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6 07:43:50阿楨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近一年來有關全球經濟危機的資料累積了一千五六百頁(台灣部分亦然),分成:

中國振興方案(再分:中國地方經濟,港澳粵經濟,中國就業,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美國振興方案 歐盟振興方案 各國振興方案 俄羅斯經濟 中國家電下鄉 中國山寨經濟 中國股市 中國房地產 中國併購 貿易保護主義 G20vsG2 中國崛起 東協加三 國際金融新體制 雙率大戰等共18篇來貼。

另參本館:經濟巫師 《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 靈媒代專家 淫媒慰專家 專家易受騙 司法巫師 氣候政治學 政治科學人 假科考之名 民調魔數


奇怪!大陸用電減 產值逆勢增【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9.05.08

大陸近期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已有回溫跡象,但當中若干數據卻出現矛盾,引發外界質疑。其中,大陸全國發電量和用電量持續衰退,但工業產值卻還能不斷成長。對於兩種數據何以出現嚴重背離?中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承認:「直接從數據上很難解釋。」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大陸統計局官員第一次被問到類似問題。中共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副局長許憲春等人,今年已多次面臨相同的問題。
早前被問到,「為何2008年第四季度用電量是負增長,但GDP卻增長6.8%」時,馬建堂曾解釋,用電量主要體現在重工業,服務業用電量就很少。中國2008年第四季度工業增速雖然下降比較多,但服務業相對比較穩定,因此用電量和經濟增長不完全同步的。
不過,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師陳興動指出,一般來講,電力增長和工業增長以及經濟增長應是相對應的,至少不應有太大的出入。但近期相關數字,特別是3月份工業用電量下降1.3%,規模以上工業卻增長8.3%,差距拉大到將近十個百分點,「這就很難解釋了」。
大陸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的說法是:工業能耗正在下降;中共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則指出,中國正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高耗能行業增幅比一般工業增幅要低。
然而,根據大陸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4月底公布的資料,今年第一季,大陸全國單位GDP能耗較去年同期下降2.89%。因此,生產變得更有效率,似乎無法完全解釋前述的數字矛盾。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時偉翔也懷疑,大陸官方在計算工業增加值時,是不是有誤差。目前的計算方法是,工業總產值和上年度調整後工業增加值率的乘積。由於去年同期的實際產能利用率比目前要高,造成工業增加值高估,實際數值應調降才對。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中共國務院4月15日召開常務會議研討第一季經濟形勢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國家信息中心等機構所提交的經濟預測報告,預測結論都不一致,甚至國研中心內部自己還出現分歧,原因就在於大陸經濟統計數據經常出現相互矛盾。
報導稱,統計數字互相矛盾若長期無法改善,將增加外界判斷大陸總體經濟走向,以及大陸官方進行決策時的難度。

統計局:經濟數據矛盾 各國都有【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 2009.07.28

大陸近期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已有回溫跡象,但其中若干數據卻出現矛盾,引發外界質疑。中國國家統計局昨(27)日發出文章指出,美國、歐盟、日本的統計數據也常相互矛盾,這類情況比比皆是。
大陸全國發電量和用電量持續衰退,但工業產值卻還能不斷成長。對於兩種數據何以出現嚴重背離?中共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副局長許憲春等人,今年已多次面對外界相同問題的質疑。
大陸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為文指出,近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這些已開發國家「數據打架」現象不但存在,近期更是頻繁出現。
比如:工業生產與用電量,零售額與個人消費支出,工業生產和失業率等。
在工業生產增長與用電量增長不一致部分,去年6月和7月,美國工業生產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0.1%和0.7%,但發電量卻分別增長2.7%和2.3%;5月工業生產增長0.2%,但發電量卻下降1.7%。
今年1月和3月,歐元區工業生產比上個月分別下降2.7%和1.3%,而用電量卻分別增長4.1%和1.1%。去年7月至9月,日本工業生產比去年分別下降0.2%、5.7%和4%,而用電量卻分別增長6.5%、0%和0.6%。
在零售額與個人消費支出也不一致。去年6月,美國個人消費支出比上個月增長0.5%,而零售額卻下降0.2%;11月個人消費支出下降0.7%,而零售額卻上升0.4%。去年第三季,歐元區個人消費支出比上個月增長0.1%,而零售量卻下降0.5%。
工業生產增長和失業率也不協調。今年3至5月,日本工業生產比上個月分別增長1.6%、5.9%和5.9%;而失業率分別為4.8%、5%和5.2%,逐月上升。去年6月和10月,美國工業生產比上個月分別增長0.1%和1.3%;而失業率分別為5.6%和6.6%,反而上升。
國家統計局指出,經過長期發展,已開發國家的統計制度已經相當成熟,面對普遍存在的「數據打架」現象,外界卻少有質疑聲音。「數據打架」現象雖不能排除與統計數據失真有關,但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關聯,而是客觀反映數據背後的經濟問題。

中央地方GDP不符 中國統計數據差異成謎【中央社 2009.08.14

中國最近陸續公布經濟數據,但民眾卻發現今年上半年地方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和高出全國核算數據約人民幣1.4兆元(約新台幣6兆7200多萬元),中央與地方之差接近10%,引發各方關注。
香港中通社報導,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關鍵時刻,一系列經濟統計數據不斷出爐且頗令人關注。日前除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年中經濟宏觀數據外,各省市地方的年中經濟數據也陸續相對公布。但眼尖民眾發現,中央與地方數據相差接近10%。
報導表示,按照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GDP較去年同期增長7.1%。而在各地數據中,只有5個省份低於全國速度,1個持平,1個尚未最後核定,有24個省份高於全國速度,其中15個省份的增速超過10%。各地數據加總後,高出全國數據接近1成。
報導引述相關人士的話表示,根據中國現行國民經濟核算制度,中央和地方是分級核算GDP。中國國家統計局根據掌握的基礎數據,獨立核算全國GDP數據,而不是對地方GDP數據進行加權匯總,換言之,中央公布的數據不是地方數據層層加總。也就是說,可能出現一定的差別。
報導表示,陜西省統計局1位官員指出,地方GDP加總數與全國核算數有些出入本是正常,但地方數據長期單向偏高較多的狀況就不能說是正常。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許多數據是自己蒐集及統計,比較準確。而在考核壓力下,若干地方官員還是有GDP攀比現象,一些地方經濟指標訂得也脫離實際。
報導指出,有觀察者指出,統計作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反映,在統計數據其實也集中反映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許多矛盾和問題,背後有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原因。
據報導,在一些地方,對基層幹部的政績考核中,GDP一直是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指標,而且存在GDP指標「層層加碼」現象。中央提出8%左右的預期目標,到了縣級政府就層層加到百分之十幾。這種違背科學發展觀的層層加碼,必然影響基層數據質量。
報導引述1位河南官員表示,統計數據失真給宏觀決策提供錯誤參考。更大的問題在於這種統計數據互相打架的現象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導致再科學的決策都會受到質疑,從而直接影響到決策的執行力。
報導指出,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認為,從已開發國家的經驗看,民眾更關心的是就業和物價等方面的數據。在基層幹部考核時,應大量增加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指標,盡量減少GDP總量和增長率方面的指標。


馬建堂:今年GDP 將超越德國【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8.11.11

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使今天秋天頗具寒意,大陸新任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目前中國大陸經濟正處於寒秋,但寒秋裡面仍有暖意。他預估,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超越德國,意謂著中國攀升到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大陸從改革開放30年來保持年均9.8%的高速增長,2007年國內生產毛額已經接近人民幣25兆元,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
馬建堂日前在第二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上指出,儘管從第三季開始,中國經濟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今年中國經濟在世界的排名肯定會超過德國。目前大陸勞動力仍十分充足,儲蓄率很高,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趨勢還會維持。
他結合最近的調研結果指出,中國經濟現在正處於寒秋,但是寒秋裏有暖意,表現在經濟結構的調整方面有很多積極的變化,這些變化剛好是多年來政策要推動的。
對於外傳「南方有五、六萬家中小企業倒閉」的說法,馬建堂表示,他最近看到的一份報告,今年以來確實有5到6萬家企業歇業,但同時新設立的企業高達7萬多家,意味著在這個過程中,新開業的企業數超過了歇業、半歇業的企業。

日本稱中國GDP將在今年或明年超過日本

中廣網北京2009年6月24日消息(記者馮雅)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7時05分報道,日本官方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如果中國經濟增長超過預期、日本經濟繼續惡化,日本將結束世界經濟排名第二的位置,中國GDP將在今年或明年超過日本。

日本官方報告:中國GDP將在今年或明年超過日本

日本經濟産業省上周末發布的年度報告指出,如果中國經濟增長超過預期、日本經濟繼續惡化,日本將結束世界經濟排名第二的位置,中國GDP將在今年或明年超過日本。
日本經濟産業省在報告中承認,這是日本第一次處于正被追趕和超越的位置,並呼籲重新思考日本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和不要陷于保護主義之中。
2008年,中國和日本GDP分別爲4.4萬億美元和4.9萬億美元。即使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09年中國 GDP增速只有6.5%,中國的GDP總量將會達到4.68萬億美元,而日本09年的GDP增速IMF預測可能是-6.2%,日本的GDP總量將爲4.62萬億美元。略少于中國。
但是不少經濟學家認爲,應冷靜看待這種所謂的“中國GDP總量趕超日本”的現象,中國GDP總量雖逼近日本,但日本人均GDP高出中國近13倍。攀比GDP總量沒有什麽意義。

中國的GDP增長與當前的經濟狀況

首先,如果中國的GDP增速在二季度能達到8%,這當然是一件非常鼓舞人心的事,說明我們的經濟已經見底回升了。毫無疑問將會極大的增加大家抵抗國際金融危機的實力和信心。
但是,另外,當我們在看經濟形勢的時候,GDP也好,經濟增長也好,其實並不是那麽重要,經濟增長速度背後的東西也許有很多值得我們更加去關注。我們之所以怕經濟增長下滑,是因爲下滑會引起大量的失業。就我國來說,只有當我們的GDP 增速達到8%時,我們才能創造出基本合適的就業崗位滿足社會需求,也就是說,GDP增速達到8%這是一個底線,偏低的GDP增速將不利于我們的充分就業,過高的失業率會給社會穩定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從經濟與就業的關系來講,就業的複蘇比經濟複蘇要慢很多,最長的時候它可以比經濟複蘇慢29個月。因此,我們在關注GDP的同時,要更關注就業。盡量通過投資也好,拉動內需也好,以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這也許比單純的追求GDP增速也許更有意義。
另外,從宏觀經濟學角度來講,經濟增長可以分爲投資型的增長和消費型的增長,我們看的往往是投資型的經濟增長,因爲它見效快,經濟下滑之後,一般政府都會立即采用通過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在短時間內,這種方式可以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如果投資帶來的産能沒有人去消費,産能過剩對經濟增長的負面作用也不可忽視。包括國家統計局專家郭同欣昨天在他的文章裏也提到,産能過剩將直接導致部分企業開工不足,競爭加劇,産品價格下跌,最終影響企業投資意願,拖累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回升。産能過剩還會加大行業生産經營的困難,加劇虧損企業虧損狀況,導致企業總體效益低下。所以,當前我們一方面爲GDP增速加快,經濟增長見底回升感到鼓舞,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改善經濟增長的方式,靠內需去拉動,而不是投資,更不能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外需回暖上。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0624/837173.shtml

朱民:大陸要做最大金融市場【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安妮 2009.07.04

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表示,全球銀行業正處在「冰火兩重天」,中,美、英、日系銀行直接遭金融海嘯撞擊,但今年底,大陸銀行業資產規模預計可達人民幣80兆元(約新台幣385兆元),有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
朱民3日在北京出席「中國經濟60年論壇」時表示,國際金融危機打擊了美國、日本、英國等老牌金融中心地位,但大陸金融業卻因涉入有毒資產較輕,加上大陸宏觀經濟還算健康,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中行在2007年統計,全世界1,000大銀行總資產約68兆美元,全球股票市場市值是62兆美元,全球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面值是596兆美元,但隨著金融危機的去槓杆化,如果2007年是頂峰,那麼金融業的黃金時代過去了。
中行估計,在金融海嘯後,全球1,000大銀行資產將縮減15%,全球股票市值縮減30% ,金融衍生產品名義交易縮減50%,甚至全球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對沖基金都會倒閉。
朱民說,儘管全球的金融格局正隨著金融危機洗牌,不過,中資銀行的發展,還是大有可為。特別是大陸正在實施人民幣4兆元的經濟振興方案,對於銀行承作貸款、消費金融,帶來很大空間。
此外,這次危機也給大陸銀行開了一個新的空間,讓中資銀行可到海外去收購,「和十年前相比,去年流進來的FDI增長十倍,但流出去的CDI(China direct investment)卻增長了100倍」。
他預估,今年底大陸銀行業資產規模,有望達到人民幣80兆元規模,屆時很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銀行業市場。

中國外匯存底挺升 逾2兆美元>中時09-07-10李道成

 大陸經濟實力經得起考驗嗎?受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去年第四季和今年第一季,一度呈現負成長的中國大陸外匯存底,從三月分開始,在預期人民幣繼續升值,還有企業與個人結匯意願回升情況下,估計外匯存底金額已在六月底就突破了二兆美元大關。
 外匯存底的增長恢復活力,大陸金融業者透露,一方面是外資對大陸投資重拾信心,另外,大陸外貿出口快速擺脫去年第四季的陰霾,逐漸回復昔日光釆,也是外匯存底穩定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經濟谷底翻身 外資重拾信心

 中國證券網引述大陸金融業界人士說法指出,在外貿順差與外商直接投資(FDI),保持基本穩定的基礎上,第二季外匯存底應該是呈現逐月攀升。多家金融機構認為,六月底的外匯存底已經突破二兆美元。
 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第一季大陸的外匯存底只增加了七十七億美元,比起去年第一季的一五三九億美元數字,差距之大令人咋舌;然而在經濟情勢穩定下,三月的外匯存底一口氣就增多了四一七億美元,相較一、二月的低迷,讓許多人對第二季的外匯存底成長信心滿滿。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隨著經濟從谷底翻身的趨勢得到確定,部分國際資本重拾投資中國的興趣,未來幾個月,外匯存底將會隨著穩定回升。

 金融海嘯 一度拖延成長速度

 事實上,中國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副司長管濤最近也指出,當前外匯資金淨流入的同比數字仍下降,然而環比卻有所上升,外匯供過於求仍然是面臨的主要矛盾。
 瑞銀的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則認為,外匯存底的成長在去年第四季出現明顯下滑,然而到了二○○九年的一至五月就呈現反彈跡象,未來外匯存底仍將繼續累積,並且預估全年大約會新增三千億美元。
 如果按照瑞銀的預測數字推估,今年大陸的外匯存底數字,到了年底結束前,大約可以達到二.二兆美元。
 早在去年十一月,當時中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就認為,大陸的外匯存底應該在二○○八年底就能突破二兆美元數字,然而當時忽略了金融海嘯的威力;至今延宕了半年,二兆大關目標才因為經濟回穩得以突破。

全球第二大 陸股趕過日本【工商時報09-07-17 楊泰興

 繼日本在6月時表示中國今年將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中國股市規模也正式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股市;主要是因為振興方案與銀行業者積極放款下,股價一路挺進,自年初至今,已大漲超過75%所致。
 根據彭博社報導,上證指數15日漲升1.4%,將中國股市的價值推升至3.21兆美元,而日股僅達3.20兆美元。正式宣告超越。暌違18個月,中國股市再次成為世界第二大股市。
 上證指數今年已經上漲了75%,是世界上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漲幅超過日經225指數7個百分點。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場,市值達到10.8兆美元。
 根據彭博社資料,中國股票市值上次超過日本是在2008年的1月4日至1月28日之間。當時的背景是上證指數在2年內翻漲3倍,並在2007年10月16日攀到空前頂峰。不過,隨後反轉直下,到2008年11月時,已跌達72%。
 隨著股價的提升,不但股市規模超越日本,中國各大公司的市值也水漲船高,凌駕於許多知名跨國企業;若以市值計算,全球10大企業現在已經有4家是中國公司。
 反觀日本市值最高的豐田汽車只能排第25名,只有世界市值最高的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的三分之一市值。
 對此,荷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經理達芙妮羅斯(Daphne Roth)評論說:「中國正處在上升步伐中,仍然處在成長期,而日本已經是一個經濟發達國家。」
 由於此波股市成長主要得益於4兆元人民幣的政府擴大內需方案以及信貸擴張的拉動。
 就以6月份為例子,中國的新增貸款就高達了1.53兆元人民幣,是去年同月的5倍,令人不免擔憂中國振興經濟的措施,是否可能會同時帶來壞帳與資產泡沫。
 巴黎國家銀行證券公司表示,中國股市主要指數的成分公司,如今股價高達獲利的33.2倍,幾乎3倍於去年11月4日的12.9倍。去年每股盈餘下降7%,今年可能仍表現「持平」。
 該公司上月以股價已高為由,將中國股市評等從「加碼」降到「中立」。

大陸消費市場 將成全球三大【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 2009.08.22

全球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昨(21 )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經濟重點從「重工業、出口型」轉向「服務業、消費型」,預計到2020年中國個人消費將超過2.5兆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消費市場。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積極消費:釋放中國的消費潛能」最新報告指出,2007年中國個人消費總額達到8,900億美元,已成為繼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之後的全球第五大消費市場。但是,中國的消費需求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消費占GDP的比重僅為36%,只有美國的一半和歐洲、日本的三分之二。麥肯錫認為,到2025年中國內需消費市場規模將達8到15兆元人民幣,此一金額將略微超過法國一年GDP金額。
報告指出,未來十年間,中國呈現多元化發展,擴大公共部門投資、民間消費,中國市場占全球消費比重將由9%,成長到2025年11%到13%。
中國政府正採取一系列刺激消費政策,經濟發展從「重工業、出口型」轉向「服務業、消費型」。到2025年,中國個人消費占GDP的比重可望超過50%,中國經濟也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報告參與者之一的麥肯錫上海分公司資深董事華強森認為,中國經濟若轉型成以消費者為中心,將比當前經濟發展模式更有效分配資源,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更公平分配增長效益,以及實現更迅速的增長。
他說,由於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縮小,中國個人消費為全球增長帶來更多貢獻。


周小川:明年大陸經濟成長率約8%到9%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1-09 陳恆光/整理

 在巴西聖保羅參加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總裁會議的中國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預測,明年大陸經濟成長率約為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九。
 新華社9日引述周小川說,大陸央行正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形勢,以確定下一步利率調整政策。
 他表示,大陸央行將積極與國際貨幣基金合作,並保持經濟成長和擴大內需,協助穩定國際金融市場。
 周小川預測,明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將大約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九間。他強調,大陸經濟穩定成長將有助於國際金融市場恢復正常。
 二十國集團領袖十五日於華盛頓舉行緊急高峰會前,各國財政部長與中央銀行總裁今天先在聖保羅集會。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史特勞斯卡恩、世界銀行總裁左里克,以及周小川和中共財政部副部長李勇等多國財長和央行總裁出席會議。

世銀:大陸明年GDP 7.5%【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8.11.26

世界銀行昨(25)日發布最新一季經濟報告中預測,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與房地產市場萎靡不振的雙重影響,預期中國大陸2009年經濟成長率將只有7.5%,為過去19年以來僅見。
這個數據遠低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預期的8.0%,或國際貨幣基金(IMF)24日發布的預估值8.5%。
世界銀行駐北京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出口業及房市不景氣已經擴散至整體經濟,他對大陸民間投資的看法比半年前悲觀許多。高路易說:「中國接下來將面臨非常艱難的六個月。」
世界銀行認為,目前為止,中國大陸受到世界金融海嘯的影響相對輕微,因為大陸銀行業體質較佳,出口也算強勁,只不過「我們將看到影響在2009年愈來愈大」。大陸經濟情況應該在2009年稍晚有所改善,但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現階段很難做任何預測。
高路易指出,水泥與鋼鐵等大陸重工業的成長速度已緩慢不少,但好消息是這樣就不用擔心通貨膨脹,因為市場需求與原物料價格雙雙下滑。至於大陸的消費者物價變化,世界銀行預期在今年擴張6.5%之後,明年將大幅縮減至2.0%。
高路易說:「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就能清楚看出有需要採取擴張性的總體經濟做法,而且也有很大空間這麼做。」
世銀預估,今年9月中以來,大陸基本利率調降三次後,未來一年可能還有進一步調降空間,但高路易強調,最近中共官方廢除信用貸款配額限制的舉措,與貸款成本下降同樣重要。
他還提到,世銀預估數字不致受到多大變數的影響,北京當局於11月9日宣布人民幣4兆元經濟刺激方案,可望抵銷大陸民間投資需求萎縮的衝擊。

楊修:大陸明年經濟成長下探5%>中時08-01-28王宗彤

 安本亞洲資產管理(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 Asia Limited)執行董事暨安本投顧董事長楊修昨日表示,金融危機蔓延,縱然未來市場充斥著挑戰,但亞洲仍有投資機會。至於外界期待大陸成為「領頭羊」,他認為「不樂觀」,預估大陸明年經濟成長率可能滑落到5%。
 楊修(Hugh Young)來台出席安本亞洲資產台灣營業處正式營運揭幕時表示,他說,以長期投資觀點來看,亞洲市場現在已浮現一些投資機會,因為股價已經回到合理水準;儘管市場波動加劇,趨避風險日增,賣壓仍持續,現金流量不足的企業不堪一擊,但是基本面健全的公司將從衰退中脫穎而出,更加茁壯。
 楊修指出,全球性的相互依存關係讓亞洲在這波衰退中無法倖免,雖然以歷史的標準而言,亞洲仍然維持著穩固的經濟成長,但有些強勁的經濟體正快速地走向下坡,例如日本和中國。
 經濟成長趨緩也導致企業盈餘減少,楊修預期,亞洲企業的盈餘將在未來的12個月到18個月間下滑,預期企業將透過裁員與停產進一步縮減規模。因此,金融風暴下,被喻為亞洲經濟火車頭的中國明年可能自身難保,楊修昨日提出,明年中國經濟成長率恐怕下探5%。
 楊修表示,總體經濟衰退已成事實,市場依舊期待中國大陸強勁之內需市場,加上中國官方擴大經濟方案以及積極降息手段,盼望大陸能帶領亞洲,甚至歐美國家復甦。但他卻不這麼樂觀,除了預測中國大陸明年GDP恐下探5%外,也強調中國雖然有龐大內需,但多家企業本質仍有疑慮,反而看好整體體體質較健全的新加坡及香港。
 楊修表示,市場已經都不指望明年經濟會好轉,認為2010年上半年才有機會窺見復甦契機。楊修提醒,未來12~18個月,企業盈餘成長將持續衰退,投資人必須將焦點放在公司的現金流量及資產負債表上,就台股來說,看好大型電信股及台積電等,對於台灣金融股,則認為運作不透明,抱持謹慎態度。

社科院:大陸明年GDP成長 可保9 【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08.12.03

中國社會科學院昨(2)日發布「2009年經濟藍皮書」指出,大陸明年GDP成長維持在9%以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逐月下滑,明年有輕微通貨緊縮。
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表示,大陸目前採取的擴大內需政策,會產生明顯效果,只要美國的金融危機不再更嚴重的急劇惡化,大陸有七成的機率實現9%以上的GDP年成長,甚至再多一點的成長。
社科院藍皮書指出,2008年大陸經濟成長速度有所放緩,GDP成長率為9.8%左右,2009年GDP成長率將持續回落,但有望保持9.3%左右的較快成長。
汪同三表示,大陸改採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理論上會導致物價上漲,但從目前經濟情勢來看,大陸CPI不但不會上漲,未來幾個月內還會緩慢下降,估計今年CPI年漲幅超過4%,明年出現通縮的可能能很小,估計CPI漲幅在3%左右。
大陸國家統計局下周將公布11月主要經濟指標,大陸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大陸第四季GDP年成長約8%;第一財經報導,不少法人機構認為,大陸11月起CPI和生產物價指數(PPI)年漲幅可能雙雙降至3%以下,通貨緊縮壓力已經浮現。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大陸年內CPI會不斷下降,明年面臨通縮壓力,預期明年CPI漲幅在0.4%到2%間;申銀萬國證券預測,大陸明年通縮的苗頭開始顯現,CPI未來兩年的平均漲幅大概在1%左右。
魯政委預計,大陸年內還有一次降息的可能,明年可能累計降息四到五次,存款準備金率到明年底可能下調至10%到12%。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預測,未來一年人行將繼續降息108基點,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分別下調至1.44%和4.5%。
社科院藍皮書預測,由於2009年經濟成長減速,失業人數將會持續增加。預計到今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

社科院:今年大陸出口貿易對GDP增長貢獻將驟減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2-02 陳恆光/綜合報導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裴長洪2日在中國社科院2009年《經濟藍皮書》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大陸出口貿易對GDP增長的貢獻將大幅減少。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裴長洪表示,大陸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去年是21000億,按照20%的增長速度,今年應該達到25000億美元,那就穩座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這幾年,從01年以來,大陸的出口貿易對GDP增長的貢獻有一定的貢獻,07年比較大,大概GDP占2個百分點。今年沒有這個業績,可能沒有負貢獻就不錯了,或者是零貢獻,或者稍稍有一點的貢獻。貿易順差只能比去年略高一點,幾十億美元。

四兆人民幣投資估拉動大陸經濟成長1%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1-27 張達智/整理

 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27日表示,中共政府未來2年投入人民幣4兆元的擴大內需投資,測算每年可拉動經濟成長1個百分點。
 中央社27日電,張平上午在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記者會,宣傳中共政府採取的擴大內需措施表示,4兆元擴大內需投資,根據現行安排的方案,需要中央投資11800億。
 4兆元的構成為,保障性安居工程是2800億;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鐵路、公路、機場、城鄉電網是18000億;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是400億;生態環境這方面的投資是3500億;自主創新結構調整是1600億;災後的恢復重建,重災區是10000億。  
 他表示,4兆投資實際上只是全社會投資的一部分,去年全社會總投資超過13兆,今年要超過17兆,明年20兆左右。據測算,4兆投資,大體上可以每年拉動經濟成長一個百分點。
 對於失業加大的問題,他指出,過多的企業停業、停產就會造成大量的失業,也會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經濟增長放緩對就業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明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可能會達到一個新高峰,超過600萬人,會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
 他表示,解決就業最根本的出路還是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現在的政策是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為主要任務,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要快出拳、出重拳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經濟成長率保8 中國提雙5千億方案【聯合晚報08.12.05

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周一將在北京登場,香港「文匯報」報導,為確保明年經濟成長率8%,官方智囊已提議明年國債發行人民幣5000億元及赤字預算5000億元的擴張性財政方案。
北京專家認為,為確保明年8%經濟成長的首要目標,以及落實4兆元經濟振興計畫,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方面採取更加果斷的「超大手筆」措施。官方智囊提出的「雙5000億方案」已引起中國決策高層的重視。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此前曾對外表示,積極財政政策將影響2009年至2010年的預算,部分投資資金將透過擴大赤字來實現。因此,中國明年的國債發行和赤字規模,成為部署明年經濟工作的兩大重要指標。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假如未來中國的積極財政政策強度與1997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1至2002年全球經濟低迷時相當,按發債規模相對於經濟規模或財政預算的比例,中國政府可能為財政支出發行人民幣3500億元至5500億元政府債券,以刺激經濟成長。
渣打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預估,明年中國財政赤字或將達GDP的1.5%至2%,由此預計將新增發國債約人民幣5000億元。也有不少學者表示,明年淨增發國債不會低於人民幣6000億元。
北京財經人士估算,如果以明年經濟成長8%和赤字率2%計算,明年赤字規模將達到約人民幣5000億元。

陶冬大預言 泥菩薩中國 自身難保【工商時報09-01-04 徐晨縈

 2009年全球投資人將經濟焦點放在中國身上,寄望中國能扮演全球經濟救世主,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太區首席分析師陶冬認為,中國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各項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嚴重衰退,要靠4兆人民幣財政支出,來挽救全球經濟,期盼中國當救世主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陶冬在2008年7月最早提出中國經濟將面臨嚴峻的衰退挑戰看法,當時引發市場爭議,到了2008年11月中國各項經濟數據公布,證明其精準的預測。
 陶冬接受本報越洋專訪時表示,當前全球進入經濟衰退,中國更是罕見地出現10年來經濟增長率(GDP)大幅度下滑,從2008年10月民間投資急緩弱化,除了中國政府財政擴張投入基礎建設外,看不到民間新的投資項目,即使當前中國內需消費與其他國家相較還不算太差,但零售消費增長也出現下滑,特別是汽車、旅遊等重要消費項目均有顯著的下降。
 同時「外需」方面更為不樂觀,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之際,中國對外出口增長嚴重下降,2008年第3季出口增長從20%下滑到負值,再看工業生產值、電力消費、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等經濟指標,均呈現大幅度下滑的趨勢。
 陶冬指出,「這是過去20年罕見的,這種情況之下,中國經濟是自身難保,單靠中國政府的財政支出來拯救全球經濟,說是全球經濟的救世主,是不現實的想法」。
 陶冬務實地說,中國從來沒有說過要當全球經濟的救世主,這是外界賦予的期望,但就中國自己本身而言,只想救自己的經濟,能把內需和失業率穩住,就要謝天謝地了,壓根沒想過要去救全球的經濟。
 提及當前中國經濟的危機,有無重要的觀察指標?陶冬強調,現在已經不需要任何指標來看中國有無經濟衰退與面臨的危機,因為衰退危機正在「Happening」(發生中),2008年11月工業生產值降到5%,這是1990年以來沒有發生過的事,電力消費的大幅下降,就看出企業的訂單消失速度之快,2008年的第4季和2009年第1季將會是中國經濟數據最壞的時期。
 陶冬強調,「現在要觀察的是,什麼時候中國經濟能從不景氣中走出來?」這要先看兩個面向,一是GDP的反彈,預估在大陸政府擴張財政政策之後,GDP的反彈在幾個月內就會發生;二是何時回到經濟正常軌道,在財政與貨幣政策積極運作之下,大陸經濟將會呈現政府人為的GDP拉動,但若民間投資與內需消費沒跟上政府腳步拉動的話,短期內就很難預估何時能回到正常經濟增長軌道上,這得持續觀察民間投資和消費對振興方案的反應。
 陶冬形容過去大陸經濟(GDP)是5匹馬拉動一輛馬車飛奔,這5匹馬是出口、消費、投資、房地產和經濟結構改革所產生的生產力,如今5匹馬的動力一夜之間消失,單靠政府的財政投入的這1匹馬力來拉動GDP增長是不夠的。
 中國經濟的下滑,投資風險一定大,儘管中國GDP增長從11%掉到7%,相對其他國家還是不錯的。在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中,陶冬認為,失業率攀高是外界所忽略的風險,基於中國缺乏社會保障,在經濟下降的過程中沒有緩衝機制,失業率快速攀升,當前有900萬名的農民工要回家種田,500萬人的大學生畢業生找不工作,很多人處於半就業狀態,大量失業潮所衍生社會問題,對社會穩定與大陸當局都是很大的考驗。

中國採購指數全面揚升【工商時報09-01-05康彰榮

 當各界預期今年景氣持續低迷之際,被視為全球經濟復甦引擎的中國大陸報出喜訊。數據顯示,大陸12月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從谷底回升,由11月的38.8升至41.2。其中生產、新訂單、採購量和購進價格等分類指數均明顯反彈。
 為了全力擴大內需市場及拯救企業,中國總理溫家寶近日頻赴重慶、青島等地視察,他宣布中國政府的「雙十規劃」(擴大內需的10條規劃,及10個重要產業的振興規劃)就要公布,其中汽車和鋼鐵業的規劃已經制定出來。
 PMI是衡量全國製造業活動的重要指標,向來被視為經濟走勢風向球。受金融海嘯衝擊,大陸PMI指數從2008年5月的53.3一路下滑,至11月跌至38.8歷史最低點。
 而具有中國官方的背景的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及里昂證券昨(4)日同步公佈,12月份PMI為41.2。根據前者提供數據,12月份PMI比11月份上升2.4。
 而在11個分類指數中,除積壓訂單、產成品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等指數下降,其餘7個分類指數均較11月回升,包括生產指數上升3.9、新訂單指數上升5.0、採購量指數上升2.0、購進價格指數上升6.1。顯示企業在訂單或產品價格上都有回溫跡象(見表)。
 大陸PMI調查範圍涉及20個行業共700多家企業,在最新調查中,飲料製造業、醫藥製藥業表現最佳,指數均高於50,象徵行業景氣呈現擴張。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2009年春季後,隨庫存調整的減弱及宏觀政策效果的顯現,預計大陸經濟增長回落態勢趨穩,將恢復較高水平增長。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指出,PMI指數回升,應該是受助於大陸政府去年11月推出的擴大內需政策。去年底政府投入的2,000億元人民幣中,已收到社會總投資逾4800多億的效果,也帶動物流採購指數的翻升。

瑞信: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有55%機會「保八」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1-05 張達智/整理

 投資銀行瑞信集團5日發表報告預測,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有55%機會實現「保八」(經濟增長8%)的目標,有25%機會增長9.5%,但有20%機會僅增長6%。
 中央社5日電,報告指出,如果中國大陸今年經濟維持8%的增長,預期今年大陸整體投資比去年下跌15%至20%,消費增長輕微減緩,通脹略高於0,摩根史坦利MSCI中國大陸指數將有24%的升幅。
 在這種情況下,報告建議投資者增持非週期性股份,如電訊、保險及消費股,並逐步增加週期性股份比重,如商品及機械器材,但仍不適合買入銀行股及地產股。
 報告又稱,若大陸今年經濟增長達到9.5%,預料MSCI中國大陸指數將有逾40%的升幅,屆時投資者應增持商品、機器及銀行相關股份。
 不過,瑞信認為,由於大陸銀行放寬借貸而刺激經濟活動的利好因素不能持續,如果造成過度投資,可能會使中國政府在今年底再度推出緊縮銀根政策。
 該行又表示,若大陸今年經濟增長跌至6%,預料大陸將由通脹步入通縮,通縮幅度約2%,MSCI中國大陸指數將下挫5%至10%,屆時投資者不應增持中國大陸區股份。

港媒:眾機構解讀大陸經濟 料今年將重獲高速增長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1-04陳恆光/綜合報導

 世界經濟增長週期的轉折之年——2008年已經過去,一場由金融海嘯演變成的經濟危機以“多米諾骨牌”摧枯拉朽般的速度席捲全球。在經濟全球化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大陸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世界經濟面臨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
 香港《經濟導報》4日刊發文章,展望與分析2009年——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年代——大陸的宏觀經濟形勢,國內外多家機構預測表明,明年大陸經濟增長率將控制在8%-9%左右,並在2009年使經濟恢復到之前的增長勢頭,經濟刺激計畫將在中長期促進大陸經濟的發展。
 在有關大陸2009年GDP增長方面,文章援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的預測一致認為,雖然2009年中國大陸經濟增速將出現進一步回調,仍存重大的不確定因素,但是只要宏觀調控措施及時得當,在外需增長顯著減緩的條件下,積極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穩定投資,善加利用當前國內良好的農業形勢、相對穩定的就業所支撐的國內消費、民間資本對服務業和壟斷行業的進入積極性,預計明年全年經濟增長率將控制在8%-9%左右,仍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同時,大陸在國際地位不斷上升的2008年,國際多家機構也紛紛發佈報告,展望與預測2009年中國大陸經濟走勢,“惡化繼之以好轉”,並且“能夠在2009年歲末使經濟恢復之前的增長勢頭”。
 據摩根士丹利預測,明年中國大陸經濟的典型特徵是“惡化繼之以好轉”,將為2010年更為穩固的復蘇打下基礎。報告預測,2009年上半年的中國大陸經濟的增長將進一步減速,但在自2008年10月開始實施的大規模政策刺激所產生的效應,預計將在2009年下半年幫助中國大陸經濟重獲增長勢頭。
 世界銀行駐中國大陸代表處在北京發佈報告指出,在出口增長趨弱和投資消費水準下降的情況下,預計東亞發展中國家明年的實際GDP增長將會從2008年的8.5%放緩至6.7%,但有關經濟學家表示,中國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畫將在中長期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此外,高盛集團認為,大陸宏觀經濟短期呈現週期性特點,長期積極。投資者總體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潛力保持樂觀,中國在應對全球經濟衰退方面的政策餘地最大,能夠在2009年歲末使經濟恢復之前的增長勢頭,大陸和亞洲經濟增速能否在2009和2010年回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陸和全球政策制定者制定高效及時的貨幣政策、尤其是放鬆財政政策的能力。

中行副行長:大陸經濟可望出現V型反彈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2-29 陳恆光/整理

 中國銀行副行長朱民指出,雖然全球金融危機仍在持續,但由於大陸經濟基本面良好,政府又公布人民幣4兆元(約合新台幣19兆元)的刺激經濟政策,官方預計大陸宏觀經濟將出現V型反彈。
 這是大陸金融高層近期內首次作此樂觀預測。
 「中國青年報」報導,朱民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舉辦的「2009年中國大陸人力資源管理新年報告會」上說,面對金融危機惡化,各國普遍意識到難以獨善其身,終於啟動聯合救市計畫,避免全球金融體系崩潰,但在此同時,新興市場的金融脆弱性和實體經濟衰退問題又開始凸顯。
 他指出,「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問題並未徹底解決。」據估計,全球金融市場1兆4千億美元的損失還有一半尚未打消,而市場信心脆弱、實體經濟下滑、房地產價格下滑等問題,將導致金融市場在中期內繼續波動。
 朱民認為,這場危機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經濟影響巨大,將導致這些經濟體出現L型態勢。
 他預測,美國房地產市場向下調整仍未結束,房價還有10%到15%的下跌空間。
 朱民說,美國房地產市場下滑對美國消費影響很大,而消費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2%,占GDP成長貢獻的88%;沒有消費,美國經濟當然沒有成長。
 他指出,支撐美國經濟的第2個因素是出口。美元走強,影響美國出口,「美國的消費和出口都在走低,所以美國經濟一定會衰落。」
 朱民說,對歐盟而言,首先金融業占GDP比重達28%,高於美國的20%和日本的19%,因此歐洲受金融危機影響特別大;其次,歐洲的房地產泡沫化程度超過美國,「歐洲房價面臨20%左右的下調空間,房價下調會引起居民收入和經濟雙雙下滑」。
 另外,他表示,歐洲大部分是向美國出口,美國經濟下滑,對歐洲出口的絕對需求下降,「所以我們估計,歐洲經濟也會進入衰退,而且歐洲的經濟衰退期及程度會長於或大於美國的經濟衰退。」
 朱民說,「日本的情況完全不同。」日本經濟非常脆弱,投資和消費對日本經濟成長的助益幾乎為零,日本經濟主要靠出口帶動,將遭受歐美經濟衰退和出口受阻的雙重打擊。
 他指出,日本最大的問題是宏觀政策空間有限,包括沒有降息空間(1996年以來長期實行低利率)和沒有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的空間(日本政府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68%)。
 朱民預計,明年美國、日本、歐盟將出現60年來不曾出現的首度同步衰退。
 他認為,雖然金融危機對中國有衝擊,但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這已為中國經濟復甦打好基礎。
 朱民說,大陸實體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是出口和房地產業。歐美需求的絕對量下降影響中國出口乃至整個大陸製造業。另外,8個月以前,大陸就存在房地產泡沫化現象,全球金融危機下,消費者意識到房價過高,意識到危機已然來臨,當然不願意加大消費。
 他指出,大陸房地產投資占大陸固定資產投資的26%,占GDP比重為10%。僅出口和房地產業這2項,對大陸經濟影響就很大。
 不過,朱民認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可望在未來2年內發揮作用。人民幣4兆元的投資和其他刺激政策可望發揮重大作用,穩定房地產、出口及相關產業。
 他指出,改革薄弱環節,推動未來消費需求、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等重要手段,可望促使大陸經濟出現V型轉折,「V的底部將是20年來成長的最低點;重回成長後,將是成長結構的持續優化。」
 朱民擁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擔任世界銀行總部政策局經濟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銀行業務和宏觀經濟。

高官鬆口 大陸經濟難保八【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9.01.13

中共高層官員首度鬆口,承認由於外在形勢險峻,今年大陸經濟「保八」可能有問題,一反近期北京官方智庫先後為官方說法「抬轎」的態度。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證實,去年12月大陸進口大幅衰退,出口最多也可能縮水4%,等於印證上周末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路透及彭博資訊報導,目前正在瑞士巴塞爾參加國際清算銀行定期會議的周小川,在會場外被媒體問到前兩月大陸出口是否持續減緩,他回答:「可能是,我猜幅度不大,但與前一年11月及12月相比,可能是負成長2%、3%或4%。我們猜測,進口也是大幅衰退,因經濟活動不若前一年強勁。」
由於中共海關總署最快可能本周公布上月,及2008全年進出口金額與貿易收支統計,周小川這番話意味大陸外貿形勢非常不樂觀,甚至可能迫使中南海拿出力道更強對應措施。
不過,周小川澄清,大陸接近2兆美元的龐大外匯存底,現階段並未縮水,而是依然成長,只是腳步減緩而已。
更令人注意的是,周小川首度對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今年是否達到成長8%的目標鬆口。
周小川說:「大多數人相信,這(2009年GDP成長8%)是合理目標,但我們需要觀察國際情勢。沒有人有夠好的實證數據,可以顯示如何在危機時期作預測。」
他指出,中共官方制定經濟政策的根據,仍然是假設今年大陸經濟成長可以達到8%,「至少現在是如此」。周小川不忘提到,任何可能狀況都會有改變風險。
周小川的說法,獲得中共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的支持。彭博資訊報導,劉明康昨天在北京表示,達到經濟成長8%的目標「異常困難」,大陸經濟的下行風險比預期還要糟糕。
劉明康指出,為了支撐經濟成長,北京當局大鬆銀根,鼓勵國有銀行業者多多放款,主管機關今年將容忍壞帳增加。大陸銀行業的壞帳餘額與比率已經連續五年下降,但銀監會將取消今年繼續降低陸銀壞帳的目標,轉而預防壞帳「大規模地快速回升」。

地方拚經濟超八【經濟日報記者王茂臻09.01.14

大陸中央訂調今年要維持經濟成長「保八」目標後,大陸各地方政府近日陸續立下「軍令狀」,要求今年經濟成長率要跑贏保八目標。
指標城市北京與上海不約而同將今年經濟成長率目標訂為9%,上海去年經濟成長率約10% ,失守兩位數成長後,「超八」成為今年主要目標。
大陸各地方政府近日陸續召開人大與政協會議,敲定今年各項經濟發展目標。已公告的訊息顯示,目前除北京、上海與貴州外,其餘包括天津、重慶、黑龍江與湖北等地,仍將經濟成長率訂在10%以上的高標,凸顯各地方政府落實保八的企圖心。
東方網報導,上海市長韓正昨(13)日在政府施政報告中指出,去年是近年來上海經濟發展十分困難的一年,但仍維持穩定的經濟成長,預估去年上海經濟成長率約為10%。

彭博:大陸上季GDP僅6.7%【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9.01.19

大陸官方本周將公布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等多項重要經濟數據,勢必左右農曆年後將頒布的新一波挽救經濟措施內容,甚至可能迫使北京高層加重救市「藥方」。
道瓊社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17日表示,國家統計局本周四(22日)上午10時召開記者會,詳細說明2008年第四季GDP與全年GDP的統計。
經濟學家與市場人士大多預期,統計數據將明白顯示,大陸去年最後三個月的經濟表現,將比前一年同期大幅衰退。
道瓊社綜合13位經濟學家的意見,平均預估大陸去年第四季GDP僅成長6.9%,是1990年代晚期以來最緩慢的一季。
彭博資訊的預期更低,認為去年第四季大陸GDP只成長6.7%,遠低於2007年第四季的11.2%,更不如去年第三季的9.0%。
至於2008全年GDP表現,道瓊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為成長9.2%,將是過去六年來中國大陸首度脫離每年兩位數的經濟擴張速度。
國家統計局姚景源10日曾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舉行的新年論壇上警告,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影響,中國大陸經濟下滑的壓力正在加大,大陸經濟正面臨本世紀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除了第四季GDP外,大陸官方也將在本周公布去年1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及消費零售總額等重要統計數據,每一項的重大變化都足以牽動金融市場走向與投資人對北京救市加碼與否的預期心理。
彭博資訊調查的經濟學家平均預期,大陸12月CPI將成長1.5%,PPI可能負成長0,1%,而且是近半年來雙雙持續回落。
高盛高華證券估計,大陸食品及非食品價格漲幅持續縮水,可能使CPI在今年第一季出現負成,意味大陸將進入通縮局面,並估計CPI及PPI今年大部分時間將繼續維持負成長,直到總體需求反彈為止,今年底有機會回升至接近零。
在消費市場表現方面,彭博資訊調查的經濟學家平均預期,大陸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成長率將降至19.2%,低於11月的20.8%,也不如2007年12月的20.2%

中國經濟保八的不易>知識通訊評論 2009/01/17

這涉及兩個基本問題:一是人民消費的意願,二是人民消費的能力,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而按目前情況來看,這兩條件很黯淡。
二○○九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很大的問題,政府當局要保八,要使經濟成長維持在百分之八,這工作非常艱巨,國際間最樂觀的估計是百分之七,甚至有些跡近唱衰的說法是只有百分之四點五。

持不樂觀的看法認為中國經濟偏賴外銷的成分過大,而歐美兩地區的經濟明年非常不好,能維持不負成長已夠了,進口的數字當然會大幅減少,這便使中國的外銷受到打擊。中國政府何嘗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已在大力提倡內需,想以內需帶動經濟成長。以中國這樣多人口,這樣大市場,內需如能帶動,那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成就,也是中國經濟改頭換面的新開端。
但是,這個工作說來容易做來難,這涉及兩個基本問題:一是人民消費的意願,二是人民消費的能力,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而按目前情況來看,這兩條件很黯淡。
先就消費意願來看,中國人向來是以節儉為美德,不但不可能像美國人那樣寅吃卯糧,透支著花錢,甚至賺到的錢都要留下大部分,在計劃經濟時代,大家賺不到錢,但生活有保障,沒有後顧之憂,無所謂賺錢花錢問題,但改革開放以後情況不一樣了,政府不會再照顧人民的一切,許多人都必須自求多福,而日常生活之外,必須應付醫療衛生與子女教育及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些事當然是政府的事,但改革開放,使中國社會成為半社會主義半資本主義,政府顧不了全部人民的福利,而顧及時的程度也不足。人民在這些問題上已夠傷腦筋,能應付過去已不錯,他們還敢花之外的錢嗎?即使有點積蓄也要先買處房子棲身,而不肯消費在其他方面。
中國政府以四萬億的巨資來帶動經濟,如果能將一半用於這方面,就可以使人民「後顧之憂」大為減輕而使其興起消費的慾望。現在經濟下滑方見開端,人民的消費意願已大減,這些天各種消費已顯見降低,大家口袋中要多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如果以後經濟大幅下滑,這種狀況必然會加劇,大有礙於內需的帶動。
其次是中國人民真的有能力大量消費嗎?這答案也不樂觀,表面上看起來中國已是一個經濟實力很強的國家,但是它畢竟不是一個民主資本主義國家,中國古時有句為政名言叫做「藏富於民」,老百姓富裕了就等於國家富裕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便會穩定下來,現代歐美國家的政府都窮,財富實際是在人民手中,人民有錢但要繳稅,政府拿收來的稅去開支,而這些錢的進出還要受到國會的監督,不能想怎樣支配便怎樣支配。
但中國的情況卻不同,它是實實在在的「國富民窮」,何以說呢?因為國家的財富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這計算法很簡單,據政府的統計,國家目前掌握的土地價值為五十萬億人民幣,這是只有政府方能支配的財富,另外,國有企業的總值是四十五萬億人民幣,這也只有政府可以支配,在這兩項上,政府所掌握的財富已近一百萬億人民幣了,如果分配給老百姓,十三億人民每人可有七萬人民幣之多,理論上這些錢是屬於全民所有,但人民無法染指,不能夠將這財富隨意花去,政府當然也不能從人民消費中收取到稅金。
中國人對買房子的興趣非常大,認為這是保本,除了居住之外,還可以保值,甚至增值,也可為子孫留財富,中國人即使到了外國居留也是這種習慣。但是,中國人的年均收入不高,遠遜於歐美,但是房屋價格卻不菲,政府鼓勵人民購屋,使銀行貸款額達到三分之二,即使人民只拿出三分一,但攤還貸款的數目在其整個收入中仍佔絕大部份,稍有積蓄者將錢買了房子,而每月的收入大多繳了房貸的本息,他還有多餘的錢去消費嗎?房貸是肥了銀行,銀行卻是國有,這等於國家賺了錢,人民卻在拮据中,鼓勵建屋房貸固然帶動經濟成長,但相對地也削弱人民經常消費的能力。
以前中國的證券市場火紅,市場消費也很可觀,因為從股票市場中賺錢容易,花錢也就不太計較,何況股票市場火紅,象徵經濟前景樂觀,消費意願也就提高了。
現在股票市場大跌,上證指數從去年六千點跌到目前的一千八百點,人們都嚇壞了,哪裏還有消費的意願與能力。
外國許多評論家曾批評中國是個脆弱的經濟大國,因為依賴外銷太重,雖然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市場,但改革開放以來始終沒有建立起內需市場,更難談健全了。
從這種情形看,保八確實並不樂觀,而一旦內需工程建立不起來,光靠數萬億投入基礎建設,其效果是長期的,而不會是短期的立竿見影,那末,明後年的經濟情況只能求其不太滑落了。

中國:2008經濟成長率9%【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1.22

中共國家統計局22日發布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人民幣30兆670億元,比2007年成長9.0%,其中第四季比2007年同期成長6.8%。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上午在北京舉行記者會,國家統計局長馬建堂在會中發布以上數據。
新華網引述統計數字報導,2008年工業增加值比2007年年成長12.9%,增速比2007年回落5.6%;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2兆元,比2007年成長25.5%,增速比2007年加快0.7%。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民幣10.8兆元,比2007年成長21.6%,增速比2007年加快4.8%;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9%,漲幅比2007年提高1.1%。
馬建堂說,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加深和蔓延,對中國國內經濟的衝擊仍在繼續。中國將落實促進成長、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改善民生等系列措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第四季慘兮兮》中國經濟成長僅6.8%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09.01.22

國家統計局22日公布的數字指出,中國去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只有6.8%,是七年來最低成長水準,不但全面影響亞洲各地的經濟,也升高各國必須採取更多刺激措施的壓力。
統計局公布的這項數字和經濟學家預測的成長水準相符,但比去年第三季的9%成長率明顯下降。2008年全年而言,中國經濟成長率為9%,遠低於2007年的13%,全年通貨膨脹率則為5.9%。
中國的零件與原物料需求急速下墜,對亞太各地區都造成衝擊,把台灣、南韓與澳洲都逼到衰退的邊緣,已墜入衰退的日本則愈陷愈深。
中國總理溫家寶本周表示,政府面臨「非常嚴峻」的就業前景,本季必須採取急迫措施扭轉經濟減慢的情勢,並維持社會的安定。
中國當局已施壓國營銀行增加放貸,公布多達人民幣4兆元的經濟振興方案,降低出口稅,並提高對十個關鍵產業的減稅與補貼。
香港麥格理證券公司的經濟學家卡威說:「這是令人驚訝的陡降,但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
中國人民銀行自去年9月以來,已經降低一年期放款利率2.16個百分點,卡威預測,央行在今年中以前,會把基準利率再削減0.81個百分點,降到4.5%的水準。此外,銀行的資本適足率也會再調低。
倫敦的建業銀行策略師艾德華茲說,中國經濟的「內爆」(implosion)會對共產黨的統治構成威脅,升高人民幣貶值的機率,並升高爆發貿易戰爭的可能性

厲以寧:中國今年GDP可望成長8%【中央社09.01.22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今天說,預估在春節之後,大陸官方推出的人民幣4兆元(約合新台幣19億元)擴大內需政策,應該會見到成效,他預測2009年中國的GDP可望成長8%。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厲以寧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說,中國2008年GDP成長9%,有這麼高的數據是因為這是代表全年4季的平均值。
他說,2008年前2季中國GDP成長數據是比較高的;經濟下滑是從第4季開始。2008年第4季中國GDP成長率約僅4%多一點。
厲以寧說,以今年經濟情況來看,大陸中央政府推出的人民幣4兆元擴大內需、產業升級相關政策,自從2008年第4季發佈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應該會見到政策成效。
他估計,這效果應該是在今年春節過後就開始出現,也有可能到了3月還不是那麼明顯,但是政策一旦見效後,就對解決艱困的民工問題有所幫助。他簡單估計,2009年中國的GDP成長率約在8%左右。

溫家寶喊話:經濟成長率保8【聯合報09.01.30

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天在世界經濟論壇(WEF)年會上說,去年底以來,從新貸款增加等例子,大陸經濟已看到一些復甦的跡象。此外,正值全球經濟景氣低迷的此刻,他也公開宣示,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要達到百分之八。
溫家寶舉例,去年十一月,大陸國內銀行的新增貸款為四千億人民幣,十二月有七千億,本月前廿天,已達到九千億;此外,一些工業品的價格已開始回升,企業庫存和港口積壓的貨物開始減少,民間消費也在成長。
他並說,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要達到百分之八的目標,雖然「異常困難,但是經過努力還是可以達到」。相較於國際貨幣基金昨天才剛把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下修至百分之○點五,溫家寶「保八」的宣示,格外引起國際矚目。
溫家寶在WEF年會的演說內容,主要宣揚大陸經濟情勢在當前全球危機中的相對穩健、中共政府採取的政策、以及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他說,當前應積極落實廿國集團峰會以來達成的廣泛共識,不僅要採有效措施度過當前難關,而且要「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健康、穩定的世界經濟新秩序」。
他主張推動多邊貿易體系健康發展,盡早達成杜哈回合全球貿易談判的平衡結果;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保護發展中國家利益;協同應對氣候變遷、能源、糧食、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
針對當前金融危機,溫家寶認為,中美兩國需要加強合作;續保中美關係的平穩健康發展,不僅有利兩國,也有利全世界,「因為兩國的關係已超過了兩國的範疇」。

景氣誰最先復甦?渣打看好大陸【工商時報09-02-08陳美君

 全球經濟進入療癒期,哪個國家可望最快復甦,渣打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最看好今年經濟成長力保8%的中國大陸!
 關家明昨日於香港受訪時表示,全球景氣在第2季可望落底,憑藉廣大的內需市場和豐沛的外匯存底,最快在第3季,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就有機會出現好轉;倘若如預期,將可帶動經濟依存度高的台灣和香港,超前東亞各國,更快走出金融海嘯陰霾,創造下一波經濟榮景。
 關家明看好中國大陸的理由有幾項,其中包括,政府刺激經濟的政策,無論力度或效率都「做得不錯」,具1.946兆美元外匯存底的中國大陸財力雄厚,加上市場自由度低,有助國家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提升廣大的內需市場。
 根據關家明的說法,若中國大陸今年第1、2季的GDP,皆能維持在6%上下水準,第3季還進一步超過7%,並在年底回到8%以上水準,便代表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確實「明顯好轉」,台灣和香港可望能雨露均霑。
 只不過,台灣和香港經濟復甦的時間,大約會落後中國大陸1- 2季,想看到台灣經濟成長明顯復甦,或者到明年第1季後,才會較為明朗。
 除了中國大陸,在東亞各國中,關家明也持續唱旺台灣,表示台灣外債較少,央行對匯率表現「看得緊」,外匯波動相對鄰國穩定,企業頗具競爭力,這些將成台灣領先東亞各國,經濟率先復甦的優勢。
 關家明認為,台灣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內需市場很弱,若政府執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得宜,「或許就是台灣經濟成長另一契機」,前提是,必須有效創造貨幣乘數效果。
 關家明觀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美國網路泡沫化等經濟危機,得出「景氣落底遞延6季」,金融海嘯自2008年中爆發以來,迄今正好半年,「差不多是谷底了」,只不過,何時會出現「U型反轉」,迄今難以斷言。
 既然金融海嘯起因美國,「解鈴還需繫鈴人」,美國經濟何時柳暗花明,對全球而言絕隊動見觀瞻;另外,也得參考後來崛起的中國大陸。
 除主要國家的經濟表現外,關家明也說,國家自身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搭配很重要,當這一些都不是問題,就得觀察市場投資和消費信心何時回復,目前看起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中國保八作戰 振興九大產業>中時09-02-09林克倫

 為讓今年經濟成長率能維持八%水準,自去年十一月迄今,中國國務院可謂「千方百計」挖空心思,從基礎建設、減稅、家電下鄉、提高社保金、產業振興補助等提振經濟案一一出台,不僅全力拚經濟刺激景氣回升,還要力拚「保八」。
 「保八」是中國今年的經濟頭號任務,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月廿八日在瑞士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致詞時,針對中國二○○九年經濟預期表現表示,「保八」是:「異常困難,但經過努力,還是可以達到的!」
 今年第一季度成果是指標,需搶個好彩頭,為此溫家寶提出「保增長、六舉措」,強調「抓緊落實近期出台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畫,加快制定和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做到儘早完善政策規劃和科技支撐規劃,儘早核准項目計畫,儘早安排財政資金,儘早下達銀行貸款,儘早落實各項措施。」
 去年十一月提出的「四兆元」人民幣(以下同)財政刺激方案,主要是替未來兩年打基礎,而有近一半、總額約一兆八千億元用於鐵路、公路、機場和城鄉電網等交通基礎建設,一兆元用於地震災後重建,三千七百億元用於農村民生工程與農村基礎建設,餘者為生態環境、保障性安居工程、自主創新結構調整,以及醫療與衛生文化教育等建設。
 「四兆元」方案多屬基礎建設,但從擴大內需市場看,其帶動民間消費力的效果短期難以展現,且金融危機對產業造成的傷害嚴重,必須提前應對以避免出現倒閉潮,為此,中國國務院自今年一月起,再推出「九大產業振興」方案,先鞏固經濟核心產業,再佐以減輕民眾負擔政策,拉抬內需市場消費力。
 「九大產業振興」方案屬固本培元計畫,涵蓋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等九行業,工業產值佔中國工業總產值八○%、佔GDP三分之一,目前鋼鐵、汽車、紡織與裝備製造四項振興方案均已通過,其他五項還在規劃審批,預計三月召開「兩會」前,將可陸續完成審批並公布實施。
 在刺激內需消費部分,由於消費力不振並非源於中國民眾沒錢,而是因住房貴、看病貴、教育貴等社會福利保障不足因素,導致民眾大量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故能讓民眾對未來的預期支出抱持信心,將可在當期多增加消費。
 在讓民眾口袋「多點錢」的政策部分,中國國務院從去年十二月陸續推出,針對七千四百多萬城鄉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全國統一取消公路與航道養護費、公路與水路運輸管理費、公路與水運客貨運附加費,而預徵收費要全額清退;計程車減收繳交公司的「份錢」;在企業部分則將航空慣性導航儀、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一七%,摩托車、縫紉機等產品提高到一四%,有共五五三種產品,希望藉由企業利潤增加,再由給付薪資轉嫁給民眾提高收入。
 在住房、醫療等大額消費支出部分,未來三年將在全國投資九千億興建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加上國有農、林、礦區棚戶改造總量將超過六百萬套,平均每年供應量超過一百九十萬套,醫療改革部分確定二○一○年基本醫保制度將覆蓋城鄉居民,並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未來三年內醫改將再投入八千五百億。
 至於在短期消費刺激措施方面,農村因人口數少、且改善生活意願強,屬消費重心,「家電下鄉」補貼政策自二月一日起,將由十二個省市區推廣到全中國,除原彩電、冰箱、手機、洗衣機等四大類外,消費範圍再增加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等產品,而農機具補貼範圍也大幅擴大至十二大類、卅八小類,共一百廿八個品目。

屈宏斌:中國振興見效 保八有望【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09.02.11

經濟不景氣席捲全球,香港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認為,大陸可率先走出不景氣陰影,人民幣4兆元的振興經濟方案已逐漸見效,今年經濟成長率「保八」有望。
屈宏斌昨(10)日接受本報越洋電話專訪指出,中國經濟非常有可能在全球中率先復甦,目前壓力來自外銷訂單減少,經濟基本面沒有太大影響。
屈宏斌的理由有三,一是中國沒有過度負債問題。中國儲蓄率高,銀行存款占GDP70%,中國家庭債務僅占GDP20%,,中國居民的資產負債表是健康的。
中國的銀行沒有債務過高問題,以存貸比來看,美國超過150%、歐洲140%、新興市場100%,大陸只有65%,換句話說,中國銀行吸收1元存款,才貸出去0.65元,不存在過度放貸問題。
二是中國政府提供積極救市政策,如人民幣4兆元經濟提振方案。屈宏斌指出,這項方案已經見效。中國銀行元月新增貸款金額高達人民幣1.2兆元,是去年一整年所有銀行新增貸款的25%,也是目前世界各國中,唯一加速經濟活動的國家。
三是除中央政府提出振興經濟方案外,地方政府也投入資金,預計有人民幣1,000億到1,300億元的投資經費,這些計畫對鋼鐵、水泥等產業已產生刺激效果。
屈宏斌認為,中國刺激經濟措施可望在第二季見效,下半年GDP增長將遠超8%。中國能否「保八」,他過去有些擔心,最近比較樂觀,覺得大有機會。如果下半年經濟加速成長,今年保八有望,中國應該是全球經濟體成長幅度最大的國家。
屈宏斌認為,跟2008年經濟成長率9%、2007年13%相比,中國經濟成長就算「保八」,還是衰退,主要是出口需求減弱影響。不過,政府出手刺激內需,可以彌補外需造成的總需求下降。
在上海、深圳股市指數表現方面,屈宏斌指出,大陸股價去年回檔五、六成,「泡沬成分被擠壓」,股價非常便宜,雖然全球市場還有不確定性,下半年如果中國經濟成長率超過8%,對股價仍有支撐,中國股市今年可能會有表現機會。
屈宏斌建議,選股以中國內需產業為宜,如基礎建設、材料、日用品等內需相關的產業;商品行情也有機會受惠,但很難重現過去的大多頭行情。

陶冬:中國會是世界第一個復甦的地方>今周刊 2009/02/18

在中國政府大力擴大內需經濟和家電下鄉政策刺激下,農村消費力正以驚人速度成長……,為了搶占這股內需狂潮,原本在華南地區出口受創的台商,也開始調整步伐,轉進內需,《今周刊》特地帶你直擊中國!在金融海嘯後,中國將是全球第一個復甦的地方,大國消費力正在崛起, 【文/張弘昌、宋秉忠】

前言

位在重慶市江北區的一位老農,高高興興地將剛買的家電運回家中,他是本區啟動家電下鄉受惠的第一人,類似這樣的場景,正在中國各地農村上演。七.五億農民口袋的錢,形成一股經濟成長的新動能!
在四川,緊鄰成都的簡陽市,面積比台北縣略大,人口只有台北縣的一半,其中八成是農民。這個幾乎被人遺忘的小山城,最近突然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媒體報導的焦點。

政府補助 農民狂消費》一年買超過一億五千萬元家電的農村

○七年十二月,為了提高農村生活水平,中國政府開始實施家電下鄉政策,四川、河南、山東和青島市(三省一市)進行試點,期間是到一一年的十一月。
在這長達四年的時間裡,只要民眾購買具有家電下鄉產品標識卡的彩色電視機、冰箱(含冰櫃)、手機,和洗衣機,就有一三%的補貼金額。由於此舉在中國是空前的措施,消息一出,不僅在廣大農村引起騷動,也吸引全球媒體的關注。
為了解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一年多來的成果,以及中國內需崛起狀況,《今周刊》特地飛到四川當地,透過現場的觀察和採訪,帶回第一手資訊。我們發現,在中國政府的高額補貼下,農村的買氣被激勵出來,內需市場也跟著蓬勃起來。

刺激消費 成長就看得見》要讓中西部農民把錢掏出來

現年五十四歲的周文元,是中國農民翻身的代表,曾經歷過中共建政初期的艱苦歲月;為了幫父母種田,增加家裡收入,他到十歲才和弟弟一起去念小學,初中、高中因為被下放到更偏遠農村勞動,因此學業一直中斷。
這樣的日子一直到一九九○年代後才逐漸改善,現在他在學校裡一個月的工資一千五百元,幾乎是早期的一百倍。隨著城市的消費力提升,他在自己的一畝田裡種枇杷、油桃,就近供應成都,一年也有幾萬元收入;兒子在成都當建築工人,月收入二千元,再加上太太的,一年全家收入約十萬元,在花鹿村算是小康家庭。
隨著家電下鄉政策奏效,去年十二月,北京政府決定自今年二月,擴大在內蒙古等十四個省市執行,還要再增加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的購買補助,估計可帶動高達九千二百億元的消費金額。

亟待解決的三農問題》北京政府正竭盡全力改善農村

從另一個角度看,農村的高購買力也反映北京政府對於農村的財政支持。像去年簡陽的財政收入不過四億元,但財政支出卻高達二十二億元,其中十八億元就是省和中央政府的補助。
事實上,極力解決三農(農村、農民、農業)問題,一直是中國政府的首要施政方向,一般外界也認為三農問題是指「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去年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考察部分農村,並實地徵求農民意見時,有農民就反映,「腰包還沒有鼓起來」。
由於收入和積蓄愈來愈可觀,周文元在花費上是愈來愈「大膽」。像他手裡拿的波導GSM手機,是以一千多元買的;相對他一個月一千五百元的薪水,比率算很高的。就像是月薪四萬元台幣的上班族,拿二萬六千元台幣去買一支手機一樣。

農民改經商的個體戶經濟》受惠家電下鄉 業績狂漲五成

除了農民身分外,部分簡陽市居民還轉行當起商人來。二月二十日將自費到台灣觀光的曾德,在市中心開了一間上下二層四千平米(相當於台北NOVA面積)的家電賣場;去年受惠於家電下鄉政策,賣場營收從前年的七千萬元增加五成,衝破了一億元。

出口轉內需 沿海進內陸》中國成長引擎正在轉移

電腦賣場負責人張為強指著架上Eee PC的空包裝表示,雖然筆電沒有補貼,但從去年三月開始,他一個月可以賣出二百多台Eee PC。在台灣被稱為低價筆電的Eee PC,在此每一台定價為三九九九元,已是價格相當高昂的商品。
接著我們的焦點轉向華南地區,去年飽受《勞動合同法》和金融海嘯之苦的此地台商,看準北京政府政策力挺內需之際,正努力轉型搶占自己的位置。
從深圳機場經沙田到東莞最熱鬧的厚街,大約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二十多年來,這條中國工廠最集中的公路兩旁,一直是個不夜城。鞋廠、玩具廠、燈飾廠、電子零件廠沒日沒夜趕工出貨,不時呼嘯著、由東向西開的大卡車,載著整個貨櫃的諾基亞手機、惠普筆電、NIKE球鞋,急著經過香港把貨運往美國。
不過,在去年美國金融海嘯後,這些載貨大卡車仍然奔流著,只是行駛的方向改變,由西向東,把原本輸美的產品運往新興的內陸市場。

轉換市場 先內部改革》進攻內需市場須徹底改變經營思惟

「出口轉內銷」,屢屢出現在以傳產為主的廣東。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調查,從○七年開始,中國的代工外銷型跨國企業已有三成以上,開始轉攻內銷市場。
「最重要的還是老闆的心態要改變」,林世銘表示,做外銷只要接到訂單,利潤就能確定,然後盯著幹部把工廠流程做好。到後來他只要上午八點進工廠巡視一趟,員工就會做好份內的事。
另一個轉做內銷的家具業台商蕭金聰,也是轉進內需布局的代表。
受到中國家具業被歐美反傾銷控訴,蕭金聰所經營的亞歷山卓家具廠,早在去年金融風暴爆發前,就開始衰退;外銷營收從一億美元,到去年只剩五千萬美元,但還好他從內銷拿到一千萬美元的生意,這讓他的公司不必進行裁員。
從台灣創業開始,蕭金聰就一直做美式家具代工,其中包括替白宮御用家具Centry、美國家具股王Ethan Allen等高級家具代工。經過四年準備,蕭金聰從○七年開始在中國開設亞力山卓直營及加盟店,目前已有六家;為了在當地取得一定地位,從今年開始,蕭金聰開始把店面區分為兩種,一是家居館,一是生活館。
景氣訊息不如領導臉色》最重要的指標還是北京高層意向
事實上,雖然中國一月分的外銷出口比去年同期衰退一七.五%,但卻因為內需逐漸熱絡,開始成為全球投資市場的最大亮點。
最明顯的指標是,從一月至今(二月十六日),上海A股的漲幅已達三二%,不但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同期間美國道瓊還下跌一成。陶冬應《今周刊》邀請來台演講,更是樂觀喊出:「中國會是世界第一個復甦的地方。」
上海KGI證券顧問王誌霖表示,A股會這麼強勢,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全球央行連番降息,資金開始急著找尋投資機會;而中國因為財政有盈餘,外債比占GDP不到兩成,加上外匯存底高達一.九兆美元,因此成為首要目標。
過去十年,中國靠出口和低價商品,在○七年成為全球第三經濟強國,未來十年,它可能藉著消費,超越美國和日本,躍居為第一大經濟體,成為真正的「大國崛起」,這場盛宴,任何人都不能錯過。

經濟學人:大陸下半年率先復甦【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9.03.03

英國財經媒體經濟學人預估,大陸經濟可能率全球之先於下半年復甦,沿海省分的經濟展望以環渤海地區優於東南沿海,顯示大陸沿海省分的成長動能,正從珠三角、長三角,往北移動至環渤海地區。
經濟學人訊息部(EIU)日前公布大陸沿海省分的2009年實質經濟成長預測。EIU認為,今年沿海省分的經濟成長將大幅衰減,南方「受災程度」又比北方嚴重,特別是以珠三角為經濟動能的廣東省,今年保八的可能性不大,全年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僅7.7%,在所有沿海省分中吊車尾,遠不如2007年相同排行榜的
EIU指出,預期廣東與福建的經濟將受創最重,因為這兩地的經濟結構是以出口為主。

天津成長率 將稱冠

相形之下,天津以11%的預估成長率,居於沿海七省三市之冠。EIU認為,這符合大陸經濟成長動能變化的長期趨勢,即從原來的富庶省分向北轉移,而且遼寧及天津將持續受惠於地方政府吸引外來投資的優惠政策。
觀察過去數年,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決定首座大陸晶圓廠在大連落腳,歐洲空中巴士在天津成立第一座A320客機製造廠,天津官方也將把當地打造為航空工業城。這些案例都可以看出環渤海地區的發展潛力。
觀察預測排行榜上的北京、上海與廣東等最後三名,EIU指出,這三地的經濟都飽受房地產發展不佳的巨大衝擊,但北京憑藉力量較強的服務業與程度較低的外貿業,得以在三地之中名列第一。

推振興方案 保成長

更重要的是,EIU預估中國大陸可能是在2009下半年中,成為第一個走出經濟衰退的主要經濟體,原因在於大陸受到全球貿易下滑的衝擊程度,小於其他亞洲國家。
不僅如此,大陸金融體系的穩固程度優於已開發國家,加上中共官方正在陸續推出經濟振興方案。
EIU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多數將處於衰退,但中國大陸仍將保持成長態勢,全年預估將達到6%的經濟成長率。

厲以寧:中國可望在全球率先復甦【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3.03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厲以寧3日在兩會開議前受訪表示,經濟成長率「保八」需要兩條件:一是擴大內需,投資消費都帶動上來,「保八」是完全有可能;二是全球經濟的發展,這不是操之在中國。
儘管世界經濟形勢變數多,但厲以寧認為,中國經濟有望在全球率先復蘇。「因為中國的問題不像外國那麼複雜,中國現在把主要力氣放在擴大內需上,這會培育以後的增長力。」
厲以寧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帶給中國兩大挑戰:一是經濟增長下滑,二是失業人口增加。同時,兩大挑戰也出現兩大機遇:一是推進產業升級、經濟轉型,二是提高勞動者素質。
厲以寧說,進入2009年,全球經濟仍在快速下滑,對中國經濟帶來明顯衝擊,危機面前,更需要堅定信心,把握危中之機。

瑞銀也看好:中國會最快走出衰退【聯合晚報記者黃朗倩09.03.05

瑞士銀行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浦永灝上午表示,全球經濟衰退也嚴重影響中國出口,雖然中國並沒有出現經濟衰退趨勢,但未來很難維持雙位數的經濟成長率。但由於中國政府行政效率較高,金融體系國營較大,在這次經濟衰退是可能會第一個走出影響的國家。
不過,瑞銀認為,即使中國動輒撒出數兆人民幣銀彈擴大公共建設及激勵內需市場,但在國際經濟景氣衰敗的連鎖效應下,未來中國維持6%到8%經濟成長率,都已經很不容易了。
浦永灝報告時表示,這波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上看2兆美元,目前全球金融體系已經打消5000億美元的壞帳,但目前美國政府已經拿出1.5兆美元要打消金融壞帳,但還有5000億美元缺口,有可能成為市面上預測第二次金融危機。
至於目前經濟發展朝通縮還通膨?浦永灝說,現在利率不斷跌到趨近於零,人民不想消費,只剩下政府願意支出,政府支出只會減緩通縮壓力,目前全球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縮短通縮時間,以台灣發放消費券就是一個刺激消費的方式。
目前因為東歐危機讓歐元區經濟出現比較沈重壓力,不只對歐元貨幣如此,亞洲貨幣也是有一定的壓力,在未來六個月內,美元因有避險功能,因此需求還是強勁。但長期來說,因為美國有雙赤字的經濟壓力,由於缺乏經濟支撐,長期來說美元不屬於強勢貨幣。至於日幣來說,因為欠缺避險需求,日幣走勢與日本自身經濟發展有密切相關。
東歐地區除了俄羅斯有比較雄厚的外匯存底外,其餘各國在發展經濟上也是舉債較高之處,因此可能需要觀察是否會出現經濟危機。而其他新興地區,亞太地區都屬於比較穩健。以中國來說,浦永灝認為最大危機在於能否審慎處理失業問題,特別是2000多萬的失業人口,將形成很大的社會問題。

PMI續彈 陶冬:中國將率先復甦【聯合晚報記者戎鵬丞 09.03.05

中國二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持續出現反彈,瑞信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指出,全球的刺激經濟方案已經轉化成中國的訂單,加上內部的刺激經濟計畫,以及沒有資金緊縮壓力,雖然不會快速大幅復甦,但有信心中國將領先全球,緩步走出景氣衰退期。
在刺激內需方案帶動下,中國二月份的PMI指數反彈至49,距離中性的50只低了一個點,其中新接訂單指數更反彈至代表成長的50.4,主要受惠於機械訂單的需求,陶冬認為,這主要受惠於政府的刺激內需方案,但鋼鐵業的新接訂單則出現衰退,也顯示出出口和中國房市的需求仍然相當疲弱。
此外,出口訂單指數則反彈至43.4,陶冬認為,這雖然代表貿易狀況出現改善,但在全球景氣仍低迷不振的情況下,市場不應過度樂觀來解讀。
陶冬強調,各國領導人都在談刺激經濟,要採取擴張財政政策,這些政策未來都將成為中國的訂單來源,而且當其他國家和企業都面臨資金緊縮的壓力時,中國的銀行業卻仍持續在放款,因此他看好中國將衰先走出經濟衰退。不過,由於海外訂單需求仍疲弱、民間投資持續不振,加上失業率還會攀升一段時間,經濟不太可能大幅反彈。
此外,陶冬也指出,考量經濟成長展望已有改善跡象,加上考量食物價格走揚可能會帶來通膨壓力,預期中國人民銀行短期內再降息的機率不高。
對於中國股市,瑞銀證券認為,PMI指數持續反彈,證明中國經濟可望逐漸穩定,其中在新接訂單指數上,投資和出口產業的反彈幅度大於食品飲料產業,令人訝異,因為後者較容易受惠於內需題材。假如未來有更多數據顯示中國經濟趨於穩定,預期中國股市的投資評價將被調升,尤其是國企股和紅籌股受惠最多。

培塞克:錯誤決定 遲早會後悔【聯合報編譯陳澄和09.03.07

全球企盼中共帶領世界經濟走出衰退,彭博資訊的專欄作家培塞克(William Pesek)卻提出五點論證,宣稱大陸今年經濟反彈,純屬幻想。
培塞克說,中共總理溫家寶發表工作報告,宣稱今年經濟成長達得到百分之八,不需額外振興措施,這是錯誤的決定,溫家寶遲早會後悔。
培塞克認為今年大陸經濟反彈靠不住的理由:
一、隨著信用危機陸續吞沒愛爾蘭、日本、阿聯大公國與美國這些本質互異的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不斷下修全球成長預估;在陷落的市場銷蝕國庫、癱瘓消費者信心之際,期望全球需求復甦,形同緣木求魚。
二、大陸主要客戶已經無限期地銷聲匿跡。
三、欠缺救濟工具。大陸外匯存底看似壯觀,但龐大的經濟體系沒有必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來吸收需要的激勵。單是造橋、鋪路,就能提振經濟嗎?
四、靠不住的財源。即使是現金豐沛的大陸,要融通眾多新方案,也有很高風險。輕易動用控持的六千九百六十億美元美國公債,更可能讓大陸損失慘重,並延長美國的衰退。
五、調整經濟結構需要時間。大陸需要更多消費者,一如美國需要懂得儲蓄的人民,但這是需要幾十年去改變結構的大工程,也需創立全國性的安全網,與更多的教育和健診支出來配合。

索羅斯:中國經濟 年底率先復甦【工商時報09-03-1楊泰興

 中國「財經」雜誌週一(16日)報導,79歲的投資大亨索羅斯樂觀表示,預計今年年底,中國經濟就會復甦。他認為,全球目前以中國的經濟情況最好,而且比歐美各國更容易走出危機。
 根據昨日出刊的「財經」雜誌,索羅斯在專訪中,對中國政府的振興經濟規畫表示肯定;他認為,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個相當有影響力的刺激計劃,如果還不夠,也許還會提高金額。
 索羅斯指出:「中國有餘力這麼做,同時也明白大家有什麼期待。」
 另一方面,中國若能與其他國家合作,為其他國家也提供信貸,那麼,其他國家可以能用來刺激自己的內需,從而為中國的出口重新打開市場。
 而要走出這場危機,中國比美國、歐洲的處境都要好。而新興市場為這一波受創最深的區域,國際應該給予更多協助。
 關於中國面臨的挑戰,索羅斯表示中國有2大關卡,首先是中國必須考慮如何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到底是「發展農村」還是「擴展新城市」,中國必須審慎選擇,現階段中國僅只是刺激GDP增長,相較於創造就業,這是容易得多。
 此外,中國最大的任務,還是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並為重塑國際金融體系,發揮更大作用。
 論及國際經濟局勢,索羅斯認為,歐美經濟恢復不到過去的榮景。現在的調整,不是正常的經濟週期,而是一種根本性的系統重建。
 對於美國來說,一個時代已經結束了。以往那種繁榮是建立在一種錯誤的基礎上,再也不能把繁榮建立在那樣的基礎上。美國和全球金融體系都需要重大調整。
 不過他認同歐巴馬的經濟刺激方案,他表示這只是第一步,未來還是需對銀行注資,並使房市穩定;同時有必要對房貸做出新安排,讓人們可按期支付房貸,減少房產被強行出售。
林毅夫:中國經濟 至少再紅30年【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3.18

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大陸人民幣4兆財政刺激計畫,投入改善農村與內陸二線城市基礎設施,將帶出新的經濟動能,中國經濟「肯定可以再紅個20到30年」。
林毅夫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預測,當全球其他國家經濟衰退,中國往前進,「如果以購買力平價來看的話,有可能在2020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他指出,中國的經濟成長中有三架馬車:「國內消費、國內投資、對外出口」。歐美外部市場萎縮,當然會影響到國內經濟。
但像中國這樣的一個新興經濟,平均增長率遠遠高過已開發國家。
大陸政府為「保八」推動4兆基礎建設大投資,林毅夫認為保八有可能,因為大陸財政刺激的力度相當大,人民幣4兆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遠超過美國財政刺激力度。中國經濟至少可以再紅個20到30年。
對於大陸政府推動「家電下鄉」等政策,林毅夫指出,這一輪財政刺激會往農村延伸,不只交通基礎建設,包括電力、水等,改善生活環境。只要把基礎建設弄好,消費潛力就會發展起來,啟動的消費乘數效果非常大。
林毅夫認為,金融海嘯過後,大陸經濟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肯定會縮小,但是否到2020年會變成全世界最大經濟體,「如果說購買力平價來看的話,有可能!但如果從匯率來看的話,大概還需要一段時間。」
至於金融危機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影響,林毅夫指出,兩岸經濟互補很大,經濟整合對兩岸有幫助。
他估計,台灣對外出口萎縮應該在今年第二季會恢復,當然可能跟去年比還是負成長,但不會像2008年第四季那樣。
這波中國經濟與全球景氣衰退何時才能復甦?林毅夫認為,各國都採取積極財政政策以後,也許今年下半年經濟會稍微好轉,但是否能根本好轉,仍需要觀察。
談到故鄉台灣,林毅夫同樣充滿信心,他以「雁行理論」形容兩岸經濟互補關係,「沿海勞動條件上升了,台商就繼續往二線城市轉……有點像雁行一樣,前面的領頭雁往前飛了,後面的就跟著轉。如果這樣的話,我相信台灣經濟是很有前途的。」

世銀下修大陸GDP至6.5% 與林毅夫不同調>中時09-03-19連雋偉

 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日前甫表示,中國經濟成長率可望保八,世界銀行昨日發布的《中國經濟季報》卻指出,在通貨緊縮風險增大下,將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從原先預期的七.五%,下修到六.五%;但同時表示,儘管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嚴重衝擊,中國實體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世銀定期在北京公布的《中國經濟季報》,由該行高級經濟學家主筆,不受正副行長等高層領導干預,具有充分獨立性。林毅夫是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在四兆元人民幣的財政挹注下,中國經濟成長率可望保八。
 美聯道瓊社引述世銀說:「下調的主要原因是國際經濟前景比去年底看起來更不樂觀。」世銀剛剛大幅下調○九年全球GDP的預測。世銀同時將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自原先預期的成長二%,下修到○.五%。
 世銀認為,持續的全球經濟危機將拖累大陸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這種拖累主要來自出口的疲軟和社會投資減緩。世銀中國局長杜大偉表示,全球經濟前景黯淡,殃及大陸出口,使得擴大內需和國內消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這也是重新平衡經濟的關鍵。
 世銀建議,中國當局應將政策重點從過於強調短期的GDP增長目標,轉移到更多關注結構調整和改革上。「事實上,稍低一點的增長速度並不致損害中國經濟或社會的穩定」。據世銀預計,政府主導的開支今年將拉動中國GDP增長四.九%,占到總增長三分之二。
 路透昨日也發布針對十二位任職外資及大陸財經機構的經濟學家,對大陸經濟成長率的預期,平均值落在七.八%,低於上一季調查的八%。
 此外,據《第一財經日報》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的話說,今年一月份大陸外匯儲備絕對額下降約三百億美元,一月底外匯儲備可能回落到一.九二兆美元以下,面臨九年來最大幅度的縮水。大陸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天勇表示,外匯儲備大幅降低除了受非美元資產大幅貶值的影響,還受宏觀經濟不穩定及居民、企業更願意持有美元等多重因素影響。

振興案奏效/大陸GDP成長率年底上看10%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4-03張達智/整理

 野村控股 (Nomura Holdings)指出,中國大陸經濟可望在今年第4季前加速增長達到10%,中國大陸砸下4兆元人民幣 (相當5850億美元)拚經濟料將奏效。
 根據彭博報導,野村駐香港經濟家孫明春2日指出,振興政策帶動投資熱潮,加上去年第4季經濟明顯減速,中國大陸經濟蓄勢待發,成長率可望在今年第4季以前加速至10% 左右。中國大陸去年第4季經濟僅成長6.8%。
 2日出爐的數據顯示,中國3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破50,是6個月來首見,顯示中國大陸製造業回春。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本週前往倫敦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袖峰會前指出,中國的擴大支出計劃已見成效。
 中國大陸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家哈繼銘2日以借貸強勁增長,電力產出、工程投資項目與汽車銷售等相繼回升為由,上修中國今年成長預估,由前期的7.3%調升至8%。
 中國大陸的擴大支出計劃將為鐵路、道路、電廠、橋樑與廉租屋興建提供融資。
 中國大陸還鼓勵各銀行借貸。中國證券報昨天指出,3月份銀行新增借貸達1.3兆元人民幣 (1900億美元),本季累計達4兆元人民幣,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之多。
 孫明春指出,中央政府數年來因擔心經濟過熱而抑制投資,如今地方政府搭配振興方案,轉而鼓勵拓展各項工程建設。
 中國大陸今年1-2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月激增26.5%,2月汽車銷售成長25%。孫明春指出,中國大陸今年4-6月經濟成長率將達7.5%,接下來數月料將加速成長。
 亞洲開發銀行 (ADB)本週指出,配合政府的振興計劃,大陸今年的投資支出遠超過所有預期。
 大陸最大電力廠華能國際今年計劃增加資本支出18%,以擴大產能;大陸第3大貨櫃港口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第1季吞吐量較上年同季增加4.5%。

大陸經濟走勢 專家看法分歧【聯合報 2009.04.08

大陸及國際多家研究機構表示,大陸經濟已觸底或出現回暖跡象,可能是首個走出全球經濟衰退陰霾的國家。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除非全球經濟反彈,否則高度倚賴出口的大陸經濟不會穩定成長。
美國之音中文網報導,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諮詢機構發佈報告指出,大陸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六點五,顯示經濟已經觸底。
野村證券公司大陸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也表示,大陸強勁的國內需求和充沛的流動性,可以有效阻止經濟進一步下滑。他預計,大陸經濟將於今年第二季開始復甦,GDP將一路走高,從第一季的百分之七,上升到第四季的百分之九點二。
但也有部分專家注意到,大陸經濟回暖的態勢並不穩定。以發電量和用電量為例,三月份各個電網調度中心的數據仍為負成長。
國際經濟期刊「東方經濟學家報告」的主編理查德卡茲認為,大陸經濟復甦情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占GDP成長四成左右的出口仍然萎靡不振。因此,只要全球經濟沒有明顯好轉,大陸經濟也可能好不到哪裡去。
對大陸經濟前景持悲觀看法的經濟學家,常引用珠三角經濟凋敝和二千多萬農民工失業為例證。不過,新罕布什爾大學教授萊爾敦認為,如果中共當局能夠控制大規模失業可能引發的社會動亂,大陸經濟將更為強大。

內需帶動 首季GDP比預期好 2009-04-17 中國時報 朱建陵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十六日表示,大陸去年十月以來推動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畫,已經使經濟情勢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大陸今年第一季GDP比去年同期增長六.一個百分點。他說,這樣的增速「來之不易」,「結果好於預料」。
 李曉超昨天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會中表示,大陸第一季六.一%的經濟增長中,消費拉動四.三%,投資拉動二.○%,外需則負拉動○.二%。他說,要實現今年經濟的較快增長,依靠外需的難度相當大,而在消費和投資中,消費的穩定性更好,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可依靠力量」。

 可靠消費 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從未來看,李曉超表示,消費仍將會保持一個穩定較快的增長,這主要受到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的支撐,另一方面,中國的儲蓄也是促進消費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他說,一季度末,大陸城鄉居民金融機構儲蓄存款達到二四.三兆元人民幣,人均達到二萬多元人民幣。此外,政府的轉移支出、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也將促進消費的增長。
 對於外界關注的是否推出新一輪經濟刺激計畫問題,李曉超表示,當前需要做的是「抓緊加強落實好有關政策措施」,因為今年一季度經濟實踐證明,出現一些積極變化,是因為有有效的措施,這些措施有些已經落實,有些還在落實階段。

 促進就業 將投入四二○億元

 除了GDP,李曉超還公布了另外兩個數字。大陸第一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下降○.六%,躉售物價指數(PPI)比去年同期下降四.六%。
 在就業方面,據指出,大陸第一季城鎮新增就業減少,一月、二月間,全大陸新增就業人員一六二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廿一萬人,完成全年目標十八%;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七十一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十四.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十九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一九%。
 關於估計達二千萬農民工失業返鄉的問題,李曉超說,這必然會對消費造成很大影響,對此,大陸將投入四二○億元人民幣用於促進就業,包括農民工的就業,實施包含穩定就業、扶植就業、統籌就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外需不可靠 「保八」要靠自己2009-04-17 中國時報 朱建陵

 大陸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六.一%,統計局說「來之不易」。對於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定下的今年「保八」任務,大陸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在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表示,要靠未來內需、外需的增長來支撐,否則就只能依賴新一輪的經濟刺激計畫。
 郭田勇樂觀預計,大陸第二季的經濟成長將高於第一季,因為一季度銀行貸款投放很猛,地方新開工或準備開工項目也很多,透過投資拉動就可以保證二季度GDP會比一季高得多。他估計,二季GDP或能達到七%左右。
 大陸第一季六.一%的經濟增長比例中,投資拉動了二.○%,估計第二季將有所提高。郭田勇說,如果今年刺激內需政策有效,加上外需也有所恢復的話,「保八」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但前摩根史坦利亞太地區首席分析師、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認為,這個想法的風險很大,因為世界經濟現在遇到的困難,暫時仍恢復不過來,甚至幾年內也難以恢復。
 如果內需、外需都出現了問題,郭田勇認為,「保八」的難度就會很大,繼先前宣布的四兆人民幣之後,大陸將可能會採取另一個四兆或六兆之類的新一輪經濟刺激計畫。

摩根大通:V型反轉 中國「小牛」將誕生【聯合報記者許佳佳09.05.14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龔方雄昨天提出「小牛誕生論」,預期下半年中國的經濟和股市都將一飛沖天;而台灣又因為兩岸開放政策,台股甚至有比大陸A股更強的上漲力道,他最看好科技業和服務業。
2月在全球股市低迷時曾來台灣演講,當時他就提出中國經濟有機會呈現「V」型反轉;昨天他更樂觀指出,中國經濟復甦將比預期更快,領先全球,中國在全球市場中就如同「大熊肚子裡的小牛」,「小牛已經長大,可以撐死熊了」。
龔方雄表示,當大家都半信半疑時,股市反而沒有太大風險,因投資人普遍持股不足,現仍是進貨階段;房地產車與汽車的存貨去化速度很快,相關類股也大漲數倍。
至於台股,他說,從美股的趨勢來看,高科技業與服務業的復甦速度最快,都有利於台灣,而在兩岸持續開放下,台股可能有比陸股更強的上攻氣勢。
但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賴以哲表示,現在法人圈擔心的是,「台股兩年的故事題材,恐怕在兩個月內就一次說完。」如果台股一路上攻走得太急太快,可能會有向下修正5%到10%的可能;不過,震盪整理反而有利後市上攻,如果有拉回,投資人可大膽買進。
賴以哲強調,兩岸交流日盛,將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MSCI若調升台灣權重,將是錦上添花。今年的高點預測約在8000點附近。
雖然台股近日本益比飆高到41倍,已在歷史高檔區,但賴以哲覺得不用太擔心,因為未來企業獲利也將隨之上調。他說近日台股的強勢表現,已經讓國際資金注意到台股,未來類似中國移動入股遠傳的案例,將陸續出現,對於台灣經濟將出現結構性的改變。
閱報祕書》V型反轉
經濟景氣有起有落,經濟周期循環一般常見的是「U型反轉」,就是景氣緩慢下降直到谷底,再緩慢上升回到榮景。
所謂的「V型反轉」,是指景氣快速下降直到谷底,再快速上升回到榮景。
其他常用的還有像「W型反轉」、「L型反轉」,W型是指在短時間內發生兩次景氣小循環;L型是指景氣疲軟,沒有景氣復甦跡象。

中國經濟何時復甦胡祖六、謝國忠多空激辯>中時09-05-17連雋偉

 外商投資銀行圈最富盛名的兩名華人經濟學家齊聚一堂會擦出什麼火花?向來代表多頭派的高盛集團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表示,中國經濟已趨於穩定復甦,並將成為全球首個復甦經濟體;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則依舊扮演空頭總司令,他預期明年中國經濟會出現第二次衰退,最痛苦的時候還沒到。
 「二○○九陸家嘴論壇」昨上午舉行「中美經濟與全球經濟復甦」,請來觀點向來針鋒相對的胡祖六與謝國忠對談,在場還有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等人,但會場焦點完全擺在兩人隔空激戰。

 胡看多 認已復甦駁斥克魯曼論調

 針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訪台時表示,在他有生之年,人民幣不會成為主要貨幣。胡祖六昨日會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予以駁斥,「克魯曼太悲觀,我不能茍同」。
 胡祖六披露,中國大陸經濟在十年前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時,有多少經濟學家,包括我曾經跟他當面辯論多次的克魯曼,都認為大陸無法抵擋金融危機的衝擊,今天大陸經濟的影響力,他們根本想不到,他們當時把中國比喻為印尼,所以大陸經濟成長奇蹟至此完結,沒想到又過十年,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對於大陸經濟前景,胡祖六在會談時認為,中國經濟已趨於穩定、復甦,經濟成長率保八他是比較樂觀的,中國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當中第一個反彈復甦的經濟體。但是基本上大陸政府救市政策,是以刺激內需,短期的復甦為目標。但是中國非短期內需不足,而是外需與內需兩邊如何取得平衡,及勞力資本大量投入,與強調技術創新如何調整,目前看不到官方拿出具體作為,所以大陸經濟「沒有近憂,但有遠慮」。
 輪到謝國忠發言時一劈頭就說,「我們在這邊談的話題是恢復,但我覺得這個話題其實過早了」。他表示,對中國來說,刺激經濟措施只是暫時穩住,但沒有解決中國大陸的根本問題。中國是出口依賴的經濟,在出口不好的情況下面,經濟再恢復增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的。

 謝看空 指最痛苦的時候還沒到

 謝國忠認為,要真正拉動內需,是要拉動中國大陸家庭內需。大陸說刺激消費說了十幾年了,但消費在經濟當中的比例一直下降。中國消費不足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因為家庭消費沒有起色。中國人消費不足不是不敢消費。「最重要的原因是沒錢」,因為中國的財富主要在政府的手裡。「 做得最快的就是把國家持有的股票分給老百姓。今天分錢,明天就有效。現在國家的刺激都是在刺激自己,只會讓自己更加虛胖。」
 大陸及各國央行拚命砸錢,謝國忠表示,這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脹的苗頭已經開始出現。現在再痛苦,大家認為央行會印鈔票,還有希望,等到明年央行不能放錢了,最後希望就沒有了,我覺得明年是最痛苦的時候。「現在很多人認為世界經濟危機很快就要過了,這個夢我想就別做了」。

劉遵義反駁克魯曼說法>中時09-05-17黃馨儀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昨天指出,由於中國貿易順差出現的時間,比美國次貸風暴時間晚很多,所以中國貿易順差並非是導致全球經濟失衡與金融危機的主因,間接反駁經濟學大師克魯曼的說法。
 中經院昨天舉辦「國際經濟危機之衝擊與啟示國際研討會」,劉遵義與會時表示,金融風暴後,許多學者將原因歸咎於美國過度消費,但克魯曼近日在北京曾質疑,「為什麼中國仍要不斷出口,又留下這麼多美元外匯存底?」是否是中國外匯存底過多造成的?
 劉遵義強調,美國次貸風暴在二○○三年起逐步呈現,房價指數在二○○六年時達到最高點,但中國在二○○三年時,根本還沒有明顯貿易順差,是到二○○五年時才急速增加,去年金融風暴後,反而數量還有減少趨勢。若說中國貿易順差是導致全球失衡的罪魁禍首,「是不公平的」。
 面對一九三○年以來最嚴重金融危機,劉遵義說,未來金融監理機關扮演角色相當重要,才能對道德風險作出最合宜的控管,屆時「原則性」規範,將比「規則性」規範更為重要。若經濟體要正常運作,財務槓桿操作絕對不能過當。
 劉遵義建議,未來無論是販售還是購買CDS(債券保險),若沒有任何限制或是存有不正確動機,將可能造成更大的風險與危機。

克魯曼與蛋撻旋風>中時09-05-17吳芳銘

 被譽為「危機預測先知」的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近日在兩岸的東亞行倍受矚目。頂著二○○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桂冠以及兩次成功地預測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和金融海嘯將發生的克魯曼,從京、滬、穗到台北,受到如「追星族」追捧明星般的愛戴,演講場上湧爆的人潮和言論,已形成一陣「克魯曼旋風」。
 克魯曼堅稱自己是一位「自由主義者」,對新保守主義始終抱著嚴厲批判的態度,他也毫不諱言自己在美國的黨派傾向,炮轟共和黨的政策是家常便飯。尤其在「市場─政府」的意識形態問題上,論者常稱克魯曼是「凱因斯借屍還魂的論者」、「社會主義式國家計畫的鼓吹者」、「極左自由派政治和經濟觀點富爭議性的辯護士」。
 在瞭解克魯曼的觀點、立場和關懷之後,不難發現目前台灣正夯的「克魯曼現象」有著詭異的組合圖像和令人不解的現象:沒有讓凱因斯主義生長基因的土壤,卻有克魯曼觀點流行的現象。
 從台灣的政治來看,主流政黨的經濟信仰或政策的支持力量從來就不是凱因斯主義,甚至主導經濟政策和指導經濟走向的思想是其對立面的古典自由主義,也就是克魯曼一向戮力批評不餘遺力的新保守主義。在這點上,不論藍綠哪個政黨的經濟主流思考有點類似的模式,近來羅文嘉主張的「二次黨外」路線才要試圖打破這個框架,在本土的思考之外,添加階級和中間偏左的元素來與國民黨的內部競爭進行區隔。
 再者,從經濟學學術圈的傳統教育傳承上看,台灣的經濟主流價值深受新保守主義的影響,長久以來教育出來的學生、人民、媒體和技術官僚也對「尊重市場」能朗朗上口,並對「政府干預」多所指責和預防,這也造成台灣長期以來並沒有凱因斯主義和左派階級論的生存或滋長空間,在對抗「尊重市場」的戰役上總是潰不成軍,甚至沒有市場只能孤芳自賞。
 在尊重市場和干預市場、「市場─政府」孰重的區別上,凱因斯有成套的看法。縮小範圍來並以克魯曼的主張來說,他鼓勵美國民主黨人應大力繼承小羅斯福總統新政的精神來落實社會公平,並讓公平作為自由的起點有真正的實踐機會。從新政精神來看克魯曼的真正關懷,就是:當經濟成長的分配造成社會高度不平等時,應該透過改革稅制、利用社會安全制度等政策等手段來加以矯正,在機會平等和經濟平等的機制下,建立一個具有活力、帶有良性競爭的民主政治、讓中產階級重新出現的國度。
 順此來看,蕭萬長說,在這次全球金融及經濟危機中,台灣採取全面性振興經濟措施提振了有效需求、促使經濟數據好轉,「台灣是凱因斯理論的典範」。對照凱因斯和克魯曼立論,及比較政府面對金融海嘯的應急作為和對透過稅制改革建立社會安全制度的作法來看,政府恐怕只是萬中取一,而不是對克魯曼的信服或對凱因斯理論的信仰。
 當下台灣二%的人擁有七○%財富、貧富差距為五八倍,經濟不平等已嚴重待解。而金融海嘯的病灶以及貪婪滋長的土壤,正是源自新保守主義者解除管制自的自食惡果,以致全球經濟仍共同在黑暗的隧道中摸黑前進。這些都是克魯曼的見解,在全民「夯」、「瘋」克魯曼時,不妨也把這些精髓和終極關懷一起聽進去,不要只是攫取片面、半套或淪為應急之用。
 筆者衷心希望,克魯曼旋風不該是主辦的媒體、銀行和政府共同吹捧出來的信仰泡沫,更不該是短暫消費和流行的「蛋撻現象」或一時的大師崇拜。若是相信克魯曼,政府要作的顯然才剛起步,拜讀其著作和把演講列為必修課,都還只是邯鄲學步而已。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克魯曼旋風之後【工商時報社論09-05-17

 國際知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終於來到台灣。由於他經常在紐約時報撰述專欄,並且經國內平面媒體翻譯刊載,事實上國人對他並不陌生,尤其是國內經濟學界、政府部門,對他所提的各項論點相當重視,甚至也有參採之處。此次他的到來,與其說是要藉著這個機會得以聆聽其發聾振聵的高見,不如說是百聞不如一見,想瞻仰大師風采罷了。果不其然,大師來到寶島,所至之處人群促擁,媒體競逐,甚至馬總統親自接見,此種盛況謂之克魯曼旋風並不為過。
 綜觀大師此次蒞臨之言談,無論是專題演講或與各界之對談,仍然是「吾道一以貫之」─積極弘揚凱因斯學派理論。在此全球經濟普遍陷入經濟衰退危機之際,凱因斯理論的確有其可供參採之處;克魯曼大師則彷彿是凱因斯在此世代之代言人,積極鼓吹擴大政府支出救經濟的理念。然而,在本質上,他的主張仍不脫維護資本主義的理念。許多人誤以為擴大政府支出就是贊成「大政府」,事實上這不是資本主義的核心理念,資本主義的真正核心價值仍在民營體制的市場機能運作,而非公營體制的大政府控管。因此儘管克魯曼積極主張擴大政府支出、加強對問題金融機構的資金挹注和監理、對於有問題的小銀行先由政府接管(許多人因此誤以為克氏贊成銀行國銀化),整頓後再賣給大銀行。凡此種種主張,從表象來看,以為是走向公營化或國營化,然而細心的讀者應注意到他在專欄中使用pre-privatization 這個字,意思是說所有的政府擴大介入的行動,都只不過是最終回歸民營化前的暫行措施罷了,民營化仍是其資本主義理念的骨幹,全球化則是其資本主義理念的舞台。
 克魯曼此次來台的首場公開演講,就是以全球化的五大挑戰為其主要內容,呼籲各界應正視妨礙全球化的五大威脅:包括經濟衰退對全球貿易的衝擊、各國政府可能採行過度的保護主義、凱因斯時代的貿易重商主義的再起、各國財政擴張夾帶的重商主義操作、長期匯率失衡無法消除對全球化的傷害。這些論述充分表達克魯曼對資本主義全球化舞台的關切,也代表全球最大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利益。
 克魯曼在與各界對談時,明白表示目前全球股市好轉只是各國寬鬆貨幣政策的短期作用,各項實質經濟指標雖然顯示經濟惡化程度趨緩,使全球經濟重蹈1930年代大蕭條的機率從20%降低至5%;然而,只有民間部門完全復甦,全球經濟與金融危機才能完全解除。此外,克魯曼仍堅持他對金融創新的一貫看法,認為像CDS、MBS等金融創新商品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金融業應該回到基本面。在此之前,他甚至撰文主張銀行應該回到從前很「無趣」的年代,單純做好資金融通的基本功能就夠了。至於在景氣復甦的政策上,克魯曼認為小國既然在貿易出口等方面需要仰賴大國,唯有在大國經濟復甦後,小國才有機會搭順風車跟著復甦,因此他似乎不認為小國能有足夠的機會,靠本身的力量重回經濟坦途。
 檢視了這次克魯曼旋風所帶來的各項大師「開示」,我們認為基本上克魯曼此行並沒有對國內學界、政界帶來明顯的新觀念(除了他稱讚台灣的全民健保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讓國人大為振奮之外)。然而,經過大師的提醒,我們希望國人注意到目前資金行情的股市榮景不宜過度樂觀看待,部分上市櫃公司營收的月增率回正或負值減少,只是表示營運惡化程度減緩,若其年增率仍為顯著的負值,則表示營收還沒回到正常情況。儘管MSCI調升台股權重、增加台股成分股的家數,上週外資卻有360億元的賣超,與本月以來395億元的買超對照,可以看出外資似乎已經有獲利了結退場的跡象,因此國人對股市仍宜看長期基本面,不宜隨波逐流,才不致追高殺低反倒兩頭落空。
 在政府方面,我們相信有克魯曼大師的加持,目前政府有關擴大內需方案、促進就業方案等,都與他擴大政府財政支出救經濟的主張不謀而合。尤其未來的愛台12大建設、六大新興產業,都是厚植國力的基本建設,或許可以部分緩和大師預期未來十到十五年全球景氣仍未能全面復甦的壓力。另外,兩岸間簽署ECFA協議,一方面或可化解我國因東協加一(未來則加三)所造成經濟邊緣化的威脅;另一方面,正如同大師所言,小國要景氣復甦,最有利辦法還是搭上大國景氣復甦的順風車。藉著ECFA協議來搭上中國景氣提早復甦的順風車,應可讓台灣有關經濟復甦的努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索羅斯:對投資中國「十分感興趣」【中央社2009.06.13

全球知名投資家喬治·索羅斯昨天在北京說,他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認為中國經濟正在加快復甦,對於在中國投資,他個人更是「十分感興趣」。
索羅斯是著名「量子基金」(Quantum Fund)的創辦人及操盤手,以「狙擊」多個國家金融股匯市、從中獲得高利潤而聞名全球,包括香港在內的若干亞洲國家及地區都曾經是「受害者」。
新華社報導,索羅斯是在與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見面後接受媒體採訪,做出以上表示。
索羅斯這次造訪中國多個城市,他告訴媒體,「中國的金融機構並沒有受到危機的衝擊,中國充足的外匯儲備使其具有良好的資產負債表,有助於藉助經濟刺激計劃推動經濟復甦。」
但一向直言的索羅斯也指出,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最大的衝擊表現在出口上。他說,「中國過度依賴出口,而且出口對中國經濟支撐作用強,從而帶來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不過,索羅斯認為,中國政府正在積極因應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僅對出口企業提供金融扶持,還加大海外投資。他表示,「應該說,中國政府正在積極主動地與世界其他國家合作因應這場危機,並帶動中國經濟加快復甦。」
談到在中國的投資意向,向來深沈的索羅斯拒絕透露他感興趣的投資行業和領域,僅強調自己對投資中國「十分感興趣」,尤其關注對私有資產的長期投資,目前正積極尋找各種投資機會。
在與索羅斯見面後,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也告訴媒體,雙方已就彼此間合作事宜進行溝通。陳峰透露,索羅斯非常關注中國朝陽產業(相對於夕陽產業)的發展,並對未來與海航合作前景看好。目前索羅斯對海航的投資總計5000萬美元,雙方已保持10多年的良好合作關係。

中國經濟成長 世銀上修【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2009.06.19

世界銀行昨(18)日上修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3月預測值是6.5%,上修0.7個百分點到7.2%,保八仍有困難,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7.7%。
世銀指出,儘管貨幣與信貸迅速增長,但中國的通貨膨脹風險較低。中國和全球都產能過剩,對產品價格形成下滑壓力;同時,原材料價格短期內也不會大幅上揚,消費者物價近期不會大幅上升。
世銀昨天發布最新「中國經濟季報」,世銀指出,中國經濟受全球危機的衝擊,但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使國內生產毛額(GDP)保持可觀增長。
世銀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預估,政府支出及降稅貢獻經濟成長率6個百分點,國內投資和消費貢獻3.6個百分點,淨出口則拉低2.4個百分點。
世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韓偉森表示,「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仍會相當可觀,但說經濟已開始持續強勁復甦,還為時過早。中國政府影響的投資將有力支持今年的成長。」
世銀報告指出,世界經濟依舊低迷,中國經濟不太可能回到原來的高成長。很多製造業存在產能過剩,企業利潤空間被擠壓,民間投資短期內仍欲振乏力,房地產前景雖看好,但消費增長不可能太快加速。
高路易表示,預期政府擴大內需的刺激明年會逐漸消退,但出口和投資會回升,中國經濟仍能保持7.7%的快速成長。
世銀預估,未來十年中國出口年增率將為9%,較過去十年低10個百分點左右,這將導致每年經濟成長率減少2個百分點。世銀還預測,中國今年全年財政收入將下降5%,財政支出增長22%,這意味著全年赤字規模幾乎達到GDP的5%,其中約三分之一是由出口退稅等新政策造成。
中國外匯存底成長也會放緩。世銀指出,過去九個月已看到外匯存底增幅放緩,主要原因包括美元升值導致儲備股指下降及大量熱錢流出,中國今年資金流出將達1,700億美元。

林毅夫:大陸經濟 小W型復甦【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09.06.19

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由於產能過剩,金融危機已轉變為實體經濟危機,但大陸可能最早見底,估計今、明年都能維持7%到8%的經濟成長率,大陸經濟會是小的W型復甦,不會是大的W型復甦。
林毅夫赴世界銀行任職已屆滿一年,在臨近美國白宮的世界銀行辦公大樓內,接受中共黨刊瞭望東方周刊的獨家專訪。林毅夫去年2月4日被任命,是世銀首次任命發展中國家人士出任副行長。
最近市場樂觀情緒在上揚,不少人認為危機或許已過去。林毅夫分析,危機仍存在,不過,已從金融危機變成了實體經濟的危機。在美國、歐洲政府強有力的干預下,金融市場崩潰是可以避免了,但實體經濟的疲弱會使金融市場無法完全穩定。
他說,目前大家看到的都是金融方面的危機,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採取了大力度的應對措施,金融領域的崩潰可以避免了,於是大家信心有點恢復。
不管是救市、增資、刺激經濟,美國總共承諾了12.8兆美元,約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90%,其他發達國家力度也很大。
但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經濟已有六年高速成長,很多投資集中在房地產和製造業,造成產能過大。林毅夫強調,產能過剩下,企業投資就少;企業開工、獲利就會不好;就業因此難以好轉,消費信心很難真正恢復。
他說,產能過剩會加大通貨緊縮的壓力,資產的價格、市場需求也會進一步下降,若企業獲利進一步下滑,不良債務會更多,影響金融穩定。
林毅夫說,國際貨幣基金(IMF)去年11月預計,美國金融業需要沖銷的金額大概是1.4兆美元,上個月這個數字擴大為2.7兆美元,「會不會再擴大很難說,因為實體經濟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林毅夫指出,大陸財政狀況較好,外匯存底較多,大陸積極財政政策的干預力度強,從占GDP比率來講,中國的財政手段是全世界最大的。推估中國經濟可能最早見底。另外,大陸有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經驗,在「化危為機」方面是有經驗的。
但會不會很快恢復到2008年以前的兩位數的成長,林毅夫認為,這有賴全球經濟的復甦;他估計,今、明兩年大陸經濟維持7%到8%的成長幅度應該沒問題。
林毅夫認為,大陸復甦型態會是小W型,不會是大W型。大陸從10%以上的成長率降到8%,差不多下降3個百分點,要恢復到9%以上的成長速度,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因為大陸出口下降是全球性的問題。
林毅夫表示,1998年發生東南亞金融危機,大陸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因而在1998年到2002年的五年間,經濟成長率維持在年均7.8%的水平,成為當時全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這次的國際金融危機,仍可以進行積極的財政政策。
還可以利用財政政策,進一步消除經濟發展的瓶頸,推動一些該改還沒改的地方。他說,中國這次推出人民幣4兆元財政政策,一大部分投資還是基礎設施,尤其是以前較不著重的鐵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30%用在環保、節能,這就是針對大陸的瓶頸;也應投資社保、醫療領域。
大陸外匯存底不斷增加,林毅夫指出,投資跟消費之間的不平衡是長期存在的問題。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6日刊載林毅夫和世銀行長佐利克共同撰寫「經濟復甦取決於G2」一文,就指出了這個問題。
林毅夫說,如果收入分配愈來愈不平均,消費就不能成長起來;消費成長不起來,儲蓄就會很多;儲蓄很多,投資就會很大;國內消化不了,就必須出口,就會導致貿易盈餘愈來愈多。因此大陸要促進消費,就必須改革,促進收入的公平分配。
他指出,大陸在其他改革方面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像金融、資源領域的壟斷,以及醫療制度的改革,如能把這些瓶頸消除,成長的潛力就大了,大陸經濟9%到10%的成長速度已經有30年了,也許還能維持十年、20年。
大陸也應該利用這個危機走出去,到國外投資。林毅夫仍然堅持以往的看法,認為大陸對外投資重點,最好是技術和資源領域,而不是金融領域。

大陸經濟升溫 本季成長近8%【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 2009.06.24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23)日刊出一篇署名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郭同欣的文章:「對當前幾個宏觀經濟問題的初步分析」。文章開宗明義指出,大陸中央確定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攬子政策實施後,從統計資料和有關行政記錄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見底回升。
大陸去年上半年GDP增長10.4%,第三季增長9%,第四季下滑到6.8%,今年第一季進一步跌至6.1%。
文章稱,根據4、5月主要經濟指標的表現及走勢分析,第二季GDP增長率預計可能接近8%,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止跌回升態勢。
分析指出,從有關部門初步測算的GDP季度比較來看,去年第三季增長2%,第四季增長0.1%,今年第一季增長1.5%,第二季預計增長2%以上。由此判斷,本輪經濟的底部應該在去年第四季。
不過,文章也說,儘管大陸經濟已經止跌回升,但需求不足依然是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雖然內需仍在持續加快增長,但難以完全彌補減弱的外在需求。
文章表示,儘管國際經濟一些先行指標出現回升,金融市場出現轉好跡象。但潛在金融風險尚未充分暴露,不良資產規模巨大,信用卡貸款和房地產貸款違約率仍在繼續攀升下,總的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由於世界經濟明顯放慢,外需大幅減弱,外需成為當前拖累中國經濟放緩的最主要力量。
此外,生產能力過剩將直接導致部分企業開工不足,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跌,最終影響企業投資意願,拖累相關行業乃至整個經濟回升。生產能力過剩還將加大部分行業生產經營的困難,加劇虧損企業虧損狀況,導致企業總體效益低下。
文章還指出,當前價格水平仍處在低位,但因貨幣信貸前期增加較多,國際、國內市場初級產品價格普遍明顯上揚,目前社會公眾對下階段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預期有所增強。
一旦價格上漲繼續加快,會增加微觀主體經濟活動的成本,而且也會壓縮宏觀調控的空間。

大陸今年GDP增7.5%【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 2009.07.03

IMF內部人士昨(2)日向道瓊社透露,去年底極度看空大陸經濟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即將把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大幅上修2.5個百分點至7.5%,明年則為8.5%;IMF還認為,大陸未來一、二年應繼續擴大財政支出,以刺激家庭消費。
早前IMF是各個國際組織或機構中,對大陸今年GDP成長率的預期最為悲觀的。去年12月中旬IMF估計,大陸今年GDP年成長率僅有5%,不過,今年4月以來,多家投資機構與世界銀行陸續上修大陸今年GDP成長率。
以大陸目前的經濟規模來看,未來只靠公共投資和出口已經很難推動經濟大幅成長。因此,IMF認為,大陸應利用全球經濟危機這個歷史機遇,將經濟成長模式調整為由家庭消費帶動。
IMF肯定,大陸面臨全球經濟危機改採寬鬆政策是完全適切的做法,不過這個做法現在應該適可而止。另外,一旦確立經濟開始復甦,大陸就必須儘快調升利率。
至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IMF磋商後的初稿指出,即使大陸方面並不同意,IMF仍然認為,人民幣實質匯率大幅低估;消息指出,大陸官方對IMF表示,如果美元持續走貶,大陸將評估相關因素,並且配合調整匯率政策。

保八有望 停推刺激方案【工商時報09-07-10潘羿菁

 中國政府短期可能不再推出刺激景氣方案。根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發布最新的報告指出,政府先前提出一籃子計畫已經對於經濟快速下滑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開始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建議今年下半年不宜再加大保增長政策的力道。
 國家信息中心最新報告發布於昨日的「中國證券報」當中,報告指出,預計2009年可望保八,物價指數下降0.5%。
 報告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大陸一連串的刺激景氣方案,針對防止經濟快速下滑,發揮相當積極的作用,但是卻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較低,甚至有些地方投入的項目,事前準備相當倉促。
 而人民銀行日前公布6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較上月新增1.5304兆人民幣,儘管創下史上第三高紀錄,但是國家信息中心認為,幣市信貸投放過猛,如果繼續發展下去,適度寬鬆的政策在實際操作上面可能會出現「過度」寬鬆傾向。
 再加上信貸結構不盡合理與平衡,投放標的物大多集中在大項目、大企業身上,中小企業仍然存在融資困難,顯然地方政府重視保增長,但在結構調整的進展卻不大。
 整體看來,大陸經濟已經成功觸底回升,因此針對今年下半年的看法,國家信息中心建議,不適宜再針對保增長方面的政策刺激力道,應該是將工作重點放在如何徹底落實政策,嚴防經濟刺激政策被過度使用。
 在防範長期通貨膨脹的考慮下,今年內不應該再降息,並要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對於信貸投放進行結構性調整,此外,應該利用目前物價較低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價格的改革,包括推動資源稅、環境稅改革和徵收工作。
 儘管國家信息中心預測今年可望保八,但是商務部長陳德銘看法保留,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陳德銘在參加G8與新興經濟體年度峰會時,被問及今年大陸是否可以保八?他說,全球金融危機最糟糕階段尚未過去,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難以作出預測。
 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報告,將中國2009年經濟增長率從先前預測的6.5%上調至7.5%,2010年預期由7.5%上調至8.5%。

中國第2季GDP 成長7.9%【中央社 2009.07.17

中國經濟出現回升趨勢,根據中國官方公布最新數據,今年第1季GDP成長6.1%,第2季成長達7.9%。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記者會上公布上述數據。
  李曉超表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人民幣13兆9862億元,較去年成長7.1%。
  他表示,分季來看,第1季增長6.1%,第2季增長7.9%。
對於就業問題,他表示,經濟增速雖然回升,但離增加就業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當前就業仍面臨較大的壓力。
  他說,今年上半新增就業出現積極的苗頭,農村外出務工人數有所增加,第2季末,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比第1季增加378萬人,增長2.6%。
  他指出,中國政府實施的一籃子計劃取得明顯成效,表現出「四個一」包括:「一個回升」,生產增速穩步回升;「一個加快」,國內需求增長加快;「一個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一個改善」,民生繼續得到改善。

北京學者:中國經濟觸底反彈 保8不成問題【中央社2009.07.17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佈了今年上半年的主要經濟數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齊建國表示,中國經濟已觸底反彈,在經濟回暖的情況下,不宜再大增刺激經濟的措施。
齊建國對中新社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金融機構放款7兆3700億元,可謂「天量」,這樣的貸款規模是超常規的,而且使中國的財政負擔稍顯過重,由於中國經濟宏觀面已經向好,「下半年的日子會比上半年好過」,因此下半年應著眼於落實已有的政策,並適當控制信貸的增加速度。
齊建國同時預計,今年第三季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成長率將可達到8%,第四季可至9%,全年「保8」不成問題。
齊建國還指出,未來中國經濟如果迅速好轉,通貨膨脹壓力勢必將釋放。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會上公佈上半年經濟主要統計數據,其中GDP為人民幣13兆986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去年同期成長7.1%。其中,第一季增幅6.1%,第二季回升至7.9%。

陶冬:中國已躲掉再度打底風險【工商時報09-07-17 張志榮

 中國第二季GDP成長率達7.9%,優於外資圈預期,昨(16)日引發外資圈sell side連番調升預估值,如摩根士丹利證券分別將今(2009)年與明(2010)年GDP調升至9%與10%,言下之意,不但能「保8」、甚至還可「拚9」。
 美系外資券商主管指出,只要中國GDP「保8」達陣成功,對於市場上擔心下半年中概股行情恐成為泡沫的疑慮應可順勢化解,搭配全球經濟由谷底復甦題材,對台股應算是利多消息。
 此外,外資圈也關切中國寬鬆貨幣政策何時會轉向,對此,美商美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邦德(TJ Bond)認為,以下幾項指標可做為參考:一、單季GDP成長率站上10%,目前看來可能在2009年第四季或2010年第一季發生;二、出口成長率由負翻正,這可能發生在2010年初;三、CPI與PPI由負翻正,而這可能發生在2010年初;也就是說,明年初才會有動作。
 瑞士信貸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指出,7.9%的數據不但優於他原先所預估的7.6%至7.8%,也優於市場預估值7.7%,尤其是從第一季的6.1%低點大幅揚升,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第一季成長主要來自於政府公共建設支出,第二季幾乎是全面性的復甦。
 陶冬仍維持今年中國8%的GDP成長率預估值,但從第二季GDP數據指出,中國經濟的底子真的很深厚,已躲掉再度打底(double-dig)的風險,最為疲弱的出口這一塊下半年應可改善,至於未來12個月的經濟成長力道來源,預料將由公共建設支出轉為逐度回溫的房市。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中國7.9%的第二季GDP數據,印證了先前他認為中國經濟將走「V型反轉」的預測,只要政府能持續釋出政策利多,就能支撐下半年GDP在8%之上。
 摩根士丹利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以強勢的政策利多,將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脫鉤的想法已逐漸得到證實,因此下半年勢必會吸引更多資金,尤其是房地產投資,明年成長力道將會更強。

20省GDP 超越「保八」目標【聯合報 2009.07.25

大陸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各地GDP增幅比預期好,廿七個省(區、市)中,GDP增幅超過百分之八的省十九個。
另外,尚未公布經濟半年報的河南省,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曾對媒體透露,上半年GDP增幅將超過百分之八。因此,大陸至少有廿個省,超過「保八」目標。
其中,天津和內蒙古以百分之十六點二的增幅領先,天津濱海新區的GDP增幅達百分之廿三,帶動天津經濟發展。內蒙古的「動力」來自煤炭,煤產量超過山西,居大陸第一。
數據顯示,GDP增幅超過百分之十的省、區、市是:天津、內蒙古、四川、廣西、重慶、安徽、陝西、吉林、遼寧、湖北、江蘇、江西、西藏。增幅最小的是上海,為百分之五點六,而山西一季度GDP出現負百分之八點一的增長。
有五個地區增幅低於百分之七點一的大陸平均水準,分別是基礎較差的新疆、甘肅、寧夏,以及從「尖子生」跌落下來的浙江和上海,兩地經濟發展外向型,外需不振,是增速放緩重要因素。

朗潤預測:中國第三季GDP 8.9%【工商時報09-07-26吳瑞達/綜合報導】

 在中國第二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大幅增加7.9%之後,昨(25)日由中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邀集23個產官學界等機構,所發表的「朗潤預測」指出,中國第三季的GDP年增率可望達8.9%,若預測準確,則中國前三季的GDP年成長可達7.7%,全年「保8」的可能性大為提高。
 「和訊網」報導指出,昨天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召開的「CCER中國經濟觀察」的報告會上,23家與會的機構中,包括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花旗銀行、匯豐銀行、中金公司等,共同發佈最新的「朗潤預測」。
 此次的朗潤預測顯示,與第二季相比,第三季度經濟指標明顯回升,除中國GDP年成長率為8.9%之外,CPI預估衰退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成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成長15.3%;出口則衰退19.8%,進口的衰退幅度則明顯縮小,預估為衰退10.8%。
 至於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表現上,大多數機構認為,第三季將呈現好轉,衰退幅度進一步縮減;匯豐銀行和野村證券一致表示,第三季進口將「由負轉正」,預測成長率分別為11%與2.9%;而藍橡資本則表示非常悲觀,預計三季出口將大幅衰退36%,進口衰退32.7%。

陶冬:4.8兆熱錢淹大陸【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 2009.07.30

大量熱錢湧入中國股市、樓市,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估計,大陸熱錢規模已達到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8兆元),下半年大陸樓市可能比股市更瘋狂,嚴重威脅金融安全。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熱錢研究監測專家黎友煥教授指出,熱錢主要來自港澳台的投資和儲蓄資金,從6月份開始,新一波的熱錢已經出現棄樓市、進股市的現象,熱錢快速流入股市,「要是再這樣瘋下去,股市恐怕沒多久也會成為熱錢拋棄的對象。」
經濟參考報報導,陶冬認為,約有人民幣1兆元的銀行貸款正透過各種管道流進股市、樓市,成為追逐短期投機利潤的熱錢;以目前的走向來看,他擔心,下半年產生的巨大樓市泡沫,將比股市對銀行造成更大的威脅。

陶冬:房市泡沫 政府的錯【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 2009.08.15(楨:經濟巫師

中國房價連漲五月,漲到社科院專家都坦言目前樓市是極度的泡沫。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昨(14)日不禁說出重話,痛批是中國政府和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給中國經濟吃錯了藥。
中國新聞網報導,最新的官方資料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7月房屋銷售價格比6月上漲0.9%,是今年以來連續第五個月上漲,且漲幅逐月擴大。法制晚報報導,這股全民炒房潮,讓北京一個王姓民眾靠著買賣小套房半年淨賺155%。
「目前樓市已極度泡沫。」中國社科院工經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十分憂心,因為經濟不景氣難以改善,房價必成先行指標率先滑落;加上房地產供過於求嚴重,如果投機者大量拋盤,房價極可能急劇下降甚至崩潰。
陶冬在昨天的「2009博鰲房地產論壇」說出重話,網易財經報導,陶冬語出驚人,強調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包括房地產企業的行為都是理性的,「不理性的是政府和央行,是他們給中國經濟吃錯藥。」
陶冬表示,近期房市出現價格上漲、成交量下跌,是因為新盤推出速度放緩,並非開發商刻意等待價格,而是盤量有限,根本無盤可推。在此同時,中國面臨建國以來最大的流動性。在今年前四個月,估計共有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8兆元)的熱錢在瘋狂的貸款過程中被製造出來。
「你看一個個都把長期存款拿出來,為了什麼?就是為了投機。」陶冬說,政府對於信貸的失控,不僅使中國資產價格上漲過快,讓實業資本辛辛苦苦賺的錢,還不夠在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炒一把賺的錢,陶冬強調:「這個責任全在中國政府。」

高盛:中國今年GDP可達9.4%【工商時報09-08-11黃怡錦/綜合報導】

 在看好中國大陸提振內需的擴張性政策可望於今年底前顯現的效益,自摩根士丹利日前率先將中國今年GDP成長率一舉調升至9%,近日,包括美林、瑞士銀行等投銀也紛紛跟進上調中國今年GDP成長率預估,高盛昨(10)日更樂觀預估,中國今年GDP成長率可以達到9.4%。
 高盛亞太區(日本除外)首席經濟學家布坎楠(Michael Buchanan)昨發布觀點指出,中國國家發改委與中國國務院,對於現階段就強力採取緊縮性政策,態度上仍舊審慎。
 高盛提醒,中國人民銀行目前最重要的,是得確保人民幣新增信貸能夠流向實體經濟,而非僅是推升資產價格,在經濟成長增速顯著過熱之前,布坎楠認為,中國官方升息動作,可能必須等到今年底的經濟政策制定會議之後,亦即明年才可望開始升息。
 目前,以中國第二季GDP成長率達到7.9%,上半年新增信貸達到逾7.37兆人民幣等超乎市場預期的總體數據來看,中國經濟成長動能仍然強勁,預料中國官方不會太快執行緊縮性政策。
 因此,高盛將原先已經相當看好中國今年GDP成長率預估值8.3%,昨進一步上調至9.4%,比日前摩根士丹利一舉將中國今年GDP成長率從7%上調至9%更高,堪稱對中國今年經濟成長最樂觀的外資。
 而在看好中國、美國經濟之下,高盛並一併上調亞洲太平洋(日本除外)地區今年的平均GDP成長率,台灣、香港、新加坡、韓國今年的GDP成長率預估,分別從原先的負7%、負4%、負6%與負1.7%,分別上調至負5%、負3%、負4.5%與負0.6%。
 瑞士銀行昨發布最新觀點也指出,中國經濟估計是可持續的復甦成長,今年GDP成長率,估計可以達到8.2%,目前,成長復甦動能主要來自於中國政府的4兆人民幣振興經濟政策、大量財政支出與銀行信貸暴增,但未來幾個月,銀行業金融機構減緩信貸投放恐會使資產市場價格出現修正行情。

樊綱:中國經濟率先復甦 是V型而非W型【中央社 2009.08.14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樊綱今天表示,中國經濟目前已確實率先復甦,中國的復甦是可持續的,且呈現出V型、而不是W型的反彈走勢。
中新社報導,樊綱在13日開幕的2009博鰲房地產論壇上專題演講「復甦中的泡沫爭議--未來宏觀政策調整的方向」時做上述表示。
樊綱表示,面對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機,世界各國聯合採取基本正確的政策,成功防止1次像1930年代那樣的大蕭條。如果發生大蕭條,不是1年3%至5%的衰退,而是10年的大衰退。可喜的是,這樣的災難當前已經防止。
樊綱說,目前,中國經濟已經率先復甦,世界各國也開始出現持穩跡象。中國的經濟復甦基本上是可持續的,這不是什麼W型的波動。比如,過去降到6%,現在會升到8%、9%,如果再降到6%,那就是W型;如果現在一直在高點波動,那不叫W型。
樊綱指出,今年經濟復甦主要靠中國政府投資支撐,明年仍然需要政府一定的支持。特別是國家的財政政策還不能撤。而且客觀上也撤不下來,因為很多公共基礎投資項目都要有2、3年完成的過程。明年一些市場需求會跟上來,會起到支撐增長的作用。今年是政府支撐3個百分點,明年也許房地產投資增長能夠支撐1個百分點以上。另外隨著其他產業部門的投資恢復,出口一定程度恢復,再有1個多百分點,加上政府繼續支持,復甦、增長是可持續的。
談及房地產投資,樊綱表示,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投資是持續增長。預計明年房地產投資將以25%以上、甚至30%以上速度增長,這對中國經濟增長是1個有力的支撐。中國的房地產業要持續發展,它不僅能夠創造巨大財富,而且也是中國經濟能夠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上一篇:中國就業

下一篇:中國崛起(一)

阿楨 2024-11-12 02:47:45

安排10兆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又意味著什麼?

2024-11-08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措施: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兆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兆元,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2028年以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兆元大幅下降至2.3兆元,化債壓力大減。
此次化債對地方政府有四重意義:
其一,債務置換實現了部分隱性債務顯性化,債務更加公開透明。
其二,以利率更低、週期更長的政府債券置換舉債成本高、週期短的隱性債務,以時間換空間,因此債務置換的過程也是降低風險的過程,體現了化債的本質是化解風險。
其三,債務置換減輕了地方政府化債的壓力,地方政府能騰出更多的財力和精力用於發展經濟和提供公共服務。
其四,債務置換有利於地方政府更好落實減稅降費,部分地區「亂罰款亂收費」等現象將明顯緩解乃至杜絕,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
對於城投公司而言,債務置換有助於城投公司剝離歷史債務包袱,輕裝上陣,為城投公司的轉型發展提供堅實基礎。長期以來,城投公司作為地方政府投融資的重要助手,在推動基礎建設、促進城鎮化過程中扮演了不可取代的角色。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政府負債比率顯著低於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2023年,國債30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兆元,隱性債務14.3兆元,政府負債比率為67.5%。
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中央財政在未來還有很多可以實施的方向,要將其同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透過財政資源的投入推動改革(例如農村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醫療保障等),最終達到提升消費、促進投資的目的。
近兩年來,國家已經連續推出多項支持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等等,針對供給端的政策包括房企的「白名單」制度、用專款債券支持回收閒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今年10月,少數一線城市和個別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市場已經有些起色。
  回應
盡快化債,才能讓地方輕裝上陣,也能讓地方經濟再現活力,這是對全國人民都有好處的事。這個與發錢不同,是透過化債推進發展,再用發展的紅利來補償債務。而且從目前中的態勢來看,中國的科技離全面爆發最多五年時間,等到科技一爆發產業紅利會大增,到時候這點債不是多大的問題。

阿楨 2024-06-25 03:50:39

這一90年代超中國10倍的非洲國家,怎就落到如此境地?

【導讀】2023-06- 14,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宣佈連任,大選背後,南非實際上已經面臨了較長時期的發展困境。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人均GDP是330美元;南非3300美元,南非如今,2021年的人均GDP是7055美元,約中國的60%。與南非陷入發展泥沼相對的是,許多原先的並不發達的“黑非洲”新興經濟體,正在“日拱一卒”地發展自身。
本文作者曹豐澤是一位中國企業駐非工程師,在東南非新興經濟中,曹豐澤感受到了主動作為的政府、實事求是的產業組織和對自己福祉負責的民眾。而在南非市場,最大的感受是“做不成事”“寸步難行”,既有發達國家市場極高的“紙面標準”與官僚主義桎梏,又沒有相對健全的市場環境、隨處可得的機械設備和高素質勞動力。到2023年,依靠著強大的工商業底子,南非在非洲經濟中仍處於支配地位;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東南非的新興經濟體日拱一卒,動搖南非的支配地位應該就在近年之間。
  回應
作者把新南非發展停滯的前因後果描述得很清楚,但由於政治正確的原因卻沒有非常明確地說出來。很明顯,主要是由於南非的新黑人領導層的德和才都不配其位所造成的。這些黑人把白人趕走後,自己坐在那些位子上瞎搞,南非能好得了嗎?其實當時推翻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時候,就應該有解決這個矛盾的思路,而不是簡單地認為,只要受壓迫階級奪取了統治地位,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求能出現德才兼備的領導者和領導集團,令人遺憾的是,採用西方目前的這種所謂民主自由但浮躁的選舉體制,原來很發達的西方自己都搞不好,更別說其他國家了。
南非的新黑人領導層的德才不配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西方把資本都抽走了。不要小看抽走資本,美國週期性收割,很多國家都頂不住要破產的。

阿楨 2024-06-25 03:31:51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PPP GDP仍然低估 2023-06-23

世銀2021年各國實質購買力PPP GDP,中美印前三,28.82萬億,23.59萬億、10.96萬億美元(中美印2021名目GDP,17.82萬億,23.32萬億、2萬億美元),《經濟學人》認為,這還是低估了,因為很多指標中國是美國數倍。
例如圖二的25種關鍵金屬礦和提煉產品占比,中國占全球60%以上的9種,50%以上的11種,40%以上的16種。再如發電量是美國兩倍,鋼鐵12.6倍,水泥是22倍,汽車三倍,造船占全球50%。
消費品數量也遠高於美國,一般占全球的20%-40%。美國只是服務業遠高於中國,中國很多服務消費沒放進GDP,經濟學人認為中國在有意壓低GDP!
  回應
欠債的裝富,要債的裝窮。
GDP有三種統計方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中國採用生產法,美國採用支出法。三種方法雖然從理論上最終值應該是一致的,但生產法相比於支出法,其優點在於更多地避免了重複計算,缺點則是忽視對非生產性部門,例如金融、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業,生產法往往會比支出法得出的GDP數值要小。中國稅收大頭在間接稅,特別是通過企業的增值稅等,所以採用生產法統計GDP,更有利於掌握稅收情況。而美國稅收大頭在直接稅。用哪種方法,是各國的國情決定的。
  回應

微軟、英偉達、蘋果市值合計超過中國股市總值2023-06-07彭博社
微軟、英偉達、蘋果三大美國科技公司的總市值約為9.2萬億美元,超過了中國交易所(不包括香港)9萬億美元。2023年滬深300指數下跌了12%,而美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24%。這是美國股市泡沫,還是中國股市低估?應該是兩者兼而有之。
如果市值代表實際價值和經濟實力的話,那中國經濟實力相對於美國不值一提,不值得美國那麼焦慮。但在現實中,按照匯率GDP,中國GDP占美國65.4%(2021年曾經達到73%);按照購買力等價GDP,中國達到美國的122%。在現實中,美國很焦慮,這或許是美國股市泡沫的反證。
美中經濟實力差別與美中股市是兩回事。
  回應
一個國家的股市,當上市企業的目的是為了賣公司,怎麼可能健康發展?你想發展製造業,金融業收益就不能比製造業高或者高太多,否則誰還費勁巴拉的搞製造?中美的發展側重,註定了股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