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戰越戰化(二)
美國防部長要求巴基斯坦必須加強打擊塔利班
中新網2009年4月24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日前警告說,如果巴基斯坦不加強打擊正在高漲的塔利班武裝,就會影響兩國的關系。
此前一天,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夫人指責巴基斯坦向塔利班武裝退讓,形容巴基斯坦是世界的“致命威脅”。
蓋茨則在一個美國軍事基地向即將前往阿富汗的海軍陸戰隊士兵發表講話時,表達了相同的顧慮。
蓋茨說,巴基斯坦領導層需要知道,不只是承認塔利班武裝所造成的威脅就夠了,還要設法解決這個問題。
蓋茨還說,巴基斯坦的穩定是阿富汗治安以及美國與巴基斯坦關系的中心。
目前在要求加強打擊塔利班武裝方面,美國明顯地增加了對巴基斯坦政府及其保安部隊的壓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24/1129549931.html
美國媒體稱巴情報單位向塔利班提供資金武器
中新網2009年3月2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7日援引《紐約時報》報道,塔利班激進分子在阿富汗南部的軍事行動,獲得巴基斯坦軍方情報單位的援助。
該報引述匿名的美國政府官員的話說,爲塔利班和其他激進分子提供援助的是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的S翼。援助內容包括提供資金、武裝供給和戰略指導。
報道稱,有證據顯示三軍情報局特務定期與塔利班指揮官開會,討論在8月的阿富汗大選之前,該組織是否應該增加或減少暴力活動。
巴國政府否認他們與激進組織有任何聯系。有美國官員則說,負責與塔利班協調的,應該不是巴國高級政府官員。該報說,中級官員有時會在沒有取得上級同意的情況下,建立此類關系。
巴官員還說,該關系沒有美國官員所形容的那麽具威脅性,其目的是維持巴國在阿富汗的影響力,以防美軍一旦撤離並留下權力真空,印度會乘虛而入。
另一方面,美國國務院周三宣布懸賞1100萬美元,追捕基地組織組織的三名成員,包括涉及2007年12月巴國前總理貝-布托刺殺案的拜圖拉,涉及阿富汗喀布爾2008年的酒店爆炸案的哈卡尼,以及2005年從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逃走,目前可能藏匿在阿富汗或巴基斯坦的利比亞人阿布?葉海亞?利比。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27/1332546784.html
巴基斯坦塔利班威脅每周發動2次炸彈襲擊
人民網2009年4月6日訊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南部一座什葉派清真寺5日遭自殺性炸彈襲擊,造成至少22人喪生,另有約150受傷。這一事件表明,原本在靠近阿富汗邊界地帶活動的塔利班分子已經“南下”到巴基斯坦腹地開展襲擊活動。當地塔利班頭目馬哈蘇德稱,假如美國不停止對巴境內的導彈襲擊,該組織每周都將制造兩次類似的爆炸事件。
當地電視臺報道,本次遭到襲擊的清真寺位于伊斯蘭堡以南約90公裏的傑格瓦爾市。由于保安措施嚴密,自殺式襲擊者在清真寺門口遭到盤查後引爆了炸彈。爆炸發生時,清真寺內外聚集有大約2000人參加宗教活動。警方說,如果襲擊者進入清真寺,傷亡情況將更加嚴重。目前,塔利班的下屬組織已宣稱對此負責,並且揚言將“繼續開展同等規模的活動”。
巴基斯坦總統紮爾達裏、總理吉拉尼和旁遮普省首席部長沙赫巴茲分別對這一襲擊事件予以強烈譴責。紮爾達裏說,聯邦政府將全力幫助旁遮普省展開救援工作,他已下令內政部派兩架直升機參與救援,以便將一些重傷員轉到伊斯蘭堡及其鄰近的拉瓦爾品第進行救治。此前一天,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發生一起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10多人死傷。
巴基斯坦官員認爲,馬哈蘇德以南瓦濟裏斯坦地區爲大本營,不斷招募訓練自殺襲擊者,並且窩藏包庇與“基地”組織有關的外國武裝人員。巴、美國情報機構懷疑,此人可能就是刺殺巴前總理貝?布托的幕後主使。美方目前懸賞500萬美元緝拿馬哈蘇德,並且數次出動無人駕駛飛機,對其可能藏身的地區發動導彈襲擊,但並沒有如願,反而炸死了許多無辜平民。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靠近阿富汗邊境的巴基斯坦部落地區,頻繁發生疑似駐阿美軍無人駕駛飛機越境發射導彈襲擊事件。爲此,巴基斯坦政府多次表示強烈抗議,希望美國尊重巴主權和領土完整,停止類似襲擊行動。爲平息巴方怨氣,美國防部日前宣布將向巴提供價值3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以在未來5年內訓練和裝備巴軍,並大幅度提高其反恐作戰能力。
根據這一計劃,美國將設立總額爲30億美元的“巴基斯坦反叛亂能力基金”,並將用其爲巴軍購置直升機、夜視鏡和其他設備,以及培訓巴特種部隊和邊防軍。其中5億美元將來自奧巴馬政府下周向國會提交的緊急戰爭撥款案。在當前全球經濟非常不景氣的情況下,白宮拿出這筆巨資來幫助巴基斯坦反恐表明,新一屆美國政府非常重視中南亞地區安全穩定問題。
奧巴馬拿出30億美元支持巴方反恐,說明反恐在美國心中仍然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奧巴馬政府正在逐漸把其反恐中心東移到南亞,特別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美國表示,將全面監督“巴基斯坦反叛亂能力基金”的使用情況,並設立核查和問責機制,進而把援助和反恐成效挂鈎。美方希望巴軍將戰略重點由防範印度轉向消滅巴境內反叛武裝和激進組織上。
不過,在巴基斯坦開展反恐行動涉及到民族、宗教、和文化等諸多問題。僅僅加大對部落區軍事打擊力度可能會導致巴基斯坦塔利班在巴境內制造更多恐怖襲擊事件。隨著巴基斯坦在美國反恐布局中地位上升,美國除了給予巴基斯坦直接援助外,也會關注其政府、政局和印巴關系。預計在奧巴馬執政期間,巴基斯坦在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略中的地位將逐漸上升。(高軼軍)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06/0914547808.html
駐阿美軍越境襲擊巴基斯坦村莊致21人死亡(圖)
中新網2008年10月5日電 巴基斯坦情報官員3日稱,駐阿富汗美軍當天越境對巴基斯坦北瓦濟裏斯坦部落地區實施空襲,目前已造成多人死亡。另據巴基斯坦黎明電視臺報道,駐阿美軍實施的越境空襲共造成二十一人死亡,其中包括十六名外國人。另外,美國方面3日排除了目前與巴基斯坦簽署類似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的可能性。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當地媒體援引巴情報官員提供的信息報道說,駐阿美軍當天下午出動無人駕駛飛機對北瓦濟裏斯坦部落地區的達塔海勒村實施空襲,造成兩名婦女和一名兒童喪生、五人受傷。當晚,美軍又出動無人駕駛飛機對穆罕默德海勒村實施空襲,造成九人死亡,其中包括幾名外國人。
另外,根據巴基斯坦黎明電視臺報道,駐阿美軍的越境空襲共造成二十一人死亡,當中包括十六名外國人。巴基斯坦軍方已就美軍實施越境空襲一事展開調查,而美軍方面尚未對此事作出任何表態。
北瓦濟裏斯坦部落地區地處巴基斯坦西北部與阿富汗交界地帶,被美國和阿富汗兩國情報人員認爲是巴境內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活動頻繁的地區之一。美阿兩國政府因不滿巴方在清剿境內恐怖組織方面的表現而與巴方時有齟齬發生。近來,駐阿美軍頻頻出動無人駕駛飛機對巴方西北部落地區實施空襲,巴方對此表示抗議,稱決不允許一些國家以反恐爲由侵犯巴基斯坦主權。
美“考慮”與巴拓核合作
另外,據《印度時報》報道,美國方面三日排除了目前與巴基斯坦簽署類似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的可能性,並稱“印度的情況很特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稱:“目前,我們獲悉政府目前在考慮與巴基斯坦簽署類似協議的消息。”當被問及巴基斯坦的呼籲是否驗證了反對核擴散人士的擔心時,麥科馬克稱:“當然,一些國家可能會要求獲得類似的待遇,不過,我們認爲,印度的情況是很特殊的,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印度長期以來的行爲。”
麥科馬克在回答有關巴基斯坦最近是否向美方提出這一議題的問題時表示,美國國務卿賴斯最近曾與巴基斯坦官員舉行過會談,巴方在會談中曾提出這一議題。他說:“我知道這個問題曾不時出現在公衆場合,我認爲,我以前也曾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的立場沒有變化。”
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十月二日要求美國向巴基斯坦提供民用核技術,理由是美國參議院已批准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議。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0-05/1628523930.html
巴國槍聲響 神學士攻占陸軍總部【聯合報╱編譯莊蕙嘉2009.10.12
神學士分子10日喬裝成巴基斯坦軍人攻擊巴國陸軍總部,挾持數十名人質並與軍方對峙。巴基斯坦軍方突擊隊11日上午攻堅,救出42名人質,攻擊事件首腦據傳被擒獲。神學士攻擊及軍方攻堅過程共造成19人死亡,7人受傷。
約9名神學士武裝分子10日中午身著巴基斯坦陸軍軍服,駕駛一輛掛有軍方車牌的白色廂形車,自大門攻進位於拉瓦平第的巴國陸軍總部。目擊者說,武裝分子在第一處檢查站遭警衛攔截,隨即跳下廂形車朝安全部隊開槍及投擲手榴彈。
武裝分子在火力掩護下衝過第二道防線,與軍方交火約45分鐘,擊斃8名軍人,包括2名軍官,並挾持數十名人質,但4名武裝分子亦遭軍方擊斃。
巴基斯坦軍方與武裝分子談判18小時未果後,決定攻堅。陸軍總部大樓11日拂曉前傳出三聲爆炸聲和一陣槍響,攻堅過程中,3名人質被神學士武裝人員殺害,4名武裝分子被擊斃,餘下一名疑為攻擊行動的領導人,已被軍方逮捕。
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阿巴斯少將表示,人質都被關在同一房間裡,由神學士武裝人員看守,攻堅後都已救出。
雖然巴國迅速弭平此事,但神學士竟能輕易闖入位於首都近郊、戒備森嚴的陸軍總部,顯然已具備攻擊巴國政府機構的能力,或已滲透到軍方和安全單位,讓巴國政府威信大挫。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說,這起事件顯示巴國當局遭激進分子的威脅愈來愈嚴重,但「我們對巴國控制其核武的能力仍有信心」。
這是近一周來巴基斯坦遭受的第三次大規模襲擊。
神學士隨後聲稱襲擊事件係其所為,要求巴基斯坦政府立即停止在西北邊境省的軍事行動,亦要求美國「黑水」保安公司和所有西方非政府組織,立即離開巴基斯坦。
神學士捲土重來 奧瑪昭告天下【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2009.10.12
神學士分子10日喬裝混入巴基斯坦陸軍總部,以武力挾持人質與軍方對歭,不但大破巴國政府安全網絡,動搖民心,也昭告天下神學士捲土重來之勢。這次行動使神出鬼沒的神學士領袖奧瑪,再度成為焦點。
阿富汗神學士政權已被美國推翻8年,不但沒有消失,反倒在奧瑪(Muhammad Omar)領導下以游擊戰術挑戰裝備優良的美軍和北約部隊,在阿國各地都頗有斬獲,讓美國總統歐巴馬進退兩難。紐約時報報導,一名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指出,奧瑪主導的這波絕地大反攻,「在近代史上難得一見」。
美國此刻正在調查,近年來神學士東山再起,奧瑪是否為幕後策畫首腦,抑或巴基斯坦情報單位一直暗助這個伊斯蘭叛軍組織。
奧瑪是個謎樣人物,光是出生年分便眾說紛紜,有支持者說他生於1950或1959年,也有人說他其實生於1960或1962年。奧瑪沒受過什麼教育,平日與世隔絕。1980年代,他被蘇聯製榴彈弄瞎一眼,自此「獨眼」便成辨識奧瑪的明顯特徵。據傳他已婚,育有2子。
2001年美國扳倒神學士政權,奧瑪乘上一輛摩托車倉皇逃離,目前下落不明,據傳他藏身於巴基斯坦西南部、阿富汗邊境的俾路支省省會基德,也有一說他躲在阿富汗。曾為神學士官員作傳的荷蘭作家史崔克指出,目前能直接帶話給奧瑪的核心人士約有4到5人,而有一小群人能接觸這些核心人士。
巴基斯坦報紙「國際新聞」記者尤蘇夫札,2001年神學士政權垮台前曾多次採訪他。他形容奧瑪是個寡言的人,對國際事務所知不多。
1980年代,他帶頭對抗占領阿富汗的俄軍,驍勇善戰形象和謙虛個性贏得人心。神學士擅長小規模組織游擊戰與自殺炸彈攻擊,成員非常愛戴奧瑪,願為他犧牲性命,奧瑪也不定期以信件或錄音帶鼓舞成員士氣。
【伊拉克】
歐巴馬說對了 伊拉克未來困難重重>中時09-07-03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說:「美國軍隊已把所有伊拉克城鎮的控制權移交給伊拉克政府。」美國人真的走了嗎?
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區廿分鐘車程的「巴格達國際機場」以及巴格達南城一帶,為什麼仍然駐紮著大量美軍呢?
原因是美國重新規畫了巴格達的轄區,重新劃了城鎮的界線,把美軍仍然要駐紮的某些地區定為郊區,不屬於「城鎮市區」,所以無須撤走,以此類推,美軍可能還有許多戰鬥部隊駐在伊拉克城鎮。
而且撤軍只限地面,伊拉克領空部分是不在其內的,所以美軍戰鬥直升機仍然可以隆隆地盤旋在巴格達市區上空。
這些景況會使伊拉克人懷疑美軍是否真的走了。經過六年的被美軍「佔領」之後,伊人理應歡欣,但內心卻未必真的歡欣起來,為了美國要推翻哈珊,他們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歐巴馬另外說的一句話倒是非常中肯,他說:「別搞錯了,未來的日子仍困難重重。」
伊拉克未來的困難在於如何重建─被美國發動之戰爭所破壞的重建,美國不會補償這筆錢,伊拉克只有從石油上打主意,它決定標售六個油田與兩個天然氣田的開採合約,計畫將所獲中的三百億美元給開採的外國企業,其餘則作為學校、道路、機場、住房、醫院等基礎建設之重建,而這些都是戰爭所破壞的。
但這主意還是不靈,前天開標,八個油氣田只標出一個,其餘流標,原因是外國企業覺得無利可圖。唯一標出的魯邁拉油田,係由「英國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合組的團隊得標,但條件很苛,超額生產的石油,中英原要求每桶應給三.九九美元服務費,但伊拉克只給二美元,中英忍痛接受了,而其他石油公司不願被勒索,譬如荷蘭殼牌石油要價七.八九美元,但伊拉克政府也只給二美元。中英也許另有考量,在商言商的話是划不來的,美國的石油公司便不願這樣「資助」伊拉克的「重建」。
美軍撤離伊拉克大城 軍民喜洋洋【聯合報2009.07.01
美軍交出城市的維安任務,向結束作戰角色邁出決定性的一步後,伊拉克部隊30日正式掌控首都巴格達與其他城市。
伊拉克電視台特別播出駐伊美軍撤至城市郊區基地的倒數計秒畫面。總理馬里基的一名顧問表示:「美軍曾經為鞏固伊拉克的安全而承受可觀的犧牲。如今,他們巳經撤離伊拉克的城市。我們正慶祝恢復主權。」美國國防部並未置評。
但就在伊國人民歡慶美軍撤出城市時,有四名駐巴格達的美軍被殺害,預示往後也不會平靜。
美軍29日開始撤離伊拉克15座主要城市,伊拉克軍民湧向街頭,載歌載舞,歡慶外國部隊的占領終於結束,國家恢復完整主權。
伊拉克軍人坐在以伊拉克國旗及鮮花裝飾的美國製汽車上,上街遊行,唱歌跳舞。他們聲稱,美軍撤離是伊拉克的勝利。
根據美國與伊拉克去年簽署的雙邊協定,美軍作戰部隊必須在6月30日午夜之前撤出伊拉克城市,但伊國境內仍留駐13萬美軍,明年8月底結束在伊作戰任務,只留3.5萬至5萬美軍擔任顧問,2011年底再全數撤離伊拉克。
美軍撤離後,伊拉克全國城鎮的治安將由伊拉克軍警負責。
伊拉克政府將6月30日訂為全國假日—「國家主權日」。馬里基在巴格達對高階將領表示:「我們已經恢復主權,應該繼續前進,建立一個現代化國家,享受已經獲得的安全。」
儘管擔心好戰分子可能利用美軍撤離的機會發動攻擊。許多伊拉克人仍然喜氣洋洋。
38歲的巴格達市民哈米德說:「所有伊拉克人,無論男女老少,早就盼望美軍撤離,我覺得6月30日就像一次婚禮。」
看伊前景/歡呼背後… 暴亂恐激增【聯合報 2009.07.01
美軍正式撤出伊拉克主要城市,伊拉克民眾雖歡呼,卻也為國家前景打上一堆問號:暴亂會加劇嗎?政治會穩定嗎?伊拉克軍警真有能力保護人民嗎?什葉派領導的政府與遜尼派和庫德族的衝突戲碼又會如何?
路透指出,未來伊拉克暴亂恐怕免不了。美伊官員都曾公開坦承,美軍離去後暴亂問題會更嚴重,因為武裝分子趁機製造混亂,讓伊拉克民眾以為美軍是被打退,棄甲而逃的敗軍。儘管實際上是美軍在去年就與伊拉克約定將在今年撤出主要城市,伊境仍留駐約13萬美軍。
伊拉克的什葉派總理馬里基的政治地位恐怕更加不穩,進一步拖垮伊拉克政局。
若美軍不願出手,伊拉克軍警真有能力自行保護伊拉克人民嗎?現狀看來,確實令人存疑。儘管現狀比2003年美軍進攻伊拉克時好很多,當時大批軍警被迫失業,甚至加入暴亂行列,但經過六年來美國提供大量經費、人力培訓後,伊拉克本身已有60萬軍警。不過,伊拉克軍警卻比美軍脆弱得多,一來他們要擔心自己家人受生命威脅,二來他們很難抵擋賄賂,而且賄賂情形在伊拉克已日趨嚴重。
什葉派若政權不穩,第一個起來挑戰的就是人口占少數的遜尼派。在本身是遜尼派的前總統海珊倒台後,什葉派上台執政這些年來,遜尼派有不少領袖都被什葉派逮捕,但遜尼派礙於美軍勢力,不敢公開挑戰什葉派,所以一旦美軍全面撤退,舊恨加新仇,恐讓衝突激增。
另外,目前有自治權力的庫德族,也擔心美軍撤退後,什葉派會侵犯他們的權利,讓他們不願相信也不願支持什葉派,恐怕會為伊拉克政局投下更大變數,歐巴馬政府不能掉以輕心。
美軍打造伊拉克特種反恐部隊將執行安保任務 2009-06-28 新華網
美聯社27日報道,在被外界視爲孱弱的伊拉克安全部隊中,一支由美軍全力打造的伊拉克特種部隊實力不可小覰。
這支部隊成立于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後不久,正式名稱爲“反恐局”,現由伊拉克陸軍將領卡利蔔?謝蓋提?克納尼領導。“反恐局”最初人員編制爲4500人,如今可能已經翻番。
“反恐局”由美軍一手打造,裝備有美制高科技産品,經常與駐伊美軍特種部隊聯合行動,共同打擊“基地”組織成員或激進什葉派武裝。
美聯社說,這支部隊置身于伊拉克武裝部隊的指揮體系外,直接聽命總理努裏?馬利基。
職業軍隊
由于“反恐局”構成神秘,行動詭異,許多伊拉克人貶稱其爲“肮髒旅”,私底下懷疑這支部隊可能執行一些見不得光的任務,如被當權者用于清除政治異己等。
克納尼將軍對此說法予以否認。他告訴美聯社記者,這是一支職業軍隊,而非“教派武裝”。他說,“反恐局”成員來自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
現年59歲的克納尼是兩伊戰爭和第一次海灣戰爭老兵,他本人什葉派出身,他的副手來自遜尼派,另有一名高級將領是庫爾德人。
“每個成員都簽署一份文件,發誓不談論教派主義、黨派事務、民族出身或部族,”克納尼說,“他們只對伊拉克效忠。”
爲弱化“反恐局”內部教派和部族色彩,每次招募新人時,那些曾在教派武裝中混迹的人員均被拒之門外。
“反恐局”高級指揮官阿蔔杜勒?瓦哈蔔?薩伊迪說,爲防止政府官員幹預,政府部長和官員均不得進入“反恐局”指揮部。
打消疑慮
駐伊美軍也注意到伊拉克民衆對“反恐局”的不良觀感。美軍特意在軍方網站上貼出一份阿拉伯文聲明,承認公衆對這支重要部隊存在“誤解”。
聲明解釋說,爲避免政治幹預或介入教派沖突,“反恐局”對將要執行的每項任務都要“嚴格審查”,“簡而言之,反恐局的使命是打擊恐怖分子,而不是伊拉克民衆或政治敵手”。
按照美國與伊拉克政府去年底達成的駐軍地位協議,美軍戰鬥部隊在6月30日之前撤出伊拉克城鎮後,少量美國軍事顧問和訓練人員可留在城鎮爲伊安全部隊提供支持。
克納尼說,“反恐局”擁有一個高效的情報收集機器,與伊拉克政府各部門合作良好。他相信,美軍撤出伊拉克城鎮後,他的部隊有能力肩負起維護安全的重任,確保伊拉克不會滑入新一輪教派沖突中。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8/0929556898.html
摩托車炸彈襲巴格達 72死【世界日報2009.06.26
美軍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城鎮前六天,首都巴格達東部沙德市 (Sadr City)什葉派 (Shiite)社區的一個繁忙市場24日驚傳摩托車炸彈攻擊案,至少72人喪生,一百餘人受傷。
這是什葉社區兩周來第三起造成數十人喪生的炸彈攻擊案,死亡總數超過160人。美國與伊拉克官員警告,美軍撤出伊拉克城鎮前,他們預期將有更多暴力事件。20日,伊拉克北部塔薩市 (Taza)發生卡車炸彈攻擊,至少68人喪生;本月10日,伊南重要的什葉派省會奈西利雅市(Nasiriya)發生汽車炸彈攻擊,至少28人死亡。
目擊者說,爆炸威力很強、聲響震天,市場部分被炸毀,攤位起火,有些店主立即歇業,衝出去搶救傷患。爆炸時間選在晚上7時左右,顯然是要製造最大傷亡,因為那時市場擠滿準備回家煮晚餐的購物者。
根據美、伊安全協議,美軍戰鬥部隊必須於本月30日前撤出伊拉克城鎮和鄉村,把控制權移交伊拉克地方安全部隊。美軍四天前才把沙德市的控制權正式交給地方部隊。過去一年,伊拉克的流血攻擊已大幅減少,但桑尼派(Sunni)激進分子和凱達恐怖分子繼續發動汽車炸彈和自殺炸彈攻擊,藉以破壞伊拉克政府的威望,重新煽起教派衝突。
最近的殺傷重大攻擊,令人質疑伊拉克地方安全部隊維護治安的能力。但是,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在聲明中強調:「這種卑懦行動不會動搖我國人民和武裝部隊接管安全責任及擊潰恐怖陰謀的決心。」
目擊者、傷者家屬和政客把24日爆炸攻擊的責任,指向伊拉克陸軍、伊拉克政府和美軍。
一名國會議員問道:「遭攻擊的市場,周圍都是被炸毀的牆壁,當局不准任何汽車或摩托車進入,為何只有這輛綁了炸彈的摩托車放行?」他認定,伊拉克陸軍第11旅直接與爆炸罪行有關,而美軍是「同謀」,因為他們把該旅帶到這個貧窮而廣闊的社區部署。
因應美軍即將撤出城鎮 伊拉克加強保安 >中時09-06-28
駐伊拉克美軍將於星期二之前撤出當地各個城鎮,伊拉克當局加強安全戒備,招募額外兵力,所有警察也都取消休假。
過去一星期的連串炸彈襲擊,導致大約250人喪生。
伊拉克總理馬里奇說,襲擊者的目的可能是要挑起教派緊張;但他強調,他的政府能夠確保安全。
根據美國和伊拉克達成的協議,美軍將在6月30日之前從伊拉克城鎮撤到軍事基地。美軍將於2010年9月底結束在伊拉克的作戰任務,並在2011年底完全撤出伊拉克。
軍法審判恐嫌 美國將恢復【聯合報編譯莊蕙嘉09.05.16
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後數小時就下令將在明年一月關閉古巴關達那摩灣監獄,並將嫌犯移至一般法庭受審。但政府官員14日表示,當局將保留軍事委員會法庭。這是歐巴馬繼取消公布美軍虐囚照後,又一次政策逆轉。
歐巴馬此舉再度引起自由派人士反對,但幕僚研究後指出,將全部嫌犯由現行軍事委員會法庭改送一般法庭審理行不通,建議由改革軍事法庭的審判流程著手。
美國政府15日將正式宣布決定,歐巴馬另指示9件已凍結四個月的庭訊再暫緩四個月,讓當局完成必要的司法程序修正,提供被告更多法律保護。
修法後法庭不得採用以不人道方式取得的證據,被告可自由選擇律師,在布希時期,不利於被告的傳聞證據必須由被告來證明其不可信,現將改為由檢方證明其可信才能採用傳聞證據。
官員亦表示,待軍事委員會法修正後,仍需接受軍事法庭審判者不到20人。
去年總統大選期間,歐巴馬曾大肆抨擊布希政府的反恐政策,並指軍事委員會法庭是一大瑕疵,矢言反對軍事委員會法。歐巴馬在正式上任的次日,下令明年1月22日關閉關灣監獄,以及凍結軍事委員會近四個月。
眾議院14日亦議決,要求歐巴馬政府提出關閉關灣監獄的詳細說明,在國會看到進一步的計畫前不會撥款。
關灣美軍基地監獄位於古巴,是美國政府監禁所謂恐怖活動嫌犯之處,當局引用2006年布希時期通過的「軍事委員會法」起訴或審判罪犯,目前關灣監獄共拘留241人,包括17名中國維吾爾的穆斯林。 迄今已開庭審理13件案子,其中包括5名參與911事件者,起訴案件中3人已被定罪。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律師哈菲玆說:「歐巴馬非但沒有廢止這項失敗的實驗,還走回頭路,令人失望。關灣監獄的犯人都應在聯邦法庭受審。」
美軍虐囚照 歐巴馬反悔「不公布了」【聯合報編譯林沿瑜09.05.15
曾信誓旦旦要公布美軍虐待恐怖活動嫌犯照片的美國總統歐巴馬,13日態度丕變。白宮表示,歐巴馬為顧及國家安全,將阻止公開照片。
目前不清楚歐巴馬為何改變立場,不過美國國防部指出,美軍將領嚴詞警告,這些照片可能被極端分子用來召募新血,危及美軍安全。
歐巴馬原與「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ACLU)達成協議,將在28日公布迄未公布的美軍虐待恐怖活動嫌犯照片。此外,聯邦上訴法院法官先前在ACLU一項「資訊自由法案」的訴訟中,也已裁定要公開這些照片。
歐巴馬拒絕公布照片的決定將招致民主黨自由派人士的批評。ACLU律師已經表示,「決定不公開照片,讓歐巴馬承諾政府會透明、負責的說辭成為一大笑話。」美國司法部門說,歐巴馬的決定意味政府將把本案上訴到最高法院。批評者認為歐巴馬有意將燙手山芋丟給司法部門。
歐巴馬13日指出,這些照片無助於更加了解布希政府時期的虐囚事件,卻將「激起反美的輿論,並將我們的軍隊置於更大危險中」。
歐巴馬同時強調,這些照片「沒有特別駭人」,尤其是和在伊拉克阿布葛拉布監獄拍攝的照片相比時;「任何對囚犯的虐待都是令人無法接受,也無法容忍的。」
※ 延伸閱讀》
美軍虐囚 揭露美國民主的虛偽
美軍虐囚 布希:對伊最大錯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906556.shtml
英媒稱奧巴馬阻止公布美士兵強奸女囚照片(圖)
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的女犯人遭美軍虐待照片
美軍虐囚照片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殷娜2009年05月28日報道,日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改變立場,反對公布數百張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虐待囚犯的照片。而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7日披露,在奧巴馬阻止公布的這些照片中,清楚反應了美軍強奸女囚犯的場景。
《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在這些照片中,至少有一張清楚地拍下了駐伊拉克美軍士兵強奸阿布格萊布女囚的場景,另外一張據稱是一名男性翻譯強奸女性被拘留者。還有更多照片據稱反應了美軍士兵性虐待囚犯的場景,所使用的工具包括警棍、電線以及磷光管等。 還有一張圖片顯示了一名女性犯人被迫脫下衣服露出胸部。
據了解,有關這些照片細節是美軍少將安東尼奧?塔古巴透露的,他曾對阿布格萊布監獄進行過調查。
早在2004年的報告中,塔古巴就曾在報告中宣稱美軍士兵強奸和虐待囚犯,但並沒有披露此類場景還留下了照片。但他日前在接受《每日電訊報》采訪時證實了照片的存在。
塔古巴形容說,這些照片非常“恐怖”。《每日電訊報》報道說,這可以解釋爲什麽奧巴馬試圖阻止公布照片。塔古巴說,他支持奧巴馬的決定,因爲這些照片顯示了虐待、折磨、強奸以及猥褻犯人的場景。
今年4月,美國國防部曾宣布將在5月28日前,公布涉及2001年至2006年60多起虐囚案件的照片。奧巴馬政府當時表示,不反對公開這些照片。不過,奧巴馬在聽取軍事指揮官意見後改變了看法。奧巴馬稱公布這些照片將會引發“反美”情緒,使駐外美軍部隊面臨巨大危險。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28/1207553231.html
美軍稱尚未發現海盜與恐怖分子有直接牽連
中新網2009年4月10日電 據美聯社報道,美軍和反恐官員一直在調查海盜與恐怖組織是否有牽連,但目前爲止,仍沒有發現尋求不義之財的海盜與試圖襲擊美國及其它國家的極端恐怖分子之間有直接關系。
尚不清楚美軍是否對周二劫持懸挂美國國旗貨船的海盜進行調查。
美軍非洲司令部司令威廉-沃德9日稱,如果認爲海盜和恐怖分子沒有關聯也許有些“幼稚”。
有美軍官員表示,在同一個部落圈子中,有人從事海盜活動,而他的兄弟則可能是恐怖組織成員。他們也可能從同一渠道購買武器。
另有美國反恐官員Michael Leiter警告,海盜劫獲的錢財有一部分可能流入恐怖分子手中。
但一位對索馬裏地區較爲了解的美軍匿名官員表示,美軍仍很難找到海盜與恐怖組織間的潛在聯系。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4-10/1445548335.html
FBI向海珊問話內容曝光 稱從未與賓拉登見面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04陳淑娟/整理
中新網7月4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四日報導,新公開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向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問話內容披露,聯軍二○○三年攻打伊拉克後,海珊原來一直留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直至該市陷落前數小時才逃離。
新解密的聯邦調查局檔案是二○○四年一至六月二十七次問話內容的摘要。它們罕有地揭示海珊對自己的看法,還有他生命將盡的景況。
他透露自己留在巴格達,直至四月十日或十一日,“當時該市似乎要淪陷了。”他和核心集團的領導人們開最後一次會議,對他們說:“我們將秘密鬥爭。”然後他逃離巴格達,沿途逐漸遣散他的保鏢,避免引人注目。
數月後,他被人發現躲在一個農場。他一九五九年參與刺殺當時的總理凱西姆失敗後,也是逃到這裏躲起來的。他又否認他有替身,說:“這不過是電影橋段,不是現實。”
海珊承認自己就大殺傷力武器的事與聯合國交手時,犯了一些錯誤,但強調伊拉克在一九九一年海灣戰爭過後,有遵從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解除武裝。問話內容援引他的話說:“如果我真的有那些(違禁)武器,我會任由美軍留在科威特,而不去攻擊他們嗎?”
文件也證實先前的報告:海珊成功令全世界誤信伊拉克真的有大殺傷力武器,以掩飾他無法面對伊朗這個弱點。他認為伊朗構成的威脅比美國大。
海珊又認為,恐怖組織“蓋達”的領袖賓拉登只不過是一個“狂熱者”,他本人從未見過賓拉登。他又指伊拉克政府不會與那個恐怖組織聯手對付美國。他又表示雖然他本人反對美國的政策,但他不認為美國是伊拉克的敵人。
FBI密件透露:海珊死守巴格達 淪陷前才離開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04 陳淑娟/整理
法新社華盛頓3日電:最新解密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對伊拉克獨裁者的偵訊紀錄顯示,美國為首的軍隊2003年入侵伊拉克,海珊(Saddam Hussein)一直鎮守在巴格達(Baghdad),直到巴格達確定淪陷前數小時前才離開。
2004年1到6月,FBI共偵訊海珊27次。這些最新解密的文件,提供外界一個了解海珊怎麼看自己的難得機會,也能一窺海珊末年景況。
在其政權的最後幾天,當美軍向巴格達蜂擁挺進時,海珊說,他一直在那裡待到2003年4月10日或11日,直到確定該城市將被美軍佔領為止。
他並與伊拉克高層召開最後一次會議,並告訴他們「我們將轉入地下奮戰」。
FBI表示,之後他離開巴格達,為避免引起注意,並開始逐步「遣離」他的貼身保鏢,告訴他們任務已經完成。
當問起外界傳言他大權在握時,習慣使用替身,海珊「笑著說,那是電影上才有,不是真的」。
海珊另在偵訊中將伊朗形容為伊拉克最大威脅,所以他希望德黑蘭(Tehran)當局會相信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各國反應】
歐巴馬建議成立包括伊朗在內的阿富汗小組【法新社2009-03-28】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Obama)今天建議就阿富汗問題成立一個小組,成員包括伊朗在內,以解決「塔利班」(Taliban)及「蓋達」(Al-Qaeda)組織的血腥叛亂。
歐巴馬在公布美國對阿富汗新策略時說:「會同聯合國,我們將就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問題成立一個新接觸小組,把與此一地區安全有關的各方全部納入。」
他表示這個小組應該包括「我們的北約盟友與其他伙伴,還有中亞各國、波灣各國,以及伊朗、俄羅斯、印度與中國」。(譯者:楊超寰)
新阿富汗戰略 法德敷衍美【聯合報編譯王麗娟2009.04.05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60周年高峰會刻意強調的團結象徵,4日籠上陰影。法國與德國4日一面舉雙手支持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新阿富汗戰略,一面對美國虛應故事,不願多派遣作戰部隊前往阿國。
歐巴馬希望北約領袖能繼續敞開大門歡迎新成員,預料也將遭遇阻力。德、法等多個成員國認為,進一步東擴也會進一步破壞北約正致力與俄羅斯修補的關係。
白宮發言人吉布斯4日說,北約盟國承諾加派5,000軍事人員前往阿富汗,歐巴馬「非常滿意」。但是個別來看,英國派900人,德國600人,西班牙600人,義大利與法國也承諾派兵,數目恐怕也不會太多。
4日高峰會進行之際,身穿黑衣的一批示威者於銜接法德的「歐洲大橋」附近攻擊警方,並對一家飯店與一個海關站縱火。示威者並放火焚燒輪胎,濃煙竄起。為安全起見,歐巴馬夫人蜜雪兒與其他領袖夫人取消一所癌症醫院參訪活動。約有千名示威者聚集在醫院附近。
高峰會舉行前,德國總理梅克爾與北約的另外24位領袖,從橫跨萊茵河的「歐洲大橋」的一端,步行至橋中央與法國總統沙克吉會合,藉此象徵諸國拋開一度造成歐洲分裂的敵意,以及至少有短暫幾分鐘,北約國家將歧見擱在一旁。
阿富汗問題為此次高峰會焦點,北約能否合力解決這項問題,將是北約力量與團結的一道考驗。歐洲的領袖與國民仍十分懷疑,增派作戰部隊前往阿富汗真能協助這個數十年來戰事不斷的國家恢復穩定。
另參本館:《歐洲共同市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857679/20081024063344
美軍將領呼籲盟國向阿富汗增派部隊及直升機
新華網華盛頓2009年7月8日電 (記者楊晴川 王薇)即將退役的前美軍歐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克拉多克8日說,爲加強打擊阿富汗南部的塔利班武裝,北約盟國需要向阿增派部隊和裝備。
他當天在華盛頓智庫尼克松中心發表講話時說,爲了作戰需要,他希望英國等北約盟國向阿南部增派部隊和直升機。但他承認,在目前情況下,這些國家向阿增兵的希望不大。
與此同時,駐阿富汗南部的美軍將領當天對美國媒體表示,他們在軍事行動中感到兵力不夠。
美國總統奧巴馬于今年3月27日宣布對阿增兵計劃並宣布對阿新戰略,駐阿美軍總人數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達到大約6.8萬人。加上3.2萬人的盟友軍隊,整個北約在阿駐軍將超過9萬人。美國方面曾多次敦促北約盟國增派部隊,但卻遭到“冷遇”。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09/1156558275.html?from=nominated
克宮:俄將同意美借道 運送阿富汗作戰物資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04 陳淑娟/編輯
法新社莫斯科3日電: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的首席外交政策助理今天表示,兩國總統計畫下週簽署協議,同意美國借道俄羅斯,運送作戰物資至阿富汗。
普瑞荷德科(Sergei Prikhodko)在「克里姆林宮」(Krelim)記者會中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下週訪問俄羅斯期間,兩位領袖將就美國軍事轉運阿富汗一事,簽署「聯合同意書」。
他說,轉運可取道空中或地面,但大多數將取道空中。目前美國若需借道俄羅斯,只可以鐵路運送非致命物資。
不顧俄國反對 歐巴馬繼續推動飛彈防禦計劃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4-06 沈子涵/整理
法新社布拉格5日電,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天表示,儘管俄羅斯反對,他仍將繼續推動在中歐建立飛彈防禦網的基地。他表示,伊朗確實構成威脅。
歐巴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就核子擴散議題發表演說時表示:「我明確告訴各位,伊朗的核子和彈道飛彈活動確實構成威脅,不僅威脅到美國,也威脅伊朗的鄰國和我們的盟邦。」
他說:「捷克共和國和波蘭有勇氣,同意讓防衛飛彈的基地設在境內。」
歐巴馬指出:「只要伊朗的威脅持續存在,我們就會繼續推動建立飛彈防禦系統。」
在波蘭和捷克建立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是美國前任總統布希在任內所宣佈,這項計劃招來莫斯科當局強烈的批評。俄羅斯一度揚言,將在和波蘭及立陶宛交界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部署飛彈。
俄警告稱可能在與波蘭接壤地區重新部署導彈
俄羅斯總統德米特裏?梅德韋傑夫2009年07月10日警告說,如果美國在導彈防禦問題上無法與俄羅斯達成協議,俄羅斯可能在與波蘭接壤地區部署導彈。
梅德韋傑夫在意大利拉奎拉市出席八國集團峰會期間召開新聞發布會,談及美國在東歐修建反導系統的計劃。
“如果我們無法在這些問題上達成協議,你們知道後果。我在國情咨文中所談內容並未失效,”他說。
梅德韋傑夫去年11月發表國情咨文時宣布,俄羅斯將在靠近波蘭的飛地加裏寧格勒州部署短程戰術導彈,以反制美國計劃部署在東歐的反導系統。
梅德韋傑夫在新聞發布會說,導彈防禦系統“有害、對俄構成威脅”。
這一說法與他先前會晤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時的“客氣”評價形成對比。他當時說:“沒人說導彈防禦系統有壞處或有危險……問題在于將這一導彈防禦系統和其他國家的利益聯系在一起。”
梅德韋傑夫和奧巴馬6日在莫斯科簽署一系列文件,就進一步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等問題達成一定共識。奧巴馬稱贊梅德韋傑夫爲“直率的領導人”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12/1451558566.html
俄稱伊斯坎德爾導彈精度非常高不需要大量裝備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2009年7月11日綜合報道 繼俄語網站曾報道“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唯一一種投入使用的型號SS-26“石頭”已裝備Kasputin Yar靶場的一個營級部隊(由兩個炮兵連組成,每個炮兵連配備兩套發射系統)之後,俄羅斯主管裝備的國防部副部長Vladimir Popovkin于2009年6月22日稱,此批部署的發射系統是“伊斯坎德爾”的首次部署,時間是2008年。
2009年將部署第二批“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此前部署在Kasputin Yar靶場的系統供步兵作戰人員訓練中心使用,以爲“伊斯坎德爾”系統的操作人員提供訓練。
據Popovkin稱,由于“伊斯坎德爾”的精度非常高,俄羅斯不需要大量裝備該導彈。據悉,俄羅斯的遠期目標是最終裝備5個“伊斯坎德爾”導彈旅,但Popovkin並未透露有關該計劃變化情況的細節。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14/0740558774.html
俄稱是否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取決于美反導計劃
新華網莫斯科2009年1月30日電 (記者劉洋)俄羅斯外交部30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評論說,俄未來在加裏寧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取決于美國是否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 評論說,近日一些媒體和外國政界人士認爲俄將放棄部署“伊斯坎德爾”計劃,對此俄方有必要進行澄清。俄方多次強調,將視美方實際行動而作反應。如果美國不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也不會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否則,俄將被迫采取回應措施。
評論指出,美國反導計劃的替代方案是有的,那便是俄羅斯、美國及歐洲國家共同分析導彈威脅,進行平等合作。俄方已爲發展這種合作提出相關建議,這些建議目前仍然有效。
本月28日,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一位消息人士向媒體透露,俄方已暫停在加裏寧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系統。
加裏寧格勒州位于波羅的海沿岸。蘇聯解體後,立陶宛等國的獨立使加裏寧格勒州成爲俄羅斯本土之外的一塊“飛地”。“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如在該州部署,攻擊範圍幾乎可覆蓋部署美國反導設施的東歐國家全境。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31/1118540289.html
挺不挺 歐巴馬兩難【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9.06.15
伊朗強硬派總統阿馬丁加德以壓倒性得票率當選連任,不但對美國總統歐巴馬旨在扭轉美、伊雙方長年敵對關係的試探之舉造成打擊,並將為各國致力裁抑伊朗核子野心的努力投下變數。
歐巴馬政府面臨的抉擇是,聲援反對阿馬丁加德的伊朗示威者並承擔干預伊朗內政的指責,或不動聲色並因此招致批評。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沙德加普爾表示,阿馬丁加德當選可能埋下中東暴力升溫的伏筆。他說:「如果阿馬丁加德繼續視事,以色列對伊朗採取軍事攻擊的可能性必然大幅提高。」
歐巴馬12日重申,無論伊朗總統大選結果如何,他將持續設法與伊朗交往。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13日表示:「我們與各國靜待伊朗人民的決定。我們當然希望大選的結果忠實反映伊朗人民的真正意志與期待。」
美國至今尚未表示承認阿馬丁加德當選,但也沒有太直接的批評這次選舉,希拉蕊只說關切伊朗「選舉舞弊的報導」。
前美國國務院政策顧問蘇珊‧馬洛尼表示,歐巴馬政府已經陷入進退兩難。她指出,歐巴馬政府必須就伊朗核子計畫、阿富汗、伊拉克、石油等課題,與既有的伊朗當權派交涉。她說:「進一步交涉必定更困難。伊朗大選結果將更不利於為交往政策爭取民意支持。」
匿名的美國官員指出,大選期間的候選人激烈政策辯論及高投票率可能迫使阿馬丁加德對美國改採比較妥協的姿態。他說:「阿馬丁加德可能認為,在民意壓力制約下,他須設法突破伊朗的孤立狀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美國軍方已通令駐中東的美軍在一旦面對伊朗武裝部隊時,務必保持嚴明軍紀,謹慎以對。這項指令主要針對經常與伊朗海軍遭遇的駐波斯灣美國海軍。
美軍司令希望能與伊朗合作聯手打擊塔利班
中國網2009年1月9日電據彭博新聞社月9日報道,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烏斯稱,美國與伊朗在阿富汗有共同利益和目標,這有利于美伊兩國達成共識,合作打擊塔利班武裝分子。
彼得雷烏斯指出,伊朗的阿富汗政策是“矛盾的”,因爲有一些伊朗領導人希望看到美軍在阿富汗失利。彼得雷烏斯在華盛頓參加一個阿富汗問題會議後說,“我確信存在這麽一個因素,這決定著他們(伊朗)可使美國的盟友、聯軍、阿富汗軍隊的日子不好過。”白宮和美國軍方官員正在對此前的阿富汗政策作出調整,以扭轉阿富汗不斷惡化的治安狀況。
彼得雷烏斯還指出,美國和伊朗都不希望看到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掌權,兩國都希望抑制阿富汗的毒品貿易,防止塔利班依靠毒品貿易獲得資金。彼得雷烏斯說,“伊朗也關注阿富汗的毒品貿易,更不願看到遜尼派極端分子和宗教極端分子在阿富汗重新掌權。”談及與伊朗的戰略合作問題時,彼得雷烏斯說,他會把這個問題交給“外交官和政治家們”解決。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11/1002538330.html
伊朗會成為歐巴馬的伊拉克?>中時09-06-27
美國有網站說:「小心伊朗成為歐巴馬總統的伊拉克。」這有可能嗎?
依這兩天歐巴馬的態度突然強硬起來,似乎也難免讓外界有這種擔心,因為歐巴馬以前不是這個態度,他甚至說要與伊朗無條件舉行對話,在伊朗街頭動亂達到高潮時,他的態度也頗平靜,但突然之間就轉變,廿三日記者會上對伊朗事務所講的話,「駭人聽聞」、「憤慨」、「譴責」、「痛心」不一而足。
如果是這樣,他如何與伊朗現政府再無條件打交道?歐巴馬作了什麼評估?如果他像布希當年那樣錯估了伊拉克情勢,那麼便只有像布希對付伊拉克那樣對付伊朗了。但伊朗卻不像伊拉克那樣容易對付,既然伊拉克把美國拖得精疲力盡,伊朗是否就能把美國拖斃呢?
歐巴馬改而對伊朗強硬,他是否已經認定伊朗的神權政治已沒落?包括最高領袖及神職官員的控制已鬆散?伊朗反對勢力已茁壯?拉桑加尼可望鬥倒何梅尼及阿瑪迪尼杰?伊朗精銳的「革命衛隊」已不團結?
如果歐巴馬是這樣估計,伊朗百分之百會成為他的伊拉克。
但是,也有可能他是被迫表態,因為流亡美國的伊朗人勢力不小,國會中尤其是共和黨籍議員痛恨伊朗者也不少,軍方也對伊朗看不順眼,保守派媒體更是都主張不能對伊朗讓步,而在歐洲,尤其是對伊朗別有用心的英國,對伊朗改朝換代有強烈的期盼。在這種綜合壓力之下,歐巴馬如果不表示出強硬,便會在國內被批判,在國際上會被溫和派阿拉伯國家視為軟弱,也會增長伊朗強硬派的氣焰。如果是這樣,歐巴馬的即興批評只是暫時的,伊朗局面穩下來後,仍會與阿瑪迪尼杰政府直接談判。
以色列媒體稱阿拉伯國家願意支持以軍空襲伊朗
“遜尼派送給特拉維夫的禮物!”2009年7月5日,以色列《國土報》用這樣聳動的標題報道了一件奇事。原來在上個月,一艘以軍“海豚”級潛艇在埃及艦艇“護送”下,首次取道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參加軍事演習。沙特阿拉伯也准備給以色列空軍“放水”,允許其經沙特領空襲擊伊朗。
埃及海軍給以軍潛艇“放水”
以色列《國土報》沒有披露“海豚”級潛艇是在什麽具體時間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只是強調埃及海軍艦艇提供了“很大便利”。此前以色列潛艇要進入紅海演習,必須經地中海和大西洋,環繞非洲大陸一周,從吉布提附近的曼德海峽進入紅海。
事實上,借道蘇伊士運河一事以色列軍界“謀劃已久”。2007年,以色列海軍上將什洛莫?埃瑞爾出版一本新書,裏面披露了有關以色列潛艇襲擊伊朗的方案,說讓潛艇躲在大型貨輪的底部,利用繁忙的國際水道和嘈雜的水下聲響來騙過埃及海軍,悄然通過蘇伊士運河。
就拿這次來說,以色列潛艇經演習後完全不必再回到海法母港,而直接停靠以色列在紅海的惟一軍港埃拉特,那裏在去年已建成一座潛艇船塢。一旦以色列決定對伊朗目標動手,潛艇可迅速通過紅海進入波斯灣,在極短時間內對伊朗實施打擊。
沙特也願提供空中走廊?
另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5日報道,以色列情報機關“摩薩德”負責人梅爾?達甘,已經與沙特同行就借道該國領空一事達成初步意向。該報援引英國外交人士的消息來源稱,“沙特已經默許以色列使用其領空執行任務,但前提是必須符合沙特和以色列的共同利益。”盡管該報道先後被以色列和沙特政府否認,但摩薩德與沙特保持著多年的“工作關系”,已經是衆所周知的“秘密”。
對于以色列的“躍躍欲試”,伊朗自然反應強烈。美聯社7月6日報道,伊朗國會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布魯傑迪說,如果以色列敢于對伊朗的核設施發起襲擊,伊朗的反擊將會是“真實而堅決”的。美國副總統拜登在5日暗示,如果以色列采取軍事行動摧毀伊朗的核設施,美國政府將不會限制以色列的行動。
事實上,以色列與伊朗都有給對方以沈重打擊的能力,但誰也不能保證一舉將對方擊倒。以色列遠程打擊手段雖多,但近在咫尺的敘利亞和黎巴嫩真主黨讓以色列投鼠忌器,因爲它們都是伊朗的鐵杆盟友,而且伊朗空軍已獲得使用敘利亞領空的權利,隨時可以對特拉維夫、耶路撒冷進行打擊。更重要的是,伊朗人不是薩達姆,他們不會坐等以色列人打上門,也許“進攻是最佳防禦”的原則,會使以色列和伊朗領導人都保持最高程度的克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12/0923558549.html
巴勒斯坦當局對內唐亞胡演說感到失望【中央社 2009.06.15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14日晚間發表回應美國總統歐巴馬演說的談話,不過巴勒斯坦當局對於內唐亞胡的論述感到失望,質疑他的說法給中東和平致命一擊。
據以色列媒體「新消息報」(Yedioth Aharonoth)報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Abbas)幕僚透露,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仍支持既有屯墾區自然增長,重重打擊中東和平。
這位幕僚表示,內唐亞胡的演說通篇呈現右翼的觀點與主張,包括耶路撒冷不得分割、巴勒斯坦難民回歸不列入以巴談判議題、阿拉伯世界需承認以色列為猶太人國家等。
阿巴斯的發言人拉代依納(Nabil Abu Rdainah)則說,內唐亞胡的論述,摧毀所有的和平倡議,癱瘓所有先前各方為促成中東和平所做的努力。
他表示,內唐亞胡回應歐巴馬演說的談話,無法實現中東永久和平,已不足以作為提出解決中東和平方案的主要依據。
而位於加薩走廊的哈瑪斯組織(Hamas)則批評,內唐亞胡的演說,通篇充滿意識型態,並完全否認巴勒斯坦人應有的權益。
哈瑪斯組織發言人巴汗(Fawzi Barhum)說,這不過是一篇內唐亞胡政府重申既有政府政策的演說,了無新意。
回應歐巴馬 內唐亞胡有條件允巴勒斯坦建國【中央社 2009.06.15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14日晚間發表回應美國總統歐巴馬開羅演說的談話。他表示,可同意巴勒斯坦建國,但前提為巴勒斯坦須解除武裝,承認以色列為猶太人國家。
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晚間於巴伊蘭大學(Ba r-Ilan University)的比金─沙達特戰略研究中心(Begin- Sadat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發表回應歐巴馬演說的談話。
兩個半月前內唐亞胡甫就任總理時,不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立場堅定,但歐巴馬開羅演說後,他首度表達可接受巴勒斯坦建國與以色列為鄰,當地媒體解讀,這是承受來自於美方壓力所致。
不過內唐亞胡雖改口同意巴勒斯坦可建國,但他也要求,以巴若欲達成任何和平協議,前提為巴勒斯坦必須解除武裝,以保障以色列的和平與安全,同時巴勒斯坦也須承認,以色列為猶太人的國家。
他表示,改口同意巴勒斯坦可建國,以色列可說又大幅讓步,許多意見皆稱,讓步為促成以巴和平的主要關鍵,但事實證明,每一次的讓步,不論經協議或以色列單方面退讓,以色列換得的卻是更多火箭與自殺攻擊。
內唐亞胡說,以色列的退讓,從未改變阿拉伯世界拒絕接受以色列為猶太人國家的現狀。
至於使美以陷齟齬的屯墾區擴建問題,他於演說中並未著墨太多,僅提及以色列無意徵收土地興建新屯墾區,但有必要讓既有屯墾區民過「正常的生活。」
內唐亞胡對於屯墾區爭議的說明,當地媒體解讀,此為他仍堅持既有屯墾區需維持自然增長。他也向阿拉伯世界的國家領導人喊話,盼他們能與他會晤,攜手合作繁榮巴勒斯坦的經濟。
內唐亞胡並稱,支持歐巴馬對中東和平所提主張,且為了中東和平,他願意任何時間走訪阿拉伯世界的任何國家,包括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沙烏地阿拉伯首府利雅德與黎巴嫩首府貝魯特。
比金(Menachem Begin)為擔任以色列總理的首位聯合黨(Likud)人,1978年因美國總統卡特(JimmyCarter)積極斡旋,比金與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Sadat)簽署大衛營和平協定(Camp David Accord)。
比金與沙達特兩人並於1978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另促成以色列於1982年,歸還1967年中東戰爭後佔領的西奈半島給埃及。
由於沙達特與比金皆為締造中東和平的關鍵人物,也屬聯合黨籍的內唐亞胡,選擇於比金─沙達特戰略研究中心發表回應歐巴馬演說的談話,別具特殊意義。
穆斯林聽歐巴馬之言而觀其行>中時09-06-06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開羅大學演講中說:「我來這是為尋求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新開端,…美國與伊斯蘭世界並非各自孤立存在,無需相互競爭。」歐巴馬對這次中東行籌畫很久,要想讓伊斯蘭世界對美國產生好感,要想在伊朗及巴勒斯坦問題上有突破,要想讓阿拉伯國家不反對美國的伊拉克與阿富汗政策。
話固然好聽,但言行能一致嗎?歐巴馬說:「美國沒有,也永不會與伊斯蘭世界開戰。」請問伊拉克是不是伊斯蘭世界的一員?哈珊是否曾坐擁大規模殺傷武器而威脅到美國?那美國為何與伊拉克開戰呢?
歐巴馬又說:「美國不會忽略巴勒斯坦人對尊嚴、機會和建立自己國家的合法要求。」但請問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政府對巴勒斯坦建國的「兩國論」毫無興趣,只說要與巴勒斯坦人「和平共存」,歐巴馬為何不駁斥納坦雅胡呢?
他也表示了伊朗有權和平利用核能。關於這一點,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便說:對美國的憎惡感不會因語言而改變,需要的是行動。
這就無怪乎阿拉伯的「半島」電視台說,歐巴馬在開羅的表演「了無新意」了。
怎樣與穆斯林重新開始呢?
自「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恪守基督教傳統教義的福音派成為美國最大的宗教派別,也成為宗教主流,布希較美國以往的任何總統都愛使用宗教語言,而這些語言直接來自福音派。福音派教徒把伊斯蘭極端主義與整個伊斯蘭等同看待,請問歐巴馬能扭轉這種大勢嗎?
歐巴馬自己說,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是不可割裂的,是基於文化和歷史的紐帶,是根據歷史記載的一個猶太國家不能磨滅的熱望。」天下穆斯林聽了這種話後,還敢相信歐巴馬要與伊斯蘭和解嗎?
【補貼】
美軍:精算計善截擊 神學士比「伊」驍勇【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09.07.28
紐約時報報導,曾多次在伊拉克安巴爾執行戰鬥任務,6月底移防阿富汗的美軍陸戰隊士官譚邦加表示,神學士遠比伊拉克激進分子驍勇善戰。
譚邦加表示:「兩者截然不同。伊拉克激進分子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神學士不僅毫不退卻,而且還會算計。」
神學士善於掌握最有利與最不利的交手時機。美軍指揮官表示,4000名美軍陸戰隊員最近對赫省的神學士游擊隊展開美國總統歐巴馬增兵阿國以來的最大規模攻勢,然而直到目前為止,美軍遭遇的反抗未如預期的頑強。
美軍明白,神學士盤算仔細:撤退後,再度集結,並在選定的時間及地點出擊。部分曾與神學士激烈交火的美軍認為,如果美軍直搗此前從未曝光的神學士巢穴,未來極可能遭逢激戰。
大規模攻勢展開至今,已有10名美軍陣亡,英軍則折損19人。盟國部隊本月在赫省承受的兵員折損高於阿國的其地地區,原因之一是,神學士抱定死守赫爾曼德河谷的決心。這片河谷因為人工灌溉系統完善而得以種植罌粟。一名美軍將領表示:「這是神學士據以持續作亂的重要原因。」
神學士經常以寡擊眾,卻能夠對敵壓迫。他們不僅精於設陷,而且經常在美軍撤退的過程中,巧妙截擊。
安巴爾激進分子握有大口徑火炮及威力強大的其他軍火,神學士使用的炸彈則多以肥料製作。一名美軍表示:「如果神學士火力強大,我們勢必面臨真正的麻煩。」
神學士擄1500男孩 充當人肉炸彈【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2009.07.28
倫敦泰晤士報27日報導,巴基斯坦軍方上星期自神學士游擊隊的一處訓練營中救出5名未成年人,他們面容憔悴,年齡不到13歲,他們說是被綁架去接受訓練準備充當人肉炸彈。
獲救者之一的阿里表示,神學士總共綁架大約1500名少年,對他們施以自殺炸彈訓練。他自稱在巴國西北部史瓦特山谷的明戈拉鎮上學時遭到綁架,隨即被帶到偏遠的查普萊爾神學士營地。
阿里表示,他的第二階段訓練包括每天長達16個小時的體能訓練及洗腦。「指導人員對我說,殉難並成為烈士是對真主的最好報答。」
15歲的瓦哈布表示,神學士成員將他誘離明戈拉的伊斯蘭宗教學校。他說:「對方說,接受訓練,對抗伊斯蘭的敵人,是全體穆斯林必須勇於承擔的宗教責任。」瓦哈布表示,他無法接受神學士的要求。他說:「他們幾天後對我說,即將讓我接受自殺炸彈攻擊的訓練,我嚇死了。」
巴國軍方是在攻擊神學士游擊隊營地後,救出這些男孩。許多男孩至今仍然下落不明,研判可能已被神學士輾轉賣給其他地區的激進分子。
神學士以未成年人充當人肉炸彈,主因是他們比較不會引起注意,而且比較容易接近目標。一名巴國官員表示,神學士首腦馬哈蘇德正高價蒐購孩童當人肉炸彈,每人約七千到一萬四千美元,而巴基斯坦平均年收入僅2600元,因此有人綁架孩童賣給神學士賺錢。
巴國官員說:「神學士告訴那些孩童,巴國軍方自甘淪為基督教徒與猶太人的馬前卒,是伊斯蘭的敵人。」發起攻擊當天,被指定的人肉炸彈會在清真寺接受眾人道賀,因為他受到真主欽點。他說:「有時候,人肉炸彈出擊之前已經被餵食高劑量的迷藥。」
美國官員說,神學士已將自殺炸彈當做生產項目,就好像豐田生產汽車一樣。
神學士擄美軍 悲情影帶促撤軍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2009.07.20
阿富汗神學士18日透過網路播出一名遭其俘擄的美軍錄影畫面。這名上個月30日在阿國東部失蹤的年輕美軍,在全長28分鐘的影帶中以英文回答問題,表示非常害怕,希望能夠見到家人,還在問話者誘導下,要求「美國同胞」敦促政府,讓駐阿美軍都能回家。
美國國防部19日證實,被俘美軍是來自愛達荷州的23歲士兵柏格達爾(Bowe R. Bergdahl)。
柏格達爾在畫面中神情緊張的表示:「我在基地營外被俘。我當時在一支巡邏隊後面,因為落後而被俘。」未在畫面中的神學士成員問他,對美軍2001年帶領聯軍扳倒神學士政權的感想時,柏格達爾表示:「抵達阿國後,我親眼目睹阿國人民的生活狀況。我們確實侵略一個獨立的國家。」
這是2001年美軍攻打阿富汗以來,駐阿美軍首次遭到激進分子俘擄。神學士尚未公布釋放柏格達爾的交換條件。
柏格達爾穿著傳統阿國灰色寬袍、頭髮被剃光但有蓄短鬍,他盤腿坐在桌前,身體狀況似乎良好。一名問話者向鏡頭前翻起他的兵籍牌,姓名與字號清晰可見。他在鏡頭前自報姓名、年齡及居家地址,並表示錄影的時間是14日。
問話者問他是否有話要告訴美國同胞,他說,美國民眾有能力讓駐阿美軍都能回家。「請把我們帶回家,讓我們回到屬於我們的地方,而不是在這裡浪費時間和生命」。
美國國防部說,柏格達爾上月底在阿國失蹤。美軍發言人並將神學士播放影帶之舉斥為「宣傳」,而且違反國際法。
美軍連日來在阿國南部發放傳單,有些是要求當地民眾協尋失蹤的美軍,還有的措詞強硬,宣稱「若不釋放這名美軍,你們將被追捕」。當地神學士指揮官說,若美軍試圖動用武力援救柏格達爾,他將被處決。
神學士政權被美國為首的聯軍推翻後,這幾年一直在阿國南部和巴基斯坦邊境進行游擊攻勢;數千名美軍、英軍與阿國政府軍最近聯手清剿阿國南部的神學士游擊隊,雙方的武裝衝突空前激烈。
被綁7個月 紐時記者逃離神學士【聯合報編譯朱小明09.06.22
紐約時報記者羅德去年十一月在阿富汗喀布爾市郊被神學士組織綁架,遭囚禁七個月後於十九日翻牆脫逃成功。
羅德去年進入阿富汗,是為了撰寫一本有關美國在阿富汗活動歷史的書的採訪,他被通知可以採訪神學士組織某指揮官,出發前對紐約時報喀布爾分社同仁表示,這個採訪很重要,自己也應該會沒事,他還留下萬一此去無音訊,請同仁代為聯絡的名單。
與羅德一同被綁架的還有翻譯魯丁與司機曼加。魯丁與羅德一同脫逃,曼加未同行。
羅德已打電話向新婚僅九個月的妻子克莉絲汀報平安,表示他和魯丁翻牆逃出巴基斯坦北瓦齊里斯坦一處建築,跋涉到附近的巴基斯坦邊防軍基地,廿日由飛機送到阿富汗的巴格蘭美軍基地。羅德健康良好,魯丁在逃亡時傷到腳。
羅德與紐時同仁採訪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動亂,共同獲得今年普立茲獎,獲獎時他仍被拘禁。由於綁匪揚言,如果消息曝光將對羅德不利,紐約時報和各大媒體都對相關新聞保密。
綁架事件發生後,羅德和綁匪偶爾會與外界連絡。紐時總編輯凱勒和羅德的家人都拒絕透露過去幾個月營救他的過程,凱勒表示,紐時沒有付出贖金,也沒有與神學士交換人質。
白宮對羅德重獲自由表示欣慰,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政府的協助表示感謝。
羅德被囚禁的巴基斯坦北瓦齊里斯坦毗鄰阿富汗,美國政府認為這裡是凱達組織籌畫攻擊西方的基地,神學士分子在當地肆虐,外國商人、慈善工作者、教會人員和外國記者都成綁架對象,加拿大廣播公司一位女記者曾被關在地下洞穴一個月,在阿富汗政府施壓下才重獲自由。羅德能逃脫算是非常幸運,華爾街日報記者裴爾二○○二年在巴基斯坦遭伊斯蘭極端分子綁架,後來遇害。
歐巴馬獲和平獎 媒體反應不一 讀者褒貶皆有2009-10-10 中央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事出意外,震驚全球,讚美及批評聲浪夾雜。美主流媒體第一時間大量報導,部落格同時湧入大量讀者回應,褒貶皆有。
消息傳出後,「紐約時報」部落格短短數小時內湧入2000多封讀書回應,除了美國各地之外,也有來自英國、義大利、馬來西亞、瑞典、愛爾蘭、澳洲、瑞士、墨西哥、香港、印度、日內瓦等。
不少人表達祝賀,恭喜歐巴馬獲獎,有人推崇「太棒了」、「太奇妙了」、「深慶得人」、「他(歐巴馬)應得的」、「明智決定」等。
更有讀者對歐巴馬總統短期內重建美國聲望感到欣慰;稱許肯定歐巴馬捍衛人性價值的努力;還有讀者邊吃麥片,邊說(得獎)好消息真是最佳配料。 不過,也有不少讀者批評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已無信譽可言」,獲獎「來的太早」、「不值得」、「不夠格」、「簡直是笑話」、「一點意義也沒有」。
泰國讀者說,諾貝爾獎應頒給有具體成就者,而非光說不練者;中國北京的讀者也反問「歐巴馬迄今到底做了什麼」? 還扯到可能因膚色獲獎。
「華爾街日報」也以「驚訝與質疑」兼有,形容歐巴馬獲和平獎。歐巴馬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三位現任總統、也是獲得此一殊榮最年輕的總統,距離他上任只有262天(37週)。
報導還說,正當歐巴馬日前極力替家鄉─芝加哥2016年申奧背書失利之際,此獎來的相當突然、意外。
根據華爾街日報線上立即民調顯示,在超過1萬7000位讀者投票裡,超過82%的民眾認為歐巴馬不應該獲獎。
歐巴馬獲諾貝爾獎 實至名歸?兩成認同2009-10-10 中廣新聞/劉芳
美國總統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華府大吃一驚,各方反應不一,有的感到與有榮焉,有人提出一連串的質疑。網路上的民調顯示,認為歐巴馬獲獎是實至名歸的只有兩成二。(劉芳報導)
歐巴馬獲獎的消息傳到華府時,還沒有天亮。白宮發言人吉布茲(RobertGibbs)表示,他在清晨六點告訴總統這項消息。由於包括歐巴馬自己在內,白宮沒有人知道歐巴馬獲得提名一事,因而歐巴馬獲獎,人人都感到意外。?
歐巴馬發表聲明時說,對於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我覺得非常意外,並謙卑的接受。
福斯電視網在評析時說,不管你支持歐巴馬或反對歐巴馬,聽到他獲獎,第一個反應一定是大吃一驚,因為華府沒有人談起歐巴馬獲得提名,何況提名截止日期是今年二月一日,當時歐巴馬上任不過十一天,憑什麼獲得提名?一位政論家說,整件事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因為他是黑人。更有人說,美國正在打兩場戰爭,其中一場還準備大量增加兵員,可是總統卻獲得和平獎,不是有點奇怪嗎??
美國之音的網上民調,認為錦上添花的有一成;認為是政治因素、無關功績的超過六成;認為實至名歸的只有二成二。
諾貝爾和平獎政治味太重?2009-10-10 中廣新聞/夏明珠(楨:文學獎也是!)
美國總統歐巴馬跌破眾人眼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成為不到十年來,第三個獲得這項殊榮的美國民主黨政要,這再一次強化了大家對諾貝爾和平獎的印象,那就是,它的政治意義,恐怕不亞於和平。
部份觀察家認為歐巴馬得獎,只不過是歐洲又一次對美國前總統布希放的冷箭。2002年,美國前總統卡特,因為在和平解決國際衝突,促進民主與人權,以及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的貢獻,得到諾貝爾和平獎肯定,前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因為在宣導全球暖化危機上所做的努力,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共同獲得這項殊榮,對照布希的在外交上的單邊主義,卡特透過協商解決衝突的和平理念,更符合普世價值,而高爾致力推動布希不屑一顧的對抗全球暖化運動,不只如此,他還在美國史上最激烈、而且被許多人認為不公不義的一場總統選舉中,輸給了布希。
有人認為,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用諾貝爾和平獎來傳達他們的政治理念,那就是即使是最棘手的國際衝突,都應該試著透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
雖然近年來,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領導人,都是民主黨,不過早年也有好幾位共和黨領袖,拿過諾貝爾和平獎,老羅斯福總統因為調停日俄戰爭,1906年在任內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12年的得獎人魯特和1929年的凱洛格,都是共和黨籍的前國務卿,1925年的得獎人道斯,則是共和黨籍的前副總統。
和平獎/歐巴馬獲獎 「愚人節嗎」【聯合報╱編譯莊蕙嘉2009.10.10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落美國總統歐巴馬,輿論驚訝之餘不免討論,歐巴馬獲獎是否名符其實,英國泰晤士報更評論諾貝爾大會的決定「荒謬」。歷來和平獎亦曾出現數次爭議,甚至有得獎者為其主張而拒絕殊榮。
全球媒體用「震驚」、「荒謬」或「難以置信」形容歐巴馬獲獎,連白宮都半信半疑。乍聽此消息,有人反問:「是愚人節嗎?」歐巴馬的首席軍師艾哲洛直言:「別說你們了,連我們自己都不相信。」
泰晤士報尖銳指出,美國刻正考慮是否增兵至阿富汗,頒發和平獎的時機無疑地相當諷刺。且今年頒給歐巴馬,鼓勵意義為多,更是抹殺戮力國際事務與和平的歷年得主的成就。
該評論模仿大會的新聞稿語氣,表示「鮮有獎項頒發具有如此明顯的政治和黨派意圖,很顯然地,挪威諾貝爾大會藉此舉表達對布希時代終結的寬慰,稱許美國選出第一位黑人總統,並希望華府兌現重新參與國際社會的承諾」。
這並非諾貝爾和平獎史上的唯一爭議,去年的和平獎頒給芬蘭前總統阿提沙利,他於二○○○年卸任後,擔任聯合國和平特使,因其推動科索伏獨立的貢獻而獲獎,然而科索伏的獨立並沒有帶來和平,反而引發了喬治亞戰爭。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任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安全顧問,為表彰他為結束越戰做出的貢獻,於一九七三年與北越外長黎德壽同獲和平獎。
黎德壽拒絕和季辛吉一同受獎,因為越戰正是在尼克森任內愈演愈烈,他以國家和平尚未來臨為由,拒絕領獎。諷刺的是,兩年後北越軍攻佔南越,越南就此赤化。
此外,令前蘇聯解體的戈巴契夫和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均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亦引起俄羅斯人和北京當局的不滿。
和平獎/拍「馬」之舉 拿獎的也心虛【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09.10.10
九日清晨六點,美國總統歐巴馬被叫醒,送上他榮獲本屆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對一位就職未滿九個月的新科總統而言,諾貝爾獎加身,無疑光彩倍增,但歐巴馬到底達成何種「促進和平」的成就?許多人都想問:「為什麼?為什麼?」
歐巴馬得獎的消息頗令全世界震驚,除了主要盟友禮貌性的道賀外,外界的反應頗為負面,看不到什麼「實至名歸」的衷心祝福。或許也因此,歐巴馬和幕僚們小心因應,原本打算十點半在白宮玫瑰花園發表的談話,延到了十一點十分才開始。
歐巴馬對獲獎的態度十分低調,說自己驚訝、謙卑,還說不把這個獎當成是對他「成就」的肯定,還說自己不值得列入受獎者。
諾貝爾和平獎在聲明中給的得獎理由,是歐巴馬在強化國際外交和族群合作上的卓越努力。其中稱許歐巴馬當總統後,「創造了新的國際政治氛圍」,讓「多邊外交」,重回國際政治的中心。
聲明中也提到歐巴馬的「遠見」,讓世界免除核子武器威脅,美國在氣候變遷已願意扮演建設性角色,並大讚歐巴馬給人對更好未來的「希望」。
諾貝爾獎用「努力」、「遠見」和「希望」這類形容詞大讚歐巴馬,就像是回應歐巴馬競選總統口號Yes, we can! 的孿生兄弟;重回「多邊外交」,顯然是批評前任總統布希「單邊主義」的馬後炮;談解決氣候變遷和國際衝突等問題,全世界已聽過太多歐巴馬這類炫麗的演說,但實質「成就」到底在哪?
歐巴馬擔任總統後,和他的前幾任總統一樣,都很努力想要落實自己的政見。他不是不能拿諾貝爾和平獎,但要拿得名實相副。歐巴馬意識到這一點,談話時表明「虛心也心虛」。
歐巴馬和前幾任美國總統一樣,在中東和平問題上下足了工夫,但一無所成。因應氣候變遷,是他在包括G20等峰會上,所強打的政見。但除了美國國內企業冷眼旁觀外,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工業國家多在虛應故事。
奧斯陸似乎刻意獎勵對和平「有心」,而非「有成就」的歐巴馬,難脫拍「馬」之嫌。
布希 是歐巴馬得諾貝爾和平獎最大功臣? 2009-10-10 中廣新聞/夏明珠
上任不到一年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多數政論家都認為歐巴馬得獎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他創造了一個和平遠景,而歐巴馬得獎,他的前任總統布希,絕對是功不可沒,要不是布希任內製造了兩場戰爭,攪得世界天翻地覆,也無法突顯歐巴馬路線的可貴,所以有人說,歐巴馬得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是布希,不過諾貝爾和平獎這個獎賞,對目前的歐巴馬而言,卻太沉重也太早了些。
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截止的時候,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僅僅兩個禮拜,當初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已經被認為是錦上添花,現在他竟然還得獎,這簡直讓人不知該從何說起。
歐巴馬的前任總統布希,在任期之末,出席北約在羅馬尼亞召開的高峰會時,說了一個相當經典的笑話,他說,他看到很多群眾向他揮手,其中至少有一部份人是五根手指頭都張開的。
這話當然是在自我解嘲,布希承認,很多歐洲人都等不及要看他下台,布希政府在歐洲建置飛彈防禦系統,放棄中東和平承諾、撕毀京都議定書以及打著反恐的旗幟,無所不用其極的行徑,都讓歐洲極端反感。
對照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提出的歐巴馬得獎理由,包括他在強化國際外交,族群融合以及達成無核世界目標上所做的努力,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說,歐巴馬是因為他創造了一個有希望的遠景而得獎。
歐洲對這件事的看法,多數都認為,歐巴馬的努力,或許值得獎勵,但是直接頒給他諾貝爾和平獎,未免也太誇張。
不過或許就如法國總統沙柯吉所說,這個獎證明了美國人終於再度贏得了全世界的心,不過也有人禁不住想問,假使有一天歐巴馬真的實現了他偉大的遠景,達成真正的成就,這地球上還有什麼比諾貝爾和平獎更偉大的獎,可以頒給他。
和平獎/美「和平路」6大障礙【聯合報╱陳世欽整理 2009.10.10
阿富汗:歐巴馬表示,這是確保美國國家安全的一場必要戰爭。阿國血腥衝突最近達到美國用兵至今的最嚴重程度。歐巴馬今年初下令增兵二萬一千人,目前正在檢討戰略,以決定是否再度增兵。
伊拉克:歐巴馬設定美軍作戰部隊明年八月前撤離、美軍二○一一年年底全數撤離的期限。
伊朗:歐巴馬曾表示願與伊朗領導人對話,對方至今仍然拒絕。歐巴馬最近派員與部分大國協商如何對伊朗施壓,以促其放棄核武研發計畫。歐巴馬表示願以和平方式處置這項問題,但未排除最終訴諸軍事手段。
北韓:歐巴馬一再施壓要求北韓重返六方會談,以磋商北韓放棄核武計畫的事宜。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最近前往北韓說項,最後順利帶回兩名遭到北韓拘押的美國女記者。這是外交獲得突破的具體跡象。
穆斯林與中東:歐巴馬矢言將重啟中東和平進程列為最優先要務,五月在開羅演說時力圖與穆斯林修好,並指派一名中東特使進行穿梭外交,然迄未在以巴衝突方面獲得具體進展。
古巴關達那摩灣美軍基地監獄:歐巴馬矢言明年元月之前,關閉拘押外國恐怖嫌犯的關灣監獄。美國官員表示,美國政府可能因未能及時找到合適替代拘押地點而無法達成這個目標。歐巴馬今年稍早表示,部分關灣囚犯可能無限期拘押。
140萬美元和平獎獎金 歐巴馬全捐2009-10-11 中國時報 閻紀宇
白宮發言人吉布斯九日宣布,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把一千萬瑞典克朗(約一百四十萬美元)的諾貝爾和平獎獎金全數捐給慈善機構,不過還沒有決定哪些機構。而有線新聞網(CNN)的線上民調,四五%認為他應該得諾貝爾和平獎,五五%認為不應該頒給他。
歐巴馬九日「榮獲」令他無法拒絕但卻受之有愧的諾貝爾和平獎,各方至今仍議論紛紛,國內輿論更是壁壘分明:自由派擔心會對歐巴馬愛之適以害之;保守派則認為這證明歐巴馬只知討好國際社會,難以捍衛美國的國家利益。倒是肯亞鄉親十分雀躍,覺得與有榮焉。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支持歐巴馬的《洛杉磯時報》與《華盛頓郵報》都表示,這個獎給得太早、太勉強,只會令受者尷尬,也減損了和平獎的價值。《紐約時報》較為持平,認為它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歐巴馬新人新政的高度期望,與美國人選他當總統的心理一樣。
歐巴馬老家芝加哥的《芝加哥論壇報》則擔心,和平獎會成為歐巴馬推動大政的負擔,例如何時關閉關達納摩灣監獄、美軍撤離伊拉克、結束阿富汗戰爭,如果事態發展不如白宮預期,和平獎對歐巴馬將如芒刺在背。
保守派媒體則認為給獎決定代表歐洲對前任布希總統與共和黨的否定。著名廣播節目主持人羅森說:「這個獎賞了布希一個耳光。」前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波頓也說:「諾貝爾委員會在去年美國總統選舉沒辦法投票,因此今年決定用和平獎補投一票。」他甚至呼籲歐巴馬婉拒受獎。
伊朗媒體認為歐巴馬願意與伊朗直接會談,是他獲獎的主要原因。古巴前任最高領導人卡斯楚則肯定諾貝爾委員會的「正面意義舉動」,並強調這個決定也等於批判了幾名美國前任總統推行的「種族屠殺政策」。
受之有愧2009-10-11 中國時報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不知跌碎全球多少眼鏡,放著許多長年戮力和平民主人權的人不給,反而頒給了上台不到九個月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連他自己都坦言受之有愧。
許多人認為,歐巴馬雖然提出全球無核化主張,扭轉小布希時代的強硬單邊外交路線,但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還只是在出一張嘴,沒有非常具體的成效。至於一個零核武的世界,則更是遙不可及,眼前歐巴馬能把國內的健保改革和海外的阿富汗搞定,就已經是不得了的大成就了。諾貝爾現在就頒給他,不會太早嗎?
過去諾貝爾和平獎也有頒突槌的例子,一九七三年頒給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和北越外交部長黎德壽,理由是他們簽訂了停火協定。結果戰事繼續打,一年多後南越淪陷,這個和平獎成了笑話。
其實,政治領域變數太多,算計矛盾也太多,不像研究DNA那麼單純,和平獎如果頒給政治人物,往往會發現政治人物對和平的貢獻很有限。金大中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現在北韓還是讓大家頭痛。反倒是頒給環保、公衛、慈善人物,比較不會出狀況。
真正的問題不在政治人物身上,而在於和平是一個太難達成的目標。歐巴馬敢於提出一個大膽夢想,光這個動作就不容易了,諾貝爾委員會希望鼓勵美國繼續追求夢想,這本身,可能也是另一個夢想。
諾貝爾和平獎 兩岸有望09-10-11 中時 陸以正/北市(退休外交官)
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外界反應兩極。歐本人在記者會也十分低調。
我收到歐巴馬一封電子信,說他自己清晨六時和蜜雪兒獲知這樁使他們既驚訝又感謙遜(surprising and humbling)的消息時,自覺不夠資格和過去歷屆得獎人並駕齊驅。
歐巴馬雖非全因他的膚色得獎,多少與他是美國史上首位黑人總統有關。和平獎特別委員會期望今年得獎的他,能運用超級強國的實力,解決國際糾紛,避免並終止戰禍。這是對短期未來的一種投資,用心良苦。
我常在想:如果兩岸能循現行政策更進一步,簽訂三、五十年為期的「和平協議」,規定雙方只在制度上競爭,看誰能為人民謀取更多福利,那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勢必成為兩岸領導人囊中之物。胡錦濤,加油!馬英九,加油!
奧巴馬獲和平獎爲何引發爭議 (2009-10-10)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後一直是新聞界的焦點人物,一言一行都被審視。最近奧巴馬爲了美國的醫保改革不斷受到國內右翼勢力的攻擊,芝加哥申奧失敗也讓奧巴馬在國際上有點顔面挂不住。
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9日宣布將200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奧巴馬,國際上的反應還很強烈。但最有意思的是美國的媒體對奧巴馬獲獎說三道四的多,正面評價的少。
美國媒體總的基調是,一個剛上任9個月的總統,到底做了什麽對人類和平巨大貢獻的事,就能摘下和平獎?媒體認爲奧巴馬說的比作的多,國內一大堆難題沒搞定,國際上連小布什留下的伊拉克戰爭後事也沒處理利索,突然間和平獎桂冠加身,有點怪。媒體雖然沒有直接明言,但話語中卻流露出奧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有點名不副實的味道。
連奧巴馬本人對獲獎也感到驚訝,並稱這是推動他努力行動的動力。
那諾貝爾委員會將和平獎頒給奧巴馬的理由是什麽呢?諾貝爾委員會說,授予奧巴馬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其致力于加強國際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之間的合作所做的非凡努力”。諾貝爾委員會尤其強調他的無核世界理念和他爲此所做的工作,並稱,“很少有人能像奧巴馬這樣引起全世界關注,讓人們期望更美好的未來。”。
綜觀奧巴馬擔任總統後的作爲,他首先改變了小布什的伊拉克政策,然後向穆斯裏世界招手、著力恢複美國在世界尤其是在中東國家和歐洲的形象。在全球經濟危機中,奧巴馬率領美國積極參與全球合作。9月,奧巴馬主持召開了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聯合國安理會曆史上首次核不擴散和核裁軍大會,並通過了美國提出的“無核武世界”決議案。
可以看出奧巴馬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外界的感受是這個獎有點過早地頒給了他,奧巴馬的許多承諾及工作還沒有落實。
諾貝爾委員會下面的這段話也許是畫龍點睛之筆,“很少有人能像奧巴馬這樣引起全世界關注,讓人們期望更美好的未來。”
這句話透露出奧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真正原因,奧巴馬在美國政壇的崛起以及在全球的作爲,不在于他做了多少,而在于他帶給了世界一個什麽樣的美國形象。
在此,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成了奧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最主要的推手。試想要不是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美國的國際聲望何至于跌倒谷地、小布什的單邊主義更是令美國在國際上成爲孤家寡人。有了小布什的這些不怎麽樣,只要奧巴馬動動嘴,美國在世人眼裏就成了另一個樣。
國際社會的政要對奧巴馬獲獎當然是一片祝賀之聲,除了塔利班罵了幾句外,連伊朗也趁機說上個把句好聽的話。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穆罕默德認爲奧巴馬在推進無核世界上表現出了傑出的領導力。法國總統薩科齊則說,這標志著美國重新獲得了世界的喜歡。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奧巴馬體現出了“對話和接觸的新精神”。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諾貝爾和平獎對美國總統奧巴馬是一個“激勵”,鼓勵他爲世界和平做出更多貢獻。
不過在美國國內,共和黨卻不爲奧巴馬獲得諾貝爾獎而感到振奮,而是借機來批評奧巴馬一頓。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斯蒂爾公開說,奧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讓華府感到震驚,他靠什麽獲此殊榮?一個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一個上任9個月的總統。奧巴馬獲獎只能說明,承諾大于行動。
不過不論共和黨如何批評奧巴馬,一個現實卻擺在哪:奧巴馬在國際上提升了美國的形象,而美國的國際形象在小布什時期是糟得很。
無獨有偶,9月5日Anholt-GfK Roper國家形象指數(NBI)公布,美國從2008年的第七位躍居2009年的首位,成爲全球最受人羨慕的國家(most admired country)。
NBI創建人西蒙?安赫特稱,他從沒見過一個國家像美國在2009年上升得這麽快,盡管遭遇經濟風波,但美國因爲奧巴馬的當選而重新被外國人所接受,國際形象大有改善。奧巴馬上臺後,借助他的明星魅力,四處推銷美國與外國接觸合作的新形象,看來已經見效。
提升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也許這是諾貝爾委員會將和平獎頒給奧巴馬的另一個原因,但這個原因是不能講的公開秘密。
回應
黑總統獲得和平獎,簡直是玷污了諾獎,真是搞笑.我們國內人只有冷笑.美軍還在伊拉克阿富汗屠殺著無辜的人民,黑總統還想增兵,轉眼間,他居然得了和平獎,真是滑稽,絕妙的諷刺.
諾貝爾獎,不過是美國主導的一項獎項,只針對西方國家,沒必要太當事!中國人太愛崇洋媚外了! 袁隆平的貢獻,解決了世界人民吃飯的問題,十次諾貝爾獎也不如袁隆平的榮耀!在今天強大中國的新面貌下,對于諾貝爾獎,沒必要太當事,他算不了什麽!
炸藥大王諾貝爾死後不賣軍火改爲沽售和平以圖萬世流芳了!!!
人家設的獎項,人家願意給誰給誰,你瞪什麽眼,生什麽氣?改天咱發了,設個獎,比他那個還牛,咱愛給誰給誰。沒必要生那個閑氣,幹好自己的是最重要。人家不給咱那個獎,咱就不活了?社會主義就不建設了?要真這樣,人家巴不得呢!
爲什麽我們的敵對者總是獲各平獎呢
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
居然發給沒有實際成果的人,按他們的理論是不是那些還在實驗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科學理論只要是能夠引起世界注意的都可以獲獎,這個獎也不過如此嘛!暈暈!!!!!!!!!!!!!!
奧巴馬剛當上總統對世界和平有何作爲?美國到處使用強權,武力幹涉別國內政。現在的世界戰爭都與美國有關。美國人、美國總統能獲諾貝爾和平獎讓人憤怒。很諷刺。
試問奧巴馬做什麽了?美國又對“世界和平”做出過什麽?十次“侵略”,九次有美國!
傲慢的美國人,因金融危機不得已對其他國家“友善”一點。奧巴馬居然因此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可見、“諾貝爾和平獎”是個什麽貨色。
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頭號恐怖主義,戰爭的發源地能得"和平"獎,這說明諾貝爾的和平就等于戰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d68c10100ew8q.html?tj=1
歐巴馬:阿富汗不會是另個越南【聯合報╱編譯田思怡2009.12.03
美國總統歐巴馬一日在西點軍校發表演說,宣布美國的阿富汗新戰略,將於2010年初開始逐步增兵三萬。但他也向日漸失去耐心的美國民眾保證,美軍將在18個月後,也就是2011年7月開始撤出阿富汗。他說,美國承擔不起也不應承擔無止境的承諾,「阿富汗不會是另一個越南」。
歐巴馬說,阿富汗並未失守,但過去幾年,情勢有退步,美國必須以最快速度增兵阿富汗。他的戰略是扭轉神學士在阿富汗大部分地區的優勢、保護人民安全、要求阿富汗建立自己的戰力,並追剿巴基斯坦境內的凱達組織勢力。
這可能是歐巴馬任內最重要的決定。他在33分鐘的演說中試圖說服美國民眾,神學士東山再起及凱達繼續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界活動,對美國有直接威脅。
歐巴馬說,增兵是為了及早息兵。他把凱達比做癌細胞。他說,「要防止癌細胞再度擴散整個阿富汗」,要「將這場戰爭帶到一個成功的結局」,「18個月後,我們的部隊就會開始回家。」
歐巴馬反駁美國應立即撤出阿富汗以減少損失之論。他說,拿阿富汗比擬越南是「誤讀歷史」,越戰美國是單獨作戰,在阿富汗卻是和43個國家合組聯軍。
他並且向阿富汗當局施壓,表示美國負擔不起無止境的承諾,「給空白支票的時代已結束」,該是阿富汗人為自己國家擔起責任的時候了。
歐巴馬表示:「戰爭可怕,我有第一手見聞,要不是我認為美國和美國人民的安危繫於阿富汗,我會高高興興下令我們的部隊明天就回家。」
歐巴馬長考3個月後,才提出新戰略。目前在阿富汗美軍有7萬1000人,增兵3萬將達10萬人。估計增兵3萬的軍費需至少300億美元,使美國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費超過一兆美元。
增兵多燒300億 美國會放不放?【聯合報╱編譯田思怡2009.12.03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國家安全團隊2日赴國會,向滿腹疑問的國會議員說明歐巴馬的阿富汗新戰略。歐巴馬提出增兵三萬的計畫,讓反戰的民主黨議員無法向選民交代,他宣布撤軍時間表,又讓主戰的共和黨議員跳腳,加上增兵三萬可能再燒掉300億美元,美國現已債台高築,這筆錢現在不知要如何籌措。
美軍的死傷和軍費增加,已使面臨明年選舉壓力的民主黨國會領袖反彈。因此,歐巴馬承諾在18個月後自阿富汗撤軍,也許能安撫民主黨的反戰勢力。
但歐巴馬承諾自2011年7月開始撤軍,又遭到共和黨主戰派議員的譴責,不過他們大致支持歐巴馬的新戰略。
眾院軍事委員會的共和黨資深議員麥凱恩說:「所有美國人都樂見美軍成功達成任務後,儘早撤離阿富汗,但我們希望依據阿富汗的情勢撤軍,而不是依據華府的政治時鐘。」
共和黨人認為提出撤軍時間表只會助長神學士氣焰,而滅了美國支持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政府威風。
但日益增高的軍費是兩黨議員共同關注的議題。美國國債已近12兆美元,政府還要付擔振興經濟和健保支出。
相關的國會委員會已排定2日和3日舉行密集聽證會,審查歐巴馬的新戰略。身為最高統帥,歐巴馬有權力派兵,但軍事需要國會通過。
歐巴馬在演說前先與30位兩黨國會議員會商,他獲得共和黨重量級參議員支持,他們表示,共和黨將支持派兵的軍費。但兩黨議員還想不出該如何籌措這筆錢。
共和黨眾議員瓊斯說:「軍費將是天文數字。」眾院預算委員會主席歐貝說,未來10年美將在阿富汗支出5000到9000億美元。他主張徵戰爭附加稅,但共和黨反對,明年是國會期中選舉年,增稅幾乎不可能。也有議員建議發行戰爭公債。
阿戰急劇升高 歐戰略學布希?【聯合報╱編譯田思怡 2009.12.03
歐巴馬總統宣布他的阿富汗新戰略,彷彿回到了2007年,只是戰爭地點不同,總統也不同,但「急劇升高」(surge)這個字又流行起來。歐巴馬把布希伊拉克戰略搬到阿富汗。
歐巴馬新戰略強調快速,在明夏以前新增的三萬部隊全投入戰場,快速增兵的目標是要把拖了8年的阿富汗戰爭的戰事「急劇升高」。
歐巴馬說:「我相信我們的安全繫於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布希2007年1月下令對伊拉克增兵兩萬時說:「為了我們人民的安全,美在伊拉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從過程到目標到細節,歐巴馬的新戰爭計畫與布希如出一轍。
當時在伊拉克,如同現在的阿富汗,戰爭比美國領袖預期更長、花費更大且更不受歡迎。911之後,美國帶領的盟軍快速推翻神學士政權,但神學士和凱達的激進分子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界重整旗鼓。
當時在伊拉克,如同現在的阿富汗,全國暴力活動頻仍,叛軍長驅直入,政府領袖無力也無意有效治理國家。當地居民對美軍有疑慮,有些人出於恐懼與叛軍合作,有些人是為了拿叛軍的錢。
歐巴馬的幕僚也厚著臉皮用「急劇升高」來形容新戰爭計畫。高喊「改變」的歐巴馬只會蕭規曹隨?
也不盡然。歐巴馬與布希的最大差別是歐巴馬提出撤軍時間。布希力抗要求他提出撤軍時間表的壓力,他認為這等於把美軍的劇本交給敵人。他是在伊拉克提出要求後才同意美軍撤軍的期限。
歐巴馬認為不提時間表邏輯不通。他說:「沒移交時間表,使我們與阿國政府的合作不具急迫性,美國人沒興趣打沒完沒了的戰爭。」
蓋茲:對阿增兵若敗 神學士將掌權【聯合報 2009.12.04
美國國防部長蓋茲2日就歐巴馬政府對阿富汗的新戰略,在國會作證時指出,阿富汗戰爭若失敗,即代表神學士重掌政權,將對美國和全世界帶來嚴重後果。他並強調,美軍屆時撤軍將視各地區的安全狀況,再逐步減少兵力。
蓋茲在歐巴馬宣布增兵計畫的一天後,就在國會參院軍事委員會面對參議員的猛烈砲轟。不過,他強調:「阿富汗戰爭若失敗,意味神學士將接管大部分地區,並可能重啟內戰。此外,神學士管轄的地區可能很快成為凱達組織的安全港,以及在巴基斯坦叛亂團體發動攻擊的基地。」
共和黨參議員猛烈批評歐巴馬為撤軍設下時間表。共和黨參議員馬侃說,訂定撤軍時間表是一個錯誤。他說:「成功在於有效的退出戰略,而非特定的撤軍日期,此舉將被敵人利用來打擊和威脅我們的盟友。」
馬侃更毫不客氣地問蓋茲,到了撤軍時間,美軍會為撤軍而撤軍,還是會依當時戰況而決定撤不撤軍。
蓋茲說,任何撤軍行動將以2010年12月進行的檢討為依據,如果阿富汗部隊有能力接替安全任務,可能會按各省或地區分別檢討。
蓋茲說:「未來在阿富汗結束戰爭的模式,將很類似美軍在伊拉克採取的措施。」但對於撤軍設定的期限,兩黨看法仍嚴重分歧。共和黨認為,撤軍期限將使美軍缺乏足夠時間戰勝敵人,但不願美軍介入戰爭太深的民主黨,則樂見撤軍時間表。
美智庫批阿富汗增兵計畫具三大致命傷2009-12-03 【中央社】
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今天表示,歐巴馬總統的阿富汗增兵計畫具有3大缺點:數量太少導致風險太高,明定撤軍期限不利作戰,難以說服盟國跟進。
傳統基金會指出,軍方8月提出的評估是,增兵2萬是失敗風險很高的方案,4萬至4.5萬是中風險,8萬是低風險選項;但歐巴馬最後選擇增兵3萬,其風險將是中度至高度。
此外,明確指出美軍將在2011年7月撤出阿富汗,或許可以滿足民主黨內的左翼份子,但在作戰心理上卻非常不利,因為這等於告訴蓋達(al Qaeda)與塔利班(Taliban),只要再撐一年半就可以風平浪靜。
同時,專家一般認為,要完成阿富汗國防軍的訓練與整備,至少需要3至4年,歐巴馬的期限將不利阿國自主因應國內安全威脅。
最後的缺點是難以說服盟國跟進。基金會指出,前總統小布希任內,已經很難說服歐洲盟國增兵,歐巴馬的增兵幅度及撤軍期限,勢必更難說服盟國不要靜觀其變。
歐巴馬的阿富汗戰略是什麼2009-12-03 中國時報
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了他在阿富汗的兵力部署計畫,這完全是折衷而要面面討好的妥協方案,很難說對阿富汗局勢會有重大的影響。
歐巴馬為了不使軍方失望、避免共和黨攻詰及不讓盟國撤兵,決定增派三萬部隊去阿境。他為了紓解民主黨的不滿及民意反對,宣布從後年起撤軍,且增加的兵員不是軍方要求的四萬而是三萬。
矛盾就在於:既然局面需要增兵,為何一年半後又要撤軍,難道一年半之間就能使阿富汗由敗局轉為勝局?
最根本的問題是,增兵(即使是再增八萬)並不能扭轉阿局,因為這不是軍事能解決,而是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問題。阿富汗被稱為「帝國的墳墓」,難道英國與蘇聯軍隊都是因兵員不夠而失敗嗎?
蘇軍當年駐阿司令羅季奧諾夫說,阿富汗人與蘇聯人的關係決定了那場戰爭的結果,「我們的軍事思維完全沒有搞清楚那是一個社會問題、一個政治問題」。
曾任蘇軍突擊隊指揮官的札伊采夫則說,增兵只意味著更多的傷亡。
美國人不明白嗎?非也。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主任克雷皮內維茲說,美國以反恐名義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八年未見成效,根本原因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沒有真正贏得當地民眾的支持。
美軍其實已發現,在農業社會主導的阿富汗,部族文化遠過於伊拉克,人民與政府要建立紐帶關係非常困難,人民的忠誠先給予部族,然後才輪到政府。美國扶持的喀布爾政府根本就不被人民看重,總統等於是喀布爾市長而已,這個政府建立起來的安全部隊能維持全國安定嗎?美國政府認為建立起安全部隊就能交差,這想法太天真了,阿富汗不是伊拉克。
阿富汗實在不能與伊拉克相提並論,伊拉克幾乎造出了原子彈,而阿富汗還有四分之三是文盲,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伊拉克有豐富的石油蘊藏,阿富汗人民卻只能種植罌粟。
美國攻擊阿富汗,要摧毀塔里班捉拿賓拉登是表面文章,不然以前為何還與塔里班合作?美國真正意圖是像以前大英帝國及蘇聯一般,想控制這個中亞的戰略要衝而已。
歐巴馬發現布希的野心在阿富汗難以實踐,交下來的這個攤子是進既不能,退亦不易,有些人認為他昨天宣布的戰略是以進為退,也許吧。
阿富汗戰爭不能打2009-12-03 旺報
經過3個多月的長考,美國總統歐巴馬12月1日晚間8時在紐約西點軍校發表演說,宣布新阿富汗戰略,並將增兵3萬人,但也同時提出退場策略,將在3年內開始撤軍。歐巴馬的這項決定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最重要的歷史性決定,對美國與世局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問題是,這場戰爭值不值得打?能不能打?首先,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沒有民意的支持,美國不太可能打贏戰爭。越戰與伊拉克戰爭都是不受歡迎的戰爭,但至少在戰爭之初,美國民意是支持的。然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民調卻有52%認為打阿富汗戰爭不值得,45%認為值得。華盛頓郵報/ABC民調認為不值得的也是52%,表示值得的只有44%。
其次,從過去幾場戰爭可以得知,沒有國會支持的戰爭很難打成功。1964年,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案」支持詹森打越戰;2003年小布希打伊拉克戰爭也獲得國會大力支持。但這次歐巴馬的新阿富汗戰略,國會山莊卻普遍不看好。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凱瑞就批評增兵方案是「走得太遠、太快」。眾院議長裴洛西則直言,這不是美國打得起的戰爭。如果連國會的民主黨議員也多反對,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對歐巴馬的新阿富汗戰略寄予厚望。
第三,更重要的,美國是否能克敵制勝?瓊斯出任國家安全顧問之前,即在給「大西洋理事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北約盟軍不可能在阿富汗贏得勝利。對於美國在阿富汗的前景,他也抱持極度悲觀態度,認為「美國可以再派20萬大軍駐紮阿富汗,但他們將如同以往一樣深陷泥淖」。
的確,如果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19世紀的英國、20世紀的前蘇聯,都未能在阿富汗取得勝利,歐巴馬又何德何能,能讓美軍在阿富汗大獲全勝並全身而退?
第四,歐巴馬決定增兵阿富汗,目標是為了防堵流竄於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之間的蓋達基地組織與塔利班神學士殘餘勢力死灰復燃,最終目標是盡快將安全防衛責任交還阿富汗政府。白宮發言人吉布茲特別強調,美國對阿富汗的承諾不是永無止境的。
問題是,卡札總統領導下的阿富汗政府,昏庸無能,大選時公然舞弊,平日則賣官鬻爵、販賣鴉片,阿富汗軍人一出戰鬥任務,就集體逃亡。美國期望三、四年內訓練40萬阿富汗部隊取代美軍和盟軍,豈非一廂情願。
第五,早在4月27-28日「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期間,歐巴馬就希望中國協助美國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進行反恐戰爭,北京裝聾作啞。11月17日,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時,又舊事重提,胡仍然不作正面回應。在南亞與東南亞,北京與華府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不希望伊斯蘭激進組織在這兩個地區蔓延滋長。北京迄未支持美方南亞合作反恐要求,應是擔心美國勢力在南亞生根,甚至結合印度,共同遏制中國崛起。
最後,如果歐巴馬不能履行3年內自阿富汗撤軍的承諾,則美國勢將如同越戰與伊拉克戰爭一樣,深陷泥淖,果真如此,美國國力過度投入海外戰爭,中、印、俄卻全力發展經濟,則全球強權國力對比恐怕又會出現一番新變化。
林博文專欄-歐巴馬的悲哀2009-12-02 中國時報
經過兩個多月的長考和十次最高軍事會議,歐巴馬終於拔劍出鞘,決定加派三萬美軍赴阿富汗,而使阿境美軍總數達到十萬。歐巴馬選擇西點軍校發表其增兵演說,而不是躲在白宮橢圓形總統辦公室對著電視攝影機自說自話。因這是他上台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外交及國安演說,也是一次最具爭議性的政策宣言;他需要一個歷史性的場合,面對數千名學生兵,以發揮其口才,並達到說服美國人民的最大目的。
從歐巴馬的冗長決策過程,可以看到他的個性、心態和局限性。歐巴馬競選總統時推出一個最響亮、也是最吸引選民的口號,就是「求變」(change)。但在阿富汗政策上,卻無情地展示了他沒有辦法「變」,他只能蕭規曹隨,甚至錯上加錯。就像越戰時代的詹森總統一樣,被前線指揮官、五角大廈和一群鷹派牽著鼻子走,這是歐巴馬的悲哀,亦為美國的悲劇。
自古以來,阿富汗就是任何一個外來勢力的墳場,十九世紀的英國和二十世紀七、八○年代的蘇聯,都在阿富汗吃了苦頭。而今十萬美軍(現有六萬八千)和四萬五千北約盟軍(現有三萬五千)陷在廣漠無垠、山川險惡的阿富汗,究竟為什麼?要保護腐敗無能到極點的卡札政府?要對付塔里班(神學士)組織還是要打擊賓拉登的基地組織?論面積、人口、種族、部落和文化,阿富汗比伊拉克還複雜、難纏,美國和北約的目的是要以時間換取空間,希望在三、四年內訓練四十萬阿富汗部隊以取代美軍和盟軍,這是天方夜譚,也是癡人說夢,絕對不可能的事。
阿富汗人口三千二百多萬,文盲高達百分之八十五。現役軍人每次出任務時,總是大批逃亡;現役警察執行勤務時,不是索紅包就是欺壓善良。卡札總統在大選時公然舞弊,多拿了百萬票,其弟賣官鬻爵、販賣鴉片;卡札兄弟的狐群狗黨賄賂公行,就像黑幫治國。這樣的政府、這樣的國家,歐巴馬為什麼不敢斷然說拜拜?《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傅立曼(現已是歐巴馬的高爾夫球伴)和保守派專欄作家喬治.威爾皆大聲呼籲歐巴馬不要增兵,最好想辦法撤軍,但歐巴馬卻選擇了下策。
菜鳥歐巴馬不僅未聽傅立曼和威爾的忠告,即連老鳥副總統拜登的意見,亦不採納。拜登本來是自由派中的鷹派(希拉蕊也是),但他從二○○七年開始就認定阿富汗戰爭的打法必須改變,他曾當面指責卡札貪腐無能;卡札請他吃飯,拜登吃到一半即憤而離席。拜登反對增兵,今春召開國安會議時,力陳增兵之弊;主張全力圍剿「基地」組織,亦即美軍和盟軍應進行「反恐怖行動」(counter terrorism),而非「反叛亂行動」(counterinsurgency)。但歐巴馬沒聽他的話,批准增兵二萬一千人。
今年六月,歐巴馬接受國防部長蓋茨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穆倫的建議,把剛上任十一個月的駐阿富汗美軍指揮官大衛.麥克南撤職,而使他成為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炒魷魚以來,第一個被解職的戰地指揮官。麥克南下台後,換上一天只吃一餐的特種作戰專家麥克里斯特。麥克里斯特一接任即展開大動作,一再公開要求增兵四萬(最好十萬),如同要脅菜鳥統帥,連蓋茨都看不下去,公開叫麥將軍收斂一點,「有話要私下講、在適當場合講」。麥將軍向五角大廈提出六十六頁的增兵計畫時,亦刻意先向揭發水門事件的《華盛頓郵報》名記者鮑布.伍華德洩露內容。高階將領沒把菜鳥歐巴馬放在眼裡,無怪乎自負而又傲慢的以色列右翼總理內唐亞胡根本不把歐巴馬當一回事。
歐巴馬從九月十三日開始召集「戰爭委員會」開會,每次都在晚上舉行,陸續開了十次,最後一次是在十一月廿九日(周日)晚上。開會時各路人馬激辯,拜登是鴿派,大聲反對增兵;衛星連線與會的駐阿大使艾肯伯里(台灣女婿)亦反對增兵,蓋茨和希拉蕊主張增兵,最後又是拜登輸掉。鴿派候選人歐巴馬變成鷹派總統歐巴馬,他寧可得罪絕大多數反戰的自由派和少數反戰的保守派,而不敢在阿富汗戰場上「求變」;只能在布希和錢尼留下來的爛攤子上持續加料,繼續把美國子弟送到灰暗的中亞山谷當冤魂。歐巴馬強調他是以增兵來換取美軍逐步退出戰場,這是做白日夢,美軍只會越增越多、越陷越深、越死越多。
美國已在伊拉克花了一兆(一萬億)美元,阿富汗戰爭至少每年要花三千億美元。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漲的美國,很可能會被阿戰拖垮,就像越戰拖垮詹森的「大社會」振興計畫。美國被無謂的阿富汗戰爭所困,中國、印度和巴西則全力發展經濟,難怪美國國力會一路走下坡,而歐巴馬又是個只會空談的軟腳蝦!
無人飛機攻擊死傷慘重!美國可能違反國際法
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2009年10月27日報導,聯合國(United Nations)調查員表示,美國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針對恐怖份子疑犯發動的無人飛機攻擊,可能違反國際法。
聯合國法外處決特別調查員菲利普.艾斯頓(Philip Alston)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的問題在於使用無人機(UAV,指掠奪者Predator)的頻率愈見頻繁,特別是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他說:「我的憂慮是,無人飛機的運作框架很可能已違反國際人道和國際人權的法律。」
美國利用UAV攻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北部蓋達(Al-Qaeda)組織和塔利班(Taliban)目標,經常造成平民死亡,在當地引發強烈批評。
自2008年8月起,美國的UAV攻擊在巴基斯坦西北部造成近600人死亡。
艾斯頓呼籲美國說明何時、如何使用無人飛機,美國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CIA)通常對此均避而不談。
巴基斯坦情報機構大樓遭爆炸襲擊至少10人亡
新華網伊斯蘭堡 2009年11月13日電 (記者田寶劍 報道員賽義德?艾哈邁德)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一座情報機構辦公大樓13日清晨遭爆炸襲擊,造成至少10人死亡,30多人受傷。
目擊者說,當天清晨6時40分左右,一名自殺式襲擊者駕駛裝有炸藥的汽車駛至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設在白沙瓦的辦事機構大樓前,檢查站的安全人員示意他停車時,襲擊者引爆了車上的炸藥。爆炸發生地周圍有許多軍方重要的建築設施,是高度敏感區域。
爆炸威力非常大,情報機構這座四層的辦公樓前半部分嚴重損毀,警方稱可能還有一些人被埋在廢墟中。爆炸發生地附近其他一些建築物的玻璃也被震碎,道路上到處都是爆炸後汽車、建築物的碎片,空氣中彌漫著濃煙。
來自醫院的消息說,有10人在襲擊中身亡,30多人受傷,其中大多是士兵和情報機構的工作人員。
有目擊者說,爆炸發生前安全人員曾向襲擊者射擊,但沒能阻止爆炸發生。目前還沒有任何組織或個人宣稱對這起事件負責。
爆炸發生後,警方和救援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傷者已經被送往附近的醫院接受治療。警方也已封鎖爆炸現場,著手展開調查。所有記者被禁止進入現場,軍方還禁止私人駕車參與救援。
白沙瓦當局宣布,爆炸發生地附近的學校一律停課。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本努地區一所警察局13日早上也遭到汽車炸彈襲擊。襲擊者駕駛裝有炸藥的汽車沖向警察局,並引爆炸藥,導致6名警察、2名平民死亡,包括警察局長在內的22人受傷,警察局大樓被炸毀。
爆炸發生後,巴基斯坦總統紮爾達裏和總理吉拉尼分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這一系列恐怖襲擊行爲,並重申打擊武裝恐怖分子、維護國家安定的決心。
最近1個多月來,巴基斯坦恐怖襲擊事件頻繁發生。僅在10月,巴陸軍總部、西北邊境省首府白沙瓦、旁遮普省首府拉合爾警察機構等處接連遭受恐怖襲擊,共造成300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1-13/1427573759.html
巴基斯坦清剿塔利班會再次無果而終嗎?
巴基斯坦政府軍近日對盤踞在南瓦濟裏斯坦地區的塔利班展開大規模圍剿,據估計,盤踞據點約有1萬名塔利班精英部隊。據巴軍方官員稱,該行動將持續兩個月,在冬天到來之前,巴基斯坦參與行動的總人數可能最終達到6萬人。
雙方實力懸殊,但塔利班持久戰能力強
爲了對付盤踞在南瓦濟裏斯坦地區近1萬名塔利班精英部隊,巴基斯坦軍方集結了包括正規軍、准軍事組織和警察部隊在內精銳部隊,其中地面部隊配備了包括中型坦克、重型火炮、F-16三代戰機、響尾蛇武裝直升機、夜視儀、狙擊步槍、衛星移動電話、防彈背心和步兵聯絡電臺等在內的先進武器裝備,並從不同方向向該地區發動猛烈的清剿性打擊。爲配合本次行動順利開展,在行動開始之前,巴軍在南瓦濟裏斯坦地區已實行宵禁,當地幾乎所有通訊聯絡被幹擾,地面部隊已經封鎖叛亂分子的補給和逃跑線路,旨在將盤踞在南瓦濟裏斯坦地區的塔利班部隊實施圍堵和困殺。另外作爲反恐急先鋒的巴基斯坦,同樣也得到了美國軍方的獎賞。美軍單是在7月便向巴軍提供數百套夜視裝備、無線電及避彈衣等。據報道說,美國防部最新提供的一批價值約2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正陸續運抵巴基斯坦,其中包括一些所謂“機密高級裝備”。美國防部今年還准備向巴提供另一批價值2億美元的軍事裝備,並計劃在明年將對巴軍援數額提高到7億美元。
相比巴軍方武器裝備和國外援助而言,塔利班武裝力量自然就顯得有些“落後”和“窮酸”。喀秋莎火箭彈、肩扛式火箭彈、肩扛式防空導彈就已經是塔利班武裝的全部重型武器裝備了,但也正是這些非重型的裝備著實讓巴軍方十分的頭疼。另外,塔利班的武器裝備後勤補給來源多元化,促使無論是美國還是巴基斯坦都會在打擊效果上大打折扣,這也是塔利班在圍堵戰略下可以持久戰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曆史積累的武器裝備。包括80年代美軍援助打擊前蘇聯遺存下的大量武器裝備,以及塔利班執政期間從國際市場上大量采購的各類武器裝備。第二,曆史上繳獲前蘇聯的武器裝備。第三,現階段繳獲阿富汗政府軍的武器裝備。第四,現階段繳獲並截獲美軍或北約部隊的武器裝備。第五,現階段利用“黑市”購買必要的核心武器裝備,包括肩扛導彈、反坦克武器等。第六,現階段應該具備自産輕武器裝備的能力。這樣多樣化的武器來源自然就是塔利班圍而不死和戰爭持久性的主要根源。
雙方戰術迥異,巴基斯坦全面清剿效果有限
巴基斯坦軍隊很明顯要打一場重點進攻、點面結合、標本兼治的全面反恐戰爭,在戰略上很重視,戰術上有調整,裝備上有保障。戰術調整爲陣地戰與山地特種、遊擊戰結合。一是空中和地面火力先行,地面部隊積極推進,希望動用空軍和重炮摧毀恐怖武裝力量。二是步步爲營,穩步推進以減少人員傷亡。三是加強對塔利班恐怖分子甄別,避免恐怖分子隨著難民漏網;四是巴軍方在占領塔利班武裝控制取後,聯邦軍警可能將長久控制,不會輕易撤軍;五是徹底切斷南瓦吉裏斯坦地區的邊界通道,阻隔恐怖組織人員與物資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間流動。
對于塔利班武裝而言,由于雙方實力極爲懸殊,仍然會采用遊擊戰術,包括伏擊,自殺式襲擊和路邊炸彈襲擊,力爭實現以逸待勞。由于南瓦濟裏斯坦地區山高、林密、溝深、洞多,十分不利于巴政府軍的圍剿。另外,巴基斯坦塔利班人員與主要來自當地普什圖人,有一定的群衆基礎和利益關聯,巴政府軍的圍剿自然會投鼠忌器。這也是從2001年開始,巴基斯坦政府曾經開始了三次的這種清剿的行動,但是最後都是無果而終的主要原因。
塔利班難以撼動,冬季期限將無果而終
南瓦吉裏斯坦地區政治環境與自然環境惡劣,塔利班武裝利用部落高度自治、保守的宗教和部落習俗以及反美環境,持續經營,打造了3300多平方公裏的“獨立王國”,占據南瓦基裏斯坦半壁江山,構築了工事、營地和藏匿之處。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裝同屬普什圖祖,它們利用種族和意識形態等紐帶結盟,南瓦基裏斯坦逐步成爲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的恐怖邊區。這裏不但有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裝的1.2萬左右兵力,在邊界兩側運動的混合塔利班武裝人數可能達到2.5萬人。此外,還有1500多名來自中亞、中東乃至歐洲的恐怖死硬分子協助抵禦,這些都是清剿塔利班的難點之一。
近來頻繁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顯示,塔利班並非“孤軍奮戰”。據巴軍方估計,南瓦濟裏斯坦地區有1500名左右外國武裝分子,這些武裝分子與塔利班聯手,也加大了對巴軍方的壓力和清剿難度。另外,隨著冬季的來臨,巴政府軍圍剿塔利班的難度將會越來越大,一旦“大雪封山”或“道路受阻”,巴軍方將不得不暫緩清剿計劃,等待明年才能繼續。此外數以萬計的平民開始逃離南瓦濟裏斯坦部落地區,但是仍有大量平民未來得及逃離,這樣一來要在清剿塔利班的同時避免殃及無辜平民,也增加了安全部隊行動的難度和風險。最後一點就是巴軍方打擊塔利班的決心究竟有多大,是否如同既往權宜之計,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總而言之,這些客觀和主觀因素本身注定了巴軍方清剿塔利班任重而道遠,絕非一朝一夕的易事。(胡參謀長 /“中華鷹才智庫”軍事評論員)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128477-1-1.html
阿富汗首都美軍基地遭自殺式爆炸襲擊
新華網喀布爾 2009年11月13日電 (記者顔亮 王岩)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東郊的一個美軍基地附近13日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阿警方說爆炸造成多名外國士兵和平民受傷。
阿警方說,當天上午8時左右,一名自殺式襲擊者駕駛滿載炸藥的汽車襲擊了基地附近的一輛北約軍車。新華社記者在現場看到,多輛汽車嚴重受損,附近的一座清真寺的門窗完全損毀。美軍在距爆炸地點300米之外設立了封鎖線。
阿警方說,爆炸至少造成5名平民受傷,4名外國士兵受傷。但一些目擊者說,此次爆炸可能造成了嚴重傷亡。目前尚無任何組織或個人宣稱對爆炸事件負責。
由于每周五是阿富汗的公休日,政府官員很少出行,過去幾年塔利班很少選擇周五發動大規模襲擊行動。
目前阿富汗安全形勢急劇惡化,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就是否向阿進一步增兵問題作艱難抉擇。10月28日,聯合國人員在喀布爾的一處招待所遭到塔利班襲擊,這是近年來塔利班在阿富汗首次明確攻擊聯合國目標。這一襲擊行動發生後,聯合國部分員工陸續撤離阿富汗。
剛剛贏得連任的阿現任總統卡爾紮伊將在19日舉行就職儀式,阿新政府將面臨與塔利班尋求和解、打擊官員腐敗等一系列艱巨任務。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1-14/0916573822.html
兩樁襲擊案的啟示2009-10-31 中國時報
廿八日上午五時半,阿富汗反政府游擊組織「塔里班」三名武裝人員襲擊喀布爾的聯合國公寓。數小時後,巴基斯坦的塔里班在西北邊城白夏瓦引爆汽車炸彈,逾一百人死、二百餘人傷,而巴基斯坦軍隊清剿塔里班一個月以來,也不過擊斃一百五十名塔里班分子。
這實在要讓歐巴馬好好思考美國的戰略了,他正為是否接受駐阿美軍司令麥克里斯特增兵四萬的建議而徬徨。而麥克里斯特提增兵計畫之前倒也很慎重,特別去喀布爾俄羅斯大使館向卡伯洛夫大使請教,因為前蘇聯在阿富汗曾有失敗的經驗。
卡伯洛夫勸他不要增兵說,美國如擴增駐軍,強迫當地人接受美式民主,則必蹈蘇聯覆轍;蘇聯如在一九七九年推翻喀布爾阿敏政權後就撤出,並留下一個友好政府,阿富汗至今可能還是俄國的盟邦。但這位四星上將沒有聽進去,還是向歐巴馬提出增兵計畫而要硬幹。
美國仍在摸索新的戰略以對付塔里班,而塔里班卻已經在採行新的戰略了。早在今年四月,《亞洲時報》便報導其新戰術:在城市引爆汽車炸彈,增強殺傷力;對偏遠地區的美軍與阿國政府軍據點發動突襲,予以殲滅。
傳說這套戰法是由前任喀什米爾游擊司令毛拉納傳授的,此人曾在查摩喀什米爾打了多年游擊戰,讓印度當局疲於應付,手法是先行擾亂,把地方秩序搞得一塌糊塗,再對敵人發動正面攻擊,令敵軍喪膽而不敢離營行動。
美軍在阿富汗的傷亡激增,阿戰以來已有九百餘人喪生,但本月就陣亡五十五人。美國國務院駐阿官員赫遜說這些犧牲毫無意義,他在辭職信中強調,美軍的行動刺激了阿國百姓的反抗行為,導致美國士兵在遙遠異國的內戰中喪命。
赫遜並非責問美國政府如何打這場仗,而是質疑華府最初發動戰爭的理由和目標,理由與目標如果錯誤,是前任布希政府的責任,但歐巴馬政府是「擇錯固執」呢?還是要知錯而改?
赴伊戰場前 美軍醫狂射同袍13死【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2009.11.07
美國德州虎德堡(Fort Hood)陸軍基地5日發生槍擊慘案,陸軍精神科醫師哈山(Nidal Malik Hasan)少校,原本6日就要派駐到伊拉克前線,竟在5日午後持雙槍在基地濫射,造成13死、30傷,把營區變成殺戮戰場。
這是美軍基地歷來傷亡最多的血案之一,總統歐巴馬稱之為「可怕的突發暴力事件」。
虎德堡是全球最大美軍基地。指揮官康恩中將說,槍擊5日下午1時30分發生於士兵準備中心,準備派駐到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軍都在此接受體檢。39歲的哈山大喊Allahu Akbar(阿拉伯文:真主偉大)後開始持雙槍濫射10分鐘,女警孟里(Kimberly Munley)開槍還擊,哈山身中四槍,送醫後傷勢穩定,唯尚未恢復意識,當局戒護中。
軍方調查初步認定哈山單獨犯案,是否為軍用槍枝仍需確認,似乎沒有恐怖主義因素介入。
有線電視新聞網播出案發當日上午,哈山出現在基地便利商店的監視器錄影畫面,身著伊斯蘭長袍的哈山舉止正常,買了咖啡和薯餅,離去時面帶微笑。同屬阿拉伯裔的店主表示,血案發生前一星期,哈山曾向他表示很擔心被調到伊拉克,因為他不願與伊斯蘭同胞作戰。
曾與哈山共事的退役上校李伊叩應至福斯電視表示,哈山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頗不以為然,曾有「反抗入侵者(美國)」的激進言論。哈山的親戚說,哈山因穆斯林身分常遭同袍騷擾,亦為行凶可能動機。
不願具名的官員指出,哈山可能受激進組織指使。另有官員推測,槍擊現場混亂,部分死者可能遭開槍還擊的士兵誤殺。
血案震驚全美,歐巴馬立即為死傷者家屬祈禱,並要求國人共同祝福虎德堡官兵。國會參眾兩院為受害者舉行默哀儀式,德州州政府下令全州降半旗三天,出身德州的前總統布希亦發表聲明譴責暴力。
穆斯林槍擊軍人案發生後,美國各伊斯蘭團體紛紛發表聲明,譴責哈山的濫射行為,為受害人祈禱並向死傷者家屬致哀。但這些團體亦指出,美國穆斯林恐成報復目標。
另參本館:恐怖攻擊本土化 伊戰越戰化 阿戰越戰化(一) 阿戰越戰化(二) 以黎巴又戰? 以入侵巴 美伊與中東 美以伊朗 美國民族大熔爐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4700847
北約空襲誤炸 阿富汗安全部隊7人喪生
http://www.cdnews.com.tw 2009-11-08沈子涵/整理
法新社喀布爾7日電, 阿富汗國防部今天表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部隊在阿富汗西部偏遠地區發動空襲,誤炸阿富汗安全部隊,造成7人死亡。
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北約部隊11月6日空襲巴德吉斯省(Badghis)時,7名阿富汗安全人員(包括士兵和警察)遭誤炸喪生,並有一些人員受傷。」
聲明中說,「突擊隊告訴我們,空襲也造成外國部隊一些人員傷亡」,並表示「這個問題正由阿富汗和北約部隊調查中,很快就會公布結果」。
同時,北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ISAF)也表示,他們正在調查巴德吉斯省昨天發生的事件,超過25名國際部隊和阿富汗部隊成員在這起事件中受傷。
一名不願具名的西方軍事官員表示,他們是遭到友軍砲火擊傷,其中包括5名美國士兵。
巴基斯坦情勢亂 首都3天2起攻擊事件
http://www.cdnews.com.tw 2009-10-22陳淑娟/整理
法新社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22日電:巴基斯坦警方表示,武裝份子今天騎乘摩托車在伊斯蘭馬巴德(Islamabad)伏擊軍用吉普車並瘋狂掃射。在這場光天化日下的大膽襲擊當中,有兩名軍人喪生。
這是造成5人喪生的自殺攻擊與本月一連串攻擊事件後,伊斯蘭馬巴德3天內發生的第2起攻擊事件。巴基斯坦近來攻擊頻傳,一般認為是塔利班組織(Taliban)與蓋達組織(Al-Qaeda)所為,造成超過185人喪生。
警方說,安全部隊趕到發生伏擊的林蔭住宅區時,兇手已騎著摩托車逃之夭夭。
伊斯蘭馬巴德主要醫院PIMS的發言人胡笙(Altaf Hussein)醫生告訴法新社:「兩名軍人陣亡,包括一名軍官。有一人受傷,他是陸軍士兵。」
電視畫面顯示,遭到攻擊的軍車千瘡百孔、輪胎遭到射穿且擋風玻璃破碎,部隊和特警隊封鎖這個位於高級地段的案發現場。
在阿富汗複製「伊拉克戰略」行嗎?2009-12-04 中國時報
美國政府在伊拉克實施過的「以進為退」策略,似乎已搬到阿富汗。果真如此,恐怕是歐巴馬對阿富汗戰略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好姑且一試。然而「以進為退」策略在伊拉克也不過收效於一時,並未完全解決問題。何況阿富汗不是伊拉克,拿治頭痛的藥治腹瀉,治得好嗎?
美方的伊拉克策略大致上是先短期增兵,用重兵維護安全,分化伊境的游擊武力,孤立極端恐怖組織,同時積極訓練、組織政府安全部隊,漸次取代美軍。另一方面,則促成伊國各派系和解,舉行公正選舉,使伊拉克表面看來有一個穩定的民主政府,為美軍撤離製造有利條件,然後分批撤軍。
在阿富汗,歐巴馬也想短期增兵,並敦促其他「盟國」增兵,但塔里班是有組織、有戰鬥經驗的武裝部隊,不同於伊拉克境內零散的武裝組織。伊國武裝團體的目標是困擾美國,逼退美軍而已,但塔里班是要再度掌握阿富汗政權,由於得到部分阿富汗人民尤其是普什圖族的支持,美方難以將其削弱孤立。
至於積極訓練、組織政府的安全部隊,這是非常重要的一著,伊拉克曾經有過戰鬥力不弱的軍隊,在美軍入侵之後遭解散,美國發現這是大錯,號召他們加入政府安全部隊,有了這個底子就容易訓練組織。
而在阿富汗呢?美國內部的評估都認定,阿富汗的安全部隊中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會開小差,徵集來的人只是在混飯吃。且不說這些兵員,最傷腦筋的是阿富汗社會文化水平太低,要有能力、有專業水準的團隊領導,才能建立安全部隊,而養成這樣一批專業軍官,短期內是辦不到的。歐巴馬計劃在一年半後分批撤軍,將維安任務移交給阿富汗軍警,豈非異想天開?
然後是政治和解。伊拉克三股勢力是什葉派、遜尼派與庫德族。庫德族已在伊國北部另立中央,這是美國及伊拉克政府所妥協並承認的,剩下兩派在哈珊時代是遜尼派主政,現在則是人數較多的什葉派佔優勢,基本上遜尼派已承認自己是老二,所以選舉後仍能順利妥協而組成政府。
但阿富汗呢?普什圖族占人口優勢,塔吉克族及烏茲別克族則居劣勢,而塔里班是普什圖族的組織,當年美軍利用阿富汗北部的軍閥擊敗塔里班,而他們是塔吉克及烏茲別克族,試問如何政治和解?
至於舉辦公正選舉、組成民主政府,伊拉克的選舉雖非完美,但各族人民投他們候選人的票,政府沒有主導操控,過程尚稱公平,組成的聯合政府迄今仍算穩定。
阿富汗呢?最近的總統選舉可以用「一塌糊塗」來形容,主持選務者舞弊,反對派不承認選舉結果的合法性,而美國也無可奈何,只得勉強承認貪汙腐化的卡札政權。這個政權能替美國治理阿富汗嗎?
海珊家鄉發生自殺炸彈襲擊 11死15傷2009-12-04 中廣新聞/陶泰山
伊拉克警方說,前總統海珊的家鄉、北部城市「提克里特」發生針對高級警方主管的自殺炸彈襲擊事件,造成包括當地防暴警察局長在內的11人死亡,另有15人受傷。
警方說,防暴警察局長(法哈勒)在領導當地伊拉克安全部隊與凱達組織伊拉克分支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已經多次遭到凱達的暗殺。
巴格達連2爆 逾130死【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2009.10.26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25日發生兩起汽車炸彈攻擊事件,造成至少136人死亡,超過700人受傷,死傷人數可能繼續增加。這是伊拉克今年死傷最嚴重的恐怖攻擊。
兩次爆炸相隔不到一分鐘,地點分別是巴格達綠區附近的省府大樓旁停車場與伊拉克司法部大樓。官員表示,由於事發時間適值上午上班的尖峰時段,導致傷者眾多。
巴格達政府的一名雇員表示:「牆壁應聲倒塌,我們拔腿就跑。」一名商店老闆表示:「爆炸摧毀一切…威力有如地震。物品全數移位。」
爆炸案發生在伊國官員和各黨領袖準備集會討論明年一月大選法規前數小時,兇手顯然有意凸顯現任政府無法達成維護安全的宣示。目前並沒有任何組織出面宣稱犯案。汽車炸彈是伊拉克的伊斯蘭遜尼派反政府勢力慣用手法,意在顛覆什葉派掌握的政府。
爆炸地點距離警戒森嚴的巴格達「綠區」只有幾百公尺,美國大使館和伊拉克總理辦公室都在「綠區」。整體而言,伊拉克的暴力攻擊已較一年前減少許多,然而部分地區的零星攻擊事件仍時有所聞。
伊拉克外交部和財政部大樓8月19日也曾遭到威力強大的卡車炸彈攻擊,造成至少100人死亡。
巴格達大爆炸案的背後意義2009-10-27 中國時報
伊拉克戰爭以來最大的炸彈攻擊案,巴格達死了一百五十多人,傷了近七百人,這較八月十九日的爆炸案尤慘,從這兩次大爆炸看,伊國恐怖事件確已變質。
媒體的報導只說是自殺式攻擊,這是伊拉克警方的說法。但新華社辦公室就在爆炸地點附近的飯店,記者說爆炸後聽到密集槍聲,那顯然是在交火,不然爆炸者已自殺,何來密集槍聲?
以往武裝分子的主要目標是美軍及平民,現在對官員及安全部隊也展開攻擊,這不是沒有政治目標的純民族主義的報復行為,而攻擊者也絕不僅限於官方指控的「基地」組織與「社會復興黨」。
巴格達一名教師說的好:「布希的確實現他的承諾,伊拉克成為全球反恐的前線陣地。美軍把伊拉克的大門向全球的恐怖分子敞開,在這裡與他們戰鬥,我們的生活卻悽慘不堪。」
伊國已變成反美戰爭的實驗場,舉世所有在宗教上、政治思想上反美的極端分子都來到此地,經由伊朗,經由敘利亞,經由約旦,無論是大股或是零星,都有其背後支持,不缺補給與掩護。
美國在伊拉克及阿富汗的策略,都是要先在當地建立一個有民主基礎的「民主政府」,讓美軍名正言順地交代治理權再撤走。
伊拉克當然要有一個民選的穩定政府。現在國會正在討論明年一月選舉的母法,但至今仍無法達成協議,選舉法產生不了,選舉就辦不成,武裝分子又以大規模攻擊戳破伊國已經穩定的說法,這不是普通的報復攻擊,而是要讓美國深陷泥淖、無法自拔。
10月份410名伊拉克人死於暴力事件 1500人受傷
http://www.cdnews.com.tw 2009-11-02陳淑娟/整理
中新網11月2日電:伊拉克官方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10月份,有410名伊拉克人死於暴力事件,這個數字為9月份的2倍多。
據法新社報導,10月份死亡人數急劇攀升,主要歸因於25日巴格達發生的2起特大自殺式汽車爆炸案,導致150多人死亡。這一天也成為兩年多來伊拉克最血腥的一天。
這份由伊拉克國防部、內政部與衛生部聯合發佈的資料顯示,有343名平民、42名員警與25名士兵在10月份死於暴力事件。
10月份死亡人數比9月份大幅攀升,9月份有203人死於暴力事件,是5月份以來死亡人數最少的月份,當時還給人們帶來了伊拉克安全形勢逐漸好轉的謹慎樂觀。
但是,10月份的死亡人數比8月份要少,8月份有456人死於暴力事件。
此外,10月份,還有1275名平民、135名員警與90名士兵受傷。38名反政府武裝分子被打死,585名武裝分子被警方逮捕。
10月25日在巴格達市中心發生的2起自殺式爆炸襲擊,導致500多人受傷,並造成16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在10月份,有8名美軍士兵死亡。至此,自伊拉克戰爭2003年3月開始以來,美軍共有4355名士兵命喪兩河流域。
伊拉克戰爭美軍死4354人 費用近6970億美元
http://www.cdnews.com.tw 2009-11-03 陳淑娟/整理
中新網11月3日電:美聯社2日發佈了伊拉克戰爭以來主要統計資料:
美國駐軍規模:
2007年10月:17萬(峰值);
2009年10月31日:11.7萬。
傷亡情況:
截至2009年11月2日,美軍死亡人數:至少4354人;
截至2009年11月2日,美軍受傷人數(敵對行動導致):3萬1545人;
截至2009年10月3日,美軍受傷人數(非敵對行動導致):3萬8917人。
2009年10月,美軍死亡人數:8人。與2009年7月一同成為戰爭開始以來死亡人數最少的月份;
截至2009年9月30日,美國政府平民雇員死亡人數:1442人;
戰爭費用:
根據美國民間非營利性組織“國家重點工程”(National Priorities Project)的統計,伊拉克戰爭費用已接近6970億美元。
塔利班揚言同巴基斯坦政府軍血戰到底
人民網2009年10月19日電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區戰火不斷。政府軍和盤踞當地的塔利班武裝先後宣稱,自己取得了“初步勝利”。 巴陸軍方面表示,已有60名武裝分子被打死,政府軍方面也有6人喪生。此後不久,塔利班發言人即宣稱,該組織將在本次反擊政府軍的行動中“血戰到底”。
自從2004年後,巴基斯坦軍方曾先後三次圍剿塔利班盤踞的南瓦濟裏斯坦附近山區,但始終未能從塔利班手中奪回全部控制權。一旦這次巴政府軍再度“出師未捷”,那麽勢必相當于給巴境內各地蠢蠢欲動的武裝分子“打了強心針”,並且刺激他們將自己的影響力輻射到周邊地區(比如阿富汗境內)。
目前,大約3萬政府軍正兵分三路,撲向南瓦濟裏斯坦地區。與此同時,南瓦濟裏斯坦地區共有約1萬名塔利班武裝人員和約1500名外國極端分子。這些人多數不願同政府軍進行正面碰撞,而是采取遊擊戰的方式與對手進行周旋。其中,防守空虛的巴軍軍營和前方部隊的後勤補給線都是塔利班重點襲擊對象。
從當地逃亡出來的居民稱,同今年早些時候的斯瓦特山谷之戰相比,南瓦濟裏斯坦境內的塔利班抵抗更爲頑強。政府軍只能在飛機和大炮的掩護下,反複向盤踞山頭的塔利班武裝沖擊。由于塔利班不斷使用重機槍對空射擊,巴軍方只好派固定翼飛機空襲對手的陣地。部分地區戰事陷入了膠著狀態。
統計數字顯示,巴基斯坦塔利班現在控制著大約3310平方公裏的廣大地區,幾乎占有了南瓦濟裏斯坦總面積的一半。這些武裝分子由數個不同派別組成,但他們的共同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推翻巴基斯坦現政府,建立一個極端主義政權。因此巴軍方希望,能在兩個月內(入冬之前)肅清這些反叛武裝。
盤踞南瓦濟裏斯坦地區的塔利班主要由馬哈蘇得家族的勢力組成,他們策劃了多起針對政府、警察、民衆的恐怖活動。堪稱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老巢所在地。雖然經過巴基斯坦軍方幾個月的圍剿,但當地的恐怖襲擊活動不但沒有被壓下去,反而出現反彈並向全國擴散,呈現出大面積、多城市、多目標的特點。
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裝,跟阿富汗塔利班武裝一脈相承,起源都是學生軍,都是由宗教學校學生所組成的一種極端武裝。其成員不認同現代化進程,不接受現代生活方式,特別反對以西方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爲代表的生活方式,主張按極端的宗教教條來統治社會,經常通過在各地發動大型恐怖襲擊活動來制造事端。
在南瓦濟裏斯坦地區,因“同宗同種”,極端組織成員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在各個部落間走動。這些本身就奉行無政府主義的部落爲極端組織提供了有效的保護傘。隨著伊拉克境內恐怖組織的生存環境逐漸被壓縮,大量國際反美,反以,反世俗話的宗教極端分子,紛紛開始轉移到巴基斯坦境內活動。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冬季日益臨近,本次巴基斯坦軍方圍剿塔利班的效果可能仍然“不會太理想”,由于巴中央政府長期無法有效管理南瓦濟裏斯坦地區,巴陸軍在人員和武器裝備上不一定比塔利班武裝強多少。再加上這一地區山勢複雜,未來的清剿活動必將是一個艱巨、複雜的過程。塔利班可能會選擇在政府軍防範薄弱或者大意之處發動恐怖襲擊。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10-19/1325570618.html
巴基斯坦部隊發動攻勢遭遇塔利班重火力抵抗
2009年10月17日,巴基斯坦軍人在該國西北部本努鎮街頭巡邏。當日,巴軍方開始對巴基斯坦南瓦濟裏斯坦的塔利班據點進行地面清剿行動。南瓦濟裏斯坦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地區,與阿富汗接壤,是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核心根據地。 新華社/法新
巴基斯坦軍隊17日向南瓦濟裏斯坦地區開進,開始向盤踞在那裏的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發動地面攻勢。
巴軍方打算速戰速決,在大雪封山季節到來前徹底清除這些武裝勢力。
3萬部隊壓境
美聯社援引一名巴情報部門人員的話報道,軍方已經派遣3萬多人參加戰鬥。進攻從多個方向進行,武裝直升機和其他軍用飛機爲地面部隊提供支援。
一名巴軍方高級官員對法新社說,軍隊、准軍事部隊和警察部隊將加入這次地面攻勢,眼下先頭部隊的任務是建立橋頭堡,最終將有約6萬部隊投入戰鬥。
巴基斯坦爲這次地面行動已實施數月火力准備,包括對這一地區塔利班實施空襲和炮擊。地面進攻開始前,軍方在南瓦濟裏斯坦多個地區實施宵禁,以便部隊順利開進。路透社報道,當地電話通信也已中斷。
南瓦濟裏斯坦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毗鄰阿富汗,是巴境內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主要據點。
巴政府2001年以來對這一地區開展過3次地面攻勢,但最後都以談判停火結束,塔利班仍掌握著控制權。軍方已表示,這次地面打擊將堅決清除塔利班武裝。
巴陸軍參謀長阿什法克?佩爾韋茲?基亞尼16日向政府官員和政黨領導人作彙報。巴總理府會後發表聲明說,與會者一致認爲,塔利班等武裝組織“對巴基斯坦主權和領土完整構成嚴重威脅”,“全國上下再次確認一致立場”,要將這些勢力“徹底鏟除”。
發生交火
進攻開始不久,巴地面部隊即遭遇抵抗。一名沒有公開身份的當地官員對法新社說,部隊在沙爾旺基地區遇到塔利班“重火力”抵抗。
一名在巴基斯坦西北重鎮白沙瓦的軍方官員證實了這一消息。
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阿塔爾?阿巴斯少將先前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這次地面進攻主要集中在巴境內塔利班前首領貝圖拉?馬哈蘇德控制的地帶,面積3000多平方公裏,約占南瓦濟裏斯坦地區面積的一半。軍隊將面臨約1萬名當地武裝人員和約1500名外國武裝人員抵抗。
馬哈蘇德今年8月在美方空襲中喪生。塔利班隨後選出新領導人哈基穆拉?馬哈蘇德。
一名塔利班重要據點馬吉恩的居民說,當天早上他聽到飛機和直升機的聲音,然後就是爆炸聲,接下來是槍聲,聽上去政府軍和塔利班在交火。
隨著冬季到來,南瓦濟裏斯坦崎嶇的山地加上大雪預計將給地面進攻造成困難。
“考慮到天氣狀況,行動將非常迅速,”一名軍方官員對法新社說,“我們將力圖在降雪前完成任務。”美聯社援引巴方情報官員的話報道,這次地面行動可能持續兩個月。
美聯社分析認爲,即使巴部隊擊潰塔利班武裝,他們能否在這一偏遠地區站住腳或守多久還是疑問。此外,武裝人員可能逃往阿富汗或其他政府難以控制的部落地區躲避。
軍事專家認爲,武裝人員可能使用伏擊、自殺式襲擊和路邊炸彈等手段對付巴軍進攻。
塔利班在過去兩周實施了一系列襲擊,包括針對巴陸軍總部的行動,導致上百人死亡。
美國支援
美國一直敦促巴基斯坦政府加強對邊境地區塔利班和“基地”武裝的打擊,支援美軍在阿富汗戰場的行動。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15日簽署法案,將在5年內爲巴基斯坦提供75億美元經濟和軍事援助。
巴基斯坦已成爲接受美國經濟援助最多的國家。2002年至2009年2月,美國共爲巴方提供價值123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大約70億美元軍事援助。
一名美國駐巴使館官員對美聯社說,美國正將一批軍援物資加緊運往巴基斯坦,這些援助包括夜視儀、精確打擊武器和提高巴軍機動能力的裝備。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18/0909570496.html
塔利班從巴基斯坦政府軍手中奪回戰略要地
人民網2009年10月21日訊 巴基斯坦政府軍清剿塔利班的行動20日遭遇重大挫折:一座可俯瞰塔利班頭目故鄉的戰略要地竟然得而複失。與此同時,兩名自殺性襲擊者在巴基斯坦首都的伊斯蘭大學校園內引爆身上的炸彈,至少造成6人死亡和20多人受傷。巴政府認爲,上述爆炸事件系塔利班武裝的“瘋狂報複之舉”。
外界普遍認爲,本次清剿塔利班的戰鬥是對巴政府能否消滅國內極端勢力的重大考驗。過去兩天中,政府軍首先攻克了塔利班重要頭目馬哈蘇德的出生地。可是,好景不長,塔利班武裝分子很快就在一陣瘋狂反撲中,于20日將政府軍趕了出去。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軍出動飛機,對塔利班陣地進行轟炸。
據介紹,馬哈蘇德是塔利班內部負責訓練自殺性襲擊者的高級指揮官。他的家鄉更是前往塔利班核心地帶的必由之路,因此雙方都在拼死爭奪。美國國防部長蓋茨20日表示,他對巴基斯坦軍方打擊塔利班的舉動“感到鼓舞”。負責當地美軍作戰指揮工作的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羅烏斯將軍也剛剛結束了對巴基斯坦的訪問。
巴軍方發言人表示,雖然塔利班沒有同政府軍進行全面較量的實力,但當自己的山區老窩面臨政府軍威脅時,他們的抵抗力度則非同尋常。總的來看,巴基斯坦政府軍在同塔利班交手時擁有人數上的優勢(2.8萬對1.1萬),但當地崎嶇的山勢和塔利班多年來苦心修築的地堡和其他工事嚴重影響了巴陸軍的推進速度。
巴軍方表示,現在塔利班控制區已經被團團包圍了,巴軍正兵分三路,從北方、西南方和東南方向塔利班老巢同時進發。自從2004年後,巴軍方曾數次向南瓦濟裏斯坦地區的塔利班發動攻擊,但都在遭遇了重大傷亡後不了了之。不過,本次打擊塔利班的軍事行動得到政府、軍方和廣大民衆的強烈支持,占人和優勢,塔利班則擁有地利。
由于兩個月後巴基斯坦即將入冬,大雪封山將讓清剿活動根本無法展開,因此,一旦塔利班成功將本次清剿活動拖入冬天,必將坐擁天時地利兩大優勢。這也是巴基斯坦軍方決心速戰速決的主要考慮。此外,如果戰事久拖不決,塔利班不斷派人發動自殺性襲擊活動,可能會嚴重影響巴基斯坦證據穩定。
另據《華盛頓郵報》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西方反恐官員的話說,盡管美國中情局過去一年來頻繁出動無人駕駛飛機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界地區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 領導人發動猛烈導彈攻擊,但仍然有大量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志願者”萬裏迢迢趕到當地入夥,並在接受軍事訓練後返回祖國“潛伏”。其中,德國境內與塔利班和“基地”有聯系的組織發出錄像警告稱,如果政府不從阿富汗撤軍將面臨恐怖襲擊。在這種情況下,德安全部門一直處于高度戒備狀態。德國目前在阿富汗駐有約3800名官兵,是繼美國和英國之後,向阿富汗派兵最多的北約國家。荷蘭情報部門在近日的報告中說,“越來越多的迹象”顯示有更多歐洲人參加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交界邊境的訓練營。巴基斯坦曾拘捕了12名正前往北瓦濟裏斯坦地區的外國人,其中包括4名瑞典人。3名比利時人和1名法國人則在從訓練營返回祖國後被捕。他們此前都在巴基斯坦或者阿富汗接受過爆破訓練。與此同時,可能還有3名比利時人及多名法國人藏在巴基斯坦或阿富汗。(高軼軍)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1/0748570861.html
巴基斯坦米17軍用直升機在巴阿邊境墜毀6人亡
中新網2009年10月26日電 據法新社報道,巴基斯坦軍方25日稱,巴一架軍用直升機在巴阿邊境地區墜毀,6名士兵死亡。
巴基斯坦軍方發表聲明稱,這架MI-17軍用直升機因爲機械故障在巴喬爾地區墜毀。“6名士兵死亡,直升機飛行員受傷但已脫離危險。”
自去年8月份以來,巴基斯坦安全部隊在巴喬爾地區對伊斯蘭武裝分子展開了大規模軍事行動。今年2月,巴基斯坦宣布該地區清剿行動結束,但騷亂事件仍時有發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6/1416571438.html
阿富汗摔3軍機 美軍民14死【聯合報 2009.10.27
美軍3架直升機 26日在阿富汗失事,一架掃毒時出事墜毀,另兩架是空中相撞,總共造成14名美國軍民死亡,逾25人受傷,這兩起事件是4年多以來美軍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美國8年前率領聯軍攻打阿富汗後,許多外國平民與軍事人員進駐阿富汗,協助重建工作,剿除神學士。2005年6月28日,美軍特種部隊曾有一架MH-47契努克型直升機日遭到激進分子擊落造成16名美軍殉職。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一架美國緝毒特勤人員搭載執行掃毒任務的直升機墜毀在阿富汗西北部地區,機上10名美國人 (7名美軍、3名緝毒幹員)喪生,另外11名美軍、1名美國文職人員、14名阿富汗人受傷。
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官員指出,墜機意外發生在阿國西部的巴德吉斯省,神學士近幾個月在該地區的活動逐漸頻繁,多與生產鴉片有關。
神學士已聲稱是他們擊落該架直升機。北約的聲明則說,該機在執行掃毒過程中和叛軍交戰,殺死十餘叛軍,但在返航途中墜毀。
另外兩架美國海軍陸戰隊直升機(UH-1和AH-1眼鏡蛇)在阿富汗南部的空中相撞後墜毀,造成美軍4死,2傷。美國當局說這兩機相撞並非遭到敵人攻擊。
雖然北約表示這兩起事件和敵軍無關,但神學士一名發言人表示,神學士成員稍早在巴德吉斯省的達拉班地區擊落一架直升機,同時擊斃24名外國籍士兵。但無法查證。
據統計,今年初至今在阿國殉職的外國部隊共437人,其中包括269名美軍。兵員折損嚴重導致美國總統歐巴馬承受日益沈重的壓力。
另外,阿富汗的反美情緒似有上升趨勢。首都喀布爾26日連續第二天上演反美示威,指控西方部隊本月稍早燒毀一本可蘭經。但阿富汗政府和北約否認此事。
北約直升機在阿富汗墜毀6人喪生
人民網2009年7月14日訊 一架北約租用的直升機14日黃昏在阿富汗南部地區墜毀並起火燃燒,造成機上六名平民喪生,其中包括一名兒童。還有一名地面人員在本次墜毀事件中受傷。塔利班方面宣稱,他們擊落了一架載有12名英軍士兵的直升機。同一天,還有兩名美軍和一名意大利軍人在阿富汗其他地區死于暴力活動。
這是今年7月阿富汗境內墜毀的第三架直升機。阿富汗境內崎嶇不平的山地以及惡劣的道路交通條件迫使各國軍隊大量使用直升機作爲運輸工具。部分北約國家因直升機數量不足,只雇傭民用公司提供必要服務。阿富汗南部是塔利班異常活躍地區,他們瘋狂利用路邊炸彈偷襲各國軍人,並且頻頻得手。
從本月2日開始,約40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在阿富汗國民軍及英軍的配合下,在赫爾曼德省展開大規模清剿塔利班的“利劍攻勢”行動。當地塔利班武裝分子並沒有同美軍主力進行戰鬥,而是采取遊擊戰和各類炸彈同對手周旋,當地暴力沖突不斷升級。部分塔利班成員轉移到阿北部和西部地區制造各種襲擊事件。
今年早些時候,奧巴馬下令向阿富汗增兵2.1萬人,並且將其主要部署在阿南部塔利班頻繁活動的熱點地區。今年年底前,駐阿美軍數量將達到6.8萬人。塔利班武裝在接受法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該組織目前采取“鄉村戰略”和“遊擊戰術 ”, 維持其在各個地區的活動能力並將與以美軍爲首的多國聯軍長期抗衡。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15/0017558856.html
情報官員稱越來越多歐美人加入塔利班武裝
中新網2009年10月20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二十日援引外電報道,愈來愈多西方人,包括美國人,奔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參加准軍事訓練營的訓練,以便成爲伊斯蘭極端分子。
報道稱,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匿名美國和歐洲反恐官員的話說,盡管美國中情局過去一年出動無人機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領導人發動了猛烈的導彈攻擊,但這似乎沒有削弱西方志願者加入這些武裝組織的熱情。
上個月,一個自稱德國塔利班的武裝組織對外公布了一盤錄像帶,畫面上一名留著光頭肌肉發達的武裝分子,高興地晃動著手中的沖鋒槍。字幕顯示這位男子叫阿布-易蔔拉欣,來自美國。該武裝組織在錄像中威脅德國盡快從阿富汗撤走駐軍,否則將對德國發動恐怖襲擊。
盡管易蔔拉欣在畫面中的時間僅有幾秒,但他的出現還是引起了德國和美國情報官員的警惕和困惑,並努力弄清他的真實身份和背景,以及他是如何與恐怖組織走到一起的。
美國和歐洲的情報官員並不諱言,正有包括美國人在內的越來越多的西方志願者前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參加塔利班組織的武裝訓練營。
德國安全部門消息人士表示,自一月份以來,已有至少三十名來自德國的志願者奔赴巴基斯坦接受訓練。其中,有十人今年重返德國,引起當局擔心恐怖分子可能正在策劃對歐洲目標發動襲擊。德國一名反恐官員的話說:“我們認爲,這足以證明威脅是多麽嚴重。”
德國安全部門自上月來就處于高度戒備狀態,原因是有一些與塔利班和“基地”有聯系的組織發出錄像警告,宣稱如果德國政府不從阿富汗撤軍,他們隨時會襲擊德國目標。
現時德國在阿富汗約有三千八百名駐軍,是繼美國和英國之後,向阿富汗派駐最多軍隊的北約國家。
巴基斯坦拘捕12名外國人
巴基斯坦官員八月拘捕了十二名正前往北瓦濟裏斯坦地區──阿富汗邊界附近部族地區,那裏有許多訓練營──的外國人,這批人中有四名瑞典人,當中包括曾經被關押在古巴關塔那摩灣美軍監獄的邁赫迪-加紮利。
與此同時,三名比利時人和一名法國人正在各自國家面臨審判。去年他們從位于巴基斯坦的塔利班武裝訓練營回國後被捕。這些嫌疑人否認他們回國將密謀襲擊陰謀,但一名被告向法國審訊人員透露,他們在巴基斯坦北瓦濟裏斯坦地區接受過爆破訓練。據信另外還有三名比利時人以及多名法國嫌疑人躲藏在巴基斯坦或阿富汗。
荷蘭情報部門在近日的報告中說,“越來越多的迹象”顯示有更多歐洲人參加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交界邊境的訓練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0/1118570759.html
巴基斯坦高官稱印度資助塔利班破壞巴穩定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李秋恒2009年10月27日報道 巴基斯坦內政部長馬裏科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印度正在對巴基斯坦境內的塔利班提供資金援助,目的就是破壞巴基斯坦的穩定。
據《印度時報》26日報道,馬裏科在接受一家電視臺采訪被問到誰在支持塔利班時說:“是那些反對巴基斯坦的敵對因素以及不希望看到巴基斯坦穩定的敵對機構。”在回答印度是否屬于這類“敵對機構”時,馬裏科說:“當然,我對這一點確信無疑,我非常坦率,並且已經就此提供了充足的證據。”
馬裏科還說:“如果印度的內政部長或者其他任何人想跟我當面對質,我非常樂意,因爲我知道我在說什么。”“我請(印度)內政部長或者其他人來趟巴基斯坦,我會向他們提供印度介入俾路支省事務的所有證據,我會向全世界證明這一點。”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7/0810571547.html
伊朗革命衛隊稱將沈重回擊爆炸事件幕後主使
新華網德黑蘭2009年10月18日電 (記者車玲 梁有昶)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陸軍司令帕克普爾18日表示,將對當天發生在伊朗東南部針對革命衛隊軍官的自殺式襲擊的幕後主使予以沈重回擊。
據伊朗新聞電視臺報道,帕克普爾表示,革命衛隊將對制造這一襲擊事件的恐怖組織予以“決定性的”打擊,使他們再也不能在伊朗境內發動類似的襲擊。
伊朗東南部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靠近伊朗與巴基斯坦邊界的皮辛地區當天發生一起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事發時,一些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官員正當地參加一個會議,一名自殺式襲擊者在會議地點引爆了身上的炸藥。爆炸已造成35人死亡,28人受傷,死者包括革命衛隊7名官員以及當地部族首領。
伊朗反政府武裝組織“真主旅”隨後宣布對爆炸襲擊事件負責。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19/0739570570.html
伊朗逮捕3名革命衛隊爆炸襲擊案制造者
中新網2009年10月20日電 據法新社消息,伊朗逮捕3名革命衛隊爆炸襲擊案制造者,這3人均爲伊朗人。
伊朗革命衛隊18日在東南部靠近巴基斯坦邊界的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遭遇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數十人喪生,其中包括多名革命衛隊長官和部族長老。
伊朗指控美國、英國與巴基斯坦卷入爆炸襲擊,要求巴基斯坦交出“幕後主謀”。而美英巴三國均對此項指控給予否認。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1/0750570862.html
伊朗襲擊事件人彈吸毒成性 與家庭破裂淪誘餌
http://www.cdnews.com.tw 2009-10-21陳淑娟/整理
中新網10月21日電:據法新社報導,伊朗日前發生針對革命衛隊的爆炸襲擊,其中一名自殺式襲擊者是一個吸毒者,遭到家庭拋棄。
報導稱,這名叫Abdolvahed Mohammadi Saravani的自殺式襲擊者吸毒成癮,與家人關係破裂,這使他很容易淪為恐怖分子的誘餌。
據悉,實施這次恐怖襲擊的“真主旅”已經證實Saravani是其中一名人彈。
18日在伊朗東南部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發生針對伊朗革命衛隊的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49人喪生,包括15名革命衛隊成員,其中6名為高級將領。此外,還造成部族首領與平民喪生。
伊朗真主旅襲擊 與美有關嗎2009-10-20 中國時報
伊朗指說前日的恐怖襲擊事件與美國及英國在背後指使有關。按常理來說,美國歐巴馬政府此時此刻不會發動這種事件。但是白宮與國務院沒有這個意思,卻不能說那些情報機構也沒有這個動機。
發動爆炸襲擊的是所謂真主旅,又稱為「伊朗人民抵抗運動」,是伊斯蘭的遜尼派,基本上就與伊朗執政的什葉派不和。原先這個組織默默無聞,○三年方漸為人知,搞了好幾次恐怖爆炸活動,它的領導人名為馬里克.里吉。
美國中央情報局向來在美國不喜歡的國家中支持反抗活動分子,這已是公開的祕密,美國既不喜歡伊朗,甚至沒有外交關係,支持一個反抗組織自然不算奇怪事。
真主旅自己承認是受中央情報局支持的,今年八月間因清真寺爆炸案被判死刑的哈米德.里吉(領導人馬里克.里吉的兄長)曾證實,真主旅是得到美國的支持,按照美國的指令在伊朗境內發動恐怖襲擊。而真主旅的一名重要成員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真主旅與美國中情局有接觸。
事實上伊朗早已把真主旅定為恐怖組織,伊朗政府也一直指責美國暗中支持它發動對伊朗政府官員、武裝部隊及平民的襲擊,如今發生了襲擊事件導致革命衛隊的陸軍副司令等將官死亡,而真主旅承認是它幹的,那麼,伊朗現在指控美國幕後指使也不為過。
但衡諸情勢,則歐巴馬政府此時實沒有這種動機,因為新一輪的伊核談判在即,美國且已願與伊朗雙邊會談,歐巴馬希望談判僵局有轉機,不會於此時製造會談障礙。但在另一方面,美國保守勢力反對美國政府對伊朗讓步,保守派在政府各單位中都有,中情局被動製造事件以阻撓政府與伊朗談判也非不可能的事,畢竟這種例子過去曾發生過。
伊朗又找上巴基斯坦2009-10-21 中國時報
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說,伊朗遜尼派反政府武裝組織「真主旅」(前譯「真主軍」)與美國、英國的情報機構有直接連繫,不幸的是它與巴基斯坦也有直接連繫。
真主旅怎麼會與這許多國家有連繫呢?這要從一九八○年代的阿富汗戰爭說起,阿富汗戰爭可以說是個代理戰爭,公開面的作戰是「塔里班」對「北方聯盟」,但背後是美蘇兩國角力。美國當時是支持塔里班的,蘇聯則支持北方聯盟的軍閥,而在美蘇背後又有幫襯者,美國有巴基斯坦幫忙,蘇聯則有伊朗為助。
在那個時期,巴伊兩國當然不睦,巴基斯坦便支持一些遜尼派的穆斯林,這可以說是巴基斯坦與後來的真主旅有瓜葛的開端。而同屬一個陣線的塔里班也與這些組織有了連繫。
阿富汗局勢後來演變為塔里班打敗北方聯盟而當政,蘇聯瓦解而退出阿富汗,美國卻又掉過頭來攻擊塔里班政府,巴基斯坦被迫與塔里班作對。其先巴國情報部門確實與真主旅有連繫,但是真主旅卻又與塔里班有往來(事實上,巴國情報部門與塔里班從未斷過關係),情況就是這樣複雜。
不爭的事實是,真主旅的根據地區在巴伊交界的巴國境內,這就予伊朗向巴基斯坦問責的理由了。
二○○七年「美國廣播公司」曾引據美國與巴基斯坦情報部門的消息說,美國一直暗地鼓勵真主旅在伊朗境內發動襲擊,「中央情報局」曾給真主旅武器和金錢資助,以使他們能顛覆伊朗政權。
於是伊朗自己的結論是:美國與巴基斯坦的情報部門一齊支持真主旅在伊朗進行恐怖襲擊,目的在推翻伊朗政權。
巴基斯坦稱逮捕11名非法入境伊朗革命衛隊成員
中新網2009年10月27日電 據路透社報道,巴基斯坦官員表示,巴基斯坦部隊周一(26日)逮捕了11名非法入境的伊朗革命衛隊成員。前幾天有報道稱,伊朗一名將軍表示應允許伊朗軍隊在巴基斯坦境內打擊恐怖分子。
這些伊朗革命衛隊成員是在巴基斯坦與伊朗交界的Mashkhel地區被捕。八天前,伊朗東南部希斯坦-巴魯車斯坦省(Sistan-Baluchestan)發生自殺式襲擊事件,造成42人死亡,其中包括六名革命衛隊指揮官。
遜尼派組織“真主旅”(Jundollah)聲稱對此事件負責。
伊朗表示,該組織在巴基斯坦邊境活動。伊朗官方媒體報道稱,伊朗革命衛隊一名高級將領上周二表示,應授權他的軍隊進入巴基斯坦境內打擊恐怖分子。
巴基斯坦一名要求匿名的邊境安全官員表示:“這是一起很嚴重的事件。我們正調查他們進入我國境內的原因。”
另一名巴安全官員表示,伊朗邊境官員告知巴方,這次入境事件純屬意外,是革命衛隊對真主旅的一次行動後意外出現的。
伊朗官方電視臺援引警方的話報導稱,巴基斯坦逮捕了八名伊朗士兵和警官,當時這些官兵正在追擊燃料走私嫌犯。
伊朗自稱爲裏紮伊准將的警官表示:“在巴伊邊境追擊燃料走私犯的五名伊朗士兵和三名警官在巴基斯坦境內被捕,巴基斯坦安全部隊同時還逮捕了兩名走私犯。”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7/1321571579.html
聯合國:卡薩作票 阿富汗需重選總統【聯合報╱編譯莊蕙嘉2009.10.20
阿富汗總統大選傳出舞弊,聯合國指派選舉控訴委員會(ECC)調查,19日作成報告,認為確有作票,阿富汗選委會面臨被迫舉行決選。時值美國政府討論是否增兵阿富汗,該案因選舉爭議將被擱置。
阿富汗8月20日舉行總統選舉,現任總統卡薩以過半得票率當選連任。然而選後傳出卡薩陣營做票。
由聯合國支持的ECC歷經2個月調查後,指出大選有「明確的舞弊事證」,包括投票所半數或全部選票皆有相同記號,半數以上選票沒有摺起,女選民票數未被計入,監票人在呈報表上未簽名,或是選民數和票匭內選票數不一致。
總統選舉若重新計票,估計數十萬張選票將成廢票,卡薩的得票率可能降至50%以下。一名西方外交官說,選舉舞弊傳開後,卡薩的支持度跌到48%。
ECC已要求阿富汗「獨立選舉委員會」(IEC)宣告,阿富汗210個投票所的選票應屬無效。IEC是阿國選舉的最終仲裁單位,ECC的報告使阿國勢必得舉行卡薩和第二高票候選人、前外長阿布杜拉間的決選。
另一種可能是卡薩讓步,與阿布杜拉共組聯合政府,以兩人得票率合約70%來看或許可行。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凱瑞受訪時曾表示,在阿富汗政局不穩之時,他不認為歐巴馬此時能做出增兵決策。
白宮官員表示,在阿富汗選舉爭議定案前,美國總統歐巴馬不會對增兵案作出任何決定。白宮幕僚長艾曼紐呼應凱瑞的說法指出,重點不是美國該增兵多少人,而是配合軍事行動的阿富汗政府是否為提供安全的可靠盟友。
本月初北約駐阿富汗部隊最高指揮官麥克里斯托曾籲請歐巴馬增兵4 萬,否則阿富汗軍事行動恐以失敗收場。增兵案擱置顯示,美國也認為阿國情勢充滿不確定性。
阿富汗總統卡塞願意接受第二輪投票 2009-10-20中廣新聞/夏明珠
阿富汗八月舉行的總統大選,尋求連任的卡塞總統有好幾萬張選票被判定無效,這使得他的得票率掉到五成的當選門檻以下。據透露,卡塞已經同意透過第二回合投票來決定勝負。
阿富汗在八月20號舉行的總統大選,爆發作票爭議,根據最初計票,卡塞獲得接近百分之55的選票,超過第一次投票的當選門檻,他的對手阿布杜拉得票率只有百分之28 ,不過,在選舉糾紛委員會對作票指控進行調查,扣除問題票之後,卡塞的得票率只剩百分之48.1,阿布杜拉得票率增加到百分之31 。
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要增兵阿富汗,阿富汗新總統難產,給美國增加了決策難度。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說,他希望卡塞能夠儘快提出解決辦法,她相信卡塞是朝正確的方向思考。
據透露,卡塞前兩天在和西方代表會談的時候,表示他不排斥和他的對手阿布杜拉再戰一回,至於第二輪投票的時間,他沒有承諾。美國前駐阿富汗大使卡利查則說,卡塞在和他的會談中,也透露和阿布杜拉共組聯合政府的意願。
當過阿富汗外長的阿布杜拉,也說他願意再選一回,不過冬天即將來臨,如果籌辦第二輪投票有困難,他也不排除其他解決方式。
多數觀察家都認為如果第二次投票,卡塞應該還是勝券在握。
阿富汗還是個爛攤子2009-10-22 中國時報
阿富汗總統選舉要進入決選了,但這其實毫無意義,因為從第一輪投票已經看出一切都是人為操縱,最初卡札的得票率統計為五六%,這就不必進行第二輪了,但在輿論民眾及反對派的壓力下,又重新計票,將得票率修正為四九%,這就需要第二輪投票了,決選是多一票就勝。
卡札當然會勝,至於得多少票無關緊要,反正是作票,看得過去就行了,美國及聯合國不得不承認這次選舉,然後宣布阿富汗新的合法政府產生。
這樣的欺騙式選舉,真實並非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本意,美國政策是希望阿富汗有個具有廣泛民意基礎的政府,這是華府原先大力支持卡札的原因,但是情勢發展愈來愈不像樣,美國政府已知道要讓卡札建立一個有廣泛民意基礎的政府殆無可能,勉強當選的結果必然會造成更大的政治分裂。
所以歐巴馬逐漸傾向於阿富汗建立聯合政府,讓卡札與前外長阿布都拉兩股勢力合作,這可以代表普什圖族、烏茲別克族的聯合,不必辦理選舉,以免選舉結果更添政治混亂。
但是卡札與阿布都拉對分權政治不感興趣,尤其是卡札完全拒絕了聯合政府的建議,他自恃:一、他是普什圖族,代表了阿富汗七○%的種族優勢;二、他掌握政權,選舉機器在自己手中;三、除了他之外,美國別無選擇。有此優勢,他為什麼要把權力與對手分享?
如果阿富汗連一個合法、穩定的政府都不能產生,那不要說增兵四萬,即使增兵十萬也無濟於事,歐巴馬接下布希這個爛攤子,夠他傷腦筋了。
阿富汗總統選舉 對手杯葛 卡札:二輪投票照辦2009-11-02 中國時報 楊明暐
阿富汗總統卡札的競選對手阿布杜拉一日宣布,由於當局不願承諾總統選舉不再出現舞弊,選舉的公正性毫無保障,他決定退出十一月七日舉行的第二輪投票。
阿布杜拉告訴支持者,這是個艱難的決定,他在經過廣泛諮商後,不得不這麼做。他說:「為抗議政府和獨立選舉委員會的不當行為,我將不參加第二輪選舉。」
阿布杜拉所提確保總統選舉不受舞弊影響的要求包括:主辦第一輪投票的官員應予以解職,但遭卡札拒絕。阿富汗於八月廿日舉行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選委會隨後發布計票結果,卡札獲得五五%選票當選連任,阿布杜拉的得票率為二八%。
聯合國主導的「選舉投訴委員」介入調查後發現,第一輪投票確實出現明確舞弊情事,而經重新計驗後,卡札的得票降為四十九.六七%,由於第一輪投票沒有候選人得票超過五○%,選委會依法決定在十一月七日辦理決選。
針對阿布杜拉退選,卡札陣營表示,第二輪投票應如期舉行。美國先前曾表示,阿布杜拉退選並不會影響阿國總統選舉的合法性,正在沙烏地阿拉伯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說,美國也發生過候選人因各種原因退出競選的事。不過阿布杜拉杯葛第二輪選舉,將使阿富汗政局更增添不確定性。
阿富汗的安全情勢正不斷惡化,反政府游擊組織「塔里班」(神學士)多次揚言要破壞選舉。日前,塔里班武裝分子攻擊喀布爾一處聯合國人員住所,造成六名聯合國人員身亡。這是二○○一年以來塔里班首次攻擊聯合國目標。鑒於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陷入僵局,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在考慮是否向阿富汗大量增兵。
退選風波…神學士坐大 歐巴馬惱【聯合報╱編譯田思怡2009.11.02
觀察家說,阿富汗反對派總統候選人阿布杜拉宣布退選,將使現任卡薩政府的合法性受損,讓神學士叛亂組織坐大,更讓歐巴馬政府進退兩難。
阿布杜拉在選前6天宣布退選,勢必會延長政府危機,而且現在只剩一位侯選人,選舉還要不要繼續進行也是疑問。
觀察家認為,現任總統卡薩希望選舉照常舉行,讓他取得連任的合法性。但選民對8月20日第一輪投票的作票行為感到失望,並擔憂神學士會發動攻擊,同額競選更讓選民懶得投票,投票率可能比第一輪的38.7%還低。
阿富汗的研究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米爾說:「如果投票率超低,低於20%,即便卡薩宣布勝選,在阿富汗人民和反對派眼中,他將缺乏合法性。阿布杜拉可以製造很多問題,反對派可能拒絕承認他的合法性和政權。」
他說,神學士將是這場政治危機最大受惠者,「他們可以吸收更多人,做更多有效宣傳,利用目前情勢讓更多人相信,政府無法運作」。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雖然輕描淡寫的說,退選只是阿布杜拉的個人決定,這種事在美國也會發生。然而,紐約時報指出,對美國和西方國家而言,阿布杜拉退選將讓阿富汗情勢更惡化。
美國將發現他們支持的卡薩政府愈來愈不受歡迎,這次阿富汗被迫舉行總統決選加上退選風波,將讓廣大民眾將卡薩當局視為買票貪腐的政權。
美國該不該繼續增兵阿富汗,支持這個大失民心的政權?如果不增兵,阿富汗局勢會惡化成什麼樣子?歐巴馬遲遲未就是否增兵做出決定,想必也是在考量這個問題。
阿富汗決選取消 總統卡薩連任【聯合報╱編譯夏嘉玲 2009.11.03
阿富汗選舉委員會2日取消淪為同額競選的總統大選決選,並宣布第一回合獲勝的總統卡薩勝選。
反對派候選人、前外長阿布杜拉1日以第二輪決選無法公平透明為由,宣布退出原定7日舉行的決選,卡薩成為唯一候選人,不戰而勝,可再擔任總統5年。
8月20日投票的阿富汗總統大選舞弊嚴重,卡薩政府在聯合國、美國、英國聯合施壓下同意舉行第二輪決選,但是選委會都是卡薩的人馬。
2日突然訪問阿富汗喀布爾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未就阿富汗取消第二輪決選表達意見,僅表示尊重並支持阿富汗選委會的決定,且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將和阿富汗下任政府、人民共同合作。
美國歐巴馬政府正苦候卡薩政府取得合法性,因為後者合法與否,攸關美國要否為了加強打擊神學士叛亂組織而增兵阿富汗。
卡薩在8月20日的第一次投票獲過半選票,但聯合國觀察團發現他的得票有多達3分之1是做票而來,這些票不算的話,卡薩得票未能過半。
神學士已放話將攻擊參予第二輪決選投票者,上周並對喀布爾市中心一家聯合國選務工作者下榻的賓館發動自殺攻擊,造成5名聯合國人員和3名阿富汗人喪生。
阿富汗選局奇譚2009-11-04 中國時報
美國這次處理阿富汗總統選舉僵局真是快刀斬亂麻,明知這樣的結果未必會合法,也明知阿富汗人民的心理反應,但是事已至此,不得不為也。
歐巴馬總統向卡札道賀,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親自去勉勵,真給這個未必合法的總統不小面子,尤其是「快」,不等任何麻煩出現,先把合法的帽子扣上再說。可以看出美國在阿富汗問題上幾已亂了套。
原來的意思根本就不打算進行第二輪投票,把得票數做到超過五○%就算了,但美國及英國覺得這樣太過分,所以硬是重新弄一個得票率,使它成為四九%,然後就可以進入第二輪投票。而第二輪投票卡札只要多一票就合法當選,這可以堵住反對者之口,向全世界表明阿富汗選舉是公正的,這個政府是合法代表阿富汗人民的。不管增兵與否,一個穩定而合法的政府是必要的前提。 「美聯社」從喀布爾發布的新聞使人啼笑皆非,它說:「今天選舉委員會的裁決消除了眾人兩個月以來的擔憂,大家原以為阿富汗也許再也無法贏得人們的信任了。」這樣的結果會使人信任嗎?倒是英國人老實些,《泰晤士報》說:「阿布杜拉退選使阿富汗總統選舉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也使卡札成為名義上獲勝者。」
美國如果不這樣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硬幹,結果可能是選局更亂,時間拖更久,反對派將群起反抗,國際間任何國家援助喀布爾會成笑話,美國繼續支持戰爭也成笑話,因為提不出繼續打仗的正當理由,阿富汗人民會完完全全失望。
幸好美國已勉強安撫阿布杜拉,他退選後呼籲支持者不要製造騷亂,美國則大讚這是「政治家風度」,但阿富汗局面已更脆弱,後事難料,歐巴馬恐怕不增兵也難。
鴉片天堂阿富汗 一年「毒」殺10萬人【聯合報╱特派員傅依傑 2009.10.23
阿富汗除殘酷的「反恐戰爭」外,還有影響全球深遠的「毒品戰爭。」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阿富汗種植鴉片數量占全球92%、製造毒品供應1500萬嗑毒者,每年因阿富汗輸出毒品致死逾10萬人,遠超過美、歐盟在阿富汗作戰陣亡軍人。
阿富汗走私毒品同時導致愛滋病毒大量擴散,並提供神學士、凱達等恐怖組織源源不絕資金;聯合國稱,阿富汗南部、巴基斯坦邊界已成全球最大「毒品自由貿易區」為毒品與恐怖主義的「完美風暴」。
阿富汗鴉片、海洛英走私造成的死亡與犯罪,情勢嚴峻,聯合國稱,這是中國一百多年前鴉片成災以來全球所僅見。
「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21日發布報告,揭露阿富汗毒品走私內幕,觸目驚心,如同另一場戰爭。
報告指出,阿富汗每年約走私900噸鴉片與375噸海洛因(鴉片為海洛因原料),經由巴爾幹及歐亞毒品走私路線,進入歐洲、俄羅斯、印度、中國,創造高達650億美元毒品市場。
聯合國指出, 阿富汗毒品問題如此嚴重,主因政治貪腐、法紀不彰、邊境管制極其鬆散。
毒品查獲率很低,阿富汗生產的鴉片成品每年僅2%被官方沒收,遠不及南美大毒品生產國哥倫比亞36%查獲率。
阿富汗神學士現在從毒品走私牟利,超過90年代掌控政權時期;2005年以來,每年從中獲利9000萬美元至1億6000萬元,得以挹注、更新並擴展其戰爭機器。
2006年之後,阿富汗鴉片產量持續超過全球需求量,因此囤積大量鴉片,估計達1萬2000噸,相當於全球一年需求量兩倍。
阿富汗毒品走私每穿越一道邊防線,售價就翻一番,首都喀布爾3美元一克海洛因運至倫敦、米蘭或莫斯科,售價衝至100美元。
聯合國呼籲各國,提供阿富汗及其周邊國家更多資源,以打擊毒品生產與走私。
另參本館:
歐巴馬 伊戰越戰化 阿戰越戰化(一) 阿戰越戰化(二) 《布希的戰爭》 《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渴盼輝煌》 《搞笑諾貝爾獎》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說下“進化論”最讓人惋惜的地方 2023-03-01
近幾天在觀網風聞社區發了兩個帖子,討論人類要不要恐懼外星人的話題。恐懼的網友不少。他們給出了各種外星人可能霍霍地球人的理由,並執著於用歐洲殖民者殘害印第安人的例子做證據。
但是,當我問他們為什麼歐洲殖民者能統制美洲,而美軍卻無法平定阿富汗時,蒙古人騎著馬,拿著刀箭就能征服這裡,號稱人類史最強的美軍打了十幾年,卻夾著尾巴逃跑了。為什麼一個貧瘠落後的地方會成為“帝國墳場”?為什麼帝國會從這裡開始折戟沉沙?
當網友們激烈地向我陳述外星人的危險和莫測時,其實他們表達出的是強烈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情緒,偏執地向“效率”,向“力量”,向“財富”跪下去了。
他們崇拜強者,這沒有錯。但是,他們不知道,很多強者之所以不能“恒強”,就是因為沒有明白在“效率”的旁邊還有“豐富性”這個影子。
,我覺得“進化論”最讓人遺憾的地方是,沒有把“效率和豐富性”的辯證關係挑明,解釋清楚,以至於後人對“進化論”做了“社會達爾文主義式”的偏頗解讀與愚蠢實踐,並造成了許多極端的傷害與災難。
有些人比較喜歡用“演化論”而不是“進化論”,認為生命的發展是自由的,往各個方向發展的,所以只有適者生存,沒有進化與否,先進與否。演化論是不對的,是分裂的、孤立的去看生物發展現象。如果用“演化論”代替“進化論”,評判標準沒有了。只有彼此不同,而無好壞、對錯、正誤、美醜之分。實際是有“效率”和“豐富性”兩個標準。
俄羅斯瓦格納傭兵攻下蘇勒答爾,為何如此彪悍?
回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p7AESMuyU
瓦格納集團- 維基百科
瓦格納由2013年在敘利亞戰鬥的僱傭軍「斯拉夫軍團」的殘餘組成。核心人員是德米特裡•烏特金 (Dmitry Utkin)中校,2013年在GRU俄羅斯總參謀部情報局)第2獨立旅的第700獨立特種特遣隊退役。瓦格納在2014年克裡米亞半島首次採取行動,小綠人是他們當時的代稱。2022年俄烏戰爭後, 瓦格納集團已經明顯超出了一般僱傭兵組織的範疇,不光裝備各種現役武器裝備,如BM-21「冰雹」,BM-27「颶風」,鎧甲-S1彈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統,還擁有自己內部獨特的無名墓地、紀念碑以及勳章體系。
僱傭兵- 維基百科
僱傭兵是一種為了利益而參加戰爭的戰士,參戰的目的只是為了金錢獎勵,無任何政治與種族宗教等立場,只要出價夠高可以受僱於任何人。
僱傭兵可追溯到古希臘人曾僱用馬其頓人保衛首都;而羅馬帝國也曾使用過日爾曼部落打擊來自東方的敵人;中世紀期間,軍隊以貴族領主和騎士與領民組成的民兵團構成,職業軍人組成的自由傭兵團成為重要的輔助戰力,但和平期間傭兵失業便成為強盜團體;美國南北戰爭中,具有豐富狩獵經驗的德國黑森傭兵也曾被雙方軍隊所僱。
20世紀80年代以前,僱傭兵都是以個人或小團體為單位,受僱於某國或某個利益集團,後來僱傭兵開始以集團公司模式即私營軍事企業或保安公司出現,按照現代商業模式建立公司管理體制,並作為一種新型的私人軍事服務公司對外承攬業務。
法國外籍兵團是由法國政府所創立的正規軍隊,故不算真正的僱傭兵,而是不具有法國國籍的法軍。
1949-08-12日內瓦公約給出了最廣為接受的僱傭兵定義,雖然美等並不認同。條約規定:一、外國僱傭兵不應享有作為戰鬥員或成為戰俘的權利。…….
著名的僱傭兵組織
瑞士近衛隊(梵蒂岡,專責保護聖座)
啹喀兵(大英帝國,尼泊爾人組成)
黑森傭兵(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黑水公司(近代美國對外戰爭)
根來眾(日本戰國)
雜賀眾(日本戰國)
洋槍隊/常勝軍(太平天國起事)
南非私營武裝公司(EO)
SI公司
軍事職業資源公司(MPRI)
瓦格納集團(近代俄羅斯聯邦對外戰爭)
全球10大私人軍事服務公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MPJ1qmz5hA
以色列坦克被打爆 戰利品防禦系統惹議 2024/07/20 中時
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使用伊朗製的鑽石反坦克飛彈(Almas)摧毀了一輛以色列梅卡瓦主力坦克(Merkava Mk.4M)這起襲擊事件發生在以色列北部的,全程被拍攝下來,揭示了以色列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Trophy APS)的一些關鍵問題。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戰利品主動防護系統在探測到來襲的反坦克飛彈時反應過慢。該系統確實迅速部署了,但似乎沒有及時發射MEFP攔截彈,錯過來對抗來襲的飛彈。
戰利品主動防護系統,也被稱為ASPRO-A,是由以色列防務公司拉斐爾先進防務系統開發的先進防禦技術,旨在保護裝甲車輛,如坦克,免受反坦克導彈(ATGMs)和火箭推進榴彈(RPGs)等來襲威脅。該系統被認為是目前使用中最有效的主動防護系統之一。
車組人員的行為也引發了幾個問題。特別是,影片中捕捉到這台坦克的車長在飛彈來襲的瞬間頭還探在車外,使得他毫無生還的機會。
以色列軍方曾經展示梅卡瓦主力坦克為無懈可擊的戰爭機器。包括西方軍事專家在內的許多人曾稱讚其為世界上最好的坦克。然而,以色列軍隊在加薩地區的地面行動打破了這一觀點。哈瑪斯戰士成功摧毀了大量以色列坦克,使該國的軍工複合體不得不為其聲譽辯護。
最近與黎巴嫩真主黨的衝突也損害了以色列軍隊的聲譽。最近,真主黨也成功擊中了一些坦克,進一步挑戰了以色列裝甲部隊的無敵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