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3 07:05:29阿楨

卡拉OK

英國人未免太拘謹了,竟然將“卡拉OK”列為最反感的重要發明。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1889800/20070731054643

要是台灣人,豈只“卡拉OK”, “啥都OK”啦!

那當然,有野台噪音傳統的台灣,還有“啥不OK”?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7083320/20071020053136

問題是台灣人把住家客廳也當野台開唱,不管鄰居安寧!

英國人最反感的重要發明“卡拉OK”位居榜首

  中評社北京2009-1月10日電/英國《獨立報》當地時間8日報道,一項以英國人為對象的調查結果顯示,讓英國人“覺得最重要但也最讓人反感的發明”中,發源於日本的卡拉OK力壓手機等產品高居榜首。
  據日本共同社引述報道,英國政府對2500多人實施了調查。22%的人認為卡拉OK是最讓他們反感的發明,之後依次為24小時體育頻道(17%)、遊戲機(12%)、手機(11%)等。
  在英國,像日本那樣配有隔音設施的卡拉OK包廂還不是很普及。大多是眾人一起喝酒的酒吧內放置的卡拉OK機,五音不全者和醉酒者的歌聲難免給周圍人帶來“噪音污染”。
  據《獨立報》報道,卡拉OK由日本人井上大佑於1971年發明,報紙稱如果井上當時申請了專利可能可以獲得1.5億美元的收入。
  文章中引用了卡拉OK反對者的呼聲“若有10個人想唱卡拉OK,其背後就有150個人要倒霉”;但同時也轉述了卡拉OK機製造公司高層的反駁“是卡拉OK讓人們走出家門,並使他們感到愉悅。”
http://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5/3/6/10085364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853644
  

卡拉OK>维基百科

卡拉OK(日語:カラオケ,原寫法為からオケ或空オケ)又稱音樂伴唱,是一種源自於日本的娛樂性質歌唱活動,通常是在播放預錄在錄影帶之類儲存媒介上、沒有主唱人聲的音樂伴奏同時,在電視螢幕上同步播放有著節拍提示的歌詞,然後由參與者邊看著歌詞邊持麥克風唱歌。自從1971年時井上大佑發明了最早的音樂伴唱帶之後,它已成為現今最受歡迎的大眾休閒娛樂方式之一。

簡介
 
卡拉OK伴唱机卡拉OK的名字源自於日文,其中卡拉(カラ)是「空」(空無)之意,OK(オケ)則是管弦樂團(オーケストラ)的簡稱,合起來意指唱歌時沒有真正的樂隊伴唱,只有影音伴唱。

 歷史

1971年,日本神戶市的音樂家井上大佑發明了第一部卡拉OK機器。[1]。在日本流行之後,卡拉OK也在1980年代傳到了東亞以及東南亞,接著傳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

卡拉OK店的運作

卡拉OK除了在日本本土非常流行之外,也進一步地推廣到其他許多地區,包括台灣、香港及中国大陆。在台灣甚至有商人更進一步將卡拉OK結合當時市面上非常流行的MTV,而變成改良式包廂型態的卡拉OK,稱為「KTV」。由於1990年代以後大批台灣商人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經商,也將KTV文化傳播開來。KTV的概念在傳回日本本土後也逐漸受到歡迎,成為近年來主流的經營形式,稱為「卡拉OK盒子」(カラオケボックス)。
在香港,卡拉OK近年幾乎操控了全港的流行音樂的品味,形成香港人俗稱的「K歌文化」,即大部份歌曲皆為卡拉OK量身訂做;事實上,近年香港絕大部份流行歌曲都先被安排在卡拉OK盒子讓顧客試唱,然後才安排在大眾媒體上播放。直至2005年,這個情況才因香港「卡拉OK盒子」市場的發展到達極限,以及獨立音樂和其他非主流音樂開始隨著寬頻網際網路發達而有所改變。
在台灣約2000年開始,製作人歌曲若在電視媒體、街頭演藝、網路試聽反應口碑不錯,會先賣版權至大型卡拉OK店,如錢櫃KTV、好樂迪供民眾團聚歌唱;若該歌曲市場漸趨冷淡才會下賣到投幣式卡拉OK主機供應商並再轉賣小型餐館供民眾點播歌唱。
另外大型卡拉OK店與投幣式卡拉OK店兩者間的消費價位相差甚距,最主要的原因是房間裝潢設計的質感、歌曲的新鮮度與客人歌唱音量彼此間的干擾程度,大型卡拉OK店偏向多機密閉式裝潢,投幣式卡拉OK店偏向單機半開放式廣場。

著名的連鎖卡拉OK店
 
日本:必愛歌(ビッグエコー,Big Echo)

香港:加州紅/Neway/GreenBox

台灣:錢櫃KTV/好樂迪

中國大陆:錢櫃KTV/糖果KTV/好樂迪/麥樂迪/游歌KTV(BMB)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A1%E6%8B%89OK


KTV

KTV是Karaok TV 。Karaok是個日英文的雜名,Kara 是日文“空”的意思,OK是英文“無人伴奏樂隊”的縮寫,到中國就演變成了“卡拉OK”。

KTV的發源簡介

  KTV的源頭來自于日本。卡拉在日語裏是空洞、虛無的意思,OK指無人伴奏的樂隊。卡拉OK的最初形態只是供專業樂手在沒有條件帶伴奏樂隊的巡回演出中使用的伴奏磁帶。卡拉OK興起的年代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在日本神戶酒吧做伴奏樂手的井上大佑,在爲朋友的錄音機灌制伴奏樂曲時,意識到了這一點。當年的日本處在西方影響下的嬉皮風格裏,年輕人對音樂的迷戀幾近瘋狂;高速發展的資本主義,使得原本性情拘謹的日本人強烈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和無趣。到酒吧等場所聽歌手演唱成了閑時的主要消遣。撕裂嗓子的吼叫似乎只有在買醉的情況下才會不受控制地喊出來。
  因爲卡拉OK使普通人不管是夜鶯嗓還是公鴨喉都過了一把歌星癮,深藏不露的性情在麥克風的爭搶中不經意地坦露開來,沒有專業表演的壓力,傾聽的和演唱的在互換中實現了自我選擇及共同的參與樂趣。某些商人看准了卡拉OK將會替市場帶來商機,因此以音響設備建立起卡拉OK帝國。據日本卡拉OK協會統計,卡拉OK最輝煌的時候,在一億多日本國民裏,卡拉OK的消費者達到6000萬以上,成了年銷售額高達160億美元的娛樂産業。
  20世紀90年代,是卡拉OK最風行的時候,但這也經過一連串的演變。在初期,我記得我小時候,曾見過有人會推著一臺卡拉OK作流動式的生意,它帶有兩個麥克風和一個錢箱,不放進錢去,機器就不會播放伴奏音樂,麥克風也不起作用。這和日本一開始推出卡拉OK的情形很像。後來仿效日本的場地設計由開放式轉而成爲包廂式的這一段時間內,由于屬高價格、高享受,所以除了商業聚會、洽商之外,一般人在經濟條件許可下,都選擇購置一臺卡拉OK。可是近幾年來,家庭卡拉OK機被束之高閣,城市裏的卡拉OK廳發展到量販式。
  現在高價格的大型的KTV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像:錢櫃、好樂迪這樣的KTV打著連鎖或者量販式的招牌。音響設備好,吃喝玩樂一條龍。消費方式不同,服務也不同。錢櫃可能白領去得比較多,好樂迪便宜一點,學生去得多一些。
  隨著當時哈日族的風潮開始盛行時,這股OK風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吹進臺灣,被正式譯爲卡拉OK。香港、大陸內地包括東南亞基本上延承了臺灣的風格,以KTV的形式爲主。一開始,臺灣完全仿效日本的開放式空間設計,但是效果並不好。臺灣商人將原有的包廂式小視聽中心與之結合起來,經改良後,出現了以包廂爲主的KTV。即可以欣賞畫面,又能引吭高歌;互不幹涉,跳舞的跳舞,表演的表演。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卡拉OK不單單只是提供唱歌的地方, 如今的卡拉OK似乎是一個貶意詞。1996年以後,隨著酒吧、D廳等更豐富的娛樂方式的介入,卡拉OK失去了原來一統天下的地位,娛樂場所的門牌上已經少見這四個字了。但卡拉OK並不甘心退出曆史舞臺,它不斷地變換著經營模式,以KTV、CLUB、酒店包間、量販式KTV的面目一而再再而三地鹹魚翻身,以往單純的唱歌之地衍生出了餐飲娛樂商務交際等多條龍服務。

KTV發展

  TV通常解釋爲 television(電視,電視機,電機學,電視廣播事業)的縮寫。
  ktv就是是Karaok TV(卡拉ok)。中國原本是沒有什麽卡拉OK的,據說,卡拉OK是咱們亞洲人的發明,由日本傳入港臺,繼而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中國大陸。說是“橫掃”,這並不誇張,以前咱們沒什麽象樣的娛樂生活,比如我哥哥那一代人就比較可憐,他們一律留著鴨尾巴式的長頭發,穿的喇叭褲像大掃帚一樣,手裏還拎著磚頭一般的錄音機,然後三五紮堆,找個角落大跳迪斯科。由于那形象不怎麽樣,所以居委會大媽看見了都繞道走,還不忘教育自己的孫子,看看,這些都是小流氓。聽說某地把跳迪斯科稱爲“砸地”,我忍不住樂了,這詞形象。砸著砸著,鴨尾巴長發不見了,喇叭褲不見了,那一代憤世嫉俗的青年們已經惆悵的老去,而滿大街都是卡拉OK了。
  沒事的時候我就開始琢磨一件事——據我所知,西方國家是沒什麽卡拉OK的,那麽這東西何以在東方大行其道?後來我就琢磨出一點意思了,東方人性格上是比較含蓄的,行事上是比較內斂的,思維上是比較保守的,閑事生活中是比較壓抑的。就比如說日本人,明明把對方恨得半死,還得一口一個嗨,像裝了彈簧一樣不斷的鞠躬;中國人也舒服不到哪裏去,凡事必講究仁義道德,日子越過越惡心,有什麽話也得吞在肚子裏,表面上還得安慰自己說,這叫以德服人。所以說,東方人過得不自我,有城府卻無胸懷,有欲望卻無膽量,有想法卻無計劃,有騷動卻只好悶騷。壓抑時間長了,有人憤而崛起了,那叫憤青,不過現在看來,做憤青也是可恥的,同時也遠遠不如去卡拉OK喊兩嗓子有效果。
  當然,現在卡拉OK似乎不怎麽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KTV。仔細想一想,這也很正常,中國人的臉皮還是很單薄,叫一個膽小者竄上臺前高歌一曲,他大有心髒病突發的危險;假如他的嗓音古怪一點,嗓門大了一點,走調走得厲害一點,表情再熱烈一點,那麽臺下的無辜群衆也有集體昏厥的可能。因此說,KTV的出現實際上是起了雙重保護的作用。
  在我看來,KTV有若幹個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說,在這種地方,人類的自我意識得到空前的釋放,每個人都想“秀”上一把,即使有羞羞答答的家夥號稱自己不想唱,那也是看似含蓄而已,其實他早就恨不得一腳把其他的人踢下去,自己把話筒抱在懷裏。這“秀”的意思是表現,是炫耀。想想吧,咱們這些矜持了幾千年的老百姓能迸發出如此的熱情,實在是可喜可賀。同時,這“秀”還附加著一個冠冕堂皇的外衣,雖然是以滿足自己的表現欲爲目的,但是幌子卻是娛樂群衆——我是唱給你們聽的,又不收錢,連賣藝不賣身都算不上,所以,你們得表現得很歡迎我,表現得很尊重我的勞動。這就是KTV的遊戲規則,即使你感覺對方唱得慘不忍聞,你都得興高采烈的給他鼓掌,都得一臉誠懇的誇獎他技藝高超。這道理很簡單,因爲你也想唱,你也想得到滿足,所以說,唱KTV本質上是自娛的,同時也建立在互娛的基礎上。

KTV組成

  軟件的組成通常包括兩大系統:點歌軟件和後臺軟件系統。分別介紹如下:
  點歌軟件:用于客人根據個人愛好通過該軟件查詢(包括歌星查詢、筆畫查詢、字數查詢、拼音查詢、字母查詢、組合查詢等多種查詢方式)所需要的歌曲,目前,該軟件是國內查歌速度最快的。另外,客人還可以了解歌星的簡介、播放歌曲、控制歌曲、點酒水服務等等。該軟件包含了多套主題界面,這項技術也是國內KTV系統中的首創。系統采用了多模塊交叉使用功能,如客戶在點播服務功能、酒水功能時,仍可對正在點播的節目進行控制和操作,實現了完全交叉式的操作。
  點歌軟件的特點:點歌軟件共由以下幾部分組成:點歌軟件、點歌管理軟件、歌曲編輯軟件、歌曲自動分發軟件。
  點歌軟件:集合了目前市場上各家軟件的特長,有三種版本(單界面、多界面和FLASH動感界面)、多套界面供用戶選擇、單界面版的多界面、多背景圖案、多語種點歌功能至今無人能夠實現。
  點歌管理軟件:它可對點歌軟件進行有效的管理,它負責配置參數,設置界面上的功能等。他完全把點歌軟件給做活了,無論用戶或代理商,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部分編排軟件功能。
  歌曲庫生成軟件:它可按照服務器的硬盤容量、服務器數和拷歌方案,生成不同方案的歌庫,它特別適用于自己做服務器的代理商。
  歌曲自動分發整理軟件:對歌曲的整理,可以通過排行榜進行通盤整理,並形成一個新的數據庫。根據新的數據庫可以隨時進行歌曲存放的調整,自動更新本地硬盤組上的歌曲,自動下載數據庫到本地硬盤。
  點歌軟件乍看上去,功能都差不多,也都能點出歌來,但是裏面的細活很多,比如用幾幅圖案也可以支撐一套點歌系統,用上萬幅圖也可以組成點歌界面,工作量絕對不一樣,給人的效果也不一樣,陽光點歌軟件每個版本都有幾千幅圖以上,而且幾乎都是專業美工做出來的,和那些粗制濫造的點歌軟件絕對不同,有些小軟件公司沒有美工,就拿陽光的點歌界面來改造(如深圳淩雲公司的假天王點歌系統),有的連改都不改(如深圳的卓研點歌軟件),有些恬不知恥;再有,點歌軟件是否設置靈活、是否功能強大、是否穩定等等,您不使用是完全看不出來的,等到了安裝後,錢也給人家了,這時才發現有些問題了,而只要可以湊合用,就不願意再更換軟件,前面說過了,硬件選擇的配置太低,也更換不了好軟件。由于點歌軟件是KTV選型的標准之一,您不要以偏概全,就這一項滿足了就定奪,一定要4個方面全考察完了再選型。
  後臺軟件系統:是說後臺軟件是由多個軟件組成的,所以稱之爲系統。它們專門用于KTV場所的各項管理,如以下各軟件及功能:
  開房咨客:用于包房的管理和控制,如查詢、預定、購買、開房、轉房、並房、關房等。
  酒水軟件:用于客人可能通過包房電腦及酒水軟件點取經營者所提供的酒水飲料等,並可此查詢酒水消費情況。
  收銀系統:用于客人消費完後的結賬,娛樂場所根據經營的性質來制定收費標准,建立多種結賬方式。
  超市收銀系統:用于量販式KTV超市的收銀。
  歌曲編輯系統:用于系統歌庫中的歌曲管理,如添加、編輯、制作、刪除、更改等。該系統分硬卡編輯和軟件編輯系統。
  經理查詢系統:用于娛樂場所的經營管理者查詢經營狀況、財務支出、費用查詢等方面信息。
  服務響應系統:用于客人和管理者兩方面:客人呼叫服務內容可根據需要進行設置,如"呼叫服務員"、"呼叫DJ"等,該服務信息通過網絡會發送到服務響應電腦上,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響應服務項目應答和服務安排;管理者可以向各包房發短消息、廣告、祝詞、尋人啓事等。
  財務管理系統:用于娛樂場所財務部門專門針對該場所的財務管理,如收入、支出、記賬、銷售情況、財務報表、人員管理等。
  庫房管理軟件:對于庫存産品進行簡單的進、銷、存管理。各軟件詳細功能和使用方法請詳見說明手冊。如用戶對軟件有特殊要求,可根據要求進行編制修改。
  後臺軟件的功能也和點歌軟件一樣,各家之間有很大的區別,連我們自己的後臺軟件都分新後臺和老後臺,新後臺還分簡版和繁版,這是因爲實現功能的能力強弱不一樣,有的點歌軟件生産廠家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後臺軟件(如中易數碼),有些是有但是功能極弱(絕大多數),有的幹脆挂接我們的後臺(如飛揚科技),有的按照功能偷仿我們的後臺(如奧斯卡)。所以有些廠家的後臺不要錢或是要的很少,而我們都是幾萬幾萬的。這就是後臺功能有差異,讓它完成的功能它完成不了,而我們確是無堅不摧,所以後臺也是選擇點歌系統的標准之一,如果您沒有後臺軟件的需求,那什麽也不要說了,趕快拿另外3個標准去衡量一下廠家,如果您的場所需要後臺軟件,您還是要好好比較一下,最好是了解一下實際使用的用戶。
  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軟件有不同的組合方式,可以參見下面的內容。目前本系統由十種不同功能的軟件組成,尤其是後臺管理軟件,要根據用戶自己的需要來調配。根據用戶需求和目前的軟件功能,可有以下幾種組合。
  
純點歌型:

  該軟件只能滿足于點歌功能。給予一些比較簡易的或不便于集中管理的用戶。
  軟件組成:
  點歌+點歌管理+節目編輯 。
點歌+點歌管理+節目編輯+服務呼叫。

量販式型 :

  適用于按時段進行收費的用戶,用戶的經營當中除房費外,其它消費一律采用現金支付或由另外的財務系統管理。
  軟件組成: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節目編輯+服務呼叫 。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節目編輯+服務呼叫+超市收銀 。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節目編輯+服務呼叫+超市收銀+財務管理 。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節目編輯+服務呼叫+超市收銀+財務管理+庫房管理 。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節目編輯+服務呼叫+超市收銀+財務管理+庫房管理+經理查詢 。

KTV 型 :

  適用較高檔次的用戶,消費中含房費、酒水等。
  軟件組成: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 。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酒水 。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酒水+點餐+節目編輯 。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酒水+點餐+節目編輯+服務呼叫。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酒水+點餐+節目編輯+服務呼叫+財務管理 。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酒水+點餐+節目編輯+服務呼叫+財務管理+庫房管理 。
  訂房+收銀+點歌+點歌管理+酒水+點餐+節目編輯+服務呼叫+財務管理+庫房管理+經理查詢 。
http://baike.baidu.com/view/18050.html?tp=0_11


《噪音》

別瞧不起「噪音」,《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時報,1995)可是法國左派阿達利的音樂鉅著,我抄段看他如何詮釋「噪音」的。

「不是色彩和形式,而是聲音和對它們的編排塑成了社會。與噪音同生的是混亂和與之相對的世界。與音樂同生的是權力以及與它相對的顛覆。在噪音裡我們可讀出生命的符碼、人際關係。喧囂、旋律、不和諧、和諧;當人以特殊工具塑成噪音,當噪音變成聲音之時,它成為目的與權勢之源,也是夢想音樂之源……這種對維護音樂主調、主旋律的關切,對新的語言、符號或工具的不信任,對異於常態者的擯斥,存在於類似極權的政權中。」(p.7)

太誇大聲音了吧,如果他慢幾年(原著1977年)等MTV出現再寫,可能就不會如此看輕「色彩和形式」了。

你也太吹毛求疵了,再怎麽添秀灯光、舞台、舞蹈和表演,還是以聲音為主的,這從京劇、歌劇到音樂歌舞劇,不分古今中外皆然。

是嗎?這可不合觀賞者尤其青少年的感受。

外行人看熱鬧,懶得跟你扯,還是來看《噪音》有何門道,為迎合你們一般讀者的品賞能力,我捨原著深奥晦澀的譯文,而引述廖炳惠的<導讀>。阿達利以四種「」特色詮釋四個階段的西方音樂史:

第一階段從遠古至十七世紀,音樂與「犧牲」儀式密不可分,音樂與巫術神話彼此强化政教作用,朝廷與教會任用的樂師不斷創製象徵社會的秩序、神話及經濟關係,以便使權力集中在統治者手中。

第二階段音樂「代表」十七、八世紀興起的中產階級,音樂由聖詠、贊頌、詩歌的形式轉為室內樂、奏鳴曲,讓中上階級的商人及其家庭成為愛樂者。

第三階段十九世紀末留聲、攝影發明之後,音樂喪失了之前的宗教性格、原創性及品味,科學性的「重覆」成為社會監控的工具。

但第四階段的爵士樂又使音樂家回到早期街頭的「創作」家身份,就社會各種近便的噪音自由地創造各種聲音,不是刻意要與別人交換或買賣,只是純粹自娛娛人,保留自己與他人的差異。

廖最後評道:「阿達利對自由爵士樂情有獨鍾,他沒能對瑪丹娜、麥可‧傑克遜或MTV的商品美學提出政治經濟分析,這或許是他比較浪漫或有所偏好造成。」

時空錯置的亂評,原著明文:「在流行音樂這個廣大市場還未被創造出來以前,音樂並沒真正成為一項商品…它是在美國的工業機制將黑人音樂殖民化以後才產生的…一種叛逆的音樂轉變為一種重覆性的商品,年輕人憤怒的喧洩很快地被馴服在消費之中。從爵士到搖滚,同樣的做法,不斷疏離掉解放的意念,不斷重新開始及再取用,以便製造市場,亦即同時製造供給和需求,」(p.14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139/20060522065852

《MTV的意義空間》

MTV不就是後現代的破碎畫面,會有啥意義?

意義可大了,「它帶來了音樂在電子影像時代的兩個重大變革:音樂視覺化趨勢與音樂商品化浪潮。」(北京‧中央編譯社,2004,p.2)

我不是說影响上的意義,我是指哲學上的意義,所謂後現代就是要解構掉現代主義的「意義」、甚至連存在主義的「荒謬」之意義也要給它解構掉。

誰理你哲學上的術語之爭,反正MTV很具有後現代的意義就是了。

原來「顛覆意義」本身也是「意義」的一種,難怪作者會說:「音樂視覺化是MTV對音樂伝統欣賞方式的一場最具顛覆意義的變革。明星、服裝、舞蹈造型、灯光、色彩、音响設備等,無一不是MTV著力通過電視屏幕展銷給大眾的視覺盛宴…使音樂由時間長河中的線性流動,轉變為電子影像空間中的畫面剪輯…音樂因此由抽象轉為具體,由精英走入平民…視覺化後的音樂是一種典型的拼貼藝術,其非連續、少邏輯、多變形誇張與夢幻的碎片特色…而音樂的商品化則是促使音樂視覺化的一個原初動力。」(p.3)

「在這場眼花撩亂的拼貼遊戲中,音樂像一具死亡的人體一樣,失去了有機和完整,呈現出碎裂和塊狀…電子影像拼貼中人類感情世界之精神分裂意象的視覺幻化。在對虛無的造型中,充滿了隨心所欲的變化和誇張…人類統一的理性主體在流動而豐盈的視像群落中躑躅於人類意識的夢境,恍惚而又迷離…音樂以支離破碎的面貌跳動在後工業時代的電子平台上,向大眾展示著自己通俗而感性的姿態,與市場和商品結為同盟,在燈紅酒綠裡以快感和滿史衝擊著當代社會大眾的審美心理。」(p.31)

「音樂電視台為了贏得年輕歌迷,採取了一些迎合他們心理的策略。年輕人充滿了激情、躁動、渴望掙脫束縛、反抗伝統…但音樂工業並不關心价值和文化,只是想使他們顛倒、眩暈並掏空他們口袋。」(p.109)

難道MTV就專挑年輕人下手?未必吧!「恩雅的《水印》和《牧羊人之月》等專輯融合了民間音樂的旋律、多重和聲的背景音樂和經典的主題,有空靈的回响、飄渺的歌吟和曠遠的合唱,這是典型的基爾特音樂風格。它的飄飄欲飛與神秘悠遠和愛爾蘭山水的遺世獨立氣息恰相吻合。恩雅的MTV也因此成了一個靜靜蕩漾、幽幽閃爍的世界;而瑪丹娜的表演則完全是熱烈奔放而極盡張揚之個性,滲透著美國西部牛仔的野性和率真,揚溢著生命的激情和種種塵世的欲望;《中華民謠》《小桃紅》《阿姐鼓》等歌曲的旋律,則分明讓人體味到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綿綿不絕的悠長與含蓄旋律。」(p.35)

原來MTV不只有年齡階級性還有民族性,那台灣的MTV呢?

也有啊!阿妹、李玫、蔡依林、王心凌等前波後浪的騙少男少女之帶動唱。
別老如此瞧不起流行音樂,和偶像劇一樣,文化創作者難道不該去學習它們有那些創意嗎?(比如偶像劇細膩的運鏡和表演,MTV生動的肢體表演和節奏旋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142/20060524065628

MTV的概念

  MTV( Music Television )是全球兩大音樂臺之一,專事播放MV的電視網;  MV是Music Video(音樂錄影帶)的縮寫,就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音樂電視。一般提到的mtv可以等同于MV。
  
MTV的命名

  MTV的M是英文Music(音樂)的第一個字母,而TV是英語電視的縮寫,MTV可直譯爲音樂電視。
上個世界80年代初,美國有線電視網開辦了一個新欄目MTV,內容都是通俗歌曲,由于節目制作精巧,歌曲都是經過精選的優秀歌曲,因此觀衆人數直線上升,很快就達到數千萬。之後,英、法、日、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電視臺也相繼開始制作播放類似節目,並爲MTV的制作定型,即用最好的歌曲配以最精美的畫面,使原本只是聽覺藝術的歌曲,變爲視覺和聽覺結合的一種嶄新的藝術樣式。

MTV的發展曆史

  說起mtv還應提一下1982年Michael Jackson(邁克爾?傑克遜)的mtv“THRILLER(顫栗)在美國的MTV電視臺首次播出,標志著mtv這一藝術形式的誕生。
  邁克爾?傑克遜就是現代MTV音樂的創始人與裏程碑。從此,音樂與畫面結合起來,帶給我們全新的享受。
  90年代,引進中國伊始,大部分節目源都是來自MTV電視臺,因此CCTV對音樂電視給了一個錯誤的稱呼-MTV。
  MTV是個品牌的概念,MV是個作品的概念,MTV本來是電視臺的一個稱呼,但由于中國把MTV等同于MV,所以這兩個概念就混淆了。
  隨著了解的深入,人們漸漸發覺到概念的混淆,因此又改稱爲MV。
  
維亞康母公司

  MTV電視臺是維亞康母公司( Viacom Inc. )旗下成員。
  維亞康母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傳媒娛樂集團之一 ,名列世界500 強,在國際媒體市場的每一個領域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維亞康母公司涉足電影、電視、出版及與娛樂相關的其他零售業務,堪稱傳媒娛樂界的佼佼者。它的成長曆程是成功的曆史。
  維亞康母旗下擁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 MTV 全球電視網、 Nickelodeon 尼克兒童頻道、派拉蒙電影公司、派拉蒙電視、派拉蒙主題公園、 Spelling 電視節目制作公司、 Showtime 電影頻道、西蒙出版公司、 19 家電視臺及 1300 家電影院。
在出版領域,維亞康母公司擁有著名的西蒙出版公司。它以出版文學創作作品、生活用書、兒童讀物、新興媒體出版物爲主,而它出版的多部作品曾經獲得過美國普立策大獎,僅僅在 2001 年,它便有 99 部著作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其中 14 部登上了排行榜首位。

   MTV全球音樂電視網和MTV全球音樂電視臺
  
  MTV 全球音樂電視網創立于1981 年,經過二十年的成功經營, MTV 音樂全球音樂電視臺已從美國本土延伸到世界各地,包括拉丁美洲、亞洲、歐洲和澳洲等地,一躍成爲全球最大的電視網絡, 全球音樂電視臺覆蓋了世界 166 個國家和地區的近 4 億家庭用戶。
  1996 年,MTV 全球音樂電視網開設了MTV 亞洲頻道。
  MTV 全球音樂電視臺亞洲部在2002 年的亞洲電視大獎上,榮獲了“年度有線及衛星電視頻道”稱號,是全亞洲收視率最高並擁有最多年輕觀衆的音樂電視頻道。根據 AMI-PAX 2000 年的調查,MTV 是全亞洲排行第一的音樂電視頻道。
  MTV 全球音樂電視臺亞洲部擁有 10 個 24 小時播放的音樂電視頻道 , 覆蓋超過一億五千萬個亞洲電視家庭用戶。
  這些頻道包括 MTV 中國頻道、 MTV 東南亞頻道、 MTV 臺灣頻道、 MTV 印度頻道、 MTV 韓國頻道、 MTV 菲律賓頻道、 MTV 印度尼西亞頻道和 MTV 泰國頻道。
  2003年4月,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MTV中國頻道落地廣東省,成爲第一支落地中國內地的國際電視品牌。
http://baike.baidu.com/view/23483.html?tp=0_11

 

 

上一篇:《大明國姓爺》

下一篇:《第五元素》

圖博館 2015-08-30 09:25:20

廣場舞- 维基百科

目錄
1 起源
2 參與群體
3 開展地點和條件
4 健身效果
5 評價
5.1 正面
5.2 負面爭議
正面
有評論表示,廣場舞風靡在中國大陸的風靡,改變了人們對漢族不能歌善舞的印象。還有報導稱,2014年訪問廣州的雪梨市長有認為廣場舞有助於激活城市公共空間,甚至考慮將之移植雪梨。
負面爭議
廣場舞主要存在噪聲擾民的爭議。廣場舞的音樂設備聲效分貝高,廣場舞活動時間一長,對周圍的住戶和遊客會造成噪聲滋擾。而此類活動由於並無特別傳播訊息的目的,亦非與城市風貌管制存在較大利益衝突,市政部門少有強力執法的誘因,使居民與廣場舞參與者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2013年起「廣場舞」、「廣場舞大媽」等都成為網絡搜索熱門詞彙。此外,大規模的廣場舞被指可能加重社區不同群體間的矛盾,據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各地的廣場舞參與者因可能滋擾周邊居民而且官方無作出必要措施,受困擾的居民多會以潑糞、藏獒飼養者放犬襲擊、鳴槍恐嚇、拉帶刺鐵絲網等以示不滿。 2013年,武漢市、福州市、長沙市等地相繼出現向廣場舞場地被潑糞的事件。
2013年有華人大媽在紐約市日落公園跳廣場舞,因周圍居民投訴其製造噪音,被警察拘捕。014年在莫斯科紅場也被警察制止。
目前有昆明市公安局就廣場舞可能擾民問題表示,如警員執法時屢次對對方警告無效,警方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噪音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噪聲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進行處罰。」條文對跳廣場舞擾民者採取行動。
亦有人認為廣場舞品味低俗,反映了參與者缺乏人文教育和美學教育,也沒有傳統道德的束縛和現代公民的公共意識,甚至是「文革餘毒」。而部份跳廣場舞的女性在人群中勾搭中年男子,摸手摸腳、打情罵俏和拋媚眼,甚至涉及賣淫活動,被指敗壞社會風氣。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F%E5%9C%BA%E8%88%9E

圖博館 2015-08-30 09:24:00

廣場舞_百度百科

廣場舞是舞蹈藝術中最龐大的系統,因多在廣場聚集而得名,融自娛性與表演性為一體,以集體舞為主要表演形式,以娛樂身心為主要目的。
廣場舞在公共場所由群眾自發組織,參與者多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婦女居多。廣場舞是人民群眾創造的舞蹈,是專屬於人民群眾的舞蹈,因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體的不同所以廣場舞的舞蹈形式也不同。
廣場舞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所以又叫現代舞,是現代都市人們健身舞,一般廣場舞很多都是結合現代流行因素進行編舞,所以和現代生活息息相關。
目錄
1 起源 ▪ 歷史 ▪ 現狀 2 舞蹈類別 ▪ 原生態 ▪ 加工舞 ▪ 新創作 ▪ 踏歌舞 ▪ 即興舞 ▪ 健身舞 3 舞蹈特徵 ▪ 集體性 ▪ 隨意性 ▪ 自娛性 ▪ 自發性 4 舞蹈作用 ▪ 健體 ▪ 健心 ▪ 健腦 ▪ 健美 ▪ 降脂 ▪ 調節 5 注意事項 ▪ 時間選擇 ▪ 舞蹈著裝 ▪ 運動強度 ▪ 音響選擇 6 動作練習 ▪ 分節練習 ▪ 分段練習 ▪ 累積練習 ▪ 連續練習 ▪ 斷連練習 ▪ 重複練習 ▪ 對稱練習 7 社會問題 ▪ 組織問題 ▪ 擾民問題 ▪ 噪聲防治 8 社會評價 ▪ 支持派 ▪ 反對派 ▪ 個人意義 9 重要事件 ▪ 大媽宣誓 ▪ 百人同跳 ▪ 走出國門 ▪ 推廣培訓 10 相關法律法規 ▪ 國家法律 ▪ 地方法規
http://baike.baidu.com/view/3592032.htm

圖博館 2015-08-30 09:17:08

噪音書:你想要的一切,你不想要的聲音
作者: (美)基澤爾 2014 重慶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希望避免噪音,我們就在多大程度上渴望噪音——它既與現代生活離不開的機器有關,也與我們內心矛盾的願望有關。它是自古以來人類不息奮斗的副產品,它已經成為壓力、疾病和暴力斗爭的顯著誘因。
從坦桑尼亞的原始草原,到孟買的現代化街道,從南達科他州斯特吉斯鎮上世界最大的摩托車拉力賽,到緬因州的風力發電廠,噪音無處不在。基澤爾邀請我們在歷史中、在流行文化中聆聽噪音,尤其是聆聽我們自家后院的噪音。

目錄

第一部分
當我們談論噪音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基本介紹
第一章 噪音對你興趣正濃
第二章 我們想要的生活,我們不想要的聲音
第三章 政治動物的噪音

第二部分
萊托里的腳印:噪音簡史
第四章 蟒蛇說了什麼:史前階段到工業時代前夕
第五章 蘿拉聽到了什麼:工業時代直到現在
第六章 這也是他們的世界:今日的噪音

第三部分
更輕的腳步:一個廣闊的視角
第七章 吵鬧的美國
第八章 可持續發展和慶祝會
第九章 世界上最美的聲音