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獨裁者》
網上一查才知希特勒相關影視書籍作品如此多,今先貼卓別林的
,後貼於 (再加 ,我只看過三部電影)希特勒相關影視作品
《大獨裁者》電影大師卓別林拍攝的希特勒相關電影,主要表達了對希特勒這個瘋狂人物的嘲諷。
《帝國的毀滅》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記錄的是希特勒一生中最後12天的故事,獲德國巴伐利亞電影觀衆選擇獎。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于地下掩體等曆史事件。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衆多非議。觀衆普遍認爲,《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于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爲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希特勒惡魔複活記》講述了希特勒從出生到他取得德國軍政大權這段人生時光。
《拜見希特勒》是以輕松搞笑的手法來描述希特勒在最後快戰敗時光的影片。但是主要講述的不是希特勒,而是給希特勒上演講課的一個猶太演員。
1991《冒牌貨》 SCHTONK
德國(2004)《暗殺希特勒》Stauffenberg
《奧林匹亞》又譯作《奧林匹克》,分爲兩部,《國家的節日》和《美的節日》,拍攝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比賽實況。
《意志的勝利》又譯作《德意志的勝利》,1934年納粹黨慶獻禮大片,以無限制的制作經費,打造納粹主義宣傳的巔峰。包括曆史上最狂熱、最宏大的閱兵式場面,並集合了納粹黨高級官員們與希特勒本人的精彩演講片段。
《彩色第三帝國》難得的納粹德國時期彩色紀錄片。
Discovery探索節目《納粹與希特勒》
迷你電視影集【希特勒傳】Cinemax 頻道
希特勒相關書籍作品
《希特勒檔案》,《我的奮鬥》,《盜世奸雄希特勒》,《阿道夫希特勒一生》彼得?波羅夫斯基[西德],《阿道夫?希特勒》
1940《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詳參【圖博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tBnaarXfg
《大獨裁者》是卓別林最成功的電影之一,由他自導自演。影片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刻劃了一個殘酷迫害猶太人,企圖統治全世界的大獨裁者。卓別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顯地仿照法西斯頭子希特勒,並通過表演對這個人物進行辛辣的諷刺。
在二戰爆發之前的1937年,英國大制片家亞曆山大?柯達已經建議卓別林用以假亂真的手法拍攝希特勒的故事,因爲希特勒與流浪漢角色都蓄著同樣的小胡子,卓別林正好可以一人分飾兩角。卓別林花了兩年時間才把劇本完成,然後展開拍攝工作。德國外交人員和美國法西斯組織都曾向卓別林施加壓力,要他放棄拍攝此片的拍攝,但卓別林不肯讓步,他在巴黎一家報紙登出《大獨裁者》的故事梗概,公開向納粹挑戰。他還公開回答道:“當希特勒在煽起瘋狂的時候,他必須受到嘲笑。” 這部電影問世後令希特勒陣腳大亂,甚至宣稱一旦打到美國,頭一件事便是把卓別林送上絞架。
然而,本片卻沒有獲得過任何電影獎項,這被認爲是世界電影評獎曆史上最不公平的一例。盡管這樣,也絲毫不妨礙影片本身具有的傑出成就。在2002年的法國戛納電影節上,影片重新制作的新拷貝再度公映,結果引來了超過20萬人的觀影熱潮。
《大獨裁者》 是卓別林第一次從無聲片轉向有聲片的拍攝,作爲演員,卓別林那別樹一幟的身體語言,集舞蹈和雜技于一身,對後世喜劇演員的影響至爲深遠;作爲電影工作者,他是電影史上最早自編自導自演的“作者”,他天賦的電影才華,爲無聲片這個短暫的電影媒介提供了許多美麗和難忘的時刻。在卓別林54年的演藝生涯拍攝的80余部作品中,有67部是在他30歲之前拍成的,除了五部有聲片,其余都是無聲電影。
這位靠動作就能傳達一切意思的天才啞劇演員曾深信演員的表現足以産生全部的藝術效果,而使語言成爲多余。他擔心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了對白以後,反而會使全世界的觀衆感到不易理解,所以,當有聲片已經開始風行的時候,卓別林仍然堅守著無聲片,並且拍出了《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這樣的傑作。有人稱卓別林以一個人的力量令無聲片的壽命延長了八年。然而,當卓別林終于在銀幕上張口時,在《大獨裁者》中他卻讓自己飾演理發師冒充獨裁者在所謂“祝捷大會”上發表了長篇演講,對現實的透徹理解使卓別林突破沈默後噴湧而出的語言具有決堤怒潮般的氣勢。
此片拍攝于希特勒氣焰最爲囂張之時,片中對希特勒大加諷刺的情節顯示了其道德勇氣可嘉的一面。劇情描述猶太人理發師查理,因爲獨裁者興傑爾對猶太人下達了逮捕令而東躲西藏。不料在奧國邊境時,卻被駐守在那裏的德軍誤認爲他就是興傑爾,于是他趁機作了一場維護民主主義的大演說。該片是卓別林大師的傑作之一。
此片結尾的演說Fight For Liberty(爲自由而戰鬥)是卓別林一生中最精彩的演說。目前網上共享的一般都不全,翻譯得也不是很准確,我從國內外網站上費了不少勁把中英文找全了,與喜愛卓別林的朋友們一起分享。
Fight For Liberty(The Final Speech of “the Great Dictator”)
"I'm sorry, but I don't want to be an emperor. That's not my business. I don't want to rule or conquer anyone. I should like to help everyone if possible - Jew, Gentile - black man - white.
We all want to help one another. Human beings are like that. We want to live by each other's happiness - not by each other's misery. We don't want to hate and despise one another. In this world there's room for everyone and the good earth is rich and can provide for everyone.
The way of life can be free and beautiful, but we have lost the way. Greed has poisoned men's souls - has barricaded the world with hate - has goose-stepped us into misery and bloodshed. We have developed speed, but we have shut ourselves in. Machinery that gives abundance has left us in want. Our knowledge has made us cynical; our cleverness, hard and unkind. We think too much and feel too little. More than machinery we need humanity. More than cleverness, we need kindness and gentleness. Without these qualities, life will be violent and all will be lost.
The aeroplane and the radio have brought us closer together. The very nature of these inventions cries out for the goodness in man - cries for universal brotherhood - for the unity of us all. Even now my voice is reaching mill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 millions of despairing men, women, and little children - victims of a system that makes men torture and imprison innocent people. To those who can hear me, I say: 'Do not despair.' The misery that is now upon us is but the passing of greed - the bitterness of men who fear the way of human progress. The hate of men will pass, and dictators die, and the power they took from the people will return to the people. And so long as men die, liberty will never perish.
Soldiers! Don't give yourselves to brutes - men who despise you and enslave you - who regiment your lives - tell you what to do - what to think and what to feel! Who drill you - diet you - treat you like cattle, use you as cannon fodder. Don't give yourselves to these unnatural men - machine men with machine minds and machine hearts! You are not machines! You are not cattle! You are men! You have the love of humanity in your hearts. You don't hate, only the unloved hate - the unloved and the unnatural!
Soldiers! Don't fight for slavery! Fight for liberty! In the seventeenth chapter of St Luke, it is written the kingdom of God is within man not one man nor a group of men, but in all men! In you! You, the people, have the power - the power to create machines. The power to create happiness! You, the people, have the power to make this life free and beautiful - to make this life a wonderful adventure. Then in the name of democracy - let us use that power - let us all unite. Let us fight for a new world - a decent world that will give men a chance to work - that will give youth a future and old age a security.
By the promise of these things, brutes have risen to power. But they lie! They do not fulfil that promise. They never will! Dictators free themselves but they enslave the people. Now let us fight to fulfil that promise! Let us fight to free the world - to do away with national barriers - to do away with greed, with hate and intolerance. Let us fight for a world of reason - a world where science and progress will lead to all men's happiness. Soldiers, in the name of democracy, let us unite!
Hannah, can you hear me? Wherever you are, look up Hannah. The clouds are lifting! The sun is breaking through! We are coming out of the darkness into the light. We are coming into a new world - a kindlier world, where men will rise above their hate, their greed and their brutality. Look up, Hannah! The soul of man has been given wings and at last he is beginning to fly. He is flying into the rainbow - into the light of hope, into the future, the glorious future that belongs to you, to me, and to all of us. Look up, Hannah... look up!"
爲自由而戰鬥(《大獨裁者》結尾演講詞)
遺憾得很,我並不想當皇帝,那不是我幹的行當。我既不想統治任何人,也不想征服任何人。如果可能的話,我倒挺想幫助所有的人,不論是猶太人還是非猶太人,是黑種人還是白種人。
我們都要互相幫助。做人就是應當如此。我們要把生活建築在別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我們不要彼此仇恨,互相鄙視。這個世界上有足夠的地方讓所有的人生活。大地是富饒的,是可以使每一個人都豐衣足食的。
生活的道路可以是自由的,美麗的,只可惜我們迷失了方向。貪婪毒化了人的靈魂,在全世界築起仇恨的壁壘,強迫我們踏著正步走向苦難,進行屠殺。我們發展了速度,但是我們隔離了自己。機器是應當創造財富的,但它們反而給我們帶來了窮困。我們有了知識,反而看破一切;我們學得聰明乖巧了,反而變得冷酷無情了。我們頭腦用得太多了,感情用得太少了。我們更需要的不是機器,而是人性。我們更需要的不是聰明乖巧,而是仁慈溫情。缺少了這些東西,人生就會變得凶暴,一切也都完了。
飛機和無線電縮短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這些東西的性質,本身就是爲了發揮人類的優良品質;要求全世界的人彼此友愛,要求我們大家互相團結。現在的世界上就有千百萬人彼此友愛,要求我們大家互相團結。現在的世界上就有千百萬人聽到我的聲音——千百萬失望的男人、女人、小孩——他們都是一個制度下的受害者,這個制度使人們受盡折磨,把無辜者投入監獄。我要向那些聽得見我講話的人說:“不要絕望呀。”我們現在受到苦難,這只是因爲那些害怕人類進步的人在即將消逝之前發泄他們的怨毒,滿足他們的貪婪。這些人的仇恨會消逝的,獨裁者會死亡的,他們從人民那裏奪去的權力會重新回到人民手中的。只要我們不怕死,自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戰士們!你們別爲那些野獸去賣命呀——他們鄙視你們——奴役你們——他們統治你們——吩咐你們應該做什麽——應當想什麽,應該懷抱什麽樣的感情!他們強迫你們去操練,限定你們的夥食——把你們當牲口,用你們當炮灰。你們別去受這些喪失了理性的人擺布了——他們都是一夥機器人,長的是機器人的腦袋,有的是機器人的心肝!可是你們不是機器!你們是人!你們心裏有著人類的愛!不要仇恨呀!只有那些得不到愛護的人才仇恨——那些得不到愛護和喪失了理性的人才仇恨!
戰士們!不要爲奴役而戰鬥!要爲自由而戰鬥!《路加福音》第十七章裏寫著,神的國就在人的心裏——不是在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心裏,而是在所有人的心裏!在你們的心裏!你們人民有力量——有創造機器的力量。有創造幸福的力量!你們人民有力量建立起自己美好的生活——使生活富有意義。那麽——爲了民主——就讓我們進行戰鬥,建設一個新的世界——一個美好的世界,它將使每一個人都有工作的機會——它將使青年人都有光明的前途,老年人都過安定的生活。
那些野獸也就是用這些諾言竊取了權力。但是,他們是說謊!他們從來不去履行他們的諾言。他們永遠不會履行他們的諾言!獨裁者自己享有自由,但是他們使人民淪爲奴隸。現在,就讓我們進行鬥爭,爲了解放全世界,爲了消除國家的壁壘,爲了消除貪婪、仇恨、頑固。讓我們進行鬥爭,爲了建立一個理智的世界——在那個世界上,科學與進步將使我們所有人獲得幸福。戰士們,爲了民主,讓我們團結在一起!
哈娜,你聽見我在說什麽嗎?不管這會兒在哪裏,你擡起頭來看看呀!擡起頭來看呀,哈娜!烏雲正在消散!陽光照射出來!我們正在離開黑暗,進入光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更可愛的世界,那裏的人將克服他們的貪婪,他們的仇恨,他們的殘忍。擡起頭來看呀,哈娜!人的靈魂已經長了翅膀,他們終于要振翅飛翔了。他們飛到了虹霓裏——飛到了希望的光輝裏。擡起頭來看呀,哈娜!擡起頭來看呀!
相關資料:
希特勒 明知挨罵還要看
《大獨裁者》是卓別林最成功的電影之一,由他自導自演。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顯地仿照法西斯頭子希特勒,並對這個人物進行辛辣的諷刺。雖拍攝前就遭遇施壓,但卓別林不肯讓步,在巴黎一家報紙登出《大獨裁者》的故事梗概,公開向納粹挑戰,“當希特勒在煽起瘋狂的時候,他必須受到嘲笑。”
這部電影二戰時期推出,在德國遭到禁演,希特勒聽說在拍這部片子,大爲不安。隨後,納粹特務從葡萄牙買了一部膠片運進德國。不出所料,戈倍爾看到了,大發雷霆,百般詬罵,下令永不准放映。然而希特勒本人堅持要看,而且是一個人看。第二天晚上,他又看了一遍(也許不止),又是一個人。至于看完後的觀感,他一言不發。卓別林後來把這番經曆告訴朋友們,加了一句:“要是能讓我知道他對這部片子的看法,我給什麽都行。”
由于得到錯誤信息,希特勒一直以爲卓別林是猶太人,但他也知道卓別林得到了全世界人的鍾愛,所以這位獨裁者也留起了卓別林式的小胡子,爲的是讓自己顯得更有親和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161485.htm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男(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下午18時30分—1945年4月30日下午3時30分),生于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布勞瑙(Braunau am Inn,林茨,萊茵河上的Braunau),卒于柏林。希特勒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總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犯。同時,他也是一個出色偉大的演講家、政治家和冒險的軍事家。
希特勒早年夢想做畫家而來到維也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德軍,是一名傳令兵,獲得了幾枚鐵十字勳章。在士兵中能獲得幾枚鐵十字勳章是很少見的。戰爭結束後偶然間接觸法西斯主義並開始傳播。早年曾因暴動入獄,並在獄中寫下《我的奮鬥》一書,表達出他多方面的觀點,如兼並奧地利,屠猶和獨裁。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國總理;通過“國會縱火案”打擊異己黨派(德國共産黨)。1934年8月1日德國總統興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國總統,並將總統與總理兩個職務合二爲一,稱爲元首,擁有無限的權力,並命令所有軍隊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員向他宣誓效忠。作爲元首,他成爲國家政權的單獨執掌者,把軍隊和教會之外的所有政治社會機構都一體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執政期間的德國正式名稱爲大德意志帝國和德意志帝國,通常被稱爲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或希特勒德國。
在第三帝國初期階段,他的某些經濟措施一度使得德國經濟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泥潭,輕松擺脫經濟危機,也因此以及富有煽動性的群衆運動而獲得下層民衆的支持。
不過在政治體制上,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相對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傾向于民族保守主義的。他和墨索裏尼領導的意大利、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聯盟結成軸心國,這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在他的領導下幹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朗哥政權,並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蘭、法國、英國、蘇聯等國家。
國內方面,他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即爲關押共産黨之用,在國內建立沖鋒隊、黨衛軍、蓋世太保等獨立于國防軍外的納粹軍事組織。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德國以及其占領國領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營,猶太人以及其他人種的遭到了大屠殺。根據粗略估計,期間總共有約600萬猶太人、數千萬其它人種因爲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屠殺。 在軍事占領期間用殘酷的掠奪手段對待其他民族和國家。
在戰爭方面,希特勒在軍事上摒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模式,創立了並且實踐了閃電戰等新型戰爭模式,改變了戰爭的形態。
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當天夜裏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30日15時30分,希特勒夫婦雙雙自殺身亡。1945年5月8日夜,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德國戰敗。
但他卻成爲了世界上的偉人.成爲了牽制蘇聯的功臣,否則美蘇大戰是不可避免的!
姓氏的由來
阿道夫?希特勒家世是非常混亂和複雜,希特勒這個名字的由來,應由他的祖父說起,這位德國未來元首的先祖,世居在瓦爾德維特爾,這位于多瑙河和波希米亞,摩拉維亞邊境之間奧地利的一個縣城,此處屬森林茂盛的丘陵地區,也算是奧匈帝國的窮鄉僻壤,此處有如捷克農民般的近親通婚,而後來阿道夫?希特勒的父母便是,他們的私生子女很多,阿道夫?希特勒的祖父本名叫做約翰?格奧爾格?希特拉,希特勒(Hitler)這個姓氏是阿道夫的祖父把原本的姓氏希德拉(Hiedler)改掉而來,阿道夫的父親本從母姓,這是因爲阿道夫的父親阿洛伊斯?希特拉也是私生子,他出生于1837年6月7日,在39歲之前一直襲用母親姓氏施克爾格魯勃,因此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這個名字伴隨了阿道夫的父親大半生,雖然人們沒有證據證明約翰?格奧爾格?希德拉便是阿洛伊斯?施克爾格魯勃的父親,但後來約翰?格奧爾格?希德拉在銷聲匿迹30年後在瓦爾德維特爾、威特納鎮出現,爲阿道夫的父親阿洛伊斯認祖歸宗,在公證上承認父子關系,此時他們的姓氏希德拉已改成希特勒,此時約翰?格奧爾格?希德拉已經84歲了。
獨特的身世
1889年4月20日晚上6點半,在流經奧地利和德國巴伐利亞邊境的因河河畔奧方的布勞瑙小鎮的一家名叫波默的小客棧裏,一個名叫克拉拉的年輕婦女生下了一個男嬰。由于克拉拉前面生的三個孩子都早早夭折了,所以她對這個兒子就特別疼愛。這個男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的父親阿洛伊斯是布勞瑙邊境小鎮的海關官員,是一個42歲的農婦和流浪磨工的私生子。阿道夫的母親是其叔父的外孫女。阿洛伊斯結婚時,已經48歲,新娘剛25歲,這是阿洛伊斯第三次結婚。此前他有過兩次不幸的婚姻。阿道夫是他此次婚姻的第四個孩子。也可能是這種在世人看來極爲奇特的身世來曆和血緣關系,造就了希特勒的與衆不同的氣質和性格。
幻想的年輕人
阿道夫?希特勒3歲那年,他們一家隨父親搬往德國巴伐利亞的帕騷市,他父親要在那裏管理一個屬于奧地利的海關,在這個德國城市裏的生活以及與德國兒童們的共同玩耍,給希特勒留下了終生不泯的影響,他一生都操著帕騷時期學會的那種巴伐利亞南部的口音。
1895年,希特勒6歲,他父親被調往林茨任職,全家又搬回奧地利。在林茨郊外,他們置辦了一所環境清幽的漂亮住宅。不久,希特勒就被送到一所鄉村學校上小學。學校離家很遠,每天早上,他要和其異母姐姐走一個小時的路才能到達學校。就在這一年,幹了40多年公務員的父親退休養老。但他很難適應這種退休生活,于是開始與酒爲友,消解煩悶。日子一長,就開始酗酒,變得脾氣暴躁、易于激動,動輒對孩子拳打腳踢,用馬鞭亂抽,以致于14歲的異母哥哥小阿洛伊斯被逼離家出走。于是,小阿道夫?希特勒就經常成了他爸爸的“出氣筒”。
1896年,7歲的阿道夫?希特勒隨父親搬往拉姆巴赫小城居住。在新學校的學習,希特勒是個佼佼者。但希特勒的父親很快又對這裏的生活感到厭倦了,他又于1898年在林茨附近的萊昂汀村買下一所房子和花園,不久便舉家搬遷此地。到了新地方後,希特勒在新學校的學習仍很輕松。這時,他發現自己有繪畫天賦。于是他轉而幻想將來成爲一名“藝術家”。但他父親卻堅決要兒子成爲和他一樣的公務員。因此,在希特勒四年制小學畢業後,決定送他到林茨市的六年制中學就讀。但希特勒到了這所學校後,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最後終因數學和自然考試不及格而留級。1903年1月,希特勒的父親在早晨散步時中風而死。對希特勒來說,這是一個轉折。14歲的他成了家庭中唯一的男子漢,形單影只的寡母對他沒有任何約束力,甚至家庭中的事務也要受到他的支配。
中學三年結束的時候,希特勒沒能通過法語考試,補考雖然勉強及格,但卻因成績不理想而失去繼續在林茨的六年制中學就讀的機會,他不得不轉學到離林茨市40公裏處的州立四年制中學去繼續讀他的四年級。這一年秋天,在他補考及格後,領到了四年制中學的畢業證書。他雖可繼續進入綜合性高中就讀,但他卻不願吃這份苦,終以自己患過肺結核,繁重學業對健康有害爲理由,說服溺愛他的母親,讓其中斷了學業,進行休養,在林茨過起他自己稱之爲“好像夢幻一般”、“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雖然他母親、親戚勸他、催促他去做工學得一技之長,但他卻在此後兩年半的光景裏,陶醉在將來做藝術家的美夢裏,在多瑙河畔逍遙閑蕩,做“媽媽的心肝寶貝”,打發“懶洋洋的日子”,享受“空虛的舒適生活”。他也貪婪地涉獵書籍、大量作畫、欣賞歌劇、參觀博物館,這時的希特勒雖然只有16歲,但已經熱衷于政治了,已經成了一個至死不改的德國民族主義者。在這段時間裏,作爲他日煽動家的希特勒表現出一種極端的落落寡合,一種帶有自憐情調的唯我獨尊和經常突發的一種壓抑不住的演講欲,他對制訂“宏偉計劃”有著一種強烈的欲望,而對于任何一種按部就班和循規蹈矩的活動則都嗤之以鼻。
初到維也納
1906年,希特勒過完17歲的生日之後,帶著他母親和親戚們給他的錢,去他早就向往的維也納住兩個月。維也納這座金碧輝煌的巴羅克式的奧匈帝國帝都令希特勒神迷目眩。他成天在街頭閑逛,興奮地瞻仰環城公路附近的宏偉建築,在博物館、歌劇院、劇場中所看到的景象,使他眼花繚亂、如醉如癡。至少在此刻他已深信不疑,要想在藝術上有所建樹的話,就必須在維也納求學。于是他千方勸說母親同意他到維也納的藝術學院去就讀。1907年夏,母親終于同意他帶著從父親的遺産中提取的可以在維也納生活一年的700克朗,來到維也納參加入學考試,以圓他那做畫家的夢,他共參加了2次考試。第一次他通過了第1輪考試,卻止步于第2輪。第2年,希特勒再次參加維也納藝術學院的考試但卻第1輪也沒通過。考官甚至連他的作品看都沒看就否定了他。因爲考官認爲他並不會有什麽進步的,來參加考試只是浪費時間。校方告訴他:他的天賦是在建築方面、而進入學院的建築系則必須念完整個六年制中學並具有畢業證書,可希特勒只有四年制中學證書。(沒考進維也納藝術學院,對于他以後産生重大影響,可能也間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面對這一情況,希特勒束手無策,神情沮喪。他沒有給家中寫信,也沒有回家,而是獨自留在維也納,閉門謝客,埋頭讀書,聽聽歌劇或在大街上茫然無主地遊逛。直到10月底,他才返回林茨。這時身患乳癌的母親克拉拉已氣息奄奄。12月21日,他母親終告不治,離開人世。
母親死後,希特勒面臨著想辦法謀生的問題。他雖完全獨立了,但他並無一技之長,又一向輕視體力勞動,從來沒想靠自己的力量賺一分錢。然而他並不氣餒,仍信心十足,他向親戚告別,宣布他若不得志,決不回鄉。
維也納的流浪漢
1908年2月,希特勒重新回到了維也納。當時的維也納是哈布斯堡王朝行將覆滅之前回光返照下的燦爛帝國。但也有住貧民窟、穿破衣服、營養不良的窮人。這時的希特勒開始變得富于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他常常爲世道的不公和豪門貴戚們所榨取的不義之財而感到憤憤不平。到維也納之後,希特勒根本不去想方設法進建築系,也不想學什麽手藝,或者從事任何正常的職業,相反他倒寧願幹些零活——掃雪、拍打地毯、在車站扛行李。第一年,他主要就靠父親的那點遺産和每月25克朗的孤兒補助金生活,到1906年,父親的遺産用完了,只還有每月25克朗的孤兒費,他完全成了一個流浪漢,夜晚宿在公園的長椅子上或隨便哪家的大門門洞裏,白天在小酒肆和候車室中以廉價食品充饑。
1909年聖誕節前夕,窮愁潦倒的希特勒把自己的最後一些冬服悉數典當,失魂落魄地進入了一個流浪漢收容所。但不久,希特勒在一位朋友的鼓動下,又離開收容所,搬進一個廉價的單身漢公寓,決定靠自己的本事掙錢糊口。他每天呆在房間裏畫他的明信片,由他的這位朋友去兜售,銷路竟然十分理想。他還畫一些大的水彩畫讓朋友去兜售,銷售情況也不錯。他就靠畫這些畫賺來的錢和還可繼續領取的孤兒費,過上了吃住不愁的生活。但沒過多久,這位一直熱衷于政治的“畫家”就把單身漢公寓裏的閱覽室變成了一個政治俱樂部。希特勒向那些聚在此處的房客中的“上流人士”和市民階層中的失意者高談闊論。他按其需要,熱忱地維護一切他所贊同的社會口號和政治口號,激烈地抨擊那些造成他失敗的社會口號和政治口號,對自己周圍紛亂複雜的社會現象進行簡單化的解釋。在這期間,希特勒經常閱讀大肆鼓吹極端國家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反猶主義的小冊子。特別是一本名叫《東方天壇星》的雜志,希特勒更是愛不釋手。該雜志的宗旨是創造一種金發碧眼的雅利安優秀人種,反對所謂的“劣等的雜交人種”、尤其是所謂猶太人那種“墮落不堪”的影響,並以萬字旗作爲其標志。在這種氛圍中熏陶,幾年時間,希特勒的政治世界觀的堅實基礎就被打下了:這就是反對寬容和全世界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世界觀,反對民主和議會制度,反對馬克思主義和猶太人集團,反對社會平等和政治自由。其中核心和他一生都始終不渝的“真正信仰”,從當時看,就是反猶主義。他篤信他所屬的“雅利安種族”天生就是高貴的,而猶太種族則恰恰相反是低賤的。這期間,希特勒還注意觀察奧地利各政黨的活動,他特別注意閱讀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報刊,分析該黨領導人的演講,總結經驗,他在反複琢磨後,終于得出結論:政黨必須與群衆運動結合,必須掌握在群衆中進行宣傳的藝術,否則將一事無成。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下士
1913牟5月,對大德意志民族充滿著狂熱情緒的希特勒,離開維也納移居慕尼黑。他想在那裏找到自己的追求。此時,他仍無正常職業,繼續靠賣畫爲生。這段時間,他常常閉門謝客,一頭紮進從圖書館借來的一大堆政治書籍中,並特別集中研究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對戰爭始終充滿熱情的希特勒,一下子“完全被一種異乎尋常的沖動感情支配著”,他“雙膝跪地,衷心地感謝上蒼有眼”,使他“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8月1日,德皇對俄宣戰,8月3日,這個僑居德國無意爲哈布斯堡王朝效命的奧地利人,立即上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懇求國王能批准他參加巴伐利亞軍隊。8月4日,希特勒獲准作爲志願兵加入了巴伐利亞步兵第一團,成爲陸軍下士,擔任團隊傳令兵。他幹得相當不錯,甚至還獲得了鐵十字勳章。曾有數次他憑著僥幸死裏逃生,這使他突然産生一種奇怪的信念:他“將肩負天下大任”,他只是在等待“時辰降臨”,以便一鳴驚人。希特勒對戰爭的目的和德國的命運始終極其認真而敏感,他反對戰友對戰爭的詛咒。他常常坐在食堂的角落,雙手抱頭,默默沈思,有時會突然跳起來,激動地走來走去,說德國得不到勝利,是因爲德國人民無形的敵人比敵人最大的大炮還要危險。接著他就會對“無形的敵人”猶太人和馬克思主義者進行一場激烈的攻擊。但是,不管希特勒怎樣期待著戰爭勝利,最後德國還是打輸了這次戰爭。德皇退位逃往荷蘭,德國在貢比涅車站簽訂了投降協定。當時希特勒正在醫院裏治療在戰場上被毒氣攻擊而失明的眼睛。當他得知這一消息時,猶如五雷轟頂,痛哭失聲。他在《我的奮鬥》中寫道:“我簡直一刻也堅持不了了。我感到天昏地暗,眼前又重新變得漆黑一團,我摸索著,踉蹌著,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寢室,一頭撲到行軍床上,把疼痛欲裂的腦袋埋在了被子和枕頭下面”。隨後他就“過著可怕的日子,甚至更加可怕的夜晚”。“在這些夜晚,我的心中滋長了仇恨,對那些幹出這件事來的人……卑鄙墮落的罪人的仇恨”。于是他看清了自己的前途,“決定投身政治”,“當一個政治家”。
開始政治生涯1918年11月底,希特勒傷愈出院,到駐紮在慕尼黑的他所屬的補充營去報到。這時十一月革命浪潮席卷整個德國,在慕尼黑成立了“巴伐利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他所屬的營已處在“士兵委員會”的掌握之中。他對此情況十分反感,于是迅即離開慕尼黑到靠近奧地利的邊境附近的一個戰俘營去當警衛。次年春天,他又回到慕尼黑。這時那裏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調查慕尼黑出現短暫的蘇維埃政權誰應負責的問題。希特勒向該委員會提供了有價值的情報,從而受到了賞識,並被調到陸軍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新聞局工作。1919年6月,德國政府被迫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該和約只允許德國保持一支10萬人的常備軍,因而當局非常重視軍隊的忠實可靠,並爲此設立了一些負有專門使命的特別委員會,負責報告部隊中可能出現的政治顛覆活動,還負責對工人組織進行監視。被選中執行此種“偵察”任務的頭一批士兵中就有阿道夫?希特勒。在他們開始執行任務之前,希特勒和他的戰友被一道送進慕尼黑大學的一個特種訓練班受訓,老師發現希特勒是一個注意聽講的學員,而且口才過人,就提請希特勒的上級對此予以注意。這樣一來,希特勒不久就被派到慕尼黑的一個團隊去演講,宣揚與和平主義、社會主義、民主主義等危險思想作鬥爭。對希特勒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機,在他想進入的政治領域中,這是他第一次得到承認,而且他自己也發現,他所具有的東西——擅長演說,一下子被證實了。
希特勒的上司十分賞識希特勒的才華,于是把一項特殊使命交給他去完成。1919年7月底,希特勒奉命和其他“偵察員”一道前往萊希弗爾德的收容所,肅清那些曾在大戰期間被俘虜過的德軍戰俘們中間滋長的斯巴達克思想傾向。1919年9月,希特勒又接到陸軍政治部的一項命令,要他去調查一下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小小政治團體的情況。就這樣,希特勒以一個可以說是特務的身份第一次結識了當時只有54名黨員的這個黨。這個黨的綱領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主義和反猶主義的大雜燴。由于希特勒在旁聽這個小黨的開會發言時,痛斥了一個主張巴伐利亞脫離普魯士並與奧地利組成一個南德意志共和國的言論,他立即引起與會者的注意和興趣。兩天後,希特勒突然接到一張明信片,通知他己被接受參加了德國工人黨,開始這令他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希特勒決定成爲這個黨的第55名黨員,並擔任了他堅決要求的黨的主席團的第七名委員。希特勒考慮到,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觀點和目標來改造這個黨,然後他就有可能把自己在維也納時期的思想和前線經曆所得出的認識,在一種政治運動中付諸實現。此外,這還爲他提供了一種生活保證,從此,希特勒跨出了他一生中最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改造德國工人黨
希特勒加入工人黨後,他在履行“偵察員”職責的同時,就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黨的工作中去。他從事多方面的社會交際,在國家主義者刊物《慕尼黑觀察家報》上刊登黨的啓事,組織群衆集會,發表演說宣傳自己,竭盡全力擴大黨的影響。希特勒在群衆集會上施展演說才能,竭力向到會的大學生、小業主和軍官們煽動對凡爾賽和約、“十一月罪人”及猶太人的仇恨。他的演說不咬文嚼字,開門見山,通俗易懂,大量使用民間語言和戰壕中士兵們的行話,因此其聽衆、特別是大戰中的士兵倍感親切,從而也使他們始終保持高度的狂熱。就這樣,希特勒組織的群衆集會不久便名聞遐邇。他演講的內容、語言的才華、雄辯的論據很快吸引了大批追隨者,黨對他頓然刮目相看,黨的主席力排衆議,遂將希特勒任命爲“宣傳部長”。
希特勒大權在手,就著手進一步鞏固其在黨內的地位,他重新安排了黨的日常管理工作。接著又和黨的主席起草了新的二十五條黨綱,基調是反猶主義、國家主義和“社會要求”,其內容,除了猶太人,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一點甜頭。爲煽動、吸引群衆,希特勒在黨的名稱上煞費苦心。他利用德國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股潮流,將德國工人黨正式改名爲“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這便是納粹黨,納粹是該黨正式名稱縮寫字中前兩個字母的音譯。黨綱和黨的新名稱都是在1920年2月24日的群衆大會上向世人公布的。由于新聞界對此事作了簡短報道。所以希特勒在這一局部地區遂變得名聲大噪。
1920年3月31日,希特勒被解除軍職,他領了50馬克的複員費、一身軍裝、一件大衣和一些內衣。從此以後,希特勒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黨的工作中去了。他籌劃了黨旗和黨的標志,黨旗以黑、白、紅三種顔色爲底色,標志是一個卐字。萬字幾個世紀以來在不同的文化範疇中都是日輪的象征。希特勒很早就認識到了卐字標志對黨員以及外界所具有的價值。萬字和1924年發放的褐色衫以及口呼“卐歲”的擡臂禮,給黨員們一種莊嚴感,使他們感覺到自己屬于一個生死與共的整體,屬于一個理所應當對大衆實行領導的精粹核心。希特勒組織的這種國家主義的符號和標志以及軍事化的風格,立即對小市民階層産生一種強烈的吸引力。
隨後希特勒又在贊助者的支持下,買下了慕尼黑的《人民觀察家報》,使黨有了自己的機關報。在此期間有一批爲希特勒的學識、膽量和驚人的口才所折服的各方人士加入到了納粹黨的隊伍中來,使納粹黨的能量一下子增加了許多。由于希特勒的積極活動,一年之內,納粹黨就迅速壯大起來。1921年7月,希特勒前往柏林,准備同北德的民族主義者建立聯系,把納粹運動擴大到全國。這時,納粹黨內不滿希特勒的委員乘他不在慕尼黑,准備推翻他的領導,希特勒聞訊後,立即趕回慕尼黑,組織力量反擊。他以退出納粹黨相威脅,逼使黨同意他擔任了黨的第一主席並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他還對黨章作了修改,取消了黨的委員會,廢除了選舉制,確立了“領袖原則”,實行獨裁統治。不久,希特勒自詡爲納粹黨的元首,不僅對黨的整個機構擁有至高無上的控制權力,而且還要求其黨徒們對他要無條件地效忠。1922年1月22日,納粹黨在慕尼黑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至此,希特勒終于把一個原來專事清談的俱樂部,改造成了一個群衆組織,並且成爲其中最爲重要和最爲著名的一個成員。
慕尼黑啤酒館暴動
魏瑪共和國初期,經濟十分困難。接受凡爾賽和約之後,德國要支付巨額賠款。法國爲保證得到賠款和在德國面前有一種安全感,遂出兵占領了魯爾地區,虛弱的德國政府無力抗擊,只能實行消極抵抗,結果導致德國發生了空前的通貨膨脹,貨幣體系瓦解,經濟陷于崩潰。希特勒把發生這次災難的原因都歸罪于魏瑪共和國和凡爾賽和約,歸罪于猶太人和布爾什維主義。最後古諾政府發起的這場耗盡血本的消極抵抗再也無法繼續下去了,只好垮臺,由施特雷斯曼繼任總理。
新總理一上任,立即宣布結束這場鬥爭並准備願意恢複賠款同法國達成了和解。但施特雷斯曼的這兩項決定卻遭到了死硬的保守派德意志民族人民黨和所有的極右派民族主義團體的抗議,而這種抗議運動主要集中在巴伐利亞邦。那裏的分裂主義勢力企圖舉行暴動,對抗柏林政府。敏感的希特勒看到這種經濟困難和政治動蕩的形勢,正是他推翻共和國的良機。他要以巴代利亞爲跳板,攫取全國政權。
十月底,巴伐利亞和柏林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激化,希特勒決心利用這一矛盾,他要求巴伐利亞邦政權趁柏林尚未向慕尼黑下手之時,就向柏林進軍。希特勒自認爲時機對己有利,他執意要效仿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一年前“向羅馬進軍”奪取政權的榜樣,著手策劃“向柏林進軍”,以建立由他個人施行獨裁的專制政權。但巴伐利亞邦政府頭目優柔寡斷,無意按希特勒的意願行事。1923年11月8日晚,巴伐利亞邦政府三巨頭等要員在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勞凱勒啤酒店舉行集會,希特勒乘機率領其600名沖鋒隊員,強行沖人會場,並首先向天花板開了一槍。接著希特勒在戈林、赫斯等人的簇擁下登上講臺,高聲喊叫道:“國民革命已經開始,大廳現在已被包圍,任何人不得擅離一步!”“如今巴伐利亞政府已經崩潰,我從現在起就是全德意志的領導者!”但希特勒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劫持巴伐利亞領導人搞政變的企圖以失敗告終。然而希特勒並沒有死心,次日,他又與被迫參與其事、一心要建立軍人專制政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商討對策,決定在慕尼黑進行示威遊行以擴大宣傳和喚起士兵與居民的支持。于是希特勒與魯登道夫一起率領一支2000多人的隊伍,從啤酒館向慕尼黑城內進發。但他們立即遭到了警察的鎮壓,16名納粹黨徒被擊斃,希特勒則逃離了現場,但11月11日被逮捕入獄,隨後邦政府下令禁止納粹黨,封閉納粹黨報。至此希特勒苦心策劃的“向柏林進軍”的奪權嘗試,就這樣失敗了。
撰寫《我的奮鬥》
希特勒的政變失敗了,但他卻從這次失敗中爲自己和自己的政黨撈到了一筆宣傳資本。由于首席法官在“國家主義”思想上與希特勒並無原則分歧,因此最後只對希特勒判處了最輕的刑罰——監禁五年,表現好還可以酌情減刑。其實希特勒只服了8個月的徒刑就被赦免了,而且未被驅逐出境。就是在這僅8個月的服刑期間,他也倍受優待:除了獲准享用特別飯食,還讓他住在有兩扇窗戶、陽光充足,很爲舒適的單間牢房裏。他可以自由通信,自由接待來訪親友,生日時可以接受親友的花環和祝賀,此外還享有攜帶秘書、到戶外散步和做體操的特權。中午他則在牆上挂著一面萬字旗的休息室進餐,這時他就口若懸河地大講特講。所以當希特勒在這所看守監獄(這種監獄中的犯人名譽不受影響)中“服刑”結束時,獄中的大多數工作人員都變成了忠實篤信的納粹主義分子。
希特勒在監獄呆的這8個月,向自願追隨他來監獄的魯道夫?赫斯口述了他的著作——《我的奮鬥》第一卷(第二卷于兩年後出籠)。這部著作既不是一本回憶錄,也不是一部體現希特勒世界觀的作品,實際上它是一個集國家主義、帝國主義、種族主義、反猶主義和反對民主主義思潮于一體的大綜合。反猶主義是貫穿該書的一條主線。他認爲猶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雅利安人是優等人種,因此它有權征服和統治其他民族。該書的另一思想是鼓吹複仇主義。希特勒聲言必須撕毀凡爾賽和約,必須同德國人民的“不共戴天的死敵,——法國算賬。他聲言,和約所加給德國的恥辱和仇恨己深深地印入六千萬男女的心坎,變成了一片彌漫的火焰。宣傳對外擴張是該書的又一主題。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他宣稱”將把目光投向東方的那個國家”,“不能用和平方法取得的東西,就用拳頭來奪取。”希特勒還在書中攻擊議會民主制度,宣傳專制獨裁統治,反對馬克思主義,宣揚法西斯的理論。《我的奮鬥》一書被看作是法西斯的理論和行動的綱領,是納粹黨的聖經。它爲希特勒塗上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迎合了當時廣泛存在于德國的憤懣情緒,因而在納粹政權時期它發行量很大,流傳極廣。
重建納粹黨
希特勒從啤酒館暴動的失敗中悟出了自己的道理:即不能通過政變去剝奪臺上統治者的權力,相反只有通過與他們的合作才能取得政權,要充分利用共和國憲法所提供的一切合法條件去攫取政權,鏟除共和國。于是,在他出獄後的1925年1月4日,拜訪巴伐利亞總理,承認1923年的政變是一個錯誤,並保證今後一定循規蹈矩,遵紀守法,還答應在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鬥爭中支持這位總理。邦總理遂由此産生一種印象:這頭凶猛的野獸現在被“馴服了”,人們可以松一下繃緊的弦了。這樣,在2月份,巴伐利亞政府就撤銷了對納粹黨及其機關報《人民觀察家報》的禁令。接著,2月26日《人民觀察家報》正式複刊。2月27日納粹黨正式重建,希特勒又獲得了獨裁元首的身份,但被禁止在公開場合演說,而且其他各邦也相繼效法。
這時的德國由于實行了貨幣改革,美元資本陸續流入。故而經濟迅速恢複和發展,國內政局趨向穩定。這對希特勒的納粹運動是十分不利的,這以後可以說納粹運動進入低潮。但希特勒並不爲自己政黨的弱小而氣餒,他仍不屈不撓,不喪失希望和信心。他一方面利用這段不能公開講話的時期,專心致志地寫作《我的奮鬥》的最後部分,思考納粹黨和自己的前途,另一方面又充分施展自己的組織才幹,在納粹黨裏建立了一套錯綜複雜的黨內機構,它幾乎包括了德國政府所設置的各種部門。爲了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群衆,希特勒還陸續建立起一批群衆組織。希特勒事必躬親,過問黨的一切細小決定。就這樣,到了1928年,納粹黨逐漸變成了一個“擁有一批具有接管政府事務能力的幹部的政黨”。而且納粹黨的信徒們都有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信念,把他們的元首視爲衆望所歸的決策人物。只是由于這時沒有適宜的氣候,它的內部力量與自身團結尚未顯露鋒芒,因而普通被外界忽視罷了。此外,在經過了相當的困難之後,希特勒又把沖鋒隊改組成爲一個擁有幾十萬隊員的武裝團體,其任務是保護納粹黨舉行的集會,搗亂其他政黨的集會和一般地恫嚇那些反對希特勒的人。而且爲了使武裝團體更可靠,希特勒又建立了黨衛隊,並要求他們特別宣誓效忠他個人。
後門奪權
1929年10月末從華爾街開始的經濟恐慌迅速蔓延,導致了一場世界性經濟危機。德國的經濟是靠美國發展起來的,所以受害最大。企業倒閉,産銷蕭條,失業人數直線上升,最高時達600萬。這可給希特勒、戈培爾等人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他們稱經濟危機是“政府無能”的一個佐證,是政府接受《凡爾賽和約》和戰爭賠款及奉行“社會主義”政策的結果,是共和國和曆屆政府毀滅了德國的一切。希特勒公開宣布,他歡迎這場經濟危機。他正可以利用它達到搞垮共和國的目的,而且他爲此甘願去幹任何事情。不久,經濟危機就發展成爲一場國家危機。由于經濟蕭條,國家稅收下降,相反失業救濟的支出卻迅速增加。1930年3月,魏瑪共和國的最後一屆政府終因入閣各黨在如何平衡國庫虧空問題上意見分歧而垮臺。
從1930—1933年期間,魏瑪共和國不得不由所謂的“總統內閣”來治理,經濟危機更使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衆對魏瑪共和國政府極爲不滿,強烈要求建立一個拯救德意志民族、給社會帶來安定,給人民帶來幸福的新政府。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爲國家社會主義展開更強大的宣傳,對各階層人民不斷做出符合其願望的慷慨許諾。一方面又通過納粹黨的宣傳機器,宣稱該黨不是一個階級政黨,而是“大衆黨”,並重點向中下層的中産階級發動討好攻勢,以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這種宣傳不能不打動處在絕望之中的德國人民,他們相信希特勒的諾言能夠兌現,因而紛紛聚集在納粹的旗幟下。危機前,納粹黨只有10.8萬人,到了1932年,人數超過了100萬。從1930年開始,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不斷獲得勝利,1932年4月10日舉行總統第二輪選舉,希特勒竟然獲得了36.8%的選票。1932年7月31日舉行國會選舉,納粹黨獲得了37.3%的選票,獲得230個議席,一躍成爲國會中最大的黨派。1932年8月13日,總統興登堡召見希特勒並試圖說服他與佛朗茨?馮?巴本共同組成聯合政府,但希特勒予以拒絕,聲言作爲最大政黨的領袖,要得到“包括一切方面的整個國家權力”,但興登堡也發表聲明加以拒絕。就在這時,巴本和施萊歇爾爲了一己私利,互相拆臺,寧讓第三者上臺,也不讓對方執政,通過政治上的交易,把希特勒推出來,搞了一個以“保守派和資産階級民族主義者、總統、國防軍和鋼盔團”爲一方,以希特勒的納粹集團爲另一方的聯盟,組成所謂“民族團結”的聯合政府。就這樣,希特勒終于在1933年1月30日通過“後門”交易登上了總理的寶座。從這時起,魏瑪共和國也就正式死亡了,第三帝國由此誕生。
對希特勒的得勢,被推翻的霍亨索倫王室的支持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1933年1月22日,皇太子就曾致函興登堡,敦促其授權希特勒組閣,威廉二世還給納粹黨提供了200萬馬克的援助。但德國任何階級、集團、政黨都不能逃避其應負的一份責任。無産階級分裂、爭鬥,內耗損失巨大,更談不上團結一致對付法西斯。先天不足的資産階級對法西斯則是容忍、退讓,甚至迎合。他們不能聯合起來對付一個他們當時一定知道如果他們不團結起來加以撲滅就會壓倒他們的共同危險。難怪有人說,“把納粹黨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國人自己”。
建立獨裁體制
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並不滿足于在他同巴本和民族人民黨首領胡根貝格約定的範圍內行事,也不滿足于這種聯盟。他執意借助已經掌握的權力,實現建立獨裁的目標。因而在他上臺第三天即2月1日就發布第1號文告,聲稱興登堡總統宣布解散國會,定于3月5日舉行新的選舉。希特勒認爲,他將在選舉中穩操勝券,這樣就能排斥聯合政府中的其他政黨,確立一黨統治的體制。2月4日又頒布《保護德國人民法》,以便廣泛限制反對黨,特別是限制德共和社民黨在競選中的宣傳活動。2月6日,解散普魯士邦議會,使普魯士代理內政部長、納粹黨的戈林得以接管了警察局,爲納粹黨在普魯士奪權創造了條件。隨後由沖鋒隊、黨衛隊和鋼盔團成員組成的所謂“輔助警察”又先後接管了各地的警察部門,並在各大區建立了集中營,關押成千上萬的共産黨人、社民黨人和其他的反法西斯戰士。另一方面,希勒特又暗中拉攏國防軍頭目和大資本家,以取得他們的支持和贏得選舉的勝利。
爲了徹底打擊反對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反對納粹最堅定的共産黨,希特勒的納粹黨又一手炮制了震驚國內外的2月27日的國會大廈縱火案,並將之嫁禍于德國共産黨人,在國內掀起了空前規模的反共浪潮,致使德共的機構被全部摧毀,幾千名德共幹部被捕,並被迫轉入地下,在這一事件中,被捕人員還有社民黨人和其他著名人士。希特勒還在該事件後頒布被人們稱之爲“國會縱火法”的《保護人民和國家法》,授權政府接管各邦權力。他在沖鋒隊和黨衛隊的參與下,對各邦特別是那些不在納粹黨掌握之中的邦進行自上而下的奪權。從此,各邦的主權被納入“一體化”,德國這一法制國家趨于瓦解,納粹黨的一黨統治的基礎得以基本建立了。他通過“長刀之夜”事件,鎮壓沖鋒隊,大肆鎮壓打擊及削弱黨內反對派,鞏固自身勢力。
3月5日國會大選後,納粹黨獲得了43.8%的選票,民族人民黨獲得8%的選票,這兩個執政黨雖獲得了51.8%的選票,但沒有獲得2/3的多數,這樣他們就無法保證通過有些對他們來說是極爲重要的立法。于是3月23日希特勒軟硬兼施,終于獲得了他所要求的授權法。有了它,希特勒在4年任期中就擁有立法權,就可以把國會和議員們撇在一邊,不許他們問津。授權法是希特勒在權力道路上邁出的所謂“合法”的最後一步,同時也是建立他“元首國家”的基礎,希特勒有了這個授僅法以後,又頒布了一系列法規。他通過撤銷邦一級的行政區,取締納粹黨以外的政治組織,摧毀納粹運動內部的反對派,控制經濟和文化這四個方面的步驟,使各個領域進一步實行了“一體化”。就這樣,希特勒在上臺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基本上結束了從上到下的奪權活動,並建立了納粹黨一黨專政的法西斯極權統治。恰在這對,年邁的興登堡于1934年8月1日病逝。這可是給希特勒提供了最後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極好機會。希特勒立即頒布一項法律,把總統和總理這兩個職務合二而一,叫軍隊以及法官和官員向他個人宣誓效忠。作爲元首和總理,如今他成爲國家政權的單獨執掌者,把軍隊和教會之外的所有政治社會機構都一體化了。
走向戰爭之路
希特勒在政治上整肅內部時,又把全部經濟都納入受國家控制、適應政治需要、實行強制生産的軌道,以更有利于擴軍備戰。接著希特勒就開始將其計劃付諸實施。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達了一個重整軍備的秘密手令,到1935年春,則公開宣布了此計劃:將國防軍由10萬擴充到30萬。這是公開違反凡爾賽和約,它立即引起西方國家的強烈反應。法、英、意都提出了抗議,並達成共同防禦的協定,但一切只不過是停留在紙面上,從未去實施,相反在其背後倒掩蓋著勾心鬥角和畏首畏尾,特別是英國還中途變卦,與德國簽訂了一項海軍協定。這也是英國“綏靖”政策的開端。這一連串的事情使希特勒確信:這裏出現的又是一幫和他昔日國內政敵一樣不中用的家夥,只要他堅決、突然地把既成事實擺在這些家夥面前,他們勢必束手無策,聽之任之。于是,希特勒于1936年3月7日悍然宣布廢除洛伽諾公約,不顧凡爾賽和約的規定竟派出3萬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並沿德國西部邊界建立起防禦工事。此時,法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只要稍有動作,希特勒就會乖乖地縮回,但他們又只是滿足于提出抗議,並未采取任何切實的對抗措施,這就使希特勒更加膽大妄爲,加快了向外擴張的步伐,1936年11月,德日締結反共産國際協定,1937年9月意大利又加入此協定。這樣,德、意、日三國就正式結成法西斯集團。
希特勒最終擺脫了《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和外交上的孤立處境,于是,他于1937年11月5日召集國防部長、國防軍三軍總司令和外交部長等頭目,向他們宣布最遲在1943至1945年之間解決德國的空間問題,要占領與德國直接接壤的居住空間和原料基地。而征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他的第一個目標。這時的德國軍事力量已有了相當的規模,經濟形勢也進一步好轉。所以希恃勒自覺有了資本,就開始把他的計劃付諸實施了,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軟硬兼施,在奧地利的親德分子和納粹分子的幫助下,兵不血刃占領了奧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歐侵略擴張的第一步。英法兩國對希特勒的這一行動又只是聽之任之。法國毫無表示,英國只是由駐德大使提出抗議了事,蘇聯政府發表聲明進行譴責,並要求召開國際會議討論制止德國侵略的措施,但遭西方國家拒絕。吞並了奧地利之後,希特勒就策劃向捷克斯洛伐克開刀。他瞄准英法等國不願爲捷克斯洛伐克承擔戰爭風險的心理,利用納粹黨培植的蘇臺德德意志黨人充當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馬前卒,通過1938年9月30日淩晨英、法、德、意四國首腦簽署的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一槍未發地又把蘇臺德地區占爲德國所有。1939年3月,希特勒又撕毀了慕尼黑協定,兵不血刃地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對希特勒的這一行徑,英法除了提出口頭抗議,並沒有采取任何重大措施。
希特勒在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得手之後,緊接著又把手伸向波蘭,要波蘭歸還但澤市,提供享有治外法權的通往東普魯士的陸地走廊。波蘭堅決拒絕了希特勒的無理要求。到了這時,深深感受到希特勒欺騙和愚弄的英國首相張伯倫才放棄綏靖政策,轉而強烈譴責希特勒的侵略行徑並宣布全力支持並保證波蘭的獨立。法國在此情況下也作了相應的表態和加強戰備的措施。希特勒面對波蘭的不屈服態度和英法保證波蘭獨立的聲明,以及他們正在同蘇聯談判並有可能結成同盟的情況,不免有些害怕,因此,他也秘密派代表同蘇聯進行談判。蘇聯鑒于英法同自己的談判缺乏誠意,背地裏還向德國大獻殷勤,繼續推行禍水東引的綏靖政策,同時爲了自己國家的利益而利用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終于在1939年8月23日同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則由此去掉了擔心出現一場兩線作戰的心病並還能經常不斷地從蘇聯那裏得到糧食和原料的供應。希特勒自覺已無後顧之憂,于是在1939年9月1日,終以“閃電戰”實施了他幾個月前就打算實施的進攻波蘭的計劃。英法兩國雖于9月3日對德宣戰,但在希特勒征服波蘭的四個星期中一直按兵不動。法國軍隊只是在馬其諾防線後面構築工事據守。士兵們將德國西線的戰爭稱之爲“靜坐戰”或“滑稽的戰爭”。波蘭在德國軍隊的猛烈攻擊下終于在9月28日淪陷。
占領波蘭之後、希特勒又向英法大力施放和平煙幕,可暗中他卻悄悄地加緊把它的部隊從東線調集至西線,把主要的目標對准了法國,1940年4月,希特勒開始把他在前一年10月10日發布的進攻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的密令付諸實施。但他首先卻去攻占了丹麥、挪威以保證德國有海上的戰略基地和瑞典鐵礦沙的供應。接著,于5月10日至5月28日,命令德國軍隊攻占了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5月13日,德軍大舉入侵法國。6月22日,法國被迫在一戰結束時德國向其簽署投降書的貢比涅車站向德國簽署了投降書。法國被占領後,希特勒的對手就只剩下在敦刻爾克大潰退中遭到嚴重削弱的英國了,希特勒首先對英國實行誘和,條件是德國承認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但因爲遭到以丘吉爾爲首的強硬派的抵制,所以沒有成功,于是他立即下令實施在英國登陸的“海獅作戰計劃”,這是無奈的選擇,本來在希特勒的原計劃裏,並沒有打算與英國進行較量,本來希特勒以爲法國投降之後,英國也會很快屈服。但希特勒想依靠空中優勢制勝英國的計劃,但是由于帝國空軍總司令戈林忽視英國實力,造成戰略決策失誤,失去最佳時機,因而一再推遲“海獅作戰計劃”。戈林自以爲是,擅自改變作戰計劃,將空中打擊重點由軍事目標轉移至重要城市,給英國以喘息之機,加上英國從1935年開始在全國布置雷達網,並配備靈活性優越的“颶風式”和“噴火式”戰鬥機,使德國空中優勢不複存在,“海獅作戰計劃”在英國的頑強抗擊下徹底破産了。之後,希特勒不得不在9月27日無限期推遲“海獅作戰計劃”。這是希特勒在歐洲大戰以來首次沒有能達到入侵目的的一次大戰役。
希特勒早在西線作戰、進攻英國時,即1940年夏就開始制定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指令德軍“必須准備在對英戰爭結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戰役擊潰蘇俄”。這時,希特勒看到蘇聯也在加緊備戰工作,爲避免陷入兩線作戰,他決定先解決蘇俄這個他稱霸歐洲的最大障礙。希特勒認爲,英國已被逐出歐洲大陸,短期內不可能成爲德國東進的後顧之憂,而且”俄國一旦被打敗,英國的最後希望就破滅了”。于是他決定首先解決他認爲是落後的蘇聯。
在進攻蘇聯之前,希特勒己占領了歐洲的14個國家,並且把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變爲自己的附屬國。希特勒認爲他通過無限度地搜刮歐洲廣大地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力量己足夠強大,而且1940年,德國的軍事生産比上年度增長了1/3,他自以爲一切己准備就緒。于是撕毀兩國互不侵犯條約,下令于1941年6月22日在1000多公裏長的蘇聯邊境上發動大規模的突然襲擊。對希特勒來說,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另一場戰爭。是一場思想領域中反對布爾什維主義的十字軍似的進軍,是一場反對“斯拉夫劣等人”的種族戰爭,是一場贏得“生存空間”的占領戰爭。但是希特勒低估了蘇聯的軍事實力,也低估了西方民主國家反法西斯鬥爭的堅定性,終于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絕境。
希特勒在被占領的地區規劃他所要得新秩序,那就是一個由納粹統治的歐洲,他的資源供給納粹德國,他的人民作爲德意志的奴隸,所謂“不受歡迎分子”必須滅絕,首先是猶太人,其次是斯拉夫民族,他們的文化也必須毀滅。占領波蘭之後希特勒曾對駐波蘭總督漢斯?弗朗克指令:“我們是主宰民族,必須嚴厲公正的統治...我們要取走這個國家的一切財富”。希特勒曾經指出對蘇聯新征服地區的原則:“統治它、管理它、榨取它”。根據希特勒的政策對對猶太人實施最後解決殺死所有的猶太人包括男子、婦女、兒童。希特勒的命令在納粹德國在占領區采用所謂“肅清暗殺”“不留痕迹的消失”實施恐怖行動。
希特勒的失敗
第一:德軍在西線戰役時沒有殲滅敦克爾克的30萬英法聯軍,使之成爲日後盟軍反撲的中堅力量。
第二:德國的資源無法承受長時間的戰爭消耗。
第三:德國沒有在戰爭初期消滅英國皇家空軍,導致德軍在不列顛空戰中的失敗,海獅計劃的泡湯,致使德國在今後處于和一戰時期同樣的兩線作戰的泥潭。
第四: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使一直處于孤立主義中的美國覺醒,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喚醒了美國強大的軍事和工業實力。
第五:德國沒有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年將蘇聯擊敗,使德軍與蘇聯陷于長期的拉鋸戰,蘇聯國土遼闊有著極大的戰略縱身,人口衆多工業實力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德軍只有在戰爭的第一年戰勝蘇聯才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第六:如果就算沒有在第一年擊潰蘇聯,但是可以迅速攻占莫斯科這個蘇維埃政權的心髒,就會對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産生極大動搖。但是由于希特勒對戰局的錯誤指揮,沒有聽取古德裏安的先攻打莫斯科的意見,而是命令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大軍攻打基輔再打莫斯科,使德軍浪費的兩個月的寶貴時間,等到德軍在回師莫斯科的時候德軍的士氣以大打折扣,裝甲部隊也有大量損失,在加上冬季的來到,朱可夫已經在莫斯科正面建立了一道縱身100多公裏的防線。使得德軍喪失了在戰爭初期攻占莫斯科的最佳時機,等德軍到達莫斯科城下時以是強弩之磨。
第七:德國最高統帥部對盟軍到底是在諾曼底還是加萊登陸的判斷失誤,將盟軍的登陸地點判斷成加萊導致對諾曼底地區防守的空虛,所謂的大西洋壁壘更是與戈培爾所吹噓的相差甚遠,使盟軍輕易上岸。
第八:盟軍登陸後,由于盟軍絕對的空中優勢,致使德軍的4個裝甲師沒有及時趕到諾曼底海灘。
第九:德國最高統帥部對德軍反擊的4個裝甲師的部署存在嚴重失誤,希特勒將部隊部署在距諾曼底海灘數十公裏以外的內陸地區,而且這4個師的調動必須得到希特勒的同意。使得德軍的裝甲部隊喪失了最佳的反擊機會。
第十:德軍阿登反擊的失敗使德軍喪失了其所有的裝甲部隊加速了第三帝國的滅亡。
最後歲月
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在逃過“狼穴”炸彈暗殺後,又回到柏林,住進總理府下面的地下避彈室中,並在戈培爾等幾個親信和情婦愛娃?布勞恩的陪伴下,在充斥著絕望和幻想的陰森可怖的氣氛中指揮戰爭,躲在地下室中的他經常四肢顫抖、目光呆滯、面色慘白,說起話來有氣無力。即便到了這個時候,希特勒還抱著戰爭很快即將發生一個轉折的希望。然而現實是無情的,盟軍推進的速度越來越快,希特勒擺脫困境的幻想完全破滅,于是在1945年3月19日下令毀滅一切“德國國內軍事、交通、通訊、工業和供應設施以及敵人爲繼續作戰以某種方式立即或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利用的東西”。當被要求執行命令的施佩爾提出異議時,希特勒仍高喊:“如果戰爭打輸了,人民也就完了。……因爲人民已被證明是軟弱的,而未來只會屬于更加強大的東方人。這場戰爭結束之後,剩下來的反正只是劣等人,因爲優秀分子已經陣亡了。” 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希特勒得知此消息後,頓然又生出戰爭會出現轉折的希望,而且這種充滿希望的氣氛一直持續至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那天。4月22日,柏林已被蘇聯紅軍包圍了3/4,這時希特勒才大夢初醒,看清了面前的事實。他說道:“戰爭打敗了……我將留在柏林,只要時刻一到,我就用手槍結束我的生命。”但同時他也痛罵國人:“武裝部隊抛棄了我,我的將軍們全是草包,我的命令沒有得到執行,一切全都完了……德國沒能完成我給整個民族提出的任務。”4月27日,整個柏林完全被蘇軍包圍起來。4月28日,希特勒的戰時盟友意大利的墨索裏尼被遊擊隊抓獲槍決並被頭朝下倒挂在米蘭的一家汽車庫頂上示衆。同一天,希特勒又獲悉,他的副手希姆萊企圖同西方列強進行談判;至此,希特勒完全泄了氣,感到自己的末日已經來臨。他開始口授他的政治遺囑,但他仍然要痛罵猶太人,要求後繼者“必須竭盡全力恪守種族法律,無情地抵抗世界各民族的毒害者國際猶太集團。” 1945年4月28日午夜,希特勒和他的情婦愛娃?布勞恩正式結爲夫婦。4月29日,蘇聯坦克向火車站附近的動物園推進。4月30日,蘇軍經過激戰,終于攻占了國會大廈。此時希特勒的總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內。下午3點30分,希特勒和愛娃回到地下室的避彈房間,把手槍槍口對准自己的前額,開槍自殺。愛娃?布勞恩則與此同時吞下了毒藥。兩人的屍體被侍從用軍毯包上,擡至總理府的花園裏,按照希特勒的遺囑,澆上汽油火化。希特勒幻想的“千秋帝國”和他一道死去,1945年5月8日夜,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德國戰敗。希特勒的骨灰並沒有找到,一個似乎可信的解釋是“被蘇聯打到花園裏炮火把所有的痕迹都掃光了”,戰後曾有希特勒仍在人間的傳聞,但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據說盟軍在總理府的廢墟中找到了希特勒尚未完全焚毀的屍體,據信那應該是稍後自殺的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夫婦的屍體,希特勒曾經說過:“衡量一個男人有兩種方法,一是看他娶什麽樣的女人,二是看他是什麽死法。”這句話不僅是對于他本人的,也是對于他的預言家戈培爾的。 希特勒生前曾說:“我要讓全世界記住我一千年!” 納粹德國元帥瓦爾特?馮?勃勞希契說:“希特勒是德國的劫數,這是無法逃脫的” 納粹德國駐波蘭總督漢斯?弗朗克在紐倫堡被行刑前說:“一千年易過,德國的罪孽難消。” 希特勒最喜歡的音樂家是理查德?瓦格納,最喜歡的歌劇是《羅恩格林》,他曾用歌劇裏的名詞做爲任務名。如向西班牙內戰佛朗哥叛軍的運輸行動“魔火”。
評價
對于阿道夫?希特勒,我們排除一般意義上對法西斯的評價,我們必須看到:這位瘋狂的元首大人是個天才,演說天才,戰爭天才——這是公認的,沒有人能否定。希特勒是個天才,就算我們可能覺得他在某些精神方面有著瘋狂的近乎病態的執念。但是這種執念可能和環境有很大關系,如果希特勒的父親沒有強迫希特勒去考公務員而是讓他朝藝術家的方向發展,如果他的父親沒有早死而他的母親也沒有對他過分溺愛,如果希特勒的成績一如既往地優秀,如果藝術學校對希特勒破格錄取(不過這時候可能已經晚了),如果當時德國不是處于一戰戰敗的陰影下……很多如果,不過我們不能去假設曆史。總之,世界史上一個瘋狂的天才奇迹般的崛起了。
近親結婚的産物
希特勒的母親是他父親的侄女,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看到日後的希特勒也愛上了他的侄女。
希特勒應該排名第四,但是他母親生育的前三個孩子都早夭了.希特勒的三個哥哥/姐姐向我們證明了近親結婚的可怕後果.
希特勒名言集錦
“我們的鬥爭只可能有兩種結果:要麽敵人踏著我們的屍體過去,要麽我們踏著敵人的屍體過去。”
“如果有人說:你做夢吧!我只能回答他說:你這個笨蛋,如果我不是一個夢想者的話,我們今天會在哪裏呢?我一直相信德國,你說我是一個做夢者;我一直堅信帝國的崛起,你說我是個傻子;我一直相信我能重新奪回權利,你說我瘋了;我一直堅信貧窮會有盡頭,你說那是烏托邦。誰是對的?你還是我?!我是對的,我一直會是!”
“一個民族正經曆著動蕩,我們,在被幸運之神垂青。”
“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未來必將完全屬于我們!”
“德國的明天就指望你們了,德國的青年們!”
“我們必須咬緊牙關,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則,我們將一事無成。”
“每一代都至少應該經曆一場戰爭的洗禮。”
“我來完成耶穌基督未竟的事業。”
“他們得小心了,總有一天我們的忍耐到了盡頭,那時候我們會讓那些無恥的猶太人永遠住嘴!!!”
“我不相信,那些以前在不斷嘲笑我們的人,現在,他們還在笑!!!”
“你們必須跟著我莊嚴地宣誓:我們需要的是和平,我們需要的是獻身于我們的事業。”
“弱者亡!”
“如果日耳曼民族不再強大到可以浴血保衛它自己的存在的話,它就應當滅亡。”
“如果我的民族在這場實驗中失敗了,我將不會爲之哭泣,是他們自己選擇了這樣的結局。”
“超凡的思想是不會與凡夫俗子共存的。”
“我們已經設定了一個目標,並將爲之努力奮鬥,直到死亡!”
“只有那些瘋狂的大衆才是馴服的。”
“民衆是盲目而愚蠢的”
“我通過循循善誘得到了一切”
“大衆就像是個任我爲所欲爲的女人”
“婦女教育的不可動搖的目的就是養育子女。”
“女人的智力是完全無用的。”
“只有對我來說有用的條約才是有效的。”
“我們以前總是,將來也會繼續對一切事冒險。”
“我總想戰鬥。”
“沒有人可以奪走我們的榮譽。爲了德國人民,我們必須戰鬥15—20年”
“我寧願在50歲而不是在55或60歲發動戰爭。”
“時代呼喚戰爭而不是和平。”
“政治的最終目的是戰爭。”
“我們只能用武器來保衛和平。”
“有沒有世界大戰對我來說都一樣。”
“只要還有一個德國人活下來,戰爭就將繼續。”
“我們的運動是反議會制的。”
“偉大的說謊者同時也是偉大的魔術師。”
“民衆不思考就是政府的福氣。”
“我的意志決定一切。”
“我們將要系統地,毫不留情地消滅敵人,連根帶葉。”
“如果他們背叛國家的話,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強者的獨裁便成爲最強者。”
http://baike.baidu.com/view/4690.html?tp=0_11
卓別林Charlie Chaplin
1889年4月16日查理?卓別林出生于倫敦。
在電影史上靠拍悲劇成爲大師的人數不勝數,但靠喜劇片成爲大師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這足以證明喜劇是一門多麽難的藝術,喜劇要讓人發笑的同時還要給人強烈的震撼,這比悲劇要難上一百倍。但卓別林做到了,百年來只此一人。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衆帶來了無盡的歡笑。這歡笑背後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淒涼。這套DVD收錄了卓別林10部長片,加上兩張短片集錦,代表了卓別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興的是,其中最重要的電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記》《摩登時代》等都是數碼修複版,畫質比原來清晰了不少,作爲收藏是上佳的選擇。
頭戴一頂大禮帽,腳登一雙尖頭鞋,鼻子下留著一撮烏黑的小胡子,緊繃的上衣與肥大的褲子別扭地穿在身上,手裏舞著一只手杖,鴨子般地出現銀幕上——這就是卓別林爲我們創造的紳士流浪漢形象。查理?卓別林是好萊塢默片時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創造的夏爾洛形象一起被人們永遠銘記。無論是流浪漢夏爾洛的善良、風趣、不幸,還是大獨裁者的剛愎自用、自高自大,這些都成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造型。
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國倫敦,父親和母親都遊藝場的歌唱演員。1歲時父母分居,幼年卓別林便隨母親四處周遊,並登臺表演。5歲時,因母親嗓子沙啞,結束了演出生涯,卓別林遂獨自登臺從藝。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病倒,卓別林與同母異父的哥哥流浪街頭賣藝、乞討,一度被送進孤兒院。後來兩兄弟在遊藝場和巡回劇團裏演唱、跳舞和幹各種雜活。
1913年,卓別林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巡回演出,被一位電影公司的制片人兼導演看中,簽訂了爲期1年、周薪150美元的合同,從此,卓別林開始了他漫長的電影生涯。
1914年1月,卓別林拍攝了第1部影片《謀生》。同年2月18日,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在喜劇電影《陣雨之間》裏出現,這一形象後來就成爲卓別林電影的主要銀幕造型。1年後,卓別林在美國成了被人們廣泛熱愛的演員。
1915年,卓別林的《流浪漢》等影片獲得了巨大成功,卓別林也身價倍增。當他轉投其他電影公司時,年薪已高達67萬美元。
1917年,卓別林與米爾德麗德?哈麗斯結婚。1924年兩人離異後,卓別林與麗塔?格雷結爲夫妻,並生有兩個兒子。1932年,卓別林又結了3次婚,新娘是寶蓮?高黛。
卓別林從1919年開始獨立制片,一生共拍攝了80多部喜劇影片,如《淘金記》(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時代》(1936年)《大獨裁者》(1940年) 《凡爾杜先生》(1947年)《舞臺生涯》(1952年)等。這些影片不僅在美國,而且也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觀衆濃厚的興趣。卓別林電影成了從20年代至50年代美國戲劇電影的最成功的代表,也成了那個時代電影的一種標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前的1938年,卓別林開始籌劃代名“七號”的工程,即後來拍攝完成的諷刺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電影《大獨裁者》。當時,英、美當局都害怕這部影片會引起麻煩,從而對卓別林施加了種種壓力,各地的納粹組織也威脅卓別林。但卓別林無所畏懼,仍然堅持拍攝。二戰全面爆發後,這部影片在世界引起了轟動。
卓別林的家庭生活經曆了許多變化。1942年,他與已經共同生活了10年的第3個妻子寶蓮離婚後,一個曾與卓別林相好的年輕女性聲稱已經有了卓別林的孩子。這使卓別林卷進了桃色事件中。直到上了法庭,他的名譽才得到澄清。後來,54歲的卓別林與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戲劇大師尤金?奧尼爾的女兒、年僅18歲的烏娜?奧尼爾結婚,盡管這樁婚姻受到了新娘父親的反對。
在政治上,卓別林受到的周折更大。由于一貫對小人物、失業者寄予深切的同情,並支持民主進步運動,50年代初期,卓別林受到美國麥卡錫主義者的迫害。盡管他在美國居住了42年,可有關當局卻借口其新片《摩登時代》和《凡爾杜先生》的主題諷刺了美國社會,拒絕他加入美國國籍。此外,卓別林還因謠傳他系共産黨人而受到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的追逐調查。在給國會的證詞中,卓別林的一段話代表了他的政治觀點:“我不是共産黨人;我一生中從未參加過任何政黨和政治組織。但我卻是你們所稱之爲的‘和平販子’”。1952年,就在他同烏娜從大西洋返回倫敦的途中時,美國當局還向移民局下令,除非卓別林接受調查質詢,否則拒絕發給他再次入境簽證。于是卓別林發誓,再也不回到這個給他帶來財富、名聲和不幸的國家。此後,他同烏娜及8個孩子一直定居瑞士的沃韋直到去世。1957年,卓別林在英國攝制的《一個國王在紐約》即是他在美國這段辛酸經曆的真實寫照。
1962年,卓別林接受了英國牛津大學授予的榮譽學位。1967年,在定居瑞士期間,他拍攝了生平最後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該片由馬龍?白蘭度和索菲亞?羅蘭主演,但上映後,卻沒有獲得意想中的成功。
1972年,美國設立奧斯卡獎的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給卓別林發了“藝術成就獎”,以獎勵他“在本世紀爲電影藝術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貢獻。”卓別林赴美領獎,所到之處受到人們的狂熱歡迎。
1975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已經83歲的卓別林爵士封號。
1977年12月25日,卓別林在瑞士沃韋河畔的科西耶去世,終年88歲。
一本權威的電影史著作曾經這樣評價卓別林:一想起卓別林就會想到電影。在美國電影史上,任何人都沒有像查理?卓別林這樣受到全世界的愛戴了。卓別林同所有偉大的人物一樣,每個人都從他身上得到他所要的一切。這個渺小的流浪漢做出了我們多數人想和想試著做而無法做到的事情,他的失敗是人類的失敗,他的成功是全體人們的成功。卓別林之所以被稱爲電影事業上的怪傑,原因就在于此。
藝術蹤迹
《謀生》(1914年)
《陣雨之間》(1914年)
《淘金記》(1925年)
《馬戲團》(1927年)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喜劇導演獎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時代》(1936年)
《大獨裁者》(1940年)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影片和編劇獎提名。
《凡爾杜先生》(1947年)獲奧斯卡最佳編劇獎提名。
《舞臺生涯》(1952年)
《一個國王在紐約》(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698.html?tp=1_11
卓別林戀幼齒 性伴侶2200人 中國時報 2014年04月06日
喜劇天才卓別林與艾德娜.珀維安斯在1918年電影中的一幕。(摘自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喜劇天才卓別林與艾德娜.珀維安斯在1918年電影中的一幕。(摘自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一本新出爐的書,揭露了喜劇天才查理.卓別林與超過2000名女性發生過肉體關係,還特別迷戀18歲以下的少女。
知名傳記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Peter Ackroyd)在新著中指稱,卓別林對待他的愛人殘酷無情,表示自己心中理想的女人是,「我未必愛她,但她得完全愛我。」
根據阿克羅伊德描述,出生在倫敦南部貧民區的卓別林,是個矮小、害羞的年輕英國人,他的第1部默片出現在好萊塢時,沒有人料想到他會在短短1年內成為全球巨星。
可是,名利雙收並未給卓別林帶來快樂的感情生活。基本上他從未真正信任女人,擔心失去、遺棄和受傷。
他25歲時,遇到19歲的艾德娜.珀維安斯,驚為天人,即使她完全沒有演藝經驗,卓別林仍啟用她為自己影片中的女主角,並與她成為愛人,但從未娶她。3年後,艾德娜與其他男性交往,卓別林不以為意,因為他的目光已轉到16歲的少女演員蜜兒德里.哈瑞斯。
當蜜兒德里告訴卓別林她懷孕時,卓別林知道他經不起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的醜聞,但結婚後,他發現蜜兒德里並未懷孕,卓別林與妻子過著貌合神離的生活,到蜜兒德里真正懷了他的孩子時,卓別林早已在外面有無數的女人。
蜜兒德里後來申訴和卓別林離婚,她形容卓別林脾氣暴躁,把她當「白痴」。
接著卓別林和曾與5名百萬富豪結婚的好萊塢「掘金者」佩姬.霍普金有一腿,佩姬第一次與卓別林見面時,問道:「查理,所有的女孩都說你雄壯得像匹馬,真的嗎?」。
卓別林後來與他的另一名女演員,年僅15歲的莉塔交往。莉塔懷孕後,他要她墮胎遭拒,建議給她一筆錢找一名年輕的男人結婚,也被拒絕。在面對牢獄之災下,卓別林只好低調娶莉塔,但婚禮後,他獨自跑去釣魚,且毫不掩飾地指稱,莉塔是個「小妓女」。
即使鄙視自己的妻子,莉塔透露,卓別林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性機器」,一晚可以做愛六次。莉塔後來因卓別林以手槍逼迫她墮胎,要求離婚,並獲得美國歷史上最大筆的離婚金額。
但這並未終止卓別林與少女交往。他後來與自稱17歲的柏萊蒂.葛達交往,實際上,她當時已22歲。
卓別林一生的婚姻和情感亂七八糟。他後來承認,自己的母親一生有許多的外遇,最後並遺棄了他,「我的童年,七歲時就結束了。」
大獨裁者落難記 The Dictator
導演: 賴瑞查爾斯
編劇: 薩夏拜倫柯恩 亞歷柏格
演員: 薩夏拜倫柯恩 安娜費莉絲 班金斯利
影片短評
有創意..但低俗
滿分推薦!效果從頭滿到尾,犀利、諷刺、尖銳的惡趣味讓人驚喜連連。
本片適合級數極高和極低的人看。自我感覺極優卻沒靈魂的人不要勉強~這不是你的菜
劇情簡介
《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製作團隊新作,薩夏拜倫柯恩這次化身「大獨裁家」,大開膚色、種族、性別等玩笑,更對民主議題和社會現象做了許多調侃和諷刺。
專制又招搖的獨裁者阿喇釘上將(薩夏拜倫柯恩飾),拼死拼活也要確保西方所盛行的民主不會降臨在他的國家。這個獨裁者7歲時不幸喪父,因而登基成為國家領導人。大權在握的阿喇釘,任命最親愛的泰米叔叔(班金斯利飾)擔任貼身顧問、祕密警察首長兼安全長,以及皮條客等多項職務。
然而,聯合國早就盯上阿喇釘專制的國家及他的惡行,不斷設法制裁,泰米叔叔說服阿喇釘親自到紐約向聯合國發表演說以表明立場,於是阿喇釘、泰米及眾多隨從一行人千里迢迢來到美國。結果阿喇釘的到來引起軒然大波,街上湧入抗議群眾。沒想到,此時阿喇釘竟遭到泰米叔叔暗算,淪落街頭!而他的替身竟對外宣布,將放棄獨裁體制,建立民主憲政國家。
獨裁專家阿喇釘失去一切,卻遇上一個好心幫助他的女孩,而阿喇釘雖一直將她當成小男孩看待,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漸漸墬入奇妙的愛的世界裡...
薩夏拜倫柯恩維持前作大膽瘋狂一貫風格,毫不避諱地將全球知名人物,從政治人物金正日、歐巴馬、賓拉登,美國歌星影星,乃至於運動明星,連中國、伊朗、甚至種族議題全都拿來大作文章,麻辣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本片一開頭的獻給前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就確認這部片是部惡搞的喜劇,同樣是中東激進獨裁國家的議題,所以很容易就跟亞當山德勒的「特勤沙龍」作聯想,我個人認為比特勤沙龍還要更加有梗更加有張力,所以請不要帶著健康的心態,期待這部電影會帶來什麼幽默,低級的諷刺人種差異、不須多加思索的笑點、粗俗低劣顯露的兩性議題,可以很容易的就讓你「把肺給笑出來了」,我一直很喜歡這類型的電影,既然要看喜劇片,就希望能夠笑得爽快,看的high心,這部片做到了!
男主角薩夏拜倫柯恩在本片扮演中東獨裁者阿啦釘,要在看似無腦低能與強權獨裁者之間演繹出怪咖最高領導人,對於曾經演過芭樂特與G型教主的他應該輕易的就得心應手!本片也並不是全然的惡搞亂批判,其實背後有很強烈的諷刺民主意味,誰說民主一定萬歲,誰說極權國家的人民很苦,在民主與極權之間人民同樣壓抑,只是抒發的方式不同罷了!
最後之所以會大推這部片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全然的新梗,豐富且多元的笑點,片長84分鐘很難有超過五分鐘不讓你笑的機會,這不就是喜劇片的原意嗎?別以為預告片已經夠好笑了,請進去戲院看,保證笑到翻滾~喔對了~如果可以請多帶一顆肺...這部電影應該是我近一兩年看過最瘋狂變態的搞笑喜劇了!
http://hiroking.pixnet.net/blog/post/31929190
就是不讓你有民主:《大獨裁者落難記》2012-06-14 文/但唐謨
薩夏拜倫柯恩(Sacha Baron Cohen)是個非常特別的美國演員,自從幾年前拍了《芭樂特》之後,他幾乎不再演別人的電影,然後開始以自己的喜劇風格為自己量身定做電影,當然啦,他一定是第一男主角。即使是他在美國的電視節目當中,也都是以他銀幕角色的身分出現,例如《芭樂特》和《G型教主》。好萊塢很少有明星可以像他這樣,永遠都當第一男主角,然後還要找很多有才華的喜劇演員來陪襯他。這位演員,何德何能啊?!
大家愛看薩夏拜倫柯恩的電影,因為好笑,即使他的電影非常低級惡搞,又戲耍刻板印象,又冒犯人,又政治不正確,但是就是好笑,但好笑的同時,觀眾也在反省其中的荒謬性,或者說,美國社會的荒謬性。《大獨裁者落難記》是他為自己量身定做的第三部電影,這回他扮演的是一個虛構的北非國家、反西方反猶太的獨裁者。這個獨裁者,穿著一身很酷的軍服,一臉鬍子,又威風又白爛。他誓死捍衛獨裁,絕對不允許在國內散佈民主,也不願意輸出石油到國外。一個獨裁者會做些什麼事呢?例如:把金球獎全部頒給自己,找好萊塢明星上床(男女通吃),或者玩訂做的Wii。他的政治理念就是,為「和平」目的發展核武,而所謂的和平目的,就是:炸爛以色列……。
這樣一個誇大的獨裁者形象,大家的腦子裡應該馬上就可以浮出三、四個人,例如……點點點。這一回,他來到美國聯合國發表聲明,卻遭綁架,下巴的鬍子都被刮光。但是逃出來之後,他已經變成紐約街頭,一個沒沒無名的人,昔日的威風蕩然無存(因為沒鬍子沒軍服)。而他的替身(就是為他擋子彈的人)篡了他的位,計畫在聯合國上宣布國家實施民主憲政。
這部電影和他的前作很類似,都是把一個「異類」文化,放在一個「主流美國文化」當中,讓兩者去亂衝亂撞,看看能撞出什麼好笑的東西。而這部片中的「異類」,其實也就是主流文化中所呈現的阿拉伯國家。把一個滿腦子「阿拉伯思想」的人隻身放在紐約,他所碰到的一切全部都跟自己的價值觀相反。例如他走進一家「主題餐廳」,發現這家餐廳的主題就是在反對他這位獨裁者,而餐廳裡的工作人員都是受過他迫害的「政治難民」。所謂「西方」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荒唐的(相對於美國,反之亦然),而所謂的「美國式民主」和獨裁之間,也只有一線之隔。不過大家最喜愛的東西,當然還是那些很低級,粗俗露骨,色色的,開性或性器官玩笑的東西,例如:跟陰道說話,老二撞玻璃,或者打手槍教學……對不起,我不想破太多梗。
看過《芭樂特》和《G形教主》的觀眾對他的風格絕對不會陌生,但是每換一個角色,換一個脈絡,他馬上就會變出很多新的笑點新的梗,所以,只要可愛的美國永遠存在,他也永遠玩得下去。
http://pots.tw/node/10790
詳參【圖博館】:《大獨裁者》《驚聲尖笑》《美國的民主》天下民主一般黑 2013-09-26 10:40:08
如何評價猶太人? 2020-05-29 盧克文工作室壹
在我青少年時,猶太人被包裝成一個好學、勤奮、愛讀書、擅理財,出現過無數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企業家的優秀民族。各媒體只要提到猶太民族,就會突出宣揚他們苦難深重、知恩圖報,在二戰中猶太人被德國納粹屠殺了600萬,好萊塢一遍遍地用《辛德勒的名單》提醒我們猶太人曾經有多慘,以前的中文雜誌,也著力描繪上海曾經救下部分猶太人後,猶太人默默回報的故事。中國的書店十分熱衷傳播這個理念,什麼《猶太人致富密碼》。
但是,在我這幾年開始深入瞭解世界各國的歷史時,我對猶太人的印象就產生了轉變。
在說出我的觀點前,我想說一下我的判斷邏輯。首先,我反對將任何民族進行面譜化、單一化處理,我反對極端地看待事物,不能簡單地將猶太人設定為“好人”或者“壞人”。其次,我個人跟猶太人沒有任何過節,只“以事實為標準、以利益鏈為準繩”進行分析。
第一個觀點是,今天的猶太人不太像一個靠血緣與猶太教關聯的民族,而更像是一個掌控世界金融與媒體的權貴階層。尤其是美國的猶太人。再通俗點說,今天美國的猶太階層,就相當於印度的婆羅門階層。
第二是,猶太人根本不是什麼高貴、善良、堅韌、智慧的民族,也不是什麼“神的子民”,那是他們吹出來的,他們跟其他民族本質上差不多,愛恨貪嗔癡的欲望也一樣,從來都不高級,最大的不同,是他們很會賺錢。
猶太人會告訴你他們被希特勒殺得有多慘,卻沒告訴你,當時56萬猶太人占德國人的1.5%,卻佔著德國的民生要害部門,占國民經濟收入的1/16(實際不止),猶太人放貸又一直沒什麼好名聲,希特勒順勢,殺掉了三分之一的猶太人。
二戰後,猶太人吸取了過去的教訓,開始向傳媒和文化兩大領域開始進軍,以控制美國金融、媒體、文化三大領域為基點,成功在全世界扭轉了他們過去糟糕的公眾形象。
蘇聯解體時,分食蘇聯財富的七大寡頭裡,有六個是猶太人。
回應
70多年來經過媒體控制、道德綁票和悲情洗腦,猶太人把自己生生變成了道德禁區,說不得,碰不得,一說就是“反猶主義”。
就說二戰,要說淒慘,中國人沒被法西斯屠戮?中國人民遭遇的苦難少?憑什麼誰都敢反華?憑什麼說中國啥都沒事兒?中國啥都不敢幹,國際上動輒得咎,喘氣都是罪;猶太人啥都幹了,文明人噤若寒蟬,一個個睜眼瞎?不就是因為西方人把持國際話語權,猶太人把持西方話語權嘛。
還有一個因素,馬老漢是猶太人,然而最恨馬克思的,就是他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