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7 07:46:27阿楨
民主偽形(一)
本想將西方對,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遭軍方罷黜流亡海外、伊朗總統糾紛,二者不成比例之反應,分別補貼於<美以伊朗><拉美向左轉>,但一想起西方民主自由人權的偽形,特貼<民主偽形>以悼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082818/2008090606215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858866/20071016053900
另參本館:
天下民主一般黑 《衝突與合作》 《美國的民主》 民主形式萬歲 袈裟革命? 救災政經學 中國與東協 俄喬戰爭 《西方人道主義干預》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民主理論選讀》
宏都拉斯頑抗國際孤立 賽拉亞下落不明 2009-08-03 中央社
為報復美國取銷4名宏都拉斯臨時政府官員簽證,宏國代理總統米契列地也將取銷美國駐宏外交官的簽證;同時,宏都拉斯被罷黜總統賽拉亞今天離開尼加拉瓜下榻旅館,下落不明。美洲國家組織(OAS)也於上週以宏都拉斯臨時政府發動政變罷黜賽拉亞(Manuel Zelaya),而決定將宏國代表逐出OAS總部。
7月31日,米契列地政府取銷了執行33天的全國宵禁,但為防止賽拉亞偷渡入境和支持賽拉亞的民眾發起動亂,對與尼加拉瓜邊境地區施行的宵禁仍然持續。
支持賽拉亞的群眾持續在尼加拉瓜邊境發動騷亂,1日已造成一人死亡,米契列地表示,這是政變發生以來喪生的第二名示威民眾。
另一方面,誓言返國復職的賽拉亞今天已悄悄的離開了他在尼加拉瓜與宏都拉斯邊境附近下榻的旅店,行蹤不明,一般預料,他可能嘗試偷渡入境宏都拉斯。
http://news.pchome.com.tw/internation/cna/20090803/index-12492953346387418011.html
賽拉亞威脅起義 「部隊」尼國集訓 2009-08-02 中央社
(中央社尼加拉瓜新瑟哥維亞1日法新電)就在遭罷黜的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Manuel Zelaya)威脅起義之際,一群光腳的烏合之眾在靠近宏國邊境的尼加拉瓜泥濘的土地上遵照指揮官的口令作著出列、踏步等動作。
賽拉亞昨天接受尼國官方第4頻道電視台(Channel4 TV)訪問時表示:「除非宏都拉斯回到政變前的情況,否則將掀起全面暴亂。」
6月28日遭到軍事政變推翻、流放海外的賽拉亞表示:「人民有權抗爭、有權起義。」
阻止他回國的是米契列地(Roberto Micheletti)領導的德古西加巴(Tegucigalpa)臨時政府。在涉及賽拉亞恢復總統職位上,他堅決反對做出任何妥協。
所以在與宏國接壤的尼國山區,聲援賽拉亞的民眾正準備反擊,展現拿起武器戰鬥、讓賽拉亞重掌政權的意志。
賽拉亞所謂的「人民軍」集訓,是在他的盟友、尼國總統奧蒂嘉(Daniel Ortega)許可下展開。
賽拉亞一個多星期前短暫跨過尼、宏兩邊境,僅僅短暫停留後,即在宏國鎮暴警察注視下返回尼國。約300 位支持者從邊境進入尼國村莊奧可塔(Ocotal)聲援賽拉亞。
昨天,接受訓練的賽拉亞民兵高呼:「政變策劃者下台。」
身上刺青的年輕戰士表示,賽拉亞執政時期,他還在服役,現在則教導民兵怎麼樣奪取敵人手中的武器。
要求匿名的他表示,這套動作是為了避免槍戰。
50歲的農夫接受教導之後,試圖模仿這個動作,但是最後是砰的一聲,跌倒在地上。
訓練人員向他保證:「這樣還好,這樣還好。」其他年輕民兵則微笑、等著演練這個動作。
這些志願兵盡最大努力,跟著做快速匍伏前進等他們十分陌生的動作。
唯一的女兵速度跟不上其他男兵,後來似乎腿部抽筋,只好放棄,改做一些腹部運動。
這些即將成為士兵的人大都很年輕,看起來也很強壯,只是體能有待加強。其中一個人在慢跑,試圖讓偷懶的人覺得難堪、逼他們回來繼續練習,他大喊:「你們是來受訓的。」(譯者:中央社蔡佳敏) 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1020353&lang=tc_news
賽拉亞返國快閃 邊界逗留30分鐘【聯合報編譯林沿瑜09.07.26
遭軍方罷黜流亡海外的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24日再度闖關回國。軍方在邊界嚴陣以待,賽拉亞只在宏國領土停留不到30分鐘就「縮」回尼加拉瓜,當了「快閃族」。
美國雖反對宏國軍政府推翻憲法選出的總統,但國務卿希拉蕊24日批評賽拉亞此舉「魯莽」,無助於恢復宏國憲法秩序。
賽拉亞上個月28日起流亡海外,23日抵達尼加拉瓜,24日從兩國邊境的小鎮拉斯馬諾斯進入宏國領土。他把分隔兩國邊界的鐵鍊高舉過頭表示勝利,並象徵性地在宏國境內走了幾步。接著,賽拉亞伸手碰一個寫著「歡迎光臨宏都拉斯」的牌子,但表示他不想再往前走,以「尊重軍方原則」。賽拉亞在邊界小鎮過夜,傳聞他25日還要闖關。
賽拉亞表示要和宏國軍頭對話,鎮暴部隊立即向前往迎接賽拉亞的群眾發射催淚彈,還有直升機盤旋監控。賽拉亞支持者則向鎮暴部隊丟擲石頭,局面一度混亂。
宏都拉斯臨時政府宣布邊界地區實施戒嚴18小時,並封閉通往拉斯馬諾斯道路,阻止更多賽拉亞支援者湧向邊界。宏國電視台全面封殺賽拉亞試圖返國消息,賽拉亞的妻子試圖趕往邊界會合,也遭攔阻。
宏都拉斯軍方曾揚言,如果賽拉亞強行回國,他的人身安全將得不到保障,而且還會引發動亂。
這是賽拉亞被罷黜後第2次闖關回國。本月5日,賽拉亞搭乘飛機返國,但因宏都拉斯臨時政府關閉機場無法降落,只好降落在尼加拉瓜。賽拉亞24日宣稱,「我們必須扭轉政變,而我打算採取和平的方式。只要我在宏都拉斯,人民會圍繞我,軍人會放下武器。」
美雖譴責宏國政變,但建議賽拉亞達成政治協議前不要回國。希拉蕊表示,宏國各方應透過談判解決政治危機,避免採取挑釁舉動。
伊朗精神領袖 哈米尼為阿瑪迪尼杰連任背書>中時09-08-04陳文和
伊朗最高領導人(精神領袖)哈米尼大阿亞圖拉三日正式背書,確認阿瑪迪尼杰贏得六月十二日的總統大選順利連任,哈米尼也再次要求質疑選舉舞弊的反對陣營終止抗爭行動。
伊朗的國營電視台指出,最高領導人哈米尼大阿亞圖拉三日舉行了官方儀式,正式為勝選連任的阿瑪迪尼杰總統背書。雖然包括前總統拉桑加尼、哈塔米等溫和改革派人士及反對陣營多位領袖,以不出席方式公開杯葛為阿瑪迪尼杰背書的官方儀式,阿瑪迪尼杰仍將於五日向國會宣誓就任,隨後將在兩周內向保守派居多數的國會提交內閣成員名單。
阿瑪迪尼杰在伊朗國會裡有不少政敵,如果他未能取得哈米尼的背書支持,未來提交國會批可的內閣名單勢將很難過關。
挑戰阿瑪迪尼杰失利的溫和改革派總統參選人穆薩維和卡盧比均宣稱,阿瑪迪尼杰的第二任期並不具正當性。
伊朗觀察家指出,伊朗府會雙方或朝野若陷入權力惡鬥,將會嚴重斲喪阿瑪迪尼杰處理經濟問題的能力,也將影響伊朗核子研發計畫。
據西方國家的情報界消息人士向英國《泰晤士報》指出,伊朗製造及引爆核子彈頭的技術已臻完備,只待哈米尼一聲令下即可著手生產伊朗第一枚核彈。
消息人士表示,哈米尼一旦批准,伊朗可在六個月內,提煉出足夠製造一枚核彈的濃縮鈾,並可在一年內完成一枚核彈的組裝。伊朗科學家將以高爆炸藥包覆高度濃縮鈾製成核彈,再藉助「多點初始系統」(multipoint initiation system)引爆。
就任前夕 美國仍質疑艾馬丹加正當性 2009-08-04 中央社
伊朗總統艾馬丹加5日將展開第二任期,但美國國務院今天仍質疑艾馬丹加執政的正當性,並擔憂伊朗內部衝突將影響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伊朗在6月進行總統大選,艾馬丹加(MahmoudAhmadinejad)雖獲多數選票順利連任,但選舉的公正性卻遭反對黨質疑,國內情勢隨即陷入動盪不安。
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克勞里(Philip Crowley)今天在被問到伊朗局勢時強調,就算新任期馬上就要展開,但伊朗政府還是無法說服人民相信他們是合法政府;而且伊朗政府依然箝制言論自由、限制政治參與。
克勞里表示,各國正在商討是否進一步(經濟)制裁伊朗,但他懷疑伊朗在國內情勢動盪下,是否能有足夠能力回應國際的質疑與要求。
對於美國及其他國家將採取何種制裁,石油禁運是否可能,克勞里不願正面回應,僅表示制裁方式有很多,部分項目也已經實施,只希望伊朗能儘快回應國際訴求。
稱艾馬丹加是民選領導人 白宮發言人更正【中央社 2009.08.06
美國白宮發言人吉布茲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才說,宣誓就職的伊朗總統艾馬丹加是伊朗的「民選領導人」,但今天隨即更正為「他已就職,這是事實」。
吉布茲(Robert Gibbs)說,他必須修正昨天指艾馬丹加(Mahmoud Ahmadinejad)是伊朗「民選領導人」的說法,因為他是不是「民選領導人」,不應由他或美國政府來評斷,而是由伊朗人民來決定,很顯然地,現在仍有很多人有很多質疑。
吉布茲說,他只能說,艾馬丹加已經就職,那是事實。
吉布茲連在「已經就職」後面都不願加上「領導人」三字,記者追問,艾馬丹加是不是「領導人」?吉布茲說,美國只能承認他已就職的事實,至於是不是合法,則不是由美國,而是由伊朗人民來評斷。
被問到白宮是否認為伊朗選舉公平時,吉布茲說,那也不是由美國來評斷,伊朗人民自有看法。事實顯示,許多伊朗人民對此仍有許多疑問。
伊朗算帳 起訴大選示威者【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2009.08.02
伊朗革命法庭1日以聚眾示威、密謀推翻政權等罪名,起訴100名在總統大選後發動示威抗議的人士,包括兩位前副總統,數名部長級官員及國會議員。
這次起訴的人數之多,為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所僅見。
伊朗官方通訊社報導,政府起訴罪名包括:策畫示威抗議、參與不流血革命、攻擊軍事及政府設施及密謀推翻政府。根據伊朗法律,凡是危害國家安全者,最重可處以死刑。
被起訴的被告不乏伊朗政界重量級人士,包括前副總統阿布塔尼與薩非-法拉哈尼,前外交部副部長阿敏札德,前工業部長納巴維及國會議員米達瑪迪,官方電視台並播出這些被告著囚服、上手銬出庭的畫面。
人權團體指出,其他被告還包括伊朗政界溫和派人士、律師及赴伊朗採訪的記者。前總統卡塔米創立的政黨「參與前鋒」與另一前總統拉夫桑加尼領導的政黨支持總統候選人穆薩維,以致黨內多人被捕。
伊朗政府於6月12日舉行總統大選,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當選連任,穆薩維指控阿馬丁加德在大選中舞弊,爆發大規模街頭示威及衝突,政府逮捕數百人,伊朗精神領袖哈米尼出面力挺阿馬丁加德。其中140人因犯輕罪,於28日獲釋,250人仍在押。
起訴書中表示「這些政黨計畫、組織及領導非法集會與暴動」,官方媒體報導「參與前鋒」和一名英國間諜勾結,並指控英美兩國暗助示威分子。革命法庭首席法官將於3日開始審理此案,預計一周內完成。
一場失敗的伊朗「顏色革命」? 【歐洲日報社論2009/06/29 】
伊朗境內反當權集團的勢力針對大選結果發起的示威抗爭,在經過長達一週的騷亂後,已經無繼乏力,呈現再而衰、三而竭的窘態。一方面,是由於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很快就選了邊,表明支持在這場爭議性大選中當選的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並對示威活動的領導者和參與者說了重話;另一方面,在當權集團指示下的巴斯基民兵出動,配合武裝警察進行強力彈壓,使得德黑蘭街頭的群眾抗議及警民衝突在數波流血衝突後,終於戛然而止。看來,伊朗數十萬黑衣抗爭群眾所形成波瀾壯闊的「黑色海洋」景象,短期內尚撼動不了現政權。
哈米尼擺出強硬態度後,伊朗選舉監督機構「護國會議」已公開宣布,因未發現總統大選投票存在重大違規現象,將不會宣布大選結果無效,更不會重新舉行大選。至此,穆沙維陣營與其政治盟友、追隨群眾,以及盼望見到伊朗大選結果翻盤,產生如烏克蘭、吉爾吉斯等國「顏色革命」效應的西方國家和相關媒體,所面臨的是相當冷酷的現實:部分爭議選區重新計票,再加上隨機抽樣式的驗票,對阿馬丁加德的得票總數即使會產生若干削減,但由於他領先幅度太大,驗票不過是一種形式,顯然不可能改變大選結果。
伊朗當局現在指控英美德和以色列暗中介入其大選,並嗾使穆沙維陣營在敗選後發動抗爭,企圖顛覆伊朗政局;嚴格說來,這大致是一種轉移內外視聽的策略,已遭到指名的四國則均已否認。但不容諱言,儘管美國因歐巴馬對伊朗採取不刺激、不挑釁的立場,故中情局此次並未大張旗鼓地支持伊朗反政府勢力的運作,不過,中情局長期布線的媒體及政治團體仍是這次動員「黑色海洋」行動的主力。至於英國,因官方挑明了支持穆沙維的改革路線,故成為伊朗當局攻擊的主要對象。
以色列未必實際介入,但久遭伊朗人民厭惡,此時自然成為被抨擊與嫁禍的目標。哈米尼強調以色列是美國企圖顛覆伊朗的馬前卒,正是因為深知只要渲染以色列對伊斯蘭世界的威脅、尤其對巴勒斯坦的迫害,便可挑激伊朗民眾敵愾同仇的心理。雖然歐巴馬上任後,美國已不再強調對伊朗必須實施「政權改變」的概念;但既然布希時代確對發動「顏色革命」引以為傲,且以色列曾揚言要對伊朗發動空襲以消滅其核子設施,如今阿馬丁加德陣營以移花接木的手法,諉稱選後示威是美以在暗中鼓動,對相當部分的伊朗民眾自仍不無說服力。
西方對阿馬丁加德竟能以百分之六十四比三二的懸殊票數比例擊敗溫和派的穆沙維,感到不可思議。因為穆沙維曾是兩伊戰爭期間的總理,領導國人抵抗外敵,形象與經驗均獲肯定;況且,經過美國的斡旋,此次穆沙維不啻代表了伊朗所有中間溫和政治勢力的集結,尤其獲得資深國會議長卡洛比力挺,聲勢確堪與阿馬丁加德一搏。然而,阿馬丁加德除了獲得宗教高層的加持,在過去數年對伊朗中、下階層的生活改善著力甚深,而他本人又頗具民粹魅力,因此社會基礎猶大於以中產階級為主的穆沙維陣營。這也是哈米尼選擇支持他的原因。
其實,西方雖期望伊朗「政權改變」,卻也明知即使穆沙維當選,伊朗仍不可能放棄核子計劃。在這方面,穆沙維陣營於選前即一再宣示「伊朗核設施的發展是一貫的」;這顯示在政治色譜上屬溫和派的穆沙維亦深知伊朗民眾因對美國及以色列的疑懼,認為發展核子計劃是唯一有效的自保之道,故他不能逆民心而選。也正因為他不能也不願完全按照西方的觀點與訴求來打這場選戰,故西方對此次「黑色海洋」行動的支持亦諸多保留。這一點,哈米尼顯然看得清楚。
伊朗「顏色革命」未能竟功,但經過這一場波濤洶湧的群眾抗爭運動,未來阿馬丁加德施政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不免受到影響。不過,現在美國的伊朗政策卻更陷於兩難。倘若積極支持伊朗中間溫和勢力推動「政權改變」,既不能重選,便只能搞革命;一旦失敗,伊朗激進教士派勢力必然反撲,伊核危機將隨之升高,而哈瑪斯、真主黨等激進組織亦將獲得伊朗更多軍授。但若繼續低調,歐巴馬遭到美國內部右翼保守勢力的抨擊必將升溫,使他在處理中東問題時動輒得咎,所以他不得不升高譴責伊朗的分貝。因此,目前伊朗固然受傷,美國並未得益,歐巴馬政府反而進退維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082818/2008090606215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858866/20071016053900
另參本館:
天下民主一般黑 《衝突與合作》 《美國的民主》 民主形式萬歲 袈裟革命? 救災政經學 中國與東協 俄喬戰爭 《西方人道主義干預》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民主理論選讀》
宏都拉斯頑抗國際孤立 賽拉亞下落不明 2009-08-03 中央社
為報復美國取銷4名宏都拉斯臨時政府官員簽證,宏國代理總統米契列地也將取銷美國駐宏外交官的簽證;同時,宏都拉斯被罷黜總統賽拉亞今天離開尼加拉瓜下榻旅館,下落不明。美洲國家組織(OAS)也於上週以宏都拉斯臨時政府發動政變罷黜賽拉亞(Manuel Zelaya),而決定將宏國代表逐出OAS總部。
7月31日,米契列地政府取銷了執行33天的全國宵禁,但為防止賽拉亞偷渡入境和支持賽拉亞的民眾發起動亂,對與尼加拉瓜邊境地區施行的宵禁仍然持續。
支持賽拉亞的群眾持續在尼加拉瓜邊境發動騷亂,1日已造成一人死亡,米契列地表示,這是政變發生以來喪生的第二名示威民眾。
另一方面,誓言返國復職的賽拉亞今天已悄悄的離開了他在尼加拉瓜與宏都拉斯邊境附近下榻的旅店,行蹤不明,一般預料,他可能嘗試偷渡入境宏都拉斯。
http://news.pchome.com.tw/internation/cna/20090803/index-12492953346387418011.html
賽拉亞威脅起義 「部隊」尼國集訓 2009-08-02 中央社
(中央社尼加拉瓜新瑟哥維亞1日法新電)就在遭罷黜的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Manuel Zelaya)威脅起義之際,一群光腳的烏合之眾在靠近宏國邊境的尼加拉瓜泥濘的土地上遵照指揮官的口令作著出列、踏步等動作。
賽拉亞昨天接受尼國官方第4頻道電視台(Channel4 TV)訪問時表示:「除非宏都拉斯回到政變前的情況,否則將掀起全面暴亂。」
6月28日遭到軍事政變推翻、流放海外的賽拉亞表示:「人民有權抗爭、有權起義。」
阻止他回國的是米契列地(Roberto Micheletti)領導的德古西加巴(Tegucigalpa)臨時政府。在涉及賽拉亞恢復總統職位上,他堅決反對做出任何妥協。
所以在與宏國接壤的尼國山區,聲援賽拉亞的民眾正準備反擊,展現拿起武器戰鬥、讓賽拉亞重掌政權的意志。
賽拉亞所謂的「人民軍」集訓,是在他的盟友、尼國總統奧蒂嘉(Daniel Ortega)許可下展開。
賽拉亞一個多星期前短暫跨過尼、宏兩邊境,僅僅短暫停留後,即在宏國鎮暴警察注視下返回尼國。約300 位支持者從邊境進入尼國村莊奧可塔(Ocotal)聲援賽拉亞。
昨天,接受訓練的賽拉亞民兵高呼:「政變策劃者下台。」
身上刺青的年輕戰士表示,賽拉亞執政時期,他還在服役,現在則教導民兵怎麼樣奪取敵人手中的武器。
要求匿名的他表示,這套動作是為了避免槍戰。
50歲的農夫接受教導之後,試圖模仿這個動作,但是最後是砰的一聲,跌倒在地上。
訓練人員向他保證:「這樣還好,這樣還好。」其他年輕民兵則微笑、等著演練這個動作。
這些志願兵盡最大努力,跟著做快速匍伏前進等他們十分陌生的動作。
唯一的女兵速度跟不上其他男兵,後來似乎腿部抽筋,只好放棄,改做一些腹部運動。
這些即將成為士兵的人大都很年輕,看起來也很強壯,只是體能有待加強。其中一個人在慢跑,試圖讓偷懶的人覺得難堪、逼他們回來繼續練習,他大喊:「你們是來受訓的。」(譯者:中央社蔡佳敏) 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1020353&lang=tc_news
賽拉亞返國快閃 邊界逗留30分鐘【聯合報編譯林沿瑜09.07.26
遭軍方罷黜流亡海外的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24日再度闖關回國。軍方在邊界嚴陣以待,賽拉亞只在宏國領土停留不到30分鐘就「縮」回尼加拉瓜,當了「快閃族」。
美國雖反對宏國軍政府推翻憲法選出的總統,但國務卿希拉蕊24日批評賽拉亞此舉「魯莽」,無助於恢復宏國憲法秩序。
賽拉亞上個月28日起流亡海外,23日抵達尼加拉瓜,24日從兩國邊境的小鎮拉斯馬諾斯進入宏國領土。他把分隔兩國邊界的鐵鍊高舉過頭表示勝利,並象徵性地在宏國境內走了幾步。接著,賽拉亞伸手碰一個寫著「歡迎光臨宏都拉斯」的牌子,但表示他不想再往前走,以「尊重軍方原則」。賽拉亞在邊界小鎮過夜,傳聞他25日還要闖關。
賽拉亞表示要和宏國軍頭對話,鎮暴部隊立即向前往迎接賽拉亞的群眾發射催淚彈,還有直升機盤旋監控。賽拉亞支持者則向鎮暴部隊丟擲石頭,局面一度混亂。
宏都拉斯臨時政府宣布邊界地區實施戒嚴18小時,並封閉通往拉斯馬諾斯道路,阻止更多賽拉亞支援者湧向邊界。宏國電視台全面封殺賽拉亞試圖返國消息,賽拉亞的妻子試圖趕往邊界會合,也遭攔阻。
宏都拉斯軍方曾揚言,如果賽拉亞強行回國,他的人身安全將得不到保障,而且還會引發動亂。
這是賽拉亞被罷黜後第2次闖關回國。本月5日,賽拉亞搭乘飛機返國,但因宏都拉斯臨時政府關閉機場無法降落,只好降落在尼加拉瓜。賽拉亞24日宣稱,「我們必須扭轉政變,而我打算採取和平的方式。只要我在宏都拉斯,人民會圍繞我,軍人會放下武器。」
美雖譴責宏國政變,但建議賽拉亞達成政治協議前不要回國。希拉蕊表示,宏國各方應透過談判解決政治危機,避免採取挑釁舉動。
伊朗精神領袖 哈米尼為阿瑪迪尼杰連任背書>中時09-08-04陳文和
伊朗最高領導人(精神領袖)哈米尼大阿亞圖拉三日正式背書,確認阿瑪迪尼杰贏得六月十二日的總統大選順利連任,哈米尼也再次要求質疑選舉舞弊的反對陣營終止抗爭行動。
伊朗的國營電視台指出,最高領導人哈米尼大阿亞圖拉三日舉行了官方儀式,正式為勝選連任的阿瑪迪尼杰總統背書。雖然包括前總統拉桑加尼、哈塔米等溫和改革派人士及反對陣營多位領袖,以不出席方式公開杯葛為阿瑪迪尼杰背書的官方儀式,阿瑪迪尼杰仍將於五日向國會宣誓就任,隨後將在兩周內向保守派居多數的國會提交內閣成員名單。
阿瑪迪尼杰在伊朗國會裡有不少政敵,如果他未能取得哈米尼的背書支持,未來提交國會批可的內閣名單勢將很難過關。
挑戰阿瑪迪尼杰失利的溫和改革派總統參選人穆薩維和卡盧比均宣稱,阿瑪迪尼杰的第二任期並不具正當性。
伊朗觀察家指出,伊朗府會雙方或朝野若陷入權力惡鬥,將會嚴重斲喪阿瑪迪尼杰處理經濟問題的能力,也將影響伊朗核子研發計畫。
據西方國家的情報界消息人士向英國《泰晤士報》指出,伊朗製造及引爆核子彈頭的技術已臻完備,只待哈米尼一聲令下即可著手生產伊朗第一枚核彈。
消息人士表示,哈米尼一旦批准,伊朗可在六個月內,提煉出足夠製造一枚核彈的濃縮鈾,並可在一年內完成一枚核彈的組裝。伊朗科學家將以高爆炸藥包覆高度濃縮鈾製成核彈,再藉助「多點初始系統」(multipoint initiation system)引爆。
就任前夕 美國仍質疑艾馬丹加正當性 2009-08-04 中央社
伊朗總統艾馬丹加5日將展開第二任期,但美國國務院今天仍質疑艾馬丹加執政的正當性,並擔憂伊朗內部衝突將影響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伊朗在6月進行總統大選,艾馬丹加(MahmoudAhmadinejad)雖獲多數選票順利連任,但選舉的公正性卻遭反對黨質疑,國內情勢隨即陷入動盪不安。
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克勞里(Philip Crowley)今天在被問到伊朗局勢時強調,就算新任期馬上就要展開,但伊朗政府還是無法說服人民相信他們是合法政府;而且伊朗政府依然箝制言論自由、限制政治參與。
克勞里表示,各國正在商討是否進一步(經濟)制裁伊朗,但他懷疑伊朗在國內情勢動盪下,是否能有足夠能力回應國際的質疑與要求。
對於美國及其他國家將採取何種制裁,石油禁運是否可能,克勞里不願正面回應,僅表示制裁方式有很多,部分項目也已經實施,只希望伊朗能儘快回應國際訴求。
稱艾馬丹加是民選領導人 白宮發言人更正【中央社 2009.08.06
美國白宮發言人吉布茲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才說,宣誓就職的伊朗總統艾馬丹加是伊朗的「民選領導人」,但今天隨即更正為「他已就職,這是事實」。
吉布茲(Robert Gibbs)說,他必須修正昨天指艾馬丹加(Mahmoud Ahmadinejad)是伊朗「民選領導人」的說法,因為他是不是「民選領導人」,不應由他或美國政府來評斷,而是由伊朗人民來決定,很顯然地,現在仍有很多人有很多質疑。
吉布茲說,他只能說,艾馬丹加已經就職,那是事實。
吉布茲連在「已經就職」後面都不願加上「領導人」三字,記者追問,艾馬丹加是不是「領導人」?吉布茲說,美國只能承認他已就職的事實,至於是不是合法,則不是由美國,而是由伊朗人民來評斷。
被問到白宮是否認為伊朗選舉公平時,吉布茲說,那也不是由美國來評斷,伊朗人民自有看法。事實顯示,許多伊朗人民對此仍有許多疑問。
伊朗算帳 起訴大選示威者【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2009.08.02
伊朗革命法庭1日以聚眾示威、密謀推翻政權等罪名,起訴100名在總統大選後發動示威抗議的人士,包括兩位前副總統,數名部長級官員及國會議員。
這次起訴的人數之多,為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所僅見。
伊朗官方通訊社報導,政府起訴罪名包括:策畫示威抗議、參與不流血革命、攻擊軍事及政府設施及密謀推翻政府。根據伊朗法律,凡是危害國家安全者,最重可處以死刑。
被起訴的被告不乏伊朗政界重量級人士,包括前副總統阿布塔尼與薩非-法拉哈尼,前外交部副部長阿敏札德,前工業部長納巴維及國會議員米達瑪迪,官方電視台並播出這些被告著囚服、上手銬出庭的畫面。
人權團體指出,其他被告還包括伊朗政界溫和派人士、律師及赴伊朗採訪的記者。前總統卡塔米創立的政黨「參與前鋒」與另一前總統拉夫桑加尼領導的政黨支持總統候選人穆薩維,以致黨內多人被捕。
伊朗政府於6月12日舉行總統大選,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當選連任,穆薩維指控阿馬丁加德在大選中舞弊,爆發大規模街頭示威及衝突,政府逮捕數百人,伊朗精神領袖哈米尼出面力挺阿馬丁加德。其中140人因犯輕罪,於28日獲釋,250人仍在押。
起訴書中表示「這些政黨計畫、組織及領導非法集會與暴動」,官方媒體報導「參與前鋒」和一名英國間諜勾結,並指控英美兩國暗助示威分子。革命法庭首席法官將於3日開始審理此案,預計一周內完成。
一場失敗的伊朗「顏色革命」? 【歐洲日報社論2009/06/29 】
伊朗境內反當權集團的勢力針對大選結果發起的示威抗爭,在經過長達一週的騷亂後,已經無繼乏力,呈現再而衰、三而竭的窘態。一方面,是由於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很快就選了邊,表明支持在這場爭議性大選中當選的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並對示威活動的領導者和參與者說了重話;另一方面,在當權集團指示下的巴斯基民兵出動,配合武裝警察進行強力彈壓,使得德黑蘭街頭的群眾抗議及警民衝突在數波流血衝突後,終於戛然而止。看來,伊朗數十萬黑衣抗爭群眾所形成波瀾壯闊的「黑色海洋」景象,短期內尚撼動不了現政權。
哈米尼擺出強硬態度後,伊朗選舉監督機構「護國會議」已公開宣布,因未發現總統大選投票存在重大違規現象,將不會宣布大選結果無效,更不會重新舉行大選。至此,穆沙維陣營與其政治盟友、追隨群眾,以及盼望見到伊朗大選結果翻盤,產生如烏克蘭、吉爾吉斯等國「顏色革命」效應的西方國家和相關媒體,所面臨的是相當冷酷的現實:部分爭議選區重新計票,再加上隨機抽樣式的驗票,對阿馬丁加德的得票總數即使會產生若干削減,但由於他領先幅度太大,驗票不過是一種形式,顯然不可能改變大選結果。
伊朗當局現在指控英美德和以色列暗中介入其大選,並嗾使穆沙維陣營在敗選後發動抗爭,企圖顛覆伊朗政局;嚴格說來,這大致是一種轉移內外視聽的策略,已遭到指名的四國則均已否認。但不容諱言,儘管美國因歐巴馬對伊朗採取不刺激、不挑釁的立場,故中情局此次並未大張旗鼓地支持伊朗反政府勢力的運作,不過,中情局長期布線的媒體及政治團體仍是這次動員「黑色海洋」行動的主力。至於英國,因官方挑明了支持穆沙維的改革路線,故成為伊朗當局攻擊的主要對象。
以色列未必實際介入,但久遭伊朗人民厭惡,此時自然成為被抨擊與嫁禍的目標。哈米尼強調以色列是美國企圖顛覆伊朗的馬前卒,正是因為深知只要渲染以色列對伊斯蘭世界的威脅、尤其對巴勒斯坦的迫害,便可挑激伊朗民眾敵愾同仇的心理。雖然歐巴馬上任後,美國已不再強調對伊朗必須實施「政權改變」的概念;但既然布希時代確對發動「顏色革命」引以為傲,且以色列曾揚言要對伊朗發動空襲以消滅其核子設施,如今阿馬丁加德陣營以移花接木的手法,諉稱選後示威是美以在暗中鼓動,對相當部分的伊朗民眾自仍不無說服力。
西方對阿馬丁加德竟能以百分之六十四比三二的懸殊票數比例擊敗溫和派的穆沙維,感到不可思議。因為穆沙維曾是兩伊戰爭期間的總理,領導國人抵抗外敵,形象與經驗均獲肯定;況且,經過美國的斡旋,此次穆沙維不啻代表了伊朗所有中間溫和政治勢力的集結,尤其獲得資深國會議長卡洛比力挺,聲勢確堪與阿馬丁加德一搏。然而,阿馬丁加德除了獲得宗教高層的加持,在過去數年對伊朗中、下階層的生活改善著力甚深,而他本人又頗具民粹魅力,因此社會基礎猶大於以中產階級為主的穆沙維陣營。這也是哈米尼選擇支持他的原因。
其實,西方雖期望伊朗「政權改變」,卻也明知即使穆沙維當選,伊朗仍不可能放棄核子計劃。在這方面,穆沙維陣營於選前即一再宣示「伊朗核設施的發展是一貫的」;這顯示在政治色譜上屬溫和派的穆沙維亦深知伊朗民眾因對美國及以色列的疑懼,認為發展核子計劃是唯一有效的自保之道,故他不能逆民心而選。也正因為他不能也不願完全按照西方的觀點與訴求來打這場選戰,故西方對此次「黑色海洋」行動的支持亦諸多保留。這一點,哈米尼顯然看得清楚。
伊朗「顏色革命」未能竟功,但經過這一場波濤洶湧的群眾抗爭運動,未來阿馬丁加德施政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不免受到影響。不過,現在美國的伊朗政策卻更陷於兩難。倘若積極支持伊朗中間溫和勢力推動「政權改變」,既不能重選,便只能搞革命;一旦失敗,伊朗激進教士派勢力必然反撲,伊核危機將隨之升高,而哈瑪斯、真主黨等激進組織亦將獲得伊朗更多軍授。但若繼續低調,歐巴馬遭到美國內部右翼保守勢力的抨擊必將升溫,使他在處理中東問題時動輒得咎,所以他不得不升高譴責伊朗的分貝。因此,目前伊朗固然受傷,美國並未得益,歐巴馬政府反而進退維谷。
德黑蘭之春? 至少現在不可能 2009/07/16 楊仁賢
前幾日一位任職於雜誌社的友人問筆者:「伊朗情勢會如何?爲甚麼會有示威抗議的情形發生?選舉有可能翻盤嗎?」這位還算經常關心國際新聞的友人說,國內的相關報導還是讓他對這場德黑蘭的示威抗議遊行感覺到「霧煞煞」。
筆者並非是伊朗問題專家,僅就自身的理解與資料跟這位好友解釋,表面上這是一場因為選舉爭端所引起的抗議事件,其實本質上是代表都市中產階級與年輕知識份子的改革派企圖向掌控政府資源的保守派,所發起的一場權力挑戰賽。但,他們注定是失敗的。
因為,確保伊朗伊斯蘭神權政體的穩定與發展,是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Supreme Leader of Iran. 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最高原則。
哈米尼在6月19日的公開演說中不僅駁斥大選舞弊的情事,也嚴厲警告發起抗議的落敗候選人穆沙維(Mir-Hossein Mousavi)必須儘快結束抗議,否則必須為後果負責。他更表明這次的抗議事件,是外部敵對勢力的陰謀。這著實給穆沙維扣上一頂「大帽子」,巧妙地把穆沙維與西方勢力掛在一起,迫使穆沙維屈服。
果不其然,穆沙維的態度已開始轉變。「穆沙維說,他將於下次示威時尋求政府的批准,相比起昔日高呼『瓦解這場邪惡的陰謀』的口號,穆沙維態度明顯軟化。」他已開始要求其支持者,繼續爭取公平的選舉結果,但不要違背政府法令。
改革派錯誤地估計,他們的實力可以強大到希望藉著迫使政府改變開票結果來向保守派發起挑戰。他們忽略了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Mahmoud Ahmadinejad)與穆沙維的得票率差距甚選,縱使有爭議的選票也不足以翻盤成功。根據伊朗內政部(the Interior Ministry)的資料,阿馬丁加德的得票率是62.6%;而穆沙維僅有33.8%。
再者,穆沙維背後的的支持者無法代表佔大多數的伊朗人口(大約有7千多萬)。因為伊朗仍是一個以鄉村農民人口為多數的國家,而多數的農民、勞工、貧窮人口仍是堅定的支持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的。第三,阿馬丁加德於2005年上台後,已將政府內部重要職位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阿馬丁加德擁有絕對的行政資源與優勢。
最後,在伊朗行政、司法、軍事安全、外交上擁有最後發言權的最高領導人哈米尼作出支援阿馬丁加德的舉動後,穆沙維再無任何優勢可言。畢竟,即便是穆沙維,他也是現有伊斯蘭神權政體內部認可的一份子,「其競選口號和所選擇的綠色也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在德黑蘭,很多示威人群高呼已故最高領袖霍梅尼(Khomeini)的名字」。伊斯蘭思想在伊朗仍是受多數認可的。
可知,穆沙維並非是親美份子,與阿馬丁加德比較起來,只不過穆沙維的經濟政策較受中產階級人士的青睞,而年輕族群也希望新領導人能給國家有新的方向,舒緩伊朗近年來緊張的通貨膨脹、失業率上升、物價上漲等內政問題罷了。這也部份說明了,美國並沒有在這事件上立即表態的原因。因為,美國並不想做一樁賠本的買賣。
因此,筆者也對好友接著說,美著名政論家扎卡瑞亞(Fareed Zakaria)對伊朗神權政體的悲觀預測或許下的太快了點。他說:「我們正目擊伊朗的伊斯蘭神權政治的瓦解」。他說,縱使不是現在瓦解,未來也有可能瓦解,「因為伊朗政權的合法性已不是來自神權,而是人民…伊朗人民不再相信這個政權的統治意識形態。」
筆者的好友又繼續追問:「既然伊朗最高領袖對國家大政擁有最終的發言權,那為何大家又要對伊朗的總統選舉如此關注?」這個問題問的可真好!
雖然伊朗憲法確保了伊斯蘭最高領袖的至高神聖性,但憲法也確定了總統是伊朗內部第二號人物的地位。總統所擁有的是一種 「行政權上的功能」(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他不僅可以認命駐外大使、內閣成員,也有編列與執行國家預算之權。況且1989年的修憲,在廢除總理(Prime Minister)一職後,總統的權力更形穩固。
雖然仍有人認為,不管總統人選代表的是務實派、革新派或是保守派,不管誰當選,都不會對伊朗產生任何的改變,因為總統候選人都是須要經過12人小組的「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The Guardian Council)的審查通過,這些人都是由最高領袖任命的。換句話說,候選人都是必須先取得最高領袖的認可,才有可能成為總統候選人。這次的4位總統候選人,就是從多達500多位登記者中挑選出來的。
但,南佛羅里達大學,伊朗問題專家,米蘭尼教授(Mohsen M. Milani)在接受「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訪問時說的很清楚:「縱使最高領袖擁有最終的決定權,但實際的權力運作上,最高領袖為了調鼎內部各方派系勢力,達致最大的共識向外展示團結與宗教的民主性,最高領袖仍是會針對不同的重大議題與總統進行磋商。」
「事實上,越是重大敏感的問題,越是須要在各方主要勢力之間形成共識。這也是為何伊朗在重大且敏感的問題上,總是很艱難地去作出決定,且總是在巨大的壓力之下。那些作出敏感決定的人,也時常會去擔心其他人會作何反應。」
所以,總統人選的更新是有可能在實際權力發酵的過程中,帶給內部某種程度的變化的,縱然他無法最終挑戰最高領袖所代表的伊斯蘭神權政體。
好友最後好奇地問:「那我們就等著看『最高領袖』任期到換人好了?」
「以你40多歲的青壯之年,應該是可以撐到看到『最高領袖』換人的,畢竟哈米尼已高齡70歲了。」好友大笑。
「最高領袖」是終生職的,除非是自己辭職,或是被86人的資深宗教神職人員所組成的「專家會議」(Assembly of Experts)所罷免,但這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因為,現今伊朗體制是根據霍梅尼「伊斯蘭法學家統治」的理論去建構的,擔任「最高領袖」一職的人,都必須是資深專職的伊斯蘭法學家。
「總之,這場被台灣部份媒體隨著美英報導角度所描繪的『德黑蘭之春』是不可能出現的,至少不是現在。」筆者如此總結的告訴友人。
泰總理:東協不會取消緬甸會籍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23沈子涵/整理
法新社曼谷23日電,泰國總理今天表示,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拒絕美國的要求,不會因為緬甸拘禁民主派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就考慮開除緬甸會籍。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昨天在泰國電視台的訪問中表示,如果軍人領政的緬甸拒絕釋放獄中受審的翁山蘇姬,東協應該考慮開除緬甸會籍。
但泰國總理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表示,東協與西方國家「有共同目標,但不會採取一樣的政策」。艾比希目前為東協10國組織輪值主席。
艾比希說:「目前沒有足夠的理由(開除緬甸)。我們已經做了東協機制所能做的事了。」他指得是東協發表公開聲明,關切翁山蘇姬遭到拘禁。
他指出,「如果將緬甸開除,該國政權將更為孤立,這樣能解決問題嗎?」
自從1997年加入東協以來,緬甸一直是東協的麻煩。
紅衫軍再集結 塔信越洋表謝意【聯合報編譯莊蕙嘉09.06.28
沉寂兩個月,支持泰國前總統塔信的「紅衫軍」27日再現首都曼谷街頭,超過18,000人舉行反政府示威,政府調派3,000警力及1,000名軍人嚴防滋事。流亡到杜拜的塔信特別打越洋電話向支持者致意,要眾人挺他重返泰國。
這是4月中旬紅衫軍示威,造成東南亞國協峰會取消後,泰國再次出現抗議行動。塔信在電話中表示:「杜拜的天氣很熱,高達攝氏51度。有各位的力挺,我將重返泰國。」
馬國廢除內安法示威 438名民眾被捕【中央社2009.08.02
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今天約有兩萬民眾參加廢除國內安全法令示威,遭警方驅離,其中438名民眾被捕,被捕的民眾當中不乏婦女和少年。
示威民眾自下午2時開始分兩批在吉隆坡市區遊行,遭到約3000名警力圍堵,警方並在現場發射催淚彈和高壓水槍驅散示威民眾。
吉隆坡總警長沙都奧斯曼(Mohd Sabtu Osman)指出,截至傍晚6時共有438名民眾被捕,包括37名女性和38名未成年人。
馬國內政部長希山慕尤丁(Hishammudin Tun Hussein)稍後指出,被逮捕的民眾在錄取口供後即可獲釋,他並說,政府已著手修改內安法令的內容,包括警方未經審訊扣留民眾的權力,但絕不廢除此法。
吉隆坡下午原本也有一場「支持內安法令」的示威,但相關示威在展開前即宣佈取消,免掉一場兩造相會時可能發生的流血衝突事件。
馬國的內安法令制定於1960年,原本目的在對付馬來亞共產黨游擊隊,它賦予警方未經審訊扣留疑似危害國家安全者的權力。
馬共後於1989年和馬國政府簽署和平協議,允諾放棄武裝鬥爭,但馬國政府沿用相關法令逮捕異議人士。由於此項法令否決無罪推定論,歷年來為國內外人權份子所詬病。
凱撒的面具-颶風也吹不倒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中時09-08-06王健壯
二十三年前,一場「黃色民主颶風」席捲菲律賓,吹垮了一個王朝。當時倉皇出亡的馬可仕,二十年前已客死夏威夷;扳倒巨人的艾奎諾夫人,日前也回到了天主身邊。
當時那段歷史中的其他幾位主角:時任國防部長的兵變領袖安利爾,已高齡八十五歲,現任參議院議長;時任保安司令的羅慕斯,做過一任總統,也已八十一歲;支持「人民力量」的樞機主教辛海梅,四年前過世;馬可仕遺孀伊美黛,雖已是八十老婦,但仍是上流社會活躍的「社交名媛」。
兵變前,我在馬拉坎南宮訪問伊美黛時,三個印象至今記憶猶新:馬拉坎南宮布置之金碧輝煌,猶如法國路易王朝的宮殿;伊美黛身上散發的香水味既濃又烈,讓我當場打了幾個噴嚏;出身貧窮的她當第一夫人後卻極盡奢華之能事,她對我的解釋是:「我要作窮人的榜樣,告訴他們有為者亦若是」。
兵變結束六天後,我在阿奎諾杜營區訪問安利爾時,他劈頭第一句話就是:「蔣緯國將軍好嗎?我們是老朋友」。他的辦公室內四周堆滿了沙包,兩個手持衝鋒槍的彪形大漢隨侍在側,安利爾桌上也放著一把衝鋒槍,氣氛之肅殺猶如戰地。
他穿著一身牛仔裝受訪,我問他跟艾奎諾夫人的關係,他說:「我們之間的關係是和諧的、互信的,軍隊要聽文人政府的」;問他將來會不會選總統,他回答「我對政治早已沒有野心」。但幾個月後,他就跟艾奎諾夫人公開決裂;艾奎諾夫人六年任內發生的七次兵變,據說他都是幕後黑手;而且他後來不但曾參選總統失敗,到現在八十五歲了還流連政壇。
兵變結束九天後,我在馬卡地艾奎諾夫人家族擁有的柯方哥大樓七樓,她的臨時辦公室訪問她,訪問前她先致歉:「我待會兒要趕回去替我婆婆過生日,訪問時間可能要縮短」,但我仍然問了近二十個問題。
問她跟軍隊的關係,她回答「我丈夫被刺殺後,軍隊聲譽嚴重受損,但我相信他們不會與我為敵」;問她是否有決心革除根深柢固的族閥與示惠政治,她說「我會盡力去做,我任命的官員都誠實可信賴,不像馬可仕時期沒人相信政府官員」;問她跟副總統勞瑞爾不合的傳言,她回答「我與副總統很多想法都一致」。
但終其任內,她跟勞瑞爾卻始終不合;她個人雖從未扯上任何貪瀆醜聞,但她家族卻捲入多起特權腐化案件;當然,六年如影隨形的兵變,更讓她情何以堪。
回頭重述當年採訪紀錄中這些片斷,目的祇是要強調政治學課本中兩項基本常識:其一,改朝換代易,但改變政治文化難;其二,改革者一朝權在手後,常常會變成反改革者。
艾奎諾夫人雖然推翻了馬可仕的政治王朝,但「後馬」二十三年的四任總統,卻各有各的政治家族形成,族閥主義依然是政治文化的魂魄,示惠政治也從來未曾根除;辛海梅就曾調侃「後馬」時期的菲國政治是:「逃走了一個阿里巴巴,但四十大盜卻留下未走」。
「四十大盜」其實是保守的說法,菲律賓有全國性實力的政治家族,據統計約有兩百五十個,國會議員有七成來自這些集團,現任總統艾若育就有兩個兒子當國會議員,連艾奎諾夫人的獨子也是參議員。
也因為族閥政治根深柢固,每任總統雖曾誓言反貪腐,但結果卻無一人不被貪腐纏身。艾奎諾夫人雖個人清白,但她哥哥卻涉嫌受賄賭博業者。羅慕斯涉嫌收取不當政治獻金,並捲入掏空國庫的貪瀆醜聞。伊斯特拉達更因收受數千萬美元賄款,最後被二次「人民力量」革命趕下台。艾若育的丈夫捲入「國家寬頻網」的賄賂醜聞,她自己也因涉嫌選舉舞弊,而被艾奎諾夫人要求下台。
馬尼拉這幾天又刮起了一陣黃色颶風,街頭上到處看得到黃絲帶、黃T恤、黃氣球,以及飄落滿地的黃色碎紙,「高莉,謝謝妳」、「高莉,我們愛妳」的標語也隨處可見;但躺在馬尼拉紀念公園她丈夫身邊的艾奎諾夫人,大概仍在向天主祈禱:「讓我們漫長的國家夢魘早日結束吧!」因為二十三年前她在黃色颶風中許下的這個承諾,至今仍在風中飄盪。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宏都拉斯政變】
宏都拉斯爆政變 總統賽拉亞出亡哥斯大黎加 【中央社 2009.06.29
台灣在中美洲的邦交國宏都拉斯今天驚爆政變,總統賽拉亞(Manuel Zelaya)遭軍人由官邸帶走後,以專機送到哥斯大黎加。此事引發全球關注,賽拉亞誓言作完任期,並要求美國介入。
賽拉亞抵達哥斯大黎加數小時後在電視上表示,他是「綁架行動和政變的受害者」,軍人把他趕下床,把穿著睡衣的他押走,還毆打他的護衛,這全是軍方迫使他下台的奪權陰謀。
他表示不會承認任何任命新總統取代他的陰謀,並強調要作完任期。他的任期到2010年結束。
賽拉亞要求舉行會談,也呼籲同胞和平抵抗這次政變,並表示美國應該要求讓他的政府恢復執政。
根據宏國廣播電台報導,武裝的軍事人員清晨6時許抵達賽拉亞位於德古西加巴市的官邸,解除警衛的武裝之後將他帶走。
哥斯大黎加公共安全部長維奇奧(Janina delVecchio)証實,今天上午被宏都拉斯軍方人員從官邸帶走的總統賽拉亞已被送至哥國。
維奇奧說,賽拉亞是搭乘專機,由宏國軍方人員陪同抵達哥國首都聖荷西(San Jose),他並未受到傷害。
她表示,賽拉亞並沒有要求哥國給予政治庇護,僅宣稱他是被挾持。
德古西加巴市目前的情勢相對來說仍維持安定,並未有任何異常的活動報導。宏國當局已經透過媒體告誡民眾留在家中,避免外出。
賽拉亞於2006年當選只能擔任四年一任的總統,他本預定今天舉辦公民投票,要求宏都拉斯人民授權未來舉行公投,讓他得以競選連任。但最高法院已裁定這項公投違法,軍方也表示反對。
這次明顯政變是宏都拉斯過去幾天以來緊張政治對峙僵局的最大轉折。
繼軍方指揮官拒絕為今天的公投運送票匭後,賽拉亞上週把軍方最高首長瓦斯蓋茲(Romeo Vasquez)將軍革職,並接受國防部長歐瑞亞納(Edmundo Orellana)辭職。此外,陸、海、空軍司令也請職。
宏都拉斯最高法院於25日無異議通過讓瓦斯蓋茲復職,同時數百名軍人上週集結在首都德古西加巴(Tegucigalpa),部分人士形容此舉是發動軍事政變的前兆。
宏都拉斯國會 任命議長米契列地為新總統【中央社 2009.06.29
宏都拉斯國會今天無異議通過罷黜賽拉亞總統,同時任命國會議長米契列地(Roberto Micheletti)為新總統,任期至明年元月27日本屆政府任期屆滿為止。
根據國會秘書長薩維德拉(Jose Saavedra)在國會通過罷免賽拉亞(Manuel Zelaya)之後所宣讀的決議文,賽拉亞因一再違反憲法及法令規定,不遵守司法機關的決議及命令,致使國家陷入危險境地。
米契列地在接受任命之後表示,他將盡力推動全國和諧及對話,以建立一個全民共享的政府。
在另一方面,宏國最高法院發表聲明,強調軍方是依法逮捕賽拉亞總統及查扣所有的非法公投物品。
宏國最高選舉法院亦保証,預定今年11月29日舉行的總統、國會議員及地方政府首長選舉將如期舉行。
賽拉亞於今天上午在官邸被軍方人員逮捕,隨後証實他已被送至哥斯大黎加流亡。
賽拉亞堅持於今天舉辦被最高法院宣告為非法的修憲公投。國家檢察總署則警告公務人員不得參與此一「非法的活動」,否則將負法律責任。
宏國國會也於25日宣佈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賽拉亞的行為是否違法及違憲。
在賽拉亞被捕之後,他堅持舉辦,詢問民眾是否同意於今年11月29日大選中設置第四票匭,以決定是否召開全國制憲代表大會的公投,實質上已經中止。
宏國首都德古西加巴市,除了有部分賽拉亞的支持者續在總統官邸前示威抗議之外,目前的情勢大致仍維持安定,並沒有任何異常的活動報導。
宏國有關方面已經透過媒體告誡民眾留在家中,避免外出。
宏都拉斯總統傳遭驅逐 歐巴馬表關切【中央社】 2009.06.29
媒體報導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Manuel Zelaya)遭逮捕並驅逐出境,美國總統歐巴馬今晨發表聲明表示關切。
歐巴馬在聲明中說,他對媒體報導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已遭到逮捕並驅逐出境,深感關切。
歐巴馬呼籲宏國所有政治和社會人物尊重民主規則、法治及美洲民主憲章(Inter-American DemocraticCharter)的信條,在透過對話及無外力干預下,和平解決任何現有的緊張情勢。
宏都拉斯總統遭放逐 美國務卿希拉蕊譴責【中央社 2009.06.29
針對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Manuel Zelaya)遭罷黜,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今天發表聲明,譴責這項行動違反民主,全球應予齊聲譴責。
希拉蕊在聲明中說,反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的行動,違反美洲民主憲章(Inter-American DemocraticCharter)的準則,應被所有人譴責。
希拉蕊呼籲宏都拉斯各方遵守憲法秩序,尊重法治,重申民主信念,信守美洲國家組織(OAS)本月初集會時重申的民主原則,透過對話和平解決政治歧見。
宏國政變 歐盟籲軍方立即釋放總統【聯合報記者林沿瑜 2009.06.29
宏都拉斯軍方28日發動政變,在包圍總統官邸後逮捕宏國總統賽拉亞。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的外交部長科霍特28日表示,歐盟強烈譴責軍方逮捕依憲法選出的宏國總統,「歐盟呼籲軍方緊急釋放總統,並迅速恢復憲政的常軌」。
宏都拉斯政變 巴拿馬總統陶瑞賀士譴責【中央社 2009.06.29
巴拿馬總統陶瑞賀士(Martin Torrijos)今天譴責宏都拉斯政變,並指出,如果宏國無法恢復政變前的憲政秩序,美洲國家組織應召開特別大會,討論宏國的情況。
根據巴國總統府公報,陶瑞賀士說,宏國發生的「軍事行動」正考驗巴拿馬所屬的美洲國家體系。他要求美洲國家組織設立因應宏國目前情況的機制,並依美洲民主憲章規定的進程,立即付諸施行。
他形容宏都拉斯今天所發生的事情極為嚴重,如果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殷索沙(Jose Miguel Insulza)的努力無法讓宏國恢復政變之前的憲政秩序,美洲國家組織應依美洲民主憲章規定召開特別大會,商討宏國的情況。
陶瑞賀士明天將前往尼加拉瓜首都馬納瓜市,出席中美洲整合體系(SICA)元首高峰會議,會中也將討論宏國目前的情勢。
學者觀點/茶壺風暴 靠民主程序解決【聯合報鄧中堅 2009.06.30
在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執意炮製「委內瑞拉」民粹化發展,不顧最高法院禁令,強行推動公投的前夕,軍方終於採取行動將其放逐到哥斯大黎加,此舉可能對該國民主政治造成傷害,也會影響區域安全。
然而,各方反應不一,從拉美左傾政府的強烈抨擊,到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高度關切,呼籲各方遵守民主規範」,可見這一事件的「詭異」,相關當事者各有所圖。古巴、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等共產主義或左傾民粹主義國家是賽拉亞密切的盟友,且組成左傾國家聯盟,來主導拉丁美洲區域的發展,他們激烈的反應可想而知。美國則是深怕賽拉亞強行舉辦公民投票修憲,會產生如同委國查維茲一樣的反美民粹總統,影響到美國後院的安定與繁榮。
這次政變在宏國政治菁英顯有高度共識,因為包括國會、最高法院和軍方都反對賽拉亞舉行公投,而賽拉亞的一意孤行,甚至以政治因素影響軍事專業主義,破壞軍隊中立的設計,才產生這次罷黜事件。且據BBC和CNN的報導,在街頭抗議的民眾相當有限。
如果說,賽拉亞踩到美國和國內菁英份子的紅線,一點也不為過。所以,宏國的軍方展現相當自制,並未另組執政團,更沒有解散國會與政黨,不算是傳統型態的軍事政變。相對而言,國會不但無異議通過罷黜賽拉亞,同時選出議長米契列地為臨時總統,代行總統職權,直到通過大選產生新的總統為止。
換言之,目前政治的發展是政治菁英力求遵循憲法的規範,重新建立民主的程序。各主要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歐盟)發表的聲明或採取的行動當然會對宏國未來的政治發展設下框架,避免該國的發展脫離民主的規範。相信這次茶壺理的風暴,很快就會趨於平靜。但拉美左傾國家與美國的和解是否因此生變,值得注意。
至於我國原本就與傳統的政黨維持友好密切關係,因此這次政變不但不會有負面影響,反而有利於推動與該國的正常外交。(作者為政大外交系教授、國際談判研究中心主任)
宏國軍事政變 譴責不分左右派【聯合報編譯陳世欽2009.06.30
宏都拉斯政變在國際間引發難得一見的現象,西半球各國不論是左派還是右派執政,一致譴責宏都拉斯軍方。
紐約時報29日報導,政變發生後,歐巴馬政府反應謹慎,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則因為委國駐宏國大使受到無禮對待而下令委國三軍提高戒備,並揚言必要時不惜對宏國動武。兩種反應截然不同,凸顯西半球國家應對有關拉美民選政府的各種問題時,反應與對策的差異。
兩大陣營之一包括委國、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其共同特色是,選民允許他們的民粹領導人延長任期及擴權。另一個陣營的國家則意識形態各異,包括崛起中的拉美大國巴西。它們的政治參與比較多元化,而且排除查維茲積極提倡的所謂參與式民主。
被罷黜的宏國總統賽拉亞強行推動延任公投,最高法院聲稱,賽拉亞此舉違法,因此軍方依照憲法規定出面將他流放。然而這種法律上的解釋並未獲得各國採信,尤其是曾於1960及70年代歷經軍人奪權,人權慘遭蹂躪的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國。
維茲揚言 推翻宏國新政府【聯合報 2009.06.30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28日因宏都拉斯發生政變,下令軍隊進入警戒狀態,表示將推翻宏國新政府,並表示如果宏都拉斯殺害或綁架委內瑞拉外交官,他將不惜動武。
查維茲指出,宏國軍方發動政變推翻總統賽拉亞時,綁架古巴大使,毆打委內瑞拉大使並把他棄置路邊。查維茲在國營電視台表示,如果委內瑞拉大使被殺害,或宏國軍隊闖入委內瑞拉大使館,「即進入戰爭狀態,我們必須採取軍事行動。我已下令軍隊進入警戒狀態。」
宏國國會選出的新總統米契列地指出,他接獲大批部隊集結在宏國邊界、準備進入宏國干政的情報,並親筆簽署一分致查維玆的聲明,警告他不要干預宏國內政,否則不惜一戰。他未指名是哪一國的軍隊集結邊界,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距宏國甚遠。
查維茲向來以拉丁美洲左派國家的老大自居,過去曾威脅在南美採取軍事行動,但從未實現。
他表示將推翻宏國政變後的新政府。查維茲說:「我們將推翻他們,我告訴你,我們將推翻他們。」厄瓜多也表示,將不會承認宏都拉斯新政府。
查維茲領導的「美洲波利瓦替代計畫聯盟」的部分拉丁美洲國家,29日在尼加拉瓜召開峰會,討論該對宏都拉斯情勢採取何種行動。ALBA聯盟包括玻利維亞、古巴、厄瓜多、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
查維茲恫嚇 宏國新政府備戰>中時09-06-30郭篤為
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因推動公投而遭國會罷黜後,國會議長羅勃托米契列蒂在廿八日下午宣誓就任過渡總統,代理期限至明年元月底新總統就職為止。米契列蒂隨即宣布,從廿八日晚上起實施四十八小時的宵禁。軍方宣稱,護送賽拉亞至委內瑞拉,是最高法院的命令,但受到「聯合國」、「歐盟」與「美洲國家組織」與拉丁美洲國家嚴厲的譴責。
宏都拉斯廿八日全民公投投票前,軍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身著睡衣的賽拉亞總統送往哥斯大黎加,完成了不流血的政變。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揚言,一旦駐宏都拉斯大使館遭到攻擊,將不惜動用軍隊推翻賽拉亞之外的任何政權。宏國過渡總統米契列蒂則回應恫嚇,聲稱部隊已經做好迎戰入侵的準備。美國在內的美洲國家前所未見一致譴責反民主潮流的政變,雖使賽拉亞翻盤的機會大增,卻也添增了軍事衝突的可能。
查維茲對宏都拉斯無疑將脫離由他和古巴推動的「美洲玻利瓦替代方案」(ALBA)極端憤怒而出言恐嚇,但米契列蒂對查維茲動員部隊和裝備表示不會掉以輕心,保證宏都拉斯軍隊已經做好準備。但他將在廿九日接見「聯合國」與「美洲國家組織」代表,向他們解釋罷黜賽拉亞的合法性。
廿八日晚九時卅分賽拉亞搭乘查維茲專機由哥斯大黎加飛抵馬納瓜,與提前趕到的查維茲、厄瓜多總統柯瑞亞、古巴外長羅德里格茲及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舉行緊急會談,稍早時宣布將陪同前往的哥斯大黎加總統阿里亞斯卻未見蹤影。
深夜舉行的記者會上,查維茲改口雖然「美洲玻利瓦替代方案」(ALBA)與會代表全力聲援賽拉亞,但絕不會不尊重宏都拉斯主權,更不會經由尼加拉瓜越界入侵。未經官方證實的報導指出,宏都拉斯部隊目前已經開始在與尼加拉瓜邊境布防。
廿九日上午賽拉亞並將以宏都拉斯合法總統身分參加「中美洲整合體」(SICA)年會,該區域組織外長提前發表聯合聲明,重申不承認政變後新政府和領導人的立場,要求及早恢復賽拉亞總統職務。區域外會員國墨西哥總統卡德隆宣布將出席該會議,「里約集團」成員國代表也將參加會晤,共同解決棘手難題。
宏都拉斯過渡政府宣布進入為期四十八小時宵禁後,廿八日晚總統府附近傳出槍聲,但傷亡人數不詳。賽拉亞的支持者宣布廿九日開始全國性癱瘓主要交通動脈的抗議行動,直到賽拉亞復職。
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壓力,米契列蒂表示同屬「自由黨」的老朋友賽拉亞如果願意回國,他將一如往昔的張開雙臂歡迎,但不會接受查維茲的任何安排。新國會議長荷西薩維達也在晚間重申只要賽拉亞不再與查維茲掛勾,可以自由進出宏都拉斯,和平解決政治危機露出一線曙光。
歐巴馬深感關切 希拉蕊譴責綁架【聯合報張宗智 2009.06.30
台灣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計畫公投延長任期,遭軍方綁架並流放至哥斯大黎加後,美國總統歐巴馬28日「深感關切」並要求和平解決此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則呼應美洲國家組織的聲明,譴責這項綁架行為。
賽拉亞被流放後,總部位於華府的美洲國家組織(OAS),28日上午也由秘書長殷書札緊急集會後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宏國軍方綁架賽拉亞這項政變。
歐巴馬對宏國軍方的舉動「深感關切」,要求宏國各方尊重民主與法治,在外力不干涉下,透過協商和平解決爭議。
希拉蕊則在一份聲明中,表明宏國軍方的綁架舉動,違反了美洲國家民主憲章,「必須被所有人譴責」。希拉蕊並表示,美國要求宏國各方,尊重憲政秩序與法治,以確保民主的職責,並透過對話,承諾和平解決政治爭議。
一位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指出,過去幾天美方一直和宏國政府及軍方溝通,試圖阻止政變,但軍方28日停止協商,不再接聽美方電話。
哥斯大黎加公共安全部長維奇奧(Janina delVecchio)証實,今天上午被宏都拉斯軍方人員從官邸帶走的總統賽拉亞已被送至哥國。
維奇奧說,賽拉亞是搭乘專機,由宏國軍方人員陪同抵達哥國首都聖荷西(San Jose),他並未受到傷害。
她表示,賽拉亞並沒有要求哥國給予政治庇護,僅宣稱他是被挾持。
德古西加巴市目前的情勢相對來說仍維持安定,並未有任何異常的活動報導。宏國當局已經透過媒體告誡民眾留在家中,避免外出。
賽拉亞於2006年當選只能擔任四年一任的總統,他本預定今天舉辦公民投票,要求宏都拉斯人民授權未來舉行公投,讓他得以競選連任。但最高法院已裁定這項公投違法,軍方也表示反對。
這次明顯政變是宏都拉斯過去幾天以來緊張政治對峙僵局的最大轉折。
繼軍方指揮官拒絕為今天的公投運送票匭後,賽拉亞上週把軍方最高首長瓦斯蓋茲(Romeo Vasquez)將軍革職,並接受國防部長歐瑞亞納(Edmundo Orellana)辭職。此外,陸、海、空軍司令也請職。
宏都拉斯最高法院於25日無異議通過讓瓦斯蓋茲復職,同時數百名軍人上週集結在首都德古西加巴(Tegucigalpa),部分人士形容此舉是發動軍事政變的前兆。
宏都拉斯國會 任命議長米契列地為新總統【中央社 2009.06.29
宏都拉斯國會今天無異議通過罷黜賽拉亞總統,同時任命國會議長米契列地(Roberto Micheletti)為新總統,任期至明年元月27日本屆政府任期屆滿為止。
根據國會秘書長薩維德拉(Jose Saavedra)在國會通過罷免賽拉亞(Manuel Zelaya)之後所宣讀的決議文,賽拉亞因一再違反憲法及法令規定,不遵守司法機關的決議及命令,致使國家陷入危險境地。
米契列地在接受任命之後表示,他將盡力推動全國和諧及對話,以建立一個全民共享的政府。
在另一方面,宏國最高法院發表聲明,強調軍方是依法逮捕賽拉亞總統及查扣所有的非法公投物品。
宏國最高選舉法院亦保証,預定今年11月29日舉行的總統、國會議員及地方政府首長選舉將如期舉行。
賽拉亞於今天上午在官邸被軍方人員逮捕,隨後証實他已被送至哥斯大黎加流亡。
賽拉亞堅持於今天舉辦被最高法院宣告為非法的修憲公投。國家檢察總署則警告公務人員不得參與此一「非法的活動」,否則將負法律責任。
宏國國會也於25日宣佈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賽拉亞的行為是否違法及違憲。
在賽拉亞被捕之後,他堅持舉辦,詢問民眾是否同意於今年11月29日大選中設置第四票匭,以決定是否召開全國制憲代表大會的公投,實質上已經中止。
宏國首都德古西加巴市,除了有部分賽拉亞的支持者續在總統官邸前示威抗議之外,目前的情勢大致仍維持安定,並沒有任何異常的活動報導。
宏國有關方面已經透過媒體告誡民眾留在家中,避免外出。
宏都拉斯總統傳遭驅逐 歐巴馬表關切【中央社】 2009.06.29
媒體報導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Manuel Zelaya)遭逮捕並驅逐出境,美國總統歐巴馬今晨發表聲明表示關切。
歐巴馬在聲明中說,他對媒體報導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已遭到逮捕並驅逐出境,深感關切。
歐巴馬呼籲宏國所有政治和社會人物尊重民主規則、法治及美洲民主憲章(Inter-American DemocraticCharter)的信條,在透過對話及無外力干預下,和平解決任何現有的緊張情勢。
宏都拉斯總統遭放逐 美國務卿希拉蕊譴責【中央社 2009.06.29
針對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Manuel Zelaya)遭罷黜,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今天發表聲明,譴責這項行動違反民主,全球應予齊聲譴責。
希拉蕊在聲明中說,反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的行動,違反美洲民主憲章(Inter-American DemocraticCharter)的準則,應被所有人譴責。
希拉蕊呼籲宏都拉斯各方遵守憲法秩序,尊重法治,重申民主信念,信守美洲國家組織(OAS)本月初集會時重申的民主原則,透過對話和平解決政治歧見。
宏國政變 歐盟籲軍方立即釋放總統【聯合報記者林沿瑜 2009.06.29
宏都拉斯軍方28日發動政變,在包圍總統官邸後逮捕宏國總統賽拉亞。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的外交部長科霍特28日表示,歐盟強烈譴責軍方逮捕依憲法選出的宏國總統,「歐盟呼籲軍方緊急釋放總統,並迅速恢復憲政的常軌」。
宏都拉斯政變 巴拿馬總統陶瑞賀士譴責【中央社 2009.06.29
巴拿馬總統陶瑞賀士(Martin Torrijos)今天譴責宏都拉斯政變,並指出,如果宏國無法恢復政變前的憲政秩序,美洲國家組織應召開特別大會,討論宏國的情況。
根據巴國總統府公報,陶瑞賀士說,宏國發生的「軍事行動」正考驗巴拿馬所屬的美洲國家體系。他要求美洲國家組織設立因應宏國目前情況的機制,並依美洲民主憲章規定的進程,立即付諸施行。
他形容宏都拉斯今天所發生的事情極為嚴重,如果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殷索沙(Jose Miguel Insulza)的努力無法讓宏國恢復政變之前的憲政秩序,美洲國家組織應依美洲民主憲章規定召開特別大會,商討宏國的情況。
陶瑞賀士明天將前往尼加拉瓜首都馬納瓜市,出席中美洲整合體系(SICA)元首高峰會議,會中也將討論宏國目前的情勢。
學者觀點/茶壺風暴 靠民主程序解決【聯合報鄧中堅 2009.06.30
在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執意炮製「委內瑞拉」民粹化發展,不顧最高法院禁令,強行推動公投的前夕,軍方終於採取行動將其放逐到哥斯大黎加,此舉可能對該國民主政治造成傷害,也會影響區域安全。
然而,各方反應不一,從拉美左傾政府的強烈抨擊,到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高度關切,呼籲各方遵守民主規範」,可見這一事件的「詭異」,相關當事者各有所圖。古巴、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等共產主義或左傾民粹主義國家是賽拉亞密切的盟友,且組成左傾國家聯盟,來主導拉丁美洲區域的發展,他們激烈的反應可想而知。美國則是深怕賽拉亞強行舉辦公民投票修憲,會產生如同委國查維茲一樣的反美民粹總統,影響到美國後院的安定與繁榮。
這次政變在宏國政治菁英顯有高度共識,因為包括國會、最高法院和軍方都反對賽拉亞舉行公投,而賽拉亞的一意孤行,甚至以政治因素影響軍事專業主義,破壞軍隊中立的設計,才產生這次罷黜事件。且據BBC和CNN的報導,在街頭抗議的民眾相當有限。
如果說,賽拉亞踩到美國和國內菁英份子的紅線,一點也不為過。所以,宏國的軍方展現相當自制,並未另組執政團,更沒有解散國會與政黨,不算是傳統型態的軍事政變。相對而言,國會不但無異議通過罷黜賽拉亞,同時選出議長米契列地為臨時總統,代行總統職權,直到通過大選產生新的總統為止。
換言之,目前政治的發展是政治菁英力求遵循憲法的規範,重新建立民主的程序。各主要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歐盟)發表的聲明或採取的行動當然會對宏國未來的政治發展設下框架,避免該國的發展脫離民主的規範。相信這次茶壺理的風暴,很快就會趨於平靜。但拉美左傾國家與美國的和解是否因此生變,值得注意。
至於我國原本就與傳統的政黨維持友好密切關係,因此這次政變不但不會有負面影響,反而有利於推動與該國的正常外交。(作者為政大外交系教授、國際談判研究中心主任)
宏國軍事政變 譴責不分左右派【聯合報編譯陳世欽2009.06.30
宏都拉斯政變在國際間引發難得一見的現象,西半球各國不論是左派還是右派執政,一致譴責宏都拉斯軍方。
紐約時報29日報導,政變發生後,歐巴馬政府反應謹慎,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則因為委國駐宏國大使受到無禮對待而下令委國三軍提高戒備,並揚言必要時不惜對宏國動武。兩種反應截然不同,凸顯西半球國家應對有關拉美民選政府的各種問題時,反應與對策的差異。
兩大陣營之一包括委國、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其共同特色是,選民允許他們的民粹領導人延長任期及擴權。另一個陣營的國家則意識形態各異,包括崛起中的拉美大國巴西。它們的政治參與比較多元化,而且排除查維茲積極提倡的所謂參與式民主。
被罷黜的宏國總統賽拉亞強行推動延任公投,最高法院聲稱,賽拉亞此舉違法,因此軍方依照憲法規定出面將他流放。然而這種法律上的解釋並未獲得各國採信,尤其是曾於1960及70年代歷經軍人奪權,人權慘遭蹂躪的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國。
維茲揚言 推翻宏國新政府【聯合報 2009.06.30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28日因宏都拉斯發生政變,下令軍隊進入警戒狀態,表示將推翻宏國新政府,並表示如果宏都拉斯殺害或綁架委內瑞拉外交官,他將不惜動武。
查維茲指出,宏國軍方發動政變推翻總統賽拉亞時,綁架古巴大使,毆打委內瑞拉大使並把他棄置路邊。查維茲在國營電視台表示,如果委內瑞拉大使被殺害,或宏國軍隊闖入委內瑞拉大使館,「即進入戰爭狀態,我們必須採取軍事行動。我已下令軍隊進入警戒狀態。」
宏國國會選出的新總統米契列地指出,他接獲大批部隊集結在宏國邊界、準備進入宏國干政的情報,並親筆簽署一分致查維玆的聲明,警告他不要干預宏國內政,否則不惜一戰。他未指名是哪一國的軍隊集結邊界,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距宏國甚遠。
查維茲向來以拉丁美洲左派國家的老大自居,過去曾威脅在南美採取軍事行動,但從未實現。
他表示將推翻宏國政變後的新政府。查維茲說:「我們將推翻他們,我告訴你,我們將推翻他們。」厄瓜多也表示,將不會承認宏都拉斯新政府。
查維茲領導的「美洲波利瓦替代計畫聯盟」的部分拉丁美洲國家,29日在尼加拉瓜召開峰會,討論該對宏都拉斯情勢採取何種行動。ALBA聯盟包括玻利維亞、古巴、厄瓜多、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
查維茲恫嚇 宏國新政府備戰>中時09-06-30郭篤為
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因推動公投而遭國會罷黜後,國會議長羅勃托米契列蒂在廿八日下午宣誓就任過渡總統,代理期限至明年元月底新總統就職為止。米契列蒂隨即宣布,從廿八日晚上起實施四十八小時的宵禁。軍方宣稱,護送賽拉亞至委內瑞拉,是最高法院的命令,但受到「聯合國」、「歐盟」與「美洲國家組織」與拉丁美洲國家嚴厲的譴責。
宏都拉斯廿八日全民公投投票前,軍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身著睡衣的賽拉亞總統送往哥斯大黎加,完成了不流血的政變。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揚言,一旦駐宏都拉斯大使館遭到攻擊,將不惜動用軍隊推翻賽拉亞之外的任何政權。宏國過渡總統米契列蒂則回應恫嚇,聲稱部隊已經做好迎戰入侵的準備。美國在內的美洲國家前所未見一致譴責反民主潮流的政變,雖使賽拉亞翻盤的機會大增,卻也添增了軍事衝突的可能。
查維茲對宏都拉斯無疑將脫離由他和古巴推動的「美洲玻利瓦替代方案」(ALBA)極端憤怒而出言恐嚇,但米契列蒂對查維茲動員部隊和裝備表示不會掉以輕心,保證宏都拉斯軍隊已經做好準備。但他將在廿九日接見「聯合國」與「美洲國家組織」代表,向他們解釋罷黜賽拉亞的合法性。
廿八日晚九時卅分賽拉亞搭乘查維茲專機由哥斯大黎加飛抵馬納瓜,與提前趕到的查維茲、厄瓜多總統柯瑞亞、古巴外長羅德里格茲及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舉行緊急會談,稍早時宣布將陪同前往的哥斯大黎加總統阿里亞斯卻未見蹤影。
深夜舉行的記者會上,查維茲改口雖然「美洲玻利瓦替代方案」(ALBA)與會代表全力聲援賽拉亞,但絕不會不尊重宏都拉斯主權,更不會經由尼加拉瓜越界入侵。未經官方證實的報導指出,宏都拉斯部隊目前已經開始在與尼加拉瓜邊境布防。
廿九日上午賽拉亞並將以宏都拉斯合法總統身分參加「中美洲整合體」(SICA)年會,該區域組織外長提前發表聯合聲明,重申不承認政變後新政府和領導人的立場,要求及早恢復賽拉亞總統職務。區域外會員國墨西哥總統卡德隆宣布將出席該會議,「里約集團」成員國代表也將參加會晤,共同解決棘手難題。
宏都拉斯過渡政府宣布進入為期四十八小時宵禁後,廿八日晚總統府附近傳出槍聲,但傷亡人數不詳。賽拉亞的支持者宣布廿九日開始全國性癱瘓主要交通動脈的抗議行動,直到賽拉亞復職。
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壓力,米契列蒂表示同屬「自由黨」的老朋友賽拉亞如果願意回國,他將一如往昔的張開雙臂歡迎,但不會接受查維茲的任何安排。新國會議長荷西薩維達也在晚間重申只要賽拉亞不再與查維茲掛勾,可以自由進出宏都拉斯,和平解決政治危機露出一線曙光。
歐巴馬深感關切 希拉蕊譴責綁架【聯合報張宗智 2009.06.30
台灣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計畫公投延長任期,遭軍方綁架並流放至哥斯大黎加後,美國總統歐巴馬28日「深感關切」並要求和平解決此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則呼應美洲國家組織的聲明,譴責這項綁架行為。
賽拉亞被流放後,總部位於華府的美洲國家組織(OAS),28日上午也由秘書長殷書札緊急集會後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宏國軍方綁架賽拉亞這項政變。
歐巴馬對宏國軍方的舉動「深感關切」,要求宏國各方尊重民主與法治,在外力不干涉下,透過協商和平解決爭議。
希拉蕊則在一份聲明中,表明宏國軍方的綁架舉動,違反了美洲國家民主憲章,「必須被所有人譴責」。希拉蕊並表示,美國要求宏國各方,尊重憲政秩序與法治,以確保民主的職責,並透過對話,承諾和平解決政治爭議。
一位不願具名的美國官員指出,過去幾天美方一直和宏國政府及軍方溝通,試圖阻止政變,但軍方28日停止協商,不再接聽美方電話。
違憲公投引政變 宏國民主內傷【聯合報陸以正/前駐瓜地馬拉大使09.06.30
馬英九啟程再訪中美洲前夕,宏都拉斯政情生變,外交部已經取消這段行程。讓我從駐節中美洲九年的經驗,解釋宏國這回政變的前因後果。
中美各國有一項共通點:鑒於尼加拉瓜曾有蘇慕薩家族盤據總統職位,哥哥傳位給弟弟,弟弟再把大位還給侄子,連續執政三、四十年的歷史,各國憲法都規定無論什麼人當選總統,以一任為限,終身不得再任,免得再出現一個獨裁家庭。
但是宏都拉斯帶點左派色彩的總統賽拉亞,居然要舉辦公民投票挑戰這項規定。如果他成功,今年十一月就可以啟動修憲機制。賽拉亞任期到明年元月屆滿;修憲案如過關,他就可名正言順地競選連任。
他的如意算盤引起國內外一片反對之聲。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特別發表聲明,要求他自行克制。美洲國家組織在華府的常任理事會更通過措詞嚴厲的決議案,要求賽拉亞「尊重民主制度」,並否認美洲國家組織會派員到宏國觀察公民投票,因為那樣無異支持違憲的公投。
宏國最高法院原已判決:預定舉行的公投不符憲法中總統僅限一任的規定。拉丁美洲常有軍人干政,搞政變是家常便飯。宏都拉斯軍方這次先僅站在一邊,到上周日才為維護民主法治而出手,以行動改變了賽拉亞的如意算盤。
仔細讀報的人會注意到:賽拉亞午夜後被軍隊包圍總統官邸,倉皇被捕。但他未受傷害,而是被送上飛機,到哥斯大黎加去終其餘生。這是中美洲政變的特色,我在中美洲九年,從來沒聽說過有流血的政變,都是以這種方式收場的。
不過,拉美左傾國家立即站出來支持賽拉亞。以反美著稱的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公開指責宏國反對賽拉亞的人都是右派反動分子。引起拉美左傾國家古巴、玻利維亞、厄瓜多和尼加拉瓜紛紛響應,說宏國政變是軍人干政,推翻了合法選出的總統。
事實卻是宏國國會立即選出議長米契列地代理總統職務,等六個月後依法定程序辦理大選,沒有任何一位將領得到什麼好處。
然而,拉美左傾國家不論,宏國軍方的行動引起爭議是必然的。不僅原先強烈反對賽拉亞搞公投連任的美洲國家組織,現在強烈譴責宏國軍方這項「綁架塞拉亞」的政變;美國總統歐巴馬也表示關切,國務卿希拉蕊同樣予以譴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更呼籲讓賽拉亞復職。畢竟,沒有一個國家政府會贊成政變的。
宏國罷黜總統賽拉亞 將返國>中時09-07-01郭篤為
宏都拉斯遭罷黜的民選總統賽拉亞廿九日在尼加拉瓜首都馬納瓜宣布,他將由「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英蘇薩陪同,於七月二日返國,「那裏的軍民正期待迎接由人民選出的總統。」。
美國政府對賽拉亞的支持則出現鬆動,勢將影響後續發展。
三年半前以極右派政見當選的賽拉亞就任後全面左傾,成為古巴與委內瑞拉的盟友。他企圖經由公投推動修憲,為連任鋪路,以「人民制憲議會」取代立法議會,結果司法、立法部門與軍方大譁,最後最高法院由國會背書而授權軍方將他放逐至哥斯大黎加。
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曾表示會陪賽拉亞回去,但隨後並未證實計畫同行。奧蒂嘉一旦同行,極有可能影響七月三日接待馬英九總統訪問尼國的行程。而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科納許宣布將陪賽拉亞回國。
宏都拉斯「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席庫司托迪歐指出:「他或許以為仍然是總統,但他已經是前總統,一個普通百姓。」過渡政府新外長歐特茲也透露新政府底線:「他當然可以回來,但不可能走進總統府。」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九日表示,政變若無法逆轉,將立下可怕的前例,並呼籲宏國尊重民主常規和法律的權威性。國務卿希拉蕊呼籲宏國人民尊重憲法和秩序,至於美國是否堅持賽拉亞重掌政權,她回應:「我們尚未決定要堅持哪些條件。」
「美洲玻利瓦替代方案」國家、「中美洲整合體」成員國聯手召回駐宏大使並關閉邊界,「里約集團」的巴西、智利與墨西哥也召回大使,「中美洲整合體銀行」並中止對宏國貸款。宏都拉斯在國際封鎖下,頓時成為拉美新孤兒。
宏都拉斯街頭抗議加劇,各大工會呼籲全國展開大罷工,抗議賽拉亞遭政變罷黜。廿九日至少有三千人參與示威,並與軍警發生正面衝突。截至廿九日晚,已有六十人送醫治療,一名遭流彈擊中的民眾喪生。
聯大主席、聯合國秘書長 談宏國政變不同調【聯合報傅依傑09.07.01
聯合國大會29日特別召集全體會議討論宏都拉斯政變,反映國際關切。引人注意的是,聯大主席與聯合國祕書長對宏國政變回應不同調。
尼加拉瓜籍聯大主席迪艾斯科特(Miguel D’Escoto)公開聲明「強烈支持」被罷黜的宏國總統賽拉亞,並稱賽推動修憲意圖延任「毫不違法」。
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卻「含蓄」得多。在聲明中甚至不提「政變」一詞,僅「譴責逮捕合法總統」行動,呼籲「宏國人民以和解精神和平解決分歧」。
潘基文也不像聯大主席那樣力挺賽拉亞,而是「強烈支持」宏國民主制度,促儘快恢復經民選政府合法地位並確保人權。
迪艾斯科特在聯大全會討論宏國政變時,發表長篇聲明,力挺賽拉亞,不乏情緒性論點,時而跳出聯大主席應有的中立身分。
他說,身為尼加拉瓜人,他為中美洲這次政變深感「可恥」,稱這是「夢魘重現」。拉丁美洲在冷戰時期經常發生軍事政變。
迪艾斯科特為賽拉亞辯護,指他企圖修憲延任「當然毫不違法」。他說,過去15年,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委內瑞拉都曾舉行修憲延任公投,也常和平通過新決議。
他稱宏國政變是「犯罪」,主謀應受法律制裁。他最後宣稱,「完全且無條件」支持賽拉亞這位「宏國唯一經民主選舉的合法總統」。
相對的,潘基文表現中立態度,指聯合國歡迎「美洲國家組織」迅速對宏國危機展開外交斡旋,相信國際與宏國共同努力能和平解決危機,聯合國願為此提供協助。
宏都拉斯政變與美國有關嗎?>中時09-07-01
西半球國家全部反對並譴責宏都拉斯軍方罷黜總統賽拉亞,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反對軍隊推翻國家領導人。
賽拉亞其實有點咎由自取,因為宏國憲法既然規定總統任期四年不得連任,他卻想效法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而辦理修憲公投,使他能連任。須知壟斷權力是大忌,除非自己有絕對的聲望與力量,否則連朋友都不會支持,因為這阻斷其他人出頭機會,不但議會、法院反對這次公投,連賽拉亞自己的執政黨「自由黨」都不支持。
美國參與了政變嗎?沒有直接證據,但卻也是想當然的事。賽拉亞與查維茲交情很好,宏都拉斯已被認為是拉丁美洲反美集團的成員,但是它在經濟方面卻高度依賴美國,美方在宏國有軍事基地,派駐五百兵部隊和若干戰鬥機及戰鬥直升機,宏國軍隊也是在美國訓練下組織的,政客、工商界與美國的關係很近,保守派仍相當有勢力,美國要想發動一次政變是不難的事,而將一個反美政權搞垮是符合美國利益的。
「美洲國家組織」卅四個成員國代表緊急召開會議後,一致譴責宏都拉斯軍方採取的極端行動。「里約熱內盧集團」、「南美洲國家聯盟」、「美洲玻利瓦替代方案」、「中美洲整合體」、「南方共同市場」都強烈譴責這種從床上將總統拖下來押出國境的野蠻政變,而上述的國際組織包括了許多意識形態不同的政府。
但只有美國模稜兩可地說:「美國只承認合憲選舉產生的總統。」換句話說,過幾天宏國如依憲法再選出一個總統的話,美國就承認新總統了。
美洲國家組織 限3天讓宏國總統復職【聯合報傅依傑2009.07.02
被罷黜的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30日親赴聯合國尋求支持,誓言重返宏國。
聯大針對宏國政變召集特別全會,192會員國以鼓掌表決方式通過一項決議,齊聲譴責宏國政變,要求「立即且無條件恢復賽拉亞總統領導的合法政府。」另一方面,美洲國家組織1日限期宏國政變領袖,於3天內讓賽拉亞復權。
聯大這項決議獲美、墨、加、委內瑞拉等十餘國附署,呼籲所有國家「不要承認除賽拉亞總統領導以外的任何其他政府」,支持「美洲國家組織」 (OAS)等區域組織居中斡旋。決議並無國際法約束力,但反映各國態度,對賽拉亞國內政敵形成壓力。
賽拉亞接著在聯大發表演說,指此決議反映宏都拉斯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對政變的憤怒;他為過去四年政績辯護,並強調他是宏都拉斯的合法總統,要完成剩下的任期,但不會尋求連任,「即使請我連任,我也會拒絕」。
賽拉亞會後表示,由於美洲國家組織給宏國政變領袖3天時間讓他復位,他原定2日返國的行程將延後。賽拉亞已獲「美洲國家組織」主席尹蘇沙首肯,一起返宏國,也有部份國家領袖隨行。但宏國法官30日裁定,只要賽拉亞一回國,即會遭到逮捕。
法官表示,宏國檢方已以18項罪名控訴賽拉亞,包括「叛國」、「濫權」等。
賽拉亞能否復權,美國態度是關鍵之一。歐巴馬總統目前仍承認賽為宏國合法總統,但呼籲透過「美洲國家組織」和平解決宏國政治危機。美洲國家組織1日警告宏國政變領袖,3天內讓賽拉亞復權,否則即將宏國踢出該組織。
賽拉亞推動決議案並在聯大發言,獲多數會員國支持,反映賽成功營造國際友己勢力,為重掌政權舖路。
宏都拉斯流亡總統 現身巴總統就職禮【聯合報記者李明賢09.07.02
流亡海外的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一日閃電出現在巴拿馬總統馬丁內利就職典禮,賽拉亞受訪時強調美洲國家組織支持他回返宏國,但媒體追問其他問題,賽拉亞則不願進一步回答;由於賽拉亞突然現身,出席就職典禮的馬英九總統可望有機會與賽拉亞禮貌互動。
外長歐鴻鍊受訪時說,暫未安排馬總統與賽拉亞雙邊會談。巴拿馬電視現場直播則以「被罷黜的總統」稱呼賽拉亞。
馬英九總統三十日抵巴拿馬,接受美聯社等國際媒體聯訪時,首度對宏國政變表態。馬總統表示,任何政治上的行動應符合民主、法治原則,也希望宏國各方面能遵守此原則,儘速恢復國內秩序、弭平紛爭。
馬總統展開久誼之旅,原訂前往宏都拉斯訪問,卻因軍方發動政變取消行程,但包括美國、聯合國全都力挺流亡的賽拉亞總統,馬總統受訪時並未表態是否支持賽拉亞,僅提及宏都拉斯百姓樂見這起紛爭儘速落幕。
歐巴馬怎樣「善後」宏國政變>中時09-07-02
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說他將於周四返國,阿根廷總統甚至要陪他回去,他真能返國嗎?政變集團會讓步嗎?其實這都繫於美國的態度,「美洲國家組織」雖然人多勢眾,但解決不了問題。
美國的最後態度還沒有十分確定,但大致方向是可以看出的:
歐巴馬發話了,他講得冠冕堂皇,說這種政變非法,如果不徹底扭轉這種局面,將為軍隊製造政權更迭提供可怕的先例。
但是國務卿希拉蕊的話便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她說:「美國政府還沒有正式將此事定義為軍事政變。」背後理由很簡單,如果是軍事政變,美國就必須取消或中止對宏都拉斯的援助,所以當被問到是否考慮取消對宏國援助,她表示不會考慮。
這就是兩面手法,一方面對政變集團的行動作出表面的反對,一方面卻不中止對政變集團的援助,這樣華府就可以將政變集團操縱在手中,事態的發展必須由華府決定,聽話則會受到繼續的支持,不聽話則會撤回支持,這是美國對全世界的受援或受保護國家的標準作法。
歐巴馬政府即將如何操控局面呢?極可能以賽拉亞取消修憲公投為條件而讓其返國復職,反正賽拉亞的任期到十一月就屆滿不能再競選了,屆時美國與政變集團合謀推出親美候選人使其當選。這樣一方面能達成摧垮反美政權的目標,一方面也可讓拉美看到美國不支持軍事政府的好意。
同時,歐巴馬也可向政變集團許諾更多的支持與援助,使其成為美國在拉美抗制「反美傾向」的重要夥伴。
在壓制政變集團方面,美國有相當把握,美方不但有軍援與經援,而且是宏都拉斯最大貿易夥伴,而在這次反賽拉亞行動中,宏國工商界就扮演重要角色。至於對宏國軍方,美國早已有相當影響力,這不成問題的。倒是賽拉亞有整個拉丁美洲為其撐腰,是否會屈服於美國的條件卻有問題,他會只為了不到半年的總統職位而屈從呢?還是會為了顏面而妥協?
宏國領袖:可提前大選 拒罷黜總統返國【聯合報編譯王麗娟09.07.04
面對國際壓力,宏都拉斯政變領袖立場轉為軟硬兼施,一面態度放軟,表示可同意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由民選總統執政,一面強硬表示,遭到罷黜的賽拉亞,「永遠不可能獲准返國」。
宏國臨時總統米契列地3日說,若提前舉行大選,有助化解眼前宏國與國際的僵局,宏國可接受這項選擇。米契列地說:「只要是在法律架構下進行,我可以接受提前大選。」大選預訂今年11月29日舉行,米契列地並未說明提前的日期。
米契列地說,宏國將以和解的態度,與前來宏國要求無條件讓賽拉亞復位的美洲國家組織(OAS)秘書長殷索沙,討論當前的危機。
殷索沙預定3日抵達宏國,催促宏國恢復賽拉亞政府。行前,殷索沙不看好自己可在一趟旅行後,即化解危機;之前,OAS限期宏國72小時讓賽拉亞無條件復位,否則將停止宏國在該組織的所有權利,這項限期4日到期。
殷索沙將與批准政變的國會與最高法院領袖會面,「說明OAS的立場」,他不會與軍方支持的米契列地政府官員會面,避免承認政府的合法性。OAS基本上是一個致力於區域和平與正義的象徵性組織,權力有限。
米契列地迄今仍堅稱,宏國軍方發動政變奉國會與最高法院命令進行,一切合法。對OAS、聯合國、美國等要求讓賽拉亞復位,米契列地毫無軟化跡象。他說:「我們已建立民主政府,不會對任何壓力讓步。」
軍事政變在宏國引起兩極反應,支持者與反對者各自召集群眾,於街頭高聲示威,焚燒輪胎與豎立路障。另外有數十名賽拉亞支持者被捕。
宏國搞政變 美國難插手【聯合報王麗娟 2009.07.04
在權力斡旋上,美國過去在拉丁美洲的紀錄多半是吃不開,這次宏都拉斯政變,至今美國也是使不上力,說不上話。
美國每年提供宏國援助,兩國同時是長期的軍事合作夥伴,然而宏國照樣不買帳,無論是頑強的宏國政變軍事領袖,或是國會議員,美國都拿他們沒轍。
美國能對宏國直接施壓的手段很有限。總統歐巴馬警告宏國不要走回頭路,讓政變與不安定的「黑暗過去」復活,但是歐巴馬的態度極其審慎,在和宏國政變領袖劃清界線上,比起其他盟國,美國動作也明顯慢半拍。
截至目前,美國仍未取消每年提供宏國的4500萬美元援助與貿易補助,也未跟隨歐盟,召回駐宏國大使。
軍事方面,數十年來,美國均把這個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國家,當作「不會沉的航空母艦」使用,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美國對尼加拉瓜叛軍發動攻擊的年代。至今宏國的一個空軍基地仍有美軍500名。
美宏兩國的軍事交易關係密切,這些都讓美國不敢輕易變動兩國的關係。幾天前,美國雖宣布暫停反毒合作,但美國掃毒長期以宏國為基地,停止合作,徒增自己困擾。
美洲與東南亞對軍變反應各異>中時09-07-05
宏都拉斯的軍事政變使拉丁美洲國家一致憤慨,「美洲國家組織」官員坦白地說,最能在美洲國家中引發強烈憤慨的事情就是軍事政變。
這是有淵源的,上世紀在拉丁美洲的軍人獨裁政權讓民間忘不了。美國為了反共,出錢出力甚至親自派兵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事例太多了,軍事政變推翻智利總統阿葉德,造就了皮諾契特近廿年的軍事獨裁統治。
美洲各國際組織對軍事政變已深惡痛絕,但「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對組織內成員國的政變都沒有什麼反應。其實東協內部對軍事政變的慘痛教訓應該是十分深刻的,印尼推翻蘇卡諾的軍事政變導致了數十萬人死亡,蘇哈托以反共為名進行軍事獨裁,其政權也維持了廿年,而至今印尼軍方仍享有獨特地位,目前的總統還是從前的將軍。
菲律賓推翻馬可仕的軍事政變是有美國的背景,但是政變後菲國人民痛定思痛,並沒有支持軍方,如今軍方的勢力也式微了。而菲律賓人對美國的操縱菲國軍政也有強烈反感,迫使美國放棄在菲境的海空基地,不過近年以反恐為名,美國又與菲律賓改善了關係。
泰國以軍事政變頻仍出名,但本質上與印尼的殺人如麻不同,流血情形很少很少,都是內部爭奪權力,軍方執政反反復復,泰王樂得利用這種情況維持自己獨一無二的尊榮地位。
也許就是因為軍事政變情況不同、結果各異,東協的原則便是「不干涉成員國內政」,這便放棄了對成員國軍事政變的反應,甚至對「純軍事統治」的緬甸也視若無睹。
宏都拉斯政變 金援飛了 【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 2009.07.05
流亡海外的宏都拉斯財政部長桑多斯(Rebecca Santos)3日表示,日前的軍事政變可能導致這個受貧窮蹂躪的中美洲國家,今年無法獲得國際組織4.5億美元的金援,財政狀況將雪上加霜。
桑多斯在智利舉行的第二屆美洲財長會議表示,目前由臨時總統米契雷提(Roberto Micheletti)領導的政府並「不合法」,她強調,賽拉亞(Manuel Zelaya,已被罷黜 )總統領導的合法政府,必須馬上重返執政崗位,以重新取得國際社會對宏都拉斯的信心。
桑多斯表示,宏國少了多國組織與其他國家的金援與貸款,許多社會計畫與公共投資都可能停擺。
世界銀行(World Bank)已表示將停止所有對宏都拉斯的貸款,世銀總裁總裁佐立克(Robert Zoellick)表示:「在當地政府的合法性獲得進一步確認與釐清之前,我們將暫停放款。」
世銀目前在宏都拉斯共參與16項建設計畫,總貸款金額高達4億美元,內容包括鄉村開發、貧窮人口的健保與現金轉帳。這4億美元中的2.7億美元資金目前尚未到位,世銀將等政府合法性爭議獲得解決後,再決定是否撥款。
美洲開發銀行(IADB)總裁莫里諾(Luis Moreno)也表示,將不會提供宏都拉斯新貸款;美國除將雙方的軍事合作喊卡,也暫停對宏國的援助;歐盟國家也已召回大使;宏國的幾個鄰國也已實施貿易封鎖;美洲國家組織(OAS)也將開始討論是否將宏國停權,宏都拉斯在國際社會幾乎孤立無援。
宏都拉斯向來列名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五個最貧窮的國家,去年更因全球信用緊縮與油價大漲,經濟受到嚴重衝擊。據統計,宏國約有100萬移民在美國賺取外匯,但因美國經濟嚴重衰退,匯回家鄉的美元也大幅縮水,而宏國仰賴美國甚深的出口組裝工廠,去年也削減了1.9萬個工作機會。桑多斯表示,宏國已將2009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測下修至2%,去年GDP仍有4.3%。
宏都拉斯的經濟以農業與紡織輕工業為主,咖啡豆與紡織品加工是外銷命脈,儘管目前尚未有國家正式對宏國提出經濟制裁,咖啡豆與紡織品外銷出貨也未受影響,但與賽拉亞總統友好的產油國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avez),已揚言將暫停對宏國出口優惠價格的燃料。
宏國政變領袖頑抗 回應以退出美洲國家組織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04 陳淑娟/整理
法新社宏都拉斯德古西加巴3日電:宏都拉斯政變領袖今天對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釋出頑抗信息,拒絕遵循美洲國家組織憲章,使得宏國政治危機更形加深。
美洲國家組織(OAS)秘書長殷索沙(Jose Miguel Insulza)先前於德古西加巴(Tegucigalpa)表示,上週末罷黜賽拉亞總統(Manuel Zelaya)的人,無意回復政情,並譴責「軍事政變」。
宏國臨時政府拒絕聽從將政權交還給遭罷黜流亡的賽拉亞,美洲國家組織將要表決中止宏國會籍的前一天,臨時政府回應以退出美洲國家組織。
站在臨時政府領導人米契列地(Roberto Micheletti)身旁的外交部副部長阿瓦拉多(Marta Lorena Alvarado)在國家電視台表示,宏國「停止遵守美洲國家組織憲章,且立即生效」。
阿瓦拉多補充說:「宏國沒有體制上的危機,適用自己的法律解決問題。」
宏國司法部門、政治人物與陸軍為了賽拉亞試圖修憲引發爭議後,宏國軍方於6月28日晚間,把賽拉亞總統架上飛機,送往哥斯大黎加。
殷索沙在會見政界人士,法律與宗教家討論危機後的記者會中說:「他們無意扭轉這一局面。」但他並未見到臨時總統或總檢察長。
賽拉亞返國 專機盤旋闖關失敗>中時09-07-07郭篤為
一周前被最高法院罷黜的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五日搭機強行返國的計畫受阻,飛機無法降落,在空中盤旋後,最後被迫於六日凌晨經由尼加拉瓜返抵薩爾瓦多。而宏國軍警與接機民眾則爆發嚴重衝突,造成民眾一死八傷(警方稱有二死),血腥衝突可能性逐漸升高。
賽拉亞由聯合國輪值主席尼加拉瓜前外長德艾斯科多陪同所搭乘的專機,五日傍晚飛抵宏國首都德古西嘉帕機場。由於宏國軍警在機場跑道上擺放了許多車輛和障礙物,使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提供的專機在空中盤旋一陣子後,決定不冒險降落。賽拉亞則揚言,這一、兩天會再嘗試闖關。
另外一架搭乘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南德茲、厄瓜多總統拉斐爾和巴拉圭總統魯戈的阿根廷專機,也無法降落。賽拉亞專機隨後轉飛尼加拉瓜首都馬納瓜加油,並與奧蒂嘉總統會商,三位南美左派總統則前往薩爾瓦多等候,並與富內斯總統進行會商。
賽拉亞啟程返國的消息經由網路突破政府封鎖,數萬支持者湧向首都國際機場接機。目睹專機在空中盤旋及被迫離去後,賽拉亞支持者與軍警發生正面衝突,目前確認示威民眾有一人喪生(警方則稱有兩人)、八人受傷。目前有數十名鎮暴警察進駐機場,並部署了罕見的狙擊手。
宏都拉斯過渡總統米契列蒂在賽拉亞專機抵達前重申他絕不讓步,同時指控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下令部隊向兩國邊界移動。奧蒂嘉隨後親上火線,澄清並沒有派兵前往邊界,並指控美國媒體傳播謠言成為政變者的幫凶。
繼古巴被停權四十七年後,「美洲國家組織」五日凌晨投票中止宏都拉斯的會員代表權,搶先宣布退出的過渡政府面臨進一步的國際封鎖與制裁。
臨時政府外交部次長卡斯科發表聲明,表示為避免衝突升級,臨時政府願意與「美洲國家組織」恢復談判,和平解決目前的危機。
六日凌晨賽拉亞專機飛往薩爾瓦多,與地主國總統富內斯及三位南美國家元首在首都機場發表「薩爾瓦多宣言」,重申支持賽拉亞返國與恢復民主的決心。
由於歹戲拖棚問題仍然無解,三位南美元首已在五日深夜啟程返國。憤怒的查維茲則指控美國幕後介入該政變,要求歐巴馬表態澄清。
宏國總統闖關失敗 支持者爆衝突【聯合報09.07.07
一周前遭政變罷黜的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5日自華府搭乘專機欲返國,結果機場跑道被堵飛機無法降落,闖關失敗的他,傍晚改降尼加拉瓜首都馬納瓜,最後轉往薩爾瓦多,整個中南美洲這一整天都為此緊張對峙。
賽拉亞搭乘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借他的飛機闖關,宏國臨時政府在賽拉亞專機抵達前關閉機場,軍警車輛和卡車停滿機場跑道,不准賽拉亞專機降落,專機在空中盤旋2次,機師決定不要冒失事風險強行降落,改飛尼國,傍晚降落馬納瓜,接著再轉往薩爾瓦多降落,賽拉亞隨即與一直力挺的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殷索沙、阿根廷總統克莉絲汀娜‧費南德茲等人會合,並揚言將於6日或7日再次嘗試返國。
賽拉亞專機離去後,宏國軍機立即升空,在機場上空盤旋。宏國政府並宣布首都機場6日起關閉24小時,所有飛機停止起降,以防賽拉亞再度闖關。
賽拉亞稍早在機上透過委內瑞拉國營電視台說明此行目的,還說馬上就可降落,並要求軍方退場,CNN的西語頻道同時廣播,中南美洲各國民眾都守在電視機旁收看,宏國的賽拉亞支持者歡欣無比。得知賽拉亞專機無法降落後,示威者的心情轉為憤怒。數千名5日在機場準備迎接賽拉亞的宏國民眾,與鎮暴軍警爆發激烈衝突,造成多人死傷。臨時政府將宵禁提前至晚間6時30分實施。
賽拉亞因欲推動公投通過年底修憲,將總統任期增加一任4年,以利爭取連任而引起軍政界強力反彈。6月28日清晨,宏國軍方發動拂曉政變,將賽拉亞押上專機並流放至哥斯大黎加,國會並迅速選出議長米契列地出任代理總統。他稍後讓步表示不再推動修憲,也不再尋求連任,但新總統拒絕他回國。
賽拉亞搬救兵 臨時政府軟化【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2009.07.06
闖關回國不成的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今天晚間抵達薩爾瓦多,將與美洲國家組織(OAS)負責人和這個地區的其他領袖舉行會談。
賽拉亞宣布,他將會晤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殷索沙、阿根廷總統基西納和厄瓜多總統柯利亞。
在宏都拉斯,臨時政府副外長阿瓦拉多說:「宏都拉斯當局已與OAS駐德古西加巴代表溝通,表達宏國政府願意與OAS秘書長的代表團進行誠信對話。」
臨時政府拒絕OAS讓賽拉亞復位的要求,片面宣布退出OAS,5日並遭OAS中止會籍,阿瓦拉多的談話顯示臨時政府軟化的跡象。
阿瓦拉多表示,願意重啟與美洲國家組織的談判,以和平方式儘快解決目前的危機,避免衝突進一步升級。
宏都拉斯臨時總統米契列地說,尼加拉瓜政府派軍前往兩國邊境,並指責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和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敵視宏都拉斯臨時政府。但奧蒂嘉隨後否認派遣軍隊的說法。
歐巴馬支持賽拉亞復位>中時09-07-08林家群
針對宏都拉斯民選總統賽拉亞被宏國軍方等罷黜後引發的紛爭,美國總統歐巴馬七日表示,應讓賽拉亞復位,「即使他曾強烈反對美國的政策,但美國人現在支持讓依民主程序選出的宏都拉斯總統復位」。
歐巴馬目前正在俄羅斯訪問,他在一場演講時提到賽拉亞說:「我們這樣做並不是同意他,我們這樣做是因為尊重人民應有選擇其領導人的普世原則,不管這領導人贊不贊同我們的意見。」
宏國臨時政府不讓賽拉亞專美於前,也組成特別代表團而於七日飛往華府,除了要確保宏美雙方貿易不受影響外,也要為臨時政府辯護,另外代表團也將和美洲國家組織展開磋商。
賽拉亞於七日清晨五時半由馬納瓜飛抵華府,預期在七日中午可以會見希拉蕊。他在六日晚的記者會上自信滿滿地說:「過度政府拱手交出合法政權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小時了。」
歐巴馬在訪問莫斯科時公開表示支持賽拉亞返國,在拉丁美洲引起新一波的反彈。中美洲輿論質疑「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英蘇薩坐視尼加拉瓜去年十一月地方大選公開舞弊後被歐美凍結援贈及貸款,同時對瓜地馬拉總統科洛姆被控將律師羅森伯格滅口案都僅只表態,卻對同屬拉美左派的賽拉亞卯足全力奔走聲援。
南美輿論對查維茲公然迫害反政府人士,包括卡拉卡斯民選市長正進行絕食抗議充耳不聞。諷刺的是古巴卡斯楚和委內瑞拉的查維茲竟公開呼籲為了宏都拉斯民主前途,拉美應該聯手力挺。
哥國允斡旋 宏國危機露曙光>中時09-07-08郭篤為
宏都拉斯政變後低調應對的美國政府,終於在民選總統賽拉亞遭罷黜十天後將對策定調,並「徵召」中立的哥斯大黎加總統阿里亞斯出面斡旋。而特赦賽拉亞並提前舉行大選,將是調解的焦點。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七日在華府會見賽拉亞後宣布,她建議由阿里亞斯擔任調人,斡旋解決宏國憲政危機。她也證實,阿里亞斯已欣然接受,並隨即邀請賽拉亞與宏國臨時總統米契列蒂前往哥斯大黎加會商。
米契列蒂隨後在宏國首都德古西嘉巴宣布,他將在九日前往哥斯大黎加首都聖荷西,並在哥國總統官邸與賽拉亞會面。他強調,罷免賽拉亞的程序完全合法,因此會面將展開「對話」而非「談判」。
宏都拉斯最高法院院長里維拉透露,特赦賽拉亞,而讓其順利返國,這是解決僵局的起步;而隨後雙方共同背書,將今年十一月的大選提前,將會是最佳的解決途徑。
宏都拉斯政變後,保持罕見低調的美國一直強調維持宏國民主憲政的立場,拒絕承認軍事政變所產生的政權。這與支持賽拉亞復位的拉美左翼政府委內瑞拉、尼加拉瓜等立場不謀而合。
五日傍晚,賽拉亞欲搭機強行返國未果,導致衝突事件造成兩人喪生。而美國國務院主管西半球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托瑪斯.向農六日在華府會見米契列蒂的代表後,美方即不再公開重申賽拉亞須返國復位的先決條件,賽拉亞主導輿論的美好時光從而告終。
宏國政變斡旋的面子與裡子>中時09-07-08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莫斯科「新經濟學院」演講中說到:「美國將不尋求將任何一種政體強加予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會逕自選擇一個政黨或個人來管理一個國家。」一般認為這是歐巴馬想消除人們對美國支持宏都拉斯政變的懷疑而講的話。
另一方面,華府則在「斡旋」宏國政變的善後事宜,國務卿希拉蕊與遭罷黜的總統賽拉亞會晤,同時政變集團也派了代表去華盛頓與美國國務院溝通。美國想撇清一切是萬萬辦不到的事。
政變集團為什麼如此強硬?根本就不理會「美洲國家組織」?原因是他們在乎美國遠超過在乎美洲國家組織。被美洲組織開除沒有什麼了不起,被美國拒絕就可能活不下去,何況目前美國對美洲國家組織雖非深惡痛絕,卻也十分不滿。任何國際組織如果不買美國的帳,或是美國在其中失去影響控制力,美國就對它不感興趣,宏都拉斯政變集團當然懂這個道理,而賽拉亞何嘗不懂呢?此所以不得不去華府與希拉蕊會晤求援。
美國的利益在於宏都拉斯不要附和美洲左派,堅守與美國合作關係,宏國政府只要遵循這個原則,美國即不管張三李四擔任宏國總統,只要他不反美。
所以,美國必然會插手「斡旋」,現在空氣中傳播的信息是:一、政變集團將允許賽拉亞回國,完成其未畢的六個月任期;二、在這段任期間賽拉亞的權力將被削弱而且有明確的界限,以防其對政變集團秋後算帳;三、完全放棄修憲連任的主意(這一關賽拉亞已經表示過了)
換句話說,讓賽拉亞擔任半年傀儡總統,然後由政變集團辦理選舉,而肯定會選出一個親美的總統。這與政變的結果是一樣的,但卻比「硬式政變」漂亮得多,美洲國家組織有了面子,賽拉亞也有面子,美國及政變集團卻收穫了裡子。
【伊朗】
哈米尼警告西方勿利用伊朗危機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07 陳淑娟/整理
法新社德黑蘭6日電:針對巴黎當局表示,一名法國女學者遭指控從事間諜活動而關押在伊朗,伊朗宗教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今天警告西方領袖不要插手干預伊朗危機。
哈米尼承認上個月總統艾馬丹加(Mahmoud Ahmadinejad)勝選連任引發強烈爭議,在伊朗人之間產生「分歧」,但警告西方不要利用這個伊朗自1979年革命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面對全球關注6月12日的大選,以及隨後對於反對黨的鎮壓行動,伊朗領導人還擊,將矛頭特別指向英國和美國,指控它們尋求利用民眾抗議動搖伊朗政權。
伊朗上個月驅逐兩名英國外交官,刺激英國針鋒相對回應,並關押9名英國大使館的當地僱員,指控他們在德黑蘭大規模民眾示威活動期間煽動騷亂。
法國外交部表示,法國堅定譴責7月1日遭伊朗逮捕和拘留的一名法國學者。
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在與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共同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伊朗政權必須明白,如果這種行動繼續下去,迫使我們採取行動,我們將與歐洲夥伴共同採取行動。」
英國和法國在高峰會議上對伊朗採取了堅定立場,會議是在法國阿爾卑斯山小鎮艾維昂(Evians)舉行。
沙柯吉表示,法國絕對與英國「團結一致」。
伊朗改選總統 阿瑪迪尼杰苦戰(楨:?)>中時09-06-13尹德瀚
伊朗第十屆總統選舉十二日投票,結果預計十三日揭曉,這次改選共四人角逐,據選情推估,勝選人不是走強硬激進路線的現任總統阿瑪迪尼杰,就是提出改革大計的前總理穆薩維。選戰激烈,阿瑪迪尼杰與穆薩維旗鼓相當,選情呈五五波。
兩個月前各界看好阿瑪迪尼杰可望連任,但一個月來造勢集會、電視辯論和群眾示威等類似西方民主的選舉活動後,穆薩維急起直追,落入守勢的阿瑪迪尼杰為拉抬選情,不惜抨擊伊朗若干開國先賢,但效果不佳。
「婚姻危機」是阿瑪迪尼杰另個大問題,因為伊朗越來越多年輕人結不起婚,他們不滿現實,因此支持穆薩維。年輕選民經常利用手機簡訊,將選舉資訊傳給親友。但伊朗手機簡訊系統卻在大選當日當機,穆薩維指控政府控制的電信業者刻意關閉簡訊系統。
伊朗全國選民約四千六百二十萬人,卅歲以下者近三分之一,由於競爭激烈,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可能創下空前新高,對穆薩維有利。「美聯社」引據伊朗選務高階官員預測說,投票率可能逾八○%。伊朗總統選舉每四年一次,由選民直接投票產生,可連任一屆。依據選舉法勝選須獲過半選票,如候選人得票未過半,由得票前兩名進行第二輪決選。阿瑪迪尼杰和穆薩維到選前難分高下,因此進入第二輪可能頗大。
有些伊朗人相信,不管最後誰勝選,幾周來釋放出來的民主能量都將影響伊朗政治。他們說,阿瑪迪尼杰的激進政策和人身攻擊激怒其政敵,並反過來指責他貪汙無能,就算他當選連任,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也會強迫他走上較溫和路線。
過去伊朗也有類似民主運動,如一九九七年曾爆發學生示威,結果是當局大肆逮捕學生,示威無疾而終,阿瑪迪尼杰二○○五年上台後對民主活動的鎮壓更嚴密。
更重要的是,不管誰當伊朗總統,因真正大權在握者還是哈米尼。儘管如此,如果穆薩維當上總統,還是可設法推動與西方較不敵對的外交政策。
伊朗總統連任對手控騙局 首都暴亂【聯合報09.06.14
伊朗內政部13日宣布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以62.6%得票率贏得連任後,2000多名對手穆沙維的支持者湧入首都德黑蘭街頭,抗議選舉不公,與鎮暴警察爆發扭打衝突。
抗議者高呼:「把我們的選票還回來!」穿著代表穆沙維綠色衣服的支持者投擲石塊並在內政部外放火燒輪胎,一家銀行也遭縱火,鎮暴警察用警棍毆打民眾並砸爛汽車,爆發伊朗10年來最嚴重的動亂。
伊朗大選12日投票結束兩小時後,國營新聞社就宣布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贏得壓倒性勝利,但穆沙維同時宣布獲勝,導致內政部比原定時間延後宣布結果。穆沙維呼籲最高統治者哈米尼介入,以免暴亂。
但內政部長馬蘇里後來還是宣布,阿馬丁加德(Mahmoud Ahmadinejad)得票率62.6%,前總理穆沙維(Mirhossein Mousavi )拿下33.7%選票。這次空前激烈的總統大選投票率高達85%,也是有史以來最高。
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稱讚阿馬丁加德的壓倒性勝利是「真正的饗宴。」他說:「人民選出的總統是伊朗全國的總統,應該受到所有人尊敬,包括競爭對手。逾八成選民投票,總統當選人獲得2400萬票,是國家進步、安全的保證。」
穆沙維指控選舉出現許多舞弊現象:「我絕對不會屈服於這個一眼就能看穿的危險騙局。某些官員的行徑已經危及伊斯蘭共和的基柱,將孕育暴政。」穆沙維原定召開國際記者會,但是警察不讓記者進場,表示記者會已經取消。
阿馬丁加德成功鞏固鄉村和大城市外圍的貧民區選票,穆沙維的基本盤以中產階級為主。
伊朗總統沒變 國際盼見改變【聯合報編譯田思怡09.06.14(楨:誰的國際?
伊朗總統大選受到國際密切關注,強烈反美和反以色列的伊朗強硬派總統阿馬丁加德受到改革派候選人的空前挑戰,讓國際上一些人希望連任的阿馬丁加德軟化立場,更願意接受美國最近提出的恢復外交對話提議。
美國總統歐巴馬看到伊朗「改變」的希望。他在選舉結果尚未公布前表示,競選期間的「精彩辯論」顯示伊朗可能改變:「我們看到伊朗民眾期望有新的可能性,不論誰當選,激烈辯論有助於增強我們與伊朗以新方式交往的能力。」
以色列觀察家齊瑟說,阿馬丁加德以壓倒性勝利當選連任,美國與伊朗恢復外交往來的壓力將增大。歐巴馬已提議與伊朗恢復對話。
觀察家說,阿馬丁加德連任,使以色列得以暫時反抗美國的壓力。美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和凍結以色列在西岸的屯墾。
以色列副外長阿亞隆說:「我們若懷有任何伊朗可能改變的希望,阿馬丁加德的當選連任代表伊朗的威脅更大,國際社會必須立即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和支持恐怖活動。」
沙烏地阿拉伯著名政論家敘里安說,阿馬丁加德連任對沙烏地阿拉伯和波斯灣地區未必是壞事,「他們與他有公開的管道,與認識的人打交道總是比較好。」
美拒絕接受艾馬丹加勝選結果 09-06-14 中廣
美國表示,華府拒絕接受伊朗強硬派總統「艾馬丹加」勝選連任的結果,並將調查傳言中的選舉舞弊。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表示,美國將密切注意伊朗的情勢,並像全球其他國家一樣,等候並觀察伊朗人民的決定。
就在「希拉蕊」發表談話的幾分鐘後,白宮也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肯定這次選舉在伊朗掀起的討論及熱烈參與,尤其是年輕人;但對選舉舞弊的傳聞深表關切。
這次伊朗大選選情激烈,前總理「墨沙維」挑戰現任總統「艾馬丹加」,多數官員及專家都認為,「墨沙維」若贏得大選,將使伊朗加速西化、傾向美國。
事實上,伊朗真正的權利仍然掌握在宗教領袖「哈米尼」手上,多數人都認為,「艾馬丹加」的勝選,使得國際社會會更加站在同一陣線來對付伊朗。
雖然伊朗的政府官員對選舉結果都保持沉默,但不少人私下中心期望溫和派的「墨沙維」贏得選舉。(楨:此即西方民主觀:順我者才叫民主
反美、擁核 美伊更敏感 【聯合報09.06.14利傳田/政大阿拉伯語文系主任
伊朗距離台灣遙遠,跟台灣關係也不熱絡,對國人來說,是個既陌生又遙遠的國度。然而,伊朗卻是波斯灣東岸重要的石油與天然氣輸出國,對世界能源供應扮演重要角色;更因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近年來不斷指控伊朗發展核子武器,危害中東區域穩定,威脅以色列安全,甚至有政治分析家曾認為,美國前總統布希卸任前可能發動第三次波灣戰爭攻打伊朗。在此敏感的美伊關係中,美國當然極為關注伊朗的大選,希望溫和改革派候選人當選,激進的現任總統受挫。
然而事與願違,美國的頭痛人物,伊朗人民心目中的反美英雄,阿馬丁加德,在四年總統任期屆滿前,以壓倒性票數連任成為伊朗第十任總統。
鐵匠之子,出生貧戶的阿馬丁加德二○○五年上任後,甚能體恤伊朗廣大農村貧民,於是擴大偏遠地區基礎建設,並對中低收入家庭進行補貼,贏得了廣大農民支持。
在國際舞台上,阿馬丁加德採取強硬政策,雖然在美國等國際強大壓力下,還是堅持伊朗有權和平利用核能,拒絕在核能問題做出任何妥協。阿馬丁加德不但立場反美,也反猶太,他曾在上台後不久就發表言論表示「以色列應該從世界地圖上消失」,更表示德國納粹大屠殺「是一件沒有事實根據的神話」。阿馬丁加德的核能立場與反美反猶太的言論,聽在美國與以色列的耳裡,相當刺耳,但聽在廣大反美的伊朗群眾,卻令人鼓舞。
如今,選舉結果剛剛公布,阿馬丁加德雖然已篤定當選,但他的主要勁敵伊朗前總理穆沙維,卻指控他是靠操控人民選票舞弊獲勝,誓言進行抗爭,直到重新選舉。首都德黑蘭已出現暴動示威,並與鎮暴警察衝突,伊朗軍方是否會鎮壓,出現「天安門廣場式的經驗」,尚待觀察。
伊朗警民衝突 改革派170人被抓【聯合報編譯陳世欽2009.06.15
德黑蘭警方已逮捕大約170名反對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的改革派支持者,指控他們在伊朗總統大選結果公布後,煽動或參與街頭暴力衝突,其中包括伊朗前總統卡塔米的一名兄弟。
德黑蘭副警局長雷丹表示:「警方已經逮捕10名暴亂的主使者,很快就會逮捕更多人。」他指出,數名被捕者是此前已遭當局下令拘提的政治人物。他說:「另有數人曾經留下犯罪紀錄。他們集體參與暴亂。」許多被捕者來自支持伊朗前總理穆沙維的政黨。
穆沙維是阿馬丁加德在這次大選中主要對手,他14日再度指控阿馬丁加德作票,要求「憲法監護委員會」取消總統大選結果,並呼籲支持者繼續上街頭。然而,由於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已認可這次大選,穆沙維想翻盤的希望不大。
他的支持者13日在德黑蘭街頭示威,與鎮暴警察發生衝突。這是過去10年來,伊朗首次出現的警民激烈衝突。
大約200人14日持續與警方對峙,雙方互以石塊及催淚瓦斯回應對方。警方14日在德黑蘭市區的部分地點部署水泥障礙物,並再度與抗議民眾發生小規模衝突,當局並持續兜捕改革派領導人。除德黑蘭之外,阿馬丁加德14日發表勝選演說時指出,任何國家如果攻擊伊朗,必將後悔莫及,伊朗絕對不可能任由他國擺布欺凌。他並強調,此次大選「乾淨而健全」,而有關伊朗核子計畫的討論則已經成為過去,伊朗並已認同消弭核武的國際努力。數以萬計的阿馬丁加德支持者14日走上街頭,慶祝他連任。
挺不挺 歐巴馬兩難【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9.06.15
伊朗強硬派總統阿馬丁加德以壓倒性得票率當選連任,不但對美國總統歐巴馬旨在扭轉美、伊雙方長年敵對關係的試探之舉造成打擊,並將為各國致力裁抑伊朗核子野心的努力投下變數。
歐巴馬政府面臨的抉擇是,聲援反對阿馬丁加德的伊朗示威者並承擔干預伊朗內政的指責,或不動聲色並因此招致批評。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沙德加普爾表示,阿馬丁加德當選可能埋下中東暴力升溫的伏筆。他說:「如果阿馬丁加德繼續視事,以色列對伊朗採取軍事攻擊的可能性必然大幅提高。」
歐巴馬12日重申,無論伊朗總統大選結果如何,他將持續設法與伊朗交往。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13日表示:「我們與各國靜待伊朗人民的決定。我們當然希望大選的結果忠實反映伊朗人民的真正意志與期待。」
美國至今尚未表示承認阿馬丁加德當選,但也沒有太直接的批評這次選舉,希拉蕊只說關切伊朗「選舉舞弊的報導」。
前美國國務院政策顧問蘇珊‧馬洛尼表示,歐巴馬政府已經陷入進退兩難。她指出,歐巴馬政府必須就伊朗核子計畫、阿富汗、伊拉克、石油等課題,與既有的伊朗當權派交涉。她說:「進一步交涉必定更困難。伊朗大選結果將更不利於為交往政策爭取民意支持。」
匿名的美國官員指出,大選期間的候選人激烈政策辯論及高投票率可能迫使阿馬丁加德對美國改採比較妥協的姿態。他說:「阿馬丁加德可能認為,在民意壓力制約下,他須設法突破伊朗的孤立狀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美國軍方已通令駐中東的美軍在一旦面對伊朗武裝部隊時,務必保持嚴明軍紀,謹慎以對。這項指令主要針對經常與伊朗海軍遭遇的駐波斯灣美國海軍。
哈米尼轉向(楨:?) 促調查伊朗大選>中時09-06-16陳文和
伊朗總統選舉爭議出現重大轉折,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十五日向質疑總統選舉結果的改革派參選人穆薩維表示,應循合法途徑尋求解決選舉爭議,他並指示負責監督選舉及確認結果的「憲政監護委員會」,就穆薩維等反對派人士指控的選舉舞弊情事展開調查。
哈米尼在伊朗享有無與倫比的權勢,美聯社認為他的動作使伊朗動盪政局出現始料未及的轉折,且讓連日來走上街頭抗議要求重新選舉的反對派燃起希望。
精神領袖 回應穆薩德指控
哈米尼曾在伊朗內政部十三日宣布阿瑪迪尼杰總統勝選連任後籲全民團結支持阿氏,並稱選舉結果是一項「神聖的評價」。據稱穆薩德曾於十三日面見哈米尼,翌日即致函憲政監護委員會(憲監委),訴請基於總統選舉存有諸多違法弊端,宣告選舉結果無效。
曾在選前表態支持阿瑪迪尼杰連任的憲監委主席賈納提十五日表明,全體十二名委員將依法在七至十日內就穆薩德之訴作出裁決。伊朗的總統選舉結果最終必須經由憲監委正式確認。
另一方面,阿瑪迪尼杰政府十五日持續鋪天蓋地強勢壓制改革派對選舉結果的質疑。內政部堅持不准穆薩維陣營十五日在首都德黑蘭舉辦群眾大會,並揚言要以煽動叛亂罪名懲治非法集會。
街頭抗爭 政府續強勢鎮壓
儘管如此,十五日仍有包括各年齡層的成千上萬民眾不顧禁令走上德黑蘭街頭,而穆薩維本人也在選後首次公開現身,向民眾大聲疾呼「我們要拿回自己的權利,人民的選票比穆薩維或任何其他人更重要」。
伊朗當局還以刊載不當諷刺漫畫、褻瀆總統等事由,給予穆薩維所辦改革派報紙《綠色讜言》(Kalameh Sabz)停刊處分。而伊朗國內反對派團體相關網站、「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外國媒體網站也相繼遭封鎖無法連結,「美國之聲」的衛星廣播訊號亦頻遭干擾。
無疆界記者 籲各國勿承認(楨:與反伊共犯?本西方走狗打手!)
捍衛新聞自由的「無疆界記者」組織十五日籲各國政府不要承認伊朗大選結果,理由在於伊朗此次總統選舉並未准許國際社會的獨立選舉觀察團觀選,選後爆發爭議引起大規模群眾示威,又阻撓採訪、箝制新聞自由。
該組織也證實,德黑蘭當局陸續逮捕四名記者,其中一人是該組織二○○一年新聞自由獎的得主。另有十名記者失聯,可能是顧慮安全躲了起來,或是已被補。
伊朗總統選舉十三日揭曉後,穆薩維陣營強烈質疑開票結果與選前雙方聲勢旗鼓相當的情況天差地遠,隨即引發持續了三天的伊朗近十年來最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行動,數千群眾走上街頭強烈抗議。
伊朗精神領袖:停止抗爭 否則鎮壓【聯合報編譯林沿瑜2009.06.20
伊朗總統大選舞弊疑雲引爆伊朗10年來最大規模的街頭暴動,而且持續6日僵局無解。伊朗最高領導人哈米尼19日終於發表「定調」演說,宣布選舉過程透明、公平,沒有舞弊,他支持人民的選舉結果,並指責街頭抗爭行動「非法」,必須立刻結束。
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19日在總統阿馬丁加德的陪伴下,在德黑蘭大學清真寺禱告會上發表總統大選以來的第一場公開演說。哈米尼表示,他難以想像阿馬丁加德領先的1100萬張選票可以造假,要是抗議人士以為上街就可以迫使官員們接受重新選舉的要求,那是錯的。他說,屈服於「非法要求」是不負責任的,這是獨裁的開始,抗議人士必須對流血事件和社會的動亂負責。
哈米尼同時表示,如果人民對未來沒有希望,就不會參與選舉,這此大選的高投票率展現了伊朗人民生活在快樂和自信當中。他同時批評,一些西方國家在最近幾天「掀開了面具」,展現了對伊朗的敵對態度,「其中最邪惡的是英國政府」。
根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哈米尼已經向發起抗爭行動的總統大選敗選人、前總理穆沙維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若不支持現政權,就將遭到驅逐」。雖然哈米尼也曾要求穆沙維陪同參與19日的禱告會,但穆沙維並未出席,因此哈米尼發表演說時只有阿馬丁加德陪同在側。
首都德黑蘭是大選後抗議人士主要的聚集場所,當哈米尼發表演說時,德黑蘭大學校園上空有警方直升機在高空盤旋,隸屬革命衛隊的民兵組織「巴斯基」據稱也在現場保護哈米尼安全。
儘管在伊朗擁有最高決策權的哈米尼為大選爭議定調,但支持穆沙維的群眾19日在悼念活動中仍手持印有遇難者名字或照片的標語,上頭寫著:「烈士兄弟,我們將找回你的選票」、「我們不會妥協,不會接受選舉舞弊的結果。」穆沙維和妻子19日也加入抗議群眾的行列,並重申重新舉行大選的訴求。
穆沙維的支持者表示,20日將再度走上街頭抗議。不過伊朗當局強調,20日的集會未獲許可,意謂屆時可能展開強力鎮壓。
激進組織/伊朗民兵 夜間獵殺政敵【聯合報編譯林沿瑜09.06.20
抗議伊朗總統大選舞弊的示威活動在白天大致上平和,當局的血腥鎮壓卻選在夜幕低垂後展開。隸屬革命衛隊,如鬼魅般的巴斯基(Basij)民兵組織,白天蒐集抗議人士情資,晚上加以毒打、甚至槍殺。
巴斯基民兵組織沒有制服,他們出於宗教的狂熱加入這個效忠於最高領導人哈米尼的組織,成員大多是30歲左右以下的年輕人。早在總統大選之前,捲入大選舞弊疑雲的總統阿馬丁加德就已獲得革命衛隊和巴斯基組織的支持。
曾當過最高領導人哈米尼部屬、1979年幫革命衛隊撰寫行動綱領的薩茲加拉表示,巴斯基是隸屬革命衛隊的非正式特種編組,預估人數從數百到上百萬。阿馬丁加德曾有意納編,因革命衛隊反對而作罷。巴斯基在晚上誘捕年輕的抗議人士,然後殺害。薩茲加拉指出,「這是當局避開謀殺罪名的方式之一,可以說不知道對方是誰。」
伊斯蘭激進組織「Ansar Hezbollah」宣布,他們計畫公開抗爭,以暴露「煽惑群眾的小混混」所發起的「煽動性陰謀」。其實,「Ansar Hezbollah」是巴斯基組織最常用來與外界對話的身分,顯示巴斯基已計畫在白天攻擊。
分析家指出,這項宣布可能是政府準備放手一搏的第一個徵兆。
伊朗危機 如何解套【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9.06.20
時代雜誌報導,伊朗總統大選爭議引發持續數日的選民激烈抗爭,最後可能有下列四種結局。
一、何梅尼式的民眾大規模起義,不可能捲土重來,因為主導街頭示威抗爭的,是伊朗一個既得利益的政治派系,現政權如果被搞垮了,其成員勢必蒙受嚴重損失,因此會克制抗爭行動。阿馬丁加德仍然擁有廣大民意基礎。換言之,反對派不太可能扳倒現有政權。
二、類似天安門事件的血腥鎮壓,以教士權威及「有限」民主為基礎的政權合法性將受到強烈質疑與挑戰,並與前國王巴勒維時期的暴政畫上等號。強硬鎮壓或許能夠解決危機於一時,卻足以對政權產生長期的致命傷害。
三、如果抗爭持續,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可能指示憲監會接受重新投票的要求或「調整」結果,讓阿馬丁加德與穆沙維進行第二輪投票一決勝負,但這種可能性已經被排除。哈米尼已決定繼續支持他一手扶植的阿馬丁加德。
四、哈米尼仿效辛巴威的前例,要求反對派陣營在新政府中扮演重要卻屈居第二的角色,同時承諾調整阿馬丁加德的治事風格。前提是,穆沙維承認大勢已去。
200萬伊朗人示威濺血 至少7喪生【聯合報編譯張佑生09.06.17
伊朗總統大選引發1979年推翻王室革命以來最大規模示威行動,約150萬至200萬民眾15日在首都德黑蘭和其他城市走上街頭,連續第三天抗議總統選舉舞弊。不料陸續傳出示威者遭政府軍槍殺,並有多人遭當局拘捕,伊朗情勢緊張混亂。
由於當局封鎖消息,有關流血衝突眾說紛紜,伊朗當局承認有7人死亡、但西方媒體說罹難者高達20人。德黑蘭大學新聞通訊社ISNA報導,該校校園14日晚間遭到效忠最高領袖哈米尼的Basil民兵和便衣刑警入侵,3男1女共4名學生遇害,但校長否認有學生身亡。
英國「衛報」轉引波斯語網站的報道稱,至少12名大學生喪生,其中,伊朗南部城市設拉子一所大學15日有7名學生在衝突中死亡。另外,德黑蘭大學14日發生衝突,有5名學生死亡。
分析家指出,這是伊朗革命以來內部鬥爭首度公開化,表示雙方已經撕破臉。中東問題專家史坦巴赫指出:「這是伊朗前途的轉捩點:將決定伊朗究竟是往民主政治前進一些,或者猛然倒退回到某種伊斯蘭的獨裁。」
反對派原誓言16日要展開更大規模的示威。在鬧出人命後,穆沙維宣布取消示威,呼籲支持者「保護性命」,但仍有大批民眾上街頭。
阿馬丁加德的支持者16日也走上街頭,伊朗文化部全程直播,並下令國際媒體不准報導未經內政部許可的遊行,也不讓外籍記者離開辦公室,到街頭報導穆沙維陣營抗議實況。德通社因此聲明,表示採訪受限,相關報導不能保證客觀。
國營電視台宣布當局逮捕示威活動主謀已因持有爆裂物和槍械被捕,但未提供細節。
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美國尊重伊朗的主權,但和平表達異議者絕不應成為施以暴力的對象。
伊朗大選/爭議選票將重驗【聯合報編譯張佑生 2009.06.17
宣稱選舉作票的示威者遭射殺,讓原先立場鐵板一塊的伊朗最高立法機構「憲法監護委員會」終於鬆動,16日同意重計部分有爭議的選票,但排除選舉無效的訴求。
不過支持穆沙維的抗議群眾反對只重計爭議票,要求全面重驗。
由12名伊斯蘭教士和律法專家組成,直屬最高領袖哈米尼的「憲法監護委員會」(Guardian Council)表示,將針對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票數遙遙領先的選區重新計票。伊朗12日舉行總統大選投票,阿馬丁加德得票率高達62.6%,主要對手穆沙維抗議選舉舞弊,支持者上街頭抗爭。
憲法監護委員會發言人卡何戴告訴官方伊朗通訊社,部分候選人提出質疑,憲法監護委員會準備在候選人代表見證下,對引發爭議的票匭進行重新計票。
卡何戴表示,「在重新計票後,得票數可能會有若干改變。但根據法律規定,候選人所提選舉無效的要求,無法列入考量。」
無比神速的伊朗總統大選開票作業,是引人疑竇主因。例如,將近4000萬張手寫的選票,如何在12小時開完?過去至少得花2倍時間。
穆沙維旗下的報紙在網站上指控超過1000萬張選票沒有身分證字號,無法追查,但沒有說如何獲知此一訊息。穆沙維另外指控某些投票所在選民仍排隊時提早關門,他所派出的監票代表也遭到驅逐。
哈米尼 握最後裁奪權【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2009.06.17
伊朗總統大選引發的警民激烈衝突,已導致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開始扮演政治仲裁者。
70歲的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兼具宗教領袖、三軍最高統帥及最高法院唯一法官多重身分。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近年來頻頻語出驚人並與美國抗衡,成為媒體焦點,實際上,非民選的哈米尼握有多數實權。
哈米尼15日改變立場,指示憲法監護委員會調查投開票作業是否有弊。這顯示哈米尼希望及時化解一場危及國內安定與伊斯蘭神權體制合法性的朝野政治惡鬥。
強硬派的哈米尼曾與改革派陣營交手,他的支持是阿馬丁加德2005年首次當選總統的必要條件。不過,哈尼米也是政治上的務實派,曾為確保權位與體制而有所退讓。
指控舞弊的前總理穆沙維擁有另一實權人物前總統拉夫桑加尼的支持。這使哈米尼難以直接駁回穆沙維的陳情。
哈米尼握有政府事務的最後裁奪權,地位凌駕民選的總統及國會,並透過個人牢牢掌握的非民選教士、司法機構和安全部隊行使權力,其中包括全國最精銳的革命衛隊。
伊朗爆自殺炸彈 不甩領袖喊話(楨:誰又甩誰)【聯合報編譯林沿瑜09.06.21
自殺炸彈、警棍揮舞、催淚瓦斯、消防水柱,2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街頭交織成警民衝突的場面。伊朗神權統治創始者何梅尼的陵廟遭到自殺炸彈攻擊,形同直接挑戰當局。
儘管最高領導人哈米尼恫嚇抗議總統大選舞弊的群眾不得再集會示威,伊朗群眾照樣上街發洩不滿。哈米尼19日幫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背書,強調選舉結果不容翻盤,並警告群眾如果繼續示威,將發生流血後果,帶頭者將遭到嚴懲。此番發言完全針對不服輸的前總理穆沙維。
穆沙維陣營對原定20日舉行的示威遊行似乎有意保持距離,表示並未動員群眾。參與此次大選的前國會議長卡洛比陣營也說,因集會未獲當局許可,所以宣布取消。
伊朗街頭的反政府抗議人士20日果然大幅減少,大約3000人左右。但在伊斯蘭教神權政體創立者何梅尼的陵廟內,卻發生大選爭議以來第一起自殺炸彈事件。
伊朗官方通訊社報導,一名炸彈客20日在首都德黑蘭的何梅尼陵廟引爆自殺,造成2死2傷。由於此次大選後的抗議人士對神權至上的政府不滿,此事件被認為和抗爭行動脫不了關係。
目擊者指出,鎮暴警察封鎖通往主要集會地點「革命廣場」通道,並攻擊企圖前往集會的抗議人士。
另有目擊者說,抗議人士在德黑蘭市中心的革命廣場附近反覆唸著「獨裁者去死」、「消滅獨裁政權」,但後來遭到鎮暴警察以催淚瓦斯槍和水柱驅離,另有50多人遭到痛毆。
此外,督導總統大選的憲法監護委員會發言人20日表示,「根據法律規定,憲法監護委員會沒有義務做出重新計票的決定,但我們仍準備在3位敗選人的代表在場時,隨機重計10%的選票。」
伊朗衝突傳150死 前總統家屬被抓【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9.06.22
在總統大選落敗的伊朗前總理穆沙維,在支持者數日街頭抗爭後,表示他已做好殉道的準備。伊朗精神領袖哈米尼則警告,民眾若持續抗議,局勢將血腥暴力。大批伊朗安全部隊20日在德黑蘭街頭集結,準備向遠方的示威者進逼。
伊朗國營媒體報導,20日的德黑蘭街頭警民衝突造成至少10人死亡,當局並逮捕前總統拉夫桑加尼的長女及另外4名眷屬,拉夫桑加尼之女不久獲釋。德黑蘭21日並未出現衝突,街頭在寧靜中透出些許詭異。
連日的警民激烈衝突累計已造成至少19人死於非命。國營電視台報導,20日的警民衝突造成至少10人死亡,100多人受傷,部分「暴民」並縱火破壞一座清真寺和加油站。報導說:「恐怖分子顯然出現在部分衝突現場。」
此次大選爭議引爆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最激烈的伊朗警民衝突,伊朗當局則持續封鎖新聞,下令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離境,無疆界記者組織說,過去一周已有23名記者被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報導,有未獲證實的消息宣稱死亡人數達150人。
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19日曾說,如不停止示威,反對派領袖將為「暴力與流血」負責。然而,抗議選舉不公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穆沙維20日在德黑蘭南部的示威現場說,他有做烈士的準備,如果被捕,他希望民眾發動大罷工。他說,如果伊朗當局不允許和平抗議,他們將為「後果」負責。
立場溫和的前總統卡塔米也表示,當局禁止民眾聲援穆沙維是危險之舉。支持穆沙維的卡塔米表示:「禁止民眾以文明方式表達訴求將產生危險後果。」
伊朗改革派相繼反嗆最高領袖哈米尼,顯示伊朗教士階級對神權統治階級的不滿正逐漸增溫中。
美國總統歐巴馬呼籲德黑蘭當局停止「對伊朗人民的一切暴力與不公之舉」,他表示:「伊朗政府必須明白,全世界密切注意局勢的最新發展。」英國外相米勒班也表示:「英國政府認為,伊朗人民有權選擇他們的政府。」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則指控美英干涉伊朗內政。
「美國去死」崩解(楨:?) 伊朗存亡關鍵【聯合報編譯林沿瑜09.06.22
儘管伊朗最高領導人哈米尼呼籲停止街頭抗爭,要求承認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連任成功的事實,但伊朗的抗爭行動仍然持續。紐約時報21日指出,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改變」訴求和對伊朗「重新開始」的期待,似乎助長了伊朗改革派人士反政府的街頭抗爭運動。
前美國總統布希擁抱民主價值,批評伊朗是「邪惡軸心」的成員。不過激烈的言詞反而讓伊朗政權得以團結起全國強硬派和溫和派的力量,一起對抗布希。很多美國和伊朗的專家認為,這導致反對派在內的伊朗人吞下了對強硬派政府的批評。不僅如此,同情改革派的伊朗人還建議美國停止公開支持他們,以免被批評為美國的馬前卒。
現任總統歐巴馬上周似乎把這類的建議銘記在心。他對伊朗選舉的發言低調謹慎,這讓伊朗的改革派人士得以掌握良機,尋求和美國發展更好的關係,並批評連任成功的強硬派政權。
歐巴馬3月20日在對伊朗的視訊談話中表示,「值此貴國新年之際,我希望你們─伊朗人民和領導人─了解我們所追求的未來。它將是一個兩國人民恢復交往的未來,一個有著更多合作與商務機會的未來。」在6月4日的開羅大學演說中,歐巴馬甚至說,美國願意為美伊兩國間的敵對關係負責。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伊朗問題專家卡利姆‧薩德加布表示,「關起門後,大多數的伊朗官員長期以來都承認,1979年的『美國去死』文化已經崩解,而只要伊朗和美國的關係持續敵對,伊朗就永遠無法發揮其巨大的潛力。」很多務實主義者和溫和派人士相信,2009年的伊朗正面臨生死存亡關鍵時刻。
學者觀點/西方暗助 伊朗擺脫神權?【聯合報利傳田 2009.06.22
伊朗正進行中的「黑色海洋」革命是否會成功,全世界都在關心。
伊朗總統大選結束已經十天,但改革派穆沙維的支持者,自13日開始就身穿黑色服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等大城,展開「黑色海洋」革命抗爭,這是自1979年結束巴勒維王朝半世紀統治的「伊斯蘭大革命」以來,伊朗首見的大型抗爭活動,因為他們認為保守派的阿馬丁加德,是靠明顯的「違法、違規」舞弊獲勝,不合民主程序。
雖然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哈米尼,已答應穆沙維,將大選有問題的地區重新計票,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也準備隨機抽取大選10%的投票箱重新計票,哈米尼也呼籲抗爭活動必須立刻停止。但穆沙維的支持者,似乎沒有停止抗爭的跡象,在德黑蘭的前任伊朗精神領袖何梅尼廣場,更傳出恐怖爆炸事件,市區公車傳出爆炸,銀行遭受攻擊,但因伊朗已封鎖消息,拒絕外國媒體採訪報導,死傷人數從13人到150人不等,無法確定。
與阿馬丁加德同屬保守派的哈米尼,否認這次大選存在任何舞弊,並宣稱阿馬丁加德當選有效。這些言語更刺激了穆沙維的支持者,致使抗爭活動持續擴大。這些抗爭,可能會逐漸由支持穆沙維的改革政策,轉變為反對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專制統治。
在訊問因抗爭被捕份子後,哈米尼指控,伊朗街頭抗爭,是受外國勢力的唆使。伊朗外交部長穆塔基更直言,英國、美國、德國直接涉入這次街頭抗爭,英國更派遣他們在伊拉克受過訓練的恐怖破壞份子進入伊朗,從事破壞活動。
若真如此,則伊朗改革派人士,有可能利用這次大選的舞弊,再藉西方暗中的支持,進行「黑色海洋」革命,脫離神權統治,讓伊朗人民享受真正民主自由的生活。也許這就是這次伊朗「黑色海洋」革命者,亟欲完成的目標與歷史任務。(作者為政大阿拉伯語文系主任)
伊朗指控英美 企圖分裂領土>中時09-06-23江靜玲
伊朗政府今天持續以高分貝抨擊西方勢力介入伊朗總統選舉,指控英美兩國政府企圖挑起伊朗內部族群對立,分裂伊朗領土。
伊朗政府並點名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美國之音(VOA)是英美政府的傳聲筒,警告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和這兩家媒體接觸,均意味「通敵」行徑。BBC常駐德黑蘭記者喬恩.萊恩昨天已遭伊朗驅逐出境。
繼伊朗精神領袖哈米尼指稱英國為「最邪惡的國家」,外長穆塔基譴責英國在伊朗大選前派遣情報特工入境,破壞伊朗選舉後,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敘卡維今天進而點名英美兩國政府和媒體蓄意顛覆伊朗對民主的承諾和國家穩定。
針對伊朗評擊,英國外相米利班強烈否認英國干預伊朗政局,表示伊朗的說法毫無根據。他並駁斥穆塔基所稱,伊朗示威者受到外國操縱和蠱惑的說法,強調伊朗政府不能拿外國人,做為以強硬手段對付國內人士的藉口。
米利班表示,英國堅持,伊朗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政府,伊朗政府必需保證選舉的公正性,保護人民安全。他呼籲伊朗當局莫以暴力對付行使言論自由的人。
米利班先前曾多次強調,英國不會介入伊朗總統選舉,更不會表態支持任何一方。
反對派人士和穆薩維支持者預定今晚在德黑蘭街頭舉行燭光活動,悼念上周六在示威抗議中喪生的人,呼籲大眾不要放棄對抗「謊言和欺騙」的權利。伊朗警察負責人穆加達姆將軍公開警告,他已再三要求維護治安的人員節制,但抗議若繼續下去,他將無法保證這項承諾。
伊朗驗票50選區開票數超過選民數>中時09-06-23陳文和
伊朗負責查核選舉結果的「憲政監護委員會」(憲監會)廿二日指出,初步調查顯示,十二日總統選舉投票全部三百六十六個選區中,有五十個開出的票數多過當地合格選民人數,而憲監會正在重新查驗的選票達三百萬張。不過該會認為這不足以影響選舉結果,也無落敗參選人所指控的選舉舞弊情事。
憲監會仍將繼續就參選人透過「合法管道」提出的各項控訴進行調查,然而廿四日將是法定得重新計票的最後期限。伊朗外交部長穆塔基駁斥有關選舉舞弊的種種指控,並稱憲監會將在本周末公布調查結果。
認為不足影響結果 否認舞弊
另一方面,擁有約十二萬兵力、地位與正規軍部隊平行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廿二日發布措辭強硬的聲明,警告連日來在各地街頭抗爭的群眾,若再上街就要準備面對「堅決的革命對抗」。
然而群眾無視警告,今天仍走上街頭,繼續進行示威抗議,當局則出動鎮暴警察施放催淚瓦斯加以驅散。改革派總統候選人穆薩維的支持者透過網站動員群眾,呼籲攜帶黑色蠟燭綁上綠色(穆薩維陣營識別顏色)絲帶參加今晚的聚會,以追悼連日來喪生的示威者,並表達與他們團結一致的立場。
伊朗國營媒體指出,過去十天,至少有十七人在示威活動中喪生,另有至少四百五十七人遭警方逮捕,其中包括改革派重要成員、記者和政情分析家。
改革派再上街頭 悼示威死者
德黑蘭當局已於廿一日將拘留了兩天的前總統拉桑加尼女兒哈席蜜和另四名親屬釋放。哈席蜜公開支持穆薩維並響應抗議選舉不公的街頭示威。
拉桑加尼在選舉爭議中表面上未選邊站,實則正暗中運用影響力,勸說當權的伊斯蘭什葉派教士支持穆薩維陣營的抗爭。伊朗政情觀察家分析,當局逮捕拉桑加尼的女兒和家族成員,目的在迫使他站出來公開表態。
越來越多跡象顯示,伊朗當政的保守派領導階層面對此次總統選舉爭議,內部矛盾正持續擴大。向來與最高領導人哈米尼大阿亞圖拉同一陣線的伊朗國會議長拉里亞尼,日前發表了與哈米尼意見相左的談話,表示多數伊朗民眾不接受此次選舉結果,同時也暗示查核選舉結果的憲監會立場不公正,與某特定候選人(暗指勝選連任的阿瑪迪尼杰總統)聲氣相通。
當政派系內部矛盾 持續擴大
角逐伊朗總統寶座失利的「伊斯蘭革命衛隊」前總司令雷札伊,指控十二日總統選舉投票一百七十個選區存有弊端,並要求爭議選區重新計票。另一位落敗的穆薩維則控訴選舉不公、不承認選舉結果,並要求重新投票。這場選舉爭議引發了伊朗一九七九年伊斯蘭革命以來最大規模的街頭示威抗爭。
美應對伊朗局勢小心翼翼>中時09-06-23
Twitter這個詞突然變成新聞熱門,它是以微網誌為主要特徵的社交網站,加以升級那就廣納百川了,它計畫升級,而美國國務院就打算協助。這成為美國介入伊朗選舉的現成證據。
因為這個網站在伊朗選舉中以及選舉後,發揮了很大作用,穆薩維的支持者都是靠網際網路交換訊息的,能拉票也能鼓動群眾上街頭集會,與政府唱對台。
冷戰時期後五○年代到九○年代,美國有「美國之音」,它有歐洲台、亞洲台,是鼓動共黨國家和平演變的,這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工具,是明顯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但現在科技進步到信息時代,網路的運用遠比無線電廣播更為有力,而且網站既不是中央情報局出錢的,算不上干涉內政,所以這一次國務院插手Twitter升級有點愚不可及。
這對伊朗政府而言確實是遭到飛來大禍,迫得革命衛隊不得不出手,而一出手就能顯示網際傳播有其限制性,譬如革命衛隊限制了網路的國際出口,管制了手機訊號。這就可能使前些時造成的形勢為之瓦解。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已經要人民安靜、已經警告了穆薩維,而且挑明說這次示威遊行是外部勢力發動的,這就給運動者扣上了一頂反革命的帽子,西方媒體報導說穆薩維不屈服甚至準備「犧牲」,這報導可信度值得懷疑。穆手中無權,也無群眾怎敢硬挺?
本欄前曾分析穆薩維背後是拉桑加尼,拉桑加尼倒是有其追隨者,他上次選舉敗於阿瑪迪尼杰之手,這次又改為支持穆薩維,爭權的意思非常明瞭,但他的力量足以與哈米尼抗衡嗎?他是「專家會議」的主席,專家會議是選舉監督和罷免「最高領袖」的機構,理論上講是可以罷免哈米尼的,但是,這個委員會由資深宗教神職人員組成,成員多達八十六人,每年才舉行一次會議,討論國政及領袖行為,拉桑加尼在委員會中能佔優勢而扳倒哈米尼嗎?如不能,他豈不是引火燒身?
哈米尼開始反擊了,這是沒有問題的,革命衛隊在他手中,但是到目前為止,他並沒有指名批評到拉桑加尼,那就證明鬥爭還不激烈,情勢在控制中,一旦指名拉桑加尼,局勢就不一樣了。美國及歐盟是希望拉桑加尼取得最高權力,但看看美國的反應仍是小心翼翼,主要原因也是怕畫虎不成,反使對伊關係更難解。
佛里曼專欄:槍桿子+油桶政權 何時下台【經濟日報09.06.22(楨:美利觀
此刻的伊朗群眾暴動真的是非常了不起。它少見又少見,比沙烏地阿拉伯下雪、在耶路撒冷哭牆發現火腿三明治、在撒哈拉沙漠滑水還罕見。它可是發生在中東油產國的一場群眾暴動。
它為什麼不尋常?因為多數的中東國家,是槍桿子與油桶出政權,而槍桿子與油桶的結合,很難推翻。
石油是民主政權難以在中東出頭天的主因。國王與獨裁者上台後,不僅會整肅異己,還會買通人民,以石油財富布建龐大的內部安全組織。
中東國家靠石油支撐政權的獨裁君主,最後遭到人民推翻的,古往今來只有一個先例,而它就發生在…伊朗。
1979年何梅尼率領伊朗人發動「伊斯蘭革命」時,當時的伊朗國王可說部隊、秘密警察、石油權力一把抓。但在夠多的人民帶著槍,走上街頭反抗當權,破除當權魔咒的那一刻,國王的人馬再也沒有能力讓國王的政權還原。
後來的「伊斯蘭革命」從國王那裡有樣學樣。他們也以石油財富建造廉價房屋、提供政府就業機會、補貼糧食與汽油,收買大部分的人心。他們同時以原油建軍,例如「革命衛隊」以及「巴斯基」民兵組織,以維繫政權。伊朗目前每天出口石油210萬桶,每桶售價約70美元。
眼前伊朗的最大問題,是穆沙維領導的綠色革命與街頭抗爭,是否能和何梅尼與伊朗人當年推翻國王一樣,讓當權者的槍桿子與油桶破功?
伊朗的執政教士向來冷酷無情。但是他們以假選舉為掩護。我說它是假選舉,是因即使計票結果無誤,只有政府點頭的候選人可參選,就是虛假,只是深黑與淺黑的不同。
這一次,民眾對當權者的憤怒達到了相當程度。失業率將近20%,年輕人對生活處處受神權政治家限制漸感不耐。在只有深黑與淺黑的候選人可選的情況下,民眾最後選擇了淺黑的穆沙維。伊朗人將這位政權的人馬,變成他們自己的候選人,而穆沙維似乎也因他們而蛻變。伊朗政權因此驚慌失措,決定動選舉的手腳。
劇作家湯姆‧史托帕德曾說,民主不是投票,而是「計票」。只要計票結果無關輕重,伊朗的教士永遠不反對讓人民投票,反正結果都是政權的人馬獲勝。不過,這次政權搞選舉舞弊,某種的反革命因而誕生。
是的。這股反革命勢力的領袖穆沙維,比起他的從眾,可能不是那麼自由派。但是他的淺黑色彩深深吸引跟隨者,協助他們宣洩挫折感以及點燃改變的希望。在這過程中,穆沙維變成獨立候選人,因此,他的選票數不得,這不只是投票給穆沙維,還是對整個政權的一次公投。
如今在投票後,求變的伊朗人又必須以他們的身體投票。要讓政權垮台或改變,就必須有夠多的伊朗人上街頭投票,就像1979年的革命。伊朗政權最怕的莫過於此,他們必須射殺人民,否則就要讓出政權。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19日警告示威者說「絕不容許街頭挑戰」,其實其來有自,他知道當年伊斯蘭革命是如何拿下政權的。
戰帖已經拋出。如果改革派想謀求改變,即必須成立領導班子,說明伊朗的願景,讓群眾繼續在街頭投票。唯有群眾打死不退,他們投的選票才有算數的機會。
我為他們叫好,也為他們感到害怕。伊朗領導階層改走溫和路線,對整個中東都有正面影響。但我們以及改革派絕對不能對我們想推翻的槍桿子與油桶存有任何幻想。
林博文專欄-選後的伊朗 變定時炸彈>中時09-06-17
伊朗總統選舉結果,可分成兩方面來談。首先是西方傳媒和西方國家是否對伊朗的民主化,產生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期待?第二是,現任總統阿瑪迪尼杰及其黨羽,到底有無作票?如果有,舞弊到何種程度?
競選期間,改革派參選人、前總理穆薩維獲得不少知識分子和婦女的支持,尤以首都德黑蘭地區的大學生最為狂熱。由於穆薩維的支持者,能講英語和法語的不少,他們即成為西方傳媒的採訪對象。西方傳媒對阿瑪迪尼杰的印象一向不好,甚至恨不得他落選下台,而穆薩維的人馬在首都街頭的盛大造勢活動,更使西方媒體對穆薩維的前景興起無限希望,認為伊朗很可能會變天。從CNN和FOX到BBC,從《紐約時報》到網路新聞,大家都看好穆薩維、唱衰阿瑪迪尼杰,彷彿一個「新伊朗」即將出現。
西方傳媒可能完全錯估了伊朗的選情和政治形勢,高估了穆薩維的政治實力,低估了反西方的阿瑪迪尼杰的潛在力量。就像二十年前天安門事件前夕,幾乎所有的西方傳媒都預測中共當局會向學生讓步,高舉民主大旗的學生終將獲得最後勝利,而使紅色中國走向民主、自由大道。結果事情的變化完全與西方傳媒和西方學者的預言不一樣。西方世界對中國事務的觀察,又一次大跌眼鏡。
伊朗總統只是全國第二把權力人物,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才是頭號權力人物。伊朗在阿瑪迪尼杰近四年統治下,經濟雖未搞好,但他照顧窮人、弱勢社區和鄉間低層人民的政績,卻頗有口碑;他的保守作風,在伊朗這個伊斯蘭國度亦擁有眾多信徒。而他的反西方外交政策和追求核武的企圖心,使他成為民族英雄;他堅決否認猶太人曾遭納粹大屠殺,並一再宣稱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消滅的狂語,使仇恨猶太人的穆斯林極端主義者如聞天籟。
阿瑪迪尼杰也許其貌不揚,但他絕不是一個省油的燈,西方傳媒太早把他看扁了,太快把他塗抹了。在德黑蘭現場採訪的西方傳媒,是否誤判了整個選情而誤導了西方領導人?當阿瑪迪尼杰獲得壓倒性勝利的消息傳到白宮後,白宮國安會嚇了一大跳。直到今天,白宮和其他西方國家仍無法掌握伊朗的選情,更遑論未來的政局。西方傳媒未能摸透、了解伊朗大選,而西方情報界(包括中情局)亦難以滲透伊朗社會與政界,因此伊朗內部究竟發生什麼事,西方亦只能靠猜謎來判斷。
西方傳媒一口咬定阿瑪迪尼杰有作票行徑,他們不相信阿氏在四千萬張選票中能拿到將近百分之六十三,而穆薩維只得百分之三十四;更難相信的是,阿氏居然在穆薩維及其他候選人的家鄉大獲全勝。也就是說,阿氏大膽無比,竟膽敢在穆薩維等人的家鄉大肆作票。按伊朗的政治文化、選舉風氣、阿氏掌控內政部以及戀棧不放的權力慾來看,極可能有大規模作票行為。伊朗是個法治未上軌道的宗教國家,不僅在法律上欠缺正義程序,在投票過程中亦缺乏透明度。四千萬張選票全靠手工作業,完全沒有電腦配合,而成為作票的溫床。
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在大選揭曉後曾說選舉結果是一項「神聖的評價」,呼籲人民接受事實並支持阿氏。然而,作票的選舉結果卻引爆眾怒,阿氏留戀權力,想要連選連任而不惜違法亂紀,大批選民走上街頭與阿氏的民兵和武裝軍警對幹。哈米尼很可能經由特殊管道獲悉阿氏有作票行為,日前已改口說穆薩維應循合法途徑解決選舉爭議,而不再提選舉結果是「神聖的評價」。穆薩維已公開表示將不計任何代價抗爭到底,他也知道哈米尼所說的「循合法途徑尋求解決選舉爭議」,只是安撫選民的不滿,而不太可能會改變選舉結果。
伊朗正處於政治上的十字路口。如阿瑪迪尼杰繼續當政,堅持追求核武,則以色列必定會轟炸伊朗的核子設施。以色列在好戰派總理納坦雅胡當政下,肯定會走向戰爭邊緣,而伊朗很可能就是他的試金石。
伊朗大選所造成的亂局如持續下去,這個波斯帝國的前景誠令人憂慮。
伊朗反對派集結 動亂恐擴大>中時09-06-18閻紀宇
伊朗伊斯蘭教革命卅年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動亂,持續在全國各地延燒。指控政府在總統選舉中舞弊的改革派候選人穆薩維,不顧當局對集會遊行的禁令,號召支持者十八日傍晚五點(台灣時間十八日晚九點半)再次走上街頭,或到清真寺哀悼日前在示威中遇害的民眾,屆時恐將引發更激烈的衝突。
穆薩維此舉不僅反政府旗幟鮮明,且等於是正面挑戰伊朗最高領導人哈米尼大阿亞圖拉的權威。十二日總統選舉投票過後,哈米尼率先為現任總統阿瑪迪尼杰大勝的結果背書,後來雖然改變立場,指示憲政監護委員會(憲監會)對部分選區重新計票,但仍要求穆薩維等三位在野黨候選人循體制內管道解決爭議,不得發起群眾運動。
穆薩維透過網站發表聲明,要求憲監會宣布十二日的投票無效,重新進行選舉。不過憲監會已表明立場:重新計票可以,重新選舉免談。
穆薩維派往憲監會的代表莫塔夏米普聲稱,在全國三百卅個選區中,有七十個選區出現總票數多於人口數的明顯舞弊現象,而且十二日有許多投開票所提前關閉,甚至不顧大批選民仍在排隊等候投票。
伊朗內政部十七日以強硬語氣表示,政府並沒有核准改革派預訂十八日舉行的集會遊行。有鑑於反對運動利用網際網路串連造勢,伊朗軍方精銳的「革命衛隊」也透過國營新聞媒體,警告民眾不得在網站、部落格張貼製造緊張情勢的資料,既有資料必須立即刪除,否則將面臨嚴重法律後果。革命衛隊雖然是軍事單位,但是干預政治習以為常。
德黑蘭當局除了嚴陣以待,也擴大逮捕改革派人士的行動。知名政治經濟分析家雷拉茲、穆薩維助選大將加萊普爾、前任總統拉桑加尼的親信阿特里安法都已被捕。而從十三日大規模示威與警民衝突爆發以來,至少有十名伊朗記者遭當局逮捕。當局也繼續箝制外國媒體,禁止記者離開辦事處進行採訪報導。
另一方面,伊朗足球國家代表隊十七日在南韓參加二○一○年世界盃資格賽,包括隊長卡瑞米在內,有五名隊員戴上代表支持穆薩維的綠色護腕。。
伊朗選後風波如何平息>中時09-06-18
伊朗選舉風波怎樣收場,可能的結果就是:哈米尼已下令檢查選票,但並非全部選票,而是有爭議的選票。驗票結果可能讓幾位挑戰者增加若干選票,但卻不影響整個投票結果。阿瑪迪尼杰仍然是當選有效,風波雖難免留下後遺症,但目前卻就此結束了。看看阿瑪迪尼杰仍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與梅德維捷夫及胡錦濤談笑風生的情況,就知其自有把握了,畢竟六三%這個得票率是很難翻轉的。
美國及西歐也許曾希望伊朗也發生「顏色革命」,但這是很難的,群眾運動有其必要的條件,在東歐發生的事未必能在這個伊斯蘭國家發生。雖然伊朗這次採取西式選舉,候選人公開辯論,宣傳與造勢也很西式,但仍難以產生像烏克蘭、喬治亞等地的結果。
第一個原因就是伊朗革命後採取的政體很特別,是在神職人員監督下由總統與議會統治,神職最高領袖(目前是哈米尼)就等於是國家最高領袖,他的話能控制局面。
第二個原因是,西方非政府組織雖能在東歐扮演煽動者的角色,但這類組織都未能進入伊朗,美國與伊朗沒有外交關係,在伊朗沒有使領館,也無法支援。
第三個原因是,反對媒體的造勢影響雖然很大,但伊朗缺乏這類媒體,青年組織發動示威的能力也很大,但伊朗也缺這類組織。
美國電視台在報導並分析所謂的「顏色革命方法論」時曾列舉顏色革命成功的條件,包括:控制主要的電視台、狂熱而無理智的群眾、象徵物與標語口號、偽造的民意調查、有力的煽動人物。其實,它還漏舉了一個重要因素:「虛弱的政權」。
阿瑪迪尼杰之所以能得到大量選票,主要係因他在發展核能方面態度強硬不屈,這不僅是宗教最高領袖的意願,也是伊朗多數人民的意願,他之得勝等於經過了一次公民投票的認可,對西方壓力的頑強抗拒,這便使美國立場非常尷尬了。
現在美國怎麼辦?如果硬要聲援穆薩維,不承認阿瑪迪尼杰勝選,則事件平息後,歐巴馬政府將更難與阿瑪迪尼杰打交道,不但不利於與伊朗改善關係,伊核問題的僵局將更難打破。但如果眼看「顏色革命」不可能成功,即刻承認阿瑪迪尼杰勝選則太過示弱。美國不會像中國、俄羅斯那樣承認事實,而大概是會等伊朗憲政監護委員會正式發表選舉結果後,以失望的心情承認現實。
伊朗網民Twitter串連 老美相挺【聯合報編譯林沿瑜09.06.18
伊朗總統大選舞弊疑雲持續發酵,不滿總統阿馬丁加德連任的反對人士17日持續街頭抗爭,軍方警告將對網路媒體鎮壓取締。不過,網民已成功突破官方封鎖,利用推特(Twitter)網站互通聲息,美方更以「言論自由」為名,要求推特延後維修時程,方便伊朗反對人士在日間串連。
美國總統歐巴馬雖然表明不願介入伊朗內政,但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國務院曾要求推特延後15日的升級維修,因為它在伊朗是「一個重要的溝通工具」。
不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克勞利澄清,「這和我們的國家政策完全一致」,「我們是言論自由的擁護者。資訊應該被用來當作促進言論自由的方式之一」。
不願具名的官員表示,因為伊朗政府已封鎖了其它網站、手機通訊和報紙報導,因此推特顯得更加重要。
其實,伊朗當局本欲仿照封鎖其它新聞網站的方式封鎖推特,但網民透過代理伺服器等方式成功閃避了官方封鎖,目前成為反政府人士與外在世界互通聲息的有利工具。
推特原定15日進行1小時的升級維修,但該時段恰巧遇上伊朗白天,所以推特將維修計畫延至16日,亦即在伊朗時間17日凌晨1點30分進行。推特強調,此決定出自其網路服務供應商,而非國務院。
推特創辦人畢茲‧史東表示,「很重要的一點是,國務院並沒有介入我們決策的過程,然而,我們都同意,資訊的公開交流在這個世界上是一股正向的力量。」史東還說,維修順利進行,推特的網路承載量已經「大幅提升」。
推特是一項可發表文字訊息的微型部落格,用戶可以經由即時通、電郵、推特網站或推特用戶端軟體輸入140字的文字訊息。
費里曼專欄/網路能讓伊朗更民主?【經濟日報夏嘉玲摘譯09.06.18
看到伊朗局勢發展,我不禁想到三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社交網站)Facebook之於伊朗溫和派革命,有如清真寺之於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嗎?(通訊、社交網站)推特之於伊朗溫和派,如同(清真寺的宣禮人)穆安津之於伊朗(伊斯蘭教士)穆拉嗎?最後一個問題是,這對猶太人有好處嗎?尤其是對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
我之所以有此疑問,是因為過去8年,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埃及都開放舉行更民主的選舉。這是好消息。不幸的是,擁有最草根選民支持、最有動員能力而從選舉新空間獲益的是伊斯蘭教團體,即黎巴嫩的真主黨、加薩和約旦河西岸的哈瑪斯、伊拉克某些遜尼派和什葉派政黨,以及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走中間路線的主流派並無立足之地。
伊斯蘭團體能暗中組織、動員,並在社會稍放鬆限制之際準備好,最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有清真寺,一個不受國家全權掌控,可聚集、教化且鼓動信眾的地方。
以上所舉的這些伊斯蘭團體,幾乎個個敗事有餘。真主黨把黎巴嫩帶入一場如同災難且不得人心的戰爭。加薩的哈瑪斯亦然。伊拉克的遜尼派和什葉派試圖讓他們的社群過虔敬的宗教生活,伊朗的穆拉壓制改革派。不過,去年這些國家的強硬派全都面臨居多數的中間派反彈,後者對伊斯蘭團體深惡痛絕。
真主黨在黎巴嫩國會大選敗北。哈瑪斯在約旦河西岸面對的是活力十足的法塔組織,在加薩則漸失民心。伊拉克遜尼派在部族覺醒運動下,讓伊斯蘭聖戰支持者失勢;伊拉克最大的親伊朗政黨也在最近的地方選舉第二輪投票慘敗。在伊朗,渴望更多自由的數百萬民眾在總統大選投票支持穆沙維,總統阿馬丁加德被迫舞弊(要是後者真如他說的,以二比一得票率贏得總統大選,為什麼他不邀全世界一起來重新計票?為什麼他還不這麼做?)
讓我興趣盎然的,是目前伊朗和黎巴嫩較世俗化的溫和派把Facebook 、(網路相簿、社交網站)Flickr、推特、部落格和手機簡訊等科技當成虛擬的清真寺,當成他們現在可以在國家掌控之外,聚集、動員、策劃、發布資訊並鼓動支持者的地方。
溫和派以往總是受困於掌握國家全部權力的威權政府,和握有清真寺全部權力的伊斯蘭主義者之間,現在第一次擁有可聚集、投入力量的自己的地盤:網路。紐約時報報導說,光在Facebook上,穆沙維的粉絲就增至5萬多人。這肯定比任何清真寺能容納的人數都多,這也是伊朗政府正企圖封鎖這些網站的原因。
不過,就通訊而言,網路雖讓溫和派主流得以和伊斯蘭主義者旗鼓相當,我們卻不該因此激動。第一個原因在於,「溫和派」是相對的。伊拉克總理馬里基雖比伊拉克的極端伊斯蘭主義者世俗化且偏國家主義,但他希望集中權力,團結他所屬的伊斯蘭號召黨成為執政黨。
第二個原因,是伊斯蘭主義者和其政權即便輸了選舉,手上仍握有王牌:槍桿子。槍桿子比手機強。槍聲勝過推特訊息。伊拉克的遜尼派覺醒運動會成功,是因為伊拉克溫和派有武奘。我對阿馬丁加德會否使用和平手段(解決這場大選紛爭)存疑。
這讓我想到內唐亞胡。以色列受黎巴嫩和伊朗局勢的意外發展影響,以色列官員一直表示希望阿馬丁加德贏得伊朗總統大選,不是以色列真的偏他,而是因為以色列相信他那凶暴的反猶太行徑反映了伊朗政權真正且恆久不變的特性。以色列擔心,要是溫和派掌權,不表示伊朗會有任何實質改變,或其核子野心有所變化,卻只是更會掩飾。
不過,還是有微弱跡象顯示,這個地區可能會興起另一種趨勢。伊朗政權看來層峰出現分裂,可能挑戰內唐亞胡的安全架構。以色列不能被這些跡象誘惑,也不能漠不關心。以色列必須對這些跡象持開放態度,必須了解這和巴勒斯坦人有何關係,以及猶太屯墾區也許會助長這些趨勢。
以色列智庫Reut研究院院長葛林斯坦說:「溫和派興起,如果屬實且持續下去,將是對以色列國家安全最重大的長期貢獻。要是這些溫和派勢力開始匯集,則以色列整體安全狀況會根本改善。」他說,現在還言之過早,但「以色列有必要意識到此過程,不能只仰賴舊架構。」
伊朗無聲抗爭 黑潮席捲【聯合報編譯夏嘉玲 2009.06.19
伊朗總統大選爭議引發的大規模街頭抗爭進入第5天,大批群眾在改革派總統候選人穆沙維號召下,18日穿著黑衣走上德黑蘭街頭,展開無聲遊行,哀悼過去幾天遭軍警擊斃的至少8名示威者。
紐約時報說,伊朗能否恢復平靜,關鍵在於動見觀瞻的伊斯蘭教教士(穆拉)最後挺哪一方。
到目前為止,穆拉大多保持沉默,只有少數幾位阿亞圖拉(ayatollah,伊斯蘭教什葉派宗教領袖)公開支持落選的改革派穆沙維,指這次大選嚴重不公,並譴責當局暴力攻擊示威的大學生。
穆拉和數以千計的徒眾主要集中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西南方的聖城庫姆,通常不介入政治,只有在相互敵對的陣營明顯分出勝負後,才會參一腳。穆拉一旦涉入,往往主導局面,1979年推翻伊朗王室的伊斯蘭革命是最好的例子。
伊朗連日街頭抗議行動謎團之一,是示威群眾由誰指揮。有人懷疑前總統拉夫桑加尼是幕後強力推手,因為有人目擊他的女兒、支持女權的前國會議員法耶澤‧拉夫桑加尼出現在官方宣布總統大選落敗的主要候選人穆沙維的支持群眾中。拉夫桑加尼在2005年的總統大選敗給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後者曾指控拉夫桑加尼家族和其他至少一名重量級穆拉腐敗墮落,引發36名宗教教師以公開信駁斥阿馬丁加德。
拉夫桑加尼領導86人的專家議會,理論上此議會有權撤換地位高於總統的精神領袖。專家議會成員中,約三分之一效忠拉夫桑加尼,另約四分之一忠於阿馬丁加德的精神導師亞茲迪,其餘的分屬反對街頭抗爭的保守派和獨立派。
有傳聞說拉夫桑加尼正在庫姆號召穆拉和神學生反對阿馬丁加德,但這項說法無從查證。
伊朗兩派勢力相爭>中時09-06-19
穆薩維擔任伊朗總理是廿年前的事了,他「息影」這許多年,居然還能得到三五%的選票,真的是靠他自己的號召力嗎?恐怕不然。他是代表一個勢力,而這勢力與宗教最高領袖是隱然相對立的。
這股溫和派勢力最有力量者應該是曾任總統的拉桑嘉尼。當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首任國家最高領袖由何梅尼出任。他去世後,哈米尼繼任,憲法也修訂,取消總理職位,擴大了總統的權力,總統拉桑加尼便與哈米尼之間有了勢力範圍的軍事互爭。按照憲法,最高領袖直接掌控軍隊及情報機構,並在所有國家事務中有最終決定權。但在經濟、國際關係、內政方面則由總統直接掌理,而拉桑嘉尼希望在這些方面有更務實的方針。
後來的總統哈塔米也有拉桑嘉尼同樣的想法,他們同意穆薩維的主張,讓人民更自由並與西方和解。於是在三人團結下,支持穆薩維競選本屆總統,這等於把伊朗所有溫和派勢力都結合了起來。
相對地,哈米尼當然不容忍伊朗改變其強硬的伊斯蘭路線,所以四年前便選擇了阿瑪迪尼杰為總統。哈米尼等人認為他們這一輩老革命都已年邁,唯恐將來他們過去後,伊朗政局落入溫和派手中,所以選擇年輕的阿瑪迪尼杰為政策繼承人。他被認為是宗教神職、軍方「革命衛隊」、政治菁英的聯合化身,有能力維護伊斯蘭革命政權。這幫人不容革命火種熄滅。
哈米尼為何要讓步「十天」,讓憲法監護委員會調查選票爭議?原因在於不能不考慮這股溫和派的勢力。但是真正讓步是不可能的,一旦表態結束,而擁穆派仍不罷休的話,他就會讓「革命衛隊」出動,來硬的。哈米尼絕不容「顏色革命」在伊朗發生。但也不願國內民眾及國際間認為他是毫不講理的獨裁者,極力避免「一言堂」的批評。
伊朗正處於政治上的十字路口。如阿瑪迪尼杰繼續當政,堅持追求核武,則以色列必定會轟炸伊朗的核子設施。以色列在好戰派總理納坦雅胡當政下,肯定會走向戰爭邊緣,而伊朗很可能就是他的試金石。
伊朗大選所造成的亂局如持續下去,這個波斯帝國的前景誠令人憂慮。
伊朗反對派集結 動亂恐擴大>中時09-06-18閻紀宇
伊朗伊斯蘭教革命卅年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動亂,持續在全國各地延燒。指控政府在總統選舉中舞弊的改革派候選人穆薩維,不顧當局對集會遊行的禁令,號召支持者十八日傍晚五點(台灣時間十八日晚九點半)再次走上街頭,或到清真寺哀悼日前在示威中遇害的民眾,屆時恐將引發更激烈的衝突。
穆薩維此舉不僅反政府旗幟鮮明,且等於是正面挑戰伊朗最高領導人哈米尼大阿亞圖拉的權威。十二日總統選舉投票過後,哈米尼率先為現任總統阿瑪迪尼杰大勝的結果背書,後來雖然改變立場,指示憲政監護委員會(憲監會)對部分選區重新計票,但仍要求穆薩維等三位在野黨候選人循體制內管道解決爭議,不得發起群眾運動。
穆薩維透過網站發表聲明,要求憲監會宣布十二日的投票無效,重新進行選舉。不過憲監會已表明立場:重新計票可以,重新選舉免談。
穆薩維派往憲監會的代表莫塔夏米普聲稱,在全國三百卅個選區中,有七十個選區出現總票數多於人口數的明顯舞弊現象,而且十二日有許多投開票所提前關閉,甚至不顧大批選民仍在排隊等候投票。
伊朗內政部十七日以強硬語氣表示,政府並沒有核准改革派預訂十八日舉行的集會遊行。有鑑於反對運動利用網際網路串連造勢,伊朗軍方精銳的「革命衛隊」也透過國營新聞媒體,警告民眾不得在網站、部落格張貼製造緊張情勢的資料,既有資料必須立即刪除,否則將面臨嚴重法律後果。革命衛隊雖然是軍事單位,但是干預政治習以為常。
德黑蘭當局除了嚴陣以待,也擴大逮捕改革派人士的行動。知名政治經濟分析家雷拉茲、穆薩維助選大將加萊普爾、前任總統拉桑加尼的親信阿特里安法都已被捕。而從十三日大規模示威與警民衝突爆發以來,至少有十名伊朗記者遭當局逮捕。當局也繼續箝制外國媒體,禁止記者離開辦事處進行採訪報導。
另一方面,伊朗足球國家代表隊十七日在南韓參加二○一○年世界盃資格賽,包括隊長卡瑞米在內,有五名隊員戴上代表支持穆薩維的綠色護腕。。
伊朗選後風波如何平息>中時09-06-18
伊朗選舉風波怎樣收場,可能的結果就是:哈米尼已下令檢查選票,但並非全部選票,而是有爭議的選票。驗票結果可能讓幾位挑戰者增加若干選票,但卻不影響整個投票結果。阿瑪迪尼杰仍然是當選有效,風波雖難免留下後遺症,但目前卻就此結束了。看看阿瑪迪尼杰仍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與梅德維捷夫及胡錦濤談笑風生的情況,就知其自有把握了,畢竟六三%這個得票率是很難翻轉的。
美國及西歐也許曾希望伊朗也發生「顏色革命」,但這是很難的,群眾運動有其必要的條件,在東歐發生的事未必能在這個伊斯蘭國家發生。雖然伊朗這次採取西式選舉,候選人公開辯論,宣傳與造勢也很西式,但仍難以產生像烏克蘭、喬治亞等地的結果。
第一個原因就是伊朗革命後採取的政體很特別,是在神職人員監督下由總統與議會統治,神職最高領袖(目前是哈米尼)就等於是國家最高領袖,他的話能控制局面。
第二個原因是,西方非政府組織雖能在東歐扮演煽動者的角色,但這類組織都未能進入伊朗,美國與伊朗沒有外交關係,在伊朗沒有使領館,也無法支援。
第三個原因是,反對媒體的造勢影響雖然很大,但伊朗缺乏這類媒體,青年組織發動示威的能力也很大,但伊朗也缺這類組織。
美國電視台在報導並分析所謂的「顏色革命方法論」時曾列舉顏色革命成功的條件,包括:控制主要的電視台、狂熱而無理智的群眾、象徵物與標語口號、偽造的民意調查、有力的煽動人物。其實,它還漏舉了一個重要因素:「虛弱的政權」。
阿瑪迪尼杰之所以能得到大量選票,主要係因他在發展核能方面態度強硬不屈,這不僅是宗教最高領袖的意願,也是伊朗多數人民的意願,他之得勝等於經過了一次公民投票的認可,對西方壓力的頑強抗拒,這便使美國立場非常尷尬了。
現在美國怎麼辦?如果硬要聲援穆薩維,不承認阿瑪迪尼杰勝選,則事件平息後,歐巴馬政府將更難與阿瑪迪尼杰打交道,不但不利於與伊朗改善關係,伊核問題的僵局將更難打破。但如果眼看「顏色革命」不可能成功,即刻承認阿瑪迪尼杰勝選則太過示弱。美國不會像中國、俄羅斯那樣承認事實,而大概是會等伊朗憲政監護委員會正式發表選舉結果後,以失望的心情承認現實。
伊朗網民Twitter串連 老美相挺【聯合報編譯林沿瑜09.06.18
伊朗總統大選舞弊疑雲持續發酵,不滿總統阿馬丁加德連任的反對人士17日持續街頭抗爭,軍方警告將對網路媒體鎮壓取締。不過,網民已成功突破官方封鎖,利用推特(Twitter)網站互通聲息,美方更以「言論自由」為名,要求推特延後維修時程,方便伊朗反對人士在日間串連。
美國總統歐巴馬雖然表明不願介入伊朗內政,但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國務院曾要求推特延後15日的升級維修,因為它在伊朗是「一個重要的溝通工具」。
不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克勞利澄清,「這和我們的國家政策完全一致」,「我們是言論自由的擁護者。資訊應該被用來當作促進言論自由的方式之一」。
不願具名的官員表示,因為伊朗政府已封鎖了其它網站、手機通訊和報紙報導,因此推特顯得更加重要。
其實,伊朗當局本欲仿照封鎖其它新聞網站的方式封鎖推特,但網民透過代理伺服器等方式成功閃避了官方封鎖,目前成為反政府人士與外在世界互通聲息的有利工具。
推特原定15日進行1小時的升級維修,但該時段恰巧遇上伊朗白天,所以推特將維修計畫延至16日,亦即在伊朗時間17日凌晨1點30分進行。推特強調,此決定出自其網路服務供應商,而非國務院。
推特創辦人畢茲‧史東表示,「很重要的一點是,國務院並沒有介入我們決策的過程,然而,我們都同意,資訊的公開交流在這個世界上是一股正向的力量。」史東還說,維修順利進行,推特的網路承載量已經「大幅提升」。
推特是一項可發表文字訊息的微型部落格,用戶可以經由即時通、電郵、推特網站或推特用戶端軟體輸入140字的文字訊息。
費里曼專欄/網路能讓伊朗更民主?【經濟日報夏嘉玲摘譯09.06.18
看到伊朗局勢發展,我不禁想到三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社交網站)Facebook之於伊朗溫和派革命,有如清真寺之於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嗎?(通訊、社交網站)推特之於伊朗溫和派,如同(清真寺的宣禮人)穆安津之於伊朗(伊斯蘭教士)穆拉嗎?最後一個問題是,這對猶太人有好處嗎?尤其是對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
我之所以有此疑問,是因為過去8年,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埃及都開放舉行更民主的選舉。這是好消息。不幸的是,擁有最草根選民支持、最有動員能力而從選舉新空間獲益的是伊斯蘭教團體,即黎巴嫩的真主黨、加薩和約旦河西岸的哈瑪斯、伊拉克某些遜尼派和什葉派政黨,以及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走中間路線的主流派並無立足之地。
伊斯蘭團體能暗中組織、動員,並在社會稍放鬆限制之際準備好,最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有清真寺,一個不受國家全權掌控,可聚集、教化且鼓動信眾的地方。
以上所舉的這些伊斯蘭團體,幾乎個個敗事有餘。真主黨把黎巴嫩帶入一場如同災難且不得人心的戰爭。加薩的哈瑪斯亦然。伊拉克的遜尼派和什葉派試圖讓他們的社群過虔敬的宗教生活,伊朗的穆拉壓制改革派。不過,去年這些國家的強硬派全都面臨居多數的中間派反彈,後者對伊斯蘭團體深惡痛絕。
真主黨在黎巴嫩國會大選敗北。哈瑪斯在約旦河西岸面對的是活力十足的法塔組織,在加薩則漸失民心。伊拉克遜尼派在部族覺醒運動下,讓伊斯蘭聖戰支持者失勢;伊拉克最大的親伊朗政黨也在最近的地方選舉第二輪投票慘敗。在伊朗,渴望更多自由的數百萬民眾在總統大選投票支持穆沙維,總統阿馬丁加德被迫舞弊(要是後者真如他說的,以二比一得票率贏得總統大選,為什麼他不邀全世界一起來重新計票?為什麼他還不這麼做?)
讓我興趣盎然的,是目前伊朗和黎巴嫩較世俗化的溫和派把Facebook 、(網路相簿、社交網站)Flickr、推特、部落格和手機簡訊等科技當成虛擬的清真寺,當成他們現在可以在國家掌控之外,聚集、動員、策劃、發布資訊並鼓動支持者的地方。
溫和派以往總是受困於掌握國家全部權力的威權政府,和握有清真寺全部權力的伊斯蘭主義者之間,現在第一次擁有可聚集、投入力量的自己的地盤:網路。紐約時報報導說,光在Facebook上,穆沙維的粉絲就增至5萬多人。這肯定比任何清真寺能容納的人數都多,這也是伊朗政府正企圖封鎖這些網站的原因。
不過,就通訊而言,網路雖讓溫和派主流得以和伊斯蘭主義者旗鼓相當,我們卻不該因此激動。第一個原因在於,「溫和派」是相對的。伊拉克總理馬里基雖比伊拉克的極端伊斯蘭主義者世俗化且偏國家主義,但他希望集中權力,團結他所屬的伊斯蘭號召黨成為執政黨。
第二個原因,是伊斯蘭主義者和其政權即便輸了選舉,手上仍握有王牌:槍桿子。槍桿子比手機強。槍聲勝過推特訊息。伊拉克的遜尼派覺醒運動會成功,是因為伊拉克溫和派有武奘。我對阿馬丁加德會否使用和平手段(解決這場大選紛爭)存疑。
這讓我想到內唐亞胡。以色列受黎巴嫩和伊朗局勢的意外發展影響,以色列官員一直表示希望阿馬丁加德贏得伊朗總統大選,不是以色列真的偏他,而是因為以色列相信他那凶暴的反猶太行徑反映了伊朗政權真正且恆久不變的特性。以色列擔心,要是溫和派掌權,不表示伊朗會有任何實質改變,或其核子野心有所變化,卻只是更會掩飾。
不過,還是有微弱跡象顯示,這個地區可能會興起另一種趨勢。伊朗政權看來層峰出現分裂,可能挑戰內唐亞胡的安全架構。以色列不能被這些跡象誘惑,也不能漠不關心。以色列必須對這些跡象持開放態度,必須了解這和巴勒斯坦人有何關係,以及猶太屯墾區也許會助長這些趨勢。
以色列智庫Reut研究院院長葛林斯坦說:「溫和派興起,如果屬實且持續下去,將是對以色列國家安全最重大的長期貢獻。要是這些溫和派勢力開始匯集,則以色列整體安全狀況會根本改善。」他說,現在還言之過早,但「以色列有必要意識到此過程,不能只仰賴舊架構。」
伊朗無聲抗爭 黑潮席捲【聯合報編譯夏嘉玲 2009.06.19
伊朗總統大選爭議引發的大規模街頭抗爭進入第5天,大批群眾在改革派總統候選人穆沙維號召下,18日穿著黑衣走上德黑蘭街頭,展開無聲遊行,哀悼過去幾天遭軍警擊斃的至少8名示威者。
紐約時報說,伊朗能否恢復平靜,關鍵在於動見觀瞻的伊斯蘭教教士(穆拉)最後挺哪一方。
到目前為止,穆拉大多保持沉默,只有少數幾位阿亞圖拉(ayatollah,伊斯蘭教什葉派宗教領袖)公開支持落選的改革派穆沙維,指這次大選嚴重不公,並譴責當局暴力攻擊示威的大學生。
穆拉和數以千計的徒眾主要集中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西南方的聖城庫姆,通常不介入政治,只有在相互敵對的陣營明顯分出勝負後,才會參一腳。穆拉一旦涉入,往往主導局面,1979年推翻伊朗王室的伊斯蘭革命是最好的例子。
伊朗連日街頭抗議行動謎團之一,是示威群眾由誰指揮。有人懷疑前總統拉夫桑加尼是幕後強力推手,因為有人目擊他的女兒、支持女權的前國會議員法耶澤‧拉夫桑加尼出現在官方宣布總統大選落敗的主要候選人穆沙維的支持群眾中。拉夫桑加尼在2005年的總統大選敗給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後者曾指控拉夫桑加尼家族和其他至少一名重量級穆拉腐敗墮落,引發36名宗教教師以公開信駁斥阿馬丁加德。
拉夫桑加尼領導86人的專家議會,理論上此議會有權撤換地位高於總統的精神領袖。專家議會成員中,約三分之一效忠拉夫桑加尼,另約四分之一忠於阿馬丁加德的精神導師亞茲迪,其餘的分屬反對街頭抗爭的保守派和獨立派。
有傳聞說拉夫桑加尼正在庫姆號召穆拉和神學生反對阿馬丁加德,但這項說法無從查證。
伊朗兩派勢力相爭>中時09-06-19
穆薩維擔任伊朗總理是廿年前的事了,他「息影」這許多年,居然還能得到三五%的選票,真的是靠他自己的號召力嗎?恐怕不然。他是代表一個勢力,而這勢力與宗教最高領袖是隱然相對立的。
這股溫和派勢力最有力量者應該是曾任總統的拉桑嘉尼。當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首任國家最高領袖由何梅尼出任。他去世後,哈米尼繼任,憲法也修訂,取消總理職位,擴大了總統的權力,總統拉桑加尼便與哈米尼之間有了勢力範圍的軍事互爭。按照憲法,最高領袖直接掌控軍隊及情報機構,並在所有國家事務中有最終決定權。但在經濟、國際關係、內政方面則由總統直接掌理,而拉桑嘉尼希望在這些方面有更務實的方針。
後來的總統哈塔米也有拉桑嘉尼同樣的想法,他們同意穆薩維的主張,讓人民更自由並與西方和解。於是在三人團結下,支持穆薩維競選本屆總統,這等於把伊朗所有溫和派勢力都結合了起來。
相對地,哈米尼當然不容忍伊朗改變其強硬的伊斯蘭路線,所以四年前便選擇了阿瑪迪尼杰為總統。哈米尼等人認為他們這一輩老革命都已年邁,唯恐將來他們過去後,伊朗政局落入溫和派手中,所以選擇年輕的阿瑪迪尼杰為政策繼承人。他被認為是宗教神職、軍方「革命衛隊」、政治菁英的聯合化身,有能力維護伊斯蘭革命政權。這幫人不容革命火種熄滅。
哈米尼為何要讓步「十天」,讓憲法監護委員會調查選票爭議?原因在於不能不考慮這股溫和派的勢力。但是真正讓步是不可能的,一旦表態結束,而擁穆派仍不罷休的話,他就會讓「革命衛隊」出動,來硬的。哈米尼絕不容「顏色革命」在伊朗發生。但也不願國內民眾及國際間認為他是毫不講理的獨裁者,極力避免「一言堂」的批評。
伊朗大選影響中東形勢【歐洲日報社論2009/06/18 】
六月十二日伊朗大選,由於競爭激烈,投票率衝高到了八成五,因而開票延緩,但結果仍於翌日公布: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以得票率百分之六二點六三勝選,溫和派候選人穆沙維則得票百分之三三點七五。由於排名第一的已得票過半,原定六月十六日舉行的第二輪投票自無必要。
在伊朗宣布選舉結果後,穆沙維召開記者會,宣布他才是贏家,並指控選舉舞弊;於是,德黑蘭街頭出現群眾遊行示威事件。伊朗選後情勢是否會引發新的顏色革命,已成世人關注的嚴肅課題。而阿馬丁加德的當選,對美國的伊朗政策已勢必將成為另一嚴重考驗。
自從伊朗於一九七九年的伊斯蘭革命以來,這次選舉可說是意義最特別、選情也最詭譎的一次。現任總統阿馬丁加德乃是典型的民粹領袖,以反美為旗幟,深獲教派方面以及中下階層的支持。而美國方面,則處心積慮要以選舉或群眾運動的方式讓伊朗能夠「政權改變」。去年七月,布希任期的尾聲,美國國會通過四億美元的顛覆計畫;據傳包括介入大選,發展群眾組織,以及藉著暗殺「有價值的目標」來煽動暴亂等手段讓阿馬丁加德下台;這項顛覆計畫由中情局及聯合特種作戰指揮部共同執行。由此已可看出美國圖謀伊朗之心是如何的急迫。
在美國的整個中東戰略上,都把伊朗視為第一目標。布希時代不排除出兵攻擊伊朗的可能,甚至已著手研製重達十三噸的鑽地彈。歐巴馬政府則反對出兵動武,認為這只會助長中東地區的反美情緒,但同意改變政權的必要,認為只要伊朗政權改變,巴勒斯坦的哈瑪斯、黎巴嫩的真主黨等激進組織就會失去伊朗的支持而萎縮。而伊朗政權改變後,由於不會再激烈反美,美國也可逐步自伊拉克撤出,而不必擔心美軍撤出的真空會被伊朗填補。
正因這次大選攸關至鉅,選情遂變得格外緊張詭譎。選舉開始時競爭者極多,但隨著情勢的發展,以及教士組織「衛教者委員會」表態支持阿馬丁加德,其他不相干的競爭者遂相繼退出,甚至連一九九七至二00五年間擔任過總統的卡塔米也知難而退。到了後來只剩四人:
第一個是現任的阿馬丁加德,他出身貧農家庭,後來憑苦讀取得管理及工程方面的博士學位。二00五年他以壓倒性的票數當選。他激烈反美,主導發展核子計畫,已成了中東激進伊斯蘭勢力的代表,在中下階層有極大影響力。伊朗的教士組織則對他全力支持。
第二位則是一九八0至八八年「兩伊戰爭」時的伊朗總理穆沙維。他主張自由和務實,並不反美,此次明顯是美國在背後支持。他在中產溫和派方面有極大影響力。
第三個則是同屬溫和派的前國會議長卡洛比,二00五年曾參加大選,獲五百萬票,足見群眾基礎不弱;但這次則因與穆沙維重疊,因而聲勢大減。
第四個則是與阿馬丁加德類似,同屬保守派的雷柴,他因與阿馬丁加德重疊,教士階層唯恐他瓜分阿馬丁加德的票源而造成首輪投票阿馬丁加德無法過半,致讓溫和派撿到便宜,遂開始運作棄保效應,雷柴因而一蹶不振。
故此,伊朗大選到最後儼然成了阿馬丁加德與穆沙維二人對選之局。由於最近石油價格反彈,阿馬丁加德形勢轉佳;穆沙維則因是亞塞拜然裔的伊朗人,在伊朗屬於少數民族,只在西北部群眾基礎較強,在全國則屬不利。阿馬丁加德能夠當選,也得力於此項因素。
目前,穆沙維這方面開始指控選舉舞弊,群眾也開始上街示威。近年來在顏色革命的喬治亞和吉爾吉斯,都出現反向的顏色革命,這意謂著選後以群眾運動的方式意圖推翻當選者的難度已愈來愈大;在伊朗是否能夠操作成功,恐怕不容太過樂觀。
而伊朗出現這樣的選舉結果,對美國當然頗為不行。歐巴馬上台迄今,在伊朗問題上始終保持低調,其實是在等待伊朗的政權改變;只要伊朗政權改變,美國自伊拉克撤軍,以及對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南部的問題即可轉趨順利,甚至連阿富汗問題也會變得輕鬆。而今強硬、反美的阿馬丁加德連任,從伊朗核子計畫到整個中東布局,由於佔了樞紐位置的伊朗不在美國掌握之中,美國的中東政策已勢必難度加大。歐巴馬政府的中東政策是否會改弦易轍,已成了值得注意的新課題!
伊朗軍演 驅逐英外交官【聯合報09.06.24
伊朗當局對反政府勢力和西方國家擺出強硬態勢,拒絕取消當局承認有問題的總統選舉,揚言起訴領導抗爭的總統候選人穆沙維,並驅逐兩名英國外交官,還在波斯灣舉行軍事演習。
伊朗22日以干涉伊朗內政為由驅逐兩名英國外交官,英國首相布朗23日立刻報復,下令伊朗駐倫敦使館兩名外交官離境。英國外交部22日也宣布撤僑,初期將先撤出駐伊朗外交官員的家眷,成為第一個自伊朗撤僑的國家。
伊朗空軍並從22日起,在波斯灣和阿曼灣一帶舉行三天的戰術演習,以展示其低空防衛能力、檢驗新武器、磨練空軍的戰鬥力。伊朗在大選爭議之前就公布演習計畫,聲稱是為了應對以色列可能發動的攻擊。
對伊朗動盪局勢「保持警覺」的美國國防部,下令波斯灣的美國海軍戒備,避免伊朗政府故意製造事件,以轉移民眾對大選的關注。
在升高和西方國家的對抗之際,伊朗國會司法委員會主席沙赫魯希表示,敗選的總統候選人穆沙維應為其「非法抗爭及發表煽動談話」負責,將予以起訴。
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雖然承認有50個城市出現灌票等問題,但表示這並非「重大弊端」,不會影響選舉結果,因此拒絕宣告選舉無效。
精銳的「革命衛隊」22日警告民眾,勿再為12日的總統選舉結果舉行示威,否則將面臨「革命性對抗」。但數小時後,約1000名抗議者仍在德黑蘭市中心走上街頭。安全部隊與鎮暴警察迅速鎮壓,用警棍與催淚瓦斯強行驅離。
由於當局血腥鎮壓,德黑蘭街頭23日並未出現抗議民眾大規模集結,許多示威者改以坐在車內高舉示威標語、約定在同一時間一起按鳴喇叭等方式,繼續表達對當局的不滿。
伊朗「政」盪 重創石油收入【經濟日報編譯朱小明 2009.06.24
伊朗總統選舉後的政局動盪,已澆熄伊朗經濟在近期復甦的希望,尤其石油產業將面臨產量下滑和投資減少,發展陷於停滯。
美國總統歐巴馬就任後曾對伊朗釋出善意,如果這次伊朗大選順利,伊朗總統艾馬丹加也許能把握機會,逐漸擺脫伊朗核武計畫遭受的國際制裁,並繼續推動中國和俄羅斯石油公司投資南阿巴斯天然氣油田等計畫,以取代西方投資。
但選舉舞弊爭議引發反對派連日示威,外國石油公司可能會採取觀望態度,讓伊朗無法取得石油出口最迫切需要的投資和技術。
中東能源分析師齊賽克指出,伊朗強硬派政府即使能夠保住政權,今年內也得全力處理國內政局,無暇顧及經濟。
在大選之前,伊朗經濟就已是選戰焦點,艾馬丹加用去年上半年國際油價暴漲時增加的收入,特別照顧他的票倉選區,早為反對派所詬病。
但隨著下半年油價重挫,伊朗的石油收入減少,用來吸引選票的救濟金計畫也難以為繼。
伊朗擁有全球第三大原油蘊藏,但石油產量每年減少4%至8%,相當於減少每日20萬至35萬桶。國際貸幣基金(IMF)去年指出,國際油價必須維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上,伊朗才能免於預算赤字,這個價位遠高於其他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國家的標準。
佛里曼專欄/戒石油…挺伊朗綠色革命【經濟日報夏嘉玲摘譯 2009.06.25
有好些閒雜人等要歐巴馬總統就伊朗「綠色革命」講幾句話,但伊朗改革派不需要我們讚美,他們需要的是我們戒掉幫伊朗伊斯蘭獨裁政府提供財源的石油。這件事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就能做到,不但可動搖伊朗神權政府,還能強迫伊朗領導人讓百姓自由。美國發動真正的綠色革命,可能是支持伊朗「綠色革命」最佳方式。
石油是伊朗統治者「國王哈米尼」、「國王阿馬丁加德」得以對世人和自己同胞嗤之以鼻的靈藥。阿馬丁加德在石油價格迭創新高時期恰好是伊朗總統,因此,即便他治下的這個經濟體製造不出任何世人需要的東西,他還是可以振振有辭大談西方如何衰落、納粹大屠殺是「神話」。別懷疑,要是油價掉到每桶25美元,他就不會再說納粹大屠殺是神話了。
不論是誰贏得伊朗總統大選,歐巴馬團隊都希望和伊朗商談伊朗的核子計畫,但問題不在談不談,而是有沒有影響力。只要油價仍在高檔,伊朗就能呼風喚雨,不肯就核子計畫讓步。在油價每桶70美元的當下,我們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只是小小的騷擾,要是每桶只要25美元,經濟制裁就具有殺傷力了。
約翰霍浦金斯大學外交政策專家曼德爾包姆觀察發現:「人們被要求改變時,不會真的改變,到自覺非改變不可時才會有所改變。」要讓伊朗領導人知道非得改變不可,沒有比油價崩跌更具有說服力了。
歐巴馬已經開創某些絕佳的節能計畫,但我們還得更上一層樓。馬上對石油課「自由稅」,可發揮三項效益:可帶動對再生能源投資更多、可增進消費者對重生後的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製造的環保車的需求、可減少我們進口的石油,肯定會影響國際油價,削弱拿石油當靠山的獨裁者。
當然,影響伊朗政權非一蹴可幾。但這比只動口有效。我篤信「石油政治學第一定律」,它講的是油價和油國(經濟完全仰賴石油出口國家)的自由化成反比。油價下跌,這些國家自由的步調就變快,因為領導人須教育百姓,讓他們自由創新、貿易。油價上揚,自由步調就變慢,因為領導人只要持續產油,就能保住政權。
範例一:蘇聯。1970年代油價高漲,讓克里姆林宮大當凱子,扶持許多效益低落的產業,提供過多補助、延後實質的經濟改革,還入侵阿富汗。到1980年代晚期,油價暴跌到每桶15美元時,過度擴張、全靠石油出口的蘇維埃帝國就垮了。
1990年代初期任俄國副總理的蓋達在2006年以「帝國崩垮:現代俄國的教訓」為題演說時指出,蘇聯垮台的時間表可追溯至1985年9月13 日,這天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雅曼尼宣布沙國國王決定徹底改變石油政策,沙國不再保護油價,很快就恢復在全球石油市場的占有率。
蓋達還說,接下來的6個月,沙國石油產量增為4倍,大略和油價實際跌幅一致,結果蘇聯每年損失約200億美元,失去賴以生存的石油財富。
假使我們能讓油價下跌,多年來一直用補助和工作買通百姓的伊朗,將面臨同樣的壓力。宗教領袖們不是要開始終止補助伊朗民眾,讓領導人更失民心,就是必須讓伊朗民眾更自由學習並和世人合作,讓波斯文明不必仰賴石油也能興盛。
我們要嚴肅看待這件事,戒掉石油癮的美國綠色革命,和伊朗終結神權的綠色革命平行並進,對我們有益,對伊朗也有益。如此一來不管誰贏得大選,伊朗出現改革者的機會都將大增。我們還等什麼?
(作者Thomas L.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著有《世界是平的》一書)
歐巴馬冷靜處理伊朗風暴>中時09-06-24林博文
歐巴馬以謹慎、冷靜的態度處理伊朗選舉風暴(見圖,美聯社),一批右翼政論家與共和黨保守派政客批評他膽子太小、畏首畏尾、不夠強硬。他們希望歐巴馬在暴亂初起時即公開譴責選舉不公、痛批作票的現任總統阿瑪迪尼杰、支持改革派候選人穆薩維及挺他的群眾。但是,包括季辛吉在內的許多老外交家,和有份量的政論家都認為歐巴馬做得對、處理得很好。
歐巴馬以謹慎、冷靜的態度處理伊朗選舉風暴,一批右翼政論家與共和黨保守派政客批評他膽子太小、畏首畏尾、不夠強硬。他們希望歐巴馬在暴亂初起時即公開譴責選舉不公、痛批作票的現任總統阿瑪迪尼杰、支持改革派候選人穆薩維及挺他的群眾。但是,包括季辛吉在內的許多老外交家,和有份量的政論家都認為歐巴馬做得對、處理得很好。
去年大選時慘敗於歐巴馬的共和黨候選人麥肯,雖亦批評歐巴馬,但他也承認美國沒有什麼選擇,能做的很少,尤不能給反政府的伊朗人一種幻覺,以為美國一定會想法子幫他們。就像一九五六年匈牙利抗暴,人民揭竿而起反抗蘇聯坦克,艾森豪政府和美國官方文宣一再鼓吹匈牙利人民抗蘇,並保證美國會協助他們。結果美國只是耍嘴皮子,口惠而實不至,什麼事也沒做。害得滿懷希望的匈牙利人死了好幾千人,數十萬人被捕,二十萬人逃亡。
歐巴馬和他的外交與國安幕僚當然知道,在這段敏感時刻,美國絕不能說大話,講出來的話,一定要有行動來表現;如做不到,就最好不要吹牛。歐巴馬政府在內心深處,當然討厭保守派的阿瑪迪尼杰,但討厭是一回事,你還是要和他打交道,講話要小心,不要被伊朗當局認為美國干預內政,以作為煽動反美的口實。伊朗這次雖亦指責美國、英國和以色列煽風點火,但措詞比以前好多了,在伊朗伊斯蘭教士與政客的心目中,最壞的是英國和以色列。
歐巴馬政府對伊朗的態度和布希時代截然不同。布希所實行的是牛仔外交,他把伊朗列為「邪惡軸心」,錢尼更是恨不得把伊朗核電廠和基地炸爛。歐巴馬上台後一再向德黑蘭釋出善意,在伊朗過波斯新年時間向伊朗廣播賀歲,引用波斯詩句,正式稱伊朗為「伊斯蘭共和國」。六月四日在開羅大學發表的一場擲地有聲的演說,歐巴馬坦承美伊關係不好,美國也要負部分責任,特別是在冷戰時期,美國甚至推翻伊朗經由民主程序選出來的政府。歐巴馬是指美國於一九五三年因不滿伊朗總理莫沙德把石油國有化,與英國合作,由中情局出面發動政變推翻莫沙德政府,把花花小太歲巴勒維找回來當國王,一直當到一九七九年被柯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打倒。從此伊朗變成一個神權政治國度,波斯灣風雲驟變,西南亞情勢再也跟以前不一樣了。
布希時代力主侵略伊拉克的新保守派大將保羅.伍夫維茲最近把歐巴馬對伊朗動亂的溫和評論,比喻成當年雷根對菲律賓人民反對馬可仕的謹慎態度。伍夫維茲的此一比較被《新聞周刊》國際版主編、印度裔政論家法利德.查卡利爾痛批為「毫無意義」,因馬可仕是華盛頓豢養的,菲律賓人民要求美國不要再支持他。伍夫維茲這幾年在美國政界名聲一落千丈,政治評論和個人操守皆不及格,他把今天的伊朗和當年的菲律賓怒潮相比,何止是「毫無意義」,簡直是胡說八道。比較接近的比喻,應該是一九八九年老布希對蘇聯東歐附庸國瓦解(即所謂「蘇東波」)的冷靜反應,當時老布希亦遭批評太過膽小。但日後證明老布希持重作法是對的。
在此次伊朗大選風暴中,歐巴馬唯一被批評的是說穆薩維和阿瑪迪尼杰「這兩個人沒什麼兩樣」,意思是說誰執政都一樣,都會繼續發展核武。不少人認為歐巴馬不該講這句話,也表示他並非十分清楚伊朗政治。在許多支持改革派的伊朗人和美國評論家眼中,穆薩維絕對和阿瑪迪尼杰不一樣,前者是有藝術家氣質、重視民意與改革而又有從政經驗(做過總理)的政治家;後者則是對內討好農民、勞工、低收入者,對外反以色列和反美的民粹派。
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哈米尼上周五發表強硬演說後,第二天歐巴馬和他的幕僚開了一整天的會,據說與會者辯得很厲害,最後決定歐巴馬提高聲調,譴責政府鎮壓示威者,並呼籲伊朗當局停止暴力,尊重集會與言論自由的普世價值。歐巴馬把伊朗人民抗議選舉不公、要求重選的行動,和六十年代美國黑人的爭取民權運動相比,還引述了金恩博士的話來勉勵伊朗示威者,並稱讚他們是站在道德高度的一邊。但在國家暴力和神權政治下,聽從公平選舉的伊朗人,如何才能實現理想呢?
民主的烏坎之路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和製造業是種泡沫,中國的製造業又如此堅強,那就發揮美國的柔軟戰力6,對中國展開貨幣戰爭!
可惜中共土匪、匪性堅強、軟硬都不吃,不只對人民幣,對所有金融炒作如影子銀行、第三方支付和比特幣等都強控!
敬酒不吃,就聯合全球對中國展開貿易戰爭、那知老共更會玩,於是改玩網絡/信息/宣傳/心理戰。
美人全球監(奸)控別人,憑啥玩網絡/信息/宣傳/心理戰。
民主是普世價值,老美又是老牌的民主國家,美人總可用民主玩華人了吧!
天下民主一般黑、多會變民粹,不只發生在亞非拉美歐,連被反中者捧為民主樣板的「烏坎」民主之路、也變調成烏漆麻黑的坎坷之路!
這沒啥,只要依理性專業事實研究、不用政治巫師預言,便能預測到烏坎民主會變成「宗族角力場」,這早在本館前評已指出大陸學者《鄉村關係與村民自治》下篇便提出<宗族及惡勢力對鄉村關系的制約>,相反、海外學者三冊一套的《中國大陸基層改主改革》則捧民貶官!
烏坎「民主」變調 選舉變宗族角力場2014-3-13聯合
廣東陸豐縣烏坎村二○一二年一人一票選村官,被稱為是開啟大陸農村民主新紀元,但兩年過去,取回被貪官私賣的土地毫無進展。村委會換屆選舉前天再度啟動,有村民表示,烏坎村委黨委重組後,成員中出現二○一二年選舉前的村委成員,村民並無太大反彈,這反映村民對新村委的失望與無助。他表示,加入老村委是理智的選擇,因為新村委年少不作為,老村委個別是有權威,且做事穩重。也有村民表示,與兩年前相較,本次選舉已變成宗族勢力的角力場,村民對下一屆的村委會已無信心。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92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