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8 07:40:47阿楨

《治療》

   「看一眼就上癮,讀完它才能解脫」、明明是書腰文案的行銷宣傳詞,卻有人說:書腰沒有騙人!
 《治療》是本驚悚推理心理小說,不是給依你前評《語言與力》 科幻?魔幻?神怪?>的標準、挑出以下稍有魅力的文字之情節迭起點(p.14,37,53,63,79,135,143-,168,175,189,195,207,214,231,242-,247,267)

費策克《治療》(商周出版,2008) 

 

 出人意表的開始,超乎想像的結局,看一眼就上癮!
沒有證人、沒有線索、也沒有屍體,鼎鼎大名精神科醫師拉倫茲的十二歲獨生女裘依絲,就這樣離奇地自人間蒸發,生死未卜。
四年後,傷心欲絕的父親,婚姻瀕臨破裂,他拋下事業、丟開一切,獨自來到北海荒僻小島的小屋中,企圖尋找寧靜,自我療傷。
然而,一位美麗的陌生女子突然出現在他眼前,苦苦哀求拉倫茲幫助她脫離精神分裂症的折磨。這位名為安娜的童書作家,驚訝地發現她筆下所創造的人物,竟然栩栩如生闖進她的世界,其中有一位神祕的小女孩,同樣不明所以地消失無蹤,就和裘依絲一樣。
拉倫茲難以抗拒地開始進行治療,並一步一步陷入安娜不可思議的病史中,無法自拔。在這過程中,兩人的角色也隨之翻轉,治療逐漸變成一場充滿戲劇張力的審訊……
  作者瑟巴斯提昂.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簡介
  一九七一年生於德國柏林,唸過半學期的獸醫系,之後轉攻讀法律,通過第一次國家考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專攻著作權法。求學期間曾在柏林電臺實習,參與眾多廣播與電視節目的製作,目前仍活躍於此工作領域。
  在懂得如何寫請假單的那一刻起,他便發現了自己的寫作才華。
  隨處可寫作,看他剛好人在哪裡,也看筆記型電腦跟他到了哪裡。創作《治療》期間,在家中的每個地方都寫過(沙發、床舖、書桌、浴室……),有時也在搭火車的途中,甚至是旅館的大廳裡,仍是寫作不輟。不需要特別的環境,一旦開始寫就自然而然地融入書中人物的世界。
  喜歡把自己視為小說中的角色,最好是幸運的主角。在故事發生的過程中,主角會先接二連三地遭到打擊,只有一次占了上風,就是在故事的結尾。每一個精采的故事,都要有失敗、挫折與拒絕,這是自然的過程,不可或缺,因為現實人生正是如此。
  會因為有人出於無知、自私或不了解狀況,反對一個好主意,而心情跌到谷底;會因為一個好主意,不論是誰想出來的,也不論是在哪一個範疇,而心情飛上青天。今天讀者能看到他的作品,全要歸功於他的「天真」!要是他事前就知道,文稿想要獲得出版社青睞的可能性只有百萬分之一,他恐怕會將這機會投資到「樂透」上!要是他事前就知道,他的經紀人曾是《說不完的故事》作家麥克.安迪(Michael Ende)的編輯,他鐵定羞於將文稿請他過目!
  《治療》是他初試啼聲,一鳴驚人。目前仍持續創作,成果如何,要請讀者自行評斷,至少他的三隻寶貝愛狗都頗為欣賞,每天在成堆的列印稿旁打轉,不忍離去。第二本小說《遊戲》(Amokspiel,2007)出版後,同樣引起廣泛回響,並衝上亞馬遜暢銷排行榜,繁體中文版即將於2008年與讀者見面。第三本小說《小孩》(Das Kind),於2008年1月問世,立即榮登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暢銷排行榜。

書腰沒有騙人!

  逛書店買書的人一定都有過被書腰文案吸引的經驗,但也一定咒罵過寫書腰文案的行銷宣傳,寫什麼花而不實、欺騙消費者的鬼文宣,唬弄了自己的銀子。但這一次,我是完全讚同本書書腰上的兩行明體粗字「看一眼就上癮,讀完它才能解脫」。
  為什麼呢?因為我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收到本書的隔天早上七點,我因為太早起床,卻又無所事事,就順手拿起本書來讀,消磨時光(因為下雨無法出去晨跑),結果--卻成了當日上班遲到的原因--我ㄧ直賴著不肯出門,怕打斷閱讀的情緒,直到翻過最後一頁才心滿意足地看了看時鐘--啊!已經過了十點。
  下午遇到責編,趕緊追問書後附的那篇《遊戲》什麼時候出版?阿莎力的編輯馬上送上列印稿來解饞(楨:《治療》p.273有附《遊戲》行銷試讀本),還熱心地解說:《治療》是心理驚悚劇,《遊戲》可是布魯斯威利〈很難死系列〉(Die Hard)的女性版,《推理小說》中酗酒又被女兒誤會的筱原涼子德國版哩!(她還叮嚀:記得隔天早上要還給行銷宣傳)果然,晚上我迫不及待的享受「特權」翻閱未上市書稿時,跟早上完全被書頁黏住的感覺完全一樣!
  我其實不是個「標準」的推理迷,從不挑剔一定要「本格」才能入眼,不解謎就不算偵探小說這些有的沒的規矩。要進入我書櫃的標準很簡單:好看!而好看的小說對我來說不外乎是作者對人生的感悟或是娛樂讀者的一場益智遊戲,因此我在意的是能否挑起「娛樂」或是「感動」的情緒。而可以達到如此效果的小說,對於人物刻劃和塑造就得有一定的深度,否則無法讓讀者認同。娛樂小說的本質則在於此,談情說愛要能對人物心理或是兩人感情世界動人呈現,寫恐怖驚悚得抓住鞭抽讀者神經的點,常有人不滿地說九把刀怎麼這麼紅,沒道理。他是有道理的,他懂得年輕讀者的道理,只是那不見得是你的道理霸了。
  回到瑟巴斯提昂.費策克的第一本小說《治療》上,作者挑選精神科醫生作為主角,這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心理學其實已經在現代娛樂小說中被大量使用,從《沈默的羔羊》到好萊塢驚悚劇,讀者已經對於這類符碼毫不陌生。《治療》裡的精神科醫生維克托在失去十歲的愛女之前過著人人稱羨的生活,一眨眼間他的世界翻轉過來,孩子開始莫名的生病最後還在醫院消失無蹤,故事就從他闖入病院開始,四年後他於精神病房裡醒來,到底他的女兒為什麼會消失,是生還是死?在最後謎底揭曉之前,讀者始終被懸著。瑟巴斯提昂.費策克提供了完全不同於美國、日本的驚悚劇閱讀經驗, 緊湊而具有緊張感的劇情,有好萊塢式節奏暢快淋漓的優點,而氣氛掌握上則加上日式細膩的感受。而閱讀下一本小說《遊戲》就會讓人忍不住聯想到秦建日子的《推理小說》,同樣是玩弄媒體的技巧和諜對諜的緊張懸疑氣氛,規模更勝,直到最後一頁都還揪著你的眼球不放。
  另外,補充一小點,本書封面是白色美術紙印刷(插畫是滿腦袋),老實說這種書封是我最怕的設計,因為很容易弄髒,翻頁久了封面會起毛邊,但是本書書腰不但很盡責的告訴我們本書特色,而且還是賽璐絡材質,打開書本的時候就不會把書弄髒也不怕起毛邊了!這個小巧思真是太讚了!
http://mermaiddock.pixnet.net/blog/post/13819802

書中充滿了懸疑, 但卻又不像是恐怖或是真正推理小說一般的吊人胃口, 由拉倫茲與安娜的對話互動中, 似乎慢慢的把故事推向真相卻又更讓人疑惑的漩渦中, 快到結尾時才只能了解一半, 直到書的最後二頁所有的真相才真正大白, 這個結尾我是有點驚訝的, 作者卻又控制得很好, 讓結局是超過人所想, 而又能被理解的, 看到拉倫茲的老婆的貪心以及拉倫茲無法控制自己的無奈.
這本小說的結尾, 給了我兩種人性的反應, 一是拉倫茲對自己的無奈, 另一則是他老婆的貪婪, 拉倫茲選擇回到被藥物控制之下, 選擇回到沒有感受能力的那個樂園, 而他的老婆卻又讓我看到在人性中另一個極端, 對世俗的錢財的貪婪, 我似乎看到了二個極端, 一個極端的逃避, 一個極端的世儈, 在今日的社會中, 很容易的在一個環境中可以找到這兩種人, 不是嗎??
在面對環境無力改變時, 人性會選擇逃避, 更聰明的人會學會在這個環境中得利, 兩者同樣對現實反應出了無奈, 只是反應的不同, 難道選擇真的只有這樣嗎? 也許你覺得應該有新的選擇.
主角選擇避世的生命是否是他當時惟一的選擇? 而主角的老婆得了所有的財產, 真的就快快活活的過一生?
我想, 在聖經中有美好的答案, 當我們開始擡頭看天上時, 那美麗的彩虹已給試著告訴我們答案.
http://blog.roodo.com/reading_share/archives/7211277.html

 這應該是近期之內讀過最精彩的小說了

  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書腰文案,寫著兩行大字:「看一眼就上癮,讀完它才能解脫」。的確,從昨天晚上開始看,本來想熬夜把書K完的,後來還是忍到今天中午才看,剛剛才看完。而且書腰文案是透明的,跟其他暢銷書動輒大紅、橘色等有很大的差異。
  第二個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封面、封底、跟書背。封面是個蒙面戴帽子的人奔跑,側面則是另一個角度,書背也是同樣一個人物,但是是抱頭蹲著。簡單的白色封面,灰色的人物,加上黑色的「治療」兩個字;其實這樣也很好看,但是「治療」兩個字的邊緣都被切掉,故意設計的樣式。
  劇情方面也沒有讓我失望,緊湊快速的劇情發展、故事中的過去與現在交錯,人物不斷翻轉交換。每一個章節也都短短的,讀起來就覺得很快,作者描述的功力也算厲害,如果拍成電影的話應該會很精彩。
http://blog.roodo.com/reading_share/archives/7211277.html

一本讓我心滿意足的小說

如果說作為一個出版通路企劃,每個月除了追趕壓死人的新書出書量外,最值得開心的事情,莫過於是可以提早一步比別人搶先拿到書稿閱讀;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芸芸書海當中,能夠看到了自己也覺得真的很讚的內容,然後再努力的推薦給讀者。
《治療》就是這樣一本讓我心滿意足的小說!
剛拿到書稿的時候,看完內容簡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感覺,畢竟在目前大部頭小說當道的出版世道裡,只有簡介真的很難判別的出每一本書的精彩程度;真的,就只是因緣際會拿起了這本書!
還記得是某一個寒流來襲的夜晚,回到家已經十點多了,邊翻著書稿,邊想要上線跟同事msn繼續談公事;但隨著時間的過去,漸漸的,我忘了同事還在msn電 腦另一端等候我的回覆,也忘了公司還有一些事情沒有處理完,A4的書稿一頁一頁在我手中不斷翻去,緊湊的劇情讓我心理不斷OS:『實在太精彩了!』擡頭看 了一下時鐘,『欸!三點了!』『沒關係,還差幾頁就結束了…』, 結果是,老天爺在懲罰我沒有早睡早起保養身體吧!出版社竟然沒有將書稿印齊全,後面三分之一就這樣空白了!!!我在半夜三點帶著對出版社業務與編輯滿滿的 恨意入睡,隔天以迫不極待的速度要到電子檔案後,繼續看完這部充滿懸疑的小說!
故事從一個不見了患有重病小孩的精神科醫師拉倫茲住在精神病院開始,沒有證人、沒有線索、也沒有屍體,一個傷心欲絕的父親,婚姻瀕臨破裂,他拋下事業、丟 開一切,獨自來到北海荒僻小島的小屋中,企圖尋找寧靜,自我療傷。在那個充滿他與裘依絲回憶的小島裡,一位美麗的童書作家安娜突然闖進他的生活裡,安娜無 助的懇求拉倫茲的幫忙,因為她筆下所創造的人物,之後都會栩栩如生闖進她的世界;在她來到這座小島前的最後一本童書,書中女主角跟裘依絲一樣不明所以地消失無蹤……拉倫茲難以抗拒地開始為女作家進行治療,並一步一步陷入安娜不可思議的病史中,無法自拔。在這過程中,兩人的角色不停翻轉,治療逐漸變成一場充 滿戲劇張力的審訊……
很難想像《治療》是瑟巴斯提昂.費策克(Sebastian Fitzek)這位才26歲就取得法學博士的新興作家的初試啼聲之作!他運用了五十幾個章節,每篇都以極為簡短的文字串起一個又一個橋段,安排出讓人到抽 一口氣的劇情,果然在德國一推出就衝上德國亞馬遜排行榜,銷售也迅速就衝破1,000,000冊。
當然《治療》並不是什麼具有文學或是哲學涵養的必讀經典,說穿了,在這麼多國外翻譯小說裡,也只是一本很有畫面(簡單的說就是很好看)的出版物罷了;而我,也就只是單純的想把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分享給所有的讀者而已!
http://blog.eslite.com/webeditor/archives/86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精神分裂或心理分析漸漸不再專屬於醫學,而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話題或者說是問題了?  
我們可以從早些年造成話題的《二十四個比利》、《比利戰爭》、《第五位莎莉》開始看,一直到電影《致命ID》(Identity)、《捉迷藏》(Hide and Seek),還有那個強尼戴普演的那部什麼來著?對了!是《密窗》。  
有關於精神分析的題材,無論是真實故事或者是虛構,總是很容易吸引讀者的注意,其中最重要的,我想是這種用真實方式製造的驚悚感,比起設計那些佈局來說,更具有真實的感覺。
http://funp.com/t314942

 

上一篇:《男人與妻子》

下一篇:《美的線條》

威爾剛 2020-01-12 03:09:44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