臉... 綠色就是無恥... )
吃不慣「大鍋飯」 蔡總統自費請廚師(回應:領22K的大腸花們,人家就㕑師一個月將近抵你們三個月了薪資。馬總統跟你們平民一樣,吃大鍋飯,你們卻只會駡!一群白痴大腸花! 本來就是嬌嬌女 ,蔡政府就任兩個月來狀況百出,也不見批評聲浪,可見台灣社會是不公不義,是非標準都可以因人而定的.)
聯合報 直言集/各項政策大翻轉 請清楚告訴人民「為什麼」: 蔡政府甫上台,各項政策馬不停蹄展開「大翻轉」工作,閣揆林全對闖入政院的太陽花運動民眾撤告,昨取消遙祭國父、高層會報將轉型正義第一刀砍向紅十字會,乃至日方報導我護漁船艦撤出沖之鳥礁海域、將解禁日本福島農產品等,在在顯示,新政府上台,政策真的「變天」了,但護漁權、護主權、護食安,更是政府無可卸的責任。雖然聯合報民調顯示,四成六的民眾最希望蔡政府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蔡英文總統當選後也不斷強調溝通的重要,指要「謙卑謙卑再謙卑」,不過從蔡政府這幾項重大政策方向來看,且幾乎均涉及意識形態之爭,新政府急著要「轉型導正」。
台漁民:世界最大的詐騙集團就是民進黨 若不護漁民將求助解放軍
聯合報觀察站/耀武揚威不只對岸 三軍統帥蔡英文5.29強調「身為中華民國的空軍,我們怎麼可以讓別人在自己的領空上耀武揚威」。......在我國空域「耀武揚威」的也不僅是大陸而已。美國日本...... (回應:逢中必反,遇日必軟,一群假貨帶出假民主。)
陸打造武裝漁船 南海衝突恐升高 (回應:討海為生的漁民,安全第一,政府為漁民提供基本訓練目的在提高海上安全,美國政府不也規定漁民漁船須受海岸巡防隊基本訓練和海難搜救演練?美國漁民漁船見到不明外國船隻飛機、不也立即通報海岸巡防隊?很多美國漁民不也帶槍上船? 同樣措施,大陸是打造武裝漁船?冷戰思維的西方雙重標準,被唯恐天下不亂的台灣媒體放大鏡式報導! 與台灣人這種自甘為西方反華的狗奴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怪不得人稱台灣人為中華民族的民族敗類,不是沒道理的.)
台灣當局不缺電承諾將破功 5.30用電量已近警戒值(回應:蔡代省長,別忘了競選承諾哦:水價不能漲,電價不能漲,油價不能漲,大學畢業生薪資50k,廢除火電,廢除核電,廢除死刑,廢除ECT電子收費,廢除大陸給台灣免簽。反服貿,反貨貿,反ECFA,反大小三通,反兩岸直航,反加入亞投行,反自由自貿區,反大陸游客來台,反赴大陸投資,學習,以叛國論處,用大陸產品就是賣國賊。台灣同胞們,自己點的蔡,拌著屎也要吃完喔。)
小英表姐政委之子 發起拆中正紀念堂(回應:暴力鬥爭黨很十惡不赦!用促轉條例 群眾運動 來進行對台灣民眾上課洗腦!)
再喊特赦扁 綠委:馬若不做這件事,蔡也會做(回應:黃芳艷和翁恥惠叫他不用回來2個也併案特赦了。 蔡嫌燙手別丟給馬,赦扁留給蔡吧 民進黨不會幹這種放狗歸山自已咬自己的蠢事! )
陳水扁人前癡呆 人後健步如飛 (回應:詐騙集團老大,演技不是吹的. 變! 變! 變! 騙! 騙! 騙! )
馬總統宣示主權 2016.4.9彭佳嶼立碑「和平東海」 馬向蔡喊話「領土問題不能分黨派」(回應:腐敗的清朝還應戰列強,輸了簽約割地賠款,民進黨蔡英文倒好,自動奉上釣魚台,太平島! )
天候、美國? 誰擋了馬總統登太平島? 太平島碼頭及燈塔完工,內政部長陳威仁、海巡署長王崇儀2015.12.12率官員登島揭碑宣示主權,強調「太平島是一個島嶼不是岩礁」。馬總統雖暫緩登島,但在碑石親自題字署名整建紀要內容宣示,南海諸島及周邊海域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及海域。
馬總統2015.1.28赴太平島 民進黨拒派員隨行(回應:民進黨要聽命美國主子的,要放棄南海,當然不會去!)
綠法院5.5通過臨時提案 砍大老登太平島預算
國安大老團登太平島護土 圓滿達成
彈藥失言風波 國防部長馮世寬坦承犯錯:海軍運補4萬枚40砲的彈藥運到太平島公文雖未列機密,但不慎說的確有疏忽。(回應: 變! 變! 變! 騙! 騙! 騙!)
仲裁法庭2016.7.12人工填海 太平島降格為礁
南海仲裁打蔡政府耳光 都是馬英九害的?回應南海仲裁 綠營錯亂
登太平島宣示主權 綠委起飛前機艙比讚合影(回應:變! 變! 變! 騙! 騙! 騙! 賤人就是矯情 )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親美親到自我作賤 不可能得到民眾同意(回應:只可惜,郭最後可能會和沈富雄一樣,遭到排擠,唉,哀 )
馬2016.4.26召集國安高層會 要求日放人船
海域爭議 沖之鳥礁、永暑島…東亞各國 造島競賽
南海仲裁令日本憂慮 太平島都不是島 衝鳥礁又是什麼
沖之鳥礁捕魚 日扣押我人船 日:匯170萬就放
日扣我船 綠委莊瑞雄昨說不能硬碰硬 今批政府軟(回應:綠營賽車手, 專長夾彎...... 變! 變! 變! 騙! 騙! 騙! 洪:逢中必反遇美日腳軟 蔡要脫中任美日予取予求 無禮!日方單手接抗議書漁民更火了 )
謝長廷軍艦護漁=對日宣戰論 退役中將批皇民
綠批馬護漁「幼稚」 張揆:應反問蔡「全力捍衛」
日艦集結沖之鳥礁 我增援宜蘭艦馳援
立法院南遷呼聲再起 院長組籌委會(回應:立法院搬遷費300億以地易地,誰會接受?柯P信口開河! 遷都千秋大夢得清醒點做 最好遷去墾丁, 讓比基尼辣妹 猛男天天伴立委諸公 諸婆, 讓野砲取代嘴砲, 這樣台北會清靜多了! )
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落跑 政治龍捲風撲向蔡英文 (回應:蔡走訪產業第一個就是生技公司,這個浩鼎股東群和她先前擔任董事長的宇昌生技有許多雷同,再加上一起代言,蔡能夠清洗的乾淨? 翁和蔡一樣什麼都要,就是不要臉!不知「利益迴避」利用職權自肥:「蔡副院長」批定由國發基金開設宇昌生技 ,之後成為公司「蔡董事長」獲利一千九百八十萬! 蔡不敢回答,不准提問炒房炒地,要大家「適可而止」!只能用阿扁慣用的「政治追殺」來逃避轉移焦點!一旦上台之後,蔡氏兄長只會成為扁嫂們拼她家經濟! 蔡沒有公開回應浩鼎案 ,蔡迴避表態,是怕子彈打到自己,蔡氏家族兄長列名浩鼎五大股東涉内线交易. )
中研院院長列被告 限制出境 翁的錢 謊言 生技股
中研院證實 院長投票當天更改投票方法
太上院長巧取豪奪 中研院豈可如此縱容李遠哲
民進黨拉高分貝 「翁啟惠不該迴避」 (回應:過河拆橋一向是民進黨拿手的把戲,連阿扁都能被民進黨用過就丟, 翁啟惠這小咖的 ! 台獨黨派各個都是自私自利的流氓黨派,想讓他們清廉比登天都難。 是的!民主就是讓某些黨派輪流坐莊合法瓜分國家資源的遮羞布。 民進黨上次貪污手段不夠高明阿扁被抓了,這次更有技術你還抓不到,呵呵。)
未質詢翁 時代力量綠委黃國昌:院長站一天辛苦了(回應:黃曾在中研院擔任研究員,並由翁頒發永久聘任證書。浩鼎、翁啟惠、中研院 三角利益為何?
前中研院長錢思亮一生未置產 兒子提名院士都擋)
蔡總統6.3圈選廖俊智 項武忠:「蔡等於讓近50連署院士封嘴」 批評李遠哲把持中研院把它變成一個私人會所,李回擊項「很少回台的人」 (回應:蔡陰魂會勾選誰的結果,意外嗎?所謂的候選名單排名第一,不就是因為在李老賊主導下,臨時修改票選程序下的結果,這樣很光榮?)
蔡英文兄長列名巴拿馬海外避稅報告(回應:不要再講什麼政商勾结了,因為如今總統都是富豪出身。 蔡英文,宇昌,浩鼎,內湖炒地皮,海外帳號;陳建人夫人,炒生技股,每年翻倍;蘇嘉詮與夫人沒有收入時,每個月保單超過50萬,真相從未大白,台灣人如此好唬弄? 蔡新內閣 扁貪腐團隊歸來 還沒上任就這麼多醜聞準備下台 顏色對了什麼都對了 變! 變! 變! 騙! 騙! 騙!貪!貪!貪! )
綠營律師組團清算馬英九 狀告其牽涉3大案 : 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擅自免除大巨蛋得標廠商遠雄集團的營運權利金,涉犯貪污治罪條例第6條圖利罪;擔任總統期間與前檢察總”黃世銘共犯洩密罪;另涉犯財產來源不明罪。
外傳民進黨三大天王呂秀蓮,蘇貞昌及謝長廷將駐外?民進黨:報導非事實 網友熱議,有人認為有「流放」的意味,也有人認為是很高招的布局。 (回應:那些綠網民程度低劣到無知的地步。忘了民進黨金援大醜聞烽火外交之痛?我還真心希望這個人事布局成真呢。 外交如果用這種玩法,「早死早超生」。 謝4.26證實:派駐日本)
英派用人思維霧裡看花 新內閣外傳人事名單一覽表
蔡內閣 扁班師 平均62歲 (回應:分贓制不改 新內閣能長壽? 講台獨,搞貪腐,還是熟手可靠,藉轉型正義之名,經由生技、綠能等所謂重點項目廣A國家資產,挹注民進黨以延續綠色政權,想必歷經8年修練,貪汙方式必定超越扁朝粗糙手段,更加隱密純熟!)
4歲女童街頭28日被斬首 洪:還要廢死嗎?
支持廢死的台獨立委:我不回答這麼細節的問題 蔡未回應廢死問題 羅智強罵「投機政客」 國民黨團:將提反廢死公投 修法殺童判死或無期
殺童引爆怒火 反廢死 白玫瑰號召上街
廢死聯盟:此時講什麼只會更壞 死刑可以解決問題嗎?
柯P:死刑不能解決暴力事件 重點是用愛讓這些人不成為危害(回應:用愛治好精神病呀,真是諾貝爾醫學獎的最佳得主啊 . 台彎該把愛申請專利了,居然開發了這麼多功能. )
柯P昔高喊居住人權挺文林苑反政府強拆 今要公辦都更!
張景森嘆文林苑挨轟 澄清文再爆「不快樂的億萬富翁」2016-04-25 張說得對啊!
在綠營,實話實說是很困難的事....社運也是霸權
滿意度掉到42.4% 不滿意度升至39.1% 柯P神話幻滅? 藍:不意外 綠:挺不下去【民視新聞】(回應:過河拆橋一向是民進黨,綠媒拿手戲,連阿扁都能被用過就丟, 柯P這小咖的, 這下一定 "斷尾求生" ! )
成也柯粉,敗也柯粉: 1年多前,就任2個月時,民調曾達最高點,滿意度直逼7成,而不滿意度僅10.6%。如果柯粉能多一點理性,多一點愛深責切,或許柯有機會調整自己的言行、修正管理風格,不至於走到今天──愛之適足以害之,粉絲戒之,政治人物戒之。
拍桌試問蔡英文的髮夾彎 (回應:文林苑、美牛美豬及兩岸監督條例事件等,皆曾是民進黨藉以獲得強大地氣的寶庫。現在因即將執政,蔡說「不要怕調整」、「要有作為執政者的責任感」,所以曹啟鴻、張景森和監督條例才會一個接一個出現了髮夾彎。眼看民進黨前面必是九彎十八拐的路程,如果連都更、美豬及監督條例的彎都轉不過去,那麼,蔡敕封的「天然獨」就更難繞過去了。民進黨是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在野黨,因此造成泛綠陣營今日演出大水沖進龍王廟的場景。現在談「執政者的責任感」,民進黨臉紅不紅?)
又見髮夾彎 林全思考「重啟核一1號機」(回應:綠當家 反美牛反核的人去哪了? 變! 變! 變! 騙! 騙! 騙!)
太陽花被民進黨民進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用過即棄?
行政院撤訴太陽花學運案 基層警察:亂了 被指民進黨在報恩
林全摸頭?基層員警不領情 林全:攻佔行政院不值得鼓勵 但可原諒(回應:綠當家 反服貿的人去哪了? 變! 變! 變! 騙! 騙! 騙!) 陳為廷泡5妹當爽兵
選前說太滿、選後髮夾彎 綠兩頭燒(回應:反正選票已經騙到了?權位與錢位也拿到了?小騙入監,大騙執政?台灣人民忍一忍了?不然你們要怎樣?)
馬總統走光照 黃士修揭攝影師與蔡關係(回應:民進黨真的很會洗風向,不就是為了轉移翁蔡貪污,跟蔡開放美豬的焦點~ 和小陰沒有僱傭關係,是特殊性關係 !)
走光案… 記協呢? 黃士修:呸,一群假貨
散布馬英九疑走光照 公民記者陳育賢道歉(回應:這算道歉嗎? 無恥不要臉的女人,內心邪惡!醜八怪物以類聚.那麼哈男人喔?眼睛老是盯著男人LP...)
記得「走光照」記者陳育賢嗎? 她也隨蔡6.23出訪 (回應:這下子還能說互相沒關係嗎?詐騙集團 空心菜和民進黨最會就是切割與利用,唉!真是爛總統與爛黨。 无耻,明明有关系还装作不认识 可以拍南美洲男人的大鳥, 還有大腿的濃毛, 豪爽啊! 女人好色, 女人發騷. 現代豪放女. 無恥的國家領黨人就有無恥的跟屁蟲. 恰恰好配成雙. day and night.)
台灣民政府公民記者洪素珠罵榮民:中國難民來這裡啃台灣人的骨滾回去
遭各界撻伐 撕裂族群 挑戰蔡政府 (回應:出自蔡英文「流亡政府」說;陳水扁「太平洋又沒加蓋,覺得中國好就游過去」;陳菊市長高雄愛河邊老人公園:「中國人與狗不得進入,中國豬滾回去」告示牌。 政客操弄「正名、轉型」等手段去中國化,已在民間形成潛移默化的族群對立型態。)
國台辦:蔡520就職演說未明確承認九二共識 人民日報:蔡是否走動盪老路我們拭目以待(聽其言觀其行) 環球時報社評:蔡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台海進入不確定時期) (回應: 蔡躲過地動山搖? 猶恐冷和僵持! 九二打模糊戰小英留校察看 蔡未提九二軍工股漲連 空心菜是玩文字遊戲的高手!對其不能抱絲毫幻想。)
綠政客:陸客減少傷害台灣人民情感 (回應:真是小人難養也,親則不遜,遠則怨。 一遍賺大陸的錢一邊罵大陸)
陸客全面縮減 宋楚瑜7.10願協助蔡英文跟大陸好好溝通(回應:他以為自己是誰啊?自己的名聲都在大陸人人喊打了,還幫助蔡? 台灣怎麼這麼多不要臉的。王金平,李登輝,陳水扁,宋楚瑜. 你找出個要臉的,算你本事大!)
台軍陸戰隊正副連長因壓力大同時住進精神病院(回應:520快到了....)
軍官們和她(海軍女上尉因精神問題退伍的「過來人」)見面後 一個個因精神問題退伍…國軍過去5年因病退役的軍官,其中661人是精神問題,比例達3/4。
那年反瘦肉精美豬美牛 綠委曾夜宿議場 張揆:換位換腦袋 我不尊敬
綠挺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表態「哪有能耐不開放」 張揆:誰說挺不住?
開放瘦肉精美豬?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從未談過
最會轉彎的政府 欠人民一個公道 (回應: 變! 變! 變! 騙! 騙! 騙!貪!貪!貪! )
近千豬農抗議 林全5.30首度赴立院施政報告走側門「逃避監督」
林全拒簽「反美豬、反日本輻射食品、捍衛沖之鳥漁權」承諾書
藍委杯葛 立院會被迫休息 拋掉包袱 國民黨團戰力漸強
豬農嗆發起更大抗爭 漁民揚言「學豬農抗議」
拒穿藍色戰袍 王金平高調回應「不要說沒有把衣服(藍色戰袍)送給我,衣服送我也不會穿」。(回應:自己當院長時不是常看綠戰士嗎? 超級無間道, 朱瞎眼確實真瞎眼。 送王綠袍或龍袍 他就會願意了~)
蔡正元:綠敢讓蔡下台? 藍批綠「政治詐騙集團」 (回應: 變! 變! 變! 騙! 騙! 騙! 詐騙集團有兩種。一種騙鈔票,一種騙選票。 一群令人厭惡的綠色詐騙垃圾! 馬政府如此做,一定是賣台的啦!小英政府如此做,一定是為台著想的啦! 豬農們!別難過,被「自己人」賣掉,要忍耐! 還沒上任就迫不及待跪舔美帝腳趾,賣國速度無與倫比. 只要顏色對了,就甚麼都對 反正選票已經騙到了?是要怎樣啊? 洪:逢中必反,遇美日腳軟 養豬協會到美國在台協會,強烈表達反對開放瘦肉精美豬 )
史上首次! 綠沒協商要強行暫緩課綱 藍委2016.4.29首度霸占主席台 「初體驗」 藍委很滿意 (回應:一回生二回熟,每天練佔領立法院,就能學會如何做好反對黨。)
立院三讀《高級中等教育法》 課綱審議開放學生參與
新教育部長潘文忠5.21宣布廢止微調綱領。
不要風車版課綱
國台辦警告台新當局廢課綱後果自負 陸委會:不涉去中國化(回應:空心菜 變! 變! 變! 騙! 騙! 騙!)
520就職典禮表演遭批規劃亂、史觀狹隘 紙風車董事長柯一正致歉
蔡抗議:要陸盡快放人 陸:堅持一個中國
洪痛批民進黨、時代力量不應「理盲民粹」
環時網評:台痞子政客與詐騙犯同一標籤
空喊管轄權輕縱詐騙犯 台灣變成詐騙犯的天堂
20詐騙犯抵台全獲放行 大陸被害人氣哭 陸網友諷「全球搶人才台灣搶人渣」 比起電信詐騙,台灣的政治詐騙更可怕
台灣詐騙天天發生 ROC成Republic of 「Cheating」
土耳其6.1逮捕52名台灣詐騙犯 詐騙集團以陳水扁、蔡英文作為通訊名稱。回應:名副其實嘛扁蔡柯之輩無非是大一點的詐騙犯 呆灣人民前幾天就開始醒悟啦:民進黨才是最大的詐騙集團!)
國際鋼鐵會議被迫離場 陸委會向陸嚴正抗議 陸:尊重機構依章程處理
民進黨:勿再打壓(回應:要中國不打壓, 除非民進黨認同一個中國原則)
台未收到世衛大會邀請函 因蔡不明確九二共識
大陸連出三招讓蔡知道不承認九二共識並不好玩 (肯亞將45名台籍電信詐騙嫌犯遣返大陸。國際鋼鐵會議上台灣代表團被主辦方請出會場。世衛大會台灣未收到邀請函。)
WHA台灣獲邀 國台辦5.6灣方面參與世衛大會是在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下作出的安排(回應:新政府首道難題…九二共識兵臨城下 新政府怎麼接招? 我能否順利赴WHA 看蔡520怎麼說 洪籲蔡珍惜努力成果)
時代力量“綠委”林昶佐5.21赴日內瓦抗議世衛大會(WHA)針對台灣提出的一中原則 護照沒貼台灣國 網友:自己不敢做叫別人送死 身家曝光!林昶佐擁5房5公司 時代力量主咖皆閃兵
張大春抨擊林昶佐認日作祖言論 嘲諷被霸凌還叫祖宗
衛福部長林奏延WHA演講自稱中華台北沒提台灣
WHA稱中華台北 洪:民進黨當年說賣台
肯定參與WHA 蔡總統打臉蔡主席(回應: 變! 變! 變! 騙! 騙! 騙!)
得票率56.16% 洪秀柱2016.3.26當選黨主席(楨:還洪一個公道,也為自己找到反敗為盛的契機,以前那些機關算盡的黨主席及大老們,不要再出來比手畫腳的丟人了.這是全體黨員給王金平的一記耳光! 清理門戶逐出叛徒就是選後馬上要做的事! 開除黑金平!真的,那些不願柱姊當選的黑金餘毒大佬們,趕快去領綠、橘、黃的黨證吧!正中出現了,KMT重生開始了。 )
洪:廢墟中重建家園(楨:堅持黨的理想,不再模糊妥協姑息放棄 ,打造一個受人尊重的黨,國民黨會浴火重生的,祝福洪主席 )
洪:放下誤會 黨不太可能有「出走潮」(楨:所謂本土派只重視自己利益的地方派系角頭,他們是會隨風搖擺的,自己不夠強他們會另謀出路,自己足夠強他們自然會歸附,做一個足夠強的領導人吧 )
新聞眼/黨已氣若遊絲…「弱勢洪主席」怎重振?(楨:這種標題不叫新聞眼叫瞎了眼!首要是趕絕國民黨本土派黑金餘毒,怏點開除黑金平黨藉。今後連戰及吳伯雄等大佬們退下去不必多言多語發瘋話,讓洪主席大刀改革,黨工能退的快退。)
連勝文:國民黨要去封建化(回應:連戰是黨主席,他就是中常委,不就是個世襲罔替的封建王太子。馬英九想除掉王金平時,這斯跳得那麼高,現在還有臉說這些?)
黨產、吸引年輕人…本土派藍委點出柱姐3大挑戰(楨:本土派是鬼魅嗎? 沒名沒姓的縮頭烏龜嗎? )
黨主席補選落選 黃敏惠:續當國民黨志工(楨:黑金本土派會當志工?)
洪:九二共識 一中同表是在捍衛中華民國 駁會導致國民黨泡沬化 本土派出走潮乃假命題
洪提志工化 帶頭不領薪水 7位副秘書長是南台灣本土派實權人物
中國甘比亞2016.3.17復交專家:蔡英文就任前警告蔡 九二共識
聯合/蔡可有重回烽火外交的準備?
大陸釋放四重大信號,對台政策明顯出現轉變: 為了和平統一台灣,大陸向台灣釋放的善意那是舉世公認,無論從資金、技術、人才、產品進入大陸,都享受超國民待遇。容忍每年上千億美元的巨大貿易逆差,反觀台灣,一面賺陸錢,一面搞台獨。與陸對台開放對比的是,台對陸投資、人才技術交流的種種限制。面對反服貿,反課綱,反詐騙犯引渡回陸受審,反.....,大陸民意自然強烈不滿,大陸對台政策也開始出現明顯轉變,總結歸納如下:開始限制綠商在陸,不允許一面在大陸賺錢,一面卻支持台獨。在涉及大陸人民利益問題上,不再一味顧忌台灣的所謂民意,2016.4.14將48名台灣電信詐騙分子引渡到大陸。恢復台海軍演。壓促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
我國科學家利用生物材料移植治療急性脊髓損傷取得重大突破
記者2016.6.16從中科院獲悉,脊髓損傷的臨床治療有了重要突破,該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領導的再生醫學研究團隊通過十餘年努力,研製了基於膠原蛋白的神經再生支架,結合間充質乾細胞,能夠引導脊髓再生。
據介紹,我國現有超過200萬脊髓損傷患者等待救治,每年新增10萬人左右。患者損傷部位的神經元壞死,感覺和運動功能喪失,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
戴建武團隊認為,在脊髓損傷部位會形成抑制神經再生的微環境,形成大量瘢痕,使得神經乾細胞主要分化為膠質細胞,而極少分化為神經元。這導致病人很難恢復。
他們研究發現,脊髓損傷可以激活內源神經乾細胞大量增殖並向損傷部位遷移,並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以生物材料為基礎,構建適合脊髓再生的微環境,促進神經乾細胞定向分化成神經元,從而使急性脊髓損傷獲得再生修復。
戴建武團隊與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天津)合作於2015年4月22日進行了首例急性完全性脊髓損傷的臨床手術。時隔一年多,記者16日在醫院看到,這位高空墜落導致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的患者在接受神經再生膠原支架手術後,經過一年多康復,髖關節的活動功能大幅度改善,可在支具的輔助下通過髖關節的活動行走,能夠準確感知到小便,生活自理能力顯著提高。
戴建武介紹,目前團隊已經開展了50餘例陳舊性和急性脊髓損傷的治療。“我們計劃近期加大急性脊髓損傷患者的再生醫學修復的臨床研究規模,開始設計針對急性部分性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研究方案。”他說。
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能否徹底康復?科學家表示這還不好說,因為這種方法並無先例。“完全性脊髓損傷的修復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每一點進步都意義重大。我們會繼續努力,讓更多患者受益。”戴建武說。
據了解,戴建武團隊還利用這種方法開展了子宮內膜損傷等臨床研究。他們利用膠原生物材料,結合自體骨髓幹細胞,修復不孕患者瘢痕化的子宮壁,成功引導子宮內膜再生,使不孕患者順利懷孕。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6_17_364498.shtml
保健品亂象調查:暴利高達200% 不靠質量靠忽悠 2016.5.11金羊網
據新華社電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保健品中“除名”。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火熱的保健品市場背後,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誇大宣傳等佔領市場,成本和研發費用則只佔很小比例。
很多企業科研投入不及利潤1%
日前,國家食藥監局公開發文要求停止高價保健品“極草”的相關經營活動。極草5X冬蟲夏草純粉片-至尊含片0.35克規格的81片裝禮盒售價為29888 元,即每克售價為1054元。其生產廠家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宣稱其“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可以使冬蟲夏草“含著吃”,並聲稱“極草純粉含片比原草至少多7倍精華溶出”,這讓不少消費者不惜重金購買。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投入10億元廣告費打造其“含著吃”的所謂高科技概念,而這筆投入也是極草成本中極大的一塊。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常務會長趙錦文認為,“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並不是高科技,“壓制設備研發技術在國內早有應用,其廣告中比原草多7倍精華溶出的說辭也在業界存有廣泛異議。”
“暴利不是靠技術和質量,而是靠營銷。”業內人士稱,許多高價保健品的營銷策略都與“極草”類似。
按照國家規定,保健食品的科研經費應佔其利潤的3%至5%,但很多保健食品企業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及利潤的1%。保健品行業利潤可達100%至200%,這已成為行業內部公開的秘密。很多廠家自己不研發,而是採取買斷經銷權或外購產品的辦法經營保健品,導致各路廠家更加陷入炒作式營銷大戰。
保健品能“防癌抗癌”?騙人的
與“極草”相似,近年來保健品“忽悠”式營銷不斷升級,特別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費者對此偏聽偏信。
特別是一些針對老年人開始免費的“健康講座”不斷增多,實際上就是給老年人“洗腦”。保健品的營銷策略也從“廣而告之”,升級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精準“忽悠”。
為了將產品打造成“神藥”,一些保健品廣告已不滿足在電視等傳統媒體上狂轟濫炸,互聯網和新媒體也成為保健品新的營銷渠道,甚至有大量沒有取得保健品“小藍帽”的假冒偽劣產品也出現在網上。
食藥監部門專家稱,目前我國認可的保健品27種保健功能中,並沒有防癌抗癌這一功能。
建議購買時諮詢正規醫生
蓋茲:資本主義重視禿頭勝瘧疾 【中央社2013.03.16
創辦微軟公司(Microsoft)的億萬富翁比爾‧蓋茲(Bill Gates)今天抨擊資本主義,說它導致禿頭等有錢人的小毛病比重創窮人的全球傳染病研究獲得更多資金贊助。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比爾‧蓋茲在最新1次對抗瘧疾的慈善會議上發表這番見解。
蓋茲說:「就人道來看,我們非常需要瘧疾疫苗,但它幾乎無法得到贊助資金。但如果你是研究男性禿頭或其他問題,你會得到超大筆研究經費,因為這類問題在市場上比瘧疾這類問題更有利可圖。」
連線雜誌(Wired)報導,蓋茲在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的全球宏大挑戰峰會(Global Grand Challenges Summit)上發表這番話。
蓋茲說:「我們應該優先解決的問題被市場需求扭曲了。」
「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指出,除了蓋茲,英國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Branson)、電影名導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億萬富翁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索羅斯(GeorgeSoros)都曾批判資本主義制度不公不義。
回應
可是Bill不正是資本主義的受益者? 看準了大家非用DOS/Windows不可, 大獲其財. Microsoft的縮寫被戲稱為M$, 並非沒有原因. 若Bill覺資本主義不公, 不妨用自已基金會的錢去贊助.
蓋茲:微軟栽跟頭 錯失智慧潮 2013-02-20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接受CBS電視台「This Morning」節目專訪時坦承,微軟之前的行動策略錯誤,儘管微軟早期並未錯過手機業務,但採取的方法未能讓微軟取得領先,這是很明顯的錯誤。
回應
蓋茲如果歸咎於Ballmer,豈不表示自己很蠢、識人不明 ? 這種事絕對不能幹。於是微軟繼續沉淪。微軟日衰,對消費者可是好事一件。
從視窗就是了,網路也是,微軟就靠桌機系統死撐,看看也撐不久了。
連我這個用微軟開發工具超過10年的人都喜歡Android大於WP,開發人員的流失也是很大的問題。微軟再不創新就沒救了
詳參【圖博館】:微軟強娶雅虎 基金能分善惡? 姓資姓社 《無效的醫療》《發明疾病的人》《生物科技大商機》
黑心原料藥大舉侵台 你吃的藥安全嗎?財訊 第372期
你可知道,2008年,美國的洗腎常用藥物肝素,因使用大陸黑心原料藥造成81條人命、上千人不適,而引起歐美大震撼!今年被國際藥政組織鎖定為「打擊問題原料藥年」,歐美紛紛祭出嚴格管控原料藥措施,防範黑心原料偷渡。
什麼是原料藥?以國人最常用的止痛藥「普拿疼」為例,最早由外國原廠葛蘭素史克藥廠所推出,等藥物專利到期後,原料藥廠仿製出普拿疼的有效成分「乙醯氨酚」,藥廠再將之加入澱粉等賦形劑打碇、裝膠囊,製作成學名藥上市與原廠藥競爭,例如永信藥品的「無痛錠」、杏輝藥廠「利克痛錠」就是台灣常見的普拿疼學名藥。一般學名藥價格往往是原廠藥的一半以下。「如果沒學名藥,全球病患都會被原廠藥綁死,藥價將居高不下,只有歐美大國的人民才吃得起藥。」台大藥學系教授高純琇一語道破學名藥的重要性。
在全球醫藥費用節節上升的同時,包括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都卯足全力鼓勵民眾使用學名藥,不要迷信原廠藥。因此直接造就人力便宜的中國、印度,在近十年間崛起為原料藥供應大國,提供各國製造學名藥廠商廉價的製藥原料
原料藥嚴重弊端更已引起國際重視。
今年五月十九日,國際GMP藥廠組織大會將在德國舉行,本屆最火熱的討論議題,就是歐洲議會在二月甫通過的法律修正案中,對原料藥做出更嚴格的規範,屆時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將派官員出席,簡報最新擬定的原料藥品質監控計畫。二○一一年,儼然是全球製藥業「打擊問題原料藥年」!
想知道這些措施問世的主因,時間要拉回○八年在美國發生的中國黑心原料藥事件。
肝素(Heparin)是廣泛用於洗腎的抗凝血藥物,○八年初,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現,有上千名患者注射知名大廠百特(Baxter)的肝素後出現過敏反應,更造成八十一人死亡。調查後,問題直指位於中國江蘇常州的黑心原料藥供應商,以化學結構雷同的成分蒙混為肝素,儼然是三聚氰胺汙染奶粉的「毒奶粉」事件藥界翻版。經過數月調查,FDA發現,受汙染肝素竟在美國、澳洲、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日本等十一國現蹤。(台灣則因健保藥價給付太低,百特拒絕供貨,幸運逃過一劫。)
http://www.wealth.com.tw/index2.aspx?f=201&id=1677
製藥業曾經是美國第二大賺錢行業。但是在美國大眾的印象中,「大藥廠」已經成為髒字眼,意義與「奸商」無異。三不五時,就有指控大藥廠的調查報導問世,例如幾年前國內翻譯的《藥廠黑幕》。原來大藥廠現在最重要的生財之道,不在研發,而是行銷:以金錢收買任何有助於銷售藥品的管道,例如滲透醫師進修體系,誘導醫師處方自家藥物;發明疾病,恐嚇健康的人產生用藥需求。
去年七月,總部位於倫敦的葛蘭素史克藥廠(GSK),因非法推銷藥品、隱瞞副作用資訊與賄賂醫師等罪名,遭美國司法部重罰卅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這個消息正好為英國醫師苟德克(Ben Goldacre )在九月出版的《黑心藥廠》造勢,本書副題將內容一語道破:「藥廠誤導醫師、傷害病人」。(本書今年二月初在美加上市。)無獨有偶,法國同時也有類似的書問世,書名可直譯為《四千種藥品指南:有用、無用、危險》。作者是兩位醫師,他們指出法國流通的藥品中,一半無益於健康、百分之五危害身體。要是法國健保不再為那些藥埋單,一年可省下一百億歐元。
大藥廠的惡行中,影響更為深遠的是破壞生物醫學研究的風氣。特別是開發藥物,舉凡研究方向、實驗設計、執行與報告,以及審核機制,無孔不入。
然而,造成這種情勢的主因,可能不是貪婪,而是「枯竭」:大藥廠的研發能力在上個世紀末就捉襟見肘了。有效的新藥越來越少,更別說盤尼西林之類的殺手級藥物。歐洲的大藥廠紛紛到美國建立研發中心,就近利用美國的研究資源。這個枯竭現象甚至引起美國研究天才心理學的賽蒙頓(D.K.Simonton)注意。一月底,他發表了一篇評論,篇名頗聳人聽聞:〈科學天才絕種了〉。
好在十天之後,大年初二,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站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揭露了過去開發新藥的關鍵盲點: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
人因為重大創傷、燒燙傷而引起的感染,往往發展成敗血症,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敗血症是加護病房的頭號殺手,美國一年有七十五萬個病例,死亡率大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在我國,也是女性、老人的第九大死因。過去以小鼠實驗開發的抗敗血症新藥,從未成功過;有一百五十個人體實驗失敗了。
直到最近,由於基因組科學的發展,學者才有機會摸索人體發炎反應的真相。原來人體遭遇感染原後,白血球會發生「基因組風暴」,波及八成基因;超過五千五百個基因,表現發生顯著變化,占基因組的四分之一。那些基因,其中八成小鼠也有,但是小鼠感染了細菌後,白血球基因組的反應與人不同。而且人體一視同仁的創傷感染、燒傷感染、細菌內毒素感染,小鼠的反應各不相同。
看來小鼠不適合用來開發抗敗血症的人體用藥。不過這個研究的教訓也許不只是:今後應挑選合適的動物模型。
其實人不是白老鼠,是生物學常識。人屬於靈長目,實驗室小鼠,嚙齒目,已分別演化六千萬年以上。靈長類長得慢、生得少、活得長;鼠輩長得快、生得多、活得短。兩種動物對微生物感染的反應不同,毋寧是意料中事。卅多年前學者便知道:細菌內毒素的致死劑量,小鼠是人的一百萬倍。
根據常識,忽視常識從來不是因為人不夠聰明。何況大藥廠的不良影響,無不透過聰明人運作。說穿了,都是急功近利作祟。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739399.shtml 2013-03-06 11:17:50
陸媒:送檢印度新冠仿製藥 9成是假 2023/1/16
中國上月疫情急升以來,治療COVID-19藥物倍拉維(Paxlovid)一藥難求,許多人轉而購買來自印度的數款廉價仿製藥,但陸媒引述檢測機構表示,送檢的仿製藥9成檢測不出有效成分,也就是假藥。
數據造假、管理粗放… 印度藥業産品質量問題堪憂
《印度商業在線》2024-03-27,2023年第一季印度對美國的藥品出口量同比大幅上升,但頻頻發生的品質安全事故,給印度藥業帶來嚴重衝擊。
據印度醫藥聯盟(IPA)顯示,印度約有3000家本土藥廠以及約10500家藥廠,能夠生產幾百種原料藥和60,000多種製劑。印度製藥産業總産值約為420億美元,計劃2024年將到650億美元,2030 1200億至1300億美元,2047年達到4500億美元。
印度醫藥協會(PCI)數據,印度仿製藥已超100億美元,全世界25%的仿製藥以及全美40%的仿製藥均來源於印度。2023年全球仿製藥前十名企業中,印度藥企佔四席。
2022年1月,世衛組織全球警告,不要服用兩種印度産止咳糖漿,在烏茲別克斯坦導致至少20名兒童死亡。
2022年10月,世衛稱,由印度梅登製劑公司生産的4種止咳糖漿與66名岡比亞兒童的死亡有關。
2023年8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向印度「半人馬藥廠」警告,14年間都未曾進行清潔,要求召回特定批次的阿普唑侖片劑和氯巴札姆錠劑。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2023年2月,美國將一家印度藥廠生産的兩款眼藥水下架,稱其與發生在美國12個州的55起細菌感染病例有關聯。印度製劑的聲譽受到極大影響。
結構性問題難解
數據造假、管理粗放、成本壓縮、企業文化稱為當前印度藥業的四大自身「頑疾」。
政府監管不透明
35家藥企共向參選政黨捐款100億盧比,約合1.2億美元。
「我們經常看到州和中央層面的藥品監管機構採取適當寬鬆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